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8540
外耳道蝇蛆1例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张晓晴 付言军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 成都 610041

    关键词:

    华西医学000295

    [中图分类号]R764.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2-0257-01

    患者,男,36岁,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来院前一周在田间劳动时曾有一只苍蝇钻入右耳内,在当地卫生所取出,未行外耳道清洗。3天后,右耳内有爬行蚁走感并痒痛,挖耳后有血液流出,未去医院治疗。6天后,患者有严重的耳阻塞感,胀痛加剧,听力下降,急来我院就诊。检查:右外耳道口被异物阻塞,其表面有白色腥臭分泌物,将整个外耳道完全塞满,镊取数次,镊出11条白色肥胖蠕动的蛆虫,即刻,患者耳胀痛、阻塞感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观察鼓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未见穿孔,鼓膜表面布满灰白色脓性分泌物。3%双氧水清洁外耳道,嘱患者用1%氯霉素耳液滴耳,一日3次,4天后复诊:鼓膜呈正常色泽,标志清楚。听力测试正常。

    讨论:经常用手或其他器具挖耳可致外耳道皮肤损伤,残留的血液为蛆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营养环境。正常情况下外耳道不会寄生蝇类幼虫。本病例苍蝇钻入外耳道内产卵,虽在卫生院取出成蝇,但未行必要彻底的外耳道清洁,加之天气炎热,挖耳后皮肤破损,血液营养供给充足,经数天后孵出幼虫,形成外耳道蝇蛆病。此病例提示临床医生:今后凡遇“飞虫”入耳病史者,必须彻底清除“飞虫”及虫卵,破坏虫卵的生长环境,达到预防本病的目的,从而防止蝇蛆侵入颅内引起严重颅内并发症。以往报道,此病在农牧区环境和个人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较多见。由于外耳道内存在腥臭分泌物时而招致苍蝇钻入产卵〔1〕,笔者认为,定期“洁耳”对慢性中耳疾患者预防本病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荣光,Peter Kwork,等,主编:临床耳科学。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 1990;87~88。

    (收稿日期:1999-02-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