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峡药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88834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1例
http://www.100md.com 《海峡药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杨文振 薛丽珍

    单位:厦门市第一医院

    关键词:

    海峡药学990473 患者,男性,70岁。因突发呕吐、腹泻、头晕伴晕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2 h服用中药汤剂(含川乌、草乌)后出现上腹部不适,呕吐胃内容物2次伴水样便1次,30 min前突感头晕,继即晕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经2 min后神志自行转清。临床诊断为急性乌头碱中毒。

    入院时血压65/45 mmHg,电解质:钾4.5 mmol/L,钠140 mmol/L,氯103 mmol/L,血糖5.4 mmol/L,均在正常范围。心脏超声示心内结构正常,左室功能正常。心电图示:P波与QRS波各自规则出现,PP间期0.66 s,心房率90 bpm;RR间期0.86 s,心室率70 bpm,PR无固定关系;并见提前成串宽大畸形QRS波,形态不一,联律间期不等,频率约100 bpm。心电图诊断: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②加速交界性逸搏心律③多源室早短阵室速。患者入院后即给氧吸入,补充血容量,同时应用阿托品2 mg静注,Q2 h共4次,后出现轻度阿托品化改用阿托品1 mg静注,Q6 h共6次。配合利多卡因1500 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中静滴,48 h内共用同等剂量4次,并根据心电监测情况使用利多卡因50 mg静注,先后共4次。经积极处理后Ⅲ度房室阻滞和短阵室速消失转为Ⅰ度房室阻滞、室早二联律。治疗中还应用升压药,细胞活性药物,保护胃粘膜及预防感染等一系列处理,48 h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讨论 乌头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等多种,主要含有毒性强大的乌头碱,口服0.2 mg即能使人中毒,3 mg~5 mg即可致死。中毒与有无炮制和用量及煎煮时间有关,生服毒性最大。一般中毒剂量:草乌3 g~4.5 g,川乌3 g~90 g。乌头碱中毒能直接抑制窦房结,产生异位节律。其对迷走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亦可作用于心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可表现结性心律,多源频发室早,二联律或三联律、阵发性室速、室颤等[1]

    本例患者服药后很快发病,出现急性乌头碱中毒典型临床表现,有明显神经系、消化系、循环系症征。心电图出现Ⅲ度房室阻滞及异位节律等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血压明显下降,除大量呕吐、腹泻致血容量丢失外,还与乌头碱对运动中枢血管的抑制、周围血管扩张和心律失常有关。经补充血容量及应用多巴胺、阿拉明后血压恢复正常。本例参考国内临床经验,及时应用大剂量阿托品及利多卡因等其它辅助治疗,不但迅速减轻症状,同时心脏异位节律亦迅速消失,恢复正常窦性心律[2],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79

    2 宋殿宽等主编:内科急重症的抢救,第1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3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