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10期
编号:10287121
长沙市居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试验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10期
     作者:杨期东 陆雪芬 谢小玲 刘运海 王智纯 于湘军 田发发 发一英 肖剑锋 王增钰 胡玲佳 谭 玲

    单位:410008长沙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室(杨期东、谢小玲、刘运海、于湘军、田发发、肖剑锋、王增钰、胡玲佳),中心实验室(王智纯、谭 玲)、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武 英),广州医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陆雪芬)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死亡率

    中华医学杂志931012 摘要 为探索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在长沙市选取两个自然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8 052人)和对照社区(8 065人)进行研究,让其中35岁以上者分别进入干预队列(2 631人)和对照队列(2 733人)。研究时间从1986年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结果表明:对照社区5年平均年发病率为315/10万,干预社区5年平均年发病率为220/10万,干预社区年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社区(P〈0.01);干预社区1990年发病率比1986年下降66.4%,对照社区1990年发病率比1986年下降仅9.7%。脑卒中的死亡率在两社区间亦出现了和发病率相类似的变化。
, 百拇医药
    70年代国外对冠心病曾有过多因素干预试验[1],但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试验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长沙市居民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达到降低社区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材料和方法

    在长沙市老城区任意选取两个自然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共16 117人。干预社区按设计要求进行干预,对照社区按原来医疗条件接受医疗保健,不另外进行干预。试验开始前对两个社区1986年12月31日的人口和1986年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病例进行基线调查。在两个社区人群中对35岁以上者(共5 364人)进入队列随访观察,并按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和体检:包括个人史和家庭史,测血压、身高、体重;检查心肺和神经系统功能;化验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钠、钾、钙、肌酐等。

    在干预社区人群中定期予以脑卒中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知识强化宣传,提出合理饮食,劝戒烟,少饮酒,对干预队列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对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强调定期临床检查和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并给予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
, 百拇医药
    脑血管病的分类及诊断按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标准[2]进行,本研究的脑血管病发病病例均只计算首次发作,复发病例不胺事件发生统计。对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病例的监测,由居民组及居民委会员实行登记和报告制度,由本研究组成员到患者家中或所住医院核实诊断。

    有关队列人群的调查资料、干预试验的随访资料和高血压的干预随访资料均输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发病率

    1986年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各发生脑血管病病例24人,干预社区年发病率为286/10万,年龄调整率(用美国1960年人口,以下同)为289/10万;对照社区年发病率为298/10万,年龄调整率为279/10万。1986年两社区脑血管病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1987年下半年开始建立两个社区人群和队列人群并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在干预社区逐步进行干预。从1988年1月1日开始在干预社区全面按计划进行干预。从1988年至1990年的3年干预中,干预社区有44人发生了脑血管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69/10万,年龄调整率为155/10万;对照社区3年中共有80人发生了脑血管病,平均年发病率为304/10万,年龄调整率为278/10万。在3年干预期间,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脑血管病平均年发病率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X2=45.11,P〈0.005)。

    附表 两社区5年脑血管病死亡率(/10万)的变化 组分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 百拇医药
    1990年

    全 计

    干预

    对照

    干预

    对照

    干预

    对照

    干预

    对照

    干预

    对照

    干预

    对照
, 百拇医药
    监测人口

    8052

    8065

    8197

    8140

    8275

    8526

    8752

    8855

    8967

    8938

    42242

    42525
, 百拇医药
    死亡人数

    17

    17

    24

    28

    17

    24

    9

    23

    4

    15

    71

    107

    死良率
, 百拇医药
    211

    211

    293

    344

    205

    281

    130

    260

    45

    168

    168

    251

    调整率
, 百拇医药
    211

    231

    332

    379

    195

    265

    97

    223

    38

    161

    162

    245

    在队列人群中,干预社区1988年至1990年共有35人发生脑血管病,3年累计人口为7 047人,平均年发病率为497/10万,年龄调整率为173/10万;对照社区共有64人发生脑血管病,3年累计人口为7 360人,平均年发病率为870/10万,在3年干预期间,队列干预社区比队列对照社区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减少(X2=7.33,P〈0.01)。
, 百拇医药
    在干预队列和对照队列中,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等危险因素一种或一种以上者与无上述因素者进行比较:在干预队列和对照队列都是有危险因素者脑血管病发病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者;干预队列有危险因素者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队列有危险因素者;在无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干预队列与对照队列脑血管病发病率无差异。

