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2 > 宫廷医案揭秘皇家医事
编号:11842489
重视未病控病情(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31日 宫廷医案揭秘皇家医事
     另一个避瘟丹之组成是:生甘草、南苍术、北细辛、黄乳香各一两。共为细末,加红枣肉半斤为圆饼,如桂圆大。放炭火上取烟薰之,可保三日无灾,一家免难。入夏加干石膏一两,入冬加朱砂五分,春秋不加。

    处方前特指出:兹因今春瘟疫流行,急而且速,至四五月间尤甚,盖寒暖不时,疠气由坤方而至,人若感触,十无一生。今将此避瘟丹,药味寻常,其功立见,不可轻忽,幸甚!幸甚!处方最后还提出希望说,惟望仁人君子,广行布传,则增福益寿,功德莫大矣。

    据分析,此丹药味寻常,何以功效立见,其要妙是将其放置炭火上取烟薰之。盖细辛、乳香皆富含挥发油,薰之则挥发加快。其气味具有解毒消肿镇静之功,此药薰烟,配上生甘草解毒,苍术除湿,则瘟疫邪毒可止。此方说明,清太医院对瘟疫已能采取积极消毒预防的措施了。

    对瘟疫的预防,除提前给健康人服用一些可以防病治病的药物外,清代医家更主张采用隔离措施。陈耕道在《疫痧草》中举例说:“家有疫痧人,吸收病人之毒而发病者为传染,兄发痧而预使弟服药,盍若弟发痧而使兄他居之为妙乎!”将健康人和病人实行隔离的做法,是很正确的。在天花、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大流行的时候,太医院对帝王后妃们都采取了必要的隔离措施,如天花流行时就采取“避痘”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百拇医药
    中医治未病的另一层意思是既病防变,即当疾病发生后,在处理上首先应防止病邪深入、病势蔓延。《内经》有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说明外邪入侵人体以后,如果不作及时处理,病邪就可能逐渐深入,侵犯内脏,使病情愈益复杂,治疗愈加困难。因此,治病时应高瞻远瞩,防止病情转变。

    总之,在“治未病”方面,清宫太医院也十分注重,并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相关链接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所著《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很有实用价值。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深谙仲景治未病思想的深义,他的著作《医门法律》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又如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虚劳病成,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既病防变研究颇深,他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温病属热证,热偏盛而易出汗,极易伤津耗液,故保津护阴属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措施。后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实与叶氏“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吻合,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此外,东汉华佗创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等,注重强身健体以预防疾病的经验也是很可贵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