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4559
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附50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刘华勇

    单位: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百色 533000

    关键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000295

    无创性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反映昼夜日常活动的血压变异,没有安慰剂反应和白 大衣效应,因此,ABPM的应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高血压病患者和正常血压者各50例进 行了ABPM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对象:高血压组(A组):按WHO/ISH1993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的Ⅰ 期或Ⅱ期高血压病住院患者50例,年龄28~75岁,平均43.8岁。正常对照组(B组):同期选 择50例,要求符合无高血压病史,安静情况下随测血压3次均<18.7/12.0 kPa。心电图、 胸片、超声心动图、眼底检查及肾功能均正常,年龄25~72岁,平均42.7岁。
, 百拇医药
    1.2 方法:24 h动态血压监测前3 d起,停服任何药物,使用北京协和公司(AMR-4)无创 携带式血压监测仪,将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每40 min自动充气测量,记录并贮存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值及每次平均动脉压(MAP),数据由计算机处理。监测时间 从上午8~9时至次日上午8~9时,监测期间,病人照常生活工作。

    2 结 果

    2.1ABP血压的波动规律:两组均呈昼升夜降趋势,血压从清晨6时左右开始上升,8~9时血压较平稳,持续时间大约12 h,夜20时后,血压下降,持续约6h,23时至次日晨1时为血 压下降最低点。在高血压组病人上午10时,下午18时左右有2个高峰值,中午13时,夜间3时左右有2个明显低谷,呈现双峰双谷现象,且分别与相邻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正常对 照组不明显。

    2.2 24 h动态血压均值波动范围:两组明显不同,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正常对照 组的波动范围均小于高血压组,且所有对应值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ABP均值 项 目

    SBP(p/kPa)

    DBP(p/kPa)

    正常对照组

    高血压组

    正常对照组

    高血压组

    昼夜均值

    15.30±1.23

    19.58±1.46

    9.37±0.80

    12.05±1.08
, http://www.100md.com
    日间均值

    16.60±1.02

    20.53±1.37

    10.07±0.70

    12.3 1±1.20

    日间最高均值

    18.50±0.90

    23.40±1.07

    11.30±0.80

    14.0 1±1.50

    日间最低均值

    14.60±1.33
, 百拇医药
    19.10±1.87

    8.93±0.70

    10.20±1.33

    夜间均值

    14.10±1.00

    17.73±0.50

    8.03±0.80

    10.87±0.80

    夜间最高均值

    16.93±0.60

    20.43±1.10

    9.30±0.83
, 百拇医药
    12.70±0.60

    夜间最低均值

    12.87±0.93

    16.98±2.01

    6.77±0.73

    9.72±0 .90

    3 讨 论

    从结果中显示,正常对照组中24 h动态血压均值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 提示血压在昼夜24 h内呈现一种生理性波动[1]。影响的因素有:受体力、脑力活 动变化的控制,白天,脑力、体力活动多,血压升高。而夜间则相反,夜间避免了体力和精 神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所以是相对固定情况下的血压值,可视作为每个人的基础血压。同时 机体生物钟控制的昼夜规律可影响神经体液的活性,使诸如血去甲肾上腺素、血皮质醇浓度 以及血压、心率等发生节律性变化。日间交感神经作用占优势,且活动度大,血压波动范围 亦大,夜间血压下降范围小,可能是睡眠时交感神经张力减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对外 界干扰的反应性下降有关。
, http://www.100md.com
    同时观察到高血压患者均值波动多有峰、谷昼夜血压变化曲线。曲线变化规律恰与我国 人的活动和休息习惯时间符合,与国内学者的观察基本相似[2]。血压波动范围大 ,尤其是收缩压,表明患者血压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分析原因可能与外围交感神经递质去 甲肾上腺素神经原性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另外,也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 有关[3]。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可能是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主 要原因之一。血压早晨升高,同时去甲肾上腺素、血皮质醇浓度也增高,循环中组织型血浆 素 原激活物活性降低,均可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使心肌供血急剧减少,同时伴有心率增快时 ,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而夜间血压的高峰与脑卒中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降低靶器官损害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应重视降低日间交感神经的活性,使日间 血压变异性减少,降低夜间血压,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调节与平衡植物神经的功能,达到 降低或延迟靶器官损害发生的目的。较低的夜间血压对脑血管也起保护性的作用。

    虽然动态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尚未得到一致的公认[4],但动态血压监测在高 血压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和诊治中已显示出实 用价值,而且还可以为高血压发病及波动机制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目前应制定统一的ABPM 的正常参考值,以推动无创ABPM的深入研究。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刘力生,龚半生,孔华宇,等.临床高血压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9-10.

    2,冯建章,孙 卉,叶怀莲,等.正常人与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观察.中华心 血管病杂志,1989,17(2):111-114.

    3,刘力生,龚兰生,孔华宇,等.临床高血压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86-191.

    5,简 时,刘国仗,刘力生.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中华心 血管病杂志,1998,21(3):182.

    收稿日期:1999-01-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