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36
最美的年华在旅行.pdf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4日
第1页
第10页
第14页
第28页
第40页
第73页

    参见附件(1516KB,73页)。

     最美的年华在旅行是作者通过在欧洲的旅游过程当中经历的事件的详细描述,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魅力,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

    最美的年华在旅行小说目录

    Chapter 1 去远方,寻找生命的菩提

    第一节 罗马Roma 哪里才是快乐源

    第二节 卡拉布里亚Calabria 心安处在何方?

    第三节 托斯卡纳Toscana 神话也不曾圆满

    第四节 博洛尼亚Bologna 最初的梦想,最终的现实

    第五节 五渔村Cinque Terre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Chapter 2 相遇,莫问是劫是缘

    第一节 威尼斯 Venice 假面后的忧伤

    第二节 意大利湖区Regione dei Laghi 爱是永不止息

    第三节 米兰 Milan 害怕别离,逃避爱

    第四节 因特拉肯Interlaken 执着心对无常事

    第五节 琉森Luzern 从无中来到无中去

    第六节 巴黎Paris 一朵在恬淡中开出的花

    Chapter 3 尽情处,我们都忘了爱自己

    第一节 科尔马Colmar 看透还是看破?

    第二节 普罗旺斯Provence 面对灿烂后的孤寂

    第三节 布鲁塞尔Brussels & 布鲁日Bruges 我们都不完美

    第四节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生与梦同在

    Chapter 4 旅途,终究是一场修行

    第一节 莫斯科Moscow 自我 虚幻 空境

    第二节 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 相 境 沉浮

    第三节 法兰克福Frankfurt无住 转境

    第四节 浪漫之路Romantische Strasse 观照 接纳

    第五节 国王湖Konigssee & 萨尔茨堡Salzburg 心外无物 静

    Chapter 5 于终点,踏上心灵幽径

    第一节 维也纳Vienna 菩提花开,乐在当下

    第二节 布达佩斯Budapest

    第三节 苏格兰天空岛 Islye of Skye

    最美的年华在旅行书中语录

    1、纯净的心灵永远不会有仇恨,纯真的眼神也永远不会充满幽怨。

    2、生命中一切都是缘,皆有因果,一切终是归尘、归土,无所谓得到,也无所谓失去,只有内心的充盈与笃定,才会让我们微笑着面对一切悲喜,才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世界终究与他人无关!

    3、生活不会太圆满,可也不会太难,唯有努力保持一颗柔软的心,不负自心,不忘初心,才会不畏前方……

    4、一座城市如果不是用情感来回忆,时间久了也就觉得陌生了。

    5、遇见,也会分离;分离,也会遇见。红尘如若有爱,莫问是劫是缘。

    6、爱的降临,总似能填补命运的某个缺口。静静地等待,待它带你飞跃烦扰乱世。

    7、两个人的关系就像是一支探戈,进进退退,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变得陌生。我们不断相遇,又不停道别。从情投意合到分道扬镳,从相见恨晚到相忘江湖。

    最美的年华在旅行作者简介

    尹喻,80后,工商管理硕士。高中毕业后赴英求学,旅英多年,先后在国家级媒体、知名物流集团、世界500强企业、国际五星级连锁酒店和全国联合性社会组织供职。自大学开始自助旅行,足迹遍布30余个国家,200多座城市。

    最美的年华在旅行截图

    第1章 最精彩的就在家门口,东亚(1)

    一休大师与盲女的故事,日本

    一休和尚是日本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禅宗大师,姑且不论他在禅学上有多高的成就,仅

    仅是他的出身和经历就足以让他闻名于世。一休的父亲是后小松天皇,母亲来自间接统治日

    本数百年的藤原家族。这样的出身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不过一休却从未被当成皇

    亲国戚——他是藤原家族和幕府将军之间斗争的牺牲品。足利义满将军为了让天皇远离藤原

    家族,把年幼的一休和他的母亲赶出宫门,并把一休送到安国寺出家以绝其后。

    长大之后的一休进入大德寺学习禅学,传说一天他正在冥想,忽然听到了乌鸦的叫声,从此他便开悟了。此后,一休一边不断地批评宗派中的现行制度,一边频繁出入风月场所,晚年还和盲人歌女森相爱,并照顾她的生活。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一休奉天皇诏书当上大德

    寺住持,并于虚岁八十八岁那年圆寂。由于日本和尚在明治维新后才被允许可以结婚,且禅

    宗临济派戒律较严格,所以一休没有留下子嗣。

    一休出身皇族,年少时聪慧过人,壮年时流连风月,晚年堕入爱河后竟然还能够担任大

    德寺住持。他是禅宗的革新派,也是禅宗的反叛者,他才华过人,对文学和艺术都有一定的

    研究。一休的一生足可以写 n 篇小说,编 n 个剧本,拍 n 部电影了。我在日本参观的三座

    寺庙都和一休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德寺是他的居住地,附近的金阁寺是足利义满生前的官

    邸,而南禅寺是一休所属禅宗临济派的总部。

    金阁寺在京都的西北方,乘坐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公园的南门。京都和北京一样,街道笔

    直,城市布局整齐有序,公共汽车站的站牌上还用大大的繁体字写着站名,所以即便您完全

    不懂日文也可以在京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门票是一张金阁寺

    的符,这样的设计相当有趣而且方便了访客——您再也不用浪费时间专门去另求一张了。

    访问金阁寺的人很多,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有一两个人徘徊在你的前后或左右。虽然人

    与人之间能够保持几米的距离,但我仍然觉得这里是京都各个景点中最“拥挤”的一处。在

    京都的其他寺院里,往往几分钟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由此可见金阁寺是多么的吸引人。能够

    吸引游客,主要还是因为那些金光闪闪的宣传画。站在水边,美丽的金阁倒映在水中,它的

    倒影清晰真切,一时间,你可能会分不清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金阁。

    金阁三面环水,水上有小岛数座,岛上是精心剪裁过的树木。整座建筑被分为三层,第

    一层是神社,第二层是寺庙,第三层是简朴的禅宗庙堂。有些人说金阁寺是根据佛经里的极

    乐世界建成的,象征着足利义满将军的权力神授,也有人把金阁寺看做是浪漫主义的象征。

    金阁寺是如此之美,以至于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可惜的是,这座美丽的金阁在

    1950 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这一事件立刻引发了无数猜测,一位著名作家在小说里虚构

    了一个非常浪漫的起火原因:纵火者因为爱上了金阁的美丽才放火烧掉了它——既然不能拥

    有,就让别人也无法得到。

    金阁寺建于1394年,是足利义满将军退位后的官邸。有趣的是,一休小和尚恰好也生

    于1394年,而且他的父亲后小松天皇也曾来过这里。京都常见的庭院风格有好几种,不同

    年代流行不同的风格,有时设计师也会将不同年代的风格混合在一起。金阁寺的庭院多山水

    和青苔,多湖水,湖中央有小岛,岛上有一米多高的微型佛塔。其构思来源于中国神话,湖

    水代表大海,岛则象征着蓬莱,这是日本最传统的一种庭院风格。15 世纪以前,从皇家庭

    院到较为富裕的平民庭院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设计的。

    除了金阁,庭院内的另一个看点是地上的青苔。金阁寺的庭院以及过道两旁都有专门的

    一块园地用来种树,树与树之间的间隔很大,因为过密的树丛会使庭院显得拥挤,破坏整体美感。为了填补这个空间,设计者就会在树与树之间的空地上铺满青苔。因为青苔和地面都

    不平整,所以青苔的颜色也显得深浅不一,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珊瑚礁附近深浅不一的海面。

    阳光照过来时,树影横斜,青苔的颜色会显得更加丰富。青苔是日本庭院的重要元素之一,虽然以青苔为主的庭院不多,但几乎所有庭院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青苔,即便是枯山水也不

    例外。

    流连在金阁寺的庭院中,我一直在想,小一休是否真的像动画片里演的那样,能够常常

    在金阁寺见到足利义满将军呢?

    金阁寺的东北方便是著名的大德寺,也就是一休大师晚年当住持的寺庙。这是一个庞大

    的寺庙群,内部仅寺庙就有二十四间,院落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里是欣赏禅宗枯山水的好

    地方。虽然日本的庭院文化最初是从中国学习来的,但枯山水却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禅宗传

    入日本后深受武士们的喜爱,受其影响,足利幕府酷爱趣味枯淡的北宗画,而枯山水就是以

    北宗画雄浑苍劲的特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设计者用白砂来表现水,用青石代替岛,以不动的事物来表现动态的事物。虽然青石白

    砂均不可以移动,但观察者的角度却是可以变动的,庭院内的光影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白砂

    上的纹路也可以借助人力发生变化。乍一看枯山水了无生趣,但仔细观察起来,其表现力往

    往超过了真正的山水。因为白砂和青石是朴素抽象的,能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大约从 14

    世纪起,枯山水便开始成为日本庭院文化的主流。我个人觉得日本人的这个创造是跨越时代

    的,它有着明显的抽象艺术特征,而且比西方的抽象艺术更加精妙。

    要想欣赏日本的庭院文化,我建议您最好不要一次看太多间庭院。这就好像品茶或喝酒,虽然都是好茶好酒,但如果你一种来一小口,一次喝七八种,恐怕很难品尝出什么名堂。最

    好还是一次喝一种,细细地品尝,慢慢地回味,才能了解其中的韵味。如果有时间,可以在

    清晨或者黄昏去某一间庭院坐坐,体会一下日本庭院文化的精妙之处。坐在走廊的木板上,背靠着未经过抛光的木头柱子,看日出日落,看院内光影变化无常,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这时候那些貌似无趣的枯山水会慢慢在脑海中生动起来,整个人似已与庭院内平静祥和的气

    氛融为一体。

    说到喝茶,最佳地点应该是南禅寺,这里的茶室曾经专供天皇使用,后来这里又成为了

    日本佛教的最高权力中心。如今这里是高档茶室,因为入场费太过昂贵,所以本地人一般不

    会进去喝茶。我以前因为好奇去过一次,几十平方米的茶室内只有四个人,果然是高消费的

    地方。如果您喜欢清静,来这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茶道,即烹茶、饮茶的程式和技艺,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至今仍保持着“诞生”时的原

    貌。日本茶和中国茶不一样,它是用绿茶粉(抹茶)冲泡出来的,沏出来的茶水上会漂浮着

    一层绿色的泡沫,虽然味道很苦,但其中的咖啡因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喜欢冥想的禅宗最爱

    它。

    茶室内的布置一般都相当朴素,没有过多修饰,只有简单的几张字画,几瓶插花。日本

    人为何会喜欢插花这种非自然的艺术呢?那是因为他们相信经过人工修葺的自然才是最美

    的,所以掺杂了很多人工成分的插花、枯山水在日本都相当流行,整容在日本能够风行一时,也许和这种审美观点有一定的关系。

    南禅寺内也有许多枯山水庭院,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埋葬龟山天皇的那个庭院。在

    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与别处完全不同的景致,泉水如发丝一样从假山上泼洒下来,高耸的树

    木遮蔽了太阳,带给你如原始森林一般的感觉。这个庭院大抵上表现出了日本庭院的特点:

    无中生有、以小见大、变化多端、错落有致。

    北海道:解脱自我的梦想,日本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岛屿中最靠北边的一个,这里四季清爽舒适,予人风柔、雪软、心暖

    的感觉,它能够带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试想一下,喝一杯新鲜的北海道牛奶,一边在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中泡热气腾腾的火山温泉,一边享受北海道的蜜瓜冰激凌,最后再品尝

    一下北海道的美食,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惬意啊!除了温泉、雪山、原始森林和美食之外,北海道还因美丽的花朵闻名于世。在北海道的北部,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鲜花,说是鲜花的海

    洋也不为过。如果你没有机会去那里,在北海道的路边也能看到许多娇美的花朵。

    要想到达梦想中的彼岸,总是要付出一些努力的,想去北海道就一定要忍受漫长的车程。

    如果要深入北海道旷阔的原始森林,或者去北海道最北端的小岛(那是许多日本年轻人的梦

    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本来我已经决定去最北边的小岛,但最终还是放弃

    了这个计划,这个行程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如果你恰好去过北海道最北端的小

    岛,那么大可以告诉别人,你已经去过日本的最北端了。

    当我背着背包走下火车,第一次踏上北海道那片神奇的土地时,心情真是异常的 high,大概是凉爽而新鲜的空气使我精神振奋吧!我在函馆的一家青年旅店住了下来,这家店是一

    位慈祥的日本老妈妈在经营。除了干净整洁以外,这家旅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能让你感受到一

    种来自亲人的温暖。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宾至如归吧!

    第2章 最精彩的就在家门口,东亚(2)

    函馆是北海道最接近本岛的城市,在我看来北海道性价比最高的地方就是函馆,在这里

    你几乎能找到你想在北海道寻找的一切,所以也就不会有来回奔波的辛苦啦!我认为这里是

    北海道所有城市中风貌最好的一个——宽阔的街道,高大的西洋式房屋,街道上奔跑着的名

    车,到处都散发着异域情调,和日本本岛完全不同,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来到了一

    个欧美国家。尤其是港口附近山坡上的那片老城区,有很多 19世纪早期的西洋建筑,仅各

    种风格的教堂就有好几座。去函馆一定要登函馆山看夜景,那里有全北海道,甚至是全日本

    最好的夜景,这是由函馆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函馆这座城市建在一个半岛上,半岛的

    最顶端是函馆山,它的样子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爬上函馆山,回头看看半岛上美丽

    的灯火,随着半岛的地形由窄变宽——这个美丽画面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明信片上。函馆山并

    不高,几百米的样子,我刚爬到半山腰,天已经快黑了,浓密的森林里更是光线微弱,偶尔

    会有一座神阁或一尊神像出现在我的面前。上山的路大约有 6公里,赶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

    我终于登顶了。那天,函馆山山顶观夜景的平台上挤满了从台湾、香港来的游客,等到我看

    完夜景坐缆车下来的时候,缆车通道又被他们塞得水泄不通。为了能看到北海道的夜景,再

    拥挤也是值得的。

    火车站和港口之间的那段路上,有很多菜市场、海鲜市场和纪念品商店,出售的都是函

    馆和北海道的特产。北海道盛产牛奶,所以来到北海道不得不吃的就是北海道巧克力,此外

    北海道还盛产蜜瓜,所以蜜瓜冰激凌也是你一定要品尝的。我最爱那种装在软包装里的冰激

    凌,打开盖子后,咬住吸管口,挤压包装袋,甜丝丝、凉冰冰的冰激凌就会流进你的口中。

    在北海道的便利店里,我还找到了蜜瓜口味的奇巧巧克力。我说的这几样东西要想在北海道

    以外的地方吃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算能买到,价格肯定也翻倍了。不过北海道最有名

    气的还是海鲜,因为北海道水寒,鱼肉的脂肪比较厚,所以肉质特别肥美。

    另一个品尝北海道美食的好地方就是札幌。和函馆比起来,札幌要算是一座现代化的大

    都市了,这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大批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也正是因为有足够的日常消

    费群体支持,才诞生了札幌这座有名的美食城。除了比较集中的大排档以外,最方便最便宜

    的“食点”就是火车站旁的地下美食城了。它紧邻车站,几千平方米的美食城内都是售卖各

    种各样北海道小吃和便当的摊位,食客们在这里会有无数种选择,而且每天关门前还有

    20%~50%的折扣。

    冲绳:琉球的前生今世,日本

    在许多日本青年的心中,冲绳是一个蓝色的梦想,他们向往着有一天能生活在这片由上

    百个岛屿组成的世外桃源里,这就好像中国的年轻人想要去云南或广西阳朔一样。在冲绳的

    那段日子,我遇到了许多来自日本大城市的年轻人,有些人是来这里度假的,而有一些人则

    已在这里定居多年。

    我住的那间旅店的“店小二”妹妹已经在冲绳住了五年了,她来自东京市区的浅草。我

    问她,她父母对她目前的生活状态有什么看法,英文生疏的小姑娘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回答了

    我:她把两个拳头放在头的两侧,伸出食指模仿魔鬼的两只角,还吐出舌头作凶恶状。看来

    在享受潇洒人生的同时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后来我还去过东京,看到那如蚂蚁般忙碌

    的人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个东京小妹妹会如此钟爱冲绳。

    冲绳最北边的岛屿靠近日本九州,最南边的岛屿靠近中国台湾。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

    人。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从台湾的宜兰可以看到 100公里外的冲绳外岛。由于地理和历史

    原因,冲绳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周边国家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到了近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美国文化也传到了冲绳。这些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

    相融合,成就了今天独树一帜的冲绳文化。这种热情洋溢、色彩斑斓的文化曾一度风靡整个

    日本,所以在日本的每一座城市,都能够看到冲绳文化留下的痕迹。

    冲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服和空手道,我想全世界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两样东

    西。和服在早年间由冲绳传入日本,并成为所有日本女士的最爱。不过如今在冲绳已经很难

    看到有人再穿和服了。和服在冲绳文化中占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如果你是坐飞机来到冲绳

    的,那么当你走下飞机、去提取行李的时候,就能看见机场内那座身着漂亮和服的女性塑像。

    她戴着大红色的帽子,在兰花的簇拥中,正姿态优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

    空手道是在一百多年前传入日本的。传说 20世纪初期,日本天皇看到琉球的空手道表

    演,甚是喜爱,于是日本本岛兴起了空手道热。当时最著名的空手道高手叫船越义珍,他把

    空手道推广到日本本岛,后来又经由日本传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据说

    美国大兵在空手道的传播和普及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和服和空手道还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服是冲绳本地的服饰,具体的款式设计

    和材料选择深受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影响,空手道更是吸收了中国武术的精华。在冲绳,空

    手道被称为唐手,据推测应该是在唐代传入冲绳的。除了这两样东西,冲绳建筑文化中的狮

    子和石敢当、饮食文化中的猪肉以及音乐文化中的三味线(用蛇皮制作的弦乐器)等,都深

    受中国文化影响。

    到冲绳后不久,我就会发现那里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趴着一头或者几头狮子,样子类似

    于福建、广东一带房顶上的狮子,大多数人家的墙角下还立着一块石敢当。后来我到了日本

    本岛,发现这种布局已经成为了冲绳的象征。在日本本岛的冲绳纪念品店或冲绳饭店周围,狮子的样子千变万化,它们有时候居于屋脊上,有时候蹲在飞檐上,有时候也会出现在其他

    位置,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狮子憨厚可爱的气质。狮子现在已经成为冲绳的形象大使,就像中

    国的熊猫一样,而且它还被做成了各种卡通形象,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或各类商业场所中。

    一些商家还把它们做成可爱的纪念品销售,希望能起到驱邪避难、看家护院的作用。

    石敢当最早起源于中国山东泰山一代,是一块墙角下的长条形石头。如今在泰山,几乎

    已经看不到石敢当了,但是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却常能见到它。在冲绳,石敢当随处可见,几乎每栋房子的房角下都有一个石敢当。一些别具匠心的商家更是把石敢当做成纪念品。石

