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9016
03.《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万善先资集》(上).pdf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21日
第1页
第10页
第14页
第24页
第41页
第87页

    参见附件(3622KB,88页)。

    

    《安士全書白話解》下卷《萬善先資集》

    周安士原著

    ·

    曾琦雲譯注

    因果勸目 录

    万善先资集序 i

    劝阅是集者 2

    示劝全禄 冥主遵行 阻善显戮

    劝宰官 5

    勒石垂慈

    鱼泣志感

    两度回生

    禁牛益算

    劝在公门者 9

    党恶冥谴

    劝养亲者 11

    业钱偿报 饾饤余业

    劝爱子者 13

    汤公述冥 ?探巢枯足

    劝妇女 15

    写经脱苦 蝇蚁索命

    劝勿畜猫 17

    硕鼠呈文

    劝诞日称觞者 18

    送经答寿 福事酬宾 宴费惠贫

    劝节日杀生者 20

    鹅死代亡

    劝弄璋家 21

    烹羊速报

    劝祀先者 22

    杀生冥累

    劝祷祀神祇者 24祀天遇佛

    祷树变羊

    东岳受戒

    关公护法

    劝星卜之士 29

    师巫偿报

    劝宴客者 31

    夫杀羊妻 多杀变猪 黑气示灾

    劝膳师者 34

    为膳殃儿 烹羊祸子

    劝塾师 35

    惜福延龄 贪饕丧命

    劝求功名者 37

    嗜蛤不第 帝君示梦 救物同登

    劝求子者 40

    放生得子

    悔过延嗣

    戒牛育子

    嗜鳖速毙

    劝避难人 43

    刀兵偿报 龙子救难

    劝食牛犬者 46

    命终酬业

    戒牛得魁

    鬼显业因

    戏侮速殃

    劝勿烹蟹 50

    蟹山受报

    劝勿食蛙 51

    蛙诉商冤

    劝求寿者 53

    救蚁延生

    救鱼免摄

    算尽复延

    膳减龄增

    劝医士 56

    改书赎过

    劝勿击蛇 58焚蛇灭族 死蛇得度

    劝绝养金鱼、蟋蟀 61

    红虫示报 蟋蟀酬冤

    劝惜蝼蚁 63

    蚁王报德

    劝猎人 65

    慈鸟感人 沸汤猎报 人鹿同果

    劝打鸟人 68

    三燕念恩

    群鹊卜葬

    罗禽异疾

    众鸟啄身

    铁珠入腹

    劝屠人 71

    群豕索命 瞋杀现报

    劝庖人 73

    惨同车裂

    死状如鳅

    疮中出鳝

    回心出世

    劝开熟食酒肆者 75

    临终异相 产蛇异报

    劝持斋 76

    梦感群神

    破斋酬业

    茹荤终堕

    卖斋立摄

    持斋免溺

    i

    万善先资集序

    圣教虽云大同,佛法实为最胜,不必深求奥义,即所制不杀一戒,可以断

    为圣中之圣,无可比伦矣。夫人无智愚,莫不以杀为极苦,生为大德。罪、福

    之甚巨者,莫过于戕生、止杀。而物类之好恶趋避,与人情初无少异。乃大烹用享、宴宾充庖之类,犹杂见于书传中,致使人忽于习见,狃为固然〖狃(niǔ),为

    习见所拘〗。自非大雄氏,首垂禁戒,痛切提持,谁复知蠢动含灵、万物一体之义?

    今儒门亦云爱物,吾未知脔割刳剔之可以称爱也。 云断树、杀兽不以其时,非孝;

    不知太和常在,宇宙间固无可杀之时也。旱干水溢,亦知禁绝屠宰,仰格天心;

    而平时之鼓刀肆毒、干和酿灾者,置之不问。吾不知其解也。经云:转轮圣王

    出现世间,普行教命,令除杀业,而国土人民寿命福乐,乃至不闻刀兵饥馑之

    名。生当劫浊,世运江河,先圣睹极重难返之势,万不得已,为害去太甚之言,而经传遗文,犹未免为饕夫藉口。言之可胜悯叹!友人安士周子,慨然著书,警发良心,挽回杀运。搜抉分疏,披诚沥血,兼示域外之旷观,大破拘儒之陋

    说。期于大梦顿觉,沉疴必瘳而后已〖瘳(chōu),病愈〗,实贪残世界中大

    光明幢也。同志相劝,梓而传之。念杀为戒首,仁为善元,诸圣昭垂,决定明诲,因目之为《万善先资》。是编所在,无量贤圣,慈心三昧,为之护持。诸天鬼神,恭敬围绕,应以华香,而散其处。

    同邑五云学人冰庵张立廉述。 ii

    1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

    劝阅是集者(此篇乃戒杀之纲领) 仁列五常首,慈居万德先。皇哉三教论,异口若同宣。人人爱寿命,物物

    贪生全。鸡见庖人执,惊飞集案前。豕闻屠价售,两泪涌如泉。方寸原了了,只为口难言。蓦受刀砧苦,肠断命犹牵。白刃千翻割,红炉百沸煎。炮烙加彼体,甘肥佐我筵。此事若无罪,勿畏苍苍天。古来生杀报,往复如轳旋。吾昔弱冠时,目击生哀怜。搜罗今昔事,将盈数万言。誓拔三途苦,此志久愈坚。落笔伤心处,一字一呜咽。绣板贫无力,劝募亦辛艰。崎岖三四载,今日方流传。奉劝贤达者,留神阅是编。

    劝阅是集者(此篇是戒杀之纲领) 仁在五常首,慈居万德先。三教 偉大啊,金口說玉言。人人爱寿命,物物

    贪生全。雞见廚師來,驚飛在屋前。豬见屠戶到,兩眼淚如泉。心裏很清楚,只因口难言。忽受刀杀苦,腸断命犹牽。白刃千翻割,紅鍋百沸煎。身受千刀剮,血肉成人宴。此事罪孽重,頭上有蒼天。古來杀生報,反复如轮转。從我年輕时,目睹深哀憐。搜羅今昔事,將滿數万言。誓拔三途苦,曆久志愈堅。落筆傷心处,一字一嗚咽。印刷貧无力,劝募多幸艱。崎嶇三四載,今日才流传。奉劝善知

    識 ,留神讀此篇。

    下附征事(三则)

    示劝全禄(出《梦觉篇》)

    交河孟兆祥,登万历壬子贤书〖登贤书,指乡试取中〗。患脾疾,梦至阴府。

    王语曰:“汝禄远大,但杀生过多,将折尔算。今宜戒杀放生,刻梦中语劝世,可赎此罪。”孟许诺,苏后忘之。一夕,复梦如前,大惊。时正会试下第〖即落第〗,急归成其事。是夕,寓屋栋折,床榻齑粉。因刻《梦觉篇》行世。后登进士,官至理卿。

    【按】人皆为因循二字,蹉过一生。孟君若有一念因循,便与筦(guǎn)簟(diàn)〖 供

    坐卧用的竹席〗床第,同为齑粉矣,安能更享后福耶?其所刻《梦觉篇》,诚哉梦觉篇也!

    梦覺戒杀(出《梦覺篇》)

    交河人孟兆祥, 万曆壬子科舉考試順利通过。忽得脾疾, 梦见自己到了陰府。

    冥王對他說:“你前程遠大,可惜杀生过多,減損寿命。如果你现在開始戒杀

    放生,刻梦中語劝世,可以贖罪。”孟點頭答应,但醒后就忘記了。有一天晚上,他又做了一個同樣的梦,大吃一驚。当时會試 失敗,急匆匆回家去完成這件事。

    孟回家后的那天晚上,他所住的旅舍,大樑折断倒塌,把他睡的床与竹席砸得

    粉碎。后來孟印刷流通《梦觉篇》劝世,考取了進士,官至理卿。

    【按】世人因循隨俗,蹉跎一生。孟君如果一念隨俗,就與旅館竹席床鋪同為

    齏粉了!怎能再享後福呢?他所刻的《夢覺篇》,真是名副其實的《夢

    覺篇》啊!

    冥主遵行(见《感应篇广疏》)

    钱塘郑圭,病,梦已故孝廉陆庸成,来访,仪从盛于平时。问授何职,曰:

    “冥曹观政。”因出二书以赠,一《孝义图》,一《放生录》。郑曰:“此《放

    生录》,莲池大师所刻也。公在冥府,何以得之?”陆云:“冥主遇世间嘉言

    善行,随敕记录,且颁布遵行,惟恐人之不信也。君能奉行,病将痊矣。”寤

    而随觅二书玩之〖玩,指反复研读玩味〗,即坚持杀戒,病果痊安。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

    【按】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戒杀,仁也。戒杀书,与人共广其仁者也。独善者,其仁小。兼善者,其仁大。莲大师,儒家麟凤,敝屣科名,后捨俗出家,为法门砥柱,所以祈雨而甘霖速沛,居山而猛虎潜踪。则知戒杀一书,天且不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冥主戒杀(見《感應篇廣疏》)

    錢塘鄭圭,在病中梦见已死孝廉 陸庸成來訪,氣派超过他在世的时候。錢

    问他在陰间擔任什麼職務,陸回答說:“在陰间观政。”然后拿出兩本书贈送給他。

    這兩本书,一本是《孝义圖》,一本是《放生錄》。鄭說:“這本《放生錄》

    是蓮池大師刻印的,您在陰间是怎麼得到的?”陸說:“冥主遇到世上嘉言善行,隨时命令記錄,並且頒佈遵行,只擔心人們不相信啊!如果您能夠奉行,病馬

    上就會痊癒了。”鄭醒后找到兩本书仔細玩味,從此堅持杀戒,病果然就痊癒了。

    【按】為人處世,只有仁與不仁兩條路。戒殺就是仁!戒殺書是勸人共同來推

    廣仁愛啊!一個人戒殺,他所體現的仁就小;勸大家一起戒殺,所體現

    的仁就大得多。蓮大師本來是儒家麟鳳,看破名利,捨俗出家,成為佛

    門的中流砥柱。大師祈雨,大地馬上就會灑滿甘霖,大師住山,猛虎就

    會隱蔽蹤跡。於是我們就可以知道,蓮大師的戒殺一書,上天都不敢違背,何況於人呢!又何況於鬼神呢!

    阻善显戮(见《证慈编》)

    程嗣昌在密州,见胶西镇人好食生命,因夜拜星斗曰:“昌欲为一切众生,并同七世父母因缘,将《戒杀图说》一本印施。今日真武真君下降,愿凭圣力

    流通。”部民彭景妻华氏,扯破,投于秽处。明日买鱼欲脍,鱼忽跳,触破华眼,流血化虫,绕身咀嚼。方喧传,监镇郭向,见一神,自言:“吾是真武,察知

    此地大善人程嗣昌,印施《戒杀图说》。华氏弃投秽处,罪重当死。其不悔者,亦当获罪。俟再降施行。”

    【按】末世之人,恶业转多,善根浸少〖逐渐减少〗,见人行一善事,发一善言,未有不阻挠之者。且如见人戒杀,必曰:“此迂阔之为也,此薄福之态也。”

    见人放生,必曰:“放之未必终活也,纵去之后,不旋踵而被人取也。”

    甚至露齿谈笑,谤无因果。或于多众之前,讥其惑。或引他端之失,指其愚。

    直使善人面赤内惭,退厥初心而后止。噫!此等恶人,天仙见而怒之,等于鸠槃恶鬼,一瞑目后,不可问其为何物矣。敢劝同心善士,凡遇阻

    善之人,纵或肆行诽谤,但当顺受之而已,不可存忿恨之心。劝化之而已,不可发自矜之语。怜悯之而已,不可萌弃彼之想。观于华氏,能不凛然

    知所惧乎?

    阻善被杀(見《證慈篇》)

    程嗣昌在密州的时候,看见膠西鎮人爱吃生物,就夜拜星斗說:“我程嗣

    昌发願為一切眾生,並同七世父母因緣,把《戒杀圖說》這本书印刷佈施,今

    日真武真君下降,希望憑藉圣力流通!”這本书流通后,彭景的妻子华氏,扯

    破丟棄到污穢的地方。第二天,华氏買魚回家,舉刀要切的时候,魚忽然跳起

    來,劃破华氏的眼睛,流血化蟲,绕身咀嚼。事情发生传出的时候,監鎮郭向

    看见神從天降,自言我是真武,考察到此地大善人程嗣昌,印施《戒杀圖說》,华氏丟棄到污穢的地方,罪重当死,今后谁再重犯,同樣重罰,等再降时施行。

    【按】末世眾生,惡業越來越多,善根越來越少。看見別人做一件好事,說一

    句好話,沒有不阻撓的。例如,看見有人戒殺,一定說這是迂腐的做法,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

    沒有福氣!一看見有人放生,就一定會說,放了也不會活的,放了之後

    回頭就會被人抓去。甚至露齒譏笑,誹謗因果。或者在大庭廣眾之中,譏笑他糊塗。或者引出他其他的過失,指責他愚蠢。一直到使善人面紅

    耳赤,內心慚愧,退去初心才甘心。唉!這樣的惡人,天仙一見就會發怒,等於惡鬼野獸,一閉眼後,就不知會墮落到哪里去!敬勸善知識,凡是

    遇到這樣的人,即使放肆誹謗,只可不予理睬,不可存忿恨的想法;只

    可勸化他們,不可誇耀自己;只可憐憫他們,不可萌發嫌棄厭惡的想法。

    看看華氏的例子,怎能不驀然有所戒懼呢?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5

    劝宰官(以下言居官不宜杀生) 普天之下,富贵贫贱,万有不齐。有人焉高车驷马,威德巍巍,即有人焉

    负贩肩挑,伶仃孤苦。有人焉安富尊荣,金珠满藏,即有人焉糟糠不继,哀乞

    穷途。其间荣辱相去,不啻天渊。若不信佛家报应之说,宿世酬偿之理,则天

    之赋于人者,亦甚不平矣。所以经言:“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

    来。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

    宿生作如是因,今生受如是果。喻如典乐之士,叩钟得钟声,叩磬得磬声。亦

    如治圃之人,种桃必得桃,种橘必得橘。此富贵贫贱所以悬殊也。叩以小者小

    鸣,叩以大者大鸣,乃至种一树得一树果,种十树得十树果。此富贵贫贱所以

    又有差等也。今之年少登科,享高官厚禄者,皆宿生好善不倦,广修福德之人。

    不然,彼苍何独厚于宰官乎?然居高乘势,顺风疾呼,为善有力,为不善亦有

    力。譬之服参苓者,却病在于此,致病亦在于此。此孟子所以言“惟仁者宜在

    高位”也。又况爵秩既尊,则日用烹炰〖炰(páo),烹煮〗,宾朋宴会,所杀

    尤广。身至一方,一方水陆众生,蓦尔而被凌迟之惨。居官一日,一日无辜物类,相继而遭刳剔之刑。是以往昔高贤,恻然戒惧,随在设放生之河,不时悬禁屠

    之榜。发一令曰“宰牛者有罚”,而觳觫群牛,悉庆余生于屠肆。发一令曰“屠

    犬者有罚”,而司阍义犬,皆脱惨报于刀砧。至围山而猎,竭泽而渔,尤为申

    严号令,禁止杀机,诚恐事权既去,有善愿而无善力耳。普劝当道仁人速种善缘,乘机作福,仰体上帝好生之意,朝廷恺悌之心〖恺悌,和易体贴〗,一操政柄,便当广积阴功,苟可生全,无或因循错过。爵尊者,谕各属以禁其屠。位卑者,请诸宪以止其杀。若能奉仁风于万世,固当名挂仙曹。即使广惠泽于一时,亦

    可福资后代。否则何异身入宝山,空手而回者乎?

    劝宰官(以下說當官不宜杀生) 普天之下,富貴貧賤,万有不齊。有的人,高車駟馬,威德巍巍;有的人,負販肩挑,伶仃孤苦;有的人,安富尊榮,金珠滿箱;有的人,糟糠 不繼,哀

    乞窮途。這中间的貴賤榮辱真是相隔天淵啊!如果不相信佛家報应的說法,前

    世后世互相抵償的道理,那麼上天對待他的子民,也太不公平了!所以佛经說,為人豪貴,国王長者 ,從禮事三寶中來;為人大富,從佈施中來;為人長寿,從持戒中來;為人端正,從忍辱中來。前世種了什麼樣的因,今世就得什麼樣

    的果。好像搞音乐的人,敲鐘得鐘聲,敲磐得磬聲。又如管理園圃的人,種桃

    必得桃,種橘必得橘。因此,就有富貴貧賤的懸殊了。敲得輕的,聲音就小;

    敲得重的,聲音就大。種一树,就得一树果;種十树,就得十树果。因此,富

    貴貧賤的程度就各有不同了。今天有些人年級輕輕就大考高中,享受高官厚祿,前世都是好善不倦,廣修福德的人。否則,蒼天為什麼單單優待当官的人呢?

    但是,有權有势,順風疾呼,做好事有力,做壞事也有力。例如參苓 虽好,但

    治病是它,得病也是它。孟子說,惟仁者宜在高位 也。地位高貴,那麼日常生

    活,宾朋宴會,所杀尤廣。身到一方,一方水陸眾生,就要遭殃。当官一天,无辜物类,就要多杀一天。因此,过去的高官贤達,為保持仁心,处处警戒自己,在哪裏上任,就在哪裏設放生之河,经常張貼禁屠的告示。发一命令說,宰牛

    者罰,那麼发抖的牛都會從屠店裏逃脫;得一命令說,杀狗者罰,那麼守门的

    狗就會在尖刀下活命。 围山打獵, 干水捕魚,尤其应当嚴加禁止。一旦權势已去,即使有善願也无善力了!普劝当官仁人,速種善緣,乘機作福。迎合上天好生

    之德,体諒朝廷平易之心。一操政柄,就应当廣積陰德,挽救生命。不要无所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6

    事事,蹉跎歲月。地位尊貴的,就要曉諭部屬禁止屠宰;地位卑下的,就要宣

    传法令禁止屠杀。如果終身奉仁,一定會名揚万世,名掛仙曹。即使恩澤一时,也可為后代積福。否則,不就是身入寶山,空手而回嗎?

    下附征事(四则)

    勒石垂慈(出《旧唐史》)

    唐颜真卿,字清臣,精于书法,信奉三宝,尝受戒于湖州慧明禅师。乾元

    三年,肃宗置天下放生池,凡郡县要津,沿江带郭,共八十一所。各乞御制碑文,勒石以垂不朽。公爵至尚书右丞,封鲁郡公,为一代名臣。

    【按】设放生池,须奉宪立石,一切渔舟网簖,概不得近,方可久远。鲁公所

    请碑文,虽称御制,实出自公手。自唐迄今,千有余载,其间所救无量

    物命,种无量阴功者,皆公创始之力也!

    刻碑留世(出《舊唐史》)

    唐顏真卿,字清臣,精通书法,信奉三寶,曾经在湖州慧明禪師那裏受戒。

    乾元三年,肅宗在全国設置放生池。在各地水陸交通要道,共設置八十一所。

    各地從顏公处請到禦制碑文,刻碑留世,永垂不朽。顏公官至尚书右丞,封魯

    郡公,成為一代名臣。

    【按】設立放生池,必須奉命刻碑。一切漁舟網籪 ,都不能接近,這樣才能保

    持長久。魯公所請碑文,雖稱禦制,實際出自公手。自唐至今,已經千

    多年了,這中間所救無量物命,種無量陰功,都來自魯公創始的力量啊!

    鱼泣志感(见《广仁录》)

    宋诸暨县令潘华,修普贤忏法,禁捕鱼。后奉诏诣阙〖奉旨入朝为官〗,梦江河中数万鱼,皆号泣曰:“长者去,吾属不免烹矣。”哭声沸天。华异之,作《梦鱼记》,嘱后来邑宰。

    【按】圣人之心,岂不欲尽物命而生全之?但羊豕之类,势所难禁。至兽类中,若牛若犬;水族中,若虾若鳝,若鳖若蛳等类〖蛳(sī),螺蛳〗,无

    不可禁者。宜于数日前,先申号令,其有违者,所卖之物,人人得而夺之,且凭夺者送官究治。通邑之人,亦不许买违禁之物,如有买者,亦凭路

    人夺去。务在信赏必罚,慎终如始。则虽日挞而求其捕生,不可得矣,所谓拔本塞源之禁也。

    鱼哭記感(見《廣仁錄》)

    宋诸暨縣令潘华,修普贤懺法,禁止捕魚。后來奉詔補缺,梦见江河中幾

    万魚都哭泣說:“長者離開,我們就难以免除被烹杀的命运了!”哭聲动天,潘华感到驚奇,寫了一篇《梦魚記》,囑咐后來邑宰。

    【按】聖人的心難道不就是想要保全物命以盡天年嗎?羊豬之類,勢所難禁。

    可獸類中的牛、犬等類,水族中的蝦、鱔、鱉、螄等類,沒有不可以禁

    止殺戮的。應當在幾天前,先發佈命令,凡違背禁殺命令,所賣之物,人人見而奪走,憑所奪之物,送官懲治。外面的過路人,也不允許買違

    禁之物。如有人買,也任憑路人奪去。一定要賞罰分明,善始善終。長

    此以往,那麼捕殺的事情就再也不會發生了!

