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89039
1例大量骨质溶解症X线表现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6期
     作者:冯新民 严敏 黄永火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放射科 400016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676 大量骨质溶解症自1938年Jackson首次报道后,国内外已报道数十例。我院遇1例,现报道如 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X线表现。

    患者男性33岁,病程3年。3年前病人被端颈后出现颈痛伴活动受限,反复低热,右鼻孔溢液 (呈清亮或血性液体);液体生化检查与脑脊液不符。摄片显示第二、三颈椎棘突及上关节突 溶骨性破坏,无骨质增生。CT及MRI示椎管内无占位,脊髓正常,病程中颈椎破坏范围及程 度加大而入院。体查:T:39℃,颈活动受限;右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发红并伴色素沉着。右 鼻孔溢液,压颈和头低位时明显。NS(-)。骨穿正常,尿本周氏蛋白阴性。X线片示第二至 第七颈椎椎体不同程度的虫蚀性破坏,第二至第四颈椎附件消失,边缘无骨质增生及骨膜反 应,软组织及椎间隙正常,椎管无扩大。作上颈部探查手术,见第二、三颈椎附件消失,椎 体部分破坏,残存骨质无异常,硬脊膜及周围软组织正常。病理:发现少许炎症细胞和纤维 组织。诊断大量骨质溶解症。

    大量骨质溶解症又称Gorham's病、鬼怪病、骨脉管瘤病等。本病病因不明,无遗传性;多见 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常见。发病前常有轻微外伤史。病理上Johnson将其分为二期:第一期 以血管增生为主,第二期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因未发现破骨细胞,推测致骨质破坏的机理 系局部充血和机械压力的结果。

    文献报道大量骨质溶解症好发于胸廓、骨盆、肩胛骨和四肢长骨,可合并软组织或内脏血管 瘤。其病变特点为进行性骨质破坏,从一骨或数骨开始,逐步扩大,并可跨越关节,直至同 一解剖部位的骨骼全部溶解吸收;而无骨质增生及膨大改变,亦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块影; 但沈慧勇等报道可伴软组织骨化影。本病例虽发生于颈椎,但其病变发展和X线表现符合该 病特点,且病理发现纤维组织,故诊断成立。患者右鼻孔溢液可能系右颈部肌肉萎缩后,局 部淋巴管组织增生形成液体并与鼻腔相通。孔庆德等报道1例大量骨质溶解症病人,右臀部 亦出现一包黄褐色液体。

    大量骨质溶解症X线表现典型,故主要依靠X线诊断。但须与其它溶骨性病变相鉴别。如:溶 骨性骨肉瘤、结核、多发性骨髓瘤、转移、代谢性因素、神经原性及遗传性家族性骨质溶解 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