    敢当本来是一个石将军,有些设计师别出心裁地将石敢当与冲绳民居文化中的狮子结合在了

    一起,做成了狮子模样的石敢当。

    在冲绳首府那霸的商业大街两侧,每家灯红酒绿的饭庄或五光十色的商店墙下都有一块

    不起眼的石敢当。几千年前的习俗依然生机勃勃地活跃在现如今的摩登社会里,这种古老与

    现代的融合,也算是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样,在冲绳街头的广告中,我还注意到当

    地人依旧用“金木水火土日月”来表示一个星期的七天,据说这种表达方式在日本本岛和韩

    国也很流行。

    大概具备海洋性气候的地方都盛产歌手和艺人,冲绳在这方面也不例外。日本娱乐界的

    天后级人物安室奈美惠的家乡就在冲绳。每当夜幕降临,冲绳的国际通大街上就会出现一些

    年轻的无名歌手驻足演唱,同时还出售他们灌制的唱片。如果外形条件好,就会引来很多人

    围观欣赏。特别是一些男歌手,经常会受到日本女学生的追捧。

    冲绳的传统乐器叫三味线,早年由中国传入琉球。如今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依然能听

    到三味线的声音。那节奏明快的乐声偶尔会透过一扇扇小窗传入你的耳朵里,也传入你的心

    里。

    在手工艺品方面,冲绳自古就拥有璀璨的成就。冲绳的天气一年四季都是温暖湿润的,所以很适合制作漆器,这项技术自从由中国传来后,便在琉球群岛落地生根,而且还逐渐发

    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漆器,远销日本本岛、中国以及东南亚。同样,中国的纺织技术也被冲绳人学来并制作出本民族的漂亮服装。所以,在手工艺品盛行的年代,冲绳的经济相当繁荣。

    刚才说的是中国文化对古代冲绳文化的影响,而现在的冲绳文化中则带有非常浓重的美

    国文化烙印。虽然当地人在尽量洗刷美国文化留在本土文化中的种种痕迹,但在商业区,美

    国人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从我踏上冲绳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美国元素。

    在旅游业兴盛起来以前,美国驻军是冲绳经济的主要支柱。美国文化主要渗透在冲绳的

    饮食和商业文化中。在冲绳,改良版的西餐随处可见。国际通商业街两侧立有梦露和诸多美

    国卡通人物的塑像,它们既是迎合美国消费者的产物,也是冲绳现代文明的一部分。

    全世界最冷清的唐人街,韩国

    许多西方人都喜欢吃中国菜,去中餐馆就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的确,中国菜比欧洲菜肴来得精细好吃,但中餐馆在西方的地位却不是很高。西方人喜欢去中餐馆

    吃饭仅仅只是因为中国菜便宜。记得一个挪威朋友曾很细心地向我描述过他家乡的中餐馆,并表示自己经常去那里用餐。不过他说这主要是因为那里能让他省下很多钱。但是在亚洲,中餐馆的地位则正好相反,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韩国,中国菜的价格都普遍高于当地美食。

    韩国仁川有一条“中华街”,它是全韩最大的唐人街。韩国人爱吃中餐,但对于一般的

    韩国人来说,它却是一项负担很重的高消费。另外,“中华街”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当地

    人更愿意在家门口吃些简单点的食物。所以,除了中国游客来“中华街”偶尔消费一下,韩

    国人几乎不会来这里吃东西。这是我见过的最冷清的唐人街。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街上就

    已经空荡荡的了。漂亮的唐人街牌坊、红色的灯笼和亮晶晶的酒店招牌都无法带来热闹的气

    氛。我后来也去过很多国家的唐人街,感觉也只有所罗门群岛的唐人街比韩国的安静。

    据说这里的大部分店铺是由韩国人经营的,所以我觉得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唐人街。早年

    间有很多中国人出外谋生,所以就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唐人街。如今随着中国的崛

    起,又诞生了很多新的唐人街,从北美到南美,从西欧到东欧,甚至在日本都有大规模的唐

    人街,但是韩国的唐人街却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唐人街。

    第3章 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亚、中东(1)

    寻找唐僧笔下的大佛,阿富汗

    东西文化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两千多年前,在如今的塔吉克斯坦、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曾经出现过一个强大的、信奉佛教的王朝——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它不仅控制了如今的阿富汗,还控制着现

    今巴基斯坦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最兴旺的时候,有几万名来自东西方的僧人在王国的佛教中

    心巴米扬研习佛法,我国著名僧人玄奘法师也曾经在笔记中提到过这里。佛教经由这个王国

    下属的另一个佛教中心犍陀罗(位于今巴基斯坦首都西部)传入新疆乃至中原地带。虽然阿

    富汗所有的佛教遗址几乎都被毁掉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巴基斯坦北部欣赏到这个王国的

    艺术家们的杰作。

    贵霜王国的艺术家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等多方面文化的营养。他们在雕刻佛像时,以印度佛像为基础,采用了很多西方雕塑手法,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世间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宝,巴基斯坦北部的许多博物馆里都收藏了这种佛像,你会发现本来应该正襟危坐的佛像却侧过身子,摆出希腊雕像式的姿势,有的还目光偏于一侧,仿佛陷入了沉思中。还有一种披着斗

    篷的雕像也很常见,著名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就属于这类雕像。

    跋山涉水一路好风光

    我这趟阿富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玄奘笔下的巴米扬大佛。去往巴米扬的路有两

    条,如果你愿意的话,去时和回来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路,这样才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走近

    路需要翻过几座雪山,大概需要七八个小时。这条路的地形比较复杂,也许还会遇到很多危

    险,对司机来说挑战更大,但却能见到很多特殊的景色。若走另外一条路的话,基本不用翻

    山,大部分路段只是在河谷地区周旋,路况要相对好一些,全程大概需要十小时。虽然沿途

    风景不如第一条路,但是这条路靠近河谷的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我还在这条路上看到

    过一辆装甲车、两台高射机枪以及三门迫击炮。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的武器残骸,那么可以去

    萨朗山口,那里是通往北方诸省的必经之路,曾经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武器残骸随处可见。

    进山后,我的行车速度降到了每小时20公里,周围是一片冰雪世界,山上覆盖着厚厚

    的雪,小河里结着冰,天地间一片银白。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打开车门看车轮子上的螺丝有

    没有松动。这倒是给了我一个欣赏风景的好机会。这一路的风景可谓是阿富汗山区风景的浓

    缩,将近十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遇到了各种地形,翻雪山、穿峡谷、跨河流、绕石林……颠

    簸的长途旅行一点也不寂寞,周围风景变化之快、之大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有趣的是,天气情况越是恶劣,修路的人就越是多。他们清除积雪,希望以此换来过路

    司机的一点小费,通常老人和中年人都能得到几十美分的小费,如果他们不满意,车上的乘

    客还会送上几根烟。要是年轻的晚辈就惨了,特别是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根本得不到什么小

    费。我们的车陷在了冰泥里,有两个小孩主动过来帮我们推车,结果只得到了 10美分,这

    还是司机顺手丢出窗外的。

    一路上的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国家公园的游览车里,外面的一切人物、动物、风景都是

    那么新奇。先说说风景吧,阿富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山,这些山的地形也很复杂,满是良田

    的河谷地区,落差极大的峡谷地带……这里几乎囊括了所有你曾见过或曾想过的山区地貌。

    沿途还能看到很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古堡。阿富汗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

    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它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山间的平原河谷为当地人提供

    了足够的食物。除了城堡,路上能看到的建筑物就只剩下民居和清真寺了。

    色彩斑斓的阿富汗少数民族

    巴米扬是阿富汗少数民族最密集的省份,这里有大量蒙古骑兵的后裔。阿富汗的少数民

    族大部分都身着彩色服装,坐在车上,看着单色调的山,一座接着一座。身着彩色服装的少

    数民族居民时而闪现出来,有的在路边,有的在山冈上,有的在土房顶上,给我带来一些小

    惊喜。小毛驴和五彩的帽子,让我想起了阿凡提。我突然发现,这里的居民似乎非常喜欢住

    在山坡上,也许是因为这样能享受到更多的阳光?

    和当地人在一起

    去往巴米扬的班车一般都是早上四五点发车,于是我只好一大早搭计程车赶去车站。那

    可能是我三十年来度过的最寒冷的一个早上,我坐在车里,把一切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两

    条长裤套在一起,三件短袖,一件冲锋衣,还有手套……可这还是不够,冻得我直打哆嗦。

    卡车司机用天然气点火往车窗上喷,也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解冻了。好在半小时后,路边就

    出现了卖茶和早点的铺子,通常这样的铺子也是汽车旅店——白天是餐馆,所有人都坐在炕

    上吃;晚上是旅店,所有人躺在炕上睡。早上五点左右,当地人会纷纷起床作祷告——每个

    人拿出一块小手绢,里面包着一块刻有经文的小石板,每次磕头的时候,头就顶着这个小石

    板。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平民,但是他们仍然能虔诚地祷告,这种精神一直

    深深震撼着我。

    火升起来了,水烧开了,锅架起来了,终于有热东西喝了。已经冻坏了的人们赶忙过去喝茶。当地人早上喝的茶和白天或晚上喝的不同,他们会先放两勺糖在杯子里,然后放入一

    个生鸡蛋,最后加入一大勺热腾腾的牛奶,对于又冷又饿的人来说,这个东西一下肚,马上

    就能增加几分精神。白天或晚上的时候,他们喝的就是普通的中国茶,茶叶放在茶壶中,冲

    入开水就可以了。

    九点多的时候,车停在了一个小店前——终于能吃早饭了。当地人十分热情,主动带着

    我到处拍照,还带我去看了他们制作面包的作坊。

    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

    古人在巴米扬的岩壁上开凿了一片石窟,大大小小足有好几百个。其中最大的两个石窟

    中各有一座大佛。由于当地人陆续改信伊斯兰教,这些佛像便慢慢地被当地人认为是古代帝

    王的塑像。蒙古人并没有对佛像加以破坏,但是后人就没有他们这么客气了。几百年来,佛

    像遭到了大规模的毁坏,塔利班更是把大佛炸得粉身碎骨。巴米扬大佛是阿富汗仅有的两个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另一个是一座一千多年前的穆斯林塔。人们常说巴米扬最吸引人的就是

    它已经失去的两尊一千多年前的巨佛以及与其同时期的壁画和雕像。

    如今我只能顺着两千年前人工开凿的旋转楼梯爬到大佛的顶部,眺望远方的雪山了。石

    窟遗址中所有有艺术价值的东西都被毁掉了,大佛、壁画和雕塑都已经面目全非,能够完整

    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

    在战争中,艺术品总会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明的传播史,也是人类文明自我毁坏的历史,只要现代文明不断地进步,那么就必定会有一些东西随之消

    失。我在阿富汗,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悲情的灰色乱世,真心希望战争不要再降临到阿富汗,希望在阿富汗的尘土中挣扎生存的人民能够得到稳定的生活。

    体验伊朗的悠闲与浪漫,伊朗

    伊朗城市远比我想象的要舒适、悠闲,特别是在设拉子(shiraz),这里是伊朗最适合居

    住的城市之一,不但污染情况不严重,而且四季温暖如春。伊朗的本地食物虽然不能和东亚

    美食相提并论,但也还算有自己的特色。

    不少旅行者都觉得设拉子比伊斯法罕更有魅力,这样的看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尽管伊

    斯法罕早已名声在外——在拥有大量古建筑的同时还能成为著名的时尚之都——但在那里

    你看不到最普通、最平民的伊朗生活。尽管大部分游客更喜欢伊斯法罕,觉得那里更美,但

    如果要找原汁原味的伊朗餐厅、伊朗生活,还是要去设拉子,那里的生活要比伊朗的其他地

    方精彩得多。

    设拉子很像中国的昆明,一年四季都是不冷不热的。这里是比萨饼以及伊朗古代、近代

    文学的故乡。据统计,这座城市里至少有一百种比萨,而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作家的数目更

    是远远多过比萨的种类。设拉子是古波斯文明灿烂繁衍的地方,距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就

    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代波斯帝国废弃的宫殿,波斯泼里斯。附近还有一个叫苏撒

    (shush)的地方,它是波斯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据《圣经》描述,在耶稣出世时曾有三个

    圣人出现过,这三位圣人就来自苏撒,可见当时这一带文明的影响力确实很大。波斯帝国最

    后毁在了亚历山大王的铁蹄下,虽然他可以搬走所有的宝物,却挪不动这里巨大的石柱,因

    此波斯泼里斯被保存了下来。这里是了解波斯建筑最好的地方之一。

    伊朗人种主要是亚利安人的后代,他们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目前伊朗全国有超过 40%的

    人都是这个人种的后代。伊朗人以此为荣,因为这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阿拉伯人的历史依据。

    设拉子的市中心有座城堡,这里曾经短暂地取代过伊斯法罕,成为伊朗全国的统治中心。

    其中最大的看点是城堡倾斜的一角,据说那些拯救过比萨斜塔的工程师对此也束手无策。城

    堡附近是步行街和小广场,很多孩子会在这里嬉戏。我觉得伊朗人要比巴基斯坦人友好,如

    果你在伊朗街头碰到小孩,他们会主动和你打招呼;有些时候,那些裹着头巾的年轻女性也

    会和你打招呼,这在巴基斯坦是不常见的。 在中亚国家,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消费会比较便宜,住宿费用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差不多,但在饮食方面则略贵一些。最让人头疼的是当地的食物,找遍街头大大小小的饭馆,最后发

    现只能找到两种东西——烤肉串和比萨。土耳其和叙利亚的饮食也以这类食物为主,所以在

    中亚附近旅行很容易倒胃口。

    到达设拉子后,我马上坐计程车来到了之前预订的一家旅店,这种 5美元一个单间的旅

    店在那一带很容易找。我住的这家店叫,它的对面还有一家旅店,看店的伙计英文不太好,连《孤独星球》的英文都给了特别注释,可见他之前一定制造了不少麻烦。虽然的价格稍微

    贵那么一点点,但最起码房间要舒服很多,酒店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很高,暖气、热水都是二

    十四小时供应的,院子里还有停车位。

    我和捷克朋友深刻体验了一把伊朗的普通人生活:每顿饭我们都去不同的餐厅用餐,然

    后去不同的茶餐厅。我们一起去过一家非常有情调的餐厅,这家餐厅不太好找,因为它建在

    深巷中一个废弃了的清真寺里,周围既没有停车场,也没有小贩。整座建筑的外墙壁都贴满

    了黄色的砖,和四周的其他房屋毫无分别。我记得饭店的名字叫hammam—e vakil。餐厅并

    不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看起来倒更像是澡堂或供高级人物进餐的地方,大厅中间有喷泉,顶上有天井,地上铺了地毯,餐厅内还有伊朗传统座椅以及乐队伴唱,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相

    当有特色。

    那天下午我们一直在附近的清真寺和集市里游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伊朗的城市交通。

    当地人开的都是很旧的车子,而且开车的时候从不看后视镜,马路上也没有红绿灯,司机们

    可以随意变换车道。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不曾发生太多车祸,看来果然是适者生存。据捷克人

    说,这里的交通状况远比北部城市好很多。

    那晚我和捷克朋友一起去茶餐厅喝茶,起初我以为这里只是喝茶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来

    这里的人不但要喝茶,还要抽烟、聊天。我们之所以选择 towhid teahouse,主要是因为《孤

    独星球》对它有这样一段评语“this tiny, unpretentious place is your classic workers’pub.

    (这个小地方是典型的下层工人俱乐部。)”我和捷克朋友要的就是这种气氛。到了那里一

    看,果然,一间二十平方米的房间,居然挤了二十多个大男人,大部分都是干体力活的,还

    有一部分是街头的小混混。店内的墙壁上、屋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烟壶、烟枪还有装饰品,我非常喜欢这种“原始感”。

    第二天早上,我随意漫步在洒满落叶的小路上,远远就看到一座外壁贴满了玻璃的清真

    寺,本来没想进去看,但是走到近处却被清真寺的门吸引住了。那是一扇低矮的、非常古老

    的木门,看起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清真寺的院子里立满了信徒的墓碑,管理员提醒我

    不要拍照,我答应着走了进去。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贴满了五彩玻璃的世界,让我感

    觉好像走进了天国。当时我就被震撼了,这种感觉在我的旅行生涯中仅有过三次,前两次分

    别是在吴哥窟和布达拉宫。我去过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只在伊朗的设拉子才看到这种

    内部贴满五彩玻璃的清真寺,而设拉子的这座清真寺也是伊朗唯一一座内部经过特别装饰的

    清真寺。

    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我简直不想离开了,于是便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来,静静地看着眼

    前的一切。寺庙里的人正在用早餐,他们还热情地邀请我一起吃,一个小男孩为我端来了一

    个银色的大托盘,盘子里有饼和绿色的浆料。我给了小男孩一个玻璃弹子以示感谢,他单手

    按在胸前,低头向我致意。

    离开清真寺后,我继续在洒满落叶的小路上行走,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很好听。

    路上还看到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心形喷泉。诗人 hafez的坟墓就在小路的尽头,他在伊朗的地

    位就像庄子、孟子在中国的地位。也许正是因为伊朗拥有了诗人、红酒以及香甜的水烟等元

    素,这个国家才显得如此的休闲与浪漫。

    去迪拜淘金,阿联酋 迪拜是七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第二大酋长国,同时也是阿联酋的经济中心。每年10

    月至来年3月是迪拜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总的来说,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气温一般在

    10摄氏度~30摄氏度之间,夏天气温最高可达 48摄氏度。

    迪拜这个名字在十年前几乎无人知晓,经过了几年挥金如土地疯狂建设,外加排山倒海

    的宣传攻势,如今大家都知道,迪拜是沙漠中的一座“金矿”,更是巨大的贸易中心和港口。

    据说生活在迪拜的外国人占城市总人口的80%以上,他们分别来自一百八十多个不同的国家。

    如今在迪拜已经很少能够看见戴头巾的本地人了,它和南非、澳大利亚这样的多元化社会已

    经越来越接近。迪拜的中国侨民人数也相当多,大部分都在当地从事小生意或者是服务行业,还有少数是迪拜企业聘请的业界精英。另外,在迪拜也经常能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

    第4章 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亚、中东(2)

    我在迪拜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当地机场换登机牌的地勤人员是中国人,大厅

    里拿着对讲机的服务人员也是中国人,免税店里的店员还是中国人。我刚开始还没太注意,张口就用英文问路,结果人家直接用中文回答我。在机场的餐厅里,我还认识了一个只有十

    八岁的小妹妹,她是来阿联酋打工的,同时也希望能把英文练好。刚开始我们一直用英文交

    流,她的口语很不错。我问她在这里工作的薪水能有1000美元吗,她瞪大眼睛,天真地看

    着我说:“那怎么可能?”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迪拜“淘”到黄金。

    迪拜企业最著名的特点就是经常疯狂地“引进”世界各地的人才。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就

    是跳槽去迪拜工作了,听说迪拜企业给的薪水是他原来工资的好几倍。因此在我的印象里,迪拜应该是一个超级富有、超级豪华的国家。实际上,在迪拜,能赚到钱的只有那些自己做

    老板的人,以及那些身为高级白领的中产阶级。所以如果你也想去迪拜淘金,一定要三思而

    行,谨慎再谨慎。

    迪拜的确成功吸引了许多投资,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政府清廉高效的办事特点以及鼓励商

    业的经济政策。但我发现很多人对迪拜的认识似乎仍然存在着误区。迪拜并不是什么天堂,迪拜的规划者利用媒体为自己的国家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可是这里的社会整体水平还真是有

