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黄心热,尿多消渴(1)
民谚释义
“尿黄心热”,说的是尿的颜色与疾病的关系;“尿多消渴”,说的是尿量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民谚所反映的,是人们通过对尿的观察诊察疾病的经验,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养生启示
尿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由肾脏产生,经输尿管到膀胱内暂时贮留,当达到一定容量时,就会出现尿意,然后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情况异常,是机体新陈代谢障碍的信号之一,其中重要的表现是尿色、尿量、尿味和排尿感的变化。
中医学认为,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关系,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小肠主管分清泌浊,与尿的生成有关。“尿黄心热”,是心移热于小肠的表现,此时不仅有尿色深黄、排尿不畅之感,而且会出现心烦口燥、咽痛耳聋、生口疮、脐腹胀、阴茎肿痛等症状。如果用导赤散(竹叶、生地、木通、甘草)清利心火,导热下行,症状立即就会减轻。民间亦有用土方法治疗的,如以绿豆碾碎泡开水喝、竹叶泡茶、槐角煎汤代茶、刺针草煎汤频服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尿多消渴”,说明了尿量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健康成人每24小时内的尿量应在400~2500毫升之间,一般约为1500毫升。超过2500毫升的,称为多尿;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少于17毫升)的,称为少尿;少于50~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的,称为无尿或尿闭。
消渴-糖尿病:自古至今威胁着人类健康
“消渴”,与现代说的糖尿病有近似的概念,中医把它分为上、中、下三消。《医学心悟》说:“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实际上,上、中、下三消在临床上很难严格分开,只是以某一个症状表现突出罢了。消渴之证不仅尿量多、尿的次数增多、尿质混浊如膏,而且尿中带有像烂苹果一样的酸甜味,同时兼有口燥舌干、烦渴大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大便秘结等症状。如果患者是以口渴多饮为突出表现的上消,治疗上可采用消渴方加味(天花粉、黄连、生地黄、黄芩、知母、天冬、麦冬);如是以多饥多食为突出表现的中消,可采用玉女煎加味(黄连、栀子、玄参、知母、麦冬、石膏、牛膝);如是以尿多尿频为主要症状的下消,可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药、山茱萸、生地、茯苓、泽泻、黄柏、知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消渴丸、降糖丸、玉泉丸等也是治疗消渴的有效药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用。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节制性欲,合理饮食。限食,是现代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之一,也与中医的一贯思想相合。但消渴为消耗性疾病,会造成许多患者的进行性消瘦,所以,必须保证足够的营养,在食谱中适量地配给米类、豆类、蔬菜、瘦肉、鸡蛋等,万不可把“限食”变为“禁食”。有人说:“大部分癌症是被吓死的,糖尿病是被饿死的。”这话虽然说得有些言过其实,但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过于限食造成的营养匮乏,与糖尿病死亡率的升高不无关系。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长寿的疾病之一,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5000万~7000万人,并且呈快速增长和发病年轻化之势。对于本病的治疗,眼下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其造成的相关症状麻烦更大。专家建议,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都有积极意义。患者只要能正视自己的疾病,作好自我监测,随时采取多种对症措施,学会自我保健,搞好医患合作,求得正常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正常寿命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大不必为病而悲观自弃。, 百拇医药
“尿黄心热”,说的是尿的颜色与疾病的关系;“尿多消渴”,说的是尿量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民谚所反映的,是人们通过对尿的观察诊察疾病的经验,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养生启示
尿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由肾脏产生,经输尿管到膀胱内暂时贮留,当达到一定容量时,就会出现尿意,然后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情况异常,是机体新陈代谢障碍的信号之一,其中重要的表现是尿色、尿量、尿味和排尿感的变化。
中医学认为,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关系,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小肠主管分清泌浊,与尿的生成有关。“尿黄心热”,是心移热于小肠的表现,此时不仅有尿色深黄、排尿不畅之感,而且会出现心烦口燥、咽痛耳聋、生口疮、脐腹胀、阴茎肿痛等症状。如果用导赤散(竹叶、生地、木通、甘草)清利心火,导热下行,症状立即就会减轻。民间亦有用土方法治疗的,如以绿豆碾碎泡开水喝、竹叶泡茶、槐角煎汤代茶、刺针草煎汤频服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尿多消渴”,说明了尿量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健康成人每24小时内的尿量应在400~2500毫升之间,一般约为1500毫升。超过2500毫升的,称为多尿;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少于17毫升)的,称为少尿;少于50~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的,称为无尿或尿闭。
消渴-糖尿病:自古至今威胁着人类健康
“消渴”,与现代说的糖尿病有近似的概念,中医把它分为上、中、下三消。《医学心悟》说:“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实际上,上、中、下三消在临床上很难严格分开,只是以某一个症状表现突出罢了。消渴之证不仅尿量多、尿的次数增多、尿质混浊如膏,而且尿中带有像烂苹果一样的酸甜味,同时兼有口燥舌干、烦渴大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大便秘结等症状。如果患者是以口渴多饮为突出表现的上消,治疗上可采用消渴方加味(天花粉、黄连、生地黄、黄芩、知母、天冬、麦冬);如是以多饥多食为突出表现的中消,可采用玉女煎加味(黄连、栀子、玄参、知母、麦冬、石膏、牛膝);如是以尿多尿频为主要症状的下消,可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药、山茱萸、生地、茯苓、泽泻、黄柏、知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消渴丸、降糖丸、玉泉丸等也是治疗消渴的有效药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用。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节制性欲,合理饮食。限食,是现代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之一,也与中医的一贯思想相合。但消渴为消耗性疾病,会造成许多患者的进行性消瘦,所以,必须保证足够的营养,在食谱中适量地配给米类、豆类、蔬菜、瘦肉、鸡蛋等,万不可把“限食”变为“禁食”。有人说:“大部分癌症是被吓死的,糖尿病是被饿死的。”这话虽然说得有些言过其实,但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过于限食造成的营养匮乏,与糖尿病死亡率的升高不无关系。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长寿的疾病之一,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5000万~7000万人,并且呈快速增长和发病年轻化之势。对于本病的治疗,眼下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其造成的相关症状麻烦更大。专家建议,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都有积极意义。患者只要能正视自己的疾病,作好自我监测,随时采取多种对症措施,学会自我保健,搞好医患合作,求得正常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正常寿命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大不必为病而悲观自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