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阚文华 冯敏 郑运松 张在沛
单位:阚文华 冯敏 郑运松(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医学影像系96级01班 宜昌 443003);张在沛(医学影像系)
关键词: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00zj24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k)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1],若遇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则可加速变性,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临床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及评价作一综述。
1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像学分型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学者将纤维环,髓核和覆盖于椎体上下缘的骺软骨板统称为椎间盘[2]。腰椎间盘退行变的分型较为复杂,根据突出的方向与受压神经的关系分型:①中央型 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②中央旁型 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旁;③椎间孔型 压迫鞘内神经根与神经节。根据突出的程度分型[3]:①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沿椎体四周均匀对称性膨出,常伴椎间盘高度变低;②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局部轮廓异常,突出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内,与椎间盘母体呈宽基底相连;③椎间盘脱出 较大部分的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之后,与母体呈狭颈相连;④椎间盘游离 椎间盘突出部分断裂、移位,与母体完全分离。根据Moharmed Bann氏分型还有前缘型和垂直型等[4],垂直型在影像上可见Schmorl's结节。
2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像学诊断
2.1 X线平片检查
平片表现 ①正位片上椎间隙左右不等,椎体呈侧弯,侧位片上椎体生理性前凸减少或消失,甚至反常后凸,椎间隙变窄或者前窄后宽;②Schmorl'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缺损阴影,其周边致密硬化影,有人认为[5],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就是Schmorl's结节;③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有别于临床常见的爪形骨刺、骨桥[2];④椎体后缘增生后翘,上下关节硬化;⑤椎体不稳、后移,脊突偏歪;⑥椎小关节两侧不对称;⑦椎间孔内骨片;⑧椎间盘真空现象,在髓核处出现一透亮度略高于椎间盘的小区;⑨后突髓核、纤维环钙化,正侧位片均可见与椎间隙相关的钙化影。平片是对椎体整体观,对以上特征性表现有极好的诊断价值[2,6], 多数情况下,椎体、椎间隙改变仅反映了腰椎的保护性姿态,仅能提示病变,而对是否为椎间盘病变或由结核、肿瘤引起,还对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程度等诊断不清。这些需依靠其它方法来确诊。
, 百拇医药
2.2 造影检查
2.2.1 脊髓造影 碘油造影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诊断准确率比平片高,适用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但因碘油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中吸收较慢,易产生蛛网膜炎,并可有头痛、造影后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现已少用,而改为碘水造影。碘水造影因碘水造影剂能完全被吸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脑脊液混合均匀,提高了清晰度;并可动态观察多个节段、蛛网膜下腔及神经根鞘情况,显影效果较好,定位准确,其确诊率大大提高,可达76.1%~100%[7~9],与CT无显著差异;费用较低,并且其空间分辨率优于CT,现仍广泛使用。
造影主要表现为:①椎间盘膨出 使通过局部的造影剂变薄,影像较淡,呈面纱状或珠帘状;②椎间盘突出 外侧方小的突出只在相应的椎间隙外侧有轻度凹陷压迹,大的突出表现为卵圆形压迹或半弧形压迹;正中突出向两侧延伸多呈束腰征、截断征;根袖影被抬高、压尖呈腋下征,多见于根内型;根袖影消失,呈截断征,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外型;突出段神经根充血、水肿,呈喇叭型,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内型;丝条状马尾神经影,移向对侧,呈弓背型,多见于较大的外侧型突出[2,9];③椎间盘游离,依方向、程度以上表现均可有。