    待提高。先不说医疗和福利待遇如何,单是这里的交通情况就足够让你感觉混乱了,而且迪

    拜人的贫富差异相当大。我并不是想否定迪拜的发展模式,但任何一种速成的经济体系都是

    有缺陷的,这需要决策者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完善它。

    迪拜国内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欧亚非移民来的,素质参差不齐。移民在这里没有归属感,而这里也不会真正接纳他们,这大概是移民城市的通病。

    迪拜没有外汇管制,市场相当开放。这里的进口税一般在 4%左右,而且电信设施水平

    一流,所以能够为兴旺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业提供服务。这种经济模式促成了迪拜和中国之

    间的密切联系——中国可以向迪拜输出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物美价廉的货物,这些都是阿联酋

    人需要的。迪拜的能源也很充足,即使是自来水——这个昔日困扰阿拉伯国家的老大难问题,如今也可以用淡化海水的方法加以解决。

    让你心惊胆战的物价,科威特

    在地图上寻找科威特,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位于波斯湾最里面的小国,同时它也是一个

    地势低洼的滨海国家。小时候上地理课的时候,地理老师曾戏言,别看科威特国土面积不大,可它地势低,海湾的石油都流到它那里去了。虽然这仅仅是一句玩笑话,但科威特的石油产

    量的确多得惊人。盛产石油的国家的物价都相当高,科威特更是如此,这里的城市生活开销曾位列世界第四。科威特的人口数量较少,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在这里行不通,因此才制造

    出了“令人心惊胆战的物价”。到了科威特,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口袋里的钱好像花得特别快,一天的生活费在100美元左右。

    很多人会觉得科威特是个危险的地方,实际上这里已经将近二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了。

    战争并没有给当地人留下什么阴影,海湾战争后,他们在阳光灿烂的土地上飞快地重建了科

    威特城,这是一座高楼林立、随处可见绿色树木和蓝色海洋的城市,当然也少不了金黄色的

    沙土。

    因为只在科威特逗留两三天,所以我就没带旅行手册,也不知道这里的物价和汇率具体

    是什么情况。凭着经验和感觉,我觉得100美元怎么也够我活一段时间的了。于是我来到机

    场换钱的地方,抽出一张百元美钞递了过去。工作人员接过钱,看了我一眼,好像在说: “就

    这些吗?”我也一脸无辜,好像在说:“就这些,嫌少吗?不是假钞,快点换!”他从堆积

    如山的科威特第纳尔中拿出几张小票递给了我。我一数,才 20第纳尔。我一看汇率牌,原

    来4美元才能换1第纳尔。

    从机场到市区,一路上你会发现和你并肩驰骋的不仅仅有汽车,还有游艇(用汽车拉着)。

    在科威特,人均游艇拥有率可能是亚洲最高的国家。如果你选择让计程车司机带你去找酒店,那这将会是一段非常可怕的经历。 你会发现在科威特根本就找不到100美元以下的酒店。在

    东京或者加勒比海地区,只要花 50美元便能找到合适的旅店。但在这里,它显然是一个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你对当地情况相当熟悉。从各种旅游手册的反馈信息来看,在科威特

    如果你能找到一间60美元的旅店,就算是最廉价的选择了。许多计程车司机会告诉你,科

    威特根本没有60美元的旅店,只有家庭旅馆才有60美元的房间,也就是大约要15第纳尔。

    在科威特,也许只有汽油和水比较便宜。

    中东人爱吃西方快餐,巴林

    中东的阿拉伯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美国人需要阿拉伯人的石油,而

    阿拉伯人需要美元、武器和快餐。说到美式快餐,我之前还不太理解为什么阿拉伯人会如此

    钟爱这样的食物,去过一些中东国家之后,我才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美国快餐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汉堡和热狗,都是“肉+面饼”的模式,这和遍布中

    亚、中东的主流食物 kebab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在细节上有些许不同。所以说,从本质上

    讲,美国快餐和阿富汗山洞里的 kebab 其实是一回事,中东人喜欢西方快餐的理由其实很

    简单,很淳朴。

    一个渔村两个国家,阿曼

    我在阿曼见到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渔村,令我惊奇的是,小小的渔村里居然设有一处

    国际关卡,关卡两侧的土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这个关卡是个不设边检的国境线,遮雨

    棚的一边是阿曼,另一边是阿联酋,国境线把一个小小的渔村分到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听当

    地人讲,渔村里有三个酋长,他们分别控制着渔村的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酋长是阿联酋的酋

    长,另外两个是阿曼的部落领袖,也许这就是造成“一个渔村两个国家”的主要原因。渔村

    中那一小块属于阿曼的土地并没有和本国的大部分领土相连,它完完全全被阿联酋的国土给

    包围住了。虽然不需要任何签证就可以从这个关口通过,但两国的士兵还是要确认你的身份

    ——出示护照、驾照都可以。

    老人们常说多吃鱼,可以变聪明。吃鱼和变聪明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大概只有科

    学家们才能研究得出来,但我猜想老人们的话也许是有道理的。阿拉伯人曾以精准的数学运

    算能力和巧妙的几何建筑艺术闻名于世,而在他们生活的地方,最丰富的食物资源恰巧就是

    鱼类。别看阿拉伯国家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荒芜的沙漠,但大海下面的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的。

    捕鱼是阿拉伯人重要的食物采集方式,渔夫白天出海打鱼,晚上把鱼拿到市场上来卖,鱼市

    的繁华程度绝不亚于日本的大型鱼市。阿拉伯人世世代代都是吃着红海和波斯湾里的鱼长大的,难怪会出了那么多数学家和建筑学家。

    中东版陕北窑洞,约旦

    说到窑洞,可能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中国的陕北。其实不只中国才有窑洞,中东地区也

    有一个十分夸张的窑洞群。在约旦南部有一个叫佩特拉的地方,这里的气候以及地貌与中国

    的陕北高原颇有几分相似,少雨、少树木,多的只是连绵不断的山丘。这里是奈伯特人世世

    代代的家园,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奈伯特人和陕北人作了类似的选择——他们把房子建在

    了山体之上,或者地下,可谓“进村不见村”。就算你在这里待上一个星期,也未必能将这

    里的所有山洞走完。

    不过佩特拉的山体基本上是偏红色的砂岩,在这样的山上开凿房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

    力要比开凿陕北窑洞多很多。更让人瞠目的是,这些窑洞的巨大规模,密集程度,以及洞里

    洞外的雕饰都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窑洞,这里更像是宗教场所。人们把毕生的热情都用

    在建筑雕塑上,使这里显得超凡脱俗。

    阿拉伯女孩的时尚生活,叙利亚

    中东地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人类都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相同的观念。

    众人齐心协力修了一座很高的塔,可以通往天庭。这件事触怒了神灵,于是神把人类分成了

    不同的部落,给了他们不同的语言和价值观。从此,人类便不再像从前一样团结了,以至于

    矛盾频发,战争不断。我们今天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虽然有英文这样的通用语言,并且还有互联网和电视这样的传播工具,可是信息传播依旧失真,误解仍然存在。在旅行中

    我才惊奇地发现,不少西方人至今仍以为中国男人还留着辫子。同样的,也有很多人对阿拉

    伯国家存在着误解,认为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女性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第5章 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亚、中东(3)

    在城市里,现代阿拉伯女郎的头巾和服装样式非常漂亮,但在乡村和宗教场所,阿拉伯

    女性的装束依然十分保守,不过这仅仅只是表面现象,她们是与时俱进的。即便在相对落后

    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阿拉伯女郎们除了会随身携带头巾以外,她们还像其他地区的女孩

    一样,包里时刻装着外形时尚的手机。

    不是所有阿拉伯女郎都要戴头巾的,如果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女孩子,那么只有在幼年时

    是不需要戴头巾的,一进入少女时代就必须戴上头巾,而且一戴就是一辈子。

    传统的阿拉伯女性都是穿着黑衣、戴着黑巾、脸上裹着黑纱的。她们的样子只能给丈夫

    看,切勿以为这是对女性的摧残,这样做恰恰是为了保护女性。从巴基斯坦到摩洛哥,在阿

    拉伯世界里,女性始终处于被呵护的地位。在中东国家就更是如此,就连公车上最好的位置

    都是留给女性的。

    面纱后的阿拉伯女孩,通常都拥有细嫩白皙的皮肤,深邃的眼睛和高鼻梁,她们兼具欧

    洲人的面目轮廓和亚洲人的风韵妩媚。由于阿拉伯食物容易让人发胖,加之阿拉伯女性很少

    运动,黑纱后面的美人往往都比较胖。

    在现代的阿拉伯社会,女性已经变得越来越敢穿了,像约旦女警的制服,就已经被改良

    得可以凸显女性曲线美了。与此同时,女性依然占据着被保护者的地位。我的结论是,在一

    个较为开放的阿拉伯社会中,女性的幸福指数是非常高的。她们不仅能享有传统的被呵护的

    社会地位,还能走上工作岗位。

    中东小巴黎,黎巴嫩 贝鲁特,中东小巴黎

    一提到黎巴嫩,人们就会想起《奇袭贝鲁特》。贝鲁特被认为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地方,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认为贝鲁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在这座城市里,你不

    仅能领略到中东风情,还能体验到浪漫的欧洲情调。

    如果你不喜欢在冰天雪地中度过圣诞节,那么黎巴嫩对于你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度节

    胜地”。这里冬天的日间气温依然保持在 15摄氏度以上,而在这样温暖的城市中,却到处充

    满了“圣诞气氛”,就连首都贝鲁特大清真寺门前的广场上也会竖起一棵巨大的圣诞树。

    贝鲁特市区中心的老城区有一大批欧式建筑,在这里有欧洲人熟悉的钟塔、街灯和小阳

    台,就连马路上的地砖都和欧洲某些国家的风格一致。现在这里是黎巴嫩的高级住宅区和商

    业区,只可惜这里并不是黎巴嫩最热闹的地区。进入这个区之前会有手持冲锋枪的士兵检查

    你的背包,这可能是这个区行人稀少的最大原因。在贝鲁特古老的欧式城区里,街灯似乎比

    路人还要多,恐怖袭击让这里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夕阳斜射在充满欧洲情调的建筑物上,孤

    单的影子烙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融合了欧洲与阿拉伯文明的老城区,本该是度假胜地,如

    今它只能像这些影子一样,孤单地叹着气。

    除了欧式建筑,黎巴嫩还有许多欧洲名牌商品。贝鲁特恐怕是中东地区商店数量最多的

    一个城市,除了地中海东岸第一大港口这个便利条件外,当地人不排斥欧洲文化也是贸易繁

    荣的重要原因。各类商品塞满了古城小巷内的一家家小商店,无论是食物、装饰品,还是书

    籍,其质量都远比别的中东城市要好。

    贝鲁特人的食物受欧洲影响很深,咖啡、蛋糕、面包和地中海菜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当然,在这里你也很容易就能找到阿拉伯食物,甚至还有来自远东的印度食物、中餐

    以及日本料理。

    值得一提的是,黎巴嫩在古代曾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因此,在乡野之间散落着许许多

    多的古罗马文明遗迹,其中包括了一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摄影师

    慕名而来,在伟大的罗马帝国遗迹前驻足欣赏。傍晚是观赏罗马帝国遗迹的最佳时间,红晕

    的阳光和废弃的建筑相得益彰。我漫步在荒野的小路上,太阳的余晖洒在断壁残垣之上,伴

    随着晚风送来阵阵清凉。虽然帝国的光辉不再,但荒草之间巨大的石柱和高大的石台依然能

    够让我感受到当年繁荣的景象。

    贝鲁特海滩的蓝色浪漫

    碧海蓝天,白色的小游艇,偶尔会有人站在快要被海水淹没了的珊瑚礁上悠然垂钓,这

    是多少人向往的悠闲生活啊!这是哪里呢?新西兰?欧洲?加勒比海?不,这里是中东最适

    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贝鲁特。如果你认为这里只有战火和沙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实际

    上它是一座充满了欧洲风情的浪漫城市。

    美丽的贝鲁特港口坐落在地中海东岸,这里依山傍海、风景宜人。冬天的时候,周围的

    山会被冰雪完全覆盖,这更为山脚下的贝鲁特增添了几分魅力。贝鲁特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

    港口,自古就是阿拉伯世界和欧洲贸易往来的必经之路。因此,当地的文化和建筑也受到了

    欧洲的影响,走在贝鲁特城内,你会经常有种身处某座南欧城市的感觉。

    地中海是贝鲁特迷人的根源所在,它不仅给了贝鲁特蓝色,也给了贝鲁特人更多的娱乐

    选择。垂钓是最流行的活动之一,在海岸边钓鱼的人沿着海岸线排开,可以延续几公里不断。

    有钱人会坐船出海钓鱼,港湾里停满了欧洲富人的游艇。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生活:开

    着游艇出海“兜风”,站在海中的珊瑚礁上垂钓,任凭冰凉的海水拍打着脚丫……这该是多么

    的惬意啊!

    对于一个并不缺少阳光的滨海城市来说,沙滩足球也许是最适合男人的运动。贝鲁特的

    市区紧靠着海滩,每天下午,海滩上都会聚集一群当地青年,大家在一起切磋球技。他们古

    铜色的皮肤、年轻的身形,均散发着男性特有的魅力,旁边步行道上的众多市民常常会停下来观看他们的比赛。比起沙足,中年男子可能更喜欢网球,飞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类不

    需要直接对抗的运动可以防止身体受到过多伤害。

    除了钓鱼和球类运动,还有许多其他项目可以选择。贝鲁特西临地中海,北部则有高耸

    的雪山——你可以去雪山上滑雪,也可以到地中海的碧波中潜水。

    黎巴嫩女孩的幸福生活

    黎巴嫩国内有一半人信奉伊斯兰教,一半人信奉基督教。因此,你在这里经常能看到不

    戴头巾的女孩。黎巴嫩女孩和欧洲人的血统十分相近,身材高挑,金发碧眼,她们的新潮打

    扮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生活在那里的女孩却相当时尚。信奉

    基督教的黎巴嫩人大多都集中在大城市,而乡间则住满了信奉伊斯兰教的黎巴嫩人。虽然信

    仰不同,但他们之间却鲜有矛盾,人们依旧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共享这座中东最美丽的城市。

    和以色列男女大兵的零距离接触,以色列

    当计程车带我来到以色列和约旦边境关口的时候,戴着墨镜、拥有模特般身材的以色列

    女兵示意我摇下玻璃窗,这位美女问我的唯一一个问题真的很雷人——“do you have any

    weapon?(你是否携带武器?)”我愣了半秒钟,等明白过来以后,我马上把头摇得像拨

    浪鼓一样。在此提醒您,走访巴以争端地带,例如,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请勿轻易举起长焦

    摄影镜头,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附近的士兵可不知道您拿的到底是相机还是武器。

    在机场,以色列带给我的震撼也不小。这里到处都是持枪(带有瞄准器)的男女士兵,空姐还用温柔的声音在广播中提醒乘客,要到机场大厦的吸烟房才能吸烟。以前经常在荧幕

    上看到美国大兵,但却很少见到以色列士兵。我曾经看过两部关于以色列的影片——《慕尼

    黑》和《别惹佐汉》,在真正见到神勇的以色列士兵后,我才发现,《别惹佐汉》虽然剧情荒

    诞,但其中描写无敌的以色列士兵的那一部分并不算很夸张。这群人拥有先进的武器和健硕

    的身材,他们会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中,给你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安全。

    以色列大兵看上去都很酷,高大英俊,对人也非常友好,还很愿意与游客合影。在约旦

    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关卡,就有一位以色列哨卡警官主动要求和我合影,为了能够摸一摸他那

    把上了子弹的枪,我只好向他保证一定会把这张照片寄给他。刚到以色列的时候,我经常看

    到全副武装的大兵:身穿防弹服,配有无线电通信装置,装备有强大火力……恍惚间,甚至

    会以为自己走进了战争电影的拍摄场地。

    中东地区最美丽的女孩仿佛都出生在靠近地中海的国家,比如以色列和黎巴嫩。去过以

    色列的人,往往不会对风景秀丽的死海留下很深的印象,反倒是扛着冲锋枪满街晃悠的以色

    列美女士兵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我见到过的最美的以色列女兵,是一个刚服役不久的女孩。

    除了美丽的面庞、匀称的身材和金黄色的头发,她还拥有雪一样的白皙皮肤。难能可贵的是,地中海女孩的皮肤和大多数欧洲女孩不同,十分细腻。这位姑娘嚼着口香糖,背着一件武器

    上了长途汽车,转身那一刻我才发现,那件武器居然是一把冲锋枪,枪管十分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火箭筒。旅途中背包客们常常凑在一起分享自己在其他国家的旅行经验,谈及以色

    列时,大家都会提到以色列女兵,还会争先恐后地描述他们所见过的最夸张的场面,譬如某

    个超级美女抗着一个小火箭筒在商场里购物。大家的评价是一致的——疯狂!起初我以为这

    不过是个传说,毕竟人云亦云的事情太多了。直到我真的来到以色列,我才发现以前听到的

    传说都是真的。

    第6章 世界屋脊的南面,南亚(1)

    炮制一场明星婚礼,不丹

    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礼让不丹一下子成为媒体的焦点,这个半封闭式的国家一夜之间成

    为了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更有无数新人将不丹视为最理想的婚礼举办地,但在不丹举行婚礼

    的高消费却难倒了大多数抱有这种想法的情侣。我算了一下,如果是夫妻两个人去,结婚附

    带度蜜月,四天三夜大约需要5200美元(不包括钻戒、婚纱和礼服的费用),平均每个人的

    旅费是 2100 美元,剩下 1000 美元是举办婚礼用的。至于要不要请亲戚朋友观礼,那就要

    视个人的经济情况而定了。下面是我列出的和结婚有关的实用信息。

    航班

    去不丹的航线很少。从曼谷起飞后要在不丹附近的一个国家(如孟加拉、尼泊尔或印度)

    转一次机才能抵达,所需的机票费用足可以把你从北京送到纽约了。从曼谷到不丹的往返机

    票约 800 美元,从北京或上海去曼谷的往返机票每人大约要花费 500 美元。结婚一辈子就

    那么一次,所以我不建议大家选择廉价航空。

    旅费

    在不丹,如果不算结婚的费用,仅仅是食宿和政府收取的税费就可以达到 200美元\天

    的标准。这个价格是非常固定的,因为不丹不允许独自旅行,即使你是一个人去的,当地的

    有关部门也会派一名向导和一名司机随行,好在人数虽然增加了,但是费用不会改变。四天

    三夜的旅费每人需要 700美元左右。

    签证

    签证费和各种杂费加在一起,平均每人约 100美元。

    婚礼

    当地的消费水平不及北京或上海,不丹传统服装摄影、婚纱摄影以及几桌酒席算在一起

    大约需要500美元。再加上结婚时候的红包,请向导喝酒,给向导小费等,最多要花费 1000

    美元。如果您富裕到可以带着亲友团去结婚的话,每十个人可以免一人的费用,不过机票和

    签证费是不能减免的。

    如何联系

    我去不丹的所有手续都是通过 e—mail 和旅行社联系的,签证、机票也是这样搞定的。

    钱可以用网上银行汇款过去,中途在一家美国银行绕了一下,被扣了30美元。我大约是提

    前半年就预订好了,相关信息可以去不丹旅游局的官网查询,主页上就有不丹所有正规旅行

    社的名称和联系方式,我选择的那家旅社服务质量很好,但为了避嫌,我就不在这里放它们

    的网址了。

    漫天花雨的浪漫圣城,印度

    对于印度教徒来说,他们有一个圣城,那就是坐落在恒河边上的瓦拉纳西,当年玄奘千

    里迢迢要去的“西天”就是这里。相传印度三大主神中的湿婆创造了这座城市,它是人们心

    目中离天国最近的地方,虔诚的印度教徒都希望自己能死在这里,然后直接进入天国。千百

    年来,无数印度教徒在迟暮之年用尽毕生积蓄来到瓦拉纳西,静静等待着神灵的召唤。他们

    在这里死去,身体在恒河岸边被烧成灰烬。在那里,你总能看到火光或烟雾,教徒们的灵魂

    在此飞向传说中的天国。

    从加尔格答坐火车到瓦拉纳西,必须要跨过恒河。这里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所以我到

