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医师进修杂志
编号:10290855
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腹膜炎(附7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朱彦仁 任波 何绍强

    单位:朱彦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任波(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何绍强(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关键词:腹部肿块;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

    医师进修杂志000415 摘 要:目的:探讨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79~1998年收治的7例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7例均经手术证实,术前无一例明确诊断,行剖腹探查5例,纤维板剥脱,病灶清除术1例,肠切除1例。术后经抗结核治疗后均治愈。结论: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腹膜炎术前诊断困难,CT扫描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确诊须作腹膜活检,在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应及早手术探查。

    分类号:R526 文献标识码:A
, 百拇医药
    文章编号:1002-0764(2000)04-0033-01

    我院自1970~1998年收治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腹膜炎7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21~40岁,平均28岁。均经手术探查和病理学诊断证实。

    1.2 临床表现 全组都以腹部肿块为主诉就诊,病史7 d至2个月不等。伴随症状有:体重减轻7例,腹胀6例,腹痛3例,低热3例,腹泻2例,肛门排便排气减少1例。查体:腹部有不同程度膨隆并触及肿块,肿块位于脐周3例,上腹部2例,下腹部2例,大小在6 cm×6 cm,18 cm×18 cm之间,肿块中度坚硬,表面不平,边界不清,不易推动,无明显压痛,无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7例曾作B超检查,均表现为回声强弱不一的肿块,边界不清。2例探及液性暗区。行CT扫描检查3例,表现为壁厚囊实性肿块,肿块中有多个小囊,大小不一,2例伴腹水,其CT值偏高,分别为25 HU、35 HU,1例发现钙化灶。
, 百拇医药
    1.4 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 本组行剖腹探查,肿块活检,坏死组织清除5例,纤维板剥脱并病灶切除1例,肠切除1例,术后腹腔留置链霉素5例。术后即开始抗结核治疗,疗程18个月。切口全部Ⅰ期愈合,3~6个月内腹部肿块逐渐消失,全组无死亡。随访1~10年无复发。

    2 讨 论

    2.1 临床特点及诊断 一般认为结核性腹膜炎是继发于其它器官的结核病,主要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数由血行播散型结核引起,发病年龄以20~3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1]。本组1例合并肺结核及肠结核,余6例无明确的结核相关病史。

    结核性腹膜炎在病理上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及干酪型。本组属干酪型,肿块由肠曲、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膜的慢性肉芽肿病灶,肿大的淋巴结和干酪样坏死组织构成。肿块内可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小房,小房内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及脓性组织。有时小房可向肠曲、阴道或腹壁穿破而形成瘘管。由于结核病灶干酪样坏死和液化,尚可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1)渐进的类似于恶液质的结核中毒症状,如消瘦、发热、乏力、腹胀、腹泻等。出现的时间比恶性肿瘤的恶液质早,发生率高;(2)渐进的腹部肿块,由于缺乏器官定位体征,无明显疼痛,以及肿块缺乏界限、不活动等特点,以至于肿块相当巨大时方被发现。
, 百拇医药
    结合本组资料及文献报道,本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有:(1)好发于中青年,本组平均年龄28岁,而同期收住的腹部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活动度差(P<0.01);(2)腹部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质地较硬,可发展致相当巨大,但无肝及锁骨上淋巴结等远处转移灶;(3)除腹部肿块之外多伴有消瘦、发热、贫血、腹胀、腹痛等炎性肿块特点;(4)伴有腹水者,作腹腔穿刺液检查,有5%的病人可找到抗酸杆菌,如作结核菌培养和动物接种,阳性率可提高到14%[2];(5)B超对肿块的定性无特殊价值,而CT表现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腹腔内不规则软组织块,中心呈低密度液化灶,周围绕以厚厚的实性部分,呈囊实质样肿块,若累及网膜或系膜时,肿块呈“星芒状”或“大饼状”,伴腹水时,其CT值较高,为25~35 HU,若伴有淋巴结结核,CT增强时有环状强化的特征性表现[3];(6)术中见腹腔广泛粘连,纤维板形成,“冰冻胶”样,肿块难以切除;(7)足量的组织活检,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干酪样坏死灶,并找到郎罕细胞。取活检的方法有针刺活检,腹腔镜下腹膜活检,及术中切取活检。但针刺活检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组织,阳性率低,本组5例曾作穿刺活检,无一例得到病理证实。
, http://www.100md.com
    2.2 治疗 无肠道梗阻、穿孔及窦道等并发症者一旦诊断明确,通过系统的抗结核治疗,一般都可治愈,无需外科处置。回顾本组诊治经过,术前常难明确诊断,即使高度怀疑结核性腹膜炎,但仍不能排除腹腔恶性肿瘤,特别是与腹膜间皮瘤鉴别困难,本组1例术前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1例误诊为大网膜肿瘤,2例考虑为腹膜间皮瘤。因此经小切口剖腹探查,术后快速病理切片是最为可靠而行之有效的诊断性治疗手段。术后查见广泛腹腔粟粒结节,腹膜与脏器间厚薄不一的纤维板形成,广泛腹腔粘连以及局限性积脓或积液,整个腹腔多呈“冰冻”状即支持本病的诊断。本组1例纤维板过厚且较局限,作了纤维板剥脱,病灶清除术,1例因肠梗阻作了部分回肠切除术。如医院有腹腔镜设备,对于腹部肿块、术前无肠狭窄梗阻者,疑及结核性肿块,可用腹腔镜探查、取材活检,可避免大切口手术。有5例开腹后仅取腹膜活检,及抗结核药物留置。没有肠梗阻的粘连无需处理,粘连分离乃致肠折叠,捷径吻合,肠造口都将加重患者手术负担,增加手术并发症。术后立即开始强有力的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对手术创口愈合和全身情况改善都非常重要。抗结核的药物使用疗程需1年半左右。

    作者简介:朱彦仁(1951~),男,浙江省永康市人,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实用外科学[M].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1999-11-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