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4424
7265例大肠镜检查报道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何代文 邹伟

    单位:何代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00016);邹伟(重庆邮电学院医院)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237 作者自1990年8月~1999年7月行大肠镜(纤维结肠镜和电子结 肠镜)检查7265例。检查过程中受检者无痛苦或痛苦轻,插镜速度快,送达回盲部成功率高 ,无并发症并得到明确诊断。现将大肠镜检查的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作者1990年8月~1999年7月行大肠镜检查7265例,男3284 例,女3981例。年龄9~83岁。肠镜送达回盲部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送达回盲部平均 时间8分钟,最短2分钟,最长60分钟。无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1.2 大肠疾病检出率 结果见表1、表2。

    表1 常见大肠疾病检出率 疾病名称

    例数(%)

    大肠息肉

    1104(15.20)

    大肠癌

    479(6.59)

    慢性结肠炎

    2143(29.50)

    溃疡性结肠炎

    95(1.31)

    Crohn病
, 百拇医药
    8(0.11)

    憩室病

    51(0.70)

    其 它

    473(6.51)

    正 常

    2912(40.08)

    总 计

    7265

    表2 其它大肠疾病检出情况 疾病名称

    例 数

    恶性淋巴瘤
, 百拇医药
    6

    类 癌

    2

    脂肪瘤

    3

    肠气囊肿

    3

    肠结核

    28

    阿米巴结肠炎

    2

    肠血吸虫病

    1

, 百拇医药     肠鞭虫病

    245

    放射性结肠炎

    9

    子宫内膜异位

    2

    血管性病变

    23

    大肠黑变病

    35

    肠套叠

    4

    阑尾炎
, 百拇医药
    15

    其 它

    95

    总 计

    473

    2 讨 论

    大肠镜检查的关键是如何插镜及作出诊断。只有将大肠镜送达回盲部,才能对大肠疾病进行 全面的诊断,故插镜就显得十分重要。

    2.1 解除顾虑、耐心细心 解除顾虑指检查过程中给病员多做解释工作, 说明肠镜检查的必要性,正视插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或痛苦,并保证检查的安全性 。只有获得受检者的理解和配合,方能完成检查工作。插镜中要全神贯注,仔细寻找肠腔走 向,详察病变;避免损伤肠壁或遗漏病情。插镜越是困难时越要有耐心,尤其当肠壁因病变 与周围组织粘连,肠管变得僵硬、固定时,往往使肠镜插入极为困难。只有耐心细致地寻找 肠腔走向,反复进退肠镜,变换体位,一旦镜头越过最难部位,即可发现病灶了。
, http://www.100md.com
    2.2 循腔进镜,结合滑进 大肠镜检查过程中应遵守循腔进镜的原则。 尽量将镜头保持在肠腔中央,边摆动镜头边进镜。 这样不但可提高进镜速度,减轻病人痛苦,也避免了刺穿肠壁。这就 要求术者会辨认各种腔形和肠腔走向,将肠镜顺势插入。进镜时要边吸引边插入,只有吸出 肠腔内多余气体和粪水,使肠壁变得柔软,再配合不断摆动镜头,这样肠管就容易象手风琴 风箱 样套叠在镜身上,有助于取直镜身,减轻插镜时的痛苦[1]。有时镜头在乙状结肠 或横结肠等移动性较大的肠段中见肠腔急峻拐弯或只见斜坡状腔壁,调角度钮使镜头弯至最 大角度仍不见肠腔时,可采用滑进技术进镜。即在不见肠腔的情况下镜头贴在肠壁上滑向深 部肠腔[2]。应注意,不见肠腔但要见肠粘膜,通常见到斜坡状腔壁。在滑进中见 肠粘膜不断后退,表明肠镜在沿肠壁滑进。若助手插镜中手感阻力不大,受检者亦无痛苦不 适等,即可继续滑进至视野中重新见到肠腔。但滑进属盲目进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 不宜长距离插入。肠道有急性炎症、多发性憩室或广泛粘连的病例最好不用。
, 百拇医药
    2.3 腹部防袢,取直镜身 只要遵循循腔进镜,不见腔时退镜找的原则, 反 复进进退退肠镜,肠镜常能保持在取直状态下送达回盲部。通常肠镜只需插入60~80cm,镜 头即达回盲部。但部分病例因乙状结肠或横结肠较为游离或冗长,镜身拉直后再进时又会重 新结袢,即使将130cm镜身完全插入亦不能抵达回盲部,这时腹部防袢就极为重要了。乙状 结肠的防袢办法是:助手用左手在腹部扪清肠镜在乙状结肠的结袢方式及部位后,用手掌在 袢的外侧缘向左下腹轻轻用力推,配合缓缓退镜,直至结袢消失;而左手掌向左髂窝方 向持续施压。这样即可防止镜身在乙状结肠再结圈[3]。如果横结肠纡 曲下垂,形成M型或结成?型或反?型圈,宜用钩拉法拉直横结肠段镜身,然后抽气使肠管 变 软,助手用右手推顶上腹壁抵制横结肠段镜身下垂,保持横结肠段镜身成直线形通过肝曲达 盲肠。如果在推顶的同时顺时钟向旋转镜身180°以上,则肠管易形成“?”形,从而改变肝 曲及脾曲的锐角为钝角,阻力明显减少。“?”型走行是通过肝曲的最佳走行。

    2.4 变换体位,通过三弯 大肠镜检查实践中,大多数病例均能将肠镜顺 利送达回盲部。何代文报道[4]16.51%的病例就左侧卧位即能送达回盲部。当左侧 卧位插镜受阻或病员出现腹部不适时,不管镜头处于何肠段,改左侧位成为仰卧位,结合助 手腹部防袢手法,有46.23%的病例能达回盲部。但有37.26%的病例虽然经过反复拉直镜身, 腹部防袢等措施,仍难将肠镜送达回盲部。常受阻于乙降移行部、脾曲或肝曲三个弯曲处, 这都是大肠镜检查过程中较难通过的部位。这时需根据腹部透光轨迹,进镜深度及肠腔形态 判定镜头受阻于哪一处弯曲。一般说来镜头受阻于乙降移行部或脾曲时多采用右侧卧位,受 阻 于肝曲时采用左侧卧位,即让乙状结肠或横结肠在上述体位时的自然下垂力将弯曲处角度加 大,使锐角变成钝角,有利于镜头循腔通过。当镜头通过弯曲后,再改为仰平卧,取直镜身 ,加上腹部防袢,肠镜就容易送达回盲部了。
, 百拇医药
    目前,大肠镜已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头端弯曲角度可达到230°,电子肠镜的出现使图像 更清晰、准确,再加上操作技巧的不断提高,大肠镜检查已逐渐成为一种成功率高、快速、 无痛苦、无并发症的有效诊疗手段。■

    参考文献:

    [1]Deyhle P.A new technique for the fiberendoscopic passage through the s -type loop of the sigmoid colon.Endoscopy,1972,4:102

    [2]周殿元,徐富星主编,王赞舜审校.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第1版,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7:85

    [3]林苗,孟荣贵,李晓红.大肠镜检查助手的配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 2):112

    [4]何代文.纤维结肠镜非荧光透视下循腔进镜操作体会.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3, 18(1):8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