    达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船游览恒河。夕阳西下,夜生活的喧嚣还没有自市中心涌起,老

    船工慢慢地划着船,宽广浩瀚的恒河缓缓向东流去,凝重的河水把白天吸收的热气无声无息

    地释放出来,连同河内杂物的气味一起散发到圣城瓦拉纳西的大街小巷。岸上的人不多,三三两两地分布在岸边长达6公里的层层堆叠的河阶上。明天就是灯节,几万人就好像突然从

    地下冒出来似的把瓦拉纳西塞得满满的。河岸上的古庙、古堡一个接一个,有的是传统的北

    印度宗教建筑,有的是伊斯兰教建筑。岸边坐着两个西方人,河水倒映着他们的影子——人

    与自然构成了一幅平静祥和的画面。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些电影把天堂设计在一条河边,水的

    旁边有阶梯,天堂里的人在河水附近飘来飘去。而在我的眼前,古堡、圣河还有朝圣者……

    这些元素弥漫在恒河氤氲的水汽里,让人飘飘然如临梦境一般——这里无疑是印度最梦幻的

    城市。

    马克·吐温说此地“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大教堂,是一个宗教的蜂巢,每个蜂眼都是一座寺

    庙、神龛或清真寺”。印度教是个非常善于造神的宗教,就像《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一样,印度教中也有个哈努曼。在瓦拉纳西到处都可以见到神龛神像,据说瓦拉纳西有三十三亿神,数量多得犹如恒河里的沙子。在瓦拉纳西生活的人分为几类不同的人群,他们中有虔诚的印

    度教徒,有伊斯兰教徒,还有很多长期居住于此的外国游客。在恒河边,我遇到了一位年轻

    的西方人,他一身医生打扮,在瓦拉纳西的河阶上给人看病,看病之余,他偶尔会点起一支

    烟,坐在河阶上,望着河水吞云吐雾。

    印度教徒相信此处的恒河之水能够洗净自己的罪孽,使灵魂获得超脱。所以,在印度教

    徒的一生中,一定要到这里走一遭,用瓦拉纳西的恒河水洗净自己的罪孽。每年都有数百万

    印度教徒在恒河边洗礼,太阳升起的时候场面最为壮观。为了方便教徒洗礼,历代王朝陆续

    在河边上修建起河坛,也就是一层层的石头台阶,一直通向河边,这样的阶梯绵延数公里。

    每逢节日来临,阶梯上就摆满了油灯,宛若一条通往天国的路。

    到达瓦拉纳西的第二天,我很早便来到河边看著名的“恒河晨浴”。由于当天是灯节,因此河边异常拥挤,有些人甚至前一天晚上便来到这里等候。在靠近中央河坛的地方,我以

    为自己碰到了印度的“丐帮”——眼前绵延上千米的乞讨队伍人头攒动,他们当中的大部分

    人都端着一个银色的不锈钢盘子,来洗礼的人则把从家乡带来的米撒在这些乞讨者手中的盘

    子里,那洁白的米粒敲打在盘子上哗哗作响,成百上千的盘子一起发出这种声音,加上乞讨

    者的哀求声、为施主祈祷的声音,谱写出了一曲乞讨交响乐。盘子里装满米后,乞讨者会把

    米倒入随身携带的布袋中,然后继续等待下一位布施者,这种等待是极其短暂的,因为布施

    者的人数也相当多,他们一边排着长龙似的队伍布施,一边走向恒河边的台阶,准备在恒河

    中沐浴。

    经历过千拥万挤,总算来到了河边。尽管我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成千上万的印度教

    徒一起洗礼的盛景震惊了。太阳刚刚升起,虔诚的印度教徒将恒河水捧过头顶,让水顺着手

    臂的缝隙缓缓浇在头上,也有人用精致的水壶代替双手取水,这才是真正的“醍醐灌顶”。

    霎时间,恒河边的气氛变得虔诚宁静,让我这局外人也不免感觉有些荡气回肠。

    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瓦拉纳西是他们的宝藏,因为这是一个完全停留在时间之外的城市,两千六百年过去了,经历了朝代更替、战火洗礼,这里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几乎没有发生

    改变,城内的人依旧做着当年人们做过的事情,就像是从古代保存至今的活化石。

    瓦拉纳西在释迦牟尼时代就已经是印度的宗教中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座城市旁

    边曾经有一大片森林。当时很多圣人和苦行者都喜欢在森林内修炼,释迦牟尼也是在菩提树

    下开悟的。但是如果树林附近没有城市,修行者就得不到施舍或者供养,那么也就形成不了

    规模。瓦拉纳西这里有一座繁华的城市和一大片森林,所以修炼的人就越聚越多,最后形成

    了宗教中心。现代的瓦拉纳西已经看不到森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历代王朝修建的大型

    建筑。虽然森林不在了,但当地人的生活并没有发生改变,人们依旧沐浴着恒河的水,向乞

    丐施舍大米,虔诚地崇敬着神灵。这里依然活跃着大量的圣人和主管祭祀的婆罗门,在瓦拉

    纳西的河边或庙宇附近很容易就能找到婆罗门,他们不是在齐胸的恒河里沐浴,就是在寺庙

    里静坐,很多婆罗门一天可以静坐十二个小时以上。分辨婆罗门的方法很简单,他们通常是赤裸上身的,下身围着一块布。和那些穷得穿不起衣服的人不同,他们的穿戴非常整齐。由

    于营养良好,身上也有足够的脂肪。他们的脖子上会佩戴饰物,胡子也刮得很干净。

    在印度,水和修行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可能是因为印度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都酷热难当,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即便你有深厚的定力,心绪恐怕也会被糟糕的天气扰乱。只有凉凉的河

    水或者井水才能让人神清气爽、安心修炼。所以人们便将水的功能神话,认为只要有水的洗

    礼,就可以消除罪孽,达到修行的目的。

    美景相伴的“苦”旅,巴基斯坦

    在中国的帮助下,巴基斯坦南北铁路大动脉终于提速了,现在已经达到了每小时 70公

    里的速度,这在当地已经是非常快的交通工具了。然而在东西向的铁路上,老式机车依然还

    在工作,车速仍保持在每小时 40公里左右。英国人在的时候,这些火车就已经是这个速度

    了。英国人离开了六十多年,它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旅行者,我乐于

    体验这种旅行的“痛苦”,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就好像沿途广袤的中亚荒原对于

    当地人来说是苦景,但对于我来说却是美景。

    由于火车的速度很慢,而且还要穿越荒无人烟的中亚高原,所以安保工作很重要。车上

    有持枪的武装警察,他们的英文说得还可以,其中一个警察很快就和我成了朋友,他告诉我

    他的家乡非常遥远,他很想念自己的家人。他很好奇我为什么会来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

    方。我告诉他我是来旅行的。行驶到一半路程的时候,他从卖零食的小孩那里买来了一些东

    西请我吃。虽然这些食物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

    除了食物,一路上我还“吃”了不少灰尘,真的是很大的灰尘。这里的火车分为两种车

    厢,有空调的那种太贵了,我选择了普通车厢,可万万没想到窗户不密封的结果竟然这么恐

    怖——我的包上落满了灰尘,就像是放在那里两年没被人动过;我必须用衣服做成简易口罩

    罩着半张脸,以防止吸入太多的灰尘。

    我在车上还遇到了一队女人,她们可都是头顶硕士头衔的巴基斯坦进步女性,要不我们

    也不可能有交流,毕竟一般的巴基斯坦女性根本不愿意见你;就算见了,她们不会讲英文,基本跟你无法交谈。

    我在巴基斯坦的这段游记最开始是发表在网上的,一年后,有位漂亮的上海女孩读了我

    的游记,萌生了去巴基斯坦的想法。后来,她真的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虽然只在巴基斯坦

    待了短短的一个月,但她却在那里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他们在相识一个月后就结婚了。到

    我出这本书时,他们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组成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大家庭。

    据她说,他们的婚礼是在卡拉奇举行的,场面非常隆重,巴基斯坦电视台进行了卫星电

    视的现场直播。我很高兴我的游记居然能制造一段美满的姻缘,希望他们永远幸福。中巴友

    谊地久天长!

    驴友贴士

    签证:中国护照持有者进入巴基斯坦前必须申请签证,免签证费,大约三个工作日后就

    可以拿到签证。

    交通: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到白沙瓦的长途车几乎每半小时就有一班,二十四小时

    不停运,行驶全程需要六个小时。

    饮食:巴基斯坦餐馆的菜谱很简单,常见的菜是烤羊肉或者番茄炒羊肉,主食为大饼。

    住宿:最佳背包客旅店是 tourist inn motel,总共有十个床位。这家旅店的老板是个巴

    基斯坦老人,经营这间旅馆的时间长达二十年,因此任何旅行手册都可以查到这家旅店。店

    主还可以帮你安排去阿富汗的车。

    印度洋中的眼泪,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曾在印度早期的民间传说中出现过,著名的“神猴跨海”大约就发生在斯里兰

    卡和印度之间的那条海峡上。来到斯里兰卡,你才能感受到最“纯正”的佛教。缅甸的小乘佛教也来源于一千年前的斯里兰卡,因此,你可以将这里视为小乘佛教在南亚的最后一片阵

    地。佛教在印度已渐渐被传统的印度教所替代,如今,在很多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传统佛教国

    家中,佛教信徒却仅占人口总数的 0.1%,而在岛国斯里兰卡,竟然有超过 90%的人都是佛教

    徒。我想,斯里兰卡也许就是佛教在南亚衰退时,佛祖在印度洋中流下的一滴眼泪。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ceylon),而我此次斯里兰卡之行的目的,就是要去看看著名的锡

    兰石窟(rock temple)。锡兰石窟内的大部分雕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壁画和彩

    绘都是19世纪绘制上去的,相当壮观,几乎遍布洞内的各个角落。

    石头城堡和附近的城市均建于公元 5世纪末期,为了防止敌人入侵,当时的国王修建了

    这座城堡。从设计上看,它很难被人攻破。城堡顶上有蓄水池和储藏室,城内有水源,即便

    被困住也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在石头城堡的顶部可以观察方圆十几公里内的敌情。古城拥有

    先进的供水系统,在这里,你甚至可以看到小型的喷泉。这里的野生动物的品种也十分丰富,蛇和松鼠都很常见。

    巨石的中间有一道墙,墙内侧是一条走廊,走廊上画了很多鲜艳的图画,这些图画可以

    说是斯里兰卡壁画艺术的代表作。但是,想要看到这些图画却并非易事,得先做一定的攀爬

    运动才行。好在当地旅游局已经在相关的道路外侧安装了防护网,充分保护了游客的安全。

    第7章 世界屋脊的南面,南亚(2)

    看过了壁画,再往上爬就能看到两条很大的狮子腿,而狮子的身体已经不见了。据说这

    就是古堡的入口,由梯子上去,大约需要五分钟就可以爬到狮子的头部。狮子脚下的平地是

    由人工修成的,可以看到无数层类似于玛雅文明的阶梯,附近还有用来攻击敌人的落石。沿

    着“狮子”身上的路继续向上走,风景会变得更美。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警告,都是禁止游

    客喧哗的,听人说在这里大声喧哗很容易引来蜂群的攻击。

    波罗那鲁瓦(polonnaruwa)是斯里兰卡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一千年前,这里成为了当

    时斯里兰卡王国的首都,而在 13世纪,斯里兰卡王国为了避免遭受他国频繁的侵略,所以

    将首都迁移到了西南部的山区。古城修建在蓄水池的东边,沿着湖岸呈狭长状。虽然古城南

    北长度约为5公里,但是由于大部分景点都在主要的道路两旁,所以参观起来并不麻烦。景

    点与景点之间的道路两旁都有枝叶繁茂的大树,所以在这里漫步或骑车是很舒服的悠闲方

    式。如果你只有半天时间,建议选择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如果你有一整天时间,徒步在这

    些景点之间穿梭也别有一番情趣。

    古城遗址几乎都聚集在城北,城南只有一小部分,你在城北远端可以找到类似城南风格

    的建筑,所以如果你的时间比较紧张,那么可以放弃城南的部分。城南唯一不同于其他地方

    的东西是一座4米高的世俗人像,有人说它是国王,也有人说它是印度宗教人物。从城镇中

    心往北走,会遇到一条河,不少当地人都在河里洗澡。说这是一条河其实有点不太贴切,因

    为水是从闸口那边的蓄水池流过来的,蓄水池的水平面高于附近很多耕地,这非常有利于灌

    溉。水闸的旁边是一座不算大但相当精致且有水准的博物馆。馆内藏有从这一带发掘出的瓷

    器、青铜器、钱币等不适合在露天展览的东西,在进入遗址之前参观一下这座博物馆是很有

    必要的。博物蓄水池,湖边还有几间高档的酒店,这里可是观看日落的最佳地点,所以酒店

    建在这里是最适合不过的。

    阿努拉德普勒(anuradahapura)是斯里兰卡最重要也是最古老的城市,至少有两千五

    百年的文明史。南印度和斯里兰卡王朝统治者在这里统治整个国家的时间超过一千五百年。但是由于此地战乱频发且年代太过久远,这个古都所剩下的建筑物的价值远远不能和它年轻

    的“小兄弟”波罗那鲁瓦相比。博物馆内,大量的石雕展品被摆放在走廊和院子里,游客即

    使参观到很晚也没有关系。其中有两种展品是很难在其他地方见到的:第一种是佛塔的内部

    结构和内部壁画。阿努拉德普勒在建筑上唯一能超过波罗那鲁瓦的地方就是它有几座很大的

    佛塔。第二种难得一见的展品就是和尚的尿盆,尿盆的做工极为精致,上面还画着一些象征

    人间美好事物的图画,借此来表示僧人对世俗事物的不屑。

    时光倒流一百年,孟加拉

    孟加拉最大的看点不是风景也不是名胜,而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孟加拉的首都达卡

    (dhaka)恰好位于孟加拉的中心,首都新区有几座标志性建筑,但这些并不能代表真正的

    孟加拉。如果你想体会真正的孟加拉,那么就必须去老城区或者达卡附近的中小城市。那些

    地方几乎没有高层建筑,一切似乎还停留在20世纪初期,到处都是狭窄的街道和老旧的房

    屋。瘦小的当地人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不紧不慢地过着悠闲的生活。

    达卡机场的非主流印象

    我是从新加坡直飞孟加拉首都达卡的,飞机延误了四个小时,凌晨一点的时候才到达达

    卡。孟加拉航班的机票价格是非常便宜的,不过话说回来,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航班固然

    在价格上有优势,但是服务水平却让人不敢恭维。我乘坐的这趟航班的空姐都是一些胖胖的

    阿嫂,服务水平也非常业余,在收拾餐具的时候,有个空姐竟然催促乘客快点吃,这真是让

    我大开眼界。

    达卡国际机场的海关人员对本国人携带的货物会进行非常严格的检查,主要是怕乘客会

    携带高税货物出关。不过机场的工作人员对外国游客非常友好,不用检查,不用排队,可以

    直接通过。出了机场,有很多计程车等在外面,别看这些车又旧又破,但坐上去却感觉很舒

    服。

    被当做“外星人”

    孟加拉的民风相当淳朴,居民的生活像是停留在上世纪初期。在达卡河上,你仍然可以

    看到像蚂蚁一样的小木船,它们密密麻麻地穿梭于两岸之间,转运着人或货物,一百年以前

    的达卡恐怕也是如此吧!河边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欧式建筑,尽管岸边停泊着的用金属材料

    制造的船在不断提醒着你,现在已经是 21 世纪了,但周围 20 世纪的气息却依然浓重而又

    强烈。

    市区里,孟加拉人把外国游客当做外星人一样,我在达卡一共停留了不到二十四小时,却有幸被电视台记者访问了两次,还有n多当地人主动过来找我聊天,尽管他们并不会说英

    文。还有很多人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让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警察是讨价还价能手

    凌晨两点,达卡的诸多宾馆已经关门谢客,见我背着行囊焦急地踯躅于街头,几个全副

    武装的警察主动迎上来帮我解决住宿问题。在他们热心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一家价格合

    理的旅馆,它的内部陈设和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招待所很像。房间内部被刷成了孟加拉

    国旗的颜色,墙是绿的,门是暗红色的。后来我才知道,孟加拉的很多旅馆都是这样的装修

    风格。

    抵达达卡的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孟加拉警察的热心肠。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孟加拉

    警察的素质普遍比较高,不仅人人都会说英文(本地其他人很少有能讲英文的),而且都很

    正直廉洁,乐于帮助人。我叫三轮车的时候会找警察帮忙,他们可以帮我和车夫讲价,最后

    讲下来的价格都特别便宜。有一次我在旅馆附近迷路了,警察帮我找了个计程车司机,最后

    谈定以8塔卡的价格把我送回了旅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帮过你之后就若无其事地走开

    了,丝毫没有要小费的意思。

    孟加拉警察的国防意识似乎特别高,就连买张票到码头去玩,也要被盘问一番。如果你靠近了任何军事或民防建筑,那么就更有可能被调查一番。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你在找什么,为什么要找,这些都是孟加拉警察喜欢问的问题。不过这些盘问丝毫没有勒索

    的意思,我想他们只是例行公事吧!

