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18例
作者:何美玲
单位:广州市中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13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00627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6-0378-01
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是支原体感染的特殊表现,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者于1996~1999年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8例患儿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5~2岁2例,~5岁6例,~7岁8例,~12岁2例。诊断依据:血冷凝集试验1∶32阳性,支原体抗体(MpIgM)1∶80阳性。全部患儿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咳嗽及不同程度发热15例次,其中合并心血管系统表现者15例(呼吸道感染后3日~2周内出现心悸,胸闷症状),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2例次(呼吸道感染7日后出现反复头痛、间断伴呕吐),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表现者1例(呼吸道感染5日出现心悸、胸闷、呕吐、纳呆)。体格检查:咽部充血,肺呼吸音粗,8例可闻及干、湿性口 罗音,16例心率快,其中5例心律不齐,心音低钝3例,全部患儿均无心脏杂音。舌质红,苔微黄,脉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0~10.0)×109/L 6例,>10.0×109/L 12例,血沉(ESR)>20 mm/1 h 16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1例次,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肌酸磷酸激酸(CPK)、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升高16例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肺炎MpIgM滴定度,1∶80(正常值<40)7例,1∶160者3例,1∶320者6例,1∶640者2例。冷凝集试验>1/32者3例,1/128者12例,1/256者3例。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4例,斑片、斑点状阴影14例。心电图(EKG)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劳损5例,Ⅰ~Ⅱ度窦房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5例,EKG正常4例。合并神经症状者脑电图(EEG)提示中度异常波、大致正常脑电波各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18例患儿均以红霉素30~50 mg.kg-1.d-1及地塞米松0.02~0.03 mg.kg-1.d-1静滴,予能量合剂、1,6二磷酸果糖静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维生素等对症辅助药物治疗。除激素用药3~6日停药外,其余补液连续用药2周。中药以泻白散加味,基本组方: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菊花、金银花、赤芍、丹参、苦杏仁、茯苓。头痛者加柴胡、枳壳。药物剂量随年龄增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3 疗效标准:治愈标准为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复查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正常。
2 结 果
全部患儿治愈,3~5日体温恢复正常;1周症状、体征基本消失10例,10日基本消失者6例,2例患儿咳嗽持续3周,加用抗过敏药和美喘清后病情好转。2周后复查心肌酶谱均恢复正常,心电图除窦性心动过速2例外其余结果正常。X线胸片示斑片、斑点部分吸收1例,另17例全部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在传统中医学上可归属“咳嗽”范畴,证型多属肺热咳嗽型或兼并气血凝滞或气滞血瘀。肺为娇脏,易感外邪,邪热化热入里,壅盛于肺,肝热上乘于肺,肺失清肃而致病。现代中医认为:病邪作用下肺气失于宣通肃降,肺津因之薰灼凝聚,而形成肺闭痰阻,肺闭痰阻继续发展可引起血瘀[1]。胸阳不振,气滞血瘀引致心失所养。本病病位虽在肺但与心、肝、脾也有关。泻白散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治疗肺热咳嗽的典方。本病以泻白散加味,方中桑白皮泻肺中邪气除痰止咳,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凉血退热,粳米、甘草清肺补胃,菊花、金银花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赤芍、丹参[2]以活血化瘀,茯苓以健脾化湿,宁心安神。头痛不适者加以柴胡、枳壳疏肝行气以舒缓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对迅速改善症状,彻底治愈支原体感染,预防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慢性咳嗽获得良好疗效。肺炎支原体感染过去一直多见于年长儿,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其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近年,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有增高趋势,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有文献[3]报道其发病机制可能是:①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造成粘膜损伤;②自身免疫、免疫抑制,肺炎支原体诱导的免疫抑制可造成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③毒素的产生,支原体能引起远离肺脏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可能是通过可溶性毒素的作用。有报道肺外并发症均随肺炎支原体的治愈而消失或恢复正常[4]。从而也进一步证明了肺外症状是支原体感染所致,其引起肺外表现,可使病情复杂化,尤其肺外并发症表现为首发症或主要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本组18例患儿同时出现两个或更多系统的临床表现,有部分心血管系统表现比呼吸系统的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对怀疑支原体感染应及早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本组患儿全部治愈,可能与早期诊断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关。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何美玲(1964-),女(汉族),广东省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乔木林.小儿肺炎及其证治探讨.中医杂志,1987,28(11):829.
[2]师群,杨秋芳,马烈,等.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8,5(1):35-36.
[3]崔振泽,赵淑琴,蔡栩栩,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1):46-47.
[4]高彩莲.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病30例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1):28.
