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多普勒定量评价架桥前后乳内动脉血流特性变化
作者:姬尚义 陈长春
单位: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外科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乳房动脉;冠状动脉分流术
实用医学杂志001011 摘 要 目的:用二维多普勒测定冠状动脉架桥(CABG)患者术前、术后乳内动脉(IMA)血流特性的变化,为判断IMA桥的通畅性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IMA架桥患者在术前测定原位的左、右乳内动脉(LIMA与RIMA)的直径(D)、流量(F)及时间流速积分(TVI),和心输出量(CO),并将术后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与术前对比。结果:术后6 h到10周两者的D与F,F/CO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上升(P<0.05),LIMA的F较RIMA的F在术后24 h与术后5 d明显要高(P<0.05)。术前LIMA收缩/舒张期血流比在CABG术后明显反转(P<0.05),而RIMA则无改变。结论:(1)架桥后的LIMA与原位RIMA的D及F均明显增加。(2)LIMA与RIMA术后血流的增加及LIMA的收缩/舒张期血流比的逆转是继发于LIMA充当冠状动脉供血的血流特性。(3)二维多谱勒法对架桥后IMA的血流特性评价可用于术后CABG患者IMA桥的功能及生理变化的监测和随访。
, 百拇医药
早期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普遍使用的大隐静脉材料已逐渐被动脉化材料特别是乳内动脉(IMA)所取代,不使用IMA在左前降支架桥已被肯定为是影响术后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之一。全动脉化架桥在国内也已开始进行[1,2]。如何能无创、有效、安全、简单地判断IMA架桥术后IMA的血流特性则极为重要。我们观察了31例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架桥的患者术前与术后两侧IMA血流特性的动态变化,并将两侧IMA血流特性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冠心病患者中男23例,女8例,年龄39~70(59.8±8.3)岁。体重48~111(81.5±14.5)kg。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3支冠状动脉病变,其中LAD狭窄范围20%~100%,平均(86.6±16.2)%。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温(28℃)、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架桥术,心肌保护使用血液停跳液,先在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心脏停跳后手术期间在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血液停跳液。均使用LIMA与LAD行侧侧吻合,其它狭窄的冠状动脉取大隐静脉作移植物。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 h,1 d,5 d,4周及10周测定两侧IMA的血流特性。
, 百拇医药
1.3 测定方法 用4.5 MHz和3.7 MHz的多普勒超声探头分别在两侧第1前肋间对IMA的直径(D),时间流量速度积分(TVI),血流量(F),心输出量(CO)进行测定,并计算出收缩/舒张期IMA的血
流比及IMA的血流与CO之比的百分数。
1.4 统计分析 组内不同时间测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同指标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与术后测的各种指标见表1。术前LIMA与架桥后LIMA的走行由原来水平方向改为垂直方向,TVI变化术前以收缩期为主,术后反转,以舒张期为主。术前术后RIMA的TVI未发生反转变化,均以收缩期为主。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CABG在国内已越来越多,且动脉材料,特别是IMA的使用日益广泛,术后如何判断IMA桥的通畅性目前尚无理想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超高速CT,电子束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等或因其有创,或因其设备复杂、价格昂贵而不易被患者接受,本组结果表明,二维多普勒法能定量评价架桥后IMA的血流特性,方法安全、简单、可重复性好。
本组结果表明,原位的IMA两侧血流特性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区别,且收缩/舒张期血流之比以收缩期为主,均达舒张期的3倍以上。当LIMA与冠状动脉吻合后,改变其供血的靶器官,则血流特性也发生了与其相似的变化。显著变化是直径明显增加,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百分比也增加,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其机制可能与靶器官的耗氧量有关。心脏的氧耗量要大于IMA在原位时所供应的组织的耗氧量,故其供血血管的血流特性将发生自
表1 术前与术后测定的各种指标(±s) 测定时间
, 百拇医药
LIMA
RIMA
D(mm)
F(ml/mm)
S/D
F/CO(%)
D(mm)
F(ml/mm)
