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广东医学
编号:10291221
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刘杰明 陈建民 李子坚

    单位: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2830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1162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以往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夹闭为主,直接手术不能到达的部位或病情不允许手术者方采用栓塞治疗。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操作者经验的提高,适应证日益广泛。现总结我科治疗的5例动脉瘤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3例。年龄41~54岁。均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Hunt和Hess分级为2~4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动脉瘤部位: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M1段)1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分别位于同侧颈内动脉(C1段)及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直径小于5 mm 4例,大于5 mm小于14 mm 2例。1例颈体比小于1/3,2例颈比大于1/3小于2/3,3例颈体比大于2/3。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强化局麻,全身肝素化,穿刺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插入6F导管鞘,5F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插入替换导丝,拨出造影管,置入导引导管至第二颈椎水平,拨出替换导丝,微导管装好微导丝插入导引导管接近动脉瘤。采用Road-mapping技术,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中下1/3交界处。拨出微导丝,超选择造影确定微导管位于动脉瘤内。1例采用机械可脱式微弹簧圈(MDS),4例采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闭塞动脉瘤。最多置入了6个弹簧圈。

    1.3 结果 3例动脉瘤被完全栓塞,其中包括多发性动脉瘤。1例栓塞95%,1例栓塞65%。载瘤动脉通畅。术后第5天,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单瘫,CT示额顶叶梗死性脑出血,经治疗出血吸收,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适应证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尚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对于某一特定动脉瘤采取手术夹闭还是栓塞治疗,应根据治疗单位具体情况决定。我们认为,各种类型和形状的动脉瘤均可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尤以窄颈囊状动脉瘤最佳。巨大动脉瘤,梭形宽颈或无颈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多数行载瘤动脉栓塞术。
, 百拇医药
    2.2 治疗时机 本组5例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发病3 d内,血管痉挛发生率低,血管内操作无影响,3 d后至3周,血管痉挛多发生于此期,且动脉瘤破裂处修复不够牢固,易再出血。应尽量避免施术。目前多主张3 d内进行[1],能有效降低再出血及血管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脑梗死的风险。

    2.3 并发症

    2.3.1 意外栓塞载瘤动脉 MDS及GDC的优点就是可控制。可不断调整弹簧圈在动脉瘤中的位置,满意后才解脱。尤其是后者。通电后,如未融断连接点,仍可关闭电源继续调整。这大大减少了意外栓塞载瘤动脉的可能性。另外,应注意首个弹簧圈的选择。一般说其二级螺圈直径尽量与动脉瘤最小直径相吻合,宽于瘤颈。解脱后形成一坚固的网并架住瘤颈,使以后进入的弹簧圈不易脱出。GDC通电后可吸附血液中带负电荷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导致电凝血栓形成。脱落的弹簧圈形成含有血栓的稳固致密网,可有效防止微弹簧圈的脱落和移位,是目前最理想的栓塞材料。
, http://www.100md.com
    2.3.2 再出血 有实验发现,栓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动脉瘤内血栓包绕弹簧圈,形成纤维结缔组织,瘤颈处有内皮覆盖。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却发现,无论动物或临床栓塞后的病理检查,瘤颈处无内皮覆盖,瘤腔内无机化血栓和纤维结缔组织,且得到临床尸检证明[2]。因此,弹簧圈的主要作用是机械性闭塞动脉瘤。应尽可能完全闭塞动脉瘤,防止再出血。本组5例6个动脉瘤,最多放入6个弹簧圈,最大者5 mm×15 cm,最小者2 mm×6 cm。其中3例完全栓塞,包括多发性动脉瘤。1例栓塞95%。栓塞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内无造影剂进入,载瘤动脉通畅,随访6个月无再出血。1例宽颈动脉瘤,栓塞65%,目前正在随访中。

    2.3.3 脑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致脑梗死 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术中刺激损伤,极易出现脑血管痉孪及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因此,术中应常规肝素化,操作要精细,注意排除气泡和血凝块。术毕不中和肝素,7 h后肝素完全降解时才拨除导管鞘。术后常规抗凝,速避凝连用5 d,口服阿斯匹林3个月;使用尼莫地平、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本组1例大脑中动脉瘤,虽经上述处理,仍于术后5 d意识障碍加重,对侧上肢单瘫,头颅CT示额顶叶梗死性脑出血。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术中已有细小动脉痉挛或梗死。因此,栓塞后常规造影时,应注意有无血管痉挛或梗死,仔细对比栓塞前后血管影像,尤其是细小动脉分支。如血管痉挛,可动脉内推注罂粟碱[3]缓解痉挛,我们每次采取30 mg罂粟碱推注;动脉分支消失疑有梗死时,可予50万u尿激酶动脉滴注。同时,抗凝治疗仍可加强,如速避凝连用7 d以上,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瘤患者。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佑祥,吴中学,王忠诚,等.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9,9: 312

    2,Molyneux AJ, Ellison DW, Morris J, et al. Histological findings in giant aneurysms treated with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report of two cases with autopsy correlation. J Neurosurg, 1995, 83: 129

    3,王大明,凌 锋,张鸿祺,等. 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华外科杂志,1998,7: 391

    (收稿日期:2000-05-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