    未来水世界,马尔代夫

    在遥远的印度洋上,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王国——马尔代夫。它的总面积大约为 9万平方

    公里,其中大部分的国土均被海水所覆盖,成千上万的小岛星星点点地散布在海面上,陆地

    仅有3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不足 1米。当地人大多生活在船上,土地是这个国家最奢侈的

    东西。到马尔代夫过圣诞节可能是很多人的梦想,美丽的风景、奢华的享受、不菲的机票、高昂的费用……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痛并快乐着。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体验

    这个水世界中的小国。

    香港动画片中的小猪麦兜总是喃喃地念叨着:“马尔代夫,那里椰林树影,水清沙幼,蓝天白云,是位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马尔代夫的海水,包括港口附近的海水,都是非

    常清澈的,度假村的水质更是比港口附近的水质要好 n倍,仅凭这样的海水,马尔代夫就足

    以打动全世界的所有女人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马尔代夫变成了闻名世界的高端旅游胜地。它宣称自己是世界上

    最后一片伊甸园,因此,每年都会有无数人去那里“高消费度假”。

    名副其实的旅游王国

    马尔代夫和非洲的毛里求斯同属一个巨大的海脊,这个海脊横跨亚非大陆,由于水流的

    作用力,使得水质异常清澈。其次,从高眺望马尔代夫的自然环礁群(atolls),一群小岛围

    成了一个圈,圈里圈外都是蓝色的海水,由于深浅不同,海水映射出的颜色也不同。这种奇

    特的地理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海下火山喷发会形成岛屿,岛屿中央塌陷后又形成环

    状地形,珊瑚在其表面生长,最后就成了环状珊瑚礁。整个马尔代夫共有 26个这样的自然

    环礁。

    奇特的地理环境只是马尔代夫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成功的运作才是决定旅游王国兴

    衰的关键。1971 年第一个西方旅行团来到马尔代夫时,这里根本没有酒店。那时,马尔代

    夫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渔业。但这一切在1978年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位年轻的马尔代夫总

    统上任了,他只有41岁,之前一直在联合国担任国家代表。在他的带领下,马尔代夫第一

    个度假村开张了,随后,他把国家当做一个大型旅游企业来运作, gdp也逐年持续高速增长。

    如今的马尔代夫,已拥有无数个度假村。每个度假村的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所以在你开心地搭乘去马尔代夫的飞机前,最好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度假村要有怎样的气氛。

    一般情况下,便宜的度假村是团队游客的目的地。如果您是度蜜月的话,那么最好选择中高

    端度假村,在那里,你能想到的所有梦幻般的场景都能被创造出来:建有天窗的浴室、通往

    海底的楼梯、天然礁石浴缸等。

    目前开通马尔代夫航线的航空公司只有少数几家,廉价航空自然被挡在了马尔代夫的国

    门之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客流量,维持马尔代夫“高端旅游市场”的形象。尽

    管如此,马尔代夫国内的度假村基本上还是常年客满。

    花小钱游马尔代夫

    尽管马尔代夫是高端旅游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背包客就无法享受马尔代夫的美景与浪

    漫。事实上,马尔代夫还是具备一些相对便宜的选择的,前提是你得离开高端游客,过着和

    当地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并且还必须得选择首都马累(male)作为落脚点。降低消费并不会

    让旅行的收获变少,相反,作为一名真正的背包客,马累远比那些度假村更具吸引力!在这

    里,几乎能够找到所有我们想要看到或体会到的东西。去集市上走走,到鱼肉市场里逛逛,再坐进茶馆里喝两杯,吃点当地小菜——让自己像一个真正的马尔代夫人那样生活几天。这

    样的度假,每天的消费可以降至 40美元,如果您能找一两个游伴来分担房租和伙食费,每天的支出完全有可能降得更低。

    城市里的马尔代夫人

    靠近海洋的人都喜欢鲜艳的颜色,马尔代夫人自然也不例外,这可能和绚烂多彩的海底

    世界有关。这一点与东亚文化中“以朴素为美”的思想差别很大。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可能

    是世界上最小的首都,绕着岛跑上一圈也用不了一小时,因此摩托车是这里最好的代步工具。

    虽然地方不大,但是马尔代夫人却酷爱板球,足球——这种需要大面积活动场地的运动

    ——在当地也相当热门。不过我倒是很想知道马尔代夫人在哪里踢比赛,这里似乎连一块完

    整的空地都找不到。据目前的情况看,还是打牌比较适合马尔代夫人,至少这项休闲活动不

    需要占用太多土地。

    马尔代夫的女孩子是需要戴头巾出门的,这和她们的宗教信仰有关;而这里的男性则比

    较开朗,所以我可以和他们玩在一起。

    马尔代夫的港口是当地的一大看点,当地 99%的居民日常必需品都是依靠货船运进岛的,因此港口非常忙碌。船进船出,一船船的货物从船上卸下。有时候想找一个停泊的船位都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就亲眼见过一艘船因为没有地方停靠,只好往两艘船中间挤,三艘船

    上的人一起帮着推船,那场景,好不热闹。

    马尔代夫的集市是不容错过的,在这里你能接触到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我觉得这些市场

    中最有看点的就是鱼市,鱼贩们会把鱼整齐地摆放在一起,一条一条列队一样地放在铺了瓷

    砖的地板上。鱼市对面是码头,渔船在这里靠岸,渔夫抓住鱼尾把鱼捡上岸,有的“资深渔

    夫”能一手抓十几条鱼,那些被捕的鱼好像商量好了似的,都长得一样长,摆在一起显得很

    整齐。

    不能不去的茶馆

    茶馆是马尔代夫男人聚会的地方,女性几乎不会在那里出现,就算她们偶尔去茶馆坐坐,也一定要有男性的陪伴。男人们来茶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喝口奶茶,吃块点心,抽一口

    烟,嚼一枚槟榔,和老朋友们聊上几句……这就是当地男性的夜生活。如果您想了解当地人

    的生活,茶馆是一定要去的地方。游客在茶馆往往会得到很好的服务,并且不必支付小费。

    老板甚至有可能会在你的茶杯中多加一勺糖,我想他大概是不了解大城市人的需求吧——嗜

    吃甜食的人一般是不会选择马尔代夫作为度假地的。茶馆门口或柜台最明显的地方都会挂着

    几只打火机,可以方便客人在去柜台付账或出入大门的时候点烟。从他们的茶馆文化来看,马尔代夫人的生活是非常朴素的。

    佛教和清真寺

    马尔代夫人于公元前500年开始信奉佛教,并且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在马尔代夫一些

    较偏僻的小岛上,至今还能见到一些巨大石碓,学者认为这些石碓是印度或者斯里兰卡佛塔

    的遗迹。

    在马尔代夫总统府附近有一座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清真寺,它也是岛上历史最悠久的清

    真寺。在那些对历史、文化、宗教感兴趣的旅行者眼中,这座古老的清真寺才是马尔代夫之

    行的重点。清真寺本身并不起眼,那个金属顶棚,虽然远看银光闪耀,总觉得不太适合清真

    寺,但这无法掩盖这座清真寺的光芒。在我去过的上百座清真寺中,这座清真寺给我留下的

    印象最为深刻。

    清真寺的院子内有一大片形状奇特的墓碑,墓碑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扣在地上的铃铛。

    有些墓碑的字镀了金,据说是皇族的墓碑。大部分墓碑是用灰色石头打造的,看起来很有质

    感;少量墓碑的材料是白色大理石,看起来高贵典雅。院子里没有任何杂草,只铺了一层白

    色的细沙石,顿时让人肃然起敬。细沙石的中央有一口井,水井旁有一条石板路,人们在水

    井旁冲干净双脚后,可以踩着石板路进入寺中祈祷。让我意外的是,这么小的岛上居然也有

    井水,大概是雨水在珊瑚岛上积存所至吧! 第8章 文明的边缘如此绚丽,东南亚(1)

    探访未被开发的“密境”,老挝

    在老挝和越南的边境处有个地方叫奠边府。为了打击贩毒,这里至今仍没有被开发。因

    为和外界的联系比较少,奠边府是没有公交车的,只有一种类似于小卡车的农业运输车,这

    是深山里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这种运输车每天只有一班,而且还是单向行驶的,要到第二

    天才会返回。如果你一定要把这种公共运输工具看做是公交车的话,老挝山区内也可以算是

    “通车”的。不过这种车没有固定的时间表,大家只知道它大概几点钟会路过,为了不错过

    车,通常要提前三十分钟去等车。这里山路崎岖,上下起伏甚多,又没有柏油路,汽车行驶

    在这样的道路上,会让你有种坐过山车的感觉。我给这种公交车起了一个名字,叫“公交卡

    车”。

    既然是农用车,那么货物和人挤在一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样一辆小卡车可以装下二

    十多个人,我强烈推荐它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和货物坐在一起的感觉也不是很糟糕,但如果你旁边恰好有一辆摩托车,那就太不幸了,你最好离它远一点,否则车子晃悠起来,说不定会“踢”你一下,这是它的主人也控制不了

    的状况,更何况主人在这种情况下也自身难保。我比较纳闷的是,既然都有摩托车了,为什

    么还要和我这样只有双腿的人一起挤老挝山区里的“公交卡车”呢?

    颠簸只是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公交卡车卷起的尘土才会让你有另一种难忘的体验,到时

    候你甚至会以为自己正置身在茫茫沙漠中,只有围上围巾,才能在漫天的尘土中稍喘几口气。

    几小时下来,我的围巾早已变成了土色。那天还有一位俄罗斯人与我同行,他也和我一样用

    衣服充当起临时的围巾蒙着面。这架势好像是要去抢劫银行,我相信他面对我也有同样的感

    觉。

    简单、自然、原始,东帝汶

    东帝汶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因为地处赤道附近的帝汶岛东部,因此被称为东帝

    汶,而帝汶岛的西部依然属于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就实行对外国游

    客封闭的政策,直到最近几年才又重新打开门户,但是因为长时间的封闭,很少有游客会来

    这里旅游,不过东帝汶的自然环境却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步行穿过世界上最美丽的关口

    通常两个国家的陆地关口中间都会有一段缓冲带,少则几十米,多则几百米,对于偏爱

    陆路交通工具的背包客来说,应该不会对这样的一段路程感到陌生。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我

    背着旅行袋又一次走在这样的一段路上,前方是东帝汶的关口,后面是印尼属西帝汶的关口。

    和其他陆地关口不同,这里没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关口轰轰隆隆的卡车发动机声,也没有新加

    坡和马来西亚关口黑压压的人群。这里是安静的:左手边,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显得格外清

    晰;右手边,苍翠的山岭中偶尔还会传出几声鸟鸣。这里是人迹罕至的,一整天也不会有多

    少人通过,和你同行的只有几只不知国籍是印尼还是东帝汶的山羊。几根巨大的圆木倒在路

    两旁的水坑里,想必是开路时锯断后丢弃在那里的……这里也许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关口。

    虽然景色优美,但是缓冲带上却没有树木可以遮阳,这使我不得不加快脚步向东帝汶关

    口走去。我不时回头向印尼属西帝汶关口望去,荷枪实弹、满脸稚气的印尼士兵正对着步话

    机讲话,木头架子上缠绕的铁丝网在热带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亮光。开了八小时车送我

    来的印尼司机还站在那里,一路上他对我十分照顾,于是我挥手向他道别,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一个微笑足可以表达一切。

    建在美丽海岸线上的城市

    从关口翻过几座山,再穿过几个小村庄后,绵长的海岸线便出现在眼前。长达几十公里的公路沿着海岸线蜿蜒前伸,车子时而爬到峭壁的半山腰,时而贴近海滩,当车子爬到高处

    时,你可以从空中俯瞰这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气势磅礴的海岸线。东帝汶的首都帝力就建在

    海岸线上一块很小的狭长状冲击平原上。若你看到一块几十米高的巨石突入海面,石头前有

    一座圣母雕像,那就说明,你马上就能到达帝力了。从巨石到帝力,车子还要跑几公里。在

    帝力的另一端,几乎是在同样的位置,还有一座耶稣雕像,那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圣母和耶稣雕像,在冲积平原的两端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这既符合葡萄牙人的天主

    教信仰,也迎合了当地人的原始信仰。当地的传说认为所有人类都是由一位女神创造的,死

    后又会回到她那里。除了这位女神,还有一位男性神,象征着天空或太阳。难怪基督雕像要

    立在城市的东部了,太阳从东方升起嘛!天主教主要拜圣母,这正好和当地土著的信仰相吻

    合,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替代了男性神的地位。这并不是说原始宗教被替代了,原始宗教在这

    里依然发挥着影响力,如果说原始宗教是东帝汶本来的色调,那么天主教不过是原色上的一

    层油彩。

    如果把帝力看做一弯新月,那么帝力的圣母像和另一端的耶稣像正好在新月的两个尖

    上。葡萄牙文中把这种突出海岸线的角状陆地叫做cape,翻译过来就是:突入海中的陆地。

    这个名称真是很贴切。耶稣像的所在地叫法图卡马角(cape fatucama),如果天气晴好,从

    帝力港湾能清楚地看到 27米高的耶稣像。塑像是印尼统治时期的建筑,27米代表了印尼的

    27 个州,其中还包括了现在的东帝汶。从帝力市区赶往耶稣像大约要走 7 公里,一路上路

    况良好,不会有太多车辆和行人,我在路上也只碰到了几位渔民在近海捕鱼。不过这里倒是

    有很多山羊,司机需要不时地减速以确保不会撞上它们。

    这一路的海滩上并没有多少沙子,由此可以判断,近海下面不是坚硬的岩石就是牢固的

    珊瑚礁。这种海滩特别有视觉效果,因为近海珊瑚礁常常会变成白色的灰质,在阳光的照射

    下极易反光,会让海水折射出一种特别的蓝色,间或有一片反光不好的岩石和活珊瑚,那么

    深浅两种蓝色就会交错出现,更加具有视觉效果,特别是当你站在高处俯瞰的时候,这种视

    觉效果会更加强烈。因此来到这里的人一定要爬上法图卡马角的山顶,那里是同时欣赏法图

    卡马角两侧海岸线风景的最佳地点。

    上山顶的路还不算难走,有三四百级台阶直通山顶的耶稣像。这一段阶梯两侧并没有太

    多树木,所以视野很开阔,可以同时看到法图卡马角两边的海岸线。两条海岸线的颜色略有

    不同,这主要和形成沙子的岩石质地有关。站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耶稣像,它背对着法

    图卡马角,面向大海张开双手。

    想在回去的路上找辆计程车是非常困难的,确切地说,就是想找辆汽车都很不容易,我

    只好顶着太阳一边往回走,一边期待有计程车经过。虽然头顶上的太阳烤得人难受,但这却

    给了我一个仔细观察海滩的机会。我遇到的第一群人是一家开车来海边烧烤的当地人,他们

    生了炭火,一条鱼被挂在架子上,四周弥漫着烤鱼的香味。接下来我又遇到了两位渔民,他

    们皮肤黝黑,虽然精瘦却很健康。两个人驾着一条小渔船,在近海处撒网。海面波光粼粼,岸边的山羊悠闲地散着步,那景色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和难民一起吃午餐

    我和难民是不期而遇的,那天本来是想去教堂参观的,谁知道一走进教堂的院子,眼前

    就出现了一片白色的帐篷,教堂的门口还有两名士兵拿着重型冲锋枪。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已

    经不小心闯入了难民营。这些帐篷看起来都很新,应该是刚刚搭建不久的一处营地,后来我

    才发现,在帝力市区,无论是教堂、公园还是废墟,只要有大片的空地,就会搭起帐篷供难

    民居住。

    难民营的气氛并没有电视里讲得那么悲惨,也许是我的眼睛只喜欢看美丽的东西,至少

    这里的孩子们依然是快乐的,任何东西在他们手里都能成为玩具,哪怕只是一根枯树枝,或

    者一根橡皮筋。他们见到我就像城市里的孩子见到迪斯尼乐园里的巨大卡通人物一样,呼啦一下全都围了过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小孩并没有向我索要礼物,看来这里不常有游客经

    过。

    难民营虽然设施简陋,可是给人的感觉却很温馨。一到开饭的时候,四根细长木头加上

    一块帆布搭成的简易厨房里就挤满了孩子,他们拿到自己的那份饭后,就三五一排地坐在石

    阶上吃了起来。让我惊奇的是,他们的午餐相当丰盛,一大盘饭浇上两勺萝卜一勺肉,再倒

    上一些肉汁,我看了都流口水。当地人的饭量很大,他们吃的一顿饭足够我吃一天的。几个

    大人轮番招呼我:“makan? makan!(吃吗?吃吧!)”

    穿行于帐篷与帐篷之间,脚下的土地泥泞不堪,好在我有舒适的登山鞋。炭火刚刚熄灭,轻烟还在空中盘旋,印有美国国旗的救济品箱子杂乱地堆着。难民营里不但有人居住,还有

    一只胆小的小猴子和一只愤怒的公鸡,每当我举起相机的时候,小猴子都会躲到一块木板后

    面。在照了几张照片后,教堂内响起了钟声,我知道是该和难民营里的孩子们说再见的时候

    了。

    在帝力街头,我注意到很多华人开的商店都没有营业,这印证了我去之前印度同事带给

    我的消息。她告诉我她的医生朋友参加了救援部队,刚刚从东帝汶回来,华人是当地恐怖主

    义分子袭击的目标之一。在东帝汶的那段日子,我只见过几个中国民工,却从来没有见过当

    地华侨。

    生活在东帝汶

    我在东帝汶的生活是简单的:电视上演什么我看不懂,报纸上讲什么我读不懂,当地人

    说什么我也听不懂。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完完全全摆脱了现代社会的媒体枷锁和各种束缚。

    我也不用为作各种各样的选择而绞尽脑汁了,在东帝汶,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多少可选

    择的空间,饭店里就卖那几样东西,也没有超级市场,小卖部里的商品更是相当有限,我认

    为这才是人过的日子——最起码不用站在购物中心的大架子前发呆。这样的生活并不会让人

    感到孤独——我每天都能看到新鲜的事情,都是在大城市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东帝汶的食物和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的饮食大致相似,简单的几样菜,鸡肉、鱼

    肉、羊肉,当然也少不了辣椒和咖喱。在东帝汶,晚上是要实行宵禁的,我没有地方可去,只好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看书,看到精彩的地方就爬起来给远方的她发条短信。迷迷糊糊睡

    去,自自然然醒来,这才是真正的度假——悠闲惬意又轻松自在。

    每天下午,我住的家庭旅店旁都会出现一群年轻的东帝汶男青年,他们会玩一种很有趣

    的赌博游戏。在一张麻将桌大小的盘子里有四十八个浅浅的坑,荷官把球丢进盘子里,球滚

    来滚去最终落入一个坑,每个坑内都有一个数字,从“1”到“12”,每个数有四个坑。赌

    客们可以选择压“1”到“12”中的任意一个或着几个,我压了四分之一美元的“4”,竟然

    中了。本来我是不抽烟的,在赌摊里打发时间的时候,应当地人的邀请,我抽过他们给的一

    种烟,味道很特别,抽起来甜甜的,后来当地人告诉我,这里还有卡布奇诺口味的烟草。

    我和东帝汶男人一起吞云吐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两年前的印尼大海啸,战争和灾难也

    不过如此,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一切时过境迁,人们会继续过着他们本来应该过的日子。

    带我去月球,马来西亚

    京那巴鲁山(mount kinabalu)是马来西亚最高峰,海拔 4095 米。别看高度不算“出

    类拔萃”,但是因为它地处热带海洋边缘,其突兀程度就与一般高原上海拔6000米的山相

    差无几。这是一座年轻的山,一百万年前这里还是平地。这座山又叫寡妇山,也叫神山,它

    已经被评为世界自然保护遗产。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中国商人娶了一位当地土著女孩为妻,一天丈夫出海做生意,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可怜的女孩只好站在山顶眺望远方,希望丈夫

    早日归来,寡妇山的名字就是从这个传说得来的。

    神山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攀登爱好者来,一方面是因为这座山对于身体健康的业余爱好

    者来说不算很难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山顶拥有秀丽的美景,这也正是我给本篇游记取名叫“带我去月球”的原因。山顶的景色真的好像外星一样,神山地处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婆罗州,这更增加了这座山的神秘感。

    上午十一点,我赶到了京那巴鲁国家公园的入口。不少人都会选择在公园门口的基地住

    一天,为的是能减轻高山反应,也顺便缓解一下过度的疲劳感。我并没有选择住在这里,而

    是直接上山了,从那天十一点到第二天下午五点,我用了大约三十个小时才回到公园的入口

    处。在上山之前,大概要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处理各种事物,比如订房间,收拾行李,把不用

    的东西存在山下,签一些文件,支付房费和各种相关费用。不过公园在管理上还算先进,我

    刚刚填了表,登山牌照就已经做出来了——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上面写着我的名字。

