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华夏医学
编号:10292136
一例脑血栓动脉介入溶栓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刘安芳 何洁贞

    单位:刘安芳 何洁贞(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贵港市 537100)

    关键词:脑血栓;溶栓;介入治疗;护理

    华夏医学0005117 近年来,脑血栓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溶栓疗法为主要进展之一。一般的溶栓疗法治疗脑血栓,时间长且恢复慢。尿激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能在短时间内溶解脑部血栓,使症状很快消失。但尿激酶介入溶栓疗法受发病时间的限制(发病在6~8h内),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及不良反应,所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认真实施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1999年9月收治首例用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患者,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5岁,因突然头晕,左侧肢体瘫痪2h于1999年9月9日中午12:37用平车送入院,查体温37℃,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7/10.7kPa,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发音障碍,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伸舌左偏,颈软,心肺检查末见异常,左上下肢肌力Ⅱ级,未引出病理反射,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血栓形成,经各有关检查,符合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条件。于入院当天下午2:30,经股动脉插管,直插到右侧颈内动脉,给予灌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患者注药后20min,左上下肢肌力恢复到Ⅴ级,言语恢复正常,中枢性面瘫完全恢复,证实闭塞的血管已再通,治疗有效。但患者于结束手术治疗后1h病情又复发,左上下肢肌力下降至Ⅲ级,第2天复查头颅CT末见出血及梗塞灶,考虑原血管有不完全阻塞,经继续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d,患者左上下肢肌力恢复达Ⅳ级,无头晕、头痛、皮肤粘膜出血等并发症,病情好转患者要求出院,经考虑允许出院,嘱出院后坚持服药抗血栓治疗。2周后随访患者精神好,语言清楚,四肢功能正常。
, http://www.100md.com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急,肢体瘫痪突然,对介入溶栓治疗不了解,产生恐惧心理,缺乏信心。经与患者解释,本病发病时间短(不超过6h),是介入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通过介入溶栓治疗,能很快溶解血栓,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有了心理准备,乐意接受治疗。

    2.1.2 其它护理

    做好床上排便训练,使患者术后早期能适应床 上排便,减少术后继发切口出血。常规术前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术后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术肢末梢循环是否正常,1次/h,6次平稳后停,并做好记录。

    2.2.2 继发性出血的预防

    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与溶栓或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多发生在穿刺部位,偶见颅内、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等[1]。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年龄偏大及女性容易发生。尤其是70岁以上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应谨慎,高度警惕可能出血的危险[2]。防治时应严格掌握溶栓和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等变化。如发生出血倾向应即刻停药,并及时给予抗纤溶酶类止血药(止血芳酸、立止血等)和鲜血或血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如发现有脑出血征象,要立即进行抢救。穿刺部位出血时,应延长压迫时间并加压包扎。尽量避免血管穿刺或肌肉注射,如血管穿刺拔针后,压迫针口时间延长10~20min,减少皮肤出血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2.2.3 继发动脉栓塞的预防

    介入溶栓治疗是通过股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而达到溶栓效果。由于股动脉穿刺和插管易并发股动脉栓塞。介入术引起动脉栓塞的常见原因是插管时损伤了血管壁,或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过长,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积,形成血栓,当拔管时血栓即脱落于血管内引起栓塞,也可因术后穿刺局部包扎止血用力过紧,使血流受阻,血栓形成造成血管栓塞[3]。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避免一切可以引起血管栓塞的因素,做到插管操作熟练,拔管压迫止血用力恰当,绷带包扎及砂袋加压的重力也应适应不同的个体。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对介入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多巡视,除了观察穿刺部位有否出血外,还细心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学会识别动脉栓塞征象。动脉栓塞的肢体通常表现为“5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asthsia)、运动障碍(Paralysis)、无脉(Pulseless)和苍白(Palor)[4]。严密监测患肢疼痛、皮温、肤色、感觉、肌力及动脉搏动情况,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动脉栓塞是避免肢体坏死的关键。如出现“5P”征,应将患者床头抬高15~20cm,这样有利于动脉血液流入肢体,局部严禁冷热敷,避免加重肢体缺血或造成烫伤,按医嘱使用血管解痉药,并配合医生行局部溶栓准备。
, http://www.100md.com
    2.2.4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按时服抗血栓药物肠溶阿斯匹林,定时复查。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低脂低盐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应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适量活动。

    3 讨论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亦可由人肾细胞培养制取,无抗原性。可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它对新鲜血栓溶栓效果较好。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脑血栓,受到发病时间的限制,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良反应。只要掌握好治疗时机,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认真实施护理,就会使脑血栓患者尽快消除或减轻肢体瘫痪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义枢,胡大一,高调霖,等.冠心病和瓣膜疾病介入性治疗及溶栓疗法专 题研讨会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9(3):132

    2.周智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19(8):365

    3.刘作勤,李红旗,唐军,等主编.血管内介入治疗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5.26

    4.黄志红.一例盆腔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 ,33(6):362

    (收稿 2000-01-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