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8392
儿童猫抓病1例
http://www.100md.com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作者:肖元宏 刘贵麟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北京 100853

    关键词:猫抓病;淋巴结病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000335 中图号:R72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1139(2000)03-0189-01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性, 9 岁。 1999 年 8 月 27 日因“发现左上臂及腋窝皮下肿物 9 d”入院。肿物系偶然发现,无任何前驱症状及伴随症状。追问病史, 1 个月前曾被家猫抓伤过左手,伤后未出现皮疹。查体:左腋窝及左上臂三角肌内侧缘与肱二头肌之间,肱二头肌尺侧与肱三头肌之间,距离肘关节 4 cm 处,分别触及 3 个肿大淋巴结,直径约为 1 cm。质中等硬度,边缘不整,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在臂丛麻醉下行左上臂淋巴结切除活检术。病理检查发现网状细胞肉芽肿改变,诊断为猫抓病。

    2 讨论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临床上较为少见, 1950 年,Debre等首先对其进行描述。1992 年,通过血清学和微生物学研究发现:巴尔通体属的Henselae菌是猫抓病的病原体。约 10% 的宠物猫及 33% 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此种细菌,猫是此菌的健康携带者,可带菌数月至数年,猫之间的感染通过跳蚤进行。小于 1 岁的宠物猫更易传播此疾病,人类感染途径为被猫抓伤或咬伤。目前,此病的发病率在美国为每年 (0.77~9.3)/100 000。

    目前发现巴尔通体属细菌共 11 种,其中 4 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生活在都市的流浪者常感染Quintana种细菌,表现为战壕热。该菌无动物宿主,通过体虱在人群中传播。猫抓病的致病菌是Henselae种。两者还可以引起与HIV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如杆状血管瘤病、紫癜性肝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Bacilliforms菌认为是秘鲁疣的致病菌。Elizabethae菌认为是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局部淋巴结病,发热,身体不适感。5%~13% 的患者表现严重,包括:脑病,肉芽肿样肝炎,Parinaud眼腺综合征等。至今尚未发现致命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临床上如果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皮肤丘疹,有猫接触史,应想到“猫抓病”的可能性。可进行特异性抗体滴度检测或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法进行鉴定。猫抓病患者血清Henselae菌的抗体滴度常常高于 1∶64。此细菌培养条件要求苛刻,故甚难获得阳性结果。

    猫抓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出现严重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应用抗生素治疗。临床上有效抗生素包括: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磺胺甲异恶唑(新诺明),硫酸庆大霉素(庆大霉素)等。

    作者简介:肖元宏(1970-),女,河北省承德市人,1994年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解放军总医院硕士毕业,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住院医师;发表论文1篇。电话:(010)66937282

    收稿日期:1999-09-27; 修回日期:1999-10-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