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83782
手足口病7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9期
     作者:彭图元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儿科(5290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951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现将我科1998年5月~7月流行期间收治的71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1例中男38例,女33例,门诊56例,住院15例,年龄1.5~5岁。59例来自2个幼托机构,均有密切接触史,12例为散居儿童。

    1.2 临床表现 (1)本组病例48%发病初期表现拒食,口涎增多,口痛;(2)11例有不同程度发热,低热(37.1~38℃)49例,中等发热(38.1~39℃)18例,高热(>39℃)4例;(3)71例均有手足部皮疹,皮疹多发生在发热前后2天内,发疹顺序大多为手足,均为散在大小不等数目不同的红色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直径为1~3mm,疱疹为白色,呈卵圆形,单房,约为2~3mm,较水痘皮疹小,未见破溃,皮疹呈离心性分布,见于手掌、足底,其中有2例皮疹见于臀部。71例7天内皮肤水疱吸收结痂不留瘢痕;(4)71例均有口腔内疱疹,疱疹分布于颊粘膜、唇内、舌边、软硬腭交界处多,偶尔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初为小水疱,1~2天破溃形成浅溃疡,呈灰白色,周围红晕。

    1.3 辅助检查 45例行血常规检查,其中42例WBC(4~10)×109/L,住院15例均行心肌酶谱检查,其中异常5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增高4例,乳酸脱氢酶(LDH)增高4例,磷酸肌酸激酶(CP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增高2例,心肌酶异常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1例。

    1.4 治疗及转归 本组病例门诊患者给予肌注病毒唑,口服潘生丁等,住院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病毒唑和双黄连注射液,合并心肌酶异常者加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护心治疗。全部病例7~10天痊愈,心肌酶异常者出院时复查均正常,复诊时无1例复发。

    2 讨论

    2.1 手足病大多由柯萨奇A16型引起,也可由A5、A10病毒引起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根据流行病学和本病手足口损害的特点,临床不难做出诊断,但需与单纯疱疹病毒口腔炎、水痘相鉴别,前者疱疹局限于口腔粘膜,后者疱疹呈向心性分布,先在躯干发生,渐向头面及四肢发展,较大疱疹结痂后往往呈中央脐窝可鉴别。有条件可行分离病毒并经PCR检测确定病原学诊断。

    2.2 本病为病毒性疾病,一般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周左右可以痊愈。本组71例病情不严重,仅5例(7%)出现心肌酶异常,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但有文献报道本病可同时侵犯脑、心肌等,婴幼儿患本病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故治疗时必须提高警惕,以便及早发现危重病者。

    2.3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接触及消化道传染,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菌者。本组71例中有59例为托幼机构,说明在托幼机构内,儿童易相互感染引起广泛传播,因此在托幼机构内的儿童,要加强晨检,注意观察体温、口腔、手,及时隔离病人,做好日常用品的消毒,防止本病传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