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替硝唑辅助治疗干槽症效果观察
作者:孙海花 周明 马才顺 陈发明 贾保军
单位:孙海花 周明 马才顺(海军青岛疗养院,山东 青岛 266071);陈发明 贾保军(解放军第四○一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地塞米松;替硝唑;联合用药;干槽症;治疗
海军医学杂志000217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754 (2000)02-0132-03
1996~1999年我们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替硝唑局部用药辅助治疗下颌第3磨牙拔除后的干 槽症30例,并与未用上述两药的对照组相比较,证明前者疗效较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 百拇医药 选择拔除下颌第3磨牙后发生干槽症的患者6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18~38岁,平 均32岁。60例患者均为拔牙术后2~3 d因拔牙创口剧烈疼痛并向下前牙放射而复诊。检查可 见拔 牙窝空虚,无正常血凝块,牙槽骨壁外露,表面呈灰白色并有恶臭分泌物,为典型的腐败型 干槽症[1]。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1例 ,女19例,年龄23~38岁,平均33岁;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8~36岁,平均31岁 。
1.2 方法
两组均用3%过氧化氢液反复擦洗牙槽窝内各方向骨壁,再用0.9%等渗生理盐水同样擦洗直至 骨壁清洁,然后隔湿,吹干。治疗组以地塞米松0.75 mg 和替硝唑0.5 g 研磨成的 粉末适量均匀 涂布于拔牙创表面,再填入蘸有丁香油的碘仿纱条。对照组则不涂布药物,直接填入蘸有丁 香油的碘仿纱条。两组分别于治疗后2 d、4 d、6 d、8 d、10 d复诊,询问疼痛缓解情况, 并检查拔牙创口愈合情况,视情况决定是否换药。换药时操作与第一次相同。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检查指标
临床观察指标及两组比较情况见表1。由表可见,治疗组疼痛缓解与消失时间、平均愈合天 数和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表1 临床观测指标两组比较 组 别
n
疼痛情况(d,±s)
愈合情况(d,±s)
换药次数
(n,±s)
, http://www.100md.com
明显缓解
基本消失
开始愈合
基本愈合
治疗组
30
1.0±1.0
2.5±1.5
2.5±1.5
7.0±2.5
1±1
对照组
30
, 百拇医药
2.5±1.5
4.2±3.2
3.5±2.0
10.5±5.5
2±2
P值
<0.01
<0.01
<0.05
<0.05
<0.05
2.2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疼痛很快缓解或消失,拔牙2 d后创口即可见肉芽组织开始向拔牙窝生长,无 须继续换药,5~7 d伤口愈合。
, 百拇医药
有效:治疗后疼痛缓解并逐渐消失,拔牙换药1~2次后(4~5 d)创口可见肉芽组织开始向 拔牙窝生长,6~9 d伤口愈合。
进步:治疗后疼痛略有缓解,但4~5 d内未见消失,拔牙换药3~5次后创口方见肉芽组织开 始向拔牙窝生长,拔牙创口10 d左右未见愈合。
无效:治疗后疼痛无缓解或加重,拔牙2 d后即可见死骨开始形成,需局麻下重新搔刮拔 牙窝并多次换药。
2.3 疗效
治疗组显效12例(40.0%),有效17例(56.7%),进步1例(3.3%);对 照组显效5例( 16.7%) ,有效16例(53.3%),进步7例(2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治疗组96.7%,对照组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干槽症主要发生在下颌第3磨牙拔除术后,患者疼痛剧烈,拔牙创口经久不愈,十分痛苦。 对 干槽症的治疗方法较多[2],而疗效不尽人意。耿温琦[3]通过对几种常 用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提出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加碘仿纱条填塞方法较好,但患者疼痛仍 然不能及时缓解,拔牙创口平均须10 d左右方可愈合。本文结果显示,配合地塞米松和替硝 唑局部用药,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且能促进伤口愈合,疗效较为理想。
地塞米松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减轻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对组织的反应,缓解疼痛 [4]。替硝唑是新一代抗厌氧菌药物,与甲硝唑比较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副作用 小、无致癌性和耐药性等优点[5]。而研究表明,干槽症的发生与厌氧菌感染密切 相关[3],因此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和替硝唑,既能协助双氧水、碘仿减轻疼痛,又 能弥补其抗菌作用较弱的不足,减小耐药菌株的进一步感染。我们采用局部用药,药物直接 作用于拔牙创口,避免了胃肠道酸的降解和肝脏首过代谢作用,减小药物用量而起到了较好 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证明,地塞米松和替硝唑联合使用,对干槽症的预防和口腔颌面部急性炎 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此种药物配伍应用,简便易行,无须对药量和用药时间与方法进行 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振恂,毛天球,夏结来等.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病因Logistic分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 13(2):138
2,陈发明,孙海花.拔牙术后干槽症防治浅谈.中华误诊学杂志,1999, 3(9):1 295
3,耿温琦.下颌阻生智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92~209
4,江明性.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84
5,湛建国,程泽能,张郁葱.复方替硝唑含漱剂的研制.中国药学杂志,1997,32( 2):94