    两度回生(出《感应篇广疏》)

    吴郡司理某暴卒,一宿而醒,急呼家人请太守及僚属至,叩首曰:“吾至阴司,乞命甚哀,初犹不许,既而曰:‘汝能劝千人不食牛乎?限以三日。’今幸再生,非诸君为我遍劝百姓,不可得也。”众佯许。越三日,复死。郡守大惊,召僚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7

    属共持此戒,复立簿于通衢,令百姓皆书名,得数千,焚之。少顷,司理复生。

    曰:“被使摄去,主者方怒责,忽黄衣人持簿至,云是戒食牛肉姓名。主者启视,大喜曰:‘不但再生,且延寿六纪。太守与众,俱受福无量。’”司理后至百岁。

    【按】迩来官长,亦有能禁宰牛者,第不得其方,所以禁榜虽悬城市,牛羹遍

    列通衢也。屠牛为业,本欲得利,利无所得,自当息刃。宜着衙役,更

    番纠察,有缉得牛肉者,即罚卖主出银以赏之。务使缉获屠家之利,倍

    于私受屠家之利,则衙役皆乐为官长效用,无所容其欺罔。不然,受屠

    人之重贿,互为掩饰,官长何从知之,何从见之乎?

    死後複生(出《感應篇廣疏》)

    吳郡某司理 突然死去,一個晚上后又醒來了,急迫地呼喊家人,趕快請太

    守 及其部屬來。太守一到,司理馬上跪在地上,說:“我到陰司,乞求饒命,開始冥官不答应,后來說:‘你能夠劝千人不吃牛肉嗎?’限期三天。因此,今天僥倖再生,如果各位不為我遍劝百姓,我再也沒命了!”大家假裝答应,过了三天,司理真的又死了。郡守很震驚,召集部屬共守此戒,又在交通要道、大庭廣眾中廣泛宣传,发动群眾共同簽名戒食牛肉,獲得數千人的簽名簿,燒

    給陰司,过了一會,司理複生,說:“被鬼抓去,冥官发怒,正要責问,忽然

    黃衣人拿簿到,說是戒食牛肉人的姓名,冥官打開一看,非常高興地說:‘不

    但再生,而且延寿七十二歲’”太守与群眾都得无量福德,司理享寿百歲。

    【按】近來為官者,也有人發令禁止殺牛,但措施不得力,所以佈告雖然張貼,牛肉依舊滿街。屠牛為業,本想得利,沒有利益,自然會放下屠刀。應

    當多派衙役 ,輪流糾察。一旦捉拿,當即重罰賣主,賞賜衙役。務必使

    所賞之錢,高於屠戶私下賄賂之錢。那麼衙役都會樂於為官效力,不會

    受到他們的欺騙。否則,他們接受屠戶的重賄,互相掩飾,為官者怎能

    知道呢?又怎麼去發現呢?

    禁牛益算(出《戒牛汇编》)

    嘉靖间,福建布政胡铎,宴召众宾。座间尚书公林俊,忽昏倦熟寐,呼之

    不醒,良久方苏,曰:“异哉!予适被召至冥,主者乃吾宗尚书林聪也,云:‘ 今

    阎罗王即宋范文正公,吾为其属。以尔昔为县令,未禁宰牛,合减寿一纪,故

    特摄汝。’予辩曰:‘吾任某县时,曾有禁宰牛榜,案卷犹存。’聪愕然曰:‘得

    毋失检乎?’急命再查。有顷,县土神以予禁榜呈复。聪喜,仍代申奏,还寿一纪,敕原使送归。”座客皆惊,共誓不复食牛。俊后寿果一纪。

    【按】贫人所望者富,富人所望者贵,贵人所望者惟寿耳。冥冥之中,为屠牛一事,宰官之增龄者,不知凡几;减算者,不知凡几。惜幽明隔绝,无由觉悟耳!

    禁牛増寿(出《戒牛彙編》)

    嘉靖间,福建布政 胡鐸(duó,奪),設宴招待嘉宾。在座尚书公林俊,忽

    然昏死熟睡,大家都喊不醒,过了好久才蘇醒过來。說:“真奇怪啊!我剛才

    被喊到陰间,冥官是我的祖輩林聰尚书。他說,今天的閻羅王就是宋朝的範文

    正公,我是他的部屬,因為你從前做縣令的时候,沒有禁止宰牛,应当減寿一

    紀 ,所以特意把你叫來。我辯解說,我擔任某縣令时,曾经发佈了禁宰牛榜,案卷還在。林聰驚愕地說:‘难道檢查失誤嗎?’趕緊命令再查。一會兒,縣

    土神把我发佈的禁榜呈複。林聰很高興,仍舊代替我上報,還寿一紀,命令送

    我回歸。”在座客人都為之震驚,一起发誓不再吃牛肉,林俊过了十二年后果

    然寿終正寢。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8

    【按】貧人盼望富裕,富人盼望富貴,貴人就盼望長壽啊!冥冥之中,因為殺

    牛一事,當官者為此增壽的,不知有多少?為此減壽的,也不知有多少?

    可惜陰陽隔絕,我們不能覺悟啊!

    補充:陰間冥官公正,一般不會出现差錯。林公的故事,是屬於特殊事件,但

    因此就教育了我們。我們在平時做了壞事,人們沒有發覺,但陰間卻已

    经登記,大限一到,自然不會放过。所以,矇騙了世人,卻無法矇騙鬼神。

    所以,我們平時做事,千萬應當謹慎,不要錯了因果。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9

    劝在公门者 衙门之士,见人婴木索,受笞棰,略不悲悯。其视戒杀,尤为迂阔。所以

    一至乡村,肆行无忌,见鸡索鸡,见凫索凫,甚至迫其卖女鬻男,以供口腹。

    所欲既遂,则又夸于侪伍,而凶暴之风日盛。抑知天道好还,或陨身杖下,或

    丧命囹圄,或不再传而子孙乞丐。良由设心惨刻,以致自速其辜。普劝公门善

    士,行时时之方便,见颠连莫告者,以善言安慰之。无辜被冤者,于公庭昭雪之。

    至于口腹,无有穷尽,与其上干天怒,何如惜福延年,克昌厥后乎?古云:“推

    人扶人,同一运手;吞菜吞肉,同一举口。”明理者何弗思之?

    劝在官府的人 有些官府的公務員,看见人被捆綁,受鞭打,一點也不悲悯。把戒杀更看

    成是迂腐的事情。所以一到鄉村,非常放肆,沒有顧忌,见雞抓雞,见鴨抓鴨。

    甚至逼迫百姓賣兒賣女,滿足自己吃喝玩乐。個人的欲望達到了,就又以此為

    傲自誇于同行。於是兇暴的風氣一天比一天厲害。人們哪裏知道天道公平,因

    果无爽 ?作恶必有恶報。有的被亂棍打死,有的身險囹圄,有的一代福已享盡,子孫變成乞丐,都是因為用心狠毒,以致於自食恶果。普劝官府善士,时时要

    行方便,看见受牽連有苦难訴的,就用好言好語安慰他,无辜受冤的,就在公

    庭上替他昭雪。至於口腹的欲望,永遠沒有窮盡, 与其上犯天怒,不如惜福延年,繁榮后代。古人說,推人扶人,同樣的动手,吃菜吃肉,同樣的張口。明理之人,怎麼不仔細想想呢?

    下附征事(一则)

    党恶冥谴(见《观感录》)

    龙游邵秋芳,崇祯甲申,县禁屠宰,乡间虑衙役为扰,贿秋芳御之,屠户

    遂得肆志。乙酉四月二日,秋芳死。七日苏,自言至冥,见冥君审宰牛事,有

    牛来啮。又屠人王十一,亦欲嫁祸焉,牛刀、血盆,忽现目前。秋芳力辩。冥君曰:

    “虽非汝杀,然当日无汝,此辈畏罪,未必杀矣。”查寿数未尽,因令回阳,死后处分。

    【按】屠戮之事,开之易,禁之难。一劝人开,披毛戴角矣。出入衙门者,尚

    其慎之哉

    結党營私(見《觀感錄》)

    龍游邵秋芳在縣府任職,崇禎甲申年,縣府禁止屠宰,鄉间屠戶害怕衙役

    巡查处罰,賄賂秋芳來牽制他們,屠戶因此就為所欲為。乙酉四月二日,秋芳

    死了七天后蘇醒过來,說他自己到了陰间,看见冥官審理宰牛的事情,有牛來咬。

    有個屠戶叫作王十一,想要嫁禍於人,牛刀血盆,忽然出现在他眼前。秋芳爭辯,想要脫罪。冥官說:“虽然不是你親手杀牛,但是当时如果沒有你,這些人一

    定畏罪,未必敢再杀牛。”清查生死簿,寿命未盡,就先遣回陽,死后再处分。

    【按】屠宰的事情,放開很容易,禁止很困難。一旦勸人放開,下輩子自己就

    披毛戴角變畜牲了!出入官府的人,一定要慎重啊!

    補充:當今時代,要想禁止豬、羊、雞等家畜的屠宰,已经不可能了。實際上,现在的農村養豬,農民自己一划算,並沒有多少賺頭,何必一定要走這

    條養豬的路呢?但是,由於惰性作怪,不想開闢其他財源,仍舊相沿成習,把自己引向死胡同。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0

    雖然無法禁止屠宰家畜,但是,禁止宰牛,在當今還是有條件的。

    牛的靈性很高,雖然口裏不說,心裏卻很明白。1980年,福建福安賽

    岐一牧童對一條公牛說:“你明天就要卖給屠戶了。”牛當即流淚跪下。

    牧童告诉父母及當地幹部群眾,大家一齊來觀看,牛就向大家跪求,人

    們動了惻隱之心,集資買送支提寺放生。牛進寺後,喜歡聽经禮佛。一

    見善信來寺,就知叩謝。临终之時,預知時至,自己慢步至曠野臥倒,半日後往生,時1993年農曆10月13日,就地掩埋。放生之牛,可以

    往生。那麼,屠杀一條牛,就是屠杀一佛子。罪可大啊!據說,现在臺

    灣有專門的放生牛場,我們也可以仿效啊!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1

    劝养亲者(以下言居家不宜杀生) 人子养亲,其道各别。全乎下养者为小孝,全乎次养者为中孝,全乎上养

    者为大孝,惟全乎最上养者为大孝之大孝。何则?下养者,惟知口腹之奉,酒

    食甘旨,不致有无余之叹,是亦世所难能,谓之小孝。次养者,体亲之志,父

    母所爱亦爱,所敬亦敬,使亲心安乐,是名中孝。上养者,谕亲于道,善则赞成,过则几谏,使父母圣德在躬,是名大孝。至于最上养者,更有进焉。常念父母

    之恩,同于覆载〖覆载,指天地〗,父母之寿,易于推迁。当用何法可报亲恩?

    何法可延亲寿?何法可使父母出离生死?何法可使父母罪障消除?何法可使父

    母得入圣流,究竟成佛?譬如刀兵劫至,负亲而逃。遁入山中,得毋亦有寇至乎?

    遁入水中,得毋亦有寇至乎?遁入旷野,得毋亦有寇至乎?辗转熟思,必置父

    母于万全之地。是名最上养,亦名无上养,亦名超出一切世间养。岂非大孝之

    大孝乎!若杀物养亲,使物类抱冤来世,父母偿债多生,不啻以漏脯救亲饥〖漏

    脯,因屋漏沾水而有毒的干肉〗,鸩酒止亲渴矣,何逆重之,而可托言孝耶?

    或曰:士人功成名遂,光祖扬宗,可谓孝乎?答曰:功成名遂,固足取也。若

    以此济其善,固为荣亲。倘以此济其恶,不反为辱亲耶?桧、嵩之父,亦宰相

    亲也,假令起于今日,人必恶之疾之矣。故知孝子荣亲,莫如积德,功名其次

    焉者耳。

    劝養親者(以下說在家不宜杀生) 兒輩贍養親人,辦法各有不同。下養為小孝,次養為中孝,上養為大孝,最上養為大孝之大孝。為什麼呢?下養只知道滿足吃喝,各種吃喝補品,不致

    於有所缺乏,這已经是世间难以做到了,叫作小孝。次養就能体諒親人的心願,父母所爱我也爱,父母所敬我也敬,使親人心裏安乐,這就叫作中孝。上養就

    能劝告親人明瞭大道之理,善就贊成,过就規劝,使父母用高尚的道德滋潤身

    心,這就是大孝。至於最上養就更上一層樓,常常想念父母的恩情,同于天地,父母的寿命,与日隨減,应当用什麼辦法,可以報答親恩,什麼辦法可以延長

    親寿,什麼辦法可以使父母出離生死,什麼辦法可以使父母罪障消除,什麼辦

    法可以使父母進入圣人之流,最終成佛。譬如戰火臨頭,保护親人逃入山中,總是擔心敵人來了嗎?逃入水中,總是擔心敵人來了嗎?逃入旷野,總是擔心

    敵人來了嗎?輾转不安,一定要把父母放到最安全的地方。這就是最上養,也

    叫作无上養,也叫作超出一切世间養。难道不是大孝中的大孝嗎?如果杀物養

    親,使物类抱冤來世,父母償債多生,不正是用腐肉救親饥,用毒酒止親渴嗎?

    多麼大逆不道啊!怎麼可以說是孝呢?有人說:讀书人功成名遂,光宗耀祖,可以叫作孝嗎?我的回答是:功成名遂,当然不錯。如果依靠它去做好事,当

    然可以為親人增光;如果依靠它去做壞事,不反而侮辱親人嗎?樊噲 、嚴嵩 的

    父親,是宰相親啊。假使今天再來,人們一定會厭恶他痛恨他了。因此,就应

    当知道孝子盡孝,為親人增光,莫如積德,功名是次要的啊!

    補充:這裏所講的贍養父母親人,包括四個層次,一個比一個高。四個層次可

    以相繼歸納為養身、養心、養道、養聖。下等養身,只能給父母提供吃

    穿,使父母在物質上沒有缺乏。但已经是世人难以做到的了。中等養心,即討得父母歡心,不違背他們的心願,使他們在精神上愉快。上等養道,使父母明瞭大道之理,提高道德修養水準。最上等是養聖,使父母滋養

    聖胎,走上解脫道路,最终成佛。這四個層次,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對於下等來說,只要稍加注意還能做到。對於後者來說,要真正贍養好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2

    父母,就要能使父母從根本上得到解脫。

    下附征事(二则)

    业钱偿报(见《好生录》)

    嘉兴一老媪,子以捕蟹为业,常用草索缚卖,卖后,随易薪米给母。一日

    媪病,即将草索纳腹中,纳尽,仍逐节抽出。出已复纳,纳已复抽,肠肺间血秽,一一自口牵出。自云:“我受子业钱奉养,故得此报。稍不如是,反觉难过。”

    观者如蚁。如是数日而死。

    【按】昔世尊在王舍城中,见一大鱼,身有多头,头头各异,堕于网中。世尊见已,入慈心三昧,乃唤此鱼,鱼即时应。世尊问言:“汝母何在?”答言:“母

    在厕中作虫。”佛语诸比丘:“此大鱼者,迦叶佛时,作三藏比丘,以

    恶口故,受多头报。其母尔时受其利养,以是因缘,作厕中虫。”观此,则知业钱养亲,尚非孝子所为。况殉世俗之见,杀物以享乎?

    业钱養親(見《好生錄》)

    嘉興一個老婦的兒子,以捕蟹為业,常用草繩縛賣,賣后買回柴米供養母

    親。有一天,老婦生病,把草繩吞進肚中,吞后,又一節一節抽出,出后再吞,吞后再抽,腸肺间的血穢,都從口裏牽出來。她說,兒子用杀生的錢奉養我,所以得到這個報应。如果不這樣做,更加痛苦。观看的人,越來越多,幾天后,老婦死去。

    【按】從前,世尊在王舍城中,看見捕在網裏的一條大魚,身上有很多頭,每

    個頭都長得不同。世尊看見後,進入慈心 三昧 ,就喊此魚,魚即答應。

    世尊問道:“你的母親在哪里?”魚回答說:“母親在廁所中作蟲。”

    佛對各比丘說,這一條大魚,在迦葉佛時,作三藏比丘,因為常常罵人,所以得多頭報應,他的母親這時受他供養,所以現在落在廁所中為蟲。

    這樣看來,用有罪的錢供養親人,都不是孝子所應當做的,何況隨從世

    俗偏見,殺生來供養呢?

    饾饤余业(出《观感录》)

    常熟顾顺之,寓无锡,素茹斋。康熙庚戌二月朔,瞑七昼夜苏,曰:“见

    道人约往听经,至其处,前法堂讲《金刚经》,后法堂讲《报恩经》。讲毕云:

    ‘茹斋者坚心念佛,食肉者务戒杀生,一可超度父母,二可消己罪业。’少顷,忽见母在血池中哭,螺蛳、蚯蚓绕身。道人云:‘汝今生之母已度,此过去母也,因其好食肥鸭,故群类绕身耳。须念往生咒度之。’遂觉。”〖饾(dòu)饤(dìng),堆叠食品。〗

    【按】世俗称孝,止于一世。佛门尽孝,广利多生,所以为大。

    贪食业报(出《觀感錄》)

    常熟人顧順之,住在无錫,一向吃素。康熙庚戌二月初一開始,昏睡七晝

    夜才蘇醒。醒后說:“有個道人約我去聽经。來到聽经的地方,前法堂講《金

    剛经》,后法堂講《報恩经》。講经完畢后說:‘吃素的人要堅心念佛,食肉

    的人要戒杀放生。這樣做,一可超度自己的父母,二可消除自己的罪业。’一

    會兒,忽然看见母親在血池中哭泣,螺螄蚯蚓纏绕身体。道人說:‘你今生的

    母親已经超度,這是你过去世的親母。因為她贪食肥鴨,所以得到這個報应,必須念往生咒超度她。’於是就醒过來了。”

    【按】世俗盡孝,只有一世,佛門盡孝,廣利多生,所以是最大的孝。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3

    劝爱子者 儿童所造杀业,由于父兄不禁,则习以为常。始仅以昆虫蝼蚁为不足惜,继即以屠牛杀犬为不必戒。恻隐既失,陨节败名,覆宗绝祀,靡不由之。故知

    总角〖幼年〗之时,习善则善,习恶则恶,不可一日失教也。普劝为父兄者,毋以物命微而不救护,毋以儿童幼而弗防闲〖闲,防范〗。使子弟见闻无非善行,虽至不仁之质,犹将化之,况本善者乎?不然,幼时失教,后虽悔之,弗可及已。

    劝愛子者 兒童杀生,由於父母兄弟不加以禁止,就习以為常。起初只是認為昆蟲螻

    蟻不足憐惜,接著就認為屠牛杀狗也不必阻攔。惻隱 之心已经喪失,今后就會

    道德敗壞,聲名掃地,甚至於断子絕孫,一族受难。因此,就应該知道,人還

    在很小的时候,學善就善,學恶就恶,不可一天失教啊!普劝天下做父母兄弟

    的人,不要認為物命微小而不救护,不要認為兒童還小就不加防範。要使后輩

    见闻都是善行。即使已经養成不仁的品質,也還要誘導教育,何況品質本來就

    很好的呢!否則的話,從小失教,長大后再后悔,就已经來不及了。

    下附征事(二则)

    汤公述冥(出《观感录》)

    溧水汤聘,顺治甲午乡试,出闱疾作,至十月六日夜半,举体僵冷,一生行事,俱现目前。忆童子时,戏藏一鸡于沟中,为黄鼠所伤。又杀蝙蝠一窠〖窠(kē),鸟兽的窝巢〗。又一仆善睡,燃油纸伤其手。须臾见蝙蝠等皆来索命,心甚怖之。

    其余善事,亦丝毫必记。忽思《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语,觉心渐安隐,见观音大士,杨枝一洒,遂苏。至辛丑,成进士。

    【按】公之藏鸡、杀蝠,特儿童时事耳,然方至冥间,皆来索命,则杀业之不

    恕于幼也明矣。况儿童所害,岂止一鸡一蝠乎?爱子弟者,急宜思患而

    预防之。

    汤公回憶到陰間(出《觀感錄》)

    溧水湯聘,順治甲午年鄉試 ,走出考場后发病,到十月六日夜半时分,全

    身僵冷,一生所做的事情,都出现在眼前。看到自己在兒童的时候,把一隻雞

    隱藏在溝中,作為戲耍,被黃鼠傷害。又杀死一窩蝙蝠。有一個僕人贪睡,點

    燃油紙燒傷了他的手。一會兒,看见蝙蝠等,都來討命。心裏很恐怖。其他善事,也一絲一毫記得很清楚。忽然想起《心经》中“无掛礙故,无有恐怖” 的句子,感到心情漸漸平靜。看见观音大士,楊枝一灑,就蘇醒过來了。到辛醜年,考

