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射方法治疗155例瘢痕疙瘩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刘美莲 陈煌基 魏明 张克勤
单位:刘美莲 陈煌基(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 桂林 541002);魏明 张克勤(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关键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000171
瘢痕疙瘩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其较高的复发率是影响该病治愈率的主要原因。我院199 4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155例瘢痕疙瘩患者术后采用铱-192敷贴和直线加速器电子束照射两 种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疗效及预后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155例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男55例,女100例,年龄7~42岁,中位年龄29岁;病程0.5~10年,中位数3.5年.其中99例为术后敷贴者,56例为术后电子束照射组。
, 百拇医药
1.2 方法:①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由我院整形科行瘢痕疙瘩切除术,伤口用3M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切口胶覆盖;②放射治疗:所有病例于术后立即开始治疗或至少在术后24h内开始治疗。敷贴组采用成都康联医疗工程研究所生产的CK-200型遥控后装机用铱-192后装源,在伤口表面垫0.5cm蜡模行敷贴治疗,皮肤剂量7Gy/次,皮下0.5cm处4Gy/次,每周2次,共3次完成,参考点剂量为12Gy,采用双管部分三管治疗,管间距1.0cm,源驻留点距0.5cm。电子束照射组采用美国VarianClinac-18型直线加速器,用6MeV电子线垂直照射,照射野依据手术切缘外放0.5~1.0cm,表面覆盖0.5cm组织等效膜,每次剂量4Gy,隔日照射,共4~5次,总剂量16~20Gy。两组拆线时间均同常规手术拆线时间,个别长的伤口则间断拆线;③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局部无变硬、增厚,皮肤颜色无变红,局部无痛痒增加,半年内无复发。
2 结 果
全部病例至少随访半年以上,最长达4年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敷贴组:治愈51例,复发28例,复发率为35.4%。电子束组:治愈48例,复发8例,复发率14.3%,χ2=6.95,P<0.01。所有病例均无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放射并发症。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瘢痕疙瘩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十分明确。多数学者倾向于瘢痕疙 瘩是成纤维母细胞所致的胶原过量合成和沉积[1],或胶原合成和降解之间不平衡造 成的[2],而进一步的原因是由于成纤维母细胞的过度生长[2],其表现形式 不仅仅局限于损伤部位,而是于原始损伤的周围向外扩展[2]。我们利用术后伤口内 幼稚成纤维母细胞占大多数且对射线较敏感的特性[4],分别用铱-192后装源敷贴 治疗和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 MeV电子线这两种方法来照射瘢痕疙瘩术后伤口周围,以达到 抑制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减少术后复发的机会。从这两组病例的结果看,术后采用放射治疗, 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成纤维母细胞的生长,同时可起到止血、抗感染的作用,且并不影响伤口 的愈合[4]。两组病例中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及伤口延迟愈合现象[3,4], 术后采用放射治疗其治愈率较单纯手术的55%和冷冻治疗的33.3%均高[5],而且 敷贴组和电子束组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好,P<0.01,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系电子 束照射区域的剂量分布较均匀,较合理;其二,电子束照射为隔日照射,时间剂量较敷贴组每周 2次更趋于合理;其三,在电子束的照射野上覆盖0.5 cm的组织等效膜,提高了皮肤表面的剂 量。因此,电子束照射克服了敷贴组的剂量不均一性以及因伤口形状,走向的不规则造成了治 疗计划设计上的困难而导致的部分区域低剂量的缺点,提高了治愈率。
, 百拇医药
众所周知,射线所致的放射损伤以及对年轻患者远期诱发肿瘤的危险性是大家十分关注 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两组病例中尚未见有与放射有关的并发症,这与Malaker[6]报 道是一致的。Rowed等曾对接受X线照射的病人随访10~34年,发现引起皮肤放射性损伤的最低 照射剂量在16 Gy以上[5]。本文两组病例剂量在20 Gy以下,随访迄今未见有皮肤萎 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因此两组所用的剂量是比较安全的,而远期副作用尚待 进一步观察。
两组复发的病例多见于伤口呈长条或不规则的,以及病程较长的。复发的36例中,长条8 例,病程长达5年以上10例,另8例因故中断治疗未能按计划完成剂量。因此可见,伤口为长条 或不规则,病程大于5年以上,照射剂量不足是引起复发的主要原因。
参 考 文 献
1,宋维新,孙广慈,管正玉,等.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6):410-413.
, 百拇医药
2,孙家明.瘢痕疙瘩研究和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4,1 5(1):24-26.
3,彭开桂,李光早.术后即时放疗在治疗瘢痕疙瘩中的临床价值.肿瘤防治研究,1 996,23(3):176-177.
4,于建华,赵 晖,李 青,等.手术后敷贴治疗瘢痕疙瘩83例疗效分析.临床皮肤 科杂志,1997,26(3):163.
5,金 军,张铭熙,吴映莹,等.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60例临床观察.临床皮肤科 杂志,1998,27(4):245-246.
7,Malaker A,Ellis R,Paine CH.Keloid scars:a new method of treatment com bining with interstitial radiotherapy.Clin-Radiol,1976,27(2):179-183.
