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86295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误诊为阿耳茨海默病1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李红艳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港湾医院神经内科,湛江524008

    关键词: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379 患者男,61岁。1990年起不明原因出现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动作缓慢笨拙,步态不稳,易摔跤,头颈挺直,双眼不能向下看,因而出现阅读及进餐困难。患者语言少、欠流利,复杂词句表达能力差,记忆力减退,尤以近事记忆力减退明显,常忘记想做的事情或叫错别人的姓名,操作能力降低,不能胜任原消防队工作而退居后勤。但数字10以内,加减无误,理解力、定向力尚好。曾在我院及其它医院多次住院,均诊断为阿耳茨海默或帕金森病,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及安坦等对症治疗,均无好转,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逐渐智能减退,远、近事记忆力差,不能按顺 序数1~10,除能辨认家属外,不能辨认他人,理解能力差,定向力差,常走错房门及床铺。构音不清,吐字模糊,不能对答,自主运动进一步减少,吃饭、穿衣、扣纽等动作不能正确完成。行走困难,双下肢僵直,走路时膝关节不能弯曲,须扶助并多次小碎步方能缓慢完成迈步动作。转变方向及体位改变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眼球活动进一步减少,常久久凝视前方,下、上、侧视均受限。吞咽困难,饮水、进食出现呛咳。至1995年2月,患者已卧床不起,再次送我院住 院。入院体查:心、肺、肝、脾无异常,神志清楚,卧位,面具脸,头颈挺直,稍许后伸,构音不清,不能对答,双侧掌颏反射(+),双侧吸吮反射(+)。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脑电图、心电图检查正常,头颅CT(1991~1995年)检查3 次均显示中脑萎缩。
, 百拇医药
    讨论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少见,已确立为神经系统独立的变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仅能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作出诊断。此病容易误诊为阿耳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根据对本例5a病程的动态观察,总结出以下特征[1]:(1)中、老年前期发病,隐袭发病,缓慢进展;(2)初为下视障碍为主的核上性垂直性眼肌麻痹,后期眼球固定;(3)构音障碍、运动笨拙及面具脸;(4)主动运动减少,肌张力齿轮样增高,姿势 笔直、颈过伸;(5)智能障碍;(6)双侧锥体束征;(7)头颅 CT示中脑萎缩;(8)脑脊液、血生化检查及脑电图无特征性改变;(9)排除脑血管疾病。上述特征符合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征[2],因此本例 应诊断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本例一直误诊为阿耳茨海默病,原因是二疾病具有以下共同点:(1)老年前发病,起病隐袭,进展慢。(2)临床表现均有智 能障碍,语言困难,表情淡漠等症状。(3)头颅CT示脑萎缩。不同的是:阿耳茨海默病不具有(1)本病特征性的核上性垂直性眼肌麻痹,眼球固定。(2)运动减少,肌张力齿轮样增高,颈过伸、面具脸等。(3)锥体束征。 凭此可鉴别。而帕金森病无核上性垂直性眼肌麻痹,一般无智能障碍,可以和本病 鉴别。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仅以对症及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耀山,马维亚.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5,11(1):50

    2 王耀山,陈蓓.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22 (5):307

    收稿日期:1999-02-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