(收稿:1999-11-30), http://www.100md.com
单位:孙海花 周明 马才顺(海军青岛疗养院,山东 青岛 266071);陈发明 贾保军(解放军第四○一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地塞米松;替硝唑;联合用药;干槽症;治疗
海军医学杂志000217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754 (2000)02-0132-03
1996~1999年我们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替硝唑局部用药辅助治疗下颌第3磨牙拔除后的干 槽症30例,并与未用上述两药的对照组相比较,证明前者疗效较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 百拇医药 选择拔除下颌第3磨牙后发生干槽症的患者6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18~38岁,平 均32岁。60例患者均为拔牙术后2~3 d因拔牙创口剧烈疼痛并向下前牙放射而复诊。检查可 见拔 牙窝空虚,无正常血凝块,牙槽骨壁外露,表面呈灰白色并有恶臭分泌物,为典型的腐败型 干槽症[1]。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1例 ,女19例,年龄23~38岁,平均33岁;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8~36岁,平均31岁 。
1.2 方法
两组均用3%过氧化氢液反复擦洗牙槽窝内各方向骨壁,再用0.9%等渗生理盐水同样擦洗直至 骨壁清洁,然后隔湿,吹干。治疗组以地塞米松0.75 mg 和替硝唑0.5 g 研磨成的 粉末适量均匀 涂布于拔牙创表面,再填入蘸有丁香油的碘仿纱条。对照组则不涂布药物,直接填入蘸有丁 香油的碘仿纱条。两组分别于治疗后2 d、4 d、6 d、8 d、10 d复诊,询问疼痛缓解情况, 并检查拔牙创口愈合情况,视情况决定是否换药。换药时操作与第一次相同。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检查指标
临床观察指标及两组比较情况见表1。由表可见,治疗组疼痛缓解与消失时间、平均愈合天 数和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表1 临床观测指标两组比较 组 别
n
疼痛情况(d,±s)
愈合情况(d,±s)
换药次数
(n,±s)
, http://www.100md.com
明显缓解
基本消失
开始愈合
基本愈合
治疗组
30
1.0±1.0
2.5±1.5
2.5±1.5
7.0±2.5
1±1
对照组
30
, 百拇医药
2.5±1.5
4.2±3.2
3.5±2.0
10.5±5.5
2±2
P值
<0.01
<0.01
<0.05
<0.05
<0.05
2.2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疼痛很快缓解或消失,拔牙2 d后创口即可见肉芽组织开始向拔牙窝生长,无 须继续换药,5~7 d伤口愈合。
, 百拇医药
有效:治疗后疼痛缓解并逐渐消失,拔牙换药1~2次后(4~5 d)创口可见肉芽组织开始向 拔牙窝生长,6~9 d伤口愈合。
进步:治疗后疼痛略有缓解,但4~5 d内未见消失,拔牙换药3~5次后创口方见肉芽组织开 始向拔牙窝生长,拔牙创口10 d左右未见愈合。
无效:治疗后疼痛无缓解或加重,拔牙2 d后即可见死骨开始形成,需局麻下重新搔刮拔 牙窝并多次换药。
2.3 疗效
治疗组显效12例(40.0%),有效17例(56.7%),进步1例(3.3%);对 照组显效5例( 16.7%) ,有效16例(53.3%),进步7例(2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治疗组96.7%,对照组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干槽症主要发生在下颌第3磨牙拔除术后,患者疼痛剧烈,拔牙创口经久不愈,十分痛苦。 对 干槽症的治疗方法较多[2],而疗效不尽人意。耿温琦[3]通过对几种常 用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提出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加碘仿纱条填塞方法较好,但患者疼痛仍 然不能及时缓解,拔牙创口平均须10 d左右方可愈合。本文结果显示,配合地塞米松和替硝 唑局部用药,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且能促进伤口愈合,疗效较为理想。
地塞米松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减轻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对组织的反应,缓解疼痛 [4]。替硝唑是新一代抗厌氧菌药物,与甲硝唑比较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副作用 小、无致癌性和耐药性等优点[5]。而研究表明,干槽症的发生与厌氧菌感染密切 相关[3],因此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和替硝唑,既能协助双氧水、碘仿减轻疼痛,又 能弥补其抗菌作用较弱的不足,减小耐药菌株的进一步感染。我们采用局部用药,药物直接 作用于拔牙创口,避免了胃肠道酸的降解和肝脏首过代谢作用,减小药物用量而起到了较好 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证明,地塞米松和替硝唑联合使用,对干槽症的预防和口腔颌面部急性炎 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此种药物配伍应用,简便易行,无须对药量和用药时间与方法进行 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振恂,毛天球,夏结来等.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病因Logistic分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 13(2):138
2,陈发明,孙海花.拔牙术后干槽症防治浅谈.中华误诊学杂志,1999, 3(9):1 295
3,耿温琦.下颌阻生智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92~209
4,江明性.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84
5,湛建国,程泽能,张郁葱.复方替硝唑含漱剂的研制.中国药学杂志,1997,32( 2):94
(收稿:1999-11-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