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有33种民族医学(2)
▲壮族医学。壮族有1549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滇、粤等省。壮族由古代百越民族发展而来。自称布壮,原汉译为僮,1965年改为强壮的壮。壮族历史上出现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将领萧朝贵、右江人民革命领导者韦拔群等杰出人物。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源于秦汉的铜鼓、岩壁画和源于唐宋的壮锦很有名。壮族民风兴尊老祭祖、热心公益。民间喜对唱山歌,三月三的歌会远近闻名。中元节,亦即鬼节,是壮族地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布依族医学。布依族有255万人。贵州占%,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曾创制新文字。多通用汉语汉文。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族妇女善纺织、蜡染。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朝鲜族医学。中国的朝鲜族有192万人。吉林省占%,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是18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到中国的民族。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音素字母拼写叠成方块形文字。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爱吃狗肉、冷面、泡菜。宗教信仰是基督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满族医学。满族有982万人。辽宁占%,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中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侗族医学。侗族有251万人。贵州占%,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1958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侗族擅长经营杉木林业,妇女善织侗锦;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的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瑶族医学。瑶族有213万人。广西占%,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大化、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解放后统称为瑶族。瑶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另有一些人操汉语或者苗语、侗语、壮语。瑶族多经营农林业,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还精于染织、刺绣。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传承。
▲白族医学。白族有159万人。云南占%,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称白尼。明清以后自称民家。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市,另有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的火把节。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信仰佛教。
▲土家族医学。土家族有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
▲哈尼族医学。哈尼族有125万人。云南占%。曾有和尼、哈尼等不同的自称。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有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哈萨克族医学。中国的哈萨克族有111万人。新疆占%,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傣族医学。傣族有103万人。云南占%,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种。原傣文字1954年做了适当改革。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节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百拇医药
▲布依族医学。布依族有255万人。贵州占%,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曾创制新文字。多通用汉语汉文。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族妇女善纺织、蜡染。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朝鲜族医学。中国的朝鲜族有192万人。吉林省占%,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是18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到中国的民族。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音素字母拼写叠成方块形文字。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爱吃狗肉、冷面、泡菜。宗教信仰是基督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满族医学。满族有982万人。辽宁占%,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中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侗族医学。侗族有251万人。贵州占%,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1958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侗族擅长经营杉木林业,妇女善织侗锦;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的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瑶族医学。瑶族有213万人。广西占%,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大化、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解放后统称为瑶族。瑶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另有一些人操汉语或者苗语、侗语、壮语。瑶族多经营农林业,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还精于染织、刺绣。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传承。
▲白族医学。白族有159万人。云南占%,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称白尼。明清以后自称民家。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市,另有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的火把节。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信仰佛教。
▲土家族医学。土家族有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
▲哈尼族医学。哈尼族有125万人。云南占%。曾有和尼、哈尼等不同的自称。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有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哈萨克族医学。中国的哈萨克族有111万人。新疆占%,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傣族医学。傣族有103万人。云南占%,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种。原傣文字1954年做了适当改革。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节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