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ERCP在胆道外科检查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许景洪
单位:广西民族医院普外科 南宁市 530001
关键词:ERCP;胆道疾病;检查▲
华夏医学000155 自1968年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开展以来,它已成为胆胰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我院普外科自1996年1月对22例胆道疾病患者进行了ERCP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就ERCP在胆道疾病检查中的地位及临床价值和ERCP应用体会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5~73岁。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痛史20例,病程2d~17年不等,16例伴有黄疸。进行性无痛性黄疸2例。其中2例为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
, http://www.100md.com
1.2 器械及检查方法
器械 采用日本OLYPUS TJF-30型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OES卤素灯光源及带电视透视X光机。
检查方法 患者受检前6h禁食、检查前3min口服去泡剂(硅油)3~5ml,同时进行喉头表面麻醉。插镜前3~5min肌注654-2 20mg。检查时患者取左侧俯卧位,置牙垫后插入纤维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寻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后,由活检孔道将导管插入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35%泛影葡胺)进行造影。
结果 插管造影成功20例,2例失败。造影成功20例中,胆总管、肝内胆管显影18例,同时有胆囊显影者4例,胰管显影10例。单纯胆总管、胰管显影2例。ERCP显示:单纯胆囊结石2例(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单纯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2例,其中1例肝内胆管结石,B超及CT均怀疑肝内占位;胆囊、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1例;提示肝门部胆管完全梗阻(肝门部胆管癌)2例;胆石症伴有胆总管狭窄2例(均为胆道手术后):发现十二指肠憩室2例,憩室内乳头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ERCP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
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与术前ERCP所见一致。术中发现胆囊结石6例,有3例术前ERCP未能诊断。术前ERCP提示单纯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2例,术中进行了胆总管探查,探查结果阴性。ERCP提示,肝门部胆管癌2例,手术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
2.2 ERCP与B超对照
6例胆囊结石,术前B超均作出了诊断,而后ERCP只诊断了3例。13例胆总管结石,术前B超只诊断8例,而ERCP在术前均作出了诊断。12例肝内胆管结石,术前B超只诊断了8例,而ERCP在术前全作出了诊断。
3 讨论
3.1 ERCP在胆道疾病检查中的地位及临床价值
, http://www.100md.com
对于胆道疾病的检查,传统的口服及静脉胆道造影显影效果差,已渐被淘汰。B超具有无创、安全、价廉及准确性高等优点,对于胆囊疾病的诊断较为准确,尤其胆囊结石的准确率可达95%~98%,对肝胆管结石的准确率可达60%~70%;但B超对胆总管病变,尤其是胆总管下段病变,常因十二指肠气体遮挡等影响而漏诊较多,对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有时容易混淆,难以鉴别。CT具有较高的分辨力,但由于受肠道气体等多种原因影响和干扰,诊断率并非很高,尤其是结石无钙化时更是如此[1]。另外,B超及CT显示的影像为断层图像,不能直接显示胆管狭窄。PTC虽然能显示肝胆管病变部位及性质,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而且当肝内胆管不扩张时成功率很低(50%以下)。 ERC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造影成功率高(目前均在90%以上)等优点。它能清晰、完整地显示胆道树图像,对胆道系统病变定位确切、定性可靠,还可直视十二指肠腔和乳头,提高了诊断水平。对合理选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病例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手术方案的设计、制定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B超和CT所无法比拟的。对于胆囊结石曾有黄疸者,ERCP检查有很高的实用价值[2]。本组有两例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患者,因对ERCP结果怀疑而行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值得注意。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有的患者可因有严重反复发作的症状而难以诊断,治疗棘手。此时,只有ERCP能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有关解剖学诊断,有助于外科医师决定是否再手术,其临床价值远大于其他检查[3]。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例越来越多,为选择合适病例,了解有否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胆道变异,降低手术并发症,在B超确诊胆囊结石后,有条件的单位仍需做ERCP检查[4]。
, 百拇医药
3.2 ERCP操作要点体会