    取進士。

    【按】湯公藏雞殺蝠,只不過是兒童時的事罷了!但剛到陰間,都來索命。於

    是可以知道,孩童時的殺業也不可寬恕!何況兒童所害,難道就僅僅一

    雞一蝠嗎?愛子之人,趕緊警覺加以預防。

    補充:開發了最高智慧,就知道罪性本空。既然本來就空,心中就沒有什麼掛

    礙了,一切顛倒梦想都會遠離。這是就最高境界來說的。明瞭因果本是空,未了先要還宿債。

    探巢枯足(见《好生录》)

    冀州一小儿,恒探巢取卵以食。一日有人唤云:“彼处有卵,可同吾取。”

    即牵之至桑田。忽见道左一城,城中悉绣户花街,笙歌喧闹。儿怪曰:“何时

    有此城?”使者喝勿言,遂引入城中。城门忽闭,满城热铁碎火,烙足不可忍。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4

    小儿号呼,奔至南门,南门闭。至东门,东门闭。西北亦复如是。时有采桑者,见其在田中号泣奔走,以为狂疾,归语其父。父至呼之,儿始应声倒地,城火

    俱不见矣。父视其足,膝下焦烂如炙,儿语其故。抱归疗养,膝以下遂为枯骨。

    【按】地狱之苦,俱是自心所造,亦从自心所现。福力既厚,地狱即是天宫。

    罪恶既深,天宫即成地狱。譬如病疟之人,与无病者同处,无病者初不

    以为寒,而病者则摩牙股栗,若卧大雪之中。无病者初不以为热,而病

    者则汗注滂沱,如居猛火之中。此一证也。又如六欲天子,皆享天馔,而其中福力胜者,其色纯白,福力次者,其色渐赤。天衣天宝,及诸宫殿,亦复如是。此亦一证也。又如世人在母腹中,为五脏血秽所蔽。而世尊

    在摩耶夫人腹,入离垢三昧,则有旃檀妙宝宫殿,百千万数,以自庄严。

    岂非一切惟心造耶?是知此儿所闻有卵者,自心所现无明卵也。桑田有

    城者,自心所现冤业城也。满城皆火者,自心所现烦恼火也。闭于四门

    而不能出者,自心所现牢狱门也。故曰:地狱不远,即在目前,随人业

    报以现耳。

    掏鸟巢两腳燒枯

    冀州有一個小孩,经常去掏鳥蛋吃。有一天,來了一個人,說“有個地方

    有鳥蛋,可跟我一起去取。”於是,帶他到了桑田中。忽然见到路邊有一座城,繁华熱鬧,小孩感到奇怪,问:“這座城什麼时候建在這裏的?”同行的人要

    他不說話,牽他進了城。進城后,城门忽然關閉,只见滿城都是燒紅的鐵和火

    焰,燙得腳痛不可忍。小孩大聲呼叫,奔向城门,但四面八方的城门都已緊閉。

    這时,有一個采桑葉的人,看见小孩在田裏號叫哭泣奔跑,以為他发了瘋,就

    回去通知孩子的父親。他父親來了,叫他的名字,小孩应聲倒地,城与火都不

    见了。父親见他兩個膝頭以下已经燒焦。小孩將经过講了出來,父親抱他回家,請醫生治療,但兩膝以下只剩下了骨頭。

    【按】地獄本是自心所造,自心所顯現的。福力深厚的人,地獄就成天堂;罪

    業深重的人,天堂變為地獄。就好象害瘧疾的人,一時冷得全身發抖,咬牙切齒,好象臥在冰天雪地之中,一時又汗流如雨,熱不可耐,好象

    坐在火爐之中,而沒有害病的人並不感到奇寒酷熱。這就說明一切唯心

    所造。小孩聽到有人說有鳥蛋,這是自心的無明 所顯現的聲音;桑田邊

    出現的城鎮,是自心所現的冤業城;滿城是火,這是自心所現的煩惱火;

    城門緊閉不能出來,這是自心所現的牢獄門。因此說,地獄不遠,就在

    目前,隨人的業報 而顯現。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5

    劝妇女 女子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其于屠割烹炰,往往习为故态。苟非宿植德

    本,不能毅然信从。然既司中馈之权〖中馈,指家中饮食之事〗,则一家之生杀,操之者居其大半。好生者,岂可不以慈祥之化,自淑其闺乎?

    劝妇女 女子以酒食為禮儀,所以屠割烹煮,往往习以為常。如果不是前世善业深厚,就难以毅然信從戒杀。既然主管一家飲食等事,那麼一家的生杀大權,大部分

    就操在婦女手裏。爱惜生命的人,难道可以不用慈悲的道理去教導她們,培養

    她們的美德嗎?

    補充:《詩经》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個淑女應當彬彬有禮,善良慈悲,特別是不敢杀生。如果一個女子,手拿屠刀,於所杀生命毫無憐憫之心,那麼她就失去一個女人應有的本性。过去,女人雖然在家杀雞杀鱼,但

    我們還很少看見女人作屠夫的。现在,女人作屠夫,也大有人在了。一

    個女人失去了溫柔賢淑的性格,恐怕也是男人所忌。沒有哪個男人,願

    意去找一個兇神恶煞的妻子。人人喜歡淑女,而要作一個淑女,就要從

    小事做起,從家庭做起。所以,我認為女人是特別要戒杀的。

    從佛法來說,已经身為女子,就要知道這是报應的結果。雖然一切

    眾生都有佛性,女人一樣可以成佛,但在時間上终究有距離。所以,今

    世為女人,就應當處處為善,早日女轉男身,解脫六道輪回。不过,我

    在這裏,還要树立女人們的信心。女人在末法時代,慈悲心反而超过男人,解脫的希望比男人更大,信仰三寶,反而比男人更多。這是佛陀的預計,並不是我的捏造。 现在,我們已经是末法時期,所有的婦女應當振奮起來,树立解脫的信心,早日找到解脫的道路。

    下附征事(二则)

    写经脱苦(出《法苑珠林》)

    唐龙朔元年,洛州伍五娘,死月余,托梦其姊及弟曰:“吾幼时患疮,杀

    一螃蟹涂之,疮虽得愈,而我已堕刀林之狱。现有七刀在身,痛不可忍,愿作

    佛事救吾。”姊乃以其遗衣送净土寺宝献师,为写《金刚经》七卷。写毕,复

    梦其致谢曰:“今七刀并出,蒙福托生矣。”

    【按】有补于病且犹不可,况徒造杀业哉?

    写经擺脫死後痛苦(出《法苑珠林》)

    唐龍朔元年,洛州的伍五娘,死了一個多月时间,托梦給她的姐弟說:“我

    幼年时患瘡,杀了一隻螃蟹塗在上面。病虽然好了,但我已经墮落到刀林地獄。

    现在有七刀刺在身上,痛不可忍,希望你做佛事救我。”姐姐就把她生前的衣

    服佈施給淨土寺,寶獻法師為她书寫《金剛经》七卷,寫完后,又梦见她致謝說:

    “今天七刀都已拔除,蒙福托生了!”

    【按】有補於病,都不能殺生,何況無故殺生啊!

    補充:现在有專杀螞蚁作藥的事件發生,還有其他杀生作藥的事,這都有違上

    天好生之德。雖然救死扶傷乃大功德事,但以彼之命治彼之病,必得因

    果报應。何況那些藥商其目的只為牟利,初無救死扶傷之意,其所釀果

    报痛苦就會更大了。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6

    蝇蚁索命(出《观感录》)

    明末,无锡余氏,年二十余,即持斋奉佛。而性恶蝇蚁,见辄杀之。七十二岁,病甚,大呼有无数蚁子入口,又呼有千万苍蝇,皆来索命。少顷,见引魂童子来,即死。

    【按】观余氏好杀蝇蚁,及临终恶报,则其持斋奉佛,必系泛泛之徒可知。不

    然,如来具无量威力,至心念佛一声,犹能免宿世重罪,岂有毕世修持,而不能免现在之业者乎?亦岂有真实奉佛,而尚欲戕杀蝇蚁者乎?

    蝇蚁索命(出《觀感錄》)

    明末,无錫餘氏二十多歲的时候就持齋奉佛。但他平生最討厭蒼蠅螞蟻,一见就杀。七十二歲时,病得很厲害,大喊有无數螞蟻爬入口中,又喊有千万

    蒼蠅都來索命。一會兒,他看见引魂童子來,就死了。

    【按】從余氏平時喜歡殺蠅蟻以及臨終惡報的現象來看,那麼他一生所謂持齋

    奉佛,一定只是做做樣子罷了。否則的話,如來有無量威力,至心念佛

    一聲猶能免除宿世重罪,哪有一生修持,反而不能免除現在之業啊!並

    且哪有真心奉佛,反而還要殺死蠅蟻啊!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7

    劝勿畜猫 人造恶业,如植葛藤,一本既发,枝叶蔓生。且以畜猫论,自世俗观之,不过造业一端。若明眼观之,则能长养无量恶业。今试略陈一二。盖鼠本无害

    于人,而吾忽兴恶意以害之,是名无缘杀。吾不能害,而假手于猫,是名教他

    杀。见捕鼠而悦之,是名随喜杀。见捕鼠而称之,是名赞叹杀。纵猫于有鼠之

    所,是名方便杀。欲其日日捕鼠,是名誓愿杀。本欲养猫以食吾家之鼠,而猫

    正食吾家之鼠,是名正杀,亦名通心杀。本欲养猫以食吾家之鼠,而猫反食邻

    家之鼠,是名盗杀,亦名隔心杀。畜猫止欲杀鼠,而至烹鱼以啖之,是名增益杀。

    使亲邻效之,子弟效之,是名辗转无尽杀。如是无量恶业,皆从畜猫一念基之也,可不严戒乎?

    劝不要養貓 人造恶业,就像繁殖葛藤一樣,一发而不可收拾。例如,以養貓來論,從

    世俗的眼光來看,所造恶业只不过是捕鼠杀生罷了。如果以明眼人來看,就能

    知道會滋生无量恶业啊!今試略說一二。因為老鼠本來无意害人,但我們忽起

    恶意要杀它,這就是“无緣杀”。我們自己无法杀它就利用貓來杀,這就是“教

    他杀”。看见捕鼠心裏高興,這就是“隨喜杀”。看见捕鼠口裏称讚,這就是“讚

    歎杀”。驅使貓到有老鼠的地方,這就是“方便杀”。想要貓天天捕鼠,這就是“誓

    願杀”。本想養貓用它來吃儘自家老鼠,而貓正想吃儘自家老鼠,這就是“正杀”,也是“通心杀”。本想養貓用它吃儘自家老鼠,但貓反去吃鄰家老鼠,這就是“盜

    杀”,也是“隔心杀”。養貓只是為了杀鼠,但又烹魚給它吃,這就是“增益杀”。

    使親鄰仿效,后輩仿效,這就是“輾转无盡杀”。如此无量恶业,都從養貓那

    最初的一念引发開來,怎麼能夠不警戒呢!

    下附征事(一则)

    硕鼠呈文(出《古史谈苑》)

    李昭嘏(gǔ)应会试,主司阅其文,未佳,因投之架上。旋为大鼠衔于枕侧,弃而复衔至者三,主司异而录之。榜发问故,曰:“已三世不畜猫矣。”

    【按】家中多畜一物,即多一业。《菩萨戒经》云:若佛子,长养猫狸猪狗者,犯轻垢罪。《优婆塞戒经》云:畜猫狸者得罪,养猪羊等者得罪,养蚕

    者得罪。琅函所载不一,惜世人无缘见之耳。惜物命者,种花养鱼之类,皆不可高兴为之,多杀生之累也。幸细思之,勿以为迂言也。

    老鼠报恩(出《古史談苑》)

    李昭暇參加會試,主考官看了他的文章,感觉不太好,就丟棄到一邊,馬

    上被一隻大老鼠銜到枕邊,丟了三次,老鼠也銜了三次。主考官很驚異就取錄

    了他。放榜后问其原故,李回答說:“我家已三代不養貓了。”

    【按】家中多養一物,就多造一種罪業。《菩薩戒經》說:“如果佛弟子長時

    養貓狸 豬狗,就犯輕垢罪 。”《優婆塞戒經》說:“養貓狸獲罪,養豬

    羊等獲罪,養蠶獲罪。”經典記載很多,可惜世人無緣看見。愛惜物命的人,種花養魚之類,都不可率性去做,因為會引來很多殺生的牽累。請仔細

    思考,不要認為是迂言。 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8

    劝诞日称觞者(以下言吉庆不宜杀生) 诞日称觞〖举杯贺寿〗,诚为乐事。然当念今日济济儿孙,衔杯上寿之辰,正是昔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日。今人一遇寿诞,但杀物类,广宴亲朋,至

    罔极之恩,殊不念及,良可异也。呜呼!人子一生,费父母无量精神,增父母

    无量烦恼。至皓首庞眉,犹以杀业累及,于心何安?昔唐太宗居万乘之尊,犹

    且生日不敢为乐,况其他乎?敢告仁人孝子,每逢诞期,宜怃然自思曰:“今

    日无逸乐为也,当年父兮母兮,为吾不肖形骸,几度彷徨濒死,在此日也。今

    日无逸乐为也,当年过此日后,慈母夜夜朝朝,怀我腹我,推燥就湿,数载不

    得安眠也。今日无逸乐为也,吾则妻孥完具,安享家赀,不知父母托生何道,此时苦乐何如也。”纵或广修善事,以资冥福,犹恐不及。忍以母难之期,为

    群饮酣歌之用哉?

    劝生日祝酒(以下說吉慶不宜杀生) 生日祝酒,確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应当想想,今天兒孫滿堂,舉杯祝寿的时候,正是從前父母悲傷、辛勞生我的日子。今人一遇寿誕,放肆

    杀生,廣宴宾朋,无量親恩,一點也不想報答,太奇怪了啊!嗚呼!人子一生

    費父母无量精神,增父母无量煩惱,到白髮蒼蒼,還要以杀业拖累親人,怎能

    安心?在歷史上,唐太宗位居万乘之尊,尚且生日不敢為乐,何況其他人呢?

    敬告仁人孝子,每逢生日,应当反省自己:今天不能尋歡作乐啊!当年父母,為了我這個身体,生死置之度外,正在這一天。今天不能尋歡作乐啊!当年过

    此日后,慈母夜夜朝朝,抱我乳我,推燥就濕,數年不能安眠。今天不能尋歡

    作乐啊!我现在兒孫滿堂,安享富貴,不知父母托生何道,此时苦乐如何。应

    当多做善事,以资冥福,怎麼還能忍心在母难之期,飲酒高歌呢?

    下附征事(三则)

    送经答寿(昆邑共传)

    昆山徐母许太夫人,翰林公锡余母也,持斋好善,礼诵不辍。崇祯丁丑冬,系六旬诞,是日惟修福斋僧。将亲友寿分〖分,指礼金〗,刻《法华经》一部。

    答贶仍用蔬肴〖答,答谢。贶(kuàng),指宾客赠送的贺礼〗,即以所刻之经,每人各赠一部,识者无不羡之。夫人后益康强寿考,子孙特盛云。

    【按】他人以腥膻答贶,反招短寿之因。徐母以法味酬恩,乃种长生之果。此

    孰得孰失,何去何从,唯愿清夜思之。

    送经答謝(昆邑共傳)

    昆山徐母許太夫人是翰林公錫餘之母。持齋好善,禮誦不停。崇禎丁醜冬

    是她的六十大寿。這一天,她只是修福齋僧,將親友寿禮,刻《法华经》一部,回禮仍用素菜,把所刻的经,每人各贈一部。聽到此事的人无不羡慕,夫人以

    后身体康強長寿,子孫发達。

    【按】他人做壽時,用酒肉腥膻應酬客人,反招短壽之因。徐母用法味酬恩,就種下了長生之果。誰得誰失,何去何從,請平靜心態,仔細思考。

    福事酬宾(思仁目击)

    昆山张冰庵,讳立廉,登崇祯丙子贤书。累世修德,虔奉三宝,公尤精研

    教乘,雅志禅宗。康熙己未秋,系公周甲,捧觞者踵至,乃汇分〖将所得礼金

    全部合在一起〗刻《普门品》、《大悲咒》数种。其答贶也,一如许太夫人盛举,片鳞只凫无伤焉。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19

    【按】亲友贺寿,皆谓喜祥之举,不知甚不然也。人若修善,自享遐龄,则高

    寿乃意中事,何须作惊讶态,人人称贺。唐虞以前,寿皆百数十岁,然

    无庆贺之名。其后福德渐薄,齿算渐亏,所以受贺渐早。呜呼!此三灾

    将至,人寿短促之兆,不可不知。先生所为,可谓迥出寻常矣。

    福事酬宾(思仁目擊)

    昆山張冰菴,諱立廉,崇禎丙子年鄉試考取。他家代代修德,虔奉三寶。

    張公尤其精通教乘,雅志禪宗。康熙已未秋是張公六十大寿,送禮的人接踵而至。

    張公就將禮金彙集起來印刷《普门品》、《大悲咒》數種经书。他的回禮也一

    如許太夫人盛舉。片鱗只鳧都沒有傷害。

    【按】親友賀壽,世人都認為是喜祥之舉,實際上完全不對。人若修善,自然

    享受長壽。何必大張旗鼓,人人稱賀。唐虞以前,壽命都有百多歲,卻

    無慶賀之名。此後福德漸薄,壽命漸短,所以受賀漸早。嗚呼!這正是

    三災 將至、人壽短促的預兆,不可不知。先生所作所為,真是與平常人

    大不相同啊!

    宴费惠贫(思仁目击)

    武林袁午葵,讳滋,寓居昆邑,好善不倦。康熙己卯孟夏,正值五旬之诞,绅士与交者,悉敛分称觞。袁公却之,不得,乃汇亲友于景德寺,以众分给散贫人,及孤寡废疾者。而又自出几金,贮之同善会中,以作答贶云。

    【按】果之熟者,其落也可待。木之大者,其伐也有期。是以智者过中年后,即当于室家作旅舍想,眷属作同伴想,光阴作少水鱼想。若至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之后,犹然恣意杀生,迷而不悟,则民斯为下矣。

    佈施寿禮(思仁目擊)

    武林袁午葵,諱滋,寄居昆地,好善不倦。康熙己卯孟夏,正值五旬之誕,与他有交往的社會士紳,聚集寿禮來祝賀。袁公无法拒絕,就彙集大家到景德寺,把所有寿禮全部佈施救濟貧人以及孤寡残疾者,並且又自己拿出幾金,貯存到

    同善會中,以作答謝。

    【按】果子成熟的時候,落地已經指日可待;樹木長大的時候,砍伐已經就在

    近期。因此,聰明的人過了中年後,就應當把家室作旅舍想,把眷屬作

    同伴想,把光陰作少水魚想。如果等到眼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之後,還要放肆殺生,迷而不悟,那麼此人也太愚蠢了。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0

    劝节日杀生者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物遇之而心伤者也。何则?人于此时,欢呼畅

    饮;物于此时,魄震魂飞。人于此时,骨肉团圝(luán);物于此时,母离子散。

    人于此时,饰衣服,贺新禧,珍羞草芥;物于此时,血淋漓,肠寸断,肝脑沙尘。

    故节日杀生,第一残忍者所为也。试于操刀之顷,蓦地回光一照,虽嘉肴在御,当必黯然神伤矣。《梵网经》有“不敬好时戒”,盖为此耳。

    劝節日杀生的人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物遇之而心傷。為什麼呢?人在此时,歡呼暢飲;

    物在此时,魂飛魄散。人在此时,骨肉團圓;物在此时,母離子散。人在此时,穿新衣,賀新禧,山珍海味,杯盤狼籍;物在此时,血淋漓,腸寸断,肝腦塗地,慘不忍睹。因此,節日杀生,是第一等残忍的事情。試於操刀的瞬间,驀地迴

    光返照,虽然佳餚在前,也必定黯然神傷了。《梵網经》有良辰吉日不敬戒,就是說的這樣的事啊!

    下附征事(一則)

    鹅死代亡(见《戒杀现报》)

    明末,杭州府庠赵某,仁慈不杀。岁尽,有以鹅馈者,家人欲杀,赵力止之。

    元夕复请,又止之。逡巡至端阳,家人又请,赵怒,又得不杀。是月十七,赵病,至六月朔,甚笃。见青衣摄至一衙门,有投文者三,堂官一一接览。又见某某,并杨妪,亦摄至。正欲讯赵,忽见一鹅,掷体吐人言,谓赵曰:“汝去,我代汝矣。”

    赵从旧路归,见尸停棺盖上,以魂合体得苏。而鹅于是日,已自扑杀笼内矣。

    所见三人,皆同日卒。

    【按】生死之事,父子不能相代。赵虽有德于鹅,鹅焉能代死于赵?然思法性

    圆明,互融互摄之义,则诚之所感,何所不通。鹅之救赵,不可谓无其

    理也。

    鹅死救趙(見《戒杀现报》)

    明末杭州府庠趙某,仁慈不杀。要过年了,有人送來一隻鵝,家人想要杀烹,趙极力阻止。除夕又請杀烹,趙又阻止。拖延到端陽節,家人又請杀烹,趙发怒,又被阻止。本月十七日,趙患病。到六月初一,病势危急。看见青衣鬼把他帶

    到陰间衙门,有三人投訴,判官一一接覽,又见某某,並楊氏老婦,也被抓來了。

    正要審訊趙某时,忽见一鵝,站起來說人話,對趙說:“你快走,我代替你了!”

