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腹内疝伴肠梗阻14例临床报告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陈亚东
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医院 325802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458 腹部手术后发生的肠梗阻,临床上常以粘连性肠梗阻进行观察治疗,其中部分病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且多数伴有肠绞窄,重者发生肠坏死。现将我院1987年以来收治的腹内疝伴肠梗阻14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29~67岁,平均37.5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原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毕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2例,胃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胆道空肠Roux-Y吻合术2例;阑尾穿孔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肠穿孔修补术3例。发病时间:术后1周~10年。术中病理改变:均为小肠疝入粘连束带、粘连肠管或术后遗留裂隙所构成的疝环。其中6例因原手术处理不当遗留裂隙致医源性腹内疝,8例因腹部手术、腹内炎症后由粘连物构成疝环。疝入肠襻最长达3.8m,最短0.2m;发生绞窄性改变10例,其中7例已发生肠坏死。
, 百拇医药
1.2 治疗与结果 7例行疝入肠管复位,缝闭肠管疝入的间隙或切除粘连带;7例行肠切除肠吻合。其中2例并发腹膜炎、中毒性休克,1例死亡。
2 讨论
2.1 腹内疝在临床上较少见,总发生率不超过所有疝的0.4%[1]。腹内疝在所有肠梗阻病因中约占1%[2]。因手术处理不当导致医源性腹内疝更为少见。由于术前很少做出正确诊断,常经手术探查后发现,往往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腹内疝大多不可逆,需早诊断,早手术[3]。本组14例,其中7例已发生肠坏死。
2.2 由于腹内疝发病后常常表现为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加上原有手术史,往往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但内疝性肠梗阻是一种闭襻型肠梗阻,有别于粘连性肠梗阻,短时间内可发生绞窄[4]。如果细心观察,腹内疝性肠梗阻与一般粘连性肠梗阻也有些区别,腹内疝病情重,发展迅速,腹痛剧烈,易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炎等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因此我们体会对腹部术后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饱餐或特殊体位而症状加重者,要警惕内疝存在的可能性。胃肠道钡餐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透视下可见肠管往复蠕动,肠胀气及液平,或见一团肠管集聚在一起不易被推移,似装在一个袋子内,改变体位和反复检查而恒定不变[5]。腹内疝由于大量小肠进入异常腔隙,肠管极易发生循环障碍,导致肠绞窄,短期内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休克等。因此对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若早期内出现肠绞窄、中毒性休克,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
, 百拇医药
2.3 腹内疝确诊虽需手术证实,但提高对其认识,掌握其特点,对可疑者及早手术探查,可及时解除肠绞窄,减少肠坏死的发生。本组10例发生肠绞窄,其中7例肠坏死,3例肠襻复位后行热敷、普鲁卡因封闭,肠襻血运恢复。作者认为可能是疝环周围组织有弹性,疝入一定肠管后就较早出现明显症状,手术探查早,避免了肠坏死发生。
2.4 我们主张早手术,术前准备包括胃肠减压和尽可能纠正内环境紊乱。手术包括分离粘连、松解疝环、疝入襻复位、缝闭修补裂隙,对出现病理性改变的肠管予以相应处理。对肠管严重膨胀者应减压、分离粘连和扩大裂隙以助肠管复位,在切开和修补裂隙时应避免损伤系膜较大血管,对于手术时肠管已自行复位要仔细检查寻找梗阻病理因素,给予相应处理。肠绞窄手术时首先应吸尽腹腔内渗液,并用盐水冲洗腹腔,然后再进行其它手术步骤,这样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在切除坏死肠管前,阻断切除肠管的两端,再处理坏死肠管所属系膜,可较早地阻断肠腔内毒素扩散吸收,有利于逆转中毒性休克。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方毓坤.腹内疝.实用外科杂志,1988,8(6):311
2 黄家驷.外科学.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073~1074
3 蓝 瑚,夏穗生.外科手术失误及处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91~92
4 刘绍彬.腹内疝性肠梗阻66例诊治体会.实用外科杂志,1986,6(2):650
5 芮 景,周 光.腹内疝性肠梗阻诊治体会.安徽医学,1994,15(4):35
