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各类论文3
编号:10291084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朱志斗 陈飚 周志雄

    单位: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岳阳 414000

    关键词:近视;并发症;白内障;治疗;超声疗法;白内障摘除术

    湖南医学000236【中图分类号】 R779.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2-0132-02

    本院自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对78例(89只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89只眼),男35例(36只眼),女43例(53只眼)。平均年龄59.76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光感~0.2。术后随访3~12个月。
, 百拇医药
    1.2 术前检查 眼部检查:散瞳检查晶体混浊程度。其中晶体核性混浊61只眼(68.54%);后囊下混浊19只眼(21.35%);皮质性混浊9只眼(10.11%)。晶体核分度:Ⅰ级核6只眼;Ⅱ级核20只眼;Ⅲ级核49只眼;Ⅳ极核14只眼。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术前用A型超声仪(江苏无锡产KN-1 500型)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苏洲产)分别检测垂直径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采用SPKⅡ公式电脑计算打印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数。然后再根据患者年龄、职业和健眼的屈光度,适当修定实际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

    1.3 手术方法 采用ALCON公司生产univerial Ⅱ型超声乳化仪,作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隧道切口,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囊袋内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核,用自动注吸系统吸净晶体皮质。19只眼因后囊膜混浊采用后囊膜抛光术,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

    2 结果

    2.1 术前眼轴测量 本组眼轴长24.63~35.71,平均(29.68±2.05)mm;人工晶体植入组(4~17 D)眼轴长24.62~31.10 mm,平均(27.53±2.13)mm;非人工晶体植入组眼轴长30.58~35.71 mm,平均(33.32±2.41)mm。
, 百拇医药
    2.2 术后视力 本组矫正视力<0.05者9只眼(10.11%),0.05~0.2者11只眼(12.36%),0.3~0.4者38只眼(42.70%),≥0.5者31只眼(34.83%)。89只眼手术后的脱盲率为89.89%,脱残率77.53%。

    2.3 术后屈光状态 术后3个月,用检影镜结合试镜检查,球镜度数为-1.00~-6.00 D,柱镜度数为-0.50~-3.00 D。

    2.4 术后眼底检查 89只眼中有36只眼(40.5%)黄斑区有程度和大小不同的脉络膜萎缩灶,但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5 术中后囊破裂和视网膜脱离情况 89只眼术中有12只眼(13.48%)发生后囊破裂,其中2只眼破孔较大放弃人工晶体植入;10只眼破口较小,注入粘弹性物质后,一次植入晶体成功,术后2只眼(2.25%)发生视网膜脱离,放弃治疗。
, 百拇医药
    2.6 后囊混浊 89只眼中19只眼因后囊膜混浊,尽管术中采用后囊膜抛光技术,但术后统计仍有7只眼有不同程度的后囊膜混浊,其中2只眼严重影响视力。

    3 讨论

    3.1 术后视功能恢复 该种病例常以晶体核心或中心部后囊下混浊开始,早期影响视力,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兴起,使患者长时期处于低视力的状况得以改善。本组89只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脱盲率为89.89%,脱残率为77.53%,表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术,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3.2 人工晶体屈光度的计算与选择 经临床验证,SPKⅡ公式对计算屈光不正眼IOL度数的准确性上有待进一步改正[1,2]。本组术前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通过电脑算出人工晶体的屈光度,再根据老年人高度近视眼术后保持低度近视状态的原则[3],术前按-1.00~-2.00 D的屈光状态选择人工晶体,加之高度近视眼多数有后巩膜葡萄肿,测得的眼轴长度往往比实际数值偏短,由此计算出的IOL度数往往偏大[1],造成患者术后处于轻度甚至中度近视状态。因此,在测量眼轴长度时,应反复多次,取平均值。最好结合B超检查,以免人为因素造成裸眼视力欠佳。
, 百拇医药
    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术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1%~3%。囊内摘出比囊外摘出术发生率高,近视眼发生率高达5%~7%[3]。也有报道高度近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0.85%~2.6%[2,4]。本组发生率为2.25%(2/89),2例术前检查均光定位不确定,绿色觉不可辨,核为Ⅳ级,眼轴长分别为34.75 mm,35.71 mm。术前条件较差,术中超声累积时间较长,致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较高,但并不足以说明本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危险性较大,只要术前检查到位,控制好手术指征,术中细心操作,避免后囊膜发生破裂,选择合适度数的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均可防止或减少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此外对高度近视者如一眼已发生视网膜脱离,则对另眼植入人工晶体应慎重或不植入。对视网膜周边有严重变性,如蜗牛样变性,囊样变性,则不植入或慎植入人工晶体[3]

    【作者简介】 朱志斗(1953~),男,湖南岳阳人,主要从事白内障超声乳化,近视和眼底病的研究。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 方 静,马海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428

    [2] 高 岸,赵守梅,陈 彤,等.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手术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6,32:287

    [3] 王成业.眼手术并发症原因与处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9

    [4] 谢立信,黄晓光,朱 刚等.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时人工晶体选择的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1998,34:342

    【收稿日期】 1999-12-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