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3700
鼻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曹海光 张立华 赵志环 张连郁

    单位:曹海光 赵志环(天津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病理研究室,300192);张立华 张连郁(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300060)

    关键词:鼻肿瘤;肉瘤;诊断,鉴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000325 中图分类号,R73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2000)03-0255-02

    1,临床资料

    , 患者男性,12岁,间断性鼻出血半年,渐进性鼻塞1.5个月,于1995年5月11日入院。查体:左下鼻道及鼻咽部见粉红色肿物,表面光滑柔软。鼻咽部CT:血管纤维瘤。行左鼻咽肿物摘除加左上颌窦根治术,见肿瘤单发有蒂,表面光滑半透明,自左上颌窦开口处垂下,未见骨质破坏。病理报告:间叶瘤,偶见核分裂象,建议彻底切除并随访。术后3月又出现鼻塞鼻出血。查体:见左鼻腔肿物充满,表面色发白。遂行左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来自上颌窦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遂彻底切除肉眼下可见的病变组织。术后病理为(左鼻腔、后鼻孔、左上颌窦)间叶来源的肿瘤,部分区域细胞幼稚,核分裂象较多见,呈肉瘤形态。伤口愈合后出院放疗。放疗后鼻腔通气好。术后3年左鼻腔不通气伴左侧偏头痛1个月于1998年7月27日再次入院,查体见左鼻腔肿物充满,色灰白,表面粘液覆盖,咬检时肿物表面质韧,深部较脆易出血。行左鼻腔肿物摘除术,见肿物来自上颌窦后外侧壁,约5.5 cm×3 cm×1.5 cm,光滑质韧略发红。术后伤口愈合出院继续观察。
, http://www.100md.com
    2 病理检查

    2.1 肉眼观察 息肉状巨大肿物一个,6 cm×4 cm×2 cm,表面光滑,部分有出血。

    2.2 镜下观察 肿瘤成分为形态一致的胖梭形间叶样细胞呈疏松均匀分布,细胞核卵圆形,核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胞浆淡染,胞界不清,细胞间为疏松粘液样间质(图1,2)。肿瘤内未见出血坏死区,部分区域瘤细胞较密集,略呈漩涡状排列或栅栏状核趋势(图3)。粘液样区富含毛细血管网。部分区域细胞幼稚,呈肉瘤样形态。细胞短梭形,核更加肥胖,偶见核分裂象。复习首次肿瘤切片,组织形态基本一致,均呈低度恶性形态。

    2.3 免疫组化染色 大部分瘤细胞呈vimentin+,NSE+,S-100蛋白不确定,actin、desmin和CK散在阳性细胞,MBP、NF、CD34和CgA阴性。

    病理诊断:鼻腔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 百拇医药
    图1 瘤细胞疏松分布,略呈漩涡状排列。HE×100

    图2 瘤细胞胞浆淡染,胞界不清。HE×200

    图3 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HE×100

    3 讨论

    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FM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类新的软组织肿瘤。Evans(1987)首次报道两例并提出作为独立的一类软组织肿瘤〔1〕。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学特点,不能轻易地归入任何一类软组织肿瘤,故暂以描述性诊断命名。需要进一步累积经验,更深入地进行了解。

    3.1 临床特征 LFMS好发于青年或成年人,好发部位为大腿或腹股沟区,其次为肩区。亦见于胸壁、泌尿生殖区及肠系膜〔1~6〕,男女均可发生,有人怀疑其为非典型纤维瘤病或神经纤维瘤〔4〕。本例起自上呼吸道,且为12岁男童,文献中未见报道。
, http://www.100md.com
    3.2 病理变化 LFMS组织学表现貌似良性,基质富于大量粘液,瘤细胞梭形,形态一致,核无异形性或稍大而深染。瘤细胞排列呈漩涡状。胞浆边界不清,淡嗜伊红。核分裂象不易找到。瘤细胞散布在富于血管的纤维粘液样间质中,粘液区与纤维区明显过渡或截然过渡。在粘液区有大量毛细血管,有灶状和核多形性,血管周围细胞增多。可表现为围绕小血管的多细胞灶或沿血管的条索状细胞密度增高。偶见灶性富于毛细血管网的粘液样区,有些病例虽肉眼边界清楚,镜下却见其浸润于周围组织。此外还可出现贫血性坏死、瘢痕样胶原束、血管侵犯、石棉样纤维及灶状炎细胞浸润等特点〔1~3〕。复发瘤与转移瘤形态大多似原发瘤,但有些可见富于细胞区,或核分裂象增加,不过细胞仍无异形性而较一致。个别在很长病程(30年)后去分化,由间变性圆形细胞组成片块,完全不同于原发瘤。