, http://www.100md.com
脊髓造影是根据在造影剂柱上硬膜外的变化来推测椎间盘,当黄韧带肥厚,硬膜外纤维化及骨质增生时均可造成假阳性,这就需要CT和临床来进一步确诊[8]。脊髓造影的诊断准确率比MRI低,关键在于存在许多假阴性。①病人椎管较宽,但硬膜囊窄因而无压迹;②某些双突出者[10],因造影剂受阻于L4~5而对L5~S1难以诊断;③造影对L5~S1的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低,因此处正常骨性管径及硬膜囊宽度比其它处宽,现有报道[7,11],因生理结构造成的假阴性率可高达9.5~16.7%;④外侧方或极外侧方的椎间盘突出,不能压迫根袖和硬膜囊;脊髓造影还难以区别突出复发和手术粘连,对椎管狭窄等也不如CT和MRI可靠,若能结合临床和平片,可减少假阳性率。
2.2.2 其它造影方法 椎间盘造影(髓核造影),1948年Lindblm[2]首先将造影剂注射到椎间盘内,观察髓核的形态。硬膜外造影,用水溶性造影剂注入骶二平面以下椎管内,通过显示椎管内轮廓,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它和髓核造影均为有创检查,临床应用较少[12]。
, 百拇医药
2.3 CT检查
目前,CT已成为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CT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3%~100%[13~15],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无痛苦,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故常常受到欢迎。而且CT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这对于临床医生解释临床体征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是相当实用的。
CT表现 ①椎间盘向周围均一膨出,超出椎体边缘,也可局限膨出,此为椎间盘(纤维环)膨出的典型征象;②块影 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有局限性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影,突出物的CT值(60~120Hu)高于硬膜囊的CT值(0~30Hu),此块影使邻近的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移位,是椎间盘突出的典型CT表现,其突出物的后缘平滑或不规则;③钙化 脱出髓核有钙化或髓核脱出久者可产生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④碎块 可由脱出的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后形成,可游离于椎管内硬膜外脂肪中,常嵌顿在侧隐窝内[15],其与突出的椎间盘之间有断离征象;⑤滑移 较大的髓核突出虽未形成碎块,但可向椎管上下方滑移,表现为逐层变小而保持突出髓核的原有形状;⑥神经根湮没 如椎管脂肪较少,且硬膜囊或神经根与髓核为等密度,则突出的髓核与硬膜囊或神经根难以区别,则为神经根的湮没。CT有以下特殊征象 ①Schmorl's结节;②“真空现象”椎间盘内含气的低密度影,且边缘整齐清晰无硬化[16]。此外在CT图像上还可清晰的显示椎体骨质赘生,椎管或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上下关节硬化等伴随异常,CT在这方面比X线平片、造影的检出率要高。
, 百拇医药
但是CT有些影像表现在诊断椎间盘退变时易与其它病变相混淆,这是CT在诊断椎间盘退变时的限度。①在椎间盘突出时,突出髓核明显钙化或骨化,与纤维环附近的骨质增生难以区别;②在单个椎间盘突出时,髓核破出后纵韧带,在椎管内硬膜外疏松的脂肪间隙内可有滑移,若滑移的距离较大时[4],可移到上或下一个椎间隙水平,而误为两个椎间盘突出;此种情况下,MRI有更好的诊断价值;③CT检查范围有限,况且对蛛网膜下腔的观察效果不如脊髓造影,如高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圆锥或马尾肿瘤等在CT上可漏诊[14];④任何原因造成硬膜外脂肪组织移位,硬膜囊变形如硬膜外纤维化、硬膜外淋巴瘤或转移瘤、硬膜外脓肿等在CT上均与椎间盘突出症难以鉴别;⑤有些椎间盘正常,但CT像上椎体后缘确实可以看到软组织影,这易误认为椎间盘突出;其实,这些软组织块影可能是椎体后纵韧带或椎管内静脉造成的假像[4],可作CTM(脊髓造影后CT扫描);⑥严重脊柱畸形,因椎管狭窄,椎管内脂肪过少,CT诊断脱出有一定困难,需做其它检查。
, http://www.100md.com
2.4 MRI检查
80年代,核磁共振开始用于临床, MRI不受骨骼影响,能在任何平面成三维图像,且无创伤,无电离辐射损害,可直接显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明确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各种类型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2.4.1 椎间盘膨隆 ①矢状位见变性椎间盘向后膨出,椎间隙变窄,T1WI和T2WI都显示髓核正常结构变模糊,信号普遍降低,在T2WI上可清晰的显示椎管前缘的低信号压迹;②偶见真空现象,为椎间盘内局灶性无信号区;③横轴位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对称性膨出,在同一腰椎间盘平面显示硬膜囊或一侧侧隐窝、或椎间孔受压变形是特征性表现。MRI对腰椎间盘膨出的诊断率高达89.5%[17]。因其矢状位成像可一次扫查多个椎体,降低了漏诊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查方位;膨出在MRI图像上的特征性表现因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而与膨出的纤维环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而不易区分,可与X线平片对比分析。
