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预防&卫生 > 健康人生
编号:11845825
健康人生(1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1日 健康人生
     从诗歌低迷的现状

    漫谈如何缩短与读者的距离

    我们几位对这一问题在讨论中都有一致的看法,认识是基本相同的,参加这次漫谈的有王君、余君、小冯、老冯等人,可以把这次讨论的意见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近若干年来诗歌作品少人问津,诗刊书报订量萎缩,作者寒寒,读者渺渺,有人说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过去在文坛风靡一时的诗歌退潮了,舞台上曾受欢迎的配乐诗朗诵从节目单上抹掉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诗歌被小品、歌唱撵走了,有的刊物偶而点缀几首也不过是填空补缺,就是某些文代会上也只听小说闹不闻诗歌声。诗歌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是作者遗弃了亲密的读者?还是读者远离作者而去?

    文艺界的朋友一见面,不免对诗歌所处的现状发出“!”,唏嘘着诗歌面临的困境。几多年来,大家都为诗歌作品处于低迷状态而叹息,诗人们纷纷撰文论述如何繁荣诗歌,以及如何兴起高潮的策谋,可是这种低迷冷淡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值得沉思的是现在还少有人为之叹息、为之策谋,似乎它的命运就是这样注定了,而诗界同仁也就这样习以为常了。

    能不能忍受自古以来在文学史上占据文坛重要一席的“诗”位就此放之任之?

    2、问题在哪里?我们看法因素诸多,其中最为不可忽视的就是诗歌作品本身的问题。是精是粗?是真是幻?是撞击时代脉搏的钟鼓还是追求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还是脱离群众的“高雅”之作?……

    笔者曾多次写文论述其究竟,作品内容严重脱离群众是其核心所在。作者在写诗选题时想到了这诗是要为谁而写?写了是否有人看?发表出来是否有人买单?特别是有些不敢恭维的是把诗歌空幻化、或则怪诞、或则平庸,如果说意境是诗歌的“灵魂”的话,有的诗它的意境深得不仅一般读者读不懂,就连大学的专业教授也摸头莫测。又有的则是比散文还不如,但它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则是一行行地排列整齐,俨然露出一副诗的外表,而某些商业化的作品也远远偏离大众化的倾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正处在群星灿烂的鼎盛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如放缰之马,毫无拘忌地任意洒笔。可“好景”不常,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我们终于走过了朦胧诗的岁月,看到了它寿终正寝的落潮。但遗憾的朦胧诗的阴魂仍然还飘荡在我们好些诗歌作品里。这就是踢开读者群众的第一脚!

    需要加以说明的,正宗的朦胧诗出现在诗歌浪潮里是无可非议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