    趙從原路回來,看见自己的屍体放在棺材上,以魂合体就蘇醒了,而鵝在当天,已经自己撲杀在籠內,所见三人都在同日死亡。

    【按】生死之事,父子不能相代。趙雖然對鵝有恩,但鵝又怎能代趙而死呢?

    法性圓明,眾生同體,互融互攝。精誠所至,怎能沒有感應?鵝能救趙,不能說沒有道理啊!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1

    劝弄璋家 富家生一子,珍之如宝玉。物类若引群,便作羹中肉。清夜一提撕,此心

    何太毒?愿将《地藏经》,与君三复读。经云:阎浮提人,初生之时,慎勿杀害,广聚亲戚,能令子母不得安乐。观此,则求儿孙长育,福寿康宁者,断断不宜

    杀生矣。世人每遇生子,辄有一种鄙夫,争来索酒,口中虽称祝贺,心内实为甘旨。

    愚痴者不觉为其所动,小则烹鸡炙凫,大则割彘刲羊〖刲(kuī),割〗,致来

    世今生,怨怨相报,甚无谓也。〖弄璋,指生育男孩。〗

    劝生子杀生的人 富家生一子,珍爱如寶玉;物类若繁衍,便作菜中肉。清夜一提醒,此心

    何太毒?願將《地藏经》,与君三複讀。经上說:“閻浮提人,剛剛生下來的

    时候,千万不要杀生,宴請親朋。否則,就會使兒子和母親都不得安乐。”由

    此看來,想要求得兒孫長命富貴,万万不能杀生啊!世人每遇生子,就有一種

    鄙夫,爭著來討喜酒。口中虽称祝賀,心內实為酒肉。愚癡的人不知不觉被他

    动搖,小則烹雞烤鳧,大則杀豬杀羊,致使來世今生,怨怨相報,這樣又有什

    麼好处呢?

    下附征事(一则)

    烹羊速报(出《法苑珠林》)

    唐显庆中,长安某氏,诞儿弥月,大宴亲朋。欲杀一羊,羊屡向屠人拜,不顾,竟杀之。有顷,烹羊于釜。产妇抱子而观,釜忽自破,沸汤冲入猛火,直射母

    子头面,顷刻俱毙。

    【按】佛世一鬼王有五百子,幼者名嫔伽罗。其母凶暴,食人儿女。世尊取其

    幼子覆钵内,鬼母飞行天下七日不得,问佛所在。佛言:“汝子五百,仅失其一,何故愁忧?世人生子,岂不爱惜,汝何食之?”答言:“我

    今若得嫔伽罗者,更不杀世人之子。”佛示鬼母钵处,鬼母同五百子取之,尽神力不能动,还求世尊。佛言:“若受三归五戒,当还汝子。”鬼即

    依佛敕。佛言:“好持是戒,汝是迦叶佛时羯肌王女,以不持戒,受是

    鬼报。”(详载《杂宝藏经》)噫,天下为鬼母者,岂少哉?

    烹羊速报出《法苑珠林》)

    唐顯慶中,長安某氏,生兒滿月,大宴親朋。想要杀一頭羊,羊多次向屠

    夫跪拜,屠夫不予理睬,竟然杀死。一會兒,羊放入鍋中烹煮,產婦抱子观看,鍋忽自破,沸湯沖入猛火,直射母子頭面,頃刻都被燒死。

    【按】佛陀在世時,一個鬼王有五百兒子,最小的叫作嬪伽羅。鬼母兇暴,吃

    別人的兒女。世尊把她的小兒子藏到缽內,鬼母飛行天下七天找不到,向佛陀詢問。佛說:“你有五百兒子,僅僅失去其中一個,為什麼就會

    愁苦憂慮呢?世人生子,難道就不愛惜嗎?你為什麼要吃他們呢?”鬼

    母回答說:“我今天如果能夠找到嬪伽羅,從此以後就不再殺世人之子。”

    佛告訴她兒子就在缽內,鬼母同五百兒子取缽,用盡神力不能動一絲毫,就又來懇求世尊。佛說:“你如果肯受三皈五戒,我就歸還你的兒子。”

    鬼母就在佛前受持三皈五戒。佛說:“好好守戒!你是迦葉佛時羯肌王

    的女兒,因為不持戒,所以得到今天的鬼道報應。”(詳載《雜寶藏經》)

    噫!天下象鬼母這樣的人難道還少嗎?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2

    劝祀先者(以下言享祀不宜杀生) 祭祀祖先,不过尽报本之思而已。至祖宗来格〖降临〗与否,未可知也。何则?

    祖宗修人天之福,必生人天受乐。造三途之业,必在三途受苦。然享乐者少,受苦者多。故孝子慈孙,每遇节日忌日,但当虔诚斋戒,念佛持经,回向西方

    清净佛土,使祖先出轮回苦,是为真实报恩。至杀生以供鼎俎,徒增死者业障耳,遇明眼人,不胜悲悯。

    劝祭祀杀生的人(以下說祭祀不宜杀生) 祭祀祖先,不过盡報本的想法罷了。至於祖宗是否來了,並未可知。為什

    麼呢?祖宗修人天之福,必生人天受乐;造三途之业,必在三途受苦。總的來說,享乐的少,受苦的多。因此,孝子慈孫每遇節日忌日,只能虔诚齋戒念佛誦经,回向西方清淨佛土,使祖先擺脫轮回痛苦。這才是真实報恩。至於杀生祭祀,只不过增加死者的业障罷了,明眼人看到這樣的事,不胜悲悯。

    補充:杀生祭拜,经久不衰。眾生六道輪回,若以福德生於天道,正在享受天福,人間祭祀的酒肉,天人感到污濁难聞,怎麼還會來享用呢?若是生於恶

    道,雖是餓鬼,也無福享受。不管享用與否,只要杀生就會減損祖先的

    福德,增加他們的罪业。今人更是愚蠢,以為杀生祭拜是佛教所流傳。

    農村中除杀生祭祖以外,還有杀生供養菩薩。有些人也懂得佛教戒杀,但他借言佛菩薩有大神力,有起死回生之術,我們杀生不會有罪,佛菩

    薩已经擔當起來了。甚至有人說,我不杀它,別人同樣杀它。我杀它,正是為了他早日解脫。這都是一些糊塗想法。

    下附征事(一则)

    杀生冥累(出《竹窗随笔》)

    钱塘金某,斋戒虔笃,没后附一童子云:“吾因善业未深,未得往生净土,今在阴界,然亦甚乐,去住自由。”一日诃妻子云:“何故为吾坟墓事,杀鸡为黍?

    今有吏随我,不似前日之自由矣。”子妇怀妊,因问之,曰:“当生男,无恙。

    过此复当生男,则母子双逝。”众异而志之,其后一一皆验。

    【按】祭不能用蔬,第一不可杀生。而世有科名得志,杀猪羊以祭祖,彼且扬

    扬自得,以为荣亲,旁观者亦肩摩睨视,啧啧称羡。问祖先此时,果能

    享一脔一箸乎?徒杀物命,致父母沉沦,死者有知,当必拊膺痛恨于九

    原矣。反不如单寒之子,蔬果告虔之为愈也。

    杀生拖累死人(出《竹窗隨筆》)

    錢塘金某,吃齋戒杀,非常虔诚,死后魂識附在一個小孩身上說:“我因

    為善业不深,沒有往生淨土,但现在陰间,也已经很快乐了,來去都很自由。”

    有一天呵斥他的妻子說:“為什麼在我墳墓前杀雞作食,今天已有人監視我,不象從前那麼自由了!”媳婦懷孕,去问他,他說:“生第一個男孩沒有问題,但以后生第二個男孩时,母子都會死。”大家感到驚奇,就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后來果然都一一应驗了。

    【按】祭祀不用素菜,但最低要做到三淨肉(不聽見殺的,不看見殺的,不為

    己而殺的)。世上有些科名得志的人,殺豬殺羊祭祀祖宗,洋洋得意,以為如此就是光宗耀祖。旁觀者也紛紛注視,嘖嘖稱讚,非常羡慕。請問,祖先此時果然能夠享用一塊肉嗎?結果只是殺害物命,招致父母墮落。

    死者有知,必定捶胸痛恨於九泉了!反而不如貧寒人家用蔬果祭祀以表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3

    達誠意啊!

    補充:老子說:“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處正是此意。本為好事,實際上变成了壞事,本是壞事,實際上变成了好事。人生得意,雖是好

    事,但杀生祭祀,大吃大喝,奢侈揮霍,好事就变成了壞事。贫寒人家,粗茶淡飯,安份守己,雖無得意之事,卻會一生平安,善始善终。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4

    劝祷祀神祇者 世俗认造罪为烧香,以逆天为修福者,莫如祷赛〖赛,祭祀酬神〗。祷赛

    中最可恨者,莫如代人保福。盖寿夭生死,皆宿世因,业果既定,不可复逃。

    譬如官吏奉旨摄人,衙役岂因口腹之故,代其上击登闻,挽回圣旨乎?所以堂

    中献神,室内气绝者,举目皆是。而沿习成风,皆口腹小人误之也。小人见人

    疾病,辄敛金杀物,以媚邪神。主人愚痴,不知病者阴受其祸,反以为德,不

    亦重可怜乎?普劝世人,凡遇有疾者,宜劝其作善消灾,诵经礼忏。如病势危剧,必劝其专心念佛,求愿往生,是为无边功德。慎勿听巫卜妄言,使病人以苦入

    苦也。

    劝祷祀神祇者 世俗認造罪為燒香,以逆天為修福的事,莫如禱神還願。禱神中,最可恨

    的,莫如代人保福。因為寿夭生死,都來自宿世之因,业果已定,不可再逃。

    譬如官吏奉旨抓人,难道因口腹之故,代犯人擊鼓上闻,挽回圣旨嗎?所以廳

    堂中祭神,室內人已氣絕,到处都有。沿习成風,都是口腹小人引起的啊!小

    人见人有病,就收錢杀物,討好邪神。主人愚癡,不知得病的人已经酿下禍患,反以為積下功德。這樣的人不也太可憐了嗎!普劝世人,凡遇到有病的人,应

    当劝他作善消災,誦经禮懺。如病势危劇,一定要劝他專心念佛,发願往生。

    這才有无邊功德啊!千万不要聽信巫蔔妄言,使病人以苦入苦。

    補充:有了病,杀生祷神,是世俗迷信。如此,反不如打針吃藥。若有善根,念佛懺悔,也是治病之法。但必須有信心。若無信心,只能泛泛種些善因,难以愈病。同時,有病之際,懺悔过去所做之恶,做些好事,於病必有

    補益。這些好辦法不去做,反而浪费財力,祈神求福,不也是太愚蠢了嗎?

    下附征事(四则)

    祀天遇佛(载《法句经》)

    佛世有一国王,名曰和墨,奉事外道。举国信邪,杀生祭祀。王母寝病,经久不瘥〖瘥(chài),病愈〗,召婆罗门问故。答言:“星宿倒错,阴阳不调,故使然耳。”王言:“作何方便,使得除愈?”答言:“当备牛马猪羊百头,杀以祀天,然后乃瘥。”王即如数,牵就祭坛。佛怀大慈,愍王愚迷,往诣王所。

    王遥见佛,为佛作礼,白佛言:“母病经久,今欲祀天,为母请命。”佛言:“欲

    得谷食,当行种田。欲得大富,当行布施。欲得长寿,当行大慈。欲得智慧,当行学问。行此四事,随其所种,得其果实。祠祀淫乱,以邪为正。杀生求生,去生道远。”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王闻法睹光,惭愧悔过,遂不祀天。

    母闻情悦,所患消除。王于是后,信敬三宝,爱民如子,常行十善,五谷丰登。

    【按】生天宫者,皆具清净色身,光明赫奕。无有脓痰涕唾,大小便利之秽。

    所食甘露,自然化成。下视阎浮世界,坑厕荆榛,腥膻恶气,不欲闻见。

    望其乘云来享,无有是处。鸡虽自爱蜈蚣,岂可衔之以塞人口?若谓但

    吸其气,则普天之下,肉气薰蒸,时刻不断,天亦吸之久矣。如云为天

    杀者乃享,则和墨国王,祀仅一日,过此以后,天其枵(xiāo)腹〖饥

    饿空腹〗耶?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书》言可考。东邻杀牛,不如禴(yuè)

    祭〖指薄祭〗,《易》有明文。惜读书者,不善会耳。

    祭天遇佛(載《法句经》)

    佛世有一国王,名叫和墨,奉事外道,舉国信邪,杀生祭祀。母親患病,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5

    经久不愈。国王就召见婆羅门詢问得病原故,回答說:“星宿倒錯,陰陽不調,所以患病。”国王說:“有什麼辦法,能使病痊癒呢?”回答說:“要準備牛

    馬豬羊百頭,杀以祭天,然后就能痊癒。”国王就如數牽到祭壇。佛懷大慈悲

    心,憐悯国王愚迷,前往国王住所。国王遙见佛來,為佛作禮,對佛說:“我

    母親患病很久了,今天想要祭天,為母請命。”佛說:“要得穀食,就要種田;

    要得大富,就要佈施;要得長寿,就要大慈;要得智慧,就要勤學好问。種什

    麼因就得什麼果。杀生求生,祭祀淫亂,以邪為正,離生道遠。”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国王聽法睹光,慚愧悔过,就不再祭天。母親聽法后,精神愉悅,病患消除。国王從此以后,敬信三寶,爱民如子,常行十善,五穀豐登。

    【按】生天宮的人,都有清淨色身,光明耀目,沒有膿痰涕唾、大便小便。所

    食甘露,自然化成。下看閻浮世界,荊榛遍地,腥膻惡臭,不想聞見。

    希望天人乘雲來享人間肉食,怎麼可能呢?雞雖然愛吃蜈蚣,難道它可

    以銜起來塞進人口嗎?如果說天人只吸氣味,則普天之下,到處肉氣薰

    蒸,時刻不斷,天人也已經吸取很久了。如果說只有特意為天而殺的天

    人才能享用,那麼和墨國王,祭祀僅有一天,過此以後,天人就天天餓

    肚子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書》言可考。“東鄰殺牛,不如

    禴祭。” 《易》有明文。只可惜讀書的人不善於體會罷了。

    祷树变羊(载《杂宝藏经》)

    佛世有一老人,其家颇富。忽思肉食,指田头树,告其子曰:“吾家薄有产业,由此树神恩福所致,可于群羊中杀一以祭。”诸子从之,寻即杀羊,祷于此树。

    复于树下,立一神祠。其后父死,即生己家群羊之中。时值诸子欲祀树神,执

    而将杀。羊忽自言:“此树无神,我于往日,思食肉故,妄使汝祀,与汝同食。

    不谓偿债,我独先之。”时有罗汉乞食,以神通力,令诸子皆见其父。遂毁此树,悔过修福,不复杀生。(在七卷)

    【按】《增壹阿含经》云:“有五种布施,不得其福。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

    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以淫女施人,五者造作淫祠。”(在

    二十八卷)〖淫祠,指民间滥设的祠庙。〗世有无知之辈,遇三宝福田,不肯布施,而于鬼神庙宇,辄欣然创造者,良由正眼未开耳。一祠既成,书其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彼且扬扬自得,以为我施财作福。

    呜呼!岂知自此之后,大则猪羊鹿兔,小则鸡鸭鱼虾,哀鸣于白刃下,跳踯于镬汤中者,不知几千万万乎。所谓天堂未就,地狱先成也。孔子曰:

    “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大哉圣训,不异金口亲宣矣!

    祭树变羊(載《雜寶藏经》)

    佛陀在世时,有一個老人,家庭很富裕,忽然想吃肉食,就指著田頭树對

    兒子們說:“我家薄有產业,都是由此树神賜福所致,可在羊群中,杀一頭來

    祭祀他。”兒子們聽從他的話,馬上就杀了一頭羊,在树下祈禱,又在树下,建立神祠。以后,父親死了,就投生在自己家的羊群之中。遇到兒子們想要祭

    祀树神的日子,把他抓來準備要杀,羊忽然自吐人言:“此树无神,我过去因

    為想吃肉,才叫你們祭祀,沒有想到我比你們先行償債。”当时有一位羅漢來

    化緣,用他的神通力量,使兒子們都看见了自己的父親。兒子們即毀此树,悔

    过修福,不再杀生。(在七卷)

    【按】《增壹阿含經》說,有五種佈施,不能得到福報。第一,以刀施人,第二,以毒施人,第三,以野牛施人,第四,以淫女施人,第五,建造淫祠(在

    二十八卷)。世上有那麼一些無知之輩,遇上三寶福田,不肯佈施,對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6

    於鬼神廟宇,反而就欣然建造,實在是因為慧眼未開罷了!一祠已經建

    成,就在棟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說:“某年某月某日某建。”此人洋洋

    得意,認為自己已經施財作福。可悲啊!他哪里會去想一想,從此以後,大則豬羊鹿兔,小則雞鴨魚蝦,哀鳴于白刃之下,跳躍在沸湯之中,不

    知幾千萬萬啊!造如此無量殺業,正是天堂未就,地獄先成了。孔子說,不應當祭祀卻去祭祀 ,名叫淫祀,淫祀無福。偉大啊!孔聖人的話,就

    像佛陀親口所說啊!

    东岳受戒(出《传灯录》)

    唐元珪禅师,俗姓李,伊阙人也。永淳二年,受具戒。后谒安国师,印以真宗。

    卜庐于泰山之庞坞。一日,有异人峨冠而至,舆从赫奕,问:“师能识我否?”

    师曰:“我等视一切众生,不作分别。”神曰:“我岳帝也,能操人生死之权,何得一目相待?”师曰:“我本不生,汝安能死吾。吾身如空,汝能坏空乎?”

    神即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胜于余神,愿受正戒,令我度世。”师乃张座

    秉炉,正几告曰:“付汝五戒。汝能不淫乎?”神曰:“我亦曾娶。”曰:“非

    谓此也,谓无外色耳。”神稽首曰:“能。”又问:“汝能不盗乎?”神曰:“我

    无所乏,焉得有盗?”曰:“非谓此也,谓不因受享而福淫,不奉而祸善耳。”

    神稽首曰:“能。”又问:“汝能不杀乎?”神曰:“实司其柄,安得不杀?”曰:“非

    谓此也,谓无滥误疑混耳。”神稽首曰:“能。”又问:“汝能不妄乎?”神曰:

    “正直之神,何曾有妄?”曰:“非谓此也,谓先后皆合天心耳。”神稽首曰:

    “能。”又问:“汝能不遭酒败乎?”神稽首曰:“能。”师曰:“如上五戒,乃佛戒之本。”辩论良久。神曰:“我受师教,当报师恩。乞师命我为世间事,现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皆生信念。”师辞。固请,乃告曰:“东岩寺之障,空旷无树。北山有之,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神曰:“闻命矣,但昏夜间必有喧动,愿师无骇。”即作礼辞去。师送出,观之,见仪卫如王者,云霞瑞霭,环佩幢幡,凌空隐没。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诘(jié)

    朝〖翌日〗视之,则北岩松柏,尽移东岭,森然行植矣。开元四年丙辰,嘱门

    人曰:“吾始居寺东岭,没后可塔于此。”言讫,安然而化。

    【按】水陆神祇,宿世亦曾修福,但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一受福报,便复昏迷。

    世有持戒之僧,转世居权要,遂饮酒食肉,毁谤三宝者,皆修福不修慧

    故。昔世尊未成道时,在菩提树下端坐。魔王波旬恐其成道,将八十亿

    众,欲来害佛,而告佛言:“悉达太子,汝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执汝

    足,掷之海外。”佛告波旬:“我观一切世间,无能掷我海外者。汝于

    前世,曾作一寺主,受一日八戒〖即八关斋〗,布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第六欲天,为大魔王。而我于阿僧祇劫,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佛。

    汝安能害我?”波旬谓太子:“汝之所言,有何证据?”佛指地言:“此

    地证我。”说是语已,大地震动,无量地神从地涌出,胡跪合掌,白佛

    言:“世尊,我为作证,如佛所说,真实不虚。”(详载《杂宝藏经》)

    故知福慧二者,不可偏废。东岳圣帝,可谓不昧正因矣。所以垂训有云:

    “不因享祀而降福,不因不奉而降祸。”明明是受戒后语也。世俗不察,枉杀物命,良可慨已!