, 百拇医药
2.4.2 椎间盘突出 ①MRI矢状面上见,椎间盘呈舌状后伸超过椎体后缘,部分深达4mm之多[17],在T2WI可见间盘的MR信号低于正常,压迫硬膜囊前缘出现明显的凹陷,此时要特别注意在轴位像上观察,这对间盘突出的方向判定十分准确;②横断位上可见椎间盘椎间盘侧方或椎管内有软组织块影。石维强报告MRI对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达81.9%[18],与非离子水溶性造影剂脊髓造影在诊断符合率上无显著差异,但由于L5~S1囊前间隙宽大,用MRI更好。舌状后伸是膨出与突出的共同征象,通常将突出物超过椎体边缘4mm作为诊断标准,这种诊断标准必然会将一部分严重超过4mm的间盘膨出症诊断为间盘突出,同时又将一部分轻微的突出症诊断为膨出,是降低MRI准确性的一大原因,仅从MRI形态上难以鉴别膨出与突出及纤维环是否有撕裂,可对MRI信号进行定量测定,因不同程度的髓核水分丢失MRI上产生明显的信号变化[19],但这种定量分析还不成熟。MRI对后纵韧带骨化显示差,只能通过有无硬膜囊、脊髓受压等征象间接判断,因此不如CT准确。
, http://www.100md.com
2.4.3 椎间盘脱出 ①矢状位T1WI上可见到髓核向椎管内突出的软组织块影,与椎间盘呈蒂状相连,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 ②横断面在T1WI上髓核突出的残留通道是前后方向裂隙状低信号,它是椎间盘突出的特征性表现[17];③Schmorl's结节,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椎体上缘或下缘与髓核相连的局限凹陷区,93.1%与相连髓核等信号,6.9%低于髓核为长T1和短T2信号[20],多发生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MRI对脱出诊断的手术符合率可达92.9%[17],在MRI与CT上均可见Schmorl's结节,前者的发现率高,但横轴位上观察结节的数目、边缘骨硬化等改变,MRI不如CT显示清楚,同时突出或脱出的宽基底和窄基底的判定CT也更准确。
2.4.4 椎间盘游离体 ①矢状面可见邻近椎间盘变窄, T1WI和T2WI均显示脱出节段之椎间隙信号明显降低,坠入的髓块形态边缘多不规则,呈葫芦状块影; ②横断面上显示脱出椎间盘层面可无椎间盘组织,在该节段上或下之层面上椎管内有块状占位病变,多数碎片向下游离,范围不超过2.5cm,少数向上游离不超过1cm[21]。MRI矢状面一次整体成像,能全面观察游离体的滑移位置和形态,较其它影像学方法优越,MRI对游离体的检出手术位置符合率为100%[21]。对部分脱出髓核钙化的判定,以CT为清楚,且MRI对体内带有金属者不宜作检查。
, 百拇医药
3 小结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方法中,X线平片和脊髓造影方法简单,价格优廉,是当前国内应用最广的诊断方法;CT和MRI诊断准确率最高,均在90%以上[14,22],但这是术前检查的统计数字,病变程度大而易检出,实际准确率低于该值,而且由于CT和MRI的价格昂贵,对其普及有所限制。现有人提出用B超诊断腰椎间盘病变和作动态观察[23],它的敏感性高于X线平片,准确率较高,价格低,有临床推广价值,但因声像图质量不好,尚在研究改进中。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CT和MRI将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MRI,前景最为广阔。
参考文献
1,高元桂主编.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91
2,潘之清主编.实用脊柱病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411,477
, 百拇医药
3,程英升,锋烽为,李明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4(4):194
4,陈世勇,赖清泉,郭天德,等.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11 (8): 468
5,曹来宾,詹阿来,曹庆选,等.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4):240
6,张金权.腰椎间盘脱出X线平片162例分析[A].临床放射学论文摘要汇编[C],1996;4:149
7,欧阳甲,王兵,路继科,等.脊髓造影与脊髓造影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 1991;11(2):89
8,丁建国,周康荣.腰椎间盘病变的CT和脊髓造影检查以及与手术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3;12(6):357
, 百拇医药
9,张福琛,肖可群,衡网生.碘水腰骶神经根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病变[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3;17(4):259
