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8353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阳跃忠 黄文新 徐彤彤 陈建中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桂林 541001

    关键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00017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1]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重症状态,易导致急 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治疗17例UA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住院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8~70岁,平均(56±3.3)岁。分为对照组20例,低分子肝素组17例。所选病例均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如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以及心率、血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对照组20例,常规应用硝酸酯,β-阻滞剂,钙拮抗剂等治疗。低分子肝素组 17例,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针剂,120 IU/kg,每12 h一次,深部 皮下注射,7 d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根据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电图记录等资料,参照全国有关 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2],作如下标准: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 持续时间减少50%以上,治疗后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15 mV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 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治疗后数天内心绞痛症状不消失或心电图ST-T 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 果

    如表1显示:低分子肝素组治疗17例其中15例有效,占88.23%,对照组治疗20例其中12例有效,占60%,两组行卡方检验,χ2=4.554,P<0.05,提示低分子肝素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病人疗效化较 组 别

    n

    有效(%)

    无效(%)

    对照组

    20

    12(60)

    8(40)

    低分子肝素组

    17

    15(88.23)

    2(11.77)

    χ2=4.554,P<0.053 讨 论
, 百拇医药
    目前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很大程度上是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或)出血及附壁血 栓所造成。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血管镜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较稳定型心绞痛血栓 斑块破裂及溃疡发生率高,往往存在更复杂之病变特征,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较重,病变段长 ,呈管状不规则偏心,约70%偏心狭窄有细颈边缘过伸,边缘不规则等特点[1,3] 。鉴于UA的主要病理机制,除常规疗法外,目前多主张应用溶栓疗法及抗凝疗法,而许多资 料显示肝素在预防UA患者发展成为心肌梗死方面比阿司匹林疗效更好,UA患者应用小剂量肝 素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有明显减轻[3]。且由于其药理学特性之故,近年多有 报道应用低分子肝素疗效更好[4]。因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通过酶法或化学方法 降解而成,相对分子量在1 000~10 000之间,(平均4 000~5 000),与普通肝素相对其抗Xa的作用强,而抗凝血酶的作用弱,因而出血副作用少[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低分子肝素组较对照组治疗疗效更佳,提示常规应用抗心肌缺 血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时,加用低分子肝素,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 值。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孙福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2(4):257-259 .

    2,刘国仗,吴 宁,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1998,26(6):405-413.

    3,Gurfinkel EP,Manos EJ,Kubo SH,et al.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ver sus regular heparin or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and silent is chemia.J Am Coll Cardial,1995,26;313-317.

    4,Rihal CS,Flather M,Hirsh J,et al.Fragmin during instability in corona ry artery disease study group.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during instability i 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Lancet,1996,347:561-566.

    5,Hirsh J.Oral anticoagulation drug.N Eng J Mel,1991,324:1 865 -1 868.

    收稿日期:1999-09-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