    东嶽受戒(出《傳燈錄》)

    唐元珪禪師,俗姓李,伊闕人。永淳二年,受具戒,后拜见安国師,得真

    宗心印。選擇到泰山龐塢居住。一天,有異人來訪,戴著高高的帽子,車馬隨

    從,不同凡響,问:“禪師認識我嗎?”禪師說:“眾生平等,我對一切眾生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7

    都平等看待。”神說:“我是嶽帝,可以主宰人的生死,怎能与平常人看待呢?”

    禪師說:“我本不生,你怎能使我死呢?我身如虛空,你怎能壞空呢?”神即

    叩頭說:“我的聰明正直,胜过其他神明,願大師授我正戒,使我擺脫轮回。”

    禪師於是正襟危坐,神態莊嚴地說:“受你五戒,你能不淫嗎?”神說:“我

    已经娶妻。”禪師說:“不是說這個,是說沒有邪淫罷了。”神叩首說:“能。”

    又问:“你能不盜嗎?”神說:“我並无缺乏,怎麼會偷盜?”禪師說:“不

    是說這個,是說不因接受祭祀而使壞人得福,不因沒有祀奉就使好人得禍。”

    神叩頭說:“能。”又问:“你能不杀嗎?”神說:“我操生死之權,怎能不杀?”

    禪師說:“不是說這個,是說无濫杀誤杀疑杀混杀罷了。”神叩頭說:“能。”

    又问:“你能不妄語嗎?”神說:“正直之神,怎能妄語?”禪師說:“不是

    說這個,是說你的言語前后都能与天心相合罷了。”神叩頭說:“能。”又问:

    “汝能不酗酒嗎?”神叩頭說:“能。”禪師說:“如上五戒,是佛戒之本。”

    禪師開示了很長时间,神說:“我受師教,当報師恩,敬請大師命我作世间事,现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都生信念。”禪師推辭,岳帝堅決請求。禪師就說:

    “東岩寺周围,空旷无树,你能把北山的树移到東嶺嗎?”神說:“知道了!

    只是晚上必有喧动,請大師不要驚駭。”就作禮辭去,禪師送出,向外一看,只见儀式威嚴如帝王,一路雲霞瑞靄,環佩幢幡,向空中隱沒。這一天晚上,果然有暴風吼雷,奔雲震電。第二天早晨一看,北岩的松柏已经全部移到東嶺,密密麻麻一大片,就好像種植的一樣。開元四年丙辰,囑咐门人說:“我生前

    住过東嶺之寺,死后可在此建塔。”說完,安然化去。

    【按】水陸神祗,宿世也曾修福,只因不能發菩提心,所以一受福報,便又昏

    迷,不再記得前因。世上有些持戒的僧人,轉世後地位顯赫,大權在握,就飲酒食肉,譭謗三寶,都是因為他們前世修行時只修福卻不修慧的原

    故。從前世尊未成道時,在菩提樹下端坐,魔王波旬,害怕他成道,帶

    領八十億部下想去害佛,對佛說:“悉達太子,你趕快起身離開,若不

    走的話,我就要抓起你的腳,把你拋到海外去。”佛告波旬:“我看世

    間一切眾生,沒有誰能把我拋到海外。你在前世,曾作一寺主,受一日

    八戒,佈施辟支佛一缽之食,故生第六欲天,作大魔王。而我無量劫以來,廣修功德,供養無量諸佛,你怎能害我?”波旬對太子說:“你所說的話,有什麼證據嗎?”佛指著地說:“此地為我作證!”話一說完,大地震動,無量地神,從地湧出,胡跪合掌,對佛說:“世尊!我為作證,如佛所

    說,真實不虛。”(詳載《雜寶藏經》)因此,應當知道福和慧兩個方面,不可偏廢。東嶽聖帝,可以說不昧正因了!所以他有垂訓說:不因祭祀

    而降福,不因不祀而降禍。這明明是嶽帝受戒後說的話,世俗不察覺,濫殺物命,太使人悲痛啊!

    关公护法(见道书《关帝经注》)

    关公讳羽,字云长,后汉人也。没后奉玉帝敕,司掌文衡及人间善恶簿籍,历代皆有徽号。归依佛门,发度人愿。明初,曾降笔一显宦家,劝人修善,且云:

    “吾已归观音大士,与韦驮尊天,同护正法,祀吾者勿以荤酒。”由是远近播传,寺庙中皆塑尊像,显应不一。

    【按】余阅道家书籍,见有《文昌忏》三卷,系帝君降笔。其言纯用佛书,虽

    不及《梁忏》之圆融广大,然其归信三宝,殆不亚于关公也。因叹二帝

    现掌文衡,一应科场士子,皆经其黜陟,出天门,入地府,威权如此赫濯,然且倾心归向,则佛法之广大,不待辩而可知矣。孟子以伯夷、太公为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8

    天下父,曰:“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余于二帝亦云。

    关公护法(見《道书关帝经注》)

    關公諱羽,字雲長,后漢人。死后奉玉帝之命,掌管文昌府,主管人间功

    名、祿位等事,以及人间善恶簿籍,歷代都有封號。歸依佛门,发度人願。明初,曾降筆到一顯宦家, 劝人修善,說:“我已歸依观音大士, 与韋馱尊天,同护正法,祭祀我的人不要再用葷酒。”因此,遠近流传,寺廟中都塑尊像,顯应事蹟很多。

    【按】我閱讀道家書籍,看見有《文昌懺》三卷,是帝君降筆。語言純用佛書,雖不及《梁皇寶懺》 圓融廣大,但他歸信三寶,卻不遜于關公。因而感歎,二帝現在掌管文昌府,一切人間功名、祿位都由二帝取捨定決。他們出

    天門,入地府,威權如此顯赫,尚且傾心皈依,那麼佛法的廣大,不待

    分辯就可知道了!孟子認為伯夷太公是天下人的父親,說天下人的父親

    都歸依了文王,他們的兒子還能跑到哪里去呢? 我認為關公、文昌二帝

    也是這樣。 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29

    劝星卜之士 刀杖杀生,显而易见。言语杀生,微而难知。且如卜人占病,必曰某神见咎。

    遂使愚人误信,燔鱼鳖〖燔(fán),烧、烤〗,割鸡鹅,无所不至。由是被杀

    物命,生生与病者为怨,且生生与占病者为怨。则卜筮者一言之害,岂不大乎?

    普劝卜者,凡遇占疾,必告以行善修福,念佛持斋。倘诚系鬼神见咎,祷祀势

    所难已,劝之以蔬代腥,可也。

    劝占卜的人 刀棍杀生,顯而易见;言語杀生,隱而难知。例如占卜问病,一定會說得

    罪某神,就使愚人誤信。烤魚鱉,杀雞鵝,无所不為。因此被杀物命,生生与

    患病者為仇,並且生生与占病者為仇。如此看來,蔔筮者一句話的危害,难道

    還不大嗎?普劝占卜的人,凡遇问病,一定要告訴他行善修福,念佛持齋,即

    使確实是鬼神作难,祈禱祭祀势所难免,也要劝他以素代腥,不要杀生。

    補充:今天以占卜為生的人漸漸減少,但算命的人依舊不少。佛教認為,欲知

    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现在作者是。病痛祸福,都是自作

    自受。不去為善,求神祭祀,徒勞無益。為此杀生,更造下新的罪业。

    冤冤相报,沒有了期。因此,對於那些迷信算命占卜的人,必須告诉他

    因果报應的道理,從根本上斬斷业报。那些算命占卜的人,也要宣傳因

    果报應的道理,才是真正地治病救人。

    下附征事(一则)

    师巫偿报(出《广仁录》)

    江陵吕师巫,断事必言杀生。后至病家,正欲判断,忽仆地死。两日苏,问之,曰:“见一丈余恶鬼,摄至王所。王以我妄言祸福,广害生灵,大加诃骂。又

    见鬼囚数百,泣且詈曰:‘误听汝言,致吾受罪。’皆持枷抵触。又见无数禽兽,皆咆哮怒目,争来攫掠。时王即欲驱吾入狱,一绿衣者云:‘彼阳寿未尽,姑放之,旋当追论也。’因得苏。尔家病人,闻已上牌,想不复起矣。”不数日,果死。

    巫自此改业,遍书其事以告人。

    【按】城隍社令,江河土神,人皆谬称为菩萨。甚至杀生设祭,亦名献佛。噫!

    此等幺麽神鬼〖幺(yāo)麽(mó),微不足道〗,滥加以佛菩萨之号,则朽木亦可指为旃檀。若夫史鉴诸书,皆称:“西域有神,其名曰佛。”

    则是佛而反称以神矣。正眼未开,一至于此!

    师巫偿报(出《廣仁錄》)

    江陵呂師巫,用巫術決断事情一定會要求杀生。后來到病家,正要判断,忽然倒地而死,兩天后蘇醒。问他,他說:“看见一個丈多高的恶鬼,抓到閻

    王那裏,閻王因為我妄言禍福,廣害生灵,大加責駡。又看见鬼囚數百,邊哭

    邊罵我說:‘誤聽你說的話,使我受罪。’都用枷鎖撞我。又看见无數禽兽,都咆哮怒目,爭來攫掠。這时閻王就要趕我進入地獄,一個穿綠衣的鬼說:‘他

    陽寿未盡,暫时放了他,回來再行追究。’因此就蘇醒了。你家病人,名已上牌,寿限已到,不能好起來了。”不幾天,病人果然死了。巫從此改业,並书寫宣传,劝告世人引以為戒。

    【按】城隍社令,江河土神,人都錯稱為菩薩,甚至殺生設祭,也叫作獻佛。噫!

    這些微小鬼神,濫加以佛菩薩之號,則朽木也可指為旃檀。一些歷史著

    作中,也都稱西域有神,他的名字叫佛,如此則佛反降為神了!正眼未開,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0

    到了如此地步。

    補充:神佛不分,是世俗通病。佛菩薩在中國都成了神的代名詞,而其本義反

    而漸漸消失。那麼視信佛為世俗迷信,也在所难免了。“佛”乃“覺悟”

    之意,使人從不覺到覺悟,所以佛教應當就是佛陀的教育,並無宗教上

    的崇拜之意。“菩薩”是自覺覺人,捨己為人,應當是有高度思想覺悟

    的人,凡達到這個條件的人,即可稱為菩薩。所以佛教是智信,並非迷信。

    信佛是對宇宙人生真理的追求,是一件極其崇高偉大的事,並無一點迷

    信含義。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1

    劝宴客者(以下言宾燕不宜杀生) 世人皆恶吃亏,而人人做吃亏之事。世人皆畏堕落,而在在种堕落之因。

    有人于此,父母无故而詈之曰:“尔乃犬豕,尔乃异类。”彼必愀然不乐,愠

    父母之辱己矣。夫犬豕异类之名,既恶之惟恐不至,则犬豕异类之实,宜绝之

    惟恐不深。独至宴客,辄炰鳖烹鱼,屠鸡割凫,惧以三途之苦报而不悟。岂非

    但恶虚名,不畏实祸耶?《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食

    余众生,亦复如是。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佛无诳语,何敢不信?故知割鸡者得鸡报,屠犬者得犬报,理所必然。呜呼!向虽父母詈

    我而不受,今为他人口腹为之。向虽父母詈我而不受,今为一时欢笑为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

    劝宴客者(以下說酒宴不宜杀生) 世人都厭恶吃虧,但人人卻做吃虧的事;世人都害怕墮落,但处处卻種墮

    落的因。為人之子,對於自己父母无故所罵的話:“你是豬狗,你是畜牲。”

    一定會變色不乐,恨父母侮辱自己了。連豬狗異类的名字都生怕落到自己身上,那麼成為豬狗異类的事实則就是最恐懼的事了。單單到宴客时就杀鱉烹魚,屠

    雞杀鳧,使自己墮落三途苦報而不觉悟,难道不是只厭恶虛名,不害怕事实嗎?

    《楞嚴经》說:“因為人吃羊,人死后就變為羊,羊死后就變為人,這樣生生

    世世,互相吞杀。吃其他的眾生,也是這樣。恶业永遠延續,再也沒有了期。”

    佛不說假話,怎能不相信呢?因此,就应当知道,杀雞的人,得作雞的報应;

    杀狗的人,得變狗的報应。理所当然。可悲啊!以前連父母罵我是畜牲都不接受,今天終入他人口腹而成為事实;以前連父母罵我是畜牲都不接受,今天因贪一

    时歡笑,逞口腹之快而成為事实。這也不是太愚蠢了嗎!

    補充:世俗过年过節,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眾生的痛苦之上,只要自己仔細一想,于心何忍?假如彼此互換,那麼自己又將作何感想呢?雖然今天操刀之

    權在自己手裏,但將來操刀之權就在被杀者手裏。看看此時被杀者的痛

    苦,就要想想將來自己被杀的痛苦。如果因為一時口腹,因為一時歡笑,就使自己釀下無窮痛苦之因,這不是太愚蠢了嗎?所以能夠推辭的酒宴

    就一定要推辭,不能夠推辭的酒宴,也一定提醒、劝告不要杀生。能夠

    不辦的酒宴,就一定不辦。

    下附征事(三则)

    夫杀羊妻(见《广仁录》)

    刘道原,为蓬溪令,解官,宿秦氏家。梦一妇泣诉曰:“吾乃秦之妻也,曾捶杀一妾,冥官处我以死,仍罚为羊。今现在栏中,明日将杀以享君。死固

    不惜,但腹中有羔,若因吾而死,则吾罪愈重耳。”刘待旦言之,则已宰矣。

    举家大恸,纳羔于腹而葬之。

    【按】昔舍卫国有一邪见长者,名曰都提,一日偶出。世尊至其家,见一白狗,在于床上,盗盘中食。狗见佛来,下床便吠。佛言:“汝于往世,悭惜财宝,不肯布施,故堕于此。”狗闻而怒,卧地不食。都提归见,亦起瞋心,来诣佛所。佛言:“狗是汝父,汝若不信,回家问狗,令狗示汝伏藏。”

    都提惭惧,如命问狗。狗即趋至床下,以口足开土,大获宝物。都提乃信,归命佛僧(详《中阿含经》)。所以佛言有生之属,或多宿世父母六亲。

    夫人一世,即有一世之父母六亲。无始以来至今日,托生之数,满一恒

    河沙,则有一恒河沙之父母六亲,满百千恒河沙,则有百千恒河沙之父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2

    母六亲,岂可妄杀?即如秦氏之羊,当被杀时,举家咸指为羊耳。夫不

    知为杀妻以享客,子不知为杀母以娱宾,奴婢不知杀主母以供鼎俎。及

    四体瓜分,身首异处,方悟辗转刀几者,即向之虫飞同梦者也〖虫飞同梦,语出《诗经·鸡鸣》,喻指夫妻〗;哀号挺刃者,即向之顾我复我者也;

    口不能言,含怨就死者,即向之供服役、效勤劳者也。碎骨粉身,不可

    复赎。向使秦氏戒杀,则自救其妻,自救其亲,自救其主母矣。乃以泛

    泛知交,杀至亲骨肉。宴客杀生者,宜痛心切戒矣!

    夫杀羊妻(見《廣仁錄》)

    劉道原作蓬溪令,解除官職后,在秦氏家住了一宿,梦见一個婦女哭訴道:

    “我是秦的妻子,曾经因為打杀一妾,冥官罰我作羊。现在欄裏,明天就要被

    杀給您吃。我自己死不足惜,只因肚子裏有小羊了。如果因為我而死,那麼我

    的罪就更加重了!”劉到第二天早晨把此事告訴秦家,但羊已宰杀了。全家非

    常悲痛,把小羊放進母腹中,一起埋到土裏。

    【按】古代舍衛國,有一個滿腹邪見的老人,名叫都提。一天,都提偶然外出,世尊到了他家,看見一頭白狗,在床上偷吃盤中之食。狗見佛來,下床

    便吠,佛說:“你在前世,慳吝小氣,不肯佈施,因此墮落變狗。”狗

    聽後發怒,躺在地上不食。都提回家見狀,也很生氣。前往佛陀住所,佛說:“狗是你的父親,你若不信,回家問狗,狗會指示你家埋有寶藏

    的地方。”都提慚愧恐懼,回家問狗,狗就跑到床下,用口足開土,大

    獲寶物。都提於是相信佛言,皈依三寶。(詳載《阿含經》)所以佛說

    一切有生命的動物,很多是自己前世的父母和六親眷屬。人生一世,即

    有一世父母。六親無始以來到今天,托生之數,滿一恒河沙,則有一恒

    河沙的父母六親;滿百千恒河沙,則有百千恒河沙的父母六親。難道可

    以隨意殺害嗎?即如秦氏之羊,當被殺時,全家都以為是羊罷了!丈夫

    不知因為殺妻而招待客人,兒子不知因為殺母而娛樂客人,奴婢不知殺

    主母而送往砧板熱鍋。等到四體瓜分,身首異處,才知道輾轉於砧板熱

    鍋之上的,就是曾經朝夕相處的親人啊!哀號於刀刃之間的,就是曾經

    養我育我的母親啊!口不能言,含怨就死的人,就是曾經辛苦一生,勤

    儉持家的主母啊!粉身碎骨,不可再生。假使秦氏一家戒殺,丈夫就能

    挽救自己的妻子,兒子就能挽救自己的母親,奴婢就能挽救自己的主母

    了。只為款待普通朋友,就殺害了自己的至親骨肉。那些宴客殺生的人,還能不以此為鑒嗎?

    多杀变猪

    正德中,南京孝廉某,家巨富,多杀生,常以三、四猪宴客。一夕梦城隍

    神谓曰:“汝杀生无算,当先变为猪。”卒不戒。越半载,暴死。既殓,棺中

    有声,启视之,已化为猪矣。

    【按】世间杀生,大约为宴客居多。独不思密友良朋,当其饮我食我,未尝不

    称为莫逆。至他日途遇,不过一谢而已。患难相恤者,千中希得一二。

    而三途之苦,已冥冥注定。安见阎罗殿上,可引某客以宽其罪耶?即如

    孝廉宴客,非不自谓豪侠多情。及尸化为猪,丑声外播,斯时成何意兴耶?

    多杀变猪

    正德中,南京孝廉某某,家巨富,多杀生,常用三四頭豬宴客。一天晚上,梦见城隍神說:“你杀生太多,將會變豬。”某不以為然,过了半年,暴死。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3

    裝殮后,聽到棺中有聲,啟開一看,某已化為豬了。

    【按】世間殺生,大約為宴客居多。為什麼不去想想:好朋好友,當他喝我的

    吃我的之時,就會稱兄道弟,視為莫逆之交。等到以後相遇時,只不過

    說一聲謝謝罷了。患難與共的,千中難得一二。而殺生所造三途之苦,已冥冥註定。誰見到閻羅殿上,可引某客來寬恕某人的罪過嗎?例如孝

    廉宴客,他難道不自誇豪俠多情?等到屍化為豬,醜聲外傳,此時還有

    什麼興致呢?

    黑气示灾(其友面述)

    玉峰许某,富而好客,食务精美,所杀无数。顺治乙酉,厨下忽有黑气如车轮,绕庭一转而灭。未几,北兵陷城,家中四十口尽毙。

    【按】富家中馈,乃大怨业薮也。地虽寻丈,然哀号望救者,恒于斯;母离子散者,恒于斯;剖腹刳肠、脔心拔肺者,恒于斯。积之久久,将见怨气充塞,怒鬼悲啼,愁声彻夜。或有现形为无头者,或有现形为血身者,或有现

    形为闭目突目者,或有现形为摇头鼓翅者,或作咯咯喷血之声,或作啾

    啾忍痛之声,或作唧唧受苦之声。莫不切齿椎心,磨牙掉尾,各欲得怨

    对而甘心焉。是以天地灵祇,往来神鬼,录名恶簿。生遭九横,死堕三途,莫能救之。则中馈岂非大冤业薮乎?好客之士,甚无蹈此覆辙也。

    黑气示灾(朋友面述)

    玉峰許某,家富好客,飲食務求精美,杀生无數。順治乙酉,廚下忽然冒

    出一股如車轮形狀的黑氣,绕庭一周而消失。沒有多久,北兵攻陷城市,家中

    四十口盡斃。

    【按】富家主婦主持飲食之事,是最大的怨業集中之處。才一丈左右的地方,但眾生哀號望救在這裏,母離子散在這裏,剖腹抽腸、挖心拔肺在這裏。

    長此下去,就會看見怨氣充塞,怒鬼悲啼,愁聲徹夜。有的現形為無頭,有的現形為血身,有的現形為閉目突目,有的現形為搖頭鼓翅,有的作

    咯咯噴血之聲,有的作啾啾忍痛之聲,有的作唧唧受苦之聲,莫不切齒

    捶胸,磨牙甩尾,都想尋找怨家報仇才甘心。因此,天地神靈,往來神鬼,把這些殺生者記載在惡簿,生遭九橫 ,死墮三途,誰也不能挽救。如此

    看來,主持飲食之事難道不是最大的怨業集中處嗎?好客的人,千萬不

    要重蹈覆轍。 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4

    劝膳师者 人情莫不爱子,不知用爱之方。即如延师教子,本望其成名,列身士林耳。

    然以膳师故,往往炰鳖烹鱼,割鸡煮蟹。假令一岁伤千命,十年即害万命,积

    之久久,子弟虽有大福,亦削去矣,况福力未厚者乎?如谓肴膳未丰,未遂西

    席〖家中延请的教师〗之志,则当移杀生所费,额外加隆,使为师者常欣然教育。

    则沽酒市脯〖到市场上买酒买肉〗,自当相谅。而子弟福基寿算,冥冥日增矣。

    何必伤杀物命,相率而入三途也?