    3.3 免疫组化染色 大多数肿瘤细胞对vimentin呈恒定的阳性反应,符合纤维母细胞。呈散在阳性细胞反应的还有HHF35,desmin和cytokeratin,符合肿瘤内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这些特点与电镜观察相符。电镜证实细胞内有大量中间丝,显示纤维母细胞超微结构〔2,6〕
, 百拇医药
    3.4 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对其认识不足,LFMS常被诊断为良性。Evans最初的两例曾被诊断为“纤维瘤”和“腹外带状瘤”〔1〕。本文病例最初活检诊断为“间叶瘤”,都是基于肿瘤的良性组织学表现。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证明肿瘤的恶性性质。

    LFMS要与许多良性和恶性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包括粘液纤维肉瘤Ⅰ级、粘液样神经纤维瘤、带状纤维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粘液样恶纤组、梭形细胞脂肪瘤等〔6〕。粘液纤维肉瘤中可见到均匀一致的梭形细胞图像和青鱼骨样(herringbone pattern)细胞束,一般免疫标记均呈(-)。神经纤维瘤常有粘液样间质,并可有束状胶原束。与LFMS不同点:核更为纤细,特殊的神经分化,S-100蛋白持续阳性及肿瘤内神经纤维(而LFMS粗大的胶原纤维更像瘢痕)。带状纤维瘤细胞梭形,浸润性生长,也可有粘液样区,而核常常呈丛状,成束结构更明显。这在LFMS中一般没有。带状纤维瘤一般呈actin阳性。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可有灶状粘液区,但一般细胞染色质多,核更长,更纤细,呈典型的束状排列。免疫组化MBP(+),Leu-7(-),约50% S-100蛋白阳性。电镜下常见终板、胞浆突的复合指突及桥粒样结构。LFMS与低度肌纤维肉瘤的组织学鉴别更难。后者常发生于老年人的四肢皮下组织,高度者即为粘液性恶纤组。低度肌纤维肉瘤的粘液一致,缺乏间质,无漩涡排列。与LFMS相比,既使最分化的肿瘤核多形性和染色质增多也比较明显〔4,6〕。这点鉴别很重要。因为低度肌纤维肉瘤很少转移,而LFMS随访一个长时期则常常有转移。梭形细胞脂肪瘤常见于成人皮下组织。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有灶状粘液变。常有非典型脂母细胞成分,且细胞更丰富,核异形更明显〔7,8〕。鼻腔发生软组织肿瘤时常可见,各种软组织肿瘤的发生部位和年龄特点鉴别时可供参考。
, 百拇医药
    LFMS病程进展缓慢,常在复发及肺转移后才认识其低度恶性本质。大部分病例可发生一次到数次局部复发(平均4年),而半数以上可出现远隔转移(平均5年),转移到肺及胸膜。 本例局部复发间隔仅为3年。即使复发及转移未被控制,患者存活年限也可较长(8~31年)。未分化者常在短期内死亡〔9〕

    尽管鼻区粘膜发生LFMS少见也应引起重视。其组织学表现近似良性常被误诊。本例12岁男童鼻腔LFMS,最初考虑为间叶瘤,肿瘤切除3年后局部复发。LFMS是一种近年来被认识的独立类型的软组织肿瘤,倾向发生于年轻或中年成人深部软组织。组织学特点:以丰富的梭形细胞、间叶样细胞为主,漩涡状生长伴不同程度粘液样或纤维性间质。肿瘤生长较缓慢,多数境界不清,有局部破坏。病理诊断尤其术前活检时要想到本病可能性,并结合免疫组化LFMS缺乏更特异性分化,进而与其他诸多良恶性病变鉴别。这个鉴别很重要,因为LFMS是一个低度恶性的肿瘤,有很大可能局部复发,并有远处转移的危险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曹海光,女,46岁,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病理工作

    参考文献

    1,Evans HL. 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A report of two metastasizing neoplasms having a deceptively benign appearance. Am J Clin Pathol, 1987;88:615~619

    2,Evans HL. 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A report of 12 cases. Am J Surg Pathol,1993;17:595~600

    3,范女,郎娣主编. 王德延肿瘤病理诊断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1~192
, 百拇医药
    4,Devaney DM, Dervan P, ONeill S et al. 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Histopathology,1990;17:463~479

    5,Albores-Saavedra J, Manivel JC, Essenfeld H et al. Pseudosacomatous myofibroblastic proliferations in the urinary bladder of children. Cancer,1990;66:1234~1241

    6,Goodlad JR, Mentzel T, Fletcher CDM. 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eleven new cases in support of a distinct entity. Histopathology,1995;26:229~237
, http://www.100md.com
    7,刘复生,刘彤华. 肿瘤病理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1021

    8,纪小龙,施作霖. 诊断免疫组织化学.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123

    9,Brooks JJ. Disorders of soft tissue. In: Stemberg SS ed. Diagnositic Surgical Pathology. 2nd ed, New York:Raven Press,1994:158~172

    收稿日期:1999-11-10

    修回日期:2000-03-15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