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菌种及药敏分析
作者:岳化葵
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深圳 518020
关键词:
咸宁医学院学报990229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很高,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较易感染。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用药参考。本文对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材料
血培养瓶采用自配对氨基苯甲酸肉汤40ml瓶。
菌种鉴定采用VITED-AMS细菌自动分析仪及配套生化卡、药敏卡(由梅里埃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
, 百拇医药
1.2 标本
均取自本院儿科患儿。发病日龄为0~28天,男女比例为2∶1。临床表现为发热、嗜睡、拒食或黄疸加重等,均有感染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5×109/L的39例,<5×109/L的54例,经血培养证实为败血症。
1.3 方法
使用抗生素前,在患儿左右股静脉各采血2~5ml分别置入两个血培养瓶中,35℃温箱培养7天,每天观察有无混浊、溶血等现象,如有即转血平板,35℃培养24h涂片,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用GPI生化卡鉴定,药敏用GPS-SA或GPS-TA。革兰氏阴性杆菌用GNI生化卡鉴定,药敏用GNS-F1、GNS-F2。奈瑟氏菌属用NHI鉴定,药敏采用K-B法。真菌用YBC生化卡鉴定,药敏用ATB F卡。嗜血杆菌属药敏也用K-B法。
2 结 果
, 百拇医药
93例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76例,复合感染17例,共检出110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3株,占57.3%;革兰氏阴性菌42株,占38.2%;真菌5株,占4.5%。菌种分布见表1。
表1 新生儿血培养阳性110株细菌分布 菌 种
检出株数
%
革兰氏阳性菌
63
57.3
葡萄球菌属
43
39.1
, http://www.100md.com 气球菌属
5
4.5
肠球菌属
13
11.8
链球菌属
2
1.8
革兰氏阴性菌
42
38.2
嗜血杆菌属
, http://www.100md.com
10
9.1
假单胞菌属
8
7.3
不动杆菌属
5
4.5
弧菌属
4
3.6
无色杆菌属
1
, http://www.100md.com 0.9
真菌
5
4.5
白色念珠菌
4
3.6
奥默笔赤酵母
1
0.9
105株细菌(真菌除外)的药敏试验中,微球菌科采用10种抗生素,链球菌科采用12种抗生素,革兰氏阴性菌采用21种抗生素,其中嗜血杆菌属用K-B法采用9种抗生素,药敏结果见表2。表2 105株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抗 生 素
, 百拇医药
微球菌科
链球菌科
革兰氏阳性菌
例数
敏感
%
例数
敏感
%
例数
敏感
%
万古霉素
, 百拇医药 48
42
87.5
15
10
66.7
环丙氟派酸
48
39
81.3
42
25
59.5
, http://www.100md.com 氯林可霉素
48
29
60.4
15
1
6.7
复方新诺明
48
18
37.5
42
24
57.1
, http://www.100md.com
红霉素
48
13
27.1
15
1
6.7
新青Ⅱ号
48
13
27.1
氨苄青霉素
48
, 百拇医药 12
25.0
15
11
73.3
42
9
21.4
四环素
48
11
22.9
15
0
, http://www.100md.com
0
32
8
25.0
先锋1号
48
10
20.8
15
1
6.7
32
10
31.2
, 百拇医药
青霉素G
48
8
16.7
15
10
66.7
呋喃坦啶
15
10
66.7
32
9
, 百拇医药 28.1
诺氟沙星
15
8
53.3
链霉素
15
6
40.0
庆大霉素
15
5
33.3
42
, 百拇医药
17
40.5
氯霉素
15
2
13.3
复达欣
42
27
64.3
头孢氨噻肟
32
18
, 百拇医药 56.2
硫苯呼唑青霉素
32
16
50.0
丁胺卡那
42
21
50.0
噻肟单酰胺菌素
32
15
46.8
, http://www.100md.com
氟哌嗪青霉素
32
14
43.7
先锋Ⅴ
42
18
42.8
先锋必
42
18
42.8
亚胺硫霉素
, 百拇医药
32
13
40.6
妥布霉素
32
12
40.6
头孢呋肟
32
12
35.7
羧苄青霉素
42
, 百拇医药
15
35.7
头霉甲氧噻肟
32
10
31.2
羧噻吩青霉素
32
8
25.0
3 讨 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且严重的致命性疾病之一,新生儿易感的原因主要是在出生头几天内尚未建立完善的正常菌群,其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感染后易扩散成败血症,国内报道的新生儿败血症均以G+球菌为主,且微球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肠杆菌科。本组资料表明:G+球菌仍为主要致病菌,占57.3%,其中微球菌占43.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8%,表皮葡萄球菌占7.3%),肠杆菌科占13.6%,真菌感染占4.5%。
, 百拇医药
新生儿感染多为医院感染,脐部、皮肤破损,呼吸道及肠道常是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入侵途径,加强新生儿皮肤护理及婴儿室器械消毒和工作人员严格按正规操作,加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提倡母乳喂养,使新生儿及早获得抵抗多种感染的能力,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微球菌科的10种抗生素中,有7种敏感率低于50%,链球菌科的12种抗生素,有7种敏感率低于50%,有3种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革兰氏阴性菌采用的21种抗生素,只有6种药物的敏感率在50%以上。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提高治愈率,应早期、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并考虑药物对新生儿肝、肾等的毒副作用。在病原菌未明确前选用兼顾G(+)菌与G(-)菌的抗生素,在检验报告出来后,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缩短病程,以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菌群失调,造成真菌感染。