10,沈慧勇,林道贤,王延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问题[J].颈腰痛杂志,1995;16(3) :140
11,赵景臣,王来喜,高儒林.腰骶关节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5):57
12,陈凡.椎间盘病变影像学[J].放射学实践,1999;9(1):1
13,朱亮.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及限度[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34
14,Schipper J,Kardaun JWPF,Breakman R,et al.Lumbar disc herniation:diagnose with CT or Myelography[J]? Radiology,1987;165:227
, http://www.100md.com
15,沈复兴,刘江南,简志清,等.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1):24
16,王奉来,张洪光,张继方,等.99例腰椎间盘真空现象的临床CT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9(3):193
17,陈孝柏,庞志显,郭绍伦.腰椎间盘异常MRI表现60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4):246
18,石维强,陆应隆,沈小勤.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症状、造影、MRI、CT及手术分析[J].中国骨伤,1996;9(2):29
19,王峻,尹云生,郑英,等.腰椎间盘MRI信号的定量分析——年龄与变性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4):237
20,张云亭,徐文坚,白人驹,等.许莫氏结节的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11):755
21,陈孝柏,刘军,张猛,等.椎管内腰椎间盘游离体的MRI诊断(附13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4;10(5):289
22,茅祖斌,刘茂良,卢希寅,等.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铁道医学,1993;21(5):267
23,王林青,孙立润,刘云泉.超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9;10:303, 百拇医药
单位:阚文华 冯敏 郑运松(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医学影像系96级01班 宜昌 443003);张在沛(医学影像系)
关键词: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00zj24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k)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1],若遇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则可加速变性,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临床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及评价作一综述。
1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像学分型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学者将纤维环,髓核和覆盖于椎体上下缘的骺软骨板统称为椎间盘[2]。腰椎间盘退行变的分型较为复杂,根据突出的方向与受压神经的关系分型:①中央型 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②中央旁型 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旁;③椎间孔型 压迫鞘内神经根与神经节。根据突出的程度分型[3]:①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沿椎体四周均匀对称性膨出,常伴椎间盘高度变低;②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局部轮廓异常,突出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内,与椎间盘母体呈宽基底相连;③椎间盘脱出 较大部分的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之后,与母体呈狭颈相连;④椎间盘游离 椎间盘突出部分断裂、移位,与母体完全分离。根据Moharmed Bann氏分型还有前缘型和垂直型等[4],垂直型在影像上可见Schmorl's结节。
2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像学诊断
2.1 X线平片检查
