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9622
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何炜 霍影

    单位:何炜(大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大连 116031);霍影(大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大连 116031)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3106

    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后,在社会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自杀行为。其中一部分是针对自己既往对社会家庭所造成危害的悔恨所采取的自惩行为,这类悔恨性自杀在肇事肇祸患者中发生较高,提示我们应加强对这类病人的危机干预。本文是针对我院9年间5名患者出现的悔恨性自杀行为加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收集大连安康医院1990~1999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全部病历,由调查人员配合经治医师及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筛选。将其中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自知力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病期处于康复阶段,导致采取自杀行为的动机主要是社会家庭心理因素,能排除精神病因素筛选出来。调查者通过与患者交谈,评查病志记载,重点探讨采取自杀行为的动机,挖掘其内心的想法。将针对自己既往在疾病期对社会、家庭造成的危害,目前由于自知力恢复而产生悔恨心理以致采取自杀行为。由其它社会心理因素如悲观绝望、委屈畏惧、前途渺茫、生不如死及婚姻等因素所致的不属于悔恨性自杀的病例除外。
, 百拇医药
    共查出悔恨性自杀未遂患者5人,男性,均为肇事肇祸精神分裂者。入院前杀死3人,致伤4人。学历:初中1人,高中4人,平均受教育10.6年。婚姻状况:未婚1人,已婚2人,离婚2人。职业:工人4人,干部1人。病程:1.1~18年,平均6.2年。住院年限:0.2~3.0年,平均1.4年。自杀次数:3人1次,其余2人皆2次,平均1.5次。自杀方式:自缢5人次,割脉1人次,头撞墙1人次。

    2讨论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大多数是由精神病理症状支配下产生的病态行为。但同时临床上也可见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自知力逐渐恢复会产生与常人同样的生理心理需求。而当这些需求得不到解决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前途丧失信心、悲观绝望、严重的可产生自杀行为。

    自杀的动机一般归纳为:悲观绝望、委屈抗议、畏惧罪责、迷信驱使和精神障碍等。并未提到悔恨性自责。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一些患者在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后,对疾病期间的所作所为,尤其是肇事肇祸情况能够自觉地进行回忆,从而产生恐惧感、罪恶感,出现自责和悔恨心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悔不当初、追悔莫及。有此病人常怀内疚、负罪、愧对亲友的消极心理,对自己肇事行为及所造成的后果深深的悔恨,终日沮丧,不能自拔。在此基础上,一些日常微不足道的刺激也会促发病人以自杀来自惩,以求补偿自己的罪孽。故称为“悔恨性自杀”。悔恨性自杀的动机基础是追悔自身过去的“罪过”,所以主要发生于肇事肇祸病人身上。要避免和减少此类自杀的发生,关键在于使患者消除“悔恨、自责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照顾,社会单位的支持,医院恰当的医疗护理都是不可少的。由家属、朋友、亲戚及公众所形成的支持性社会网络对病人消除悔恨自责心理,逐渐回归社会是不可缺的条件。
, http://www.100md.com
    当然对这类自杀的全面性危机干预工作,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病人家属缺乏精神病学知识,难以理解病人在疾病期的病态行为,把病人肇事行为当做罪行,加重了病人的悔恨心理,社会偏见及亲情淡漠,使病人产生孤独感,以及周围人说话的不注意给病人不良刺激,无异于促进自杀行为的进程。

    对于有悔恨性自杀意念或悔恨性自杀未遂者,首先是做好心理治疗,有针对性地讲些医学知识和法学知识,让他们懂得,他们的肇事肇祸行为不属于故意犯罪,而是由病态支配的,与正常人犯罪有着本质区别,以减轻他们的追悔自责心理。其次是做好病人家属和单位相关人员的工作,使他们谅解病人在病态下的行为,成为支持性网络的重要支柱。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工娱疗活动,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使病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正确地对待自身。

    收稿日期:1999-08-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