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4142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附39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麻锦玲 张良智

    单位:麻锦玲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 400054; 张良智 重庆市急救中心CT室 400014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12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少见,约占全身肿瘤的0.1%~3.0%[1],在CT问世以前,术前定位定性诊断较困难。自CT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及诊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报告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着重分析了原发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从而提高了认识。

    材料及方法

    本组病例39例,其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7例,继发性12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8月,最大79岁,平均年龄38岁。
, 百拇医药
    使用CT机型号:CE-9000型及SomaTomART。扫描方法: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特殊情况下采用薄层扫描(3~5mm),一般采用平扫后增强扫描。

    结果

    1 39例腹膜肿瘤的类型及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39例腹膜后肿瘤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

    例数

    临床表现

    脂肪瘤

    脂肪肉瘤

    2

, http://www.100md.com     4

    腹部包块,伴腹痛。

    同上,包块进行性增大。

    良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

    4

    2

    腹胀,腹痛或无症状。

    包块

    异位嗜铬C瘤

    3

    阵性心悸、高血压。

    血压
, http://www.100md.com
    神经纤维瘤

    2

    无自觉症状。

    神经母C瘤

    2

    腹部包块。

    表皮样囊肿

    1

    无症状。

    良性间叶瘤

    2

    腹胀、隐痛。

    何杰金氏病
, 百拇医药
    1

    发热,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

    淋巴肉瘤

    1

    腹部包块。

    分类不明的恶性肿瘤

    2

    腹痛、腹胀、低热,食欲不佳。

    转移性肿瘤

    12

    肝癌6例,胃癌3例,胰癌2例,输卵管癌1例。以各原发病症状为主。

    较大的肿块,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对相邻脏器产生受压,推移或包绕。良性大多数边缘清楚,恶性者对邻近脏器不同程度地有所侵犯,分界不清,部分病例引起腰大肌肿大、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包绕、腰椎破坏。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转移瘤则见融合的肿大淋巴结形成分叶状肿块并且可侵犯周围组织。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腹膜后肿瘤的种类较多。原发性腹膜后肿癌的组织来源可分为间叶组织、神经组织与胚胎残留组织。本组病例以间叶组织肿瘤居多,约占33%,胚胎残留组织及其他源类次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由于位于腹膜后,早期不易发现。因此患者往往以扪及腹部肿块就诊,致肿瘤已相当大者实为多见。CT以它优越的空间分辨率,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及邻近器官的分界能直接清楚地显示,并能准确判断周围组织有无侵犯,从而提供能否手术治疗的可能性。CT对大多数病变能作出定性诊断,定位诊断,但有时较大的肿瘤定位常困难。[1][2]

    根据文献报道及我们的体会发现,脂肪瘤的特点是较大,以脂肪的密度为主,CT值为负值。均匀,包膜完整,增强扫描肿块内无强化。脂肪肉瘤则伴有其它成份呈混杂密度,包膜欠光整,并侵犯周围组织。胚胎类肿瘤—畸肿瘤亦较大。分隔明显,除有软组织、脂肪、水样密度外,还有钙化、骨、牙齿等高密度影。本组6例均见此征,为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3]单纯表皮样囊肿为一致性水样密度,有完整包膜。嗜铬细胞瘤一般较小,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增强后有强化,临床均有阵性高血压,心悸VAM增高,则诊断较明确。神经源类肿瘤多为软组织密度,常位于脊柱两侧。本组神经母细胞瘤病例术前根据肿块内有钙斑,密度不均等曾误诊为畸胎瘤,此类肿瘤多见于小儿。由此说明,根据肿瘤密度来分析其类别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腹膜后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定型有时仍有一定困难及局限性。
, 百拇医药
    从收集的病例可以看出,对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从大小上不能区别其性质,而肿瘤的边缘不清,相邻组织受侵则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本组恶性原发性肿瘤均不同程度地显示相邻的肌肉受侵、脏器受累、椎体破坏,大血管粘连,一例有输尿管受侵积水征象。但在没有出现瘤组织浸润破坏或转移时,CT对良、恶性鉴别亦颇为困难。

    继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较原发性肿瘤相对容易。转移性肿瘤一般较小,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块为常见的CT表现,结合病史,不难诊断。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高,定位较可靠,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

    2 膜膜后肿瘤的CT表现见(表2) 表2 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

    肿瘤类型

    形态
, 百拇医药
    边缘

    最大径(cm)

    密度

    增强

    脂肪瘤

    类椭圆形

    光整、包膜、完整

    11.9~19

    脂肪密度、均匀

    边缘轻度强化。

    脂肪肉瘤

    巨块形,有分隔

    有分叶,不规则,包膜不完整。
, 百拇医药
    8.7~16.6

    不匀质的脂肪,软组织密度

    不规则强化。

    良性畸胎瘤

    类圆形

    清楚,脂肪间隙存在。

    8.3~12

    囊性为主,并有脂肪、钙化、骨样密度

    恶性畸胎瘤

    不规则

    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失

    10~15
, http://www.100md.com
    混杂密度。(软组织钙化骨水等)

    不明显

    异位嗜铬C瘤

    圆形、椭圆形

    清楚

    3~6

    均匀的软组织,密度

    轻—中度

    神经纤维瘤

    类圆形

    不规则

    10~11

    软组织密度
, http://www.100md.com
    不均

    神经母C瘤

    巨块形,类圆形

    较清楚

    9~10.7

    软组织,囊性钙化斑等密度

    无

    表皮样囊肿

    圆形

    光滑清楚

    8.1×8.3

    水样,均匀密度

    无
, 百拇医药
    良性间叶瘤

    类圆形

    规则,脂肪间隙清楚

    13~16

    脂肪密度

    边轻度

    何杰金氏病

    不规则

    不清,有分叶

    9.6×4.2

    软组织密度

    中度

    淋巴肉瘤
, 百拇医药
    不规则

    欠清

    6×9

    软组织密度

    轻度

    分类不明的恶性肿瘤

    圆形、不规则形

    欠清,部分有分叶

    3.8~12

    软组织,及中央低密度

    边缘性及轻度

    转移性肿瘤

    类圆形、不规则形
, 百拇医药
    不清,或欠清部分有分叶

    大小不等

    软组织样

    周边性或轻、或重

    参考文献:

    1 Wegner OH.Whole boely computerized tomograghy.New York:Karger.1993:60

    2 陈星荣,等.全身CT和MRI 第一版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678

    3 卢光明,等.腹膜后肿瘤3 4例CT表现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4:265

    4 曾蒙苏,等.原发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34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