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6356
102例脑疝病人手术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周岩方 陈贵融 王菊芳

    单位:(浙江省黄岩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黄岩 318020)

    关键词:脑疝;手术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245 [中图分类号] R6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2138(2000)02-0126-01

    本文总结五年来102例脑疝病人手术的疗效及预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2例,女30例。年龄1~70岁,平均36.7岁。

    致伤原因:车祸62例,坠落伤23例,其他17例。血肿类型:单纯硬膜外血肿31例(30.4%),硬膜外血肿伴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9例(8.8%),单纯硬膜下血肿7例(6.9%),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40例(39.2%),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15例(14.7%)。一侧瞳孔散大75例,两侧瞳孔散大27例,术前两侧瞳孔散大小于1小时者18例,大于1小时者9例,术前5例呼吸停止经复苏后手术。
, http://www.100md.com
    1.2 术式 72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3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脑膜减压缝合,颞肌下减压,浮动骨瓣。

    1.3 结果 按出院时GOS脑外伤评定结果:良好45例(44.1%),中残16例(15.7%),重残6例(5.88%);植物生存2例(1.96%);死亡33例(32.4%)。

    2 讨论

    2.1 有关手术与预后 本组病例结果说明两侧瞳孔散大超过1小时和术前呼吸停止者手术疗效差。原发伤的程度也是决定手术预后的关键。本组8例发生术中脑肿胀者,受伤至两侧瞳孔散大的平均时间为47分钟,术后病人数天内死亡。本组两侧瞳孔散大存活的10例,受伤至两侧瞳散大平均3小时,其中5例为单纯硬膜外血肿,说明原发伤的严重程度与脑疝形成速度密切相关,并对预后有一定影响。也有部分病人脑疝出现速度与原发伤严重程度不成正比,故仍需及时CT检查,以防这类病人延误治疗失去抢救机会。本组病例中,术前一侧瞳孔散大病死率为21.3%,两侧瞳孔散大病死率63.0%,其中两侧瞳孔散大超过1小时者病死率88.9%,充分说明及时诊治是提高颅脑伤病人疗效的重要环节。本组有3例车祸致伤头部,后枕部着地意识障碍3~4天的病人。入院前在当地医院CT检查,双额叶脑挫裂伤伴硬膜下小血肿,环池模糊,保守治疗3~4天以后,昏迷突然加深,一侧瞳孔散大,舌根后坠GCS 3~5分,急送我院。我院CT检查与当地医院的检测情况相似,但水肿明显。积极术前准备下行开颅血肿与坏死脑组织清除。术后有2例出现高热,呼吸缓慢8~10次/分,呼吸机应用1周左右,病人四肢肌张力持续增高,较长时间后转为上肢屈曲,醒觉昏迷。但治疗中2例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1例出现尿崩现象,最后均死于并发症。分析原因:对冲伤致双额叶挫裂伤病人,脑疝形成可类似于脑中心疝,单纯以瞳孔变化作为判断疝初期就较困难,瞳孔的改变往往不是初期,此组病人虽一侧瞳孔散大,但评分较低,GCS 3~5分,舌根后坠,术后较长时间呼吸缓慢,四肢肌张力持续增高的脑干损害表现,与下丘脑症状,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和外伤性尿崩症,影响脑干功能的恢复。从以上资料分析此3例术前已损伤间脑并达脑干较低的延髓位置,也就是临床脑中心疝的第三期,失去了第一期(间脑期)的抢救机会[1]。因此双额叶损伤的病人,不能仅根据头颅CT的中线移位情况,还要结合头颅CT的血肿、脑室前角受压及环池、基底池闭塞情况,判断占位效应,尽早行手术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以避免发生脑干功能衰竭,失去抢救机会。
, 百拇医药
    2.2 手术方式选择 我们对年龄较轻的脑疝早期硬膜外血肿和单纯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施行开颅血肿清除,颞肌下减压,脑膜减压,保留顶部骨瓣的浮动骨瓣,达到既有效减压平稳渡过脑水肿高峰期,又保留骨瓣,减少二次手术。对于年龄较大的并有脑萎缩的病人,即使单纯硬膜外血肿,清除血肿后,往往脑组织塌陷较明显,而皮层血管搏动差,对这类病人,行脑膜减压缝合和去骨瓣减压是必要的。严重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为主的继发性脑干损害病人,去骨瓣减压是必要的。

    作者简介:周岩方(1964-),男,浙江黄岩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6.

    收稿日期:1999-29-06

    修回日期:2000-01-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