ERCP检查目前国内外成功率多在76%~90%之间,成功率高低主要与操作经验有关。本组2例失败者,一例为憩室内乳头,另1例为患者反应大,十二指肠蠕动频繁,未能对好位置。笔者体会,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是:①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以下简称乳头):②认准开口,对好位置:③掌握有利时机进行插管造影。
寻找主乳头:当窥镜到达十二指肠上行角后,再前进约5cm时复位(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向正面,在视野的正前方即隐约可见突出肠腔内的乳头,多数情况下在十二指肠的中段。乳头形态有3种:乳头型85%,半球型12%,扁平型3%。乳头上方有冠状带似“头巾”,下方有小带,与肠腔的环形皱壁形成垂直线,这是找乳头的可靠标记,扁平乳头这些标记不明显,可根据解剖位置找。另一找乳头的方法是:找副乳头,它无开口,其左下方2~3cm处即是主乳头的位置。
认准开口,对好位置:找到乳头后,要认准开口,对好位置再行插管防止盲目插管使粘膜出血难以辨认。乳头开口有3种:中央型、裂隙型、鱼嘴型。开口一般是细绒毛状或糜烂状,周围有稍红晕圈,有时有胆汁着色,另有开口往憩室内时,插管困难,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认准后,将乳头开口调整在视野的10~11点方好插管。如不能对准,应快速退回胃内重新插入,避免在十二指肠内反复调整。
, http://www.100md.com
掌握有利时机进行插管造影:肠蠕动不活跃;乳头位于中央;乳头开口位于视野10~11点即对好位置,可以插管。一般导管插入0.5~1cm左右即可造影,若只有胰管显影,可边退导管边注造影剂,待导管退至胆管共同通道时,胆管即可显影。如需作选择性胆管造影,沿乳头口侧隆起方向(12点钟方位)插管,可提高胆道造影成功率。
3.3 并发症及其处理
ERCP检查可出现消化道器械损伤致出血、穿孔,迷走反射可致心血管意外,应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较常见的并发症是诱发胆道感染及急性胰腺炎。
胆道感染:胆道有急性炎症或严重胆管狭窄,近期内又有急性发作史,造影后易诱发胆管炎。因此,一般均在近期胆管炎发作一周后进行检查,对久病体弱的老年患者,最好于3周后进行。肝内外胆管充满结石的病例,造影后4h可出现腹痛、发热、药物排出受阻,故应在检查后常规给予输液并应用抗菌素。
, http://www.100md.com
血清淀粉酶升高及诱发急性胰腺炎:约有少数患者在胰管造影术后血清淀粉酶有一过性增高,多为轻、中度升高,高峰在造影后3~18h,大多在2~3d内自行恢复。这可能是造影剂刺激所致,固有人称这“化学性胰腺炎”或“注射性胰腺炎”。若诱发急性胰腺炎则按急性胰腺炎处理。
参考文献:
[1]胡得胜,张寿熙,周颜才,等. CT在肝胆管结石临床应用的评价.实用外科杂志,1988,8(5):243
[2]周永碧.ERCP诊治胆道疾病的评价.普外临床,1991,1(5):289
[3]卢军华,周岱云,龚彪,等. ERCP在诊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中的作用.肝胆外科杂志,1997,5(33):180
[4]胡冰,周岱云,杨甲梅,等.术前ERCP对腹腔胆囊切除术的意义.肝胆外科杂志,1995,3(2):97
收稿日期:1999-03-20,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西民族医院普外科 南宁市 530001
关键词:ERCP;胆道疾病;检查▲
华夏医学000155 自1968年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开展以来,它已成为胆胰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我院普外科自1996年1月对22例胆道疾病患者进行了ERCP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就ERCP在胆道疾病检查中的地位及临床价值和ERCP应用体会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5~73岁。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痛史20例,病程2d~17年不等,16例伴有黄疸。进行性无痛性黄疸2例。其中2例为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
, http://www.100md.com
1.2 器械及检查方法
器械 采用日本OLYPUS TJF-30型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OES卤素灯光源及带电视透视X光机。
检查方法 患者受检前6h禁食、检查前3min口服去泡剂(硅油)3~5ml,同时进行喉头表面麻醉。插镜前3~5min肌注654-2 20mg。检查时患者取左侧俯卧位,置牙垫后插入纤维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寻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后,由活检孔道将导管插入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35%泛影葡胺)进行造影。
结果 插管造影成功20例,2例失败。造影成功20例中,胆总管、肝内胆管显影18例,同时有胆囊显影者4例,胰管显影10例。单纯胆总管、胰管显影2例。ERCP显示:单纯胆囊结石2例(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单纯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2例,其中1例肝内胆管结石,B超及CT均怀疑肝内占位;胆囊、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1例;提示肝门部胆管完全梗阻(肝门部胆管癌)2例;胆石症伴有胆总管狭窄2例(均为胆道手术后):发现十二指肠憩室2例,憩室内乳头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ERCP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
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与术前ERCP所见一致。术中发现胆囊结石6例,有3例术前ERCP未能诊断。术前ERCP提示单纯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2例,术中进行了胆总管探查,探查结果阴性。ERCP提示,肝门部胆管癌2例,手术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
