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大学学报(医药卫生)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编号:10291509
猩红热并发中毒性肝炎误诊1例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王俊霞 于秋兰 周蓉蓉

    单位: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青岛 266033)

    关键词:猩红热;肝炎;误诊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362 猩红热是由β-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少数病人由于变态反应而引起心、肾、关节的损害,但并发中毒性肝炎的较少见,其发生率低于3%.近期收治1例猩红热并发中毒性肝炎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病人,男,29岁。因发热4d,纳差,乏力,尿黄1d,出疹1d入院。4d前病人无诱因出现高热,T 39.2℃,伴畏寒、头痛、咽痛,肌注柴胡4mL,口服乙酰螺旋霉素,效果不佳,逐渐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尿三胆(+),诊为肝炎。查体:T 39℃,P 92min-1,R 20min-1,BP 16/10KPa.神志清,急性病容,皮肤轻度黄染,肝掌(-),蜘蛛痣(-),全身皮肤有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疹间无正常皮肤,口周苍白圈明显,帕氏线(+),巩膜中度黄染,草霉舌,双侧扁桃腺Ⅲ度肿大、充血附有脓栓,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肝剑下4cm,质韧,表面光滑,触痛(+);脾未触及。入院诊断:猩红热,病毒性肝炎,未分型,急性黄疸型。入院后肝功能检查结果:BIL 115.3μmol/L,ALT 1 116.89nmol.s-1/L,甲、乙、丙、戍、庚、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指标检测全部为阴性。血常规:WBC 18.4×109/L,N 0.82,L 0.18.肝穿刺病理报告:肝窦扩张、充血,部分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呈球样变及脂肪变性,小肝内散在点状小坏死灶,汇管区轻度扩大,有中性分叶核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肝炎,不排除药物性肝损害。入院后给予青霉素、复方益肝灵、六合氨基酸治疗7d后,体温正常,皮疹消退,手足明显大片脱皮,12d后肝功能正常。

    讨论 本例病人未服过损害肝功能的药物,无酗酒史,排除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炎,实验室检查肝炎病毒性指标为阴性,排除病毒性肝炎和巨细胞、EB病毒引起肝损害,嗜异性凝集试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排除单核细胞增多症。此病人的肝功能随猩红热的痊愈而恢复正常。因此,该病人的肝功能损害是猩红热的病原茵所产生的毒素导致感染性肝炎。因为猩红热的发病机理主要为:感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其中,中毒性病变是由细菌所产生的红疹毒素引起的肝、脾、淋巴结等间质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并有不同程度充血及脂肪变性。肝细胞损害为毒素直接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有链球菌感染的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想到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肝炎。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565.1

    (1998-12-25收稿 1999-07-07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