收稿日期:1999-07-22, 百拇医药
单位:刘美莲 陈煌基(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 桂林 541002);魏明 张克勤(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关键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000171
瘢痕疙瘩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其较高的复发率是影响该病治愈率的主要原因。我院199 4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155例瘢痕疙瘩患者术后采用铱-192敷贴和直线加速器电子束照射两 种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疗效及预后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155例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男55例,女100例,年龄7~42岁,中位年龄29岁;病程0.5~10年,中位数3.5年.其中99例为术后敷贴者,56例为术后电子束照射组。
, 百拇医药
1.2 方法:①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由我院整形科行瘢痕疙瘩切除术,伤口用3M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切口胶覆盖;②放射治疗:所有病例于术后立即开始治疗或至少在术后24h内开始治疗。敷贴组采用成都康联医疗工程研究所生产的CK-200型遥控后装机用铱-192后装源,在伤口表面垫0.5cm蜡模行敷贴治疗,皮肤剂量7Gy/次,皮下0.5cm处4Gy/次,每周2次,共3次完成,参考点剂量为12Gy,采用双管部分三管治疗,管间距1.0cm,源驻留点距0.5cm。电子束照射组采用美国VarianClinac-18型直线加速器,用6MeV电子线垂直照射,照射野依据手术切缘外放0.5~1.0cm,表面覆盖0.5cm组织等效膜,每次剂量4Gy,隔日照射,共4~5次,总剂量16~20Gy。两组拆线时间均同常规手术拆线时间,个别长的伤口则间断拆线;③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局部无变硬、增厚,皮肤颜色无变红,局部无痛痒增加,半年内无复发。
2 结 果
全部病例至少随访半年以上,最长达4年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敷贴组:治愈51例,复发28例,复发率为35.4%。电子束组:治愈48例,复发8例,复发率14.3%,χ2=6.95,P<0.01。所有病例均无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放射并发症。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瘢痕疙瘩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十分明确。多数学者倾向于瘢痕疙 瘩是成纤维母细胞所致的胶原过量合成和沉积[1],或胶原合成和降解之间不平衡造 成的[2],而进一步的原因是由于成纤维母细胞的过度生长[2],其表现形式 不仅仅局限于损伤部位,而是于原始损伤的周围向外扩展[2]。我们利用术后伤口内 幼稚成纤维母细胞占大多数且对射线较敏感的特性[4],分别用铱-192后装源敷贴 治疗和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 MeV电子线这两种方法来照射瘢痕疙瘩术后伤口周围,以达到 抑制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减少术后复发的机会。从这两组病例的结果看,术后采用放射治疗, 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成纤维母细胞的生长,同时可起到止血、抗感染的作用,且并不影响伤口 的愈合[4]。两组病例中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及伤口延迟愈合现象[3,4], 术后采用放射治疗其治愈率较单纯手术的55%和冷冻治疗的33.3%均高[5],而且 敷贴组和电子束组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好,P<0.01,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系电子 束照射区域的剂量分布较均匀,较合理;其二,电子束照射为隔日照射,时间剂量较敷贴组每周 2次更趋于合理;其三,在电子束的照射野上覆盖0.5 cm的组织等效膜,提高了皮肤表面的剂 量。因此,电子束照射克服了敷贴组的剂量不均一性以及因伤口形状,走向的不规则造成了治 疗计划设计上的困难而导致的部分区域低剂量的缺点,提高了治愈率。
, 百拇医药
众所周知,射线所致的放射损伤以及对年轻患者远期诱发肿瘤的危险性是大家十分关注 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两组病例中尚未见有与放射有关的并发症,这与Malaker[6]报 道是一致的。Rowed等曾对接受X线照射的病人随访10~34年,发现引起皮肤放射性损伤的最低 照射剂量在16 Gy以上[5]。本文两组病例剂量在20 Gy以下,随访迄今未见有皮肤萎 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因此两组所用的剂量是比较安全的,而远期副作用尚待 进一步观察。
两组复发的病例多见于伤口呈长条或不规则的,以及病程较长的。复发的36例中,长条8 例,病程长达5年以上10例,另8例因故中断治疗未能按计划完成剂量。因此可见,伤口为长条 或不规则,病程大于5年以上,照射剂量不足是引起复发的主要原因。
参 考 文 献
1,宋维新,孙广慈,管正玉,等.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6):410-413.
, 百拇医药
2,孙家明.瘢痕疙瘩研究和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4,1 5(1):24-26.
3,彭开桂,李光早.术后即时放疗在治疗瘢痕疙瘩中的临床价值.肿瘤防治研究,1 996,23(3):176-177.
4,于建华,赵 晖,李 青,等.手术后敷贴治疗瘢痕疙瘩83例疗效分析.临床皮肤 科杂志,1997,26(3):163.
5,金 军,张铭熙,吴映莹,等.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60例临床观察.临床皮肤科 杂志,1998,27(4):245-246.
7,Malaker A,Ellis R,Paine CH.Keloid scars:a new method of treatment com bining with interstitial radiotherapy.Clin-Radiol,1976,27(2):179-183.
收稿日期:1999-07-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