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6018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B超与颅底大动脉TCD检查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杨访 郑芷萍

    单位:杨访(525011 广东省茂名市,广东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芷萍(510080,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脑梗塞;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脑动脉▲

    实用医学杂志000114摘 要:目的:探索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底大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9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B超)检查和(或)颅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60例行颈动脉B超检查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38例(63.33%),斑块形成29例(48.33%),管腔狭窄10例(16.67%),颈动脉B超总异常率达63.33%。93例行颅底动脉TCD检查者中发现有颈动脉系统与椎基动脉系统狭窄和(或)供血不足56例(60.22%)。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底大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应重视临床干预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脑梗塞的20%左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存在颅底大动脉病变的可能。为此,本文对我院1998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行B超与颅底大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腔隙性脑梗塞共99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男69例,女3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2岁,平均64.7岁,<50岁6例,~59岁17例,~69岁43例,70岁以上33例。所有患者曾行颈动脉B超和(或)颅底动脉TCD检查。

    1.2 既往史 既往体健28例,有高血压病史58例,糖尿病史12例,冠心病史16例,脑血管疾病史22例,上述2种病史以上者26例。

    1.3 梗塞灶个数及部位 单个梗塞灶30例,多发性梗塞灶69例。梗塞灶部位:皮质下白质与核团(包括放射冠,内囊、外囊、基底节、丘脑等)89例,占89.90%;脑叶30例,占30.30%;脑干9例,占9.09%;小脑2例,占2.02%。单个梗塞灶者中有高血压病史15例,无高血压病史15例;多发梗塞灶者有高血压病史43例,占62.32%,无高血压病史26例,占37.68%。
, 百拇医药
    1.4 检查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AcosoSequoia25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与ATL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使用5~10MHz变频探头检查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底动脉TCD检查使用德国EME公司TC-2000型TCD检测仪,以2MHz探头检查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对个别患者尚予4MHz探头检测颈动脉颅外段。

    1.5 颈动脉B超异常标准 内膜-中层厚度>1mm,管壁回声不规则与光点增粗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颈动脉任何一处发现斑块均为斑块形成。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任一条管腔狭窄<50%为轻度狭窄;狭窄50%~70%为中度狭窄;狭窄>70%为重度狭窄。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中一项或超过一项者均为颈动脉B超异常。

    1.6 颅底动脉TCD异常标准 TCD正常值参照尹爱友等[1]标准。脑底动脉平均流速高于其年龄组正常均值加2个标准差,并有频谱形态异常、伴或不伴涡流、杂音,此为动脉狭窄标准;平均流速低于其年龄组正常均值减2个标准差,并有频谱形态异常,此为动脉供血不足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7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输入微机,经SPSS8.0版本软件对单个梗塞灶与多发梗塞灶颈动脉B超、脑底动脉TCD的异常情况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单个梗塞灶与多发梗塞患者TCD检查结果 见表1。

    表1 梗塞灶数目与TCD异常的关系[例(%)] 分组

    例

    数

    异常

    颈动脉系统

    椎-基动脉系统

    狭窄
, 百拇医药
    供血不足

    狭窄

    供血不足

    单个梗塞组

    27

    15(55.56)

    3(11.11)

    3(11.11)

    2(7.41)

    5(18.52)

    多发梗塞组

    66

    41(62.12)
, http://www.100md.com
    11(16.67)

    15(22.73)

    1(1.52)

    4(6.0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单个梗塞灶与多发梗塞灶患者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结果 见表2。

    表2 梗塞灶数目与颈动脉彩色B超异常的关系[例(%)] 分组
, http://www.100md.com
    例

    数

    异常

    动脉粥样

    硬化

    斑块形成

    管 腔 狭 窄

    轻度

    中度

    重度

    合计

    单个梗塞组

    21

, http://www.100md.com     18(85.71)

    18(85.71)

    12(57.14)

    3(14.29)

    2(9.52)

    0(0)

    5(23.81)

    多发梗塞组

    39

    20(51.28)

    20(51.28)

    17(48.72)
, 百拇医药
    4(10.26)

    0(0)

    1(2.56)

    5(12.8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塞指由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一种脑梗塞临床类型。苏镇培指出,我国腔隙性脑梗塞占缺血性脑卒中的大多数,除多发者外一般无昏迷等全脑症状,只需对症处理,不必特殊治疗,预后良好,其病理基础多为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2]。本文9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者58例,占58.59%,无高血压史者41例,占41.4%。胡维铭等[3]指出,单发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常存在明显的单个或多个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病因可能为微动脉粥样硬化,而多发腔隙脑梗塞患者则仅有高血压这一危险因素,病因可能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本文单发腔隙性脑梗塞30例,高血压病史者与非高血压病史者各占一半;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者6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43例,占62.32%;无高血压史者26例,占37.68%。60例行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38例(63.33%),斑块形成29例(48.33%),管腔狭窄10例(16.65%),颈动脉B超异常率达63.33%,而单个梗塞灶患者异常率高达85.71%,与多发梗塞灶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3例脑底动脉TCD检查者中异常56例,占60.22%,而单个与多发梗塞组患者TCD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CD异常情况以颈动脉系统多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从本文结果可看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底动脉病变发生率并不低,北京友谊医院报告发生率为45.8%[4]。从颈动脉与颅底动脉超声检查情况来看,颈动脉与颅底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说明腔隙性脑梗塞的血管病变基础绝非仅仅是微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单个病灶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其颈动脉病变尤其不能忽视。因此,我们认为对腔隙性脑梗塞病例有几点应引起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重视:(1)随着头颅CT与MRI广泛应用于临床,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不难,但不应忽略无创伤性、相对价廉的超声检查,其对颈动脉与颅底动脉的检查可了解大中动脉病变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2)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二级预防工作,预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再发。(3)加强患者与家人对二级预防必要性的认识,虽然多数初发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表现轻,但大中动脉病变隐患已存在,有必要重视随诊与治疗。(4)随着神经介入治疗技术渐趋成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股动脉穿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日渐开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老年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临床症状与体征较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发现颈动脉与脑底动脉病变较明显者于经济条件许可时及早行DSA与PTA治疗以减轻严重性脑卒中的发生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爱友,何逢难,卢湘群.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正常人脑底动脉及颈动脉血流速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2):60~64.

    [2]黄如训著.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9~274.

    [3]胡维铭著.神经内科主治医师699问.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25~427.

    [4]孟家眉著.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