平片表现 ①正位片上椎间隙左右不等,椎体呈侧弯,侧位片上椎体生理性前凸减少或消失,甚至反常后凸,椎间隙变窄或者前窄后宽;②Schmorl'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缺损阴影,其周边致密硬化影,有人认为[5],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就是Schmorl's结节;③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有别于临床常见的爪形骨刺、骨桥[2];④椎体后缘增生后翘,上下关节硬化;⑤椎体不稳、后移,脊突偏歪;⑥椎小关节两侧不对称;⑦椎间孔内骨片;⑧椎间盘真空现象,在髓核处出现一透亮度略高于椎间盘的小区;⑨后突髓核、纤维环钙化,正侧位片均可见与椎间隙相关的钙化影。平片是对椎体整体观,对以上特征性表现有极好的诊断价值[2,6], 多数情况下,椎体、椎间隙改变仅反映了腰椎的保护性姿态,仅能提示病变,而对是否为椎间盘病变或由结核、肿瘤引起,还对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程度等诊断不清。这些需依靠其它方法来确诊。
, 百拇医药
2.2 造影检查
2.2.1 脊髓造影 碘油造影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诊断准确率比平片高,适用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但因碘油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中吸收较慢,易产生蛛网膜炎,并可有头痛、造影后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现已少用,而改为碘水造影。碘水造影因碘水造影剂能完全被吸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脑脊液混合均匀,提高了清晰度;并可动态观察多个节段、蛛网膜下腔及神经根鞘情况,显影效果较好,定位准确,其确诊率大大提高,可达76.1%~100%[7~9],与CT无显著差异;费用较低,并且其空间分辨率优于CT,现仍广泛使用。
造影主要表现为:①椎间盘膨出 使通过局部的造影剂变薄,影像较淡,呈面纱状或珠帘状;②椎间盘突出 外侧方小的突出只在相应的椎间隙外侧有轻度凹陷压迹,大的突出表现为卵圆形压迹或半弧形压迹;正中突出向两侧延伸多呈束腰征、截断征;根袖影被抬高、压尖呈腋下征,多见于根内型;根袖影消失,呈截断征,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外型;突出段神经根充血、水肿,呈喇叭型,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内型;丝条状马尾神经影,移向对侧,呈弓背型,多见于较大的外侧型突出[2,9];③椎间盘游离,依方向、程度以上表现均可有。
, http://www.100md.com
脊髓造影是根据在造影剂柱上硬膜外的变化来推测椎间盘,当黄韧带肥厚,硬膜外纤维化及骨质增生时均可造成假阳性,这就需要CT和临床来进一步确诊[8]。脊髓造影的诊断准确率比MRI低,关键在于存在许多假阴性。①病人椎管较宽,但硬膜囊窄因而无压迹;②某些双突出者[10],因造影剂受阻于L4~5而对L5~S1难以诊断;③造影对L5~S1的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低,因此处正常骨性管径及硬膜囊宽度比其它处宽,现有报道[7,11],因生理结构造成的假阴性率可高达9.5~16.7%;④外侧方或极外侧方的椎间盘突出,不能压迫根袖和硬膜囊;脊髓造影还难以区别突出复发和手术粘连,对椎管狭窄等也不如CT和MRI可靠,若能结合临床和平片,可减少假阳性率。
2.2.2 其它造影方法 椎间盘造影(髓核造影),1948年Lindblm[2]首先将造影剂注射到椎间盘内,观察髓核的形态。硬膜外造影,用水溶性造影剂注入骶二平面以下椎管内,通过显示椎管内轮廓,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它和髓核造影均为有创检查,临床应用较少[12]。
, 百拇医药
2.3 CT检查
目前,CT已成为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CT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3%~100%[13~15],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无痛苦,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故常常受到欢迎。而且CT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这对于临床医生解释临床体征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是相当实用的。
CT表现 ①椎间盘向周围均一膨出,超出椎体边缘,也可局限膨出,此为椎间盘(纤维环)膨出的典型征象;②块影 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有局限性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影,突出物的CT值(60~120Hu)高于硬膜囊的CT值(0~30Hu),此块影使邻近的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移位,是椎间盘突出的典型CT表现,其突出物的后缘平滑或不规则;③钙化 脱出髓核有钙化或髓核脱出久者可产生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④碎块 可由脱出的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后形成,可游离于椎管内硬膜外脂肪中,常嵌顿在侧隐窝内[15],其与突出的椎间盘之间有断离征象;⑤滑移 较大的髓核突出虽未形成碎块,但可向椎管上下方滑移,表现为逐层变小而保持突出髓核的原有形状;⑥神经根湮没 如椎管脂肪较少,且硬膜囊或神经根与髓核为等密度,则突出的髓核与硬膜囊或神经根难以区别,则为神经根的湮没。CT有以下特殊征象 ①Schmorl's结节;②“真空现象”椎间盘内含气的低密度影,且边缘整齐清晰无硬化[16]。此外在CT图像上还可清晰的显示椎体骨质赘生,椎管或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上下关节硬化等伴随异常,CT在这方面比X线平片、造影的检出率要高。
