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5742
脊柱结核2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周均洪

    单位:(胡墨波)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开平 529300;(周均洪)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外科,江门 529000)

    关键词:脊柱结核;人类胡墨波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233 我院自1992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骨关节结核47例,其中20例为脊柱结核,现将作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48.2岁(21~40岁8例,40岁以上12例)。主要症状为腰背痛伴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下肢疼痛、麻木等者16例,就诊时主诉肿物或包块(寒性脓肿)者8例,仅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者1例。有脊柱后凸畸形者4例,深部压痛者15例,拾物试验阳性者6例。寒性脓肿8例,其中脓肿位于颈椎节段者3例(咽部寒性脓肿形成窦道1例),胸椎节段者2例(均为椎旁脓肿),腰椎节段者2例,骶椎节段者1例。合并截瘫者4例(其中颈椎结核者1例,胸椎结核者3例),截瘫指数为2者1例,为3者2例,为6者1例。X线摄片表现为椎体变窄,边缘不齐,密度不均者19例;有死骨形成者8例,整个椎体被破坏者1例;椎间隙变窄或消失者9例;显示脓肿阴影者5例;病变累及1个椎体者2例,2个椎体者11例,3个或3个以上椎体者7例。CT检查发现有脓肿征象者7例。1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制动、一般支持疗法和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病灶清除术8例。手术方法:胸椎结核经肋横突入路,腰椎结核以“L”形切口剖腰;在病灶彻底清除,椎体破坏缺损较大,考虑脊柱稳定性差的情况下施行一期植骨者4例;合并截瘫的2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术(另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治疗效果:20例中随访17例(包括8例手术治疗者),随访2个月~6 a,14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能参加正常劳动者9例(6例经手术治疗),能参加轻劳动或家务劳动者5例;无进步或恶化者3例(其中1例死于截瘫并发巨大褥疮和肺部感染)。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脊柱结核过去以青少年多见,但发病年龄似有向后推移的趋势,赵希唐等[中国骨伤,1996,9(2):45]报道本病以青壮年发病者最常见,而本组40岁以上发病者占60%,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这一年龄组的人从事较强的体力劳动,脊柱负荷加重,易于发病;另一方面解放后广泛开展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普遍接种卡介苗,故人群中结核病的发病年龄推迟。

    CT对诊断寒性脓肿有较大的价值,对确定脓肿的部位、大小较X线摄片更为准确,可弥补X线摄片的不足,为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本组8例寒性脓肿患者中,术前经X线摄片发现5例(符合率为62.5%),而术前CT检查发现7例(符合率为87.5%),可见CT对诊断寒性脓肿的符合率较X线摄片为高,两者差异虽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

    手术治疗本病的疗效早已肯定,但临床上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较大的寒性脓肿,经久不愈的窦道,有明显死骨或空洞形成,或出现脊髓压迫表现者,均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前后必须结合抗痨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营养,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本组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恢复良好,1例进步,表明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对无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或伴有严重高血压及其它心、肝、肾疾病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对年纪过大或过小的轻瘫患者,经短期抗痨治疗后截瘫有明显恢复时,亦可行保守治疗。

    因脊柱结核患者常有脊柱侧弯、后凸、寒性脓肿等病理变化,可能改变脊椎附近的正常解剖结构,特别是大血管的走向及椎管内脊髓的位置会有所偏移,故在术中处理脓肿时应寻找通向病灶窦道口的脓柱,并争取在脓肿内寻找。在处理大血管时,要么避开,要么游离暴露血管。在术中应避免撕破胸腹膜,如不慎撕破,应立即予以缝合。

    收稿日期:1999-02-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