    从公园入口到神山顶峰一共是 8.7公里的路程,第一天天黑以前一定要爬到 6公里处的

    营地。最初的一公里是最容易的,一路上都用东南亚特有的木板铺了路,走起来十分方便。

    第二公里的路就没有木板了,只有一些简易的阶梯模样的东西,大部分路段还是土路,偶尔

    有石头夹杂其中。这座山越往上爬石头会越多。走到第三公里的时候就开始下雨了,我连忙

    穿上冲锋衣。这段路的阶梯已经变成一些不太规则的石块了。头三公里我用了不到两小时。

    虽然前三公里的景色不像山顶那么宏伟,但也还有很多值得看的东西,比如植被、松鼠、原

    始森林等。虽然海拔还不到 2000米,但是山间已经飘满了云雾,真像中国古诗里说的那样,“云深不知处”。

    从第四公里开始,路上满是大小不一的石头,有的时候还会遇到十几米长的巨型石头。

    短短6公里的路,从海拔1000多米升到3000米,向上延伸的石阶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

    从第五公里开始,路已经基本变成干枯的河床,在快完成第五公里的时候,有一段路需

    要拉住绳子才可以爬上去,在那个地方我第一次看到了山顶。我爬上那个地方的时候恰好太

    阳出现了,一路上都没看到太阳,好不容易有阳光能赶走我身上的寒气,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这里的植物基本上都是松树,加上阵阵水雾飘过来,如同仙境一般。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

    美好的画面,它给我的感觉就像初恋一样,使我至今都无法遗忘。

    第9章 文明的边缘如此绚丽,东南亚(2)

    最后一公里是最难爬的,除了在河床上爬行比较困难外,攀登者的体力也已经达到了极

    限。现在回忆那时的经历,感觉就好像是在做噩梦一样:我居然忘记买干粮了,在经过五小

    时的攀登以后,我哪里还有力气去经受最后一公里的折腾。爬到最后100米的时候,天基本

    已经黑下来了,我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把7公斤的背包丢给了向导,他背起来居然显得很

    轻松。汗水,冷风,黑夜的来临,这让我想起了五年前在虎跳峡的经历。此时的海拔高度已

    经超过3000米,周围的景物一览无余。如果够幸运的话,这时你将会看到一个非常奇特的

    景观:远处低矮的云层中会有电光闪现,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身处童话世界一样,只不过气

    氛稍稍有些诡异。

    经过七小时的攀登,我终于走进了两层高的营地,趴在柜台上匆匆忙忙地写完了登记卡,然后赶紧盛碗热汤喝了下去。这里的客人大部分都会吃旅店准备的自助餐,所以管理比较混

    乱,我都吃上好几碗汤了,也没人让我签单。可能是因为饿的时间太长,又吃了太多东西,我的胃在下山后整整疼了三天。这里的食物虽然不冷,但也不是很热。幸好洗澡水是热的,感谢它救了我的命。脱掉湿透了的衣服,换上干爽的睡衣,真是太舒服啦!

    也许是因为第一天消耗了太多体力,第二天早上登顶的时候我遇到了更多困难。寒冷的

    天气让我的肚子变得不太正常,一路上跑了四次厕所,登顶的时候已经是七点半了,算下来我用五个小时完成了最后2.7公里的路程。最难爬的是石土混合的路段与石头路段之间衔接

    的那部分,几乎要完全依靠缆绳才能往上爬,斜坡倾斜角度最大的地方可能超过了 70 度。

    过了7公里驿站,就是完全被石头覆盖的山顶了,我不知道这种地质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它

    不是一块一块的石头,也不是整个山顶完全由石头构成,这里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有人在山

    顶抹了一层水泥,风干以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下山的速度远比上山时要快很多,但之后你会发现,爬山留下的后遗症还是相当严重的。

    上下楼梯的时候,脚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痛,不过再次回到城市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和吉隆

    坡不同,哥打京那巴鲁是一座宁静的海边小城,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机动车司机都相当

    绅士,尽管没有人行横道,行人过马路却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情。我住的那一带叫澳洲坊——

    二战末期曾经驻扎过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军队。据我所知,这两个国家的军队在历次战争中几

    乎没什么业绩,不过和本地军队比起来,他们还是很强大的。现如今这里已经被大大小小的

    印务公司占领。我住的旅店楼下是一个咖啡馆,里面布置得就像一个小型博物馆,卖的东西

    都是当年澳洲人喜欢吃的面包、咖啡、鸡蛋等食物,一种由梅子和当地特有的酸柑混合而成

    的饮料非常好喝,这里的早餐价格不算很贵,3令吉就能吃得很丰盛。

    在王家卫的多部电影中,均充斥着大量的 20 世纪 60 年代的景物,我相信其中很大一

    部分外景应该是来自东南亚。这里没有中国香港繁荣,虽然国民收入不低,但在城市里还是

    随处可见旧时南洋一带的招牌、遮阳席子以及茶餐厅……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南洋人,但

    这里总给我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伊洛瓦底江畔的万塔之城,缅甸

    当修建起吴哥和婆罗浮屠的王国逐渐走向衰落时,在东南亚的最西边,一个古老的民族

    正慢慢强盛起来,并于公元 13世纪进入全盛时期。它就是以蒲甘为都城的缅族。很多人将

    蒲甘称为万塔之城,这真是毫不夸张。在这块面积约为 30平方公里的平原上,曾经矗立着

    数万座建筑。由于其中大部分建筑是用缅甸盛产的柚木为建筑材料建成的,所以不宜保存下

    来,最后只有以砖石为建筑材料的佛塔和寺庙还勉强维持原貌,共计一万三千座。伊洛瓦底

    江的冲刷以及1975年的大地震,使得大部分寺庙都被埋在了地下。现如今,我们只能看到

    其中的两千多座寺庙,另外的数千座则深埋于地下等待考古学家挖掘。然而,仅仅是这两千

    多座寺庙,就足以震撼我们这些现代人了。特别是当你爬上其中某座较高的寺庙后环视四周,就会发现你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夕阳缓缓从伊洛瓦底江西侧落下,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数不清的佛塔被落日的余晖抹上一层金色,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在这一刻诞生了。这种感觉

    是你在吴哥都感受不到的,因为原始森林已经把吴哥的寺庙一个一个地隔开了,即便你爬到

    几十米高的吴哥城顶端,依然不能看到周围的景色。

    说到蒲甘,我们就不能不说说缅甸的族群。缅甸是由缅族、猛族、彪族、掸族几个主要

    大族和一系列小族组成的,其中缅族最大,他们的后裔是今天缅甸的主要人口。这些种族大

    约从两千年前开始,自中国西南、印度东北部逐渐迁移到缅甸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其中对构

    成蒲甘文化有影响的是缅族、猛族、彪族三个大族。蒲甘大约在公元 800年时就已经成为缅

    族的城市中心,公元 849年,缅族十九个部落的领袖在蒲甘集会,在互相认可对方部落精灵

    的基础上,选出了一位共同的精灵,并把由这位精灵化身成的树移植到蒲甘,从此缅族统一

    了。统一后的缅族显示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先后击溃了猛族和彪族。缅族在文化上并不发

    达,同时也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缅族大量吸收了猛、彪二族的文化。除了在建筑、服饰和

    生活工具上的改变外,缅族的信仰由大乘佛教改为猛族的小乘佛教,并延续了彪族“男女童

    七岁剃度出家就读佛教学院”的传统,这使得缅甸长期以来都是亚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犯罪

    率最低的国家。这方面的社会成就在我国古代的诸多典籍中都曾有过记载。我在缅甸的时候,也深刻体会到了缅甸人的诚实和友善。

    终结蒲甘灿烂文明的是蒙古人,根据文献记载,当时蒙古人有六百万骑兵和两千万步兵。蒲甘陷落最主要是因为宗教的势力超过了王权。大量青壮年出家当和尚,财富被寺庙占有,国库空虚,兵力匮乏,国家不堪一击。蒙古人并没有在此驻留太长时间,所以缅族在他们撤

    走以后还能够继续统治国家,但蒲甘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从此再也没有受到神的垂青。

    我们如今只能通过那些残破的寺庙来解读缅族过去的辉煌。由于此前我曾去过泰国,通过比

    较可以看出,自从蒲甘没落以后,再也没有同样伟大的建筑群在泰、缅一带出现。泰国的阿

    育塔亚继承了彪族的圆塔式建筑风格,但在规模上远远无法和蒲甘相比。

    开往蒲甘的火车票价非常便宜,软座车厢只需要 9美元。缅甸的火车很有意思,坐在里

    面就好像坐在了以前流行的弹簧沙发上一样,火车的行进速度总是忽快忽慢,当震动达到一

    定程度的时候,火车就会慢下来,这样有趣的火车我还是第一次乘坐。缅甸是个守时的国家,九点钟会准时发车。我那天刚坐上车就下雨了,雨势很大,必须把窗户放下来,关上窗户后

    车厢变得非常闷热,好在雨很快就停了,我又可以享受缅甸夜晚凉凉的空气了。第二天早上

    五点多,我到达了蒲甘。那段时间来此旅游的游客数量很少,我开出的租车费,对方一下子

    就接受了。这天中午,两位司机请我吃缅甸的自助餐,味道很不错,菜的种类很多,至少有

    十几种。想租自行车游览蒲甘的兄弟们要注意一下时间安排,蒲甘很大,如果想骑自行车看

    完所有重要庙宇至少需要两天。

    我游览的第一座庙宇是瑞喜宫塔(shwezigon pagoda),它是距离火车站最近的大规模

    寺庙,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地面不太干净,但是“脱鞋入寺庙”是这里的规矩,我也只好入乡随俗。整座寺庙呈现的是完全对称的建筑风格,加上金色的主色调,给人一种

    庄重稳固的感觉。瑞喜宫塔在蒲甘的东北部,要想去蒲甘老城,还需要向西行进大约两公里。

    路上你会遇到很多废弃的寺庙,这些寺庙不像瑞喜宫塔那样多姿多彩,它们只有一种单调的

    砖红,我更喜欢这样单调的色彩,一来它给人一种废弃感,二来是因为我在北京的家附近就

    有很多这种色调的房子,这些寺庙让我想起了故乡。悉隆敏罗塔寺(htilominlo patho)是众

    多废弃寺庙中最庞大的一座,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废弃的寺庙,它们留给后人的绝不仅仅是

    令人赞叹的建筑风格,墙壁上那些已经斑驳的壁画才是最能触动人类心灵的瑰宝。

    来到蒲甘第二天的早餐,我是在旅店二楼的阳台上享用的。缅甸果然是杧果之乡,杧果

    之于缅甸,就像香蕉之于巴拿马。当地就连早餐也备有杧果,真是让人惊奇不已。

    小岛天堂,泰国

    来到泰国如果不去甲米,那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在美景名胜极多的泰国,甲米犹如

    泰国的桃花源。甲米是位于泰国南部的热带岛屿群,距离度假胜地普吉岛约80公里。甲米

    不像普吉岛那样名满天下,客流量要远远小于普吉,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完全保留了原始

    的样子,让人感觉别有一番味道。柔软洁白的沙滩,清澈碧蓝的海水,挺拔翠绿的棕榈树,还有红色的悬崖,这里如天堂般美丽的风景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前来度假。另

    外甲米也是国际攀岩运动的中心。除了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岩穴里还有史前图画。在甲米,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旅游旺季,即使在雨季,这里也常常是阳光灿烂,所以说,甲米是

    难得出来度假的旅行者的小天堂。

    下了飞机,只要花上 350 泰铢便可以乘坐计程车来到甲米。虽然我是在 5 月份的时候

    去的那里,但是这个位于热带的小镇还是很凉快的。晚上太阳落山后的气温在 20摄氏度以

    下,非常凉爽。我在一家名为chan cha lay的背包旅店住下,这里的房间设计非常别致,环

    境干净整洁,价格便宜,饭菜也精致可口。再加上周边大大小小一百五十多个美丽的岛屿,你可以在清凉的早晨一个人沿着小镇散步,也可以在中午的时候去享受温暖的阳光,或者在

    安静的午后彻底地睡一觉……说这里是全世界旅行者的天堂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把行李放到旅店,然后让计程车司机继续带我去虎穴寺(wat tham seua),它是南部

    丛林中最重要的一座寺庙,距离甲米 8公里。那天恰好是卫塞节,即佛祖的生日。这里的和

    尚都出来了,集中在最大的石窟中一起诵经。石窟上雕刻的佛像线条饱满流畅,仿佛浑然天成,很多游人都会买来黄金贴在佛像表面,以表示行善积德。大部分佛像的造型和中国的佛

    像没有区别,但是也有一些看起来还是具有明显的东南亚风格。来听诵经的人有很多,我也

    跟随着听经者一起听完了经,虽然我不是教徒,但是在泰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你可以

    化身成任何人去尝试生活中很少触及的事,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是很神圣的。

    听完经以后,我只身一人走进了静谧的后山。

    我要讲一件奇怪的事情。进山的时候,我在后山石窟前的台阶上看到一只老乌龟,我开

    始以为是假的,因为那只乌龟的皮肤已经和身上的壳呈一个颜色了,就像生了锈的铁。这只

    乌龟的个头很大,有半米多长。直到它慢慢地移动起来,我才知道它是真的。由于和尚都去

    前山诵经了,所以后山只有几个本地游客。回来的时候,我再次路过后山的石窟,僧人养的

    一条狗突然跑过来,一直跟在我后面。我离开石窟后,它就跑到我前面领路,始终与我保持

    几米的距离。直到把我从山谷送到了山顶的亭子边,这条白色的母狗才停下,目送我离开了

    它的地盘。

    从山上回到旅店,我才感觉到有点累,所以准备好好休息一下。chan cha lay 的奶昔做

    得不错,很爽口,才卖 40泰铢一杯。端着一大杯奶昔,坐在大厅里,这才是真正度假。那

    天晚上,我在旅店附近的酒吧待到很晚,这里除了可以看足球比赛还可以听音乐。从旅店你

    可以直接订购各类“岛上一日游”,甚至几日游。如果你只想晒晒太阳,也可以自己搭车去

    海边找旅店住下,价钱也不是很贵。

    在这样的城市中,到处都充斥着浓厚的假日气息,即使是随意的一些街景,也是非常美

    丽的。游览了好几个地方以后,我惊奇地发现,道教在这里几乎占据着统治地位,这在泰国

    是很罕见的。众所周知,泰国是以信奉佛教为主的,而在这里,道教和佛教居然可以同时存

    在,也许这就是宗教伟大的力量吧!当然,除了美景,美味的小吃也是旅行者的最爱,金黄

    的烤玉米,香甜可口又实惠,如果你玩得饿了,一两根烤玉米就可以让你填饱肚子。还有我

    很喜欢的泰国香肠,经过烘烤会香气弥漫,香肠是由粉丝、蒜以及肉做成的,具有地道的泰

    国风味。当然了,美味的小吃可不止这两样,这就要靠你亲自去发掘喽!

    从中国南部一直到马来西亚,这一路上随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因此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

    看到溶洞。作为东南亚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泰国的很多小岛已经被过度开发,强烈建议大

    家去那些不知名的小岛。在那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

    甲米的小岛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在这里就好像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只不过清清的河

    变成了蓝蓝的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岛上的洞穴和峭壁。喀斯特地貌给甲米无数的洞穴和

    峭壁,峭壁应该算是甲米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山和海紧密地贴在一起,互为补充。我在这里

    见到了一个很奇妙的洞穴,只要抬头向上看,就会发现巨大的钟乳石和碧海蓝天相接成一片,显得气势磅礴。这样的景致可不是在哪里都能看到的。

    低头向前看,洞穴内一半海水一半沙。这里的一些洞穴目前依然是尚在使用的宗教场所。

    传说一位印度公主(泰文化是印度文化的一支)在海上遇到风暴,死后她的灵魂就居住在这

    里。这里是她的夏宫,还有一个冬宫在半岛上。所以洞穴里的香火非常旺盛,常常会有人来

    这里祭拜。这个小岛上还有一种很漂亮的、富有特色的长船。狭长的船身,木制的船,船头

    长长的,用木头做出了一个弧形,整艘船从正面看就像一个勺子,结实而流畅的造型,安全

    而又不缺乏观赏性,是很独特的船哦!它和这里的山水相得益彰,大气而秀美。两岛之间还

    有一个可以步行穿过的小海峡,这里的海水浅浅的,景致也很独特,很多游人都喜欢在其中

    穿行游玩。

    因为甲米的海水清澈,所以它成为了潜水爱好者的天堂。小船带你远离岸边的人群,来

    到一座无人的礁石附近,船家关掉马达,周围一片寂静,你可以悠然自得地欣赏绚烂多彩的

    海底世界,也可以在海边的热带树林里漫步!

