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6 > 快乐老年使用手册
编号:12072512
“寄居”最大的伤害是负面心理暗示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3日 快乐老年使用手册
     一项由学者发起的对千名老年人进行的调查发现,近六成的老人不希望同子女住在一起:就算子女有心“孝敬”,也不愿意与子女在一起生活,因为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一些做子女的,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把父母接到自己的家里住,然而寄居在儿女家里的父母,大多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调查表明,寄居在儿女家的老人,患病几率和死亡几率都比住在自己家里的老人高得多。

    一般来说,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老年人的迁移或寄居都不会太顺利。因为老年人只要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

    老人住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中,也许生活水平不高,住房条件不如儿女家,但是,街坊四邻都是熟悉的人,大家可以相互走动,这种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人际资源,对老年人的心理起到了安慰作用,给了老年人足够的安全感。而迁移或寄居不仅仅是空间的转换,还意味着身体磁场的改变。新的生活环境迫使寄居老人必须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确立与子女新的相处方式,以及熟悉新的环境,这样才能在新的空间里快乐生活,否则新的生活将让他们无法适应。
, 百拇医药
    而更大的问题是,老年人寄居在儿女家,那种由里及表的“寄生”的负面心理暗示,会给老年人带来深深的伤害。

    传统观点认为,父母的权威来自“父为子纲”的伦理体系,在形式上表现为父母对家庭财产的控制。可是当今社会,当老家的土地、房屋等财产的价值变得微不足道时,或者当儿女成家经济独立后,父母对儿女的经济已不具有支配权时,这种传统权威就会瓦解。失去传统权威却又寄居于儿女家中的老人,尽管是被邀请,受到儿女的热情款待,但他们在心理上依然有“被寄居”的不适应感,很多老人到儿女家半年后发现自己会莫名其妙地紧张、自卑和孤独。

    重庆有一位63岁的老人被女儿从万洲农村接到了重庆市区居住,冬天老人没有天天冲澡的习惯,一般十天八天才洗一次,而他的女儿和女婿却有每天洗澡的习惯。慢慢老人觉得自己挺另类的,跟家里其他人不一样,心里怪别扭的,但也没往深处想。可是有一天女儿对老父亲说希望他天天洗澡。对于女儿的建议,老人放在心上了,久久不能释怀。
, 百拇医药
    老人为什么对女儿的建议耿耿于怀呢?我们这样来想,如果在老家,父亲对女儿这样的建议可以不当回事,洗也好,不洗也好,他的理解都是正面的,因为他心中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对家庭控制的权威感。但在女儿家,情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老人心理权威感的丧失,再加上寄居心理的作祟,老人的推理就会是消极的,他会怀疑女儿在嫌弃自己,会心生各种疑惑。所以,同样一个人因为环境的改变、地位的改变,会引起心理改变。可以这么说,在寄居生活中,老人传统权威的丧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的老人初到一个新的环境,感觉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好,但就是快乐不起来,这也是寄居心理的负面暗示。比如,子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老人,家庭交流出现障碍;或者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委屈自己改变生活习惯,迎合儿女的喜好;或者是老人在空虚的生活中总感到自己一生积淀的资源无法发挥作用,自我价值在一天天丧失,失去自信心。如此看来,寄居生活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