[收稿:1999-02-11], 百拇医药
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医院 325802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458 腹部手术后发生的肠梗阻,临床上常以粘连性肠梗阻进行观察治疗,其中部分病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且多数伴有肠绞窄,重者发生肠坏死。现将我院1987年以来收治的腹内疝伴肠梗阻14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29~67岁,平均37.5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原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毕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2例,胃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胆道空肠Roux-Y吻合术2例;阑尾穿孔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肠穿孔修补术3例。发病时间:术后1周~10年。术中病理改变:均为小肠疝入粘连束带、粘连肠管或术后遗留裂隙所构成的疝环。其中6例因原手术处理不当遗留裂隙致医源性腹内疝,8例因腹部手术、腹内炎症后由粘连物构成疝环。疝入肠襻最长达3.8m,最短0.2m;发生绞窄性改变10例,其中7例已发生肠坏死。
, 百拇医药
1.2 治疗与结果 7例行疝入肠管复位,缝闭肠管疝入的间隙或切除粘连带;7例行肠切除肠吻合。其中2例并发腹膜炎、中毒性休克,1例死亡。
2 讨论
2.1 腹内疝在临床上较少见,总发生率不超过所有疝的0.4%[1]。腹内疝在所有肠梗阻病因中约占1%[2]。因手术处理不当导致医源性腹内疝更为少见。由于术前很少做出正确诊断,常经手术探查后发现,往往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腹内疝大多不可逆,需早诊断,早手术[3]。本组14例,其中7例已发生肠坏死。
2.2 由于腹内疝发病后常常表现为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加上原有手术史,往往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但内疝性肠梗阻是一种闭襻型肠梗阻,有别于粘连性肠梗阻,短时间内可发生绞窄[4]。如果细心观察,腹内疝性肠梗阻与一般粘连性肠梗阻也有些区别,腹内疝病情重,发展迅速,腹痛剧烈,易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炎等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因此我们体会对腹部术后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饱餐或特殊体位而症状加重者,要警惕内疝存在的可能性。胃肠道钡餐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透视下可见肠管往复蠕动,肠胀气及液平,或见一团肠管集聚在一起不易被推移,似装在一个袋子内,改变体位和反复检查而恒定不变[5]。腹内疝由于大量小肠进入异常腔隙,肠管极易发生循环障碍,导致肠绞窄,短期内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休克等。因此对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若早期内出现肠绞窄、中毒性休克,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
, 百拇医药
2.3 腹内疝确诊虽需手术证实,但提高对其认识,掌握其特点,对可疑者及早手术探查,可及时解除肠绞窄,减少肠坏死的发生。本组10例发生肠绞窄,其中7例肠坏死,3例肠襻复位后行热敷、普鲁卡因封闭,肠襻血运恢复。作者认为可能是疝环周围组织有弹性,疝入一定肠管后就较早出现明显症状,手术探查早,避免了肠坏死发生。
2.4 我们主张早手术,术前准备包括胃肠减压和尽可能纠正内环境紊乱。手术包括分离粘连、松解疝环、疝入襻复位、缝闭修补裂隙,对出现病理性改变的肠管予以相应处理。对肠管严重膨胀者应减压、分离粘连和扩大裂隙以助肠管复位,在切开和修补裂隙时应避免损伤系膜较大血管,对于手术时肠管已自行复位要仔细检查寻找梗阻病理因素,给予相应处理。肠绞窄手术时首先应吸尽腹腔内渗液,并用盐水冲洗腹腔,然后再进行其它手术步骤,这样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在切除坏死肠管前,阻断切除肠管的两端,再处理坏死肠管所属系膜,可较早地阻断肠腔内毒素扩散吸收,有利于逆转中毒性休克。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方毓坤.腹内疝.实用外科杂志,1988,8(6):311
2 黄家驷.外科学.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073~1074
3 蓝 瑚,夏穗生.外科手术失误及处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91~92
4 刘绍彬.腹内疝性肠梗阻66例诊治体会.实用外科杂志,1986,6(2):650
5 芮 景,周 光.腹内疝性肠梗阻诊治体会.安徽医学,1994,15(4):35
[收稿:1999-02-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