2.2 ERCP与B超对照
6例胆囊结石,术前B超均作出了诊断,而后ERCP只诊断了3例。13例胆总管结石,术前B超只诊断8例,而ERCP在术前均作出了诊断。12例肝内胆管结石,术前B超只诊断了8例,而ERCP在术前全作出了诊断。
3 讨论
3.1 ERCP在胆道疾病检查中的地位及临床价值
, http://www.100md.com
对于胆道疾病的检查,传统的口服及静脉胆道造影显影效果差,已渐被淘汰。B超具有无创、安全、价廉及准确性高等优点,对于胆囊疾病的诊断较为准确,尤其胆囊结石的准确率可达95%~98%,对肝胆管结石的准确率可达60%~70%;但B超对胆总管病变,尤其是胆总管下段病变,常因十二指肠气体遮挡等影响而漏诊较多,对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有时容易混淆,难以鉴别。CT具有较高的分辨力,但由于受肠道气体等多种原因影响和干扰,诊断率并非很高,尤其是结石无钙化时更是如此[1]。另外,B超及CT显示的影像为断层图像,不能直接显示胆管狭窄。PTC虽然能显示肝胆管病变部位及性质,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而且当肝内胆管不扩张时成功率很低(50%以下)。 ERC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造影成功率高(目前均在90%以上)等优点。它能清晰、完整地显示胆道树图像,对胆道系统病变定位确切、定性可靠,还可直视十二指肠腔和乳头,提高了诊断水平。对合理选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病例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手术方案的设计、制定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B超和CT所无法比拟的。对于胆囊结石曾有黄疸者,ERCP检查有很高的实用价值[2]。本组有两例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患者,因对ERCP结果怀疑而行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值得注意。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有的患者可因有严重反复发作的症状而难以诊断,治疗棘手。此时,只有ERCP能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有关解剖学诊断,有助于外科医师决定是否再手术,其临床价值远大于其他检查[3]。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例越来越多,为选择合适病例,了解有否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胆道变异,降低手术并发症,在B超确诊胆囊结石后,有条件的单位仍需做ERCP检查[4]。
, 百拇医药
3.2 ERCP操作要点体会
ERCP检查目前国内外成功率多在76%~90%之间,成功率高低主要与操作经验有关。本组2例失败者,一例为憩室内乳头,另1例为患者反应大,十二指肠蠕动频繁,未能对好位置。笔者体会,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是:①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以下简称乳头):②认准开口,对好位置:③掌握有利时机进行插管造影。
寻找主乳头:当窥镜到达十二指肠上行角后,再前进约5cm时复位(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向正面,在视野的正前方即隐约可见突出肠腔内的乳头,多数情况下在十二指肠的中段。乳头形态有3种:乳头型85%,半球型12%,扁平型3%。乳头上方有冠状带似“头巾”,下方有小带,与肠腔的环形皱壁形成垂直线,这是找乳头的可靠标记,扁平乳头这些标记不明显,可根据解剖位置找。另一找乳头的方法是:找副乳头,它无开口,其左下方2~3cm处即是主乳头的位置。
认准开口,对好位置:找到乳头后,要认准开口,对好位置再行插管防止盲目插管使粘膜出血难以辨认。乳头开口有3种:中央型、裂隙型、鱼嘴型。开口一般是细绒毛状或糜烂状,周围有稍红晕圈,有时有胆汁着色,另有开口往憩室内时,插管困难,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认准后,将乳头开口调整在视野的10~11点方好插管。如不能对准,应快速退回胃内重新插入,避免在十二指肠内反复调整。
, http://www.100md.com
掌握有利时机进行插管造影:肠蠕动不活跃;乳头位于中央;乳头开口位于视野10~11点即对好位置,可以插管。一般导管插入0.5~1cm左右即可造影,若只有胰管显影,可边退导管边注造影剂,待导管退至胆管共同通道时,胆管即可显影。如需作选择性胆管造影,沿乳头口侧隆起方向(12点钟方位)插管,可提高胆道造影成功率。
3.3 并发症及其处理
ERCP检查可出现消化道器械损伤致出血、穿孔,迷走反射可致心血管意外,应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较常见的并发症是诱发胆道感染及急性胰腺炎。
胆道感染:胆道有急性炎症或严重胆管狭窄,近期内又有急性发作史,造影后易诱发胆管炎。因此,一般均在近期胆管炎发作一周后进行检查,对久病体弱的老年患者,最好于3周后进行。肝内外胆管充满结石的病例,造影后4h可出现腹痛、发热、药物排出受阻,故应在检查后常规给予输液并应用抗菌素。
, http://www.100md.com
血清淀粉酶升高及诱发急性胰腺炎:约有少数患者在胰管造影术后血清淀粉酶有一过性增高,多为轻、中度升高,高峰在造影后3~18h,大多在2~3d内自行恢复。这可能是造影剂刺激所致,固有人称这“化学性胰腺炎”或“注射性胰腺炎”。若诱发急性胰腺炎则按急性胰腺炎处理。
参考文献:
[1]胡得胜,张寿熙,周颜才,等. CT在肝胆管结石临床应用的评价.实用外科杂志,1988,8(5):243
[2]周永碧.ERCP诊治胆道疾病的评价.普外临床,1991,1(5):289
[3]卢军华,周岱云,龚彪,等. ERCP在诊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中的作用.肝胆外科杂志,1997,5(33):180
[4]胡冰,周岱云,杨甲梅,等.术前ERCP对腹腔胆囊切除术的意义.肝胆外科杂志,1995,3(2):97
收稿日期:1999-03-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