S/D
F/CO(%)
术前
2.5±2.0
80±6
, 百拇医药
3.1±0.2
1.3
2.6±0.2
87±8
3.2±0.2
1.4
术后6 h
2.9±0.3△
227±25△
0.26±0.02△
3.3△
, http://www.100md.com
3.0±0.4△
206±15△
3.1±0.2△#
3.0△
术后1 d
3.1±0.4△
204±18△
0.36±0.02△
3.3△
2.8±0.3△
, 百拇医药
144±15△#
3.0±0.1#
2.3△#
术后5 d
3.2±0.4△
231±32△
0.39±0.03
3.3△
2.9±0.4△
164±18△#
, 百拇医药
3.1±0.2#
2.3△#
术后4周
3.1±0.4△
175±13△
0.42±0.02
3.0△
2.9±0.4△
151±13△
3.2±0.2#
, http://www.100md.com
2.6△
术后10周
2.9±0.3△
126±10△
0.46±0.03△
2.4△
2.6±0.3
122±10△
3.2±0.2#
2.3△
, 百拇医药
注:与术前比 △ P<0.05,RIMA与LIMA比# P<0.05;D为直径,F为血流量,S/D为收缩与舒张血流比,F/CO为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百分比;LIMA为左乳内动脉,RIMA为右乳内动脉
主调节以适应氧需的变化。
本组结果表明,LIMA在原位及移植到心脏上之后其血流的收缩/舒张期之比发生了逆转,原位时主要为收缩期血流,而移植到冠状动脉上之后则主要为舒张期血流,未移植的RIMA则无此变化。这也与心脏的特性有关。冠状动脉的血流是以舒张期为主的,因心脏收缩期室内压明显升高,室壁收缩使冠状动脉远端阻力增大,供血减少;当心脏舒张时室壁变软,室内压减低,其与主动脉间压差增大,心脏供血增加。当IMA由供应胸壁组织血液转向充当冠状动脉的角色供应心肌血液时,其收缩/舒张期血流之比必然受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影响。
我们还发现虽然RIMA仍在原位,但其直径血流与LIMA发生了相似的变化,只是其直径在术后10周时已与术前无统计学上差异,是否随着时间的延长,RIMA与LIMA特别是LIMA的D和F会恢复到术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RIMA发生的这些变化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晓程,任 华,于洪泉,等.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32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4):211~214.
2,肖 锋,苏丕雄,张 永,等. 动脉移植材料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4):236~253.
(修回日期:2000-06-20), http://www.100md.com
单位: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外科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乳房动脉;冠状动脉分流术
实用医学杂志001011 摘 要 目的:用二维多普勒测定冠状动脉架桥(CABG)患者术前、术后乳内动脉(IMA)血流特性的变化,为判断IMA桥的通畅性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IMA架桥患者在术前测定原位的左、右乳内动脉(LIMA与RIMA)的直径(D)、流量(F)及时间流速积分(TVI),和心输出量(CO),并将术后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与术前对比。结果:术后6 h到10周两者的D与F,F/CO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上升(P<0.05),LIMA的F较RIMA的F在术后24 h与术后5 d明显要高(P<0.05)。术前LIMA收缩/舒张期血流比在CABG术后明显反转(P<0.05),而RIMA则无改变。结论:(1)架桥后的LIMA与原位RIMA的D及F均明显增加。(2)LIMA与RIMA术后血流的增加及LIMA的收缩/舒张期血流比的逆转是继发于LIMA充当冠状动脉供血的血流特性。(3)二维多谱勒法对架桥后IMA的血流特性评价可用于术后CABG患者IMA桥的功能及生理变化的监测和随访。
, 百拇医药
早期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普遍使用的大隐静脉材料已逐渐被动脉化材料特别是乳内动脉(IMA)所取代,不使用IMA在左前降支架桥已被肯定为是影响术后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之一。全动脉化架桥在国内也已开始进行[1,2]。如何能无创、有效、安全、简单地判断IMA架桥术后IMA的血流特性则极为重要。我们观察了31例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架桥的患者术前与术后两侧IMA血流特性的动态变化,并将两侧IMA血流特性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冠心病患者中男23例,女8例,年龄39~70(59.8±8.3)岁。体重48~111(81.5±14.5)kg。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3支冠状动脉病变,其中LAD狭窄范围20%~100%,平均(86.6±16.2)%。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温(28℃)、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架桥术,心肌保护使用血液停跳液,先在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心脏停跳后手术期间在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血液停跳液。均使用LIMA与LAD行侧侧吻合,其它狭窄的冠状动脉取大隐静脉作移植物。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 h,1 d,5 d,4周及10周测定两侧IMA的血流特性。