    劝聘师教子的人 爱子是人的天性,但人卻不知爱的方法。例如聘請老師教育兒子,本來希

    望他成名,躋身于士大夫之中。可因為招待老師的緣故,往往杀鱉烹魚,割雞

    煮蟹。假使一年傷千命,十年就害万命,積累一久,子弟即使有大福報,也盡

    已削去了,何況那些福力本不深厚的呢?如果認為招待不周,伙食不好,就可

    以把杀生的錢转為學費,升高老師的聘金,使為師者,常欣然教育。致於買酒

    買肉,自然會諒解。如此下去則子弟的福基寿命,就在冥冥中一天天增加了。

    何必傷杀物命,一起墮落三途呢?

    下附征事(二则)

    为膳殃儿(见《广仁录》)

    常熟有人,善鸟铳(chòng)〖打鸟用的火枪〗,所杀无算。年四十,产一儿,头面端正,心甚爱之,因悔前非,不复打鸟。儿长就塾,为膳师故,复理前业。

    年余,子患痘,满身发紫泡,皮肉焦烂,毛孔皆出铁珠而死。

    【按】铁珠从何而来,岂非一切惟心造乎?

    聘师打鸟,祸害儿子(見《廣仁錄》)

    常熟有人擅長打鳥銃,所杀无數。四十歲时,生下一個兒子,頭面端正,非常疼爱,就懺悔不再打鳥。兒子長大讀书,因為招待老師,又開始打鳥。一

    年多时间,兒子患痘病,滿身发紫泡,皮肉焦爛,毛孔冒出鐵珠,死得很慘。

    【按】鐵珠從何而來,難道不是一切唯心造嗎?

    烹羊祸子(见《续笔乘》)

    徽州方尚贤,家巨富,二子各请一师。幼子乃宠姬出,甚爱之,故待其师加厚。

    其师田姓者,嗜羊羹。尚贤日进其味,至畜三、四头于栏,择肥而宰之。康熙丙午,幼子疽发于颈,哀号半月,未溃。尚贤日事医祷。一日,其子忽作羊鸣而绝。

    【按】方既受报,田亦难免。

    烹羊祸子(見《續筆乘》)

    徽州方尚贤,家巨富,二子各請一師。幼子是寵姬所生,非常疼爱,故厚

    待他的老師。老師姓田,爱吃羊肉。尚贤每天都用羊招待他,经常有三四頭羊

    存在欄裏,選擇肥的宰杀。康熙丙午,幼子頸上发疽,哀號半月,都不好。尚

    贤每天請醫治療、祈禱。一天,他的兒子忽作羊叫而死。

    【按】方既然受報應,田的報應也在所難免。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5

    劝塾师 设教之士固难,不知膳师之家尤难。朝而饔〖饔(yōng),早饭〗,夕而

    飧〖飧(sūn),晚饭〗,日费经营。外而奴,内而婢,咸供奔走。甚至庭闱〖指

    父母〗之奉,反多缺略,而西席不致有无鱼之叹,比比然也。今人不念及此,所以甫就西席,辄谓彼家礼当奉我,稍不尽礼,悻悻然见于面。而生徒学业,反若置之度外。此弗思之故也。敢告同心善士,宁使功浮于食,毋使食浮于功。

    倘生徒实系顽劣,教无所施,则馆课之外,当以福善祸淫之说,谆谆劝勉,使

    主家得一培植元气之子弟,未始非西席大功德也。至口腹之奉,自有定限,若

    享之既尽,命亦随亡。譬如有钱一千,日用百文,可延十日,用若倍增,数必

    倍减。故知藜藿是供〖藜藿,指粗劣的饭菜〗,亦延年之事。食前方丈〖方丈,谓菜肴罗列之多〗,实堕落之因。诚能以戒杀之理,劝勉东家,将东家父兄子弟,皆因吾言而积德矣。其不素餐也〖素餐,不劳而食〗,孰大乎?

    劝塾师 当塾師的人固然艱难,但招待塾師的家庭更加艱难。早晚飯菜,精心烹調;

    出门在外,奴婢隨從。甚至父母的供奉,反多缺略,而塾師的飯桌上不會无魚。

    今天的人不想想持家的艱难,所以一旦聘為塾師,就認為人家理所当然应当供

    奉我,稍不如意,臉色就很不好看,而學生的學业,反而置之度外。敬告同心

    善士,人非禽兽,不僅僅是吃喝拉撒。要多在修行上用功,不要在口味上用功。

    倘使學生实在頑劣,不可教育,那麼就要在課外多講講福善禍淫的道理,諄諄

    劝勉,使主家得到一個培植元氣的后代,這就是塾師的大功德了。至於口腹之奉,自有定限。如果享受已盡,命也隨亡。譬如有錢一千,每天用百文,可延續十

    天用。若倍增數,必倍減。因此,应当知道,粗茶淡飯,即能延年益寿;山珍

    海味,就會墮落三途。真心地用戒杀的道理劝勉東家,那麼東家父兄子弟都會

    因我所說而積德了。這才不白白地吃閒飯啊!

    下附征事(二则)

    惜福延龄(见《因果目击编》)

    福建曹舜聪,设教于汀州郑氏,奉十斋甚谨。凡鲜鸡虾蟹之类,一切屏除,盖恐主家为己烹杀也。席中若陈腌腊诸品,辄尽欢而退。顺治丙申,患腹疾,僵冷三昼夜。举家号哭,后事悉备。忽苏,告妻子曰:“吾命应于甲申初夏,被流寇所斩。缘设教以来,诚心爱物,主家未尝特杀一命,故延寿一纪,且免

    横夭。又于庚寅夏,劝人刻《金刚经》三页,又延三载。今阳寿尚有二年也。”

    果阅二年而卒。

    【按】崇川一友,性慈戒杀,但不能持斋。故鲜鸡鱼蟹之属,生平严戒。亲友

    招之,席间惟列腌品,虽至好杀之家,曾无一物为己而烹者。若仁人君子,能仿此而行,是永无杀生之累矣。

    惜福延龄(見《因果目擊編》)

    福建曹舜聰,在汀州鄭氏家任教,嚴持十齋,凡鮮雞蝦蟹之类,一切摒除,生怕主家為自己而烹杀。席中若擺有醃臘菜肴,就盡歡而退。順治丙申,患腹

    疾,僵冷三晝夜,全家號哭,后事已经全部準備好。忽然蘇醒,告訴妻子說:“我

    应当在甲申初夏被流寇所斬,因為任教以來, 诚心爱物,主家未曾特意杀害一命,所以延寿十二年,並且免除橫死。又因在庚寅夏劝人刻《金剛经》三頁,又延

    寿三年,到现在還有陽寿二年。”果然过了兩年才去世。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6

    【按】崇川一位朋友,性慈戒殺,只是不能持齋,故鮮雞魚蟹之類,生平嚴戒。

    親友招待他,席間只擺醃品。即使到了好殺的家庭,也從來沒有一物為

    自己而烹殺。一切仁人君子,若能仿效這位朋友,天下就永遠沒有殺生

    之苦了。

    贪饕丧命(云间人共述)

    松郡郭止一,三十六岁,顶何姓卷游庠。康熙十四年,馆某氏,主人以郭

    嗜犬,时进其味。一日指主家黄犬曰:“此犬腿甚肥,未识可烹而遗我否?”

    主人从之。越数日,郭忽昏愦,摄至郡城隍庙,时黄犬先在。神曰:“何某,汝何唆主杀犬?”郭辩曰:“我姓郭,不姓何,不过庠姓耳。”神怒鬼卒误拘,郭遂苏,苏而甚夸其辩。未几,何姓随卒,明日忽苏曰:“被郭某诬我杀犬,吾力辩不食牛犬,犬亦言音声非若。放我暂还,候郭到同审。但吾寿将尽,不

    能再生。”处分家事而绝。是晚,郭邻途见鬼卒,严锁郭入城。归探其家,已

    闻哭声矣。

    【按】膳师之馔,虽杀自主家,然为我而杀,自不得不分其咎。假令西席诿东家,东家复诿西席,则物类默默受冤,无所控告矣。

    贪吃狗肉丧命(云間人共述)

    松郡郭止一,三十六歲,頂替何姓教书。康熙十四年,在某氏家任教。主

    人因為郭爱吃狗肉,经常進奉。一天,郭指著主人家的黃狗說:“此狗腿很肥,不知是否可以為我烹杀?”主人依從了他。过了幾天,郭忽然昏死。被抓到本

    郡城隍廟,黃狗已经先到。神說:“何某!你為什麼唆使主人杀狗?”郭狡辯說:

    “我姓郭,不姓何。”神怒責鬼卒誤拘,郭就蘇醒了。醒后自誇能辯。沒多久,何姓死去,第二天忽然蘇醒說:“郭某誣陷我杀狗,我爭辯自己不食牛狗,狗

    也說音聲不像,放我暫還,等候郭到同審,但我寿命將盡,不能再生。”处理

    家事后就死去了。這天晚上,郭的鄰居路遇鬼卒拘郭而去,入城到家一探尋,已聽到郭家有哭聲了。

    【按】招待老師的肉食,雖然是主家所殺,但是因為我而殺,自然不得不分擔

    責任。假使老師把責任推卸給主家,主家又把責任推卸給老師,那麼物

    類就只能默默受冤,無所控告了。劝求功名者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7

    劝求功名者(以下言求福不宜杀生) 海内操觚之士〖操觚(gū),撰写文章〗,夙而兴,夜而寐,继晷焚膏者,曰为求功名也。父诏子,师勉弟,惟日不足者,曰为求功名也。然而少年之士,每有早掇巍科。博古之儒,往往怀才不售〖不售,科举考试未中〗。非荣枯得失,操之者天耶?既操之天,则合天而天佑之,违天而天弃之,必然之理也。戒杀

    一端,文人每视为缓图,以为此特佛氏之教耳。噫!岂佛氏好生,吾儒独好杀

    乎?昔程明道,主上元县簿,见乡多胶竿以取鸟者,命尽折其竿,然后下令禁

    止(出《宋史》)。而吕原明,得程氏正传,然累世奉佛,戒杀放生。为郡守时,署中多蓄笋干、鳆鱼干,以代水陆生命(见《圣学宗传》)。彼诚见好生恶死,天心所在,不可违耳。人能以天地之心为心,则福禄随之矣。

    劝求功名者(以下說求福不宜杀生) 世上讀书作文的人,早起晚睡,廢寢忘食,一心只為求取功名。父親告誡

    兒子,老師勉勵學生,抓緊一分一秒,一心只為求取功名。可是,那些年紀輕

    輕的少年,常常金榜題名,而博古通今的老儒,往往懷才不遇。如此看來,榮

    枯得失难道不是由上天主宰嗎?既然由天主宰,那麼合乎天心天必定护佑,違

    背天心天必定鄙棄。戒杀這件事,文人常常認為可以慢慢來,不要急,認為這

    件事只不过是佛氏之教罷了。可悲可歎啊!难道只有佛氏好生,我們讀书人單

    單好杀嗎?在歷史上,程明道 [01]

    做上元縣簿时,看见鄉人多用膠竿取鳥,命令

    把所有的膠竿全部折断,然后下令禁止打鳥的事(出宋史)。呂原明得到程氏

    正传,但他家多世奉佛戒杀放生。做郡守时,官署中貯存很多筍乾、鰒魚干,以代替水陸生命(见圣學宗传)。他們確实認識到了好生恶死是天心所在,不

    可違背。人能以天地之心為心,那麼福祿就會跟隨他了。

    下附征事(三则)

    嗜蛤不第((见《龙舒净土文》)

    宋初,镇江邵彪,梦至冥府。主者问曰:“汝知未及第之故否?”对云:“不知。”

    遂引彪去,见一镬煮蛤蜊,俱呼彪名。彪惧,合掌念阿弥陀佛,蛤变黄雀飞去。

    彪遂戒杀,仕至安抚使。

    【按】科名之事,虽锡自天曹,若有冤对相阻,鬼神亦不能禁之。欲向青云路,安可不虑及乎此?

    愛吃蛤蜊,應考失敗(見《龙舒淨土文》)

    宋初,鎮江邵彪,梦至冥府,冥主问他說:“你知道自己考試失敗的原故

    01. 程顥(hào浩)(1032–1085)北宋河南人,理學的奠基人,明道學案的代表。

    他早年奉父命,從周敦頤问學,受其薰陶,立志于孔、孟之道,泛覽诸家,出入釋老,“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形成了為人師表与治學的獨特風格。

    中期宋學教育,多是師友后進相聚,自由討論,奉程顥為師的人用“春風

    和氣”四個字称讚他。他在洛陽与邵雍、張載等人往复論學,又与他的弟

    弟程頤長期在洛陽講學,故他們的學說被称為“洛學”,二程成為洛學的

    兩大宗師。程顥從自身的实際生活体驗出发去尋覓人生的真諦,他的學說

    對后來的陸王心學影響很大。程頤称為伊川先生,為人嚴毅剛直,擔任哲

    宗侍講,議論褒貶,无所顧忌,因觸怒權貴而遭貶逐。對學生要求嚴格。

    有一次,他瞑目靜坐,恰值楊时、遊酢(zuò坐)往见,侍立良久,辭出时,门外雪深逾尺。這就是“程门立雪”的典故。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8

    嗎?”他回答說:“不知。”鬼卒就帶邵彪到一個地方,看见一隻鐵鍋裏面煮

    的蛤蜊[01]

    ,都喊邵彪的名字。邵彪恐懼,合掌念阿彌陀佛,蛤蜊都變成黃雀飛去。

    從此以后,邵彪就不再杀生,官至安撫使。

    科名的事,虽然是上天所賜,可如果有冤敵相阻,鬼神也无可奈何。想要走青

    雲路,怎能不考慮這個问題呢?

    補充:既然邵彪在恐懼之際,還能合掌念阿彌陀佛,則知道邵彪善根深厚,知

    錯就改,他後來官至安撫使,就理所當然了。平常人則不能作此僥倖之想。

    帝君示梦(见《护生编》)

    明末,蜀士刘道贞,客至。将割一鸡,忽不见。客坐良久。欲杀一鸭,忽

    又不见。索之,见同匿暗处。鸭以首推鸡出,鸡亦如之,相持甚力而无声。刘

    悟,作《戒杀文》劝世。辛酉七月,其友梦至文昌殿。帝君揭一纸示之,曰:“此

    刘生《戒杀文》也,今科中矣。”寤而语刘,刘不信。榜发,果符其言。

    【按】禽兽与人,形体虽异,知觉实同。观彼被执之时,惊走哀鸣,逾垣登屋。

    与人类当王难被擒之时,父母彷徨莫措,妻孥攀援无从,异乎不异?观

    彼临刑之际,割一鸡,则众鸡惊啼,屠一豕,则群豕不食。与人类当劫

    掠屠城之际,见父母血肉淋漓,妻孥节节支解,异乎不异?观彼宰割之候,或五脏已刳,而口犹吐气,或咽喉既断,而眼未朦胧。与人类当临欲命

    终之候,痛苦欠伸,点头熟视,异乎不异?即鸡鸭之私相推诿,世人当

    痛心而镂骨矣!

    帝君示梦(見《护生篇》)

    明朝末年,四川讀书人劉道貞家裏來客,想杀一隻雞,忽然不见了,客人

    坐了很長时间,想去杀一隻鴨,忽然又不见了。一搜索,看见雞鴨一起躲藏在

    暗处,鴨用頭推雞出,雞用頭推鴨出,相持不下,默不作聲。劉很受觸动,就

    寫了一篇戒杀文劝世。辛酉七月,他的朋友梦见到文昌殿,帝君揭開一張紙給

    他看說:“這是劉生的戒杀文,他已考中了。”醒來后告訴劉,劉不相信。榜

    发以后,果然应驗了朋友所說的話。

    【按】禽獸和人類,體形雖然不同,但知覺實際是一樣的。看那些禽獸被捕捉

    的時候,驚走哀鳴,跳牆爬崖,和我們人類被捕殺的時候,父母彷徨苦

    悶,不知所措,妻子走投無路,尋死無門,相同還是不相同呢?看那些

    禽獸被殺害的時候,割殺一支雞,其他的雞就哀啼;屠宰一頭豬,其他

    的豬就不食,和我們人類被搶劫掠奪,戰亂燒殺的時候,眼見父母傷殘,妻子解體,相同還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獸被宰割的時候,有的五臟已

    經剖開,但口裏還在吐氣,有的咽喉已經砍斷,但眼睛還沒有閉上,和

    我們人類臨死斷氣的時候,痛苦萬狀,點頭久視,相同還是不相同呢?

    看了雞鴨相互推諉的故事,我們就應當刻骨銘心了。

    救物同登(见《广慈编》)

    会稽陶石梁与张芝亭,过大善寺放鳝鱼数万。其秋,陶梦神云:“汝未该中,缘放生,得早一科。”榜发而验。因曰:“事赖芝亭赞成,奈何功独归吾?”数日,南京录至,张亦中式。

    【按】迩来恶俗,有应乡、会试者,亲友必合赀祈祷,所杀无算。名为保福,实为造罪,高明者其痛绝之。

    01. 蛤蜊(ɡélí隔離),軟体动物,長約三釐米,殼卵圓形,淡褐色,邊緣紫色。

    常生活在淺海底。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39

    救物同登(見《廣慈編》)

    會稽陶石樑和張芝亭路过大善寺,放了幾万尾鱔魚。這年秋天,陶梦见一

    位神對他說:“你本來不能考中,因為放生的功德,所以就能考中了。”榜发

    后果然得中,陶說:“事情是和芝亭一起完成的,怎麼能把功勞歸結於我一個

    人呢!”幾天后,南京錄取的通知來了,張也考中了。

    【按】近來出現一種陋習,凡有人去應考,親友必合資祈禱,所殺無數,名為保福,實為造罪,高明的人深惡痛絕。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0

    劝求子者 富家无子,挥金纳妾者有之,重价市药者有之。然求之愈切,得之愈艰,何哉?盖三界中定业,苟非大善,不能挽回。古来无子之人,往往因一念觉悟,勇猛修德,因而连生贵子者,指不胜屈也。求之不得其道,而徒怨天尤人,致

    慨宗祧之失守,亦惑之甚矣。

    劝求子的人 富家无子,不惜重金娶妻納妾,不惜重金買藥醫治。可是,求子的心愈加

    廹切,得子的希望就愈加渺茫。為什麼呢?因為三界中的定业,如果不積大德

    大善就不能挽回。古來无子的人,往往因一念觉悟,勇猛修德,因而連生貴子的,數不胜數。求子不得法,只是怨天尤人,致使宗族失传,也太糊塗了啊!