    第10章 文明的边缘如此绚丽,东南亚(3)

    不久以后,甲米也许就会像普吉岛那样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天堂,那时候的甲米就不会

    再如现在这般秀美了。

    火山下的极乐世界,印度尼西亚

    婆罗浮屠(borobudur)被称为东南亚三大遗迹之一,它是在公元 750 年~公元 850 年

    间由佛教国家夏连特王朝修建的,另外两大遗迹分别是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缅甸的巴甘古城。

    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建筑里,婆罗浮屠算是最杰出的建筑之一。恐怕当初谁也不会想到,佛教

    从印度发源,在席卷了整个亚洲后,几个最大的佛教遗址竟然留在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相对

    边缘化的东南亚。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公元1500年之前,东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世界上是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的,至少不像我们想得那么落后。伟大的建筑之所以能够保留

    下来,主要归功于东南亚特殊的环境——废弃的建筑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被原始森林吞没,自

    然也就不会受到人为的破坏。

    婆罗浮屠建在一块巨大的火山岩上,周围被种上了各种花草。远处是平坦而肥沃的农田,还有一些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站在婆罗浮屠最下面的一层就可以将这些景物一览无余。寺

    庙方圆几十公里内有三座火山,其中一座至今还异常活跃,仅仅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喷发

    过两次,而现在,它还整日吐着白烟。印尼的火山特别挺拔,一般都在海拔 3000 米以上,山形也异常漂亮,我个人认为在气势上绝对能压过中国的泰山。这些自然景观不仅衬托出了

    寺庙的特殊性,还营造出一种不似凡间的神秘感。因此婆罗浮屠给人的震撼不全都来自于建

    筑本身,周围的环境也有一定作用,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你绝不可能再看到这样的景象。因

    为坐落在印尼最活跃的火山旁边,婆罗浮屠的保护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欧洲殖民者不断对这

    座佛寺加以修复、维护,这其中就有曾经管理过新加坡的莱孚士爵士的身影——他在接管印

    尼的那段日子里,做了不少对当地人有长远利益的事情。

    欧洲殖民者在1814年发现了这座藏在火山间的庞大建筑,它本身带有的多重意义让人

    们开始重新审视起它。首先,这座寺庙的规模宏大,不仅仅是爪哇岛上最宏大的古代建筑,也是东南亚乃至世界上最庞大的古代寺庙建筑。其次,这里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遗址,而且也

    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建筑。这不是一座寻常的寺庙,其结构和

    含义相当复杂。寺庙一共有十层,十个同心的正方形,象征着修炼途中的十个境界,每层都

    有环绕一周的通道,你可以沿着通道顺时针游览这座寺庙。通道的两侧共有近千幅与佛法有

    关的浮雕,五百座肃穆的佛像正讲述着大乘佛教的教义,十层通道加起来的总长达到了五公

    里。曾经有人这样描述过这些浮雕,“装饰在盘旋上升的台阶上的浅浮雕,描绘了大乘佛教

    整个神话和玄学世界的图景”。正如此人所说,建筑的一至九层可以代表不同的菩萨境界,而最顶层是佛陀的境界。佛寺的顶层又有三层佛塔,这三层不是正方形,而是三个同心圆,从外到里依次升高,三层同心圆上各有一圈佛塔,其数目分别为三十二、二十四和十六,一

    共是七十二座小佛塔围绕着中央的大佛塔,这些小佛塔内都藏有佛像。小佛塔的直径大约有

    3 米,大佛塔的直径有 10 米,仅仅是这三层佛塔上就可以容纳上千人朝拜。从空中俯视这

    里,最顶层上七十二个小佛塔围绕着大佛塔,那种气势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与其说婆罗浮

    屠是寺庙,倒不如说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小宇宙。

    婆罗浮屠和周围数十座小型建筑是爪哇岛的艺术典范,这样的杰作是谁创造的呢?如果

    你对东南亚的历史稍稍有些了解,肯定就会知道答案,这样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的缔造者就是

    寿命短暂的夏连特王朝。东南亚的扶南王朝于公元6世纪被高棉人所灭,残部逃到了土地肥

    沃的中爪哇,在经过了一个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扶南人的后代和当地部落融合在一起,建

    立了强大一时的夏连特王朝。这个强大的岛上王国的经济支柱是农业,但是夏连特人并没有忘记祖先称霸海上的传统。为此,夏连特王朝曾经不止一次远渡重洋,回到故国,击溃当地

    的高棉人和占人的军队,甚至杀死下真腊(lower chenla)的国王。一时间,东南亚夏连特

    王国似乎没有了敌手,于是他们开始用剩余的精力修建寺庙。夏连特人没有像扶南人那样信

    奉印度教,而是皈依了大乘佛教,他们把信奉印度教的民族驱逐到岛的最东边,这样才有了

    婆罗浮屠。这座建筑并不像其他同类建筑那样有围墙或其他阻挡性的设施,因此该寺庙应该

    是供所有国民使用的。婆罗浮屠外部的浮雕极其细致,这点和吴哥窟是不相上下的,它们再

    现了当时中爪哇人民的服饰、乐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状况,以及夏连特王朝的辉煌。可以说,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研究当时人民的生活和世界观有重要意义。

    强大的夏连特王朝让高棉人坐立不安,对海权兴趣不大的高棉人于公元 802 年开始建

    造吴哥窟,试图以此来抑制夏连特的影响。夏连特王朝兴起得快,衰落得更快,在辉煌了仅

    仅一个世纪后,这个国家便发生了内乱,王权被周边国家篡夺,王储也逃往斯里维扎亚岛。

    由于当地是母系社会,所以王储在那里继承了当地的王位,并继续控制着海上霸权。夏连特

    在新的国王统治下维持了一百年,之后迁都到其他地方。不久之后,婆罗浮屠便被人遗忘了。

    下面说说我的旅游经历。

    我乘坐火车从雅加达来到日惹,婆罗浮屠就在日惹附近。乘坐晚上八点的火车,第二天

    早上四点多就能到了。火车站外有很多计程车司机、三轮车司机以及摩托车司机。我用最简

    单的英语告诉他们我要去婆罗浮屠,要他们拉我到有公共汽车的地方。此时耳边不停地传来

    计程车司机的吆喝声:“taxi,borobudur,cheaper.”我当时人生地不熟,又怕赶不上时间,所以开出了 5000 印尼盾的价格,相当于 0.5 美元。我觉得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但显然它

    还是和那些司机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最后一个人力车司机表示愿意拉我。真不知道这些人是

    怎么想的,这里一升汽油才 1600印尼盾,5000印尼盾竟然没车去。人力车把我拉到一条主

    要街道旁,街边停着一辆车,似乎在等乘客,只要凑够了人就可以开车。卖票的向我要 5000

    印尼盾,我没有零钱,只给了他 4000印尼盾。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已经算是很高的价钱了。

    这车只送了我一小段路然后就又把我丢给另外一辆车,那车也收了我5000印尼盾,恐怕再

    也找不到比我还要倒霉的人了。

    婆罗浮屠卖给本地人和外地人的门票不是一个价钱,如果幸运的话,华人是可以蒙混过

    关的,只不过机会不大,除非你可以讲一些简单的印尼语。外国人的门票大约是本地人价格

    的十倍,要整整10美元,凭借学生证可以买到 6美元的学生票。虽然我那时已经不是学生

    了,但凭借护照上的“student”字样,我还是买到了 6 美元的门票。那天正好赶上当地的

    节日,婆罗浮屠和巴厘岛都有重要的节日庆典,可是我阴错阳差地全部错过了。我在此地的

    时候,彼处正举行庆典活动;等我到达彼处时,此地的庆典又开始了。这真是一件很遗憾的

    事情!

    苦难后的微笑,柬埔寨

    第一次看到吴哥窟(angkor wat)是在电影《花样年华》里,梁朝伟扮演的男主角一个

    人来到被原始森林环抱的古老宫殿,把心底的秘密交付给了那些不会说话的树洞。很多人去

    过吴哥窟后,都对高棉微笑印象深刻。所谓“高棉微笑”,指的是巨大的石壁上隆起的一张

    张略带笑意的脸,无数专家曾对此进行过多种解释。而我则认为,吴哥窟的石头一定是听过

    了太多人的故事,但又无法言说,所以只能报以会心的一笑。

    原始森林中失落的文明

    走遍了东南亚的文物古迹,能给我震撼的并不多,因为这里的文明程度在历史上曾长期

    落后于中国和印度。但是唯有一处例外,那就是吴哥窟。吴哥窟是一座被遗弃了的古城,占

    地面积有几十平方公里,它不仅外观宏大,内部设计也是细致精巧的,各类雕塑更是随处可

    见。可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却被人们遗忘了许多年,直到后来被法国探险家们发现,它

    才又重新回到世人面前。由于吴哥窟长期被原始森林环抱,所以一部分建筑已经和树根连在一起了。为什么在广袤的原始森林中,会有一座规模如此庞大的城市呢?又是谁遗弃了它?

    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西边的泰国人在一千年前攻克了这座城市,导致城市里的居民东迁,泰国人得胜而归后,这座城市就没有人居住了。很快,周围的森林就吞没了这里。

    亲身感受古墓丽影

    塔布笼寺曾经是《古墓丽影》的外景地,这里也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具废弃感的一座建

    筑。而我认为,塔布笼寺应该是吴哥窟最凉快的地方。其他寺庙和宫殿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只有这里被森林覆盖,偶尔会有一点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照射进来,落在地上,形成了斑驳

    的树影。塔布笼寺之所以最出名,就是因为这里的残旧建筑和周围高大的树木已经结为一体,在过去的一千年里,整个建筑被森林慢慢包围,建筑和树根缠绕在一起,还有一些树木更是

    直接生长在寺庙的建筑上,树根盘错着把整座寺庙包裹起来,这也就构成了整个建筑群的主

    题——树和废墟。成千上万的树根就像皱纹一样,刻在塔布笼寺这位老者的脸上,失落的文

    明啊!

    第11章 文明的边缘如此绚丽,东南亚(4)

    和吴哥窟中的其他建筑比起来,塔布笼寺更为幽静,设计也更独特。塔布笼寺中很少有

    两层以上的建筑,走廊异常狭窄阴暗,再加上被树根包裹,寺庙的外围布满了青苔,更给人

    一种神秘和残破的感觉。难怪《古墓丽影》的导演要选择这里作为外景地。据说塔布笼寺的

    样子基本上和两百多年前被法国探险家发现时一样,工作人员没有完全清除这些树根,也许

    就是为了能够让它增添一种独特的神秘感。

    高棉人的故宫

    小吴哥是吴哥窟建筑群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面积与北京的故宫相差无几,外围还有近

    百米宽的护城河。这样一座庞大的建筑居然完全用石头建成,再加上围墙里的五座莲花塔,远远望去,小吴哥就像五座山峰一样矗立在那里。走近莲花塔,你会看到第二层围廊,围廊

    上面是精美的浮雕。要想进入神殿就必须要爬过那又窄又陡的阶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

    让人们手脚并用地爬上去,好显示出对神的恭敬。神殿的顶层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夕阳把余

    晖洒在灰色的石头上,这些灰色的东西瞬间也有了几分生气。

    有滋有味的“菲式春节”,菲律宾

    马尼拉,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它是菲律宾的首都,同时也是菲律宾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马尼拉位于吕宋岛西岸,马尼拉湾畔,据说它的名称来自开放在帕西河畔的尼拉特

    花。由于菲律宾曾被西班牙统治了三百年,所以这里极具西欧情调。

    当我乘坐的小型客机轻盈地降落在马尼拉机场时,窗外已是夜幕沉沉。透过机窗望去,在万盏灯火的映照下,远处一排排高大挺直的椰树迎着温柔的海风,不断变幻着婀娜绮丽的

    身姿。“马尼拉是生活的天堂,假如你想寻找快乐,来这里准没错。”邻座的女士肯定地对我

    说。在旅途结束的时候,我对这位女士的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里是一个既现代又古老、既繁华又没落、既喧嚣又宁静、充满矛盾又因为矛盾而富有魅力的城市,让人不得不陶醉其

    中。

    搭花车穿行最欧化的城市

    马尼拉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不仅被称为“东方明珠”,同时也被认为是“亚洲最欧

    化的城市”。菲律宾在吸收西方文化的道路上走得很彻底,随处可见的西餐厅、酒吧、英文

    招牌以及天主教堂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到了一个西方国家。 搭乘花车穿行于马尼拉的大街小巷之中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这里有一种随叫随停的

    公交车,价格相当低廉。车子是组装而成的,发动机和底盘分别来自日本和美国,车身其他

    部分都是本地制造的。车厢里有两排对座,但是没有车窗和门,每辆车都被打扮得十分漂亮,涂着花花绿绿的颜色。

    沿途可以看到大量老建筑,马尼拉大教堂、st.augstin 教堂、圣地亚哥古堡等地方都能

    看到16世纪欧洲建筑的影子。尽管外表陈旧,但是它们工艺精巧、式样别致。花车经过教

    堂的时候,乘客们会面对教堂在胸前划十字——他们仿佛都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搭乘

    花车能够奔向幸福的未来。

    在经过富丽堂皇的大教堂、成群的富人别墅、摆满琳琅满目商品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以

    及现代化金融大厦后,脏乱的贫民窟便进入眼帘,这里有低矮拥挤的简陋木板房以及皮肤棕

    黑、光着身子满街乱跑的小男孩,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人心里的感觉很复杂。

    王彬街上感受浓厚的年味

    马尼拉当地有很多华人,大多数都聚居在中国城附近。中国城是中菲文化结合的典范,虽然只有十来条街,但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却让人回味无穷。王彬街是中国城有名的华埠,高

    悬醒目的中文招牌、琳琅满目的中国货和街道两旁的中药店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国。华人在

    这里已经苦心经营了数百年,其间经历了数不尽的风风雨雨。

    我来到菲律宾的时候,正好临近中国农历新年。走在王彬街上,不禁被浓烈的喜庆气氛

    所感染。街道上熙熙攘攘、张灯结彩,一派繁荣景象,当地华人会和菲律宾人一同庆祝中国

    的传统佳节。“kung hei fat choi”,这句祝福是人们最常收到的。各个商家竞相在店门口烧

    纸钱;许多人家还买了成串的小橘子挂在门前,以示吉利;人们争着买甜糕、吃甜糕,以求

    来年甜甜蜜蜜。

    很多在北京见不到的东西在这里都能看到,每家店铺都会在门框上挂一个红包,舞龙的

    小伙子们在锣鼓声中卖力地舞着龙,龙头时仰时俯,一般都要跳跃三次才用“龙嘴”将红包

    “叼”下来,引得周围的人们一阵掌声。街头随处可见各种舞狮、舞龙团体的表演,他们为

    了争到更多更大的红包,往往各显其能,把看家的本领都使出来,翻跟头、叠罗汉,精彩程

    度一点都不亚于电影《黄飞鸿》中那些夸张、热闹的大场面。

    马尼拉的混合体美食

    马尼拉饮食就像它的语言一样,是一种“混合体”,它包含着马来菜、中国菜、西班牙

    菜等多个国家饮食的多种特色,让您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adobo被视为菲律宾的传统菜,卤汁浓厚的猪肉丁和鸡肉丁淋在白米饭上,又香又浓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菲式炒面,味道

    微酸甜,可以用面条、米粉、鸡蛋面、豆面做原料,配以蔬菜、小虾和腊肠。我最喜欢inihaw

    na talong——用切碎的茄子搭配新鲜的番茄、洋葱和小虾,如果把茄子换成鲜美的杧果则更

    具菲律宾风味。

    大部分菲律宾人都喜欢甜品,除水果之外,冰激凌是当地最常见的甜食。在马尼拉街头,随处可见的不是麦当劳等快餐,而一种名叫 jollibee的本地快餐。马尼拉人的口味是非常顽

    固的,既便是在西式快餐店内,也能见到一种用米饭和肉肠做原料的菲律宾食物。

    世界上最小的活火山

    来马尼拉千万不能错过世界上最小的活火山,背包客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我先

    在机场附近的一个轻轨站搭乘汽车来到了火山边的一个小镇,从那里又换了三次车,最后终

    于来到了火山湖边。

    稍有些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火山附近常常有湖,或者说很多内陆湖是由火山喷发导致

    地表塌陷从而形成的。马尼拉火山湖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湖中心残留的小火山也曾经喷发

    过岩浆,所以这就使山顶上又多了一处湖,最终形成了“湖套湖”的奇景。

    印象中的富有之国并不富有,文莱 文莱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家,国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

    大部分盛产石油的国家都是富有的,所以世人便把同样盛产石油的文莱也想成了一个遍

    地都是黄金的富有之国。在去文莱之前,我也抱有这种想法。然而,现实与幻想之间总是存

    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写下这篇游记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那些流传已久的有关文莱的神话和讹

    传,带你看看真正的文莱。

    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温良附近的小城,这是一座位于婆罗州北部的城市,早在一千多年

    前就已经有华人的商船在此地出没,清末民初时又有很多人逃难至此。如今这里显得非常没

    落,看上去也就相当于中国某个小县城的模样,街边的店铺门面大都很陈旧。看到这里如此

    萧条,我隐约觉得几十公里外的文莱似乎和想象中的有些不同。

    第二天,我乘坐一辆 80 年代的冷气巴士来到关口,顺利通关后又换乘一辆 70 年代的

    巴士前往渡口,这辆车看起来就像美国电影里乡村小学的校车。渡口的水颜色深且混浊,是

    标准的热带雨林河流,等待我的小船比“校车”更古董,这一次它把我直接拉回了 60年代,要不是木船装了马达,我想我肯定会直接穿越回 19世纪。

    过河后又换了几次车,我终于来到了一个较为繁华的地方,但是这里除了一座巨大的清

    真寺、一个稍微有些规模的购物广场以及一栋科技大楼外,就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建筑了。

    而这仅有的几座现代化建筑却也像是面子工程一样,毫无生气地孤立在一个和它们并不匹配

    的城市里。我感觉文莱所有的财富似乎都集中在皇室手中,好像只有在文莱度假村的旅店里

    才能感觉得到这个国家的富有。

    虽然文莱有健全的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体系,但其医疗和教育水平却还停留在很低级的

    阶段。对于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些福利是送上门也不会要的。

    文莱的财富都去哪里了?为什么印象中的富有之国在现实中会是这个样子?我认为主

    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皇室多年来的投资不仅没有获得利润,反而致使国库有很大亏空。其

    次,文莱国内的大部分人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更喜欢简单传统的生活。也许他们对生活的

    要求并没有那么简单,只不过是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太过复杂了。如今文莱面临的最大挑战就

    是如何维持现有的福利政策,并用它来养活越来越多的国民。值得一提的是,文莱国内 15%

    以上的人口都是华人,华人在文莱的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个产油的“富裕”小国中,很多人至今仍住在传统的水上木房子中,出门走亲访友

    的时候必须要依靠房子与房子之间的木板小道。如果要离开自己的村子去邻村,那么就需要

    乘坐一种简陋的摩托快艇——水上taxi。要想贴近当地人并感受一下传统文莱人的生活,最

    佳去处是位于首都市中心河口两岸的水上人家。那些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河两岸简陋的水上

    木屋中,无论是取水还是丢弃生活垃圾都很方便。这些水上村落中还建有水上清真寺,方便

    村民礼拜。

    在文莱的大清真寺,我才稍微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富有,如果想要进一步体会,我建议

    你去帝国酒店看看,虽然那里的过夜费用高达 2000元人民币,但是吃一顿下午茶却只要100

    元人民币。所以如果你穿得够体面,花100块钱去享受一下造价数十亿美元的酒店也不是不

    可以的。

    在文莱,住宿可能是一个让你很头痛的问题,这里的住宿费用非常高,但是住宿条件却

    十分简陋,50 美元在这里只能找到类似于中国二星级宾馆的旅店。不过文莱首都市中心的

    青年中心可以提供物美价廉的青年旅社,里面还有游泳池等多种体育设施。这些房间是给运

    动员在比赛时居住的,所以设施比较简单,但环境还算干净。可是,想要找到这个中心的管

    理员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在这个青年中心滞留了近二十四个小时,居然也没有看到管理

    员。

    第12章 它们的美丽与哀愁,欧洲(1)

    高迪和他的童话世界,西班牙

    高迪被称为“巴塞罗那之子”,巴塞罗那市内一些非常动感的建筑几乎都是他设计的。

    高迪成熟期以后的作品,基本上一眼就能从建筑的外观上辨认出来。毫不夸张地说,他打开

    了天地,另创了一派,把建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推向高峰。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觉得高迪的

    作品是在用石头堆砌童话世界,他的一些经典作品非常像美国迪斯尼动画片里的魔幻城堡。

    高迪的建筑和毕加索的画都是大名鼎鼎的艺术作品,但高迪的作品有种特殊的震撼力和

    亲和力,无论老幼、无论有无专业知识,都能被设计中的某种东西触动。我看高迪的建筑的

    确是因为我喜欢看,看了第一个就想找第二个。

    高迪建筑的最大特点是避免直线的使用,尽可能多地使用曲线,把各种生物的线条融入

    建筑中。因为在有机物上是找不到直线的,作为基督教徒的他相信,上帝创造了这个有机的

    世界,曲线才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因此,你在高迪的建筑中能看到蘑菇状的壁炉和烟囱,蜂窝状的壁灯,水母式的吊灯,就连墙壁、阳台围栏和窗户都不是直线的。在巴塞罗那的市

    中心,有两座由高迪设计的民居,它们代表着民居建筑的最高水平,因此门票价格不菲,其

    中巴特略公寓的学生票要 13 欧元,普通票要 16 欧元,我琢磨了很久才在离开的前一天买

    票进去参观。

    在去巴塞罗那之前,我并不认为高迪的作品有多神奇,从照片上看他的作品,也仅仅是

    感觉外形奇特而已,并没有其他令人赞叹的地方。但当我亲眼看到由高迪设计建造的圣家族

    大教堂时,这个想法被彻底改变了。高迪无疑是巴塞罗那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圣家族大教堂