, 百拇医药
但是CT有些影像表现在诊断椎间盘退变时易与其它病变相混淆,这是CT在诊断椎间盘退变时的限度。①在椎间盘突出时,突出髓核明显钙化或骨化,与纤维环附近的骨质增生难以区别;②在单个椎间盘突出时,髓核破出后纵韧带,在椎管内硬膜外疏松的脂肪间隙内可有滑移,若滑移的距离较大时[4],可移到上或下一个椎间隙水平,而误为两个椎间盘突出;此种情况下,MRI有更好的诊断价值;③CT检查范围有限,况且对蛛网膜下腔的观察效果不如脊髓造影,如高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圆锥或马尾肿瘤等在CT上可漏诊[14];④任何原因造成硬膜外脂肪组织移位,硬膜囊变形如硬膜外纤维化、硬膜外淋巴瘤或转移瘤、硬膜外脓肿等在CT上均与椎间盘突出症难以鉴别;⑤有些椎间盘正常,但CT像上椎体后缘确实可以看到软组织影,这易误认为椎间盘突出;其实,这些软组织块影可能是椎体后纵韧带或椎管内静脉造成的假像[4],可作CTM(脊髓造影后CT扫描);⑥严重脊柱畸形,因椎管狭窄,椎管内脂肪过少,CT诊断脱出有一定困难,需做其它检查。
, http://www.100md.com
2.4 MRI检查
80年代,核磁共振开始用于临床, MRI不受骨骼影响,能在任何平面成三维图像,且无创伤,无电离辐射损害,可直接显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明确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各种类型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2.4.1 椎间盘膨隆 ①矢状位见变性椎间盘向后膨出,椎间隙变窄,T1WI和T2WI都显示髓核正常结构变模糊,信号普遍降低,在T2WI上可清晰的显示椎管前缘的低信号压迹;②偶见真空现象,为椎间盘内局灶性无信号区;③横轴位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对称性膨出,在同一腰椎间盘平面显示硬膜囊或一侧侧隐窝、或椎间孔受压变形是特征性表现。MRI对腰椎间盘膨出的诊断率高达89.5%[17]。因其矢状位成像可一次扫查多个椎体,降低了漏诊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查方位;膨出在MRI图像上的特征性表现因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而与膨出的纤维环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而不易区分,可与X线平片对比分析。
, 百拇医药
2.4.2 椎间盘突出 ①MRI矢状面上见,椎间盘呈舌状后伸超过椎体后缘,部分深达4mm之多[17],在T2WI可见间盘的MR信号低于正常,压迫硬膜囊前缘出现明显的凹陷,此时要特别注意在轴位像上观察,这对间盘突出的方向判定十分准确;②横断位上可见椎间盘椎间盘侧方或椎管内有软组织块影。石维强报告MRI对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达81.9%[18],与非离子水溶性造影剂脊髓造影在诊断符合率上无显著差异,但由于L5~S1囊前间隙宽大,用MRI更好。舌状后伸是膨出与突出的共同征象,通常将突出物超过椎体边缘4mm作为诊断标准,这种诊断标准必然会将一部分严重超过4mm的间盘膨出症诊断为间盘突出,同时又将一部分轻微的突出症诊断为膨出,是降低MRI准确性的一大原因,仅从MRI形态上难以鉴别膨出与突出及纤维环是否有撕裂,可对MRI信号进行定量测定,因不同程度的髓核水分丢失MRI上产生明显的信号变化[19],但这种定量分析还不成熟。MRI对后纵韧带骨化显示差,只能通过有无硬膜囊、脊髓受压等征象间接判断,因此不如CT准确。
, http://www.100md.com
2.4.3 椎间盘脱出 ①矢状位T1WI上可见到髓核向椎管内突出的软组织块影,与椎间盘呈蒂状相连,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 ②横断面在T1WI上髓核突出的残留通道是前后方向裂隙状低信号,它是椎间盘突出的特征性表现[17];③Schmorl's结节,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椎体上缘或下缘与髓核相连的局限凹陷区,93.1%与相连髓核等信号,6.9%低于髓核为长T1和短T2信号[20],多发生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MRI对脱出诊断的手术符合率可达92.9%[17],在MRI与CT上均可见Schmorl's结节,前者的发现率高,但横轴位上观察结节的数目、边缘骨硬化等改变,MRI不如CT显示清楚,同时突出或脱出的宽基底和窄基底的判定CT也更准确。