    下附征事(四则)

    放生得子(见《广仁录》)

    元朝一富商求子,闻太岳真人召仙判事有验,因往叩之。判云:“汝前生

    杀业多,使物类不能保有子孙,故得斯报。今放满八百万生灵,方可赎罪。若

    误伤一虫,须放百灵以准之。挽回造化,是为第一。”商即立誓戒杀,捐资放生。

    未几,得一子,以孝廉出仕焉。

    【按】《华严经》云:杀业之报,能令众生堕于三途。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病,二者短命。富商杀业甚多,而报不过无子者,想既受三途之

    正报,而后受无子之余报,未可知也。否则或宿世福力尚厚,先受无子

    之华报〖在正报到来之前所受的业报〗,而后受三途之果报,亦未可知也。

    今能赎前过恶,回心向善,自应免祸获福矣。

    放生得子(見《廣仁錄》)

    元朝时有一個富商求子,聽說太岳真人可以召來神仙判事,非常灵驗,就

    前往拜见,告訴他:“你前生杀业多,使物类絕種,故得此報。今放滿八百万

    生灵,才可贖罪。若誤傷一蟲,必須再放百個生命才能準數。想要挽回命运,這是最重要的事。”商人即立誓戒杀捐资放生。沒有多久,就得到一個兒子,后來以孝廉出仕当官了。

    【按】《華嚴經》說:“殺業的報應,能使眾生墮落三途。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是多病,二是短命。”富商前生殺業很多,但現前報應只不過無子罷了,可以推測他已經受了三途的正報 [01]

    ,現在再受無子的餘報。否則,就是

    宿世福力深厚,先受無子的華報 [02]

    ,再受三途的果報。今天能懺悔過去

    惡業,回心向善,自然應當免禍獲福了。

    01. 即三恶道的果報。正報又名正果,指眾生的身体,因眾生的身体是依过去

    的业因而召感得來的果報正体。分為正報和依報。依報又名依果,即眾生

    依之而住的果報,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

    02. 华者喻也。又假之义也。如人為獲果实而植树,正得其果实,兼可得华,华即华報也。如此眾生植善恶之业因,正報其业因之結果曰果報。又称实

    報正報。附隨其实報正報而得之假果名华報。例如不杀之因,遠感涅槃之果,謂之实報,因之而得長寿,是即华報也。智度論十一說:“如人求蔭故種树,求华或求果故種树,佈施求報亦複如是。今世后世乐如求蔭,聲闻辟支佛

    道如华,成佛如果。”往生要集上末說:“应知念佛修善為业因,往生极

    乐為华報,證大菩提為果報,利益眾生為本懷。”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1

    悔过延嗣(见《感应篇图说》)

    杭州吴恒初,好食牛肉,连丧子女。适一子患痘,医祷莫效。吴忽梦至阴司,有诉吴杀牛者,争辩良苦。主者唤群牛嗅吴周身,牛竟无言。吴自供食牛,不杀牛,且誓永不复食。主者谕牛而遣之,吴遂得释。出见一阁,阁上有人呼己,吴仰视之。

    忽掷一物,曰:“还却汝!”视之,乃其子也,遂觉。子寻愈。

    【按】食其肉而至连丧子女,则杀其身者可知。

    不吃牛肉,救子一命(見《感應圖說》)

    杭州吳恒初爱吃牛肉,連喪子女,又遇上一個兒子患痘病,醫禱无效。吳

    忽然梦到陰司,有人控告吳杀牛,吳与之爭辯激烈。冥主喊群牛嗅吳周身,牛

    无話可說。吳自供吃牛肉但從不杀牛,並且发誓永不再吃。冥主告諭群牛並把

    吳送回。吳出來看见一樓閣,閣上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吳抬頭一看,忽然拋下

    一物,說還給你。仔細一看,是自己的兒子。然后就醒來了,兒子的病馬上就

    好了。

    【按】吃牛肉使自己連喪子女,那麼殺牛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戒牛育子(见《护生录》)

    京师翟节,五十无子,绘大士像,恳祷特至。妻方娠,梦白衣妇抱送一儿,妻方欲抱,牛横隔之,不可得。既生子,弥月不育。又祷如初,或告曰:“子

    酷嗜牛肉,岂谓是与?”节悚然,合门戒牛。未几,复梦妇人送子,抱而得之,后果生子成人。

    【按】所谓现妇女身,而为说法也。

    戒吃牛肉,即得貴子(見《护生錄》)

    京師翟節,五十歲了,還沒有兒子,敬繪观音大士像,诚懇祈禱。妻子懷孕,梦见白衣女子抱送一兒,妻子正想要抱,牛橫在中间隔断了,得不到。生下兒

    子后,滿月就死了,翟又虔诚祈禱。有人告訴他說:“你爱吃牛肉,难道不是

    此事才使你无子嗎?”翟節悚然觉悟,全家戒食牛肉。沒有多久,又梦见白衣

    女送子,抱到了妻子手裏。后來果然長大成人。

    【按】這就是觀音菩薩現婦女身而為說法啊!

    嗜鳖速毙(袁午葵述)

    明末,杭州有潘德斋者,老而乏嗣。偶见一书云:“食鳖者有子。”乃买

    而畜之,且饲以小鳝,烹割无虚日。如是年余,遍体皆生肿毒,毒有数口,宛

    如甲鱼之嘴,其痛入骨。未几死,竟无后。

    【按】邪见之人,一时害人以言,百世害人以书,正谓此也。是故著书立说,虽善人君子,犹不可不慎,况其他乎?(附儒言以辟佛法,传医方而杀

    生命,更有刻佛书、善书,而不具正知正见,自作盲论瞽说,反致疑误

    众生,比比皆是。岂知其自入邪见,复引人入邪见,空负好心,大作恶业,仍当堕落者乎?)

    吃鳖速毙(袁午葵述)

    明朝末年,杭州有個叫潘德齋的,年老无后,偶然看见一本书上說:“食

    鱉可以生子。”於是就買鱉貯存,用小鱔飼養,天天烹割。這樣过了一年多时间,全身都生腫毒,毒有數口,宛如甲魚之嘴,痛入骨髓。沒有多久就死了,於是断后。

    【按】有邪見的人,說話害人一時,著書害人百世。這件事正是一個見證。因此,著書立說,即使是善人君子,也不可不慎重,何況其他人呢?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2

    說儒言以謗佛法,傳醫方而殺生命。更有刻佛書善書,卻沒有正知正見,自作盲論瞎說,比比皆是。哪里知道自心大作惡業,仍然會依照因果而

    墮落啊?

    補充:心外無法,不管是善业還是恶业,都是唯心而造。著书立說,雖然是意

    識領域上的事,所作邪說,自身也許並未實踐,但因為书籍傳播很廣,而且代代流傳,所以其所造恶业就無量無邊了。原以為著书可以流芳百

    世,其結果謬種流傳,竟然遺臭萬年。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3

    劝避难人 世人当乱离之际,避处深山旷野,颠沛不一。望旌旗则母离子散,闻金鼓

    则胆落魂飞。此等流离倾覆,虽国家大数,然莫非自业所招。慈受禅师偈云:“世

    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

    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由是观之,无论杀身亡家,属之前定。即一指之伤,一针之失,乃至刹那恐怖,未有出于无因者。普告世人,但遇兵戈之际,宜回

    心自念曰:吾身尚未被执,然且如此恐怖。则物类当被执之时,恐怖更当何如?

    骨肉尚未分散,然且如此凄惨。则物类当分散之时,凄惨更当何如?四体尚未

    宰割,然且如此悲苦。则物类当宰割之时,悲苦更当何如?由是过去杀业,必

    念佛超荐。未来杀业,当直下斩除。如此用心,则来世必生太平之代,必不生

    危乱之时。纵或生危乱之时,必不生被兵之地矣。岂非避难最上策乎?彼登山

    涉水,非万全计也。古德云:“世上欲无刀兵劫,须是众生不食肉。”

    劝避难人 戰亂之際,世人避处深山旷野,顛沛流離。望旌旗,則母離子散;闻金鼓,則膽落魂飛。如此流離失所,虽然是国家定數,但也是自心恶业所感招。慈受

    禪師偈說:“世上多杀生,才有刀兵劫。杀生必抵命,欠財必還債。離散你妻子,曾破他巢穴。報应各相当,洗耳聽佛說。”由此看來,无論杀身亡家,都是前

    业所定。就是傷一指,失一針,以至於一瞬间的恐怖,都有前因。普告世人,一旦遇上刀兵戰火,就应当回心转意,好好思考:“我還沒有被抓时,尚且如

    此恐怖。那麼物类被抓之时,恐怖更当如何?骨肉還沒有分散时,尚且如此淒

    慘。那麼物类分散之时,淒慘更当如何?四体還沒有被宰割时,尚且如此悲苦。

    那麼物类被宰割时,悲苦更当如何?因此,过去杀业,必念佛超薦,未來杀业,当直下斬除。如此用心,則來世必生太平年代,必不生危亂之时。即使生到危

    亂之时,也必不生到戰火之地。這难道不是避难的最上策嗎?爬山涉水,不是

    万全之計。古德說:“世上欲无刀兵劫,須是眾生不食肉。”

    補充:《三國演義》一開頭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就說明天

    下戰亂是难免的,由亂世到治世,再由治世到亂世,眾生常在痛苦中徘

    徊。 难道我們就沒有永久的和平和幸福嗎?回答是肯定的。它來自哪裏?

    來自我們的心中。內心平和,不起杀心。這就是永久的和平之方。人類

    沒有認識這一點,以強淩弱,以眾生之肉來充自己之腹,視為當然,這

    是引發戰爭的根本原因。所以,人類沒有永久的和平。謀求永久的和平

    就從戒除杀生開始。

    下附征事(二则)

    刀兵偿报

    宋徽宗时,寇兵入内,所至焚戮。惟安阳镇,被祸尤惨。后有一僧,能于

    定中勘冥事,众叩之,僧为入定,具知其详。乃曰:“此乡所造杀业,惨于他处,故受报亦惨于他处。然业报未尽,怨对方来,众等未能安息也。”后连年兵火,人民屡遭屠戮,果无遗类。

    【按】人见渔翁漉网〖漉(lù),过滤〗,忽得大鱼,必鼓掌称快。不知此又

    增一怨对也。悲怜救解,犹恐不及,奈何反称羡之耶?称之,是赞叹杀。

    羡之,是随喜杀。慧眼一观,皆是刀兵种子矣。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4

    刀兵偿报

    宋徽宗时,外敵入侵,所到之处,燒杀搶掠。安陽鎮受禍最慘。当时有一

    位僧人,能在定中观察前因后果。眾人拜见他詢问此事。僧人進入定中,知道

    了原委。就說:“此鄉所造杀业,慘於他处,故受報也慘於他处。但业報還未盡,怨敵一來,他們就不得安寧了。”后來連年兵火,人民屢遭屠戮,果然沒有一

    人遗漏。

    【按】人見漁翁撒網,忽得大魚,必定鼓掌稱快。不知道此時又增加一怨敵了。

    悲憐救解都來不及,為何反而稱讚羡慕呢?稱讚就是讚歎殺,羡慕就是

    隨喜殺。慧眼一看,都是刀兵種子啊!

    龙子救难

    巢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有巨鱼重万斤,三日死,合郡食之。一老妪独不食,忽有老叟告曰:“此吾子也,不幸罹祸,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汝急出城,城将陷矣。”妪因日往视龟。有稚子讶之,妪以实告,稚子伪以朱傅龟目。妪见,急出城,遇一青衣童曰:“吾龙子也。”引妪登山,而城果陷为湖。

    【按】佛世有一大臣,相士决其兵死。日夜以兵自卫,至执剑而卧。一日请佛

    诘朝赴斋,佛不受,告其国王曰:“此臣今夜必死。”是夕有四臣,亦

    在其家防守。其妻见夫熟睡,代为执剑,未几,妻亦睡去,落剑断头。

    国王闻之,疑四臣与妇有私,俱断其右手。阿难问佛何因,佛言:“其

    夫前世作牧羊儿,妇为白母羊。四臣尔时同为劫贼,见儿牧羊,同举右手,指羊谓儿曰:‘杀以食我。’牧儿涕泣从之。以是因缘,辗转酬报。”(详

    载《杂譬喻经》上卷)童子伪赤龟目,亦系福力所致,因缘会遇,自然

    而然,不可强也。

    龙子救难

    巢江水暴漲,不久江中有巨魚,重万斤,三日死,全郡人搶食。只有一個

    老婆婆不食,忽然遇到一位老人告訴她說:“這是我的兒子,不幸遇难,唯有

    您憐悯,我會好好報答您。如果東门石龜眼睛變紅,您就趕快出城,城就要陷

    落了。”老婆婆因此每天前往看龜,有個小孩很驚奇,老婆婆就把实情告訴了他,小孩想戲弄老人,偷偷用紅色塗抹龜目,老人一见,急忙出城,遇到一個青衣

    童子說:“我是龍子。”帶老人登山,城果然陷落為湖。

    【按】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大臣,看相的人判定他一定被殺死,他就非常警惕

    戒備,日夜以兵自衛,以至於帶劍睡臥。有一天,大臣請佛在早晨赴齋,佛不接受,告訴國王說:“此臣今夜必死。”這天晚上,有四個臣子,在大臣家防守。妻子看見丈夫熟睡,就代替他拿劍。沒有多久,妻就睡

    去,落下的劍砍斷了大臣的頭。國王聽說大臣死了,懷疑四臣與婦私通,就砍斷了他們的右手。阿難問佛何因,佛說:“這個人前世是牧羊兒,他的妻子是白母羊,四臣都是盜賊,看見小兒牧羊,同舉右手,指著白

    羊對牧童說:‘殺了它給我們吃。’牧童哭著聽從了他們話。因此,今

    天輾轉酬報。”(詳載《雜譬喻經》上卷)以上童子用紅色塗抹龜目,本想戲弄老人,實際上也是老人福力所感召,因緣會遇,自然而然,不

    可勉強。

    補充:誠實的人不用怕受欺騙,不誠實的人騙人實際上就是騙自己。世俗認為

    老實人吃虧,這是眼光短淺的表现。真正老實的人永遠也不會吃虧的,那些狡猾的人自以為得逞一時,那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後是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5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正是所謂機关算尽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6

    劝食牛犬者(以下言自奉不宜杀生) 劝人戒食牛犬,不如劝人戒杀牛犬。劝屠户戒杀牛犬,不如劝官长禁杀牛犬。

    何则?劝人莫食,虽或面从,然肴俎在前,谁能自制?是知劝人戒食,不如劝

    人戒杀也。屠人因劝改者,十难其一。苟不摄以官长,惧以严刑,虽日进屠门

    诏之,终为无益。何如号令申严,群凶匿刃乎?况禁屠一事,贫儒亦能得之官长。

    俟禁榜既悬,而后严行纠察,奉为成规,虽不劝人戒,自无牛犬可食矣。惜乎,缙绅之士,凡名利所在,辄俯仰当道〖周旋俯就于当权者〗,哓哓不已,遇此等事,则钳口卷舌耳。

    劝食牛狗的人(以下說個人生活不宜杀生) 劝人戒食牛狗,不如劝人戒杀牛狗, 劝屠戶戒杀牛狗,不如劝官長禁杀牛狗。

    為什麼呢?劝人莫食,虽然有的表面上聽從,但一擺到桌上,谁能自製?因此,劝人戒食,不如劝人戒杀。屠戶能夠劝改的,十中难有一個。如果不借官長威

    嚴,以嚴刑警戒,即使每天進屠门劝解,最終還是无益。怎能比得上政府號令

    嚴明,群凶藏刀呢?何況禁屠一事,貧儒也能得到官長的幫助。等到禁榜高懸,再嚴行糾察,奉為成規,虽不劝人戒,自然无牛狗可食了。可惜啊!当官之人,凡名利所在,就爭先恐后,不知疲倦,遇到這樣的事,就閉口捲舌了。

    下附征事(四则)

    命终酬业(出《颜氏家训》)

    齐贵人奉朝请,性奢荡而嗜牛犬,食必特杀。年三十余,一日见犬牛忽至,遍体痛如刀割,嗥叫发狂而死。

    【按】异类有功者,莫如牛犬。食之最损阴德者,亦莫如牛犬。世人必欲沾其味,何哉?

    命终酬业(出《顏氏家訓》)

    齊貴人奉朝請 [01]

    ,本性奢侈淫蕩而偏爱吃牛狗,食必特杀。三十多歲时,有一天,看见大牛忽至,遍体痛如刀割,嗥叫发狂而死。

    【按】物類有功的,莫如牛狗,殺食最損陰德的,也莫如牛狗,世人必定要沾

    上它的口味,為什麼呢?

    戒牛得魁(出《广慈会要》)

    金陵朱之蕃,未第时,梦神曰:“今年状元,当是镇江徐希孟,因私一奔

    女,黜之。次当及汝,但彼三代不食牛,汝父子未戒,倘能悔过,犹可及也。”

    觉而语父,父不信。是夕,父梦亦如之,始大惊,誓不复食。是年果魁天下。

    徐止二甲第三。

    【按】或云,牛系郊祀之物,唯有福者方得食。观此,可以塞口。

    戒牛得魁(出《廣慈會要》)

    金陵朱之蕃,未考取时,梦见神說:“今年狀元应当是鎮江徐希孟,因与

    一女子私奔,除名,依次应当轮到你,但徐家三代不食牛,你父子未戒,如果

    能悔过,還來得及。”醒后告訴父親,父親不信。這天晚上,父親也做了同樣

    一個梦,大驚失色,誓不再食。当年果然大魁天下,徐只獲得二甲第三。

    01. 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叫請。漢代對退職大臣、將軍及皇室、外戚,多給以奉朝請名义,使得參加朝會。晉代以奉軍、駙馬、騎三都尉

    奉朝請。南朝為安置閒散官員,奉朝請一度增至六百餘人。隋初罷奉朝請,另設置朝請大夫、朝請郎,為文散官。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7

    【按】有人說,牛是祭神之物,只有大福的人才能享受,從這件事來看,就應

    當閉口不吃了。

    鬼显业因(出《观感录》)

    无锡书吏王某,顺治丁酉,以钱谷事,狱死北都。癸卯夏,苏州金太傅子汉光,自京归。舟次张家湾,有人乞附舟,称无锡王书吏。泊舟待之,不至,舟发复呼。

    诘之,以实告,舟中皆惊。鬼曰:“无妨,居舟隅可也。”舟近岸,似有人跃入。

    未几,忽叫跳。问故,曰:“遗一小囊于岸,内有钱粮数,乞停舟取下。”从之。

    行三日,鬼曰:“姑止,此地施食,吾欲往投。”去即下,曰:“观音菩萨主坛,无饭与吾,以生前喜食牛耳。”汉光曰:“天下有此奇事?吾素食牛,今当戒矣!”

    俄而大哭,问之,曰:“天上戒坛菩萨至,吾不敢居此。”汉光停舟,鬼杳然。

    【按】瑜伽法味〖瑜伽,汉传佛教中常用指拜忏、超度、施食等法事仪式〗,普济人天。上而天龙八部,下而地狱鬼畜,皆在所施之内。岂有菩萨主坛,嗜牛者不与食乎?王鬼不得食,自业所见耳。饿鬼积劫不闻水浆之名,纵行于水上,望之但见为脓血,非业力使然乎?昔目连尊者,以天眼视

    世间,见亡母在饿鬼中,以钵饭饷之。其母左手障钵,右手取食,食未

    至口,变成火炭。目连大哭,求救于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

    力所奈何。汝虽孝动天地,天地鬼神亦莫奈之何。必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目连遂大兴佛事,供养众僧。其母即于是日,脱饿鬼苦(详

    《盂兰盆经》)。观此,则王鬼不得食,岂非自业所招乎?或曰:既如此,则世间施食,亦多无用。答曰:众生与佛,分有缘、无缘二种。有缘者,即能沾惠,不沾,偶系无缘耳。非可执一论也。(有信心便是有缘,无

    信心则无缘矣,可不早发信心乎?)

    夜鬼坐船(出《觀感錄》)

    无錫书史王某,順治丁酉因為錢糧问題,被捕死在北都監獄。康熙二年四

    月,蘇州金太傅的兒子漢光,自京歸家,他的船经过張家灣,有人在岸上呼號:

    “我是无錫王某,請求搭我回去。”漢光答应,但從船上看不到王來,船一出发,又象原來一樣呼號。漢光責问他。王就把实情告訴他說:“我是怨鬼,船離岸

    遠,故难登船。”船中人都很震驚。鬼說:“沒有妨礙,我坐到船的角落就行

    了。”船靠近岸,似乎有人跳進來,剛行不久,鬼又叫起來,问他是什麼緣故,鬼說:“遗失一個小袋子在岸上,裏面有錢糧數目,歸家質對,要以此為根據,請停船讓我取來。”漢光依從了他。已经走了三天,快要天黑时,鬼說:“暫

    請停下來,這個地方普齋,我要去一去。”漢光问:“什麼叫普齋?”鬼說:“就

    是世俗所說的施食。”去了一會就又回來了,說:“观世音菩薩主壇,我吃不

    到飯。我生前喜食牛肉,因為菩薩臨壇,凡嗜好牛肉的人,都不得食。”当时

    漢光正喝醉了,聽到他這樣說,拍案驚呼說:“天下有這樣的奇事嗎?我平素

    也喜歡吃牛肉,现在就应当引以為鑒了!”过了一會,鬼大哭起來,问他,說:

    “天上戒壇菩薩到,我不能在此了。”漢光說:“你怎麼回去呢?”鬼說:“要

    等其他的船了。”漢光停船,鬼就悄悄地離開了。漢光戒牛肉的話,剛從口裏

    說出來,而戒壇的神就已经到了。可见舉心动念,天地都知。記过記功,一絲

    一毫不會有差錯。

    【按】施食法會,普濟人天眾生,上到天龍八部,下到地獄鬼畜,都在所施之內,哪有菩薩主壇,嗜牛肉的人不施與的呢?王鬼不能得食,只是自己的業

    障所阻礙罷了!餓鬼長年累月,聽不到水漿的名字,即使行走在水上,在他的眼中也只是看到膿血,難道不是業力所引發的嗎?從前目連尊者,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8

    以天眼觀察世間,看見亡母在餓鬼中,就把一缽飯送給她。他的母親左

    手持缽,右手取食,食未到口,變成火炭。目連大哭,向佛求救。佛說:

    “你的母親罪重,不是你一人之力所能辦挽救的。你的孝心雖然感動天地,天地鬼神也沒有辦法。必須借十方僧眾威神之力,才得解脫。目連於是

    大興佛事,供養僧眾,他的母親就在當天脫離餓鬼痛苦。(詳盂蘭盆經)

    從這裏可以看出,王鬼不能得食,難道不是自業所招嗎?有人說:“既

    然如此,那麼世間施食,也大多沒用了。”回答說:“眾生與佛的關係,分有緣無緣二種。有緣的人,就能沾惠;不能沾惠,只是偶然無緣的人

    罷了!怎能一概而論呢?”(有信心,便是有緣;無信心,就無緣了。

    豈可不早發信心呢?)

