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84336
右颊部原发星形胶质细胞瘤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孙远 李慧增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 重庆 400038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387 患者,男,18岁。因右颊部包块18例,逐渐长大影响面容入院求治。患者出生时右颊部即有小结节,以后随年龄增长包块缓慢长大,致右面颊部畸形,但无任何自觉症状。入院后查体见一般情况良好,无颅内压增高及颅脑定位体征。右颊部嚼肌区膨隆畸形,上界达颞下凹区,颧弓向前下方移位;下界至下颌骨下缘上方;前界至外眦垂线;后界至耳屏前。包块隆起约2.5cm,质地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正常。口内见相当于876处颊粘膜隆起,但与颊粘膜无粘连。无张口受限及面瘫征,右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正常。颌下、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CT检查见右颞下凹区内有一圆形软组织阴影,约2.7cm×3.1cm,密度不均匀,部分边界清楚,部分模糊。右颧骨体及颧弓向前外方移位,未见骨质破坏。右面下部软组织内有不规则形状团块影。中、下脑实质、脑室、池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颊部包块待查”。入院后7日全麻下行右面颊部包块探察切除术。术中见包块无明显界限,右腮腺及部分咬肌已被纤维样组织代替,术中保留面神经分支及颊粘膜,包块大部分切除,颧弓修剪成形。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外形满意。术后病理见标本组织内为灶性星形胶质细胞浸润,诊断为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7日出院。

    讨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机理,认为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在神经系统内的幼稚细胞或迷走细胞,以后形成肿瘤。这种残余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异位于颊部,成为原发于颊部的星形胶质细胞瘤。该瘤发生于颅脑时,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定位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癫痫等。对于该病的诊断,CT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本例我们行CT检查,排除了颅内肿瘤转移的可能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还可以辅助以放疗或化疗。由于本例的肿瘤范围较广泛,且年龄较小,故采取了肿瘤大部分切除,以整形为主的治疗方案,待今后再访时行进一步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