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5 >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
编号:11901960
调理脾胃用膏方(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3日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
     一

    膏方这几年明显热起来了,已经有一批固定的回头客,尝到了甜头,秋风一起就记挂膏方的事情,今天上午我就开了14张膏方。为啥趁早呢?因为他们晓得一到旺季,好的医生那里,要想挂一张膏方的号子是挂不到的。

    膏方的本质在于补肾,兼顾其他。立冬一过,根据中医“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就到了冬令进补的大好时机了。怎么补呢?这几年逐渐流行的就是请一位有经验的老中医号号脉,根据个人的体质特征,经过辨证论治,开一张大补膏补一补,或者调和阴阳冲任、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或者疏肝理气、平肝息风、镇静安神、宽胸理气、健脾益肾,达到改善或消除症状,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的目的。

    开膏方,与平时看病处方有很多不同,这好比是汽车保养,这次是大修,不是小修小补。一位医生只有具备全面的中医功底,才能开出一张像样的膏方,是足见医生功底的高强度脑力劳动。一流的膏方,肯定出自一流的名医之手,这是肯定的。平时看毛病,我一个上午看30个号子不会太吃力,但轮到开膏方,一个上午看10个号子,人就感到吃不消。因为要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物剂型特色,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其中的奥秘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 百拇医药
    冬令进补服用膏方,是中医“天人合一”、“上工治未病”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其中《黄帝内经》成书于汉代,是汉代之前无数医家的心血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非常了不起。它里面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同时又指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就是好的医生应该在人们还没有生病的时候进行预防,不要等生了病再来治,那就晚了。这是很先进的理论,放到现在也是很先进的。

    一张出自名家之手的膏方,往往能删其多余,补其不足,固本清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不仅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剂型,更是冬令进补的最佳剂型。同时,一张一流的膏方,还是一件艺术品。现在我们的膏方处方单设计得不够典雅。我保存着解放前的一张膏方,是三折页的,大大的一张纸,像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宫廷奏折,上面很秀气的小楷布局疏密有致,理法方药,君臣佐使,一目了然,文采飞扬,丝丝入扣,情文并茂,读起来有一股浓浓的文化味,实际上就是一件融医学、文学、书法为一体的艺术品。但是现在不行了,时代变了,大家都不用毛笔了。我本来是想用毛笔的,看看大家都是这样子,我也不能搞特殊化。

    二

    膏方应该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洪氏集验方》里面有一张“琼玉膏”,里面有人参、生地、茯苓三味药,比较典型的早期膏方我看到的就是这一张了,其他的这个膏那个膏,很多只是外用的贴膏,不是膏方。明清两代,膏方就比较流行了。明朝的中医经典中,《本草纲目》里面有“人参膏”,《外科正宗》里面有“天门冬膏”,《景岳全书》里面有“两仪膏”,《证治准绳》里面有“黑桑椹膏”,《万病回春》里面有“玄霜雪梨膏”,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里面有“六味加麋角胶”、“川石斛膏”、“参术膏”、“金樱子膏”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