, 百拇医药
1.3 测定方法 用4.5 MHz和3.7 MHz的多普勒超声探头分别在两侧第1前肋间对IMA的直径(D),时间流量速度积分(TVI),血流量(F),心输出量(CO)进行测定,并计算出收缩/舒张期IMA的血
流比及IMA的血流与CO之比的百分数。
1.4 统计分析 组内不同时间测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同指标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与术后测的各种指标见表1。术前LIMA与架桥后LIMA的走行由原来水平方向改为垂直方向,TVI变化术前以收缩期为主,术后反转,以舒张期为主。术前术后RIMA的TVI未发生反转变化,均以收缩期为主。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CABG在国内已越来越多,且动脉材料,特别是IMA的使用日益广泛,术后如何判断IMA桥的通畅性目前尚无理想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超高速CT,电子束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等或因其有创,或因其设备复杂、价格昂贵而不易被患者接受,本组结果表明,二维多普勒法能定量评价架桥后IMA的血流特性,方法安全、简单、可重复性好。
本组结果表明,原位的IMA两侧血流特性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区别,且收缩/舒张期血流之比以收缩期为主,均达舒张期的3倍以上。当LIMA与冠状动脉吻合后,改变其供血的靶器官,则血流特性也发生了与其相似的变化。显著变化是直径明显增加,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百分比也增加,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其机制可能与靶器官的耗氧量有关。心脏的氧耗量要大于IMA在原位时所供应的组织的耗氧量,故其供血血管的血流特性将发生自
表1 术前与术后测定的各种指标(±s) 测定时间
, 百拇医药
LIMA
RIMA
D(mm)
F(ml/mm)
S/D
F/CO(%)
D(mm)
F(ml/mm)
S/D
F/CO(%)
术前
2.5±2.0
80±6
, 百拇医药
3.1±0.2
1.3
2.6±0.2
87±8
3.2±0.2
1.4
术后6 h
2.9±0.3△
227±25△
0.26±0.02△
3.3△
, http://www.100md.com
3.0±0.4△
206±15△
3.1±0.2△#
3.0△
术后1 d
3.1±0.4△
204±18△
0.36±0.02△
3.3△
2.8±0.3△
, 百拇医药
144±15△#
3.0±0.1#
2.3△#
术后5 d
3.2±0.4△
231±32△
0.39±0.03
3.3△
2.9±0.4△
164±18△#
, 百拇医药
3.1±0.2#
2.3△#
术后4周
3.1±0.4△
175±13△
0.42±0.02
3.0△
2.9±0.4△
151±13△
3.2±0.2#
, http://www.100md.com
2.6△
术后10周
2.9±0.3△
126±10△
0.46±0.03△
2.4△
2.6±0.3
122±10△
3.2±0.2#
2.3△
, 百拇医药
注:与术前比 △ P<0.05,RIMA与LIMA比# P<0.05;D为直径,F为血流量,S/D为收缩与舒张血流比,F/CO为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百分比;LIMA为左乳内动脉,RIMA为右乳内动脉
主调节以适应氧需的变化。
本组结果表明,LIMA在原位及移植到心脏上之后其血流的收缩/舒张期之比发生了逆转,原位时主要为收缩期血流,而移植到冠状动脉上之后则主要为舒张期血流,未移植的RIMA则无此变化。这也与心脏的特性有关。冠状动脉的血流是以舒张期为主的,因心脏收缩期室内压明显升高,室壁收缩使冠状动脉远端阻力增大,供血减少;当心脏舒张时室壁变软,室内压减低,其与主动脉间压差增大,心脏供血增加。当IMA由供应胸壁组织血液转向充当冠状动脉的角色供应心肌血液时,其收缩/舒张期血流之比必然受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影响。
我们还发现虽然RIMA仍在原位,但其直径血流与LIMA发生了相似的变化,只是其直径在术后10周时已与术前无统计学上差异,是否随着时间的延长,RIMA与LIMA特别是LIMA的D和F会恢复到术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RIMA发生的这些变化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晓程,任 华,于洪泉,等.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32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4):211~214.
2,肖 锋,苏丕雄,张 永,等. 动脉移植材料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4):236~253.
(修回日期:2000-06-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