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85782
持续牵引与颈托固定治疗少儿环枢椎半脱位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12期
     作者:程玉来

    单位:北京新街口医院,北京100035

    关键词:环枢椎;半脱位;牵引;颈托

    现代康复/991255

    [摘要]目的:总结交流小儿环枢椎半脱位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枕颌牵引带床头卧式持续牵引复位,后期配合颈托外固定进行关节组织修复。结果:经65例临床治疗观察,全部获得复位与满意康复。结论:持续牵引与颈托固定治疗少儿环枢椎半脱位安全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中图分类号]R68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496(1999)12-1502-01
, 百拇医药
    我院自1997年8月~1999年5月采用枕颌牵引带卧式持续牵引逐渐复位,后期配合颈托外固定进行关节组织修复治疗少儿环枢椎半脱位,经65例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5岁,平均年龄9岁。有外伤史者42例,感染因素23例。发病时间最短3h,最长28d。以上病例全部经X线片诊断确立。

    1.2 治疗方法

    颈椎牵引:采用枕颌带床前卧式牵引法,牵引时背部垫一棉垫使胸背部加高,颈椎处于轻度过伸位。牵引重量根据少儿年龄体重,分别为1.5~2kg。牵引时间为4周,经X线片证实确已复位后解除牵引。

    抗炎治疗:对于由于感染因素引发的环枢椎半脱位,在牵引的同时给予静点或口服抗生素治疗,待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达正常值、感染症状消除后停药。
, http://www.100md.com
    颈托固定:牵引获得复位后即改用颈托固定。采用自制纸板颈托,将颈椎固定于中立位,6~8周后解除固定。

    功能锻炼:解除颈托固定后可进行颈部前屈、后伸、转侧功能活动锻炼,一般2~3周即可达到功能恢复。

    2 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为症状消失,颈椎外观畸形恢复正常,颈椎活动功能达到正常标准。X线片检查侧块间隙恢复,棘突连线恢复正常;好转为症状明显改善,颈椎外观仍有轻度侧倾,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X线片检查复位不足,侧块间隙不良,棘突连线欠佳;无效为症状尚存,颈椎外观头项仍有偏歪,活动轻度受限。X线片检查未有明显改变。本组病人65例,治愈63例,好转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7%,好转率为3%,治疗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颈椎环枢椎关节活动量较大,关节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环枢横韧带,由于关节囊薄弱与解剖结构的特点,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儿童活动量较大,跌仆机会较多,环枢椎关节极易受累。咽部及呼吸道的感染浸润,即可使关节囊、环枢横韧带充血水肿张力失调关节失约,以至发生半脱位。因此少儿环枢椎半脱位在骨科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儿童适应能力较强,多数患者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反而容易发生误诊,常被误认为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等症,应提起临床高度重视。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在我们治疗的病例中,1周内进行治疗的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复位与恢复,3周以后进行治疗的病例则很难获得满意复位与恢复。
, 百拇医药
    采用枕颌带床前卧式持续牵引是环枢椎半脱位获得良好复位的途径,一般颈椎在轻度过伸位的牵引中可逐渐获得复位。手法整复虽可当即复位,但不进行持续牵引的维持,即可重新发生脱位。采用手法矫正风险较大,一旦手法过度即可造成严重后果,或由于推拿力的作用导致韧带、关节囊进一步损伤,给后期恢复带来一定的影响,愈后将影响关节的稳定。所以笔者认为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将很难获得最终复位与稳定。

    环枢椎半脱位经牵引达到复位后,仍不能忽视韧带、关节囊的进一步修复,应配戴颈托保护一段时间,以获得进一步的组织修复,确保愈后关节的稳定。

    解除颈托固定后,椎间关节会发生僵滞与活动受限,应积极进行颈部活动锻炼,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功能恢复。

    作者简介:程玉来(1952-),北京市人,男,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8-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