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90142
成功治愈特大面积深度烧伤5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吴永恒 周一平 荣新洲

    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烧伤科,广州,510515

    关键词:深度烧伤;并发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990260 中图分类号:R644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3.3~27岁。烧伤面积(总面积/Ⅲ度面积)平均为88%/74%,其中3例伴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入院时间为4.5 h~7 d。3例在我院平稳度过休克期。5例均采取早期一次性大面积切痂加微粒皮异体皮混合移植术,切痂时间为伤后3~9 d,切痂面积为25%~48%(平均为40%)。反复多次行肉芽创面植皮术,间或混植异体皮,以求严密覆盖,使裸露创面不超过3%。所有创面均在伤后45 d内封闭。入院后即静脉点滴高效,广谱抗生素(如泰能等),及时停药。伤后1个月内反复多次静脉输血及血浆,早期进食,口服营养素等。创面均涂用磺胺嘧啶银糊剂,保持室内干燥,促进创面成痂。

    2 讨论

    2.1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发生早期严重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后期发生全身性感染和多内脏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特大面积烧伤抗休克补液要根据尿量和全身情况调整,尿量维持在每小时50~80 ml较为合适,但不要超过每小时100 ml,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和组织水肿。

    2.2 休克期过后如病情稳定应尽早安排手术。对那些目测为深Ⅱ度到混合度的创面有些也应一并切除。高质量的异体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5例病人移植的异体皮均成活良好,创面基本一次封闭,不需要补植自体皮。对不能切除的Ⅲ度创面,待溶痂后积极植皮,裸露创面控制在3%~5%以内,可采取小面积多次植皮的方法,并辅贴异体皮片,尽可能严密覆盖创面,可提高植皮的成功率,大大减少创面脓毒症的发生率。创面尽可能在45 d内封闭。

    2.3 早用、广谱、高效、足量、早停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行之有效的方案。我们认为10 d到两周是停用抗生素的时机,理由有四:(1)10 d左右水肿液已基本回收完毕;(2) 两周左右肉芽组织屏障基本形成;(3)异体皮成活,微粒皮扩散;(4)浅Ⅱ度创面已愈合;(5)全身免疫抑制伤后第一周是低潮,伤后第二周有一定恢复。

    (收稿日期:1998-1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