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8646
新生儿痤疮误诊为婴儿湿疹2例
http://www.100md.com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南国荣 靳桂品 四荣联 韩秀君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石家庄 050000)

    关键词:痤疮;诊断;湿疹;诊断;婴儿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990243

    中图号 R758.733

    例1,男性,1岁。两面颊长小黑点和红疙瘩10个月。10个月前两面颊出现小黑点,逐渐增多,挤压有白色物质,近3月来出现小红疙瘩,无痒感,个别皮疹逐渐增大。曾按湿疹治疗无效。否认家族史。无矿物油等接触史,其母及患儿无口服溴、碘等药物史。体检:无性早熟的表现。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两面颊可见散布黑头粉刺,间或可见米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右面颊有玉米和花生米大小暗红色囊肿(图1)。实验室检查:男性促卵泡成熟激素(FSH)2 200 IU/L(正常值<8 000 IU/L),促黄体生成素(LH)1 500 IU/L(正常值<8 000 IU/L),垂体促乳素(PRL)7.14 nmol/L(正常值<52.5 nmol/L),睾丸酮(T)0.3 nmol/L(正常值<0.7 nmol/L)。治疗:口服羟氨苄头孢菌素,每日3次,每次125 mg;维生素B6,每日3次,每次10 mg;健灵液(锌),每日2次,每次5 ml;较大丘疹和囊肿外用10%鱼石脂软膏,每日1次,用药28天囊肿消退,红色丘疹减轻,黑头粉刺减少,继续给予健灵液口服,并外用氯柳酊巩固疗效。
, 百拇医药
    图1 两面颊散在黑头粉刺,见米粒至绿豆大丘疹,右面颊有玉米和花生米大小囊肿

    例2,男性,1.5岁。因两面颊长小黑点和红疙瘩14个月就诊。14个月前其母发现患儿面颊部有数个小黑点,以后又发生小红疙瘩,病情发展缓慢。病因不明。虽无痒感,但皮疹逐渐增多,在当地按婴儿湿疹治疗无效。体检: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无性早熟表现。皮疹散布于两面颊,为黑头粉刺和红色丘疹。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治疗:口服维生素B6及健灵液,外用氯柳酊,病情有所减轻。

    讨论 2岁以内的小儿面部出现黑头粉刺,少数可出现结节及囊肿,称新生儿痤疮。本病罕见。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常有家族史[1],本文2例患儿均无家族史。考虑婴儿年龄小,并发生于面部,为了不影响容貌,未做病理检查。但两名患儿分别于生后2个月和4个月发病,均为男婴,两面颊散布红色丘疹和黑头粉刺,例1还有囊肿,发疹前患儿及其母无痤疮形成剂的接触史、无碘溴剂的应用史[2],2例均无性早熟的表现,且男性FSH、LH、PRL和T均在正常范围,故符合新生儿痤疮的诊断。
, 百拇医药
    因为婴儿湿疹好发生额部和两颊,2~3个月龄者易发病[3],又为常见病,故往往将新生儿痤疮误诊为婴儿湿疹,本文2例均在基层医院误诊为婴儿湿疹。两病的治疗原则绝然不同,婴儿湿疹为过敏性疾病,多予以脱敏治疗,甚而外用一些激素类制剂,禁用水洗;而新生儿痤疮为皮肤附属器疾病,治疗原则为消炎及减少皮脂分泌,一般不用激素,主张热水肥皂清洗。因此对两病进行鉴别,在治疗上非常有意义。新生儿痤疮除与婴儿湿疹相鉴别外,还应与小儿念珠菌病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相鉴别,通过真菌检查,可以区别,但本文未做真菌检查,应引以为戒。新生儿痤疮具有典型的黑头粉刺,为本病的特征,不难诊断,但由于罕见,易被基层医院误诊。只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一般即可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672

    2.《临床皮肤病学》编写组.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693

    3.朱德生主编.皮肤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66

    (1998-09-13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