收稿日期:1999-03-17, http://www.100md.com
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深圳 518020
关键词:
咸宁医学院学报990229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很高,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较易感染。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用药参考。本文对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材料
血培养瓶采用自配对氨基苯甲酸肉汤40ml瓶。
菌种鉴定采用VITED-AMS细菌自动分析仪及配套生化卡、药敏卡(由梅里埃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
, 百拇医药
1.2 标本
均取自本院儿科患儿。发病日龄为0~28天,男女比例为2∶1。临床表现为发热、嗜睡、拒食或黄疸加重等,均有感染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5×109/L的39例,<5×109/L的54例,经血培养证实为败血症。
1.3 方法
使用抗生素前,在患儿左右股静脉各采血2~5ml分别置入两个血培养瓶中,35℃温箱培养7天,每天观察有无混浊、溶血等现象,如有即转血平板,35℃培养24h涂片,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用GPI生化卡鉴定,药敏用GPS-SA或GPS-TA。革兰氏阴性杆菌用GNI生化卡鉴定,药敏用GNS-F1、GNS-F2。奈瑟氏菌属用NHI鉴定,药敏采用K-B法。真菌用YBC生化卡鉴定,药敏用ATB F卡。嗜血杆菌属药敏也用K-B法。
2 结 果
, 百拇医药
93例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76例,复合感染17例,共检出110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3株,占57.3%;革兰氏阴性菌42株,占38.2%;真菌5株,占4.5%。菌种分布见表1。
表1 新生儿血培养阳性110株细菌分布 菌 种
检出株数
%
革兰氏阳性菌
63
57.3
葡萄球菌属
43
39.1
, http://www.100md.com 气球菌属
5
4.5
肠球菌属
13
11.8
链球菌属
2
1.8
革兰氏阴性菌
42
38.2
嗜血杆菌属
, http://www.100md.com
10
9.1
假单胞菌属
8
7.3
不动杆菌属
5
4.5
弧菌属
4
3.6
无色杆菌属
1
, http://www.100md.com 0.9
真菌
5
4.5
白色念珠菌
4
3.6
奥默笔赤酵母
1
0.9
105株细菌(真菌除外)的药敏试验中,微球菌科采用10种抗生素,链球菌科采用12种抗生素,革兰氏阴性菌采用21种抗生素,其中嗜血杆菌属用K-B法采用9种抗生素,药敏结果见表2。表2 105株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抗 生 素
, 百拇医药
微球菌科
链球菌科
革兰氏阳性菌
例数
敏感
%
例数
敏感
%
例数
敏感
%
万古霉素
, 百拇医药 48
42
87.5
15
10
66.7
环丙氟派酸
48
39
81.3
42
25
59.5
, http://www.100md.com 氯林可霉素
48
29
60.4
15
1
6.7
复方新诺明
48
18
37.5
42
24
57.1
, http://www.100md.com
红霉素
48
13
27.1
15
1
6.7
新青Ⅱ号
48
13
27.1
氨苄青霉素
48
, 百拇医药 12
25.0
15
11
73.3
42
9
21.4
四环素
48
11
22.9
15
0
, http://www.100md.com
0
32
8
25.0
先锋1号
48
10
20.8
15
1
6.7
32
10
31.2
, 百拇医药
青霉素G
48
8
16.7
15
10
66.7
呋喃坦啶
15
10
66.7
32
9
, 百拇医药 28.1
诺氟沙星
15
8
53.3
链霉素
15
6
40.0
庆大霉素
15
5
33.3
42
, 百拇医药
17
40.5
氯霉素
15
2
13.3
复达欣
42
27
64.3
头孢氨噻肟
32
18
, 百拇医药 56.2
硫苯呼唑青霉素
32
16
50.0
丁胺卡那
42
21
50.0
噻肟单酰胺菌素
32
15
46.8
, http://www.100md.com
氟哌嗪青霉素
32
14
43.7
先锋Ⅴ
42
18
42.8
先锋必
42
18
42.8
亚胺硫霉素
, 百拇医药
32
13
40.6
妥布霉素
32
12
40.6
头孢呋肟
32
12
35.7
羧苄青霉素
42
, 百拇医药
15
35.7
头霉甲氧噻肟
32
10
31.2
羧噻吩青霉素
32
8
25.0
3 讨 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且严重的致命性疾病之一,新生儿易感的原因主要是在出生头几天内尚未建立完善的正常菌群,其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感染后易扩散成败血症,国内报道的新生儿败血症均以G+球菌为主,且微球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肠杆菌科。本组资料表明:G+球菌仍为主要致病菌,占57.3%,其中微球菌占43.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8%,表皮葡萄球菌占7.3%),肠杆菌科占13.6%,真菌感染占4.5%。
, 百拇医药
新生儿感染多为医院感染,脐部、皮肤破损,呼吸道及肠道常是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入侵途径,加强新生儿皮肤护理及婴儿室器械消毒和工作人员严格按正规操作,加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提倡母乳喂养,使新生儿及早获得抵抗多种感染的能力,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微球菌科的10种抗生素中,有7种敏感率低于50%,链球菌科的12种抗生素,有7种敏感率低于50%,有3种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革兰氏阴性菌采用的21种抗生素,只有6种药物的敏感率在50%以上。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提高治愈率,应早期、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并考虑药物对新生儿肝、肾等的毒副作用。在病原菌未明确前选用兼顾G(+)菌与G(-)菌的抗生素,在检验报告出来后,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缩短病程,以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菌群失调,造成真菌感染。
收稿日期:1999-03-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