    二、死亡率

    1986年到1990年两社区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见附表。

    附表可见,1986年两社区脑血管病死亡率无差异;1990年干预社区脑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社区(P〈0.05);1990年与1986年比较,干预社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79%,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对照社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讨 论

, http://www.100md.com     一、干预效果评价—本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在干预和对照两个自然社区人群中,脑血管病的发病(死亡)率都无差异,而经过干预试验后,1990年干预社区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社区下降62.8%和76.4%。1990年干预社区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1986年下降66.4%和79%。而在对照社区,1990年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1986年相比无差异,这充分说明本干预试验带来的效果。

    二、“高危人群”是脑血管人群防治的重点

    本研究表明,无论是干预社区,还是对照社区,在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以及TIA等危险因素的人群(高危人群)比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通过本研究中的干预措施后,有上述危险因素者干预社区比对照社区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减少,而在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无差异。表明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生(死于)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大大高于无危险因素人群。虽然其他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偏咸、肥胖、高血脂等因素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关[3],但本研究中以干预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TIA的人群的相应危险因素,在短期内(本研究干预3年)发挥了作用,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其他有关因素,在短期内很难发生效应,尽管接受了宣传、增加了有关的卫生知识,但很难发生行为的改变(如戒烟、戒酒等),需长期宣传防病卫生知识。我国是一个有11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在脑血管病的人群防治中,首先要寻找“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管理,干预和治疗相应的高危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干预的作用,达到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 百拇医药
    三、长沙为脑血管病的高发区

    脑血管病的分布存在着地理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一国之内的某些地区之间[4]。目前看来,脑血管病在中国和日本比西欧、北美的威胁性要大些[5]。美国脑血管病高死亡率在东南地区[6],加拿大东部省份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西部省份[7],日本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北方秋田县均高于南部大阪地区[8,9]。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北向南,逐渐减低的地理梯度分布特征[4],这种分布特征与Wu等[10]高血压患病调查结果相一致。长沙位于长江以南,按我国脑血管病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应属低发区。在以往的调查中[11,12]长沙地区脑血管病发率分别为全国的第二和第三位。而本研究表明,1986年至1990年 5年脑血管病平均年发病率为315/10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协调进行的12个国家17个研究中心脑血管协作研究的结果(15~287/10万),也高于我国的哈尔滨(293/10万)。因此,长沙为世界脑血管病的高发区,在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 http://www.100md.com
    本课题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参考文献

    1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 Research Group.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ail (MRFIT). JAMA, 1982, 248:1645.

    2 王新德执笔.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8,21:59.

    3 Li SC, Wang CC, Fu YG,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in rural area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sults of acase-control study. Neuroepidemiology, 1990,9:57.
, http://www.100md.com
    4 程学铭,李振山 ,杨期东,等.我国脑卒中的地理分布.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9,5(增刊):11.

    5 Kurtzke JF. Epidemiology of cerebrovaseular disease. In: McDowell FH. Caplan LR, ed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urvey report for NINCDS. NIH, 1985.5-34.

    6 Stolly PD, Kuller LH, Nefeger MD, et al. Three area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geographic difference in stroke mortality. Ⅱ. Results. Stroke, 1977,8:551.

    7 Gordon PC. The epidmiolog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anada:an analysis of mortality data. Canadian Med Ass J, 1966,95:1004.
, 百拇医药
    8 Komachi Y, Tanka H, Shimamoto T, et al. A collaborative study of stroke incidence in Japan, 1975-1979. Stroke, 1984, 15:28

    9 Tanka H, Ueda Y, Date C, et al. Incidence of stroke in Shibata, Japan 1976-1978. Stroke, 1981,12:460.

    10 Wu YK, Lu CQ, Gao RC, et al. Nation-wide hypertension screening in China During 1979-1980. Chin Med J, 1982, 95:101.

    11 Li SC, Schoenberg BS, Wang CC, et al. Cerebrovascuiar diseas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 features. Neurology, 1985, 35:1708.

    12 李振山,杨期东,苏启庚,等.中国农村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9,5(增刊):7.

    (收稿:1993-01-28 修回1993-07-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