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9196
房室结双径路引发双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郑剑光 陶新智 赵定菁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 530021

    关键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0002116

    患者,女性,46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头晕18年,于1997年11月5日入院。患者1980 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呈突然发作,骤然终止,每次发 作持续1~2 h,每年发作1~2次,近1年来发作比以前频繁,约每月发作1次。经当地医院检查 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要求住院治疗。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ECG及X线胸片正常 。于1997年11月7日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在插管至心房时即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频 率171次/min,P′在QRS之前,Ⅱ、Ⅲ、aVF导联负向,aVR正向,AV 140 ms
    讨论:FS-AVNRT临床上较少见,约占AVNRT的5%~10%。我院在RFCA治疗32例AVNRT中仅 发现1例。在SF-AVNRT是快径的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慢径的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而 FS-AVNRT时快径的传导速度快,不应期短;慢径的传导速度慢,不应期长,故激动在房室 结的前传与逆传均优先从快径传导。DAVNP能否发生FS-AVNRT,取决于快径与慢径的传导速 度和不应期的相互匹配,当给予心房一个适时的刺激,激动在不应期长的慢径被阻滞,而能 沿着不应期短的快径下传,激动抵达房室结下部时,一方面沿着房室束下传心室,另方面又 从慢径下端逆传,当激动抵慢径上端时,适缝不应期已过,激动便逆传至心房,此时快径又 脱离了不应期,激动再次经快径下传,如此反复即形成FS-AVNRT。

    本例在心房插管及起搏时均可诱发FS-AVNRT,而在心室刺激时又可诱发SF-AVNRT,实 属罕见。由于DAVNP快慢径路传导速度、方向及不应期的差异,可以引起不同折返的SVT。EC G示P′在QRS前,R-P′>P′-R时,FS-AVNRT与陷匿性慢旁路引发的SVT,在体表ECG的表 现是一样的,必须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才可鉴别。目前最可靠的是心室刺激试验(Zipes试验 ),在SVT时行心室(RS2)刺激,当S2刺激抵达房室束不应期,如未见提前出现的逆传A波便可 除外隐匿性慢旁路,另外,FS-AVNRT与低位右房发生的心动过速(简称AT)在体表ECG也是无 法区别的,亦可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鉴别。由于AT是在心房内折返,在心房的激动顺序与AV NRT时的向心性激动顺序不同;再者AT不须房室结参与,用RS2刺激心室使激动达房室束不应 期,或静脉注射ATP阻滞房室结传导时,均不能终止心动过速。

    收稿日期:1999-11-0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