    戏侮速殃(出《现果随录》)

    麻城二孝廉,一信佛,一谤佛,同读书地藏殿。一人馈犬肉至,信者麾去,令不得入,且仓皇避门外。谤者曰:“吾奉儒者教,不知所谓佛老也。”遂登座,夹肉戏献菩萨。才举箸,觉空中一推,仆地立死。少顷,门外孝廉亦死,见谤

    者百刑皆受,颈陷火枷,遍体烧烂。冥君向信者曰:“汝有信心,不应到此。

    令汝来者,欲汝见彼受苦,传示世人耳。”敕回阳而苏。

    【按】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有大誓愿,一人不解脱,若己推而纳之沟中。

    世尊在忉利天宫说法,称之曰:假使十方诸佛,赞汝功德,经千万劫终

    不能尽。又云:若有天人,享天福尽,五衰相现,当堕恶趣。见地藏菩

    萨形像,志心瞻礼,是诸天神,转增天福。又云:若有众生,专诚供养,终身不退者,未来世中,常在诸天受乐。天福纵尽,下生人间,百千万

    劫,犹为帝王(俱载菩萨《本愿经》)。嗟乎!大士有如是不思议神力,名震河沙世界,威摄万亿诸天。一切众生,闻名见形者,皆获胜福。乃

    以愚浊凡夫,幺麽知见,妄加讥毁。何异萤光敌日,蝇翼障天?亦不自

    知其分量矣!

    戏弄菩薩,速招祸殃(出《现果隨錄》)

    麻城有兩個孝廉,一個信佛,一個謗佛。一起在地藏殿讀书,有一個人送

    狗肉來了,信佛的人趕他走,不準他進殿,並且倉皇避於门外。謗佛的人說:“我

    信奉儒教,不知什麼佛老。”就收肉進殿,夾肉戲獻菩薩。剛剛舉起筷子,感

    到空中有人推他,倒在地上就死了。一會兒,门外孝廉也死了。看见謗佛的人

    受盡百刑,頸陷火枷,遍体燒爛。冥王對信佛的人說:“你有信仰诚心,不应到此,叫你來的目的,是想要你看看他受苦的情形,传告世人罷了。”於是又回陽活

    过來了。

    【按】地藏菩薩曾經發了大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世尊在忉利天宮說法,稱讚他說:“假使十方諸佛,讚揚您的功德,經

    千萬劫都不能說盡。”又說:“若有天人,享天福盡,五衰相現 [01]

    ,當

    墮惡趣,看見地藏菩薩形像,志心瞻禮,這些天神就會轉增天福。”又說:

    “若有眾生,專誠供養,終身不退,未來世中,常在諸天受樂,天福縱盡,01. 天人將死时有五種衰相现前,即一、頭上花萎,就是頭上所帶的花冠漸漸

    枯萎;二、衣裳垢膩,就是无縫的天衣生出污垢來;三、身体臭穢,就是

    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散发出很多臭的氣味來;四、腋下汗出,就是兩腋之下流出很多的臭汗;五、不乐本座,就是以上種種不好的衰相

    出现之后,天人便對自己的寶座生出不乐的感受,天女眷屬也厭離他們而

    走開。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49

    下生人間,還是帝王”(詳載《地藏菩薩本願經》)可歎啊!大士有如

    此不可思議的神力,名聞河沙世界,威震萬億諸天,一切眾生聞名見形,都會獲得殊勝的福報。一個娑婆世界的愚蠢凡夫,僅有那麼一點點知見,就妄加譏毀,真如螢光敵日,蠅翼障天,也太不自量了。

    補充:有人或許會有疑惑,既然菩薩發大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為何反要

    把人打入地獄呢?這是不懂一切业障“唯心所现”的道理。此人被推入

    地獄受苦,是他自己的业障所招來的。地藏菩薩有如此大功德,如此威

    神力,聞名見形,恭敬讚歎,當然就獲福無量。反之,當然就會罪过無量。

    一個同樣的道理,從正面是這樣,從反面又是那樣。所以,毀佛者下地獄,並非佛菩薩把他推入地獄,而是他自己的噁心把自己推入地獄。佛菩薩

    大慈大悲,毀佛當然就是大恶大奸,哪有不下地獄的可能呢?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50

    劝勿烹蟹 人闻地狱之苦,皆谓渺茫,不知世人烹蟹,即是沸汤大狱景象,人特习而

    不觉耳。当其薪焰一扬,锅中发热,此时群蟹,恐怖惊惶,周身烦闷。俄而更

    热,则绕釜循行,各各欲出。俄而大热,则互为妨碍,神识昏迷。尔时浮在水

    上,大痛难忍。沉在水下,大痛难忍。相轧不动,大痛难忍。未几,锅中沸水,绕身涌注。注目,则如热钉烙眼。注背,则如沸铁浇身。如是受苦无量,而后

    含冤就尽,周身发赤。噫!众生不过为瞬息甘旨,造此无边业障。假令诸佛菩

    萨,以天眼观之,则此人与蟹,自无量劫来,曾为父母兄弟六亲,特以改头换面,不复相识。以故更相造业,更相杀害,乃至更相报怨,靡有底止也。普劝欲发慈悲,先行强恕,彼此借观,贪化为慈矣。

    劝勿烹蟹 人一聽說地獄之苦,都以為渺茫难信,不知世人烹蟹就是沸湯大獄景像,只是习以為常沒有觉察罷了。当柴火一燒,鍋中发熱,此时群蟹,恐怖驚惶,全身煩悶。接著更熱,就绕鍋循行,都想爬出。接著大熱,就互相踐踏,神識

    昏迷。此时,浮在水上大痛难忍,沉在水下大痛难忍,擠壓不动大痛难忍。沒

    有多久,鍋中沸水绕身湧注。注目,則如熱釘烙眼;注背,則如沸鐵澆身。如

    此受苦无量,然后含冤命盡,全身发赤。痛苦啊!眾生只不过為了瞬息间的美味,就造下如此无邊业障。假使诸佛菩薩,用天眼來看,那麼此人与蟹從无量劫來,曾经互為父母兄弟六親,只因為改頭換面,不再相識,因此互相造业,互相杀

    害,以至於互相報怨,永无終止。普劝一切眾生要发慈悲心,先实行忠恕[01]

    之道,彼此体諒,贪婪就化為慈悲了。

    下附征事(一则)

    蟹山受报(出《南阳广记》)

    湖州医沙助教,母嗜蟹,所杀无算。绍兴十七年,媪以恶疾死。后有数岁孙,见其立门外,遍体流血,语孙曰:“吾因生平杀蟹,今在蟹山受报。急告汝父,作福荐吾。”言讫不见。

    【按】腌蟹之家,将生蟹抉去其脐,蓦以椒盐塞入,痛苦真不可形容。蟹山之报,业力所招感也。观蟹横行于地,知宿生必惯由邪径,不向菩提正路。绳

    系于背,知宿生必爱欲羁身,不能解脱缠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蟹山受报(出《南陽廣記》)

    湖州醫,沙助教[02]

    ,母親嗜爱吃蟹,所杀无數。紹興十七年,母親患恶疾而死。

    后來她的幾歲孫子,看见她站在门外,遍体流血,對孫子說:“我因平生杀蟹,现在蟹山受報,趕緊告訴你的父親,作福超薦我。”說完就不见了。

    【按】醃蟹之家,把活生生的螃蟹腹部下麵的甲殼剔去,粗暴地把薑鹽塞進去,痛苦真不可形容。蟹山的苦報,是業力所感招。從蟹橫行爬走來看,可

    以推測他宿生必走邪路,不走菩提正路。被繩子捆綁,可以推測他宿生

    必被愛欲迷惑,不能解脫纏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01. 《論語》裏仁:“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子的學问,就在於忠恕二字)忠即是做人竭心盡力,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恕即是推

    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02. 助教,官名。晉武帝咸寧四年設。幫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唐时国子學、太學、廣文館、四门學皆有助教。明清僅国子監有助教。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51

    劝勿食蛙 捕蛙大约渔舟无赖,劝其戒杀,自不听受。但美味甚多,屈指及蛙,其细已甚。

    食者既寡,捕者自稀矣,戒之。

    劝勿食蛙 捕蛙的人大約都是漁船上的无賴, 劝他們戒杀,自然不會接受。但美味很多,數到青蛙时,已是劣等。吃的人少了,捕的人自然就稀了。

    下附征事(一则)

    蛙诉商冤(见《现果录》)

    苏州同知王某,在句容,忽见群蛙跳踯其前。王告曰:“果有冤,指吾处所。”

    众蛙遂集一处。王命人掘之,得一死尸,口塞一鞭,柄上有脚夫名。至丹阳,一询而获,乃一商买蛙放生,露白而被脚夫害也,立为抵命。吴人因呼田鸡王焉。

    【按】蛙之被杀也,受八种小地狱之苦。人之杀蛙也,造八种小地狱之因。如

    蛙被杀时,先斩其首,是为第一断头小狱。既断头已,次去其皮,是为

    第二剥皮小狱。去其四爪,是为第三落足小狱。拔肺抽肠,是为第四刳

    腹小狱。热镬煎熬,是为第五沸油小狱。调和五味,是为第六咸糟小狱。

    齿嚼牙摩,是为第七磕石小狱。流入肠胃,是为第八粪尿小狱。是知杀

    蛙而卖者,前四种狱因,系自作;后四种狱因,系教他作。买蛙而食者,后四种狱因,系自作;前四种狱因,系教他作。杀而自食者,八种狱因,皆系自作。若不杀不食,从而和之者,八种狱因,皆系教他作。人能如

    是观想,方知视听言动间,无非罪垢。而娑婆世界,五浊难居矣。

    蛙诉商冤(見《现果錄》)

    蘇州同知 [01]

    王某,在句容,忽见一群青蛙在面前跳躍,王對它們說:“果

    然有冤情,請告訴我在什麼地方。”青蛙們就彙集到一個地方,王命令手下人

    挖掘,獲得一具死屍,口裏塞著一根鞭子,鞭子的柄上有腳夫的名字。到丹陽,一詢问就抓獲了兇手。原來是一位商人買蛙放生,清晨被腳夫害死。立即判決

    抵命。吳人因此称呼同知王某為“田雞王”。

    【按】青蛙被殺,受八種小地獄之苦;人殺青蛙,作八種小地獄之因。如蛙被

    殺時,先斬下它的頭,這是第一斷頭小獄。已經斷頭後,接著剝去它的

    皮,這是第二剝皮小獄。扯去它的四爪,這是第三落足小獄。拔肺抽腸,這是第四挖腹小獄。熱鍋煎熬,這是第五沸油小獄。調和五味,這是第

    六鹹糟小獄。齒嚼牙磨,這是第七磕石小獄。流入腸胃,這是第八糞尿

    小獄。殺蛙去賣的人,前四種獄因,是自作,後四種獄因,是教他作。

    買蛙吃的人,後四種獄因是自作,前四種獄因是教他作。殺蛙自食的人,八種獄因,都是自作。若不殺不食,隨從倡和的人,八種獄因,都是教

    他作。人能如此想想,才知道視聽言語之間,無不是罪垢,居於娑婆世界,難得一清淨之身。

    補充:青蛙在今天也稱為益虫,為農民的朋友,政府三令五申禁捕青蛙,可就

    是有那麼一些無知小人,利令智昏,想尽千方百計捕食青蛙,宾館酒店

    01. 官名。宋时樞密院有知院事官,以同知院為副;有知閤门事官,以同知閤

    门事為副。又府州軍的副貳有同知府事、同知州軍事。元明沿用。清代府、州以及鹽运使設同知,府同知即以同知為官称,州同知称州同,鹽同知称

    运同。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52

    的餐桌上也经常有青蛙。人們明明知道青蛙不可捕,不可食,可是一旦

    擺上餐桌也置若罔聞了。有一次,我與一些老領導一起吃飯,見有一位

    離休領導一生不食青蛙。不食青蛙,是很多人生來就有的習慣,可見人

    類並沒有天良丧尽。仔細體味一下,青蛙並非什麼佳餚,山珍海素那麼多,何必去吃一隻小小的青蛙呢?若青蛙也能吃,蒼蝇飛蛾也能吃了。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53

    劝求寿者(以下言疾病不宜杀生) 人既乐生恶死,当知趋吉避凶。吾与物类同禀天地之气,吾爱天所生,天

    亦爱吾生。吾愿物不死,物亦愿吾不死。今人自少至壮,自壮至老,无适而非

    杀。方其甫离母腹,即称庆而杀生。未几弥月矣,复杀生。未几周岁矣,又杀生。

    长而就塾,以膳师而杀生。继而议婚,因纳吉而杀生,请期而杀生,成婚而杀生。

    况子复生子,子之子复周岁、复就塾、复议婚,辗转无非杀生也。有女者,女

    出阁而杀生。信邪者,祀神故而杀生。好客者,宴宾故而杀生。多病者、贪味者,为口腹而杀生。加之步履杀,树艺杀,随喜杀,赞叹杀。积之一生,将为吾毙者,不下百千万数。以是求长寿,可得乎?普劝世人,欲冀延年,先持杀戒。杀戒

    既持,延年可必矣。

    劝求寿的人(以下說疾病不宜杀生) 人既然贪生怕死,就应当知道趋吉避凶。我与物类同稟天地之氣,我爱天

    所生,天也爱我生。我願物不死,物也願我不死。今人從少到壯,從壯到老,无时不在杀生。当人剛離母腹时,即称慶而杀生。沒有多久滿月了,又杀生。

    沒有多久滿周歲了,又杀生。長大讀书,因為招待老師而杀生。接著議婚,因

    納吉而杀生,請期而杀生,成婚而杀生。兒子又生兒子,兒子的兒子又滿周歲,再讀书,再議婚,輾转无不是杀生。有女的家,女出嫁而杀生。信邪的人,祀

    神灵而杀生。好客的人,宴宾客而杀生。多病的人,贪口味的人,為口腹而杀

    生。加上步履杀,树藝[01]

    杀,隨喜杀,讚歎杀,積累一生,被我杀的生命不會

    小於百千万數。如此來求長寿,可以嗎?普劝世人,想要延年益寿,先持杀戒,杀戒既持,長寿就必可求了。

    補充:戒杀放生,延長了別人的寿命,自然就會延長自己的寿命。杀害生命,縮短了別人了寿命,自然也就縮短了自己的寿命。從一世來看,是這樣;

    從無量劫來看,也是這樣。只不过,從一世來看,不夠明显;從多世來看,才知不僅受短寿之报,而且所受痛苦無量無邊。人的疾病多從杀生而來,要想健康長寿,只有戒杀放生。

    世人愚癡,僅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反而不知。家生貴子,本來是一

    個新生命的開始,應當祝福他長命百歲,反而杀害生命,縮短骨肉的寿命,父母的愛心到哪裏去了?滿周歲了,應當醒悟讓一個人生存下來不容易,只有戒杀放生,才能使之今後健康成長,反而又大肆杀生,不顧自己儿

    子的前途,這樣的父母于心何忍?長大後,應當戒杀放生為之培福,成

    為國家和人民的有用之材,就更加不能濫杀無辜,以損後輩的福基。年

    已高夀,應知是修福所得,素酒祝寿還情有可原,為何又大擺宴席,所

    杀無數呢?作為後輩損害長輩的陰德,作為上輩又何曾以身作則呢?有

    人說,年紀多大了,就放多少條生命。此實為積德行善,延年益寿的借鑒!

    下附征事(四则)

    救蚁延生(见《经律异相》)

    一比丘得六神通,与沙弥同处,定中见其七日当死,因遣省亲,谕以八日

    再来,盖欲其死于家也。至八日,沙弥果来。比丘复入定察之,乃知沙弥于归

    路时,见流水将入蚁穴,急脱袈裟拥住。以是因缘,寿至八十,后成罗汉。

    01. 種植。《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树藝五穀。”注:“树,種;藝,植也。”《漢书》食貨志下:“城郭中宅不树藝者為不毛,出三夫之布。”

    注:“树藝,謂種植果木及菜蔬。”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54

    【按】经云:“人不杀,得长寿报。”观于沙弥而益信。

    救蚁延寿(見《经律異相》)

    一位比丘[01]

    修行得六神通[02]

    ,一位沙彌[03]

    隨侍,比丘入定看见沙彌七日后

    會命盡,就叫他回家探親,告訴他八天后再來,想要他死在家裏。到第八天,沙彌又來了。比丘再入定观察,才知道沙彌在回家路上,看见流水將進入蟻窩,急忙脫下袈裟擋住。因為這一善事,享寿到八十歲,后來又修成阿羅漢。

    【按】經上說,人不殺生就會得到長壽的善報。從沙彌這件事情來看就應當更

    加相信了。

    救鱼免摄(出《法苑珠林》)

    唐魏郡马嘉运,贞观六年春,忽见两骑迎之,遂仆地。往谒主者,乃东海公也,欲邀为记室。马辞以固陋,强之,举文士陈子良以代。马因得苏,陈暴亡。一日,马与其友同行,望空若有所畏。询之,曰:“见东海公使,将往益州追人,言:

    ‘陈子良极诉君,君几不能免。赖君在蜀之日,见池鱼将被取,出绢数十匹救之,故得免摄耳。’”后嘉运以国子博士终。

    【按】时太宗在九成宫,闻之,敕侍郎岑文本就问,故得其详。

    救鱼免死(出《法苑珠林》)

    唐魏郡馬嘉运,貞观六年春,忽见兩騎來迎接,就倒地而亡。前往拜见主人,是東海公,想要請他做記室 [04]。馬推辭說自己知见淺陋。一定要他擔任,他就

    推舉文人陳子良代替。馬就蘇醒了,陳暴亡。有一天,馬与他的朋友同行,向

    空中望去,顯出恐懼的樣子。朋友詢问,他說看见東海公的使者,要往益州抓人。

    說陳子良控告你,你本來难以免死。但你在蜀之日,看见池塘裏的魚將被取出,捐出數十匹絹救了它們的命,故得免死。后來嘉运以国子博士終。

    【按】當時唐太宗在九成宮,聽到這件事,派侍郎岑文本調查,故得知詳情。

    算尽复延(见《竹窗三笔》)

    华亭赵素,至青浦,见亡仆立舟上,惊问之。曰:“见役冥司,今追取三

    人耳。”一湖广人,一即所探之亲。余不答,疑己当之。至所亲室,已闻哭声。

    赵急还,复遇亡仆。曰:“君且无恐,至夜吾不至,则免矣。”赵问故。答:“于

    01.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

    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會群眾乞化飲食,以资維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

    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長養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種種煩惱而

    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學,撲滅贪嗔癡等煩惱,以便達到了生脫死的目的。

    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眾生皆為魔子魔孫,永遠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卻在跳出三界,以解脫為期,大家都很認真修行,不為天魔外道所擾亂,於是魔宮震动,魔王怖畏起來,故謂之怖魔。

    02. 华譯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譯作勤策,即為大僧勤加策勵的對象。

    沙彌有三类:七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謂其只能驅逐烏鳥。十四至十九歲,名应法沙彌,謂正合沙彌的地位。二十至七十歲,名名字沙彌,謂在此年

    齡內,本來应居比丘位,但以緣未及,故尚称沙彌的名字。沙彌与沙彌尼,皆应受持十戒。

    03.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04. 官名。東漢置,诸王三公及大將軍都設有記室令史,掌章表书記文檄。后

    代因之,或称記室督、記室參軍等。元后廢。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萬

    善

    先

    資 集

    安

    因 果 勸

    55

    路见有为君解者,以合门戒杀故。”及夜,果不至,赵竟无恙。

    【按】所谓神灵卫之也。

    戒杀延寿(見《竹窗三筆》)

    华亭趙素,到青浦,看见死了的僕人站在船上,驚奇地问他,他說:“在

    陰间做事,今天正在追取三人。一個是湖廣人,一個正是你所探之親。”第三

    個沒有說,趙已猜測到就是自己。到親戚家,已经聽到了哭聲。趙急忙回去,又遇上了亡僕,說:“您不用擔心,到晚上我不到就免死了。”趙问原故,僕

    人回答說:“在路上聽到有替您說話的人,說您全家戒杀。”等到晚上,果然

    沒有來,趙從此安然无恙。

    【按】這就是所謂神靈保佑啊!

    膳减龄增(见《感应篇图说》)

    寺丞萧震,梦人告以寿止十八。从父帅蜀,蜀官以主帅履任,大设宴。震

    偶至庖,见系牛,叩之,曰:“酒三行,例进玉箸羹。法取牸(zì)牛〖母牛〗,烙铁钻乳,乳凝箸上以为馔。”震亟白父,索食牌,判永免此味。是年十七岁,复梦神曰:“汝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3622KB,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