(收稿日期:2000-06-14
修回日期:2000-10-30), 百拇医药
单位:广州市中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13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00627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6-0378-01
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是支原体感染的特殊表现,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者于1996~1999年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8例患儿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5~2岁2例,~5岁6例,~7岁8例,~12岁2例。诊断依据:血冷凝集试验1∶32阳性,支原体抗体(MpIgM)1∶80阳性。全部患儿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咳嗽及不同程度发热15例次,其中合并心血管系统表现者15例(呼吸道感染后3日~2周内出现心悸,胸闷症状),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2例次(呼吸道感染7日后出现反复头痛、间断伴呕吐),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表现者1例(呼吸道感染5日出现心悸、胸闷、呕吐、纳呆)。体格检查:咽部充血,肺呼吸音粗,8例可闻及干、湿性口 罗音,16例心率快,其中5例心律不齐,心音低钝3例,全部患儿均无心脏杂音。舌质红,苔微黄,脉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0~10.0)×109/L 6例,>10.0×109/L 12例,血沉(ESR)>20 mm/1 h 16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1例次,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肌酸磷酸激酸(CPK)、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升高16例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肺炎MpIgM滴定度,1∶80(正常值<40)7例,1∶160者3例,1∶320者6例,1∶640者2例。冷凝集试验>1/32者3例,1/128者12例,1/256者3例。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4例,斑片、斑点状阴影14例。心电图(EKG)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劳损5例,Ⅰ~Ⅱ度窦房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5例,EKG正常4例。合并神经症状者脑电图(EEG)提示中度异常波、大致正常脑电波各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18例患儿均以红霉素30~50 mg.kg-1.d-1及地塞米松0.02~0.03 mg.kg-1.d-1静滴,予能量合剂、1,6二磷酸果糖静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维生素等对症辅助药物治疗。除激素用药3~6日停药外,其余补液连续用药2周。中药以泻白散加味,基本组方: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菊花、金银花、赤芍、丹参、苦杏仁、茯苓。头痛者加柴胡、枳壳。药物剂量随年龄增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3 疗效标准:治愈标准为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复查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正常。
2 结 果
全部患儿治愈,3~5日体温恢复正常;1周症状、体征基本消失10例,10日基本消失者6例,2例患儿咳嗽持续3周,加用抗过敏药和美喘清后病情好转。2周后复查心肌酶谱均恢复正常,心电图除窦性心动过速2例外其余结果正常。X线胸片示斑片、斑点部分吸收1例,另17例全部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在传统中医学上可归属“咳嗽”范畴,证型多属肺热咳嗽型或兼并气血凝滞或气滞血瘀。肺为娇脏,易感外邪,邪热化热入里,壅盛于肺,肝热上乘于肺,肺失清肃而致病。现代中医认为:病邪作用下肺气失于宣通肃降,肺津因之薰灼凝聚,而形成肺闭痰阻,肺闭痰阻继续发展可引起血瘀[1]。胸阳不振,气滞血瘀引致心失所养。本病病位虽在肺但与心、肝、脾也有关。泻白散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治疗肺热咳嗽的典方。本病以泻白散加味,方中桑白皮泻肺中邪气除痰止咳,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凉血退热,粳米、甘草清肺补胃,菊花、金银花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赤芍、丹参[2]以活血化瘀,茯苓以健脾化湿,宁心安神。头痛不适者加以柴胡、枳壳疏肝行气以舒缓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对迅速改善症状,彻底治愈支原体感染,预防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慢性咳嗽获得良好疗效。肺炎支原体感染过去一直多见于年长儿,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其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近年,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有增高趋势,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有文献[3]报道其发病机制可能是:①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造成粘膜损伤;②自身免疫、免疫抑制,肺炎支原体诱导的免疫抑制可造成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③毒素的产生,支原体能引起远离肺脏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可能是通过可溶性毒素的作用。有报道肺外并发症均随肺炎支原体的治愈而消失或恢复正常[4]。从而也进一步证明了肺外症状是支原体感染所致,其引起肺外表现,可使病情复杂化,尤其肺外并发症表现为首发症或主要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本组18例患儿同时出现两个或更多系统的临床表现,有部分心血管系统表现比呼吸系统的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对怀疑支原体感染应及早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本组患儿全部治愈,可能与早期诊断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关。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何美玲(1964-),女(汉族),广东省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乔木林.小儿肺炎及其证治探讨.中医杂志,1987,28(11):829.
[2]师群,杨秋芳,马烈,等.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8,5(1):35-36.
[3]崔振泽,赵淑琴,蔡栩栩,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1):46-47.
[4]高彩莲.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病30例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1):28.
(收稿日期:2000-06-14
修回日期:2000-10-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