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咽异感症的病因分析
作者:吕 红
单位:吕 红(咸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咸宁 437100)
关键词:
咸宁医学院学报990314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症候群,病因复杂,与局部、全身病变及精神因素均有密切联系。为此,本文对1995~1998年的60例咽异感症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2岁,30~40岁最多,约占60%;病程短的10余天,长的整年不断发作。本组病例均以咽部阻塞感、紧缩感、压迫感、烧灼感、梗阻感或其它咽部不适为主诉;全部病例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检查。
全身检查,发现有胃溃疡、胃炎、返流性食道炎、食道癌、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远膈器官及全身性疾病者占35%,其中,又以消化道疾病最多,约占该类患者的85%。
耳鼻喉科及口腔检查,发现有鼻窦炎、鼻炎、慢性扁桃体炎、茎突过长、牙周病等咽部邻近器官病变者占38%。
精神检查(必要时作心理检测),发现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存在者占27%,如发怒、悲伤、烦燥、恐癌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嗜好烟酒)。
2 讨 论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综合征之一,本组病例经各项检查,发现有局部病变者占38%,有全身性疾病者为35%,即有器质性病变者为73%。笔者认为,对主以各种咽部异常感觉的病人不可轻易下诊断,应作详细的检查,在排除局部及全身相关疾病后,方可诊断为咽异感症。
既往对咽异感症患者的治疗疗效欠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没有查到导致病症的真正病因。本症以门诊病人居多,易忽视作全面检查,仅查患者咽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即以咽异感症处理,疗效必然不佳。本组病例中除局部因素外,对全身性疾病如消化道病变作相应内科治疗后随访,咽部的异常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前肠形成口咽、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一部分,其感觉神经由上而下互相通连,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作用引起咽部感觉异常,因此,对咽异感症患者应重视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疗效。
本组病例中纯精神心理因素的约占27%,表明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咽异感症不可忽视的又一病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精神心理因素可使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致使咽部粘膜水肿或环咽肌痉挛,产生咽部的各种感觉异常。在本组病例中,对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咽异感症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包括耐心倾听病人诉说,重视病人的情绪变化,保持病人精神心理上的稳定,辅以支持、暗示疗法,多取得较好的疗效。
(1999-05-04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吕 红(咸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咸宁 437100)
关键词:
咸宁医学院学报990314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症候群,病因复杂,与局部、全身病变及精神因素均有密切联系。为此,本文对1995~1998年的60例咽异感症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2岁,30~40岁最多,约占60%;病程短的10余天,长的整年不断发作。本组病例均以咽部阻塞感、紧缩感、压迫感、烧灼感、梗阻感或其它咽部不适为主诉;全部病例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检查。
全身检查,发现有胃溃疡、胃炎、返流性食道炎、食道癌、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远膈器官及全身性疾病者占35%,其中,又以消化道疾病最多,约占该类患者的85%。
耳鼻喉科及口腔检查,发现有鼻窦炎、鼻炎、慢性扁桃体炎、茎突过长、牙周病等咽部邻近器官病变者占38%。
精神检查(必要时作心理检测),发现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存在者占27%,如发怒、悲伤、烦燥、恐癌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嗜好烟酒)。
2 讨 论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综合征之一,本组病例经各项检查,发现有局部病变者占38%,有全身性疾病者为35%,即有器质性病变者为73%。笔者认为,对主以各种咽部异常感觉的病人不可轻易下诊断,应作详细的检查,在排除局部及全身相关疾病后,方可诊断为咽异感症。
既往对咽异感症患者的治疗疗效欠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没有查到导致病症的真正病因。本症以门诊病人居多,易忽视作全面检查,仅查患者咽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即以咽异感症处理,疗效必然不佳。本组病例中除局部因素外,对全身性疾病如消化道病变作相应内科治疗后随访,咽部的异常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前肠形成口咽、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一部分,其感觉神经由上而下互相通连,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作用引起咽部感觉异常,因此,对咽异感症患者应重视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疗效。
本组病例中纯精神心理因素的约占27%,表明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咽异感症不可忽视的又一病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精神心理因素可使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致使咽部粘膜水肿或环咽肌痉挛,产生咽部的各种感觉异常。在本组病例中,对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咽异感症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包括耐心倾听病人诉说,重视病人的情绪变化,保持病人精神心理上的稳定,辅以支持、暗示疗法,多取得较好的疗效。
(1999-05-04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