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广东医学
编号:10290657
乌贝散加味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陈培琼 陈慧 黄穗平

    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510120)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乌贝散;治疗;西沙必利

    广东医学000546 【摘要】 目的 评价乌贝散加味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Ⅰ组予中药和西沙必利,Ⅱ组单予西沙必利,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Ⅰ组疗程结束时和治疗后8周症状改善均优于Ⅱ组,且8周后两组症状差异有显著性。Ⅰ组和Ⅱ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13%和87%,70%。两组的治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乌贝散加味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佳,作用持久。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炎性改变,表现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疼痛,烧心,嗳气,或泛酸、苦水,甚至发生食管狭窄、吞咽困难、急慢性出血等。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制酸剂、促动力药或粘膜保护剂等。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尚未有一个协定的、公认的方案,我们临床发现以乌贝散为底方加味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提高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1996年6月至199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根据临床和食管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并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4±9.8)岁。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中药+西沙必利组(Ⅰ组)和西沙必利组(Ⅱ组)两组,每组各30例。

    1.2 诊断标准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标准。其内镜诊断和分级根据国际通用的Savary-Miller分级标准[1]。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评分采用王其彰所述方法[1]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根据《中医胃肠病学》提出的分型标准,分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弱、痰浊中阻四型。

    1.3 治疗方法 Ⅰ组根据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每日1剂和西沙必利5 mg,3次/d,疗程为4周。肝胃不和者采用乌贝散加味:鱼古20 g,浙贝15 g,柴胡15 g,枳壳12 g,茯苓15 g,白芨15 g,砂仁6 g(后下),枇杷叶12 g,五灵脂12 g,旋复花8 g(包煎),延胡15 g,公英15 g。肝胃郁热者加黄连12 g,吴茱萸2 g;脾胃虚弱者去公英,加党参15 g,北芪20 g;痰浊中阻者加法夏12 g,陈皮6 g。Ⅱ组则单给西沙必利5 mg,3次/d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一切治疗食管炎的中西药物。同时嘱患者禁油腻、辛辣、粗糙食物,戒烟酒,安定情绪及头高脚低位休息。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文献[2]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用SPSS8.0软件包计算。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两组疗程结束时症状评分(S2)和治疗后8周复查时症状评分(S3)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症状评分(S1),但Ⅰ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Ⅱ组,见表1。在本研究中,以患者最严重的症状进行评分和比较疗效。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情况

    例数

    S1
, http://www.100md.com
    S2

    S3

    Ⅰ组

    30例

    17.39±7.54

    4.21±3.86

    4.35±4.11

    Ⅱ组

    30例

    16.83±7.49

    6.95±4.51

    8.77±5.58
, 百拇医药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疗程结束时的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例(%)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Ⅰ组

    30
, http://www.100md.com
    12(40)

    14

    4

    26(87)

    Ⅱ组

    30

    4(13)

    17

    9

    21(70)

    P值

    <0.05

    >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食管反流所致的慢性食管炎症。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有多种,如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受损、胃排空延迟等。而食管炎的发生除了与反流有关外,更重要的是食管自身保护机制遭到破坏,如粘膜屏障损坏等。其西医治疗目前多采用制酸剂(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促动力药(如西沙必利)、粘膜保护剂(如施维舒)或联合应用两种药物。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疗效,但难以完全治愈,而且容易复发,远期效果欠佳。本研究中中药联合西沙必利治疗,不仅治愈率、总有效率都优于单用西沙必利治疗,而且能更好地在一定时间内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疗效,这可能与中药能通过多个作用机制、多个作用点达到疗效有关。我们推测中西结合治疗能够减少复发,但尚有待更大样本、更长期的随访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归于中医学中的“胸痛”、“吐酸”、“胃脘痛”、“噎嗝”等病证范畴。本病多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饮食失节,烟酒过度,损伤脾胃,以致湿热蕴结于中;或久病伤脾,脾气虚弱,木不疏土致使肝胃不和等诸因素,均可导致痰、气、瘀互结于食道,胃之通降受阻,胃火、浊气上逆而为病。病位在肝、胃,与脾、肺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主要归于中医的“吐酸”范畴,虽然部分患者没有酸水上泛至口腔,但是胸痛、烧心感等一系列症状均因酸水上泛食道所致。
, http://www.100md.com
    明*王肯堂认为,“嘈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肺受火伤不能平木,木挟相火乘脾,则脾冲和之气索矣。”说明本病与肝、脾、肺关系密切。故治疗上关键在于抑酸和胃、抑木扶脾、和胃降肺,佐以化浊活血。我们所用方中乌贼骨、浙贝合称为乌贝散抑酸和胃,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可中和胃酸,故能缓解泛酸及烧心等症状,同时改变胃内容物的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乌贼骨所含的胶质成分可在糜烂或溃疡面形成保护膜,有利于食管粘膜的修复和溃疡面的愈合。延胡含去氢紫碱,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它所含的其他多种生物碱均有抗溃疡的作用。旋复花可开结气,降痰涎,理气降逆,使胃气下行。白芨收敛生肌,抑菌止血,具有高度粘性,可防护粘膜受损,与乌贼骨配合,可使药液粘滞,覆于粘膜,增强屏障作用[3,4]。方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砂仁理气和胃降逆,公英清胃泄热,杷叶和降肺胃之气,茯苓健脾化浊,五灵脂活血止痛,全方共奏抑木扶脾、抑酸止痛、和胃降逆之功。

    参考文献

    1,王其彰,主编. 胃食管反流病.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02~149

    2,孙传兴,主编.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 中华本草.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86

    4,黄泰康,主编. 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879

    收稿日期:1999-12-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