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5012
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http://www.100md.com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张锐 徐胜前 王芬 徐建华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合肥 230022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免疫学;中性白细胞;免疫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000122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结果 120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31例,阳性率25.8%。其中P-ANCA阳性者20例,阳性率16.6%;C-ANCA阳性者11例,阳性率9.2%;且滴度越高临床病情越重。66例活动组SLE中ANCA阳性为23例,阳性率为34.8%,明显高于非活动组54例中的8例阳性率14.8%(P<0.05)。正常对照20例均为阴性。结论 ANCA在SLE患者中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392.33;R59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492(2000)01-0060-0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ic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是一群与人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反应,与临床一些炎症疾病密切相关的抗体〔1〕。自从Davies等〔1〕在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循环物中首先发现ANCA以来,在国际上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已证实,ANCA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抗体,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ANCA在SLE诊断中的意义至今仍有争议〔2〕。Schnabel等〔3〕报道在SLE中仅存在核周型ANCA(P-ANCA),而Pauzner等〔4〕报道在SLE中还发现存在胞浆型ANCA(C-ANCA),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对120例SLE患者作血清ANCA的检测,以探索ANCA与SLE的关系。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选择 SLE患者12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诊断标准。正常献血员20例。所有血清标本置-20℃冰箱保存备检。

    1.1.2 试剂来源 ANCA阳性参考血清、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IgG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1.3 所用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医疗器械五厂),荧光显微镜(重庆光学仪器厂)。

    1.2 方法

    1.2.1 中性粒细胞基质片的制备 按Borregaard等法〔5〕,取健康人肝素抗凝血,加等量含1.5% Dextran-T500生理盐水,室温斜置45 min后,吸取上层血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取底部中性粒细胞层,用冷蒸馏水溶解残留红细胞,1 min后加等量1.8% NaCl恢复等渗,并用Hanks液洗涤3次后,再用1.8% NaCl等渗液调细胞浓度为(4.5~5.5)×107.L-1,取其涂成薄片。经无水乙醇固定和干燥后,于-20℃保存备用。
, 百拇医药
    1.2.2 检测方法 将被检血清用pH7.4 0.01 mol.L-1 PBS缓冲液作1∶20稀释,滴加于基质片上,置湿盒37℃恒温水浴箱孵育30 min,用pH7.4 0.01 mol.L-1 PBS缓冲液洗涤3次,每次10 min再用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复染37℃孵育30 min,用pH7.4 0.01 mol.L-1 PBS缓冲液洗涤3次,凉干。最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阳性者再作1∶20、1∶40、1∶80稀释检测。结果判断〔6〕:凡在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弥漫的细颗粒绿色荧光者为C-ANCA,在中性粒细胞胞核周围出现绿色荧光者为P-ANCA。同时,利用基质片中存在少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来区分是ANA还是真正的P-ANCA,前者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发生反应,后者则不能。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SLE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 120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者31例,阳性率25.8%;其中1∶80稀释阳性者8例,1∶40稀释阳性者13例,1∶20稀释阳性者10例;P-ANCA阳性者20例,C-ANCA阳性者11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为阴性。见表1。

    2.2 SLE患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ANCA阳性率比较 120例SLE患者根据Urowitzde分类标准〔7〕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结果提示:66例活动组中ANCA阳性率为34.8%(23/66),54例非活动组中ANCA阳性率为14.8%(8/54),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SLE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 组别

    n

    P-ANCA阳性数(%)

, 百拇医药     C-ANCA阳性数

    (%)

    合计(%)

    SLE组

    120

    20(16.67)

    11(9.16)

    31(25.83)

    对照组

    20

    0

    0

    0
, 百拇医药
    表2 SLE患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ANCA阳性率比较 组别

    n

    ANCA阳性数

    阳性率(%)

    活动组

    66

    23

    34.8*

    非活动组

    54

    8

    14.8
, http://www.100md.com
    χ2检验,与非活动组相比,*P<0.053 讨论

    ANCA自从1990年发现以来一直被作为系统性血管炎的血清学标记性抗体,尤其对于血管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IIF法可将ANCA分为C-ANCA和P-ANCA以及非典型ANCA(X-ANCA)。其中C-ANCA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PR-3),临床主要见于Wegener肉芽肿,具有特异性且其滴度与病情呈正相关。此外,镜下也可见多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P-ANCA的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MPO),临床主要见于坏死性新月体肾炎,镜下也可见于多动脉炎、SLE等。X-ANCA的主要靶抗原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镜下与P-ANCA不易区分,故有的实验室将其归入P-ANCA,临床上主要与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关。ANCA在SLE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作者提出ANCA是通过激活毛细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引起溶菌酶的释放,导致血管损伤,或ANCA引发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协同造成组织损伤的结果〔1〕。有关ANCA在SLE中的作用及其特异性仍有争议,还有待作更深的研究。
, http://www.100md.com
    本文120例SLE患者中发现C-ANCA和P-ANCA两种类型的ANCA。ANCA的阳性率为25.8%(31/120),其中C-ANCA的阳性率为9.2%(11/120),与Pauzner等报道的10.5%基本一致〔4〕。P-ANCA的阳性率为16.6%(20/120),低于文献报道的25%〔3,4〕。在31例ANCA阳性中,1∶80稀释阳性有8例,1∶40稀释阳性者13例,1∶20稀释阳性者10例。1∶80阳性者多为病情恶化或复发者,临床上有明显的肾损害、大量蛋白尿存在、有新出现的浆膜腔积液和面部皮疹,双手雷诺现象明显,属病情活动组;活动组SLE患者与非活动组SLE患者相比临床上还具有显著的脱发、网状青斑、口腔溃疡等,这些均提示活动组SLE患者较非活动组具有更明显的血管炎。这与活动组SLE患者ANC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有理由认为SLE患者中ANCA的出现提示了临床上血管炎的存在,它表明了病情的活动性,故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病情活动的一个有用的指标。

, 百拇医药     由上可知,测定SLE患者血液中ANCA可协助SLE的治疗,同时根据ANCA滴度的高低了解其病情变化。

    作者简介:张锐 徐胜前 王芬 徐建华张 锐,女,33岁,检验师

    参考文献

    1,Jennette JC, Falk RJ.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and associated disease:a review. Am J Kidney Dis,1990;15(6):517~529

    2,林善硖,卢燕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肾脏病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6(15):337~379

    3,Schnabel A, Csernok E, Isenberg DA et a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revalence. Arthritis Rheum,1995;38(5):633~637
, http://www.100md.com
    4,Pauzner R, Urowtz M, Gladman D et a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Rheumatol,1994;21(9):1670~1673

    5,Borregaard N, Heiple JM, Simon ER et al.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he b-cytochrome component of the human neutrophil microbicidal oxidase:translocation during activation. J Cel Biol,1983;97(1):52~61

    6,Weislander J. How ar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detected? Am J Kidney Dis,1991;18(2):154~158

    7,蒋明,田新平,李学旺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见:蒋明主编.风湿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37

    1999-09-13收稿,1999-11-22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