2.4.4 椎间盘游离体 ①矢状面可见邻近椎间盘变窄, T1WI和T2WI均显示脱出节段之椎间隙信号明显降低,坠入的髓块形态边缘多不规则,呈葫芦状块影; ②横断面上显示脱出椎间盘层面可无椎间盘组织,在该节段上或下之层面上椎管内有块状占位病变,多数碎片向下游离,范围不超过2.5cm,少数向上游离不超过1cm[21]。MRI矢状面一次整体成像,能全面观察游离体的滑移位置和形态,较其它影像学方法优越,MRI对游离体的检出手术位置符合率为100%[21]。对部分脱出髓核钙化的判定,以CT为清楚,且MRI对体内带有金属者不宜作检查。
, 百拇医药
3 小结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方法中,X线平片和脊髓造影方法简单,价格优廉,是当前国内应用最广的诊断方法;CT和MRI诊断准确率最高,均在90%以上[14,22],但这是术前检查的统计数字,病变程度大而易检出,实际准确率低于该值,而且由于CT和MRI的价格昂贵,对其普及有所限制。现有人提出用B超诊断腰椎间盘病变和作动态观察[23],它的敏感性高于X线平片,准确率较高,价格低,有临床推广价值,但因声像图质量不好,尚在研究改进中。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CT和MRI将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MRI,前景最为广阔。
参考文献
1,高元桂主编.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91
2,潘之清主编.实用脊柱病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411,477
, 百拇医药
3,程英升,锋烽为,李明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4(4):194
4,陈世勇,赖清泉,郭天德,等.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11 (8): 468
5,曹来宾,詹阿来,曹庆选,等.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4):240
6,张金权.腰椎间盘脱出X线平片162例分析[A].临床放射学论文摘要汇编[C],1996;4:149
7,欧阳甲,王兵,路继科,等.脊髓造影与脊髓造影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 1991;11(2):89
8,丁建国,周康荣.腰椎间盘病变的CT和脊髓造影检查以及与手术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3;12(6):357
, 百拇医药
9,张福琛,肖可群,衡网生.碘水腰骶神经根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病变[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3;17(4):259
10,沈慧勇,林道贤,王延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问题[J].颈腰痛杂志,1995;16(3) :140
11,赵景臣,王来喜,高儒林.腰骶关节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5):57
12,陈凡.椎间盘病变影像学[J].放射学实践,1999;9(1):1
13,朱亮.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及限度[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34
14,Schipper J,Kardaun JWPF,Breakman R,et al.Lumbar disc herniation:diagnose with CT or Myelography[J]? Radiology,1987;165:227
, http://www.100md.com
15,沈复兴,刘江南,简志清,等.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1):24
16,王奉来,张洪光,张继方,等.99例腰椎间盘真空现象的临床CT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9(3):193
17,陈孝柏,庞志显,郭绍伦.腰椎间盘异常MRI表现60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4):246
18,石维强,陆应隆,沈小勤.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症状、造影、MRI、CT及手术分析[J].中国骨伤,1996;9(2):29
19,王峻,尹云生,郑英,等.腰椎间盘MRI信号的定量分析——年龄与变性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4):237
20,张云亭,徐文坚,白人驹,等.许莫氏结节的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11):755
21,陈孝柏,刘军,张猛,等.椎管内腰椎间盘游离体的MRI诊断(附13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4;10(5):289
22,茅祖斌,刘茂良,卢希寅,等.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铁道医学,1993;21(5):267
23,王林青,孙立润,刘云泉.超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9;10:3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