    已有百年历史了,它始建于 1884年,至今仍在修建。

    教堂共有十八座高塔,塔身不是非传统的直线,而是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曲线。高迪选择

    的曲线让塔身充满了张力,更有新意的是,他在塔顶放了银色的金属片,给人如雪峰一样的

    感觉,在金属片的顶部,高迪放置的彩色水果状的东西,远观就好像王冠一样。正面的四座

    塔下是各种各样的雕塑,雕塑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如何雕刻也不是设计师能控制的,但雕塑图案的选择、呈现的方式以及背景的运用是高迪能够决定的。他选择了冰雪融化时雪

    的形状作为背景,让教堂正面的上百个雕塑有了一种流畅的动感。塔身的张力和浮雕的动感

    使我想到了迪斯尼动画片,也许那些动画片的创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参考过高迪的作品。

    巴塞罗那市区坐落在海岸与山之间的冲积平原上,所以城郊一带的地势一般都为小斜

    坡,并且还以扩散的方式缓缓向上连接周围的山丘。山脚下的一块高地上,坐落着由富商出

    资、高迪设计的巴塞罗那奇幻乐园——奎尔公园(park guell),它被认为是迪斯尼乐园的前

    身。在设计这座一百多年前的奇幻乐园时,高迪保持了他一贯的经典曲线风格,乐园内有曲

    线的走廊,曲线的座椅,就连窗户上面的栅栏都是凹凸不平的。乘坐地铁到山脚下,步行 1200

    米就可以到达公园门口。

    奎尔公园不仅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经典建筑,它还是一个俯瞰巴塞罗那市区的好地方。高

    迪在晚年时就把家迁入了这座乐园,在那里他可以看到依然在建设中的大教堂。就算是在一

    百年后的今天,我站在山上俯瞰巴塞罗那,那座教堂依然那么显眼,在城市中是那样的卓尔

    不群。这里也是全巴塞罗那唯一能买到有中文注释的高迪图片册的地方。

    高迪作品中的那种神秘感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上帝能回答。有一点希望

    大家注意,高迪的作品在那个时代并不算烦琐,但就现代的观点看的确有些复杂。和同一时

    代的作品比较来看,他的设计具有简单明了、充满活力等前卫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启

    了建筑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大门。

    另外补充一下,高迪是被有轨电车撞死的,巴塞罗那的电车和香港的那种老式双层有轨电车不同,如果不仔细看,或许会以为是子弹头磁悬浮列车,这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电车了。

    可惜我没有拍照留念,大家可以自由想象一下子弹头磁悬浮列车在城市中奔跑的样子。

    五彩琉璃和斗牛,西班牙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这个国家既靠近南欧,又紧靠非洲,北部还和法

    国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西班牙成为了各类文明交汇融合的最佳场所,各类文明互相碰撞

    进而产生出了许许多多亚文化。

    西班牙是欧洲的高山国家之一,有 35%的地区海拔超过了 1000 米。正是由于西班牙境

    内多山,因此国内各个地方的亚文化相对独立,传统文化容易被保留,所以地区间的差异比

    较明显。表现在建筑上,就使得西班牙境内的各个省份,甚至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

    建筑。从地中海沿岸的巴塞罗那到马德里,从黄金海岸的格拉纳达到塞维利亚,你可以尽享

    西班牙建筑大餐,而完全不用担心会产生审美疲劳。

    说到西班牙建筑,人们往往想到的都是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其实西班牙最漂亮、最举世

    无双的建筑几乎都在南部省份。在南部,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并创

    造出一种风格极其浪漫世上绝无仅有的建筑形式:南欧建筑披上伊斯兰清真寺的彩色瓷砖。

    拥有此类建筑的城市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就是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位于西班牙的西南部,是一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艺术名城。塞维利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曾被称为“小罗马”。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摩尔人统治了安达卢西亚八百余年

    之后,塞维利亚的众多精美建筑装饰均被打上了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烙印。

    塞维利亚的老城区不是很大,步行三十分钟就可以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老城区至今仍

    保留着古城风貌,几百年前的建筑保存完好,就连小巷的地面还依然是用凹凸不平的石头铺

    成的。

    在这片土地上,集中了许多不同的建筑风格。不仅有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

    复兴式的建筑和花园,还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宫殿。所有建筑几乎都用彩色的瓷砖加以修

    饰。和传统伊斯兰建筑不同,塞维利亚人并没有用瓷砖将建筑表面包裹起来,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使用瓷砖。例如建筑主体一般不用瓷砖,只有建筑上高耸的钟塔或者房顶才用彩色

    瓷砖。还有,常见的民居围墙上是不贴瓷砖的,但是围墙顶上会有贴了彩色瓷砖的纺锤体,就好像一个尖嘴的瓶子。民居的门厅和墙壁下半部分常常会贴着彩色瓷砖。

    色彩斑斓的瓷砖覆盖在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物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建筑物会散发出诱

    人的光芒,这也为塞维利亚老城增添了一份浪漫。我踏着凹凸不平的石子路,走在中世纪风

    格的小巷里,身边结满了橙子的果树散发出阵阵清香,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仿佛真的走进

    了童话世界。刚到塞维利亚的那几天,我始终以为树上的橙子都是假的,不然为什么没人去

    采摘呢?后来我才发现,那些都是真的橙子。塞维利亚的美绝不单单体现在建筑上,也许正

    是因为有这种祥和、浪漫的气氛,才成就了另外一种艺术在当地的发展——很多人来塞维利

    亚,就是要看一看世界上最经典的弗拉明戈。

    卡泰多拉尔大教堂是塞维利亚老城区的核心建筑,也是世界第三、西班牙第一大教堂。

    这座教堂在伊斯兰教寺院遗址的基础上用了近一个世纪才建成,因此保留了许多伊斯兰寺院

    的特征。

    卡泰多拉尔大教堂的不远处即是阿尔卡萨尔宫。这座宫殿带有明显的伊斯兰教建筑风

    格,是西班牙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之一。雕花布满了整座宫殿的墙壁和屋檐,精致的浮雕、优美的刻字填满了你的视野,让你目不暇接。

    西班牙广场是一栋呈半弧形的红砖建筑。圆弧中央和两端共有三座塔,圆弧中间是一座

    大喷泉,远远望去,气势磅礴。走近了看,建筑的细节居然如此精致。首先在圆弧和中央广

    场间,有一池水相隔,上面架起四座贴满了彩色瓷砖的拱桥。在圆弧建筑的脚下,镶嵌有近

    百幅彩瓷壁画,分别描述了西班牙各个地区的著名历史事件。这座广场集中体现了塞维利亚的建筑风格,即罗马、西班牙以及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大融合。

    提起塞维利亚,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斗牛,斗牛让塞维利亚闻名于世。若你也有机会来一

    段浪漫的西班牙之旅,那么就一定要去看看斗牛场。我推荐可容纳四万人的马斯隆萨斗牛场

    (plaza de toros de la maestranza)。这座黄白红三色相间的大斗牛场坐落在港口附近,也

    就是老城区最靠河岸的地方,票价从20欧元到 200欧元不等,绝不亚于一般的球赛门票价

    格。从远处望去,斗牛场的外观就像一个巨大的牛头。斗牛场内有座博物馆,在这里,你可

    以详细地了解西班牙的斗牛历史。博物馆里会展出做工精巧的斗牛士服装,有时候还会把被

    刺死的牛的头和角挂在墙上供人参观。马斯隆萨斗牛场上还矗立着卡门的雕像,据说卡门就

    是在这个地方被唐何塞刺死的。

    惊险的斗牛、热情奔放的弗拉明戈舞、优美的吉卜赛音乐、各式各样的美食、伊斯兰建

    筑风格的宫殿……你在塞维利亚可以看到所有能代表西班牙的美好事物。我敢很负责任地对

    那些想去西班牙旅行的朋友说:“宁可不去马德里,也一定要去浪漫的塞维利亚。”

    此城只应天上有,安道尔

    无论是去巴塞罗那旅行,还是去法国南部游玩,在享受了几天的艺术大餐后,你可以顺

    便去看看安道尔公国(the principality of andorra)——一个夹在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美丽小

    国。这样做,一来可以避免因连续欣赏人文艺术而产生的审美疲劳,二来可以呼吸一下比利

    牛斯山山谷中的新鲜空气。

    湖光山色,一路风景奇佳

    从巴塞罗那市区到安道尔首都安道尔城(andorra la vella)大约有三个小时的路程。我

    赶往安道尔城的那天天气阴沉沉的,还起了一些薄雾。长途大巴内播放着西班牙语的 the day

    after tomorrow,对西语一窍不通的我甚是无聊,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大巴车连续转弯和连续变速的一系列动静吵醒,睁开眼睛向窗外一

    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车子已经翻过了低矮的云层,进入了山地路段。灿烂的阳光从高

    耸的山脊上直射下来,把群山环绕着的一潭碧绿的湖水照得银光闪闪。

    车子继续向前行驶,时而上坡时而下坡,高山湖泊也忽隐忽现,时而在左时而在右,看

    来安道尔的地形真的很复杂,海拔起伏也很大。在安道尔,很小的一片区域便能拥有千差万

    别的景色,白雪皑皑的雪山,青翠欲滴的山谷,清澈见底的河水,奇形怪状的巨石……这些

    自然景观都被上帝巧妙地安插在了安道尔并不辽阔的国境内。

    可是安道尔人还是觉得这样不够美,他们用灰色砖墙和黑色石板建造了大量的传统建

    筑,点缀于树丛花色之中,远远望去,煞是好看。

    此城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安道尔城是安道尔公国的首都,总面积很小,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镇。城里的居民并不

    多,大多数都是外来游客。从车站索取一份地图,不到十五分钟就可以走完全城仅有的几个

    景点。安道尔公国的国会所在地值得一看,那是一栋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古堡,建在小镇

    中心的一块高地上,安道尔政府办公大楼就在这块高地的脚下。

    爬上高地,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古堡便出现在眼前。我迈开腿,用双脚感受着那凹凸

    不平的石板路;我低下身,品尝着路边老式饮水器里流淌出来的泉水;我抬起头,仰望着古

    堡上生满铁锈的十字架;我伸出手,轻叩着被岁月雕琢得异常光滑的木门……在这短短的几

    分钟内,我仿佛被带到了几百年前的欧洲小镇——安道尔城绝对是个能让你陶醉其中的地

    方。

    免税天堂,“血拼”天堂

    安道尔的国土面积约为 470平方公里,该国没有军队,只有警察维护治安。安道尔无关

    税,无本国货币。作为一个人口数量不足十万的小国家,安道尔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却高达

    九百万,旅游业收入占gdp的80%。安道尔境内的一切商品都是免税的,因此最畅销的就是那些高税率产品,例如法国的名酒和化妆品,德国、日本的电子产品,瑞士的名表等。据说

    安道尔国内的香烟和雪茄是全欧洲价格最低的,所以也是这里最畅销的货物。安道尔城的主

    要大街上总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两侧商店林立,数量可达上千家,其热闹程度绝不亚于

    欧洲任何一座大城市的购物街。

    小城spa,大有学问

    安道尔城内有座巨大的金字塔形玻璃建筑,那是欧洲最大的spa 中心,也是安道尔城城

    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物。这个 spa中心的名字是“水上世界”,据说是世界上最好的 spa中心

    之一。spa一词源于拉丁文,是“健康之水”的意思。据说,spa 起源于 15世纪前后的比利

    时,在一个叫“spa”的小镇的山谷中有一个富含矿物质的热温泉旅游疗养区,居民发现此

    处涌出的泉水盐分低,对人身体有益处,所以就用它来治疗疾病;后来就有许多达官贵族也

    来到这里度假疗养;再后来,spa便风靡全球,人们用泉水沐浴并结合按摩手法,使身心达

    到放松的状态。

    第13章 它们的美丽与哀愁,欧洲(2)

    “水上世界”的内部设备齐全,有瀑布下水潭、人工波浪、土耳其式浴室、水床、桑拿、冰屋等设施,只要花 30欧元便可以在里面待上一天。“水上世界”是安道尔城的标志性建

    筑,它的背后矗立着一座高耸的雪山,阳光照射在建筑物表面的玻璃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无

    论你身处安道尔城的哪个角落,只要看到“水上世界”那哥特式的、高高的玻璃尖顶,就一

    定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穿越时空的漫步,葡萄牙

    几百年来,里斯本——这座在大航海时代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一直保持着它独特的魅

    力。和欧洲许多国家的首都一样,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事物在这座城市里相互碰撞,现代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随处可见,时而现代时而传统,让人感觉仿佛在不同时代之间穿

    梭行走。如今的葡萄牙已经失去了昔日海上霸主的地位,里斯本也不像别的欧洲大都市那样

    拥有众多豪华气派的建筑。因此,里斯本受到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也要小得多,传统事物在

    这里得到了最妥善的保存,里斯本可以说是欧洲变化最小的首都之一。在这里,你会感受到

    富有浓郁传统情调的欧洲都市风情。

    和欧洲的其他国家相比,葡萄牙的国际影响力要稍逊一筹,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一些

    北欧小国。首都里斯本远不像巴黎和伦敦那样地位显赫,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国都的影响力

    甚至还不及阿姆斯特丹或哥本哈根。

    然而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以达·伽马为代表的一批航海家们在几百

    年前就带着他们的船队抵达了亚非拉和澳洲,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新篇章,取得了让人叹

    为观止的成就。如今这些航海家们的遗体依然躺在葡萄牙的大教堂内供人瞻仰。

    热罗尼姆斯大教堂就是著名航海家达·伽马的安葬地。他的石棺上还刻着由他发现的欧

    洲至印度的航海图。大教堂周身的浮雕极为细致,更添加了很多以航海为主题的装饰。

    现代葡萄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和大航海时代有着紧密联系,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都深受

    那个时代的影响,甚至就连人口成分也因航海而发生改变,这一点你只要在里斯本的街头走

    一走就能有所了解。里斯本也许是欧洲有色人种比例最高的首都,这些有色人种大部分来自

    葡萄牙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由此看来,征服世界与被世界征服有时候似乎是一回事。

    七座山七样景 里斯本坐落在特茹河入海口附近,是葡萄牙最大的港口城市。它面对大西洋依山而立,城内有七座小山丘,所以市内的道路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就像富有葡萄牙民族特色的音乐

    旋律一样。跨越特茹河的大桥全长 2300米,是欧洲最长的斜拉桥。河对岸的山丘上有一座

    巨大的耶稣像,你站在里斯本的任何一个高位上都能看到它。曾经是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也

    有一座这样的耶稣像。

    当初选择在这里建城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那个大航海时代,海防显得尤为重要,港口城

    市有山,才能够观察海岸线,最重要的是可以架起大炮,让敌人无法靠近城市。

    里斯本的建筑大多以白色为主,放眼望去,只能见到起伏的白色城市,城市里的树木也

    很少,难怪很多西方人会特别喜欢亚洲的一些花园城市。

    里斯本的七座山上各有不同的景致,如果你在里斯本常住,可以慢慢地爬完这七座山。

    但如果你只是来里斯本旅游,那么我建议你只爬其中的一座山,这座山是城市的制高点,山

    顶上还有古老的圣乔治城堡。站在城堡的垛口前,遥望城市内成千上万的白色屋宇,抚摸着

    那沉睡已久的铜炮,大西洋的海风在耳边呜呜作响,感觉何其美妙!据说自罗马时代起,圣

    乔治城堡就矗立在这里了,葡萄牙王室曾在此居住过,后来才迁到山下的皇宫,这之后圣乔

    治城堡就变成了军营。

    时光交错的老城区

    里斯本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地铁和有轨电车可以把你送到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对于背

    包客来说相当方便。地铁站内部相当宽敞,欧洲很多国家在战后修建的地铁都是这么大气,相比之下,香港和广州的地铁就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走的是小巧精致的路线。除了地铁,有轨电车也是里斯本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城市内主要街道的上空满是交错的电线,有

    轨电车拖着长长的“辫子”来来往往,呼啸而过。

    从长途车站出来,我和一位刚刚结识的韩国女孩一起搭乘地铁前往老城的心脏地带——

    商业广场。站在商业广场中央,眼前是约瑟一世的骑像,广场两边的建筑是高大的政府办公

    机构。16世纪时的皇宫就建在这里,1755年的大地震把宫殿夷为了平地,于是这才有了现

    在的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周围的房子大多都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因此,来里斯本一定要去商业广场走

    一走,过去与现在会交错着出现在你面前。走在铺满石块、凹凸不平的路上,路边糕点店的

    陈年木架上售卖着香味扑鼻的传统点心,间或能遇到那么一两间现代快餐店,它们好像在提

    醒着你:现在已经是 21世纪了。穿着黑色制服的司机摇晃着铃铛,驾驶着老式有轨电车从

    你面前缓缓驶过,电车后面是一辆流线型跑车。钟塔准时敲打着钟点,高高悬挂的电子钟时

    刻为你提供最准确的时间……这简直是穿越时空的漫步。

    里斯本著名的商业区baitxa位于商业广场和罗西欧广场之间。这里的房子相当陈旧,里

    面倒是具有很强烈的现代感,可是和亚洲的新型城市比起来就显得相当落后了。但这并不是

    说里斯本缺乏魅力,事实上,这种充满生活痕迹的怀旧城市是刻意模仿不出来的,这才是它

    最具魅力的地方。里斯本不仅具有旧式欧洲风情,它还兼具世界各地的文化韵味,这是在其

    他欧洲城市难得一见的。

    广场东面的山丘是古老的阿法玛区,那里曾经是贵族聚集的富人区,到处都是漂亮的老

    房子,狭窄的街道内随处可见餐厅、酒吧和夜总会。白天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老房子和宁静的

    街道,到了晚上却挤满了里斯本的年轻人。我和一个美国人、一个比利时人以及一个在欧洲

    读书的马来西亚医生一起去酒吧街凑热闹,在这里我们惊奇地发现,生意最红火的都是那些

    装修简单、空间狭小的不起眼的小酒吧。由于人太多,很多人无法进入酒吧,于是只能站在

    酒吧门口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因此本来就狭窄的街道更是人头攒动,看起来比酒吧里面还要

    热闹。

    不仅是阿法玛区,里斯本的其他主要街道到了晚上也会热闹非凡。我在里斯本停留的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圣诞节,到了晚上,街上灯火辉煌,巨大的圣诞树矗立在海边的广场上,漂

    亮的彩灯点缀在街道上空和民居周围,使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魅力。

    生活在里斯本

    里斯本也有另外一面。想看现代的里斯本,就要乘坐地铁去远离老城区的新区,沿着地

    铁红线坐到东方站,那里有里斯本最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还有最庞大的购物中心和广场。

    葡萄牙人的生活节奏非常缓慢,从上班族到乞丐,从老人到年轻人,大家都不紧不慢地

    生活着。在海边,你经常看到的不是繁忙的码头工人,而是悠闲的垂钓者,乞丐们则会躺在

    金色的沙子上享受阳光。

    里斯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背包客旅店,在worldhostel.com排名第三的绿洲背包客旅店

    (oasis backpackers mansion)就建在靠近老城中心的一座小山丘上,站在旅店门口就可以

    遥望大西洋,景色十分美丽。虽然这家背包客旅店每天只收 17欧元的住宿费,但服务水平

    却是一流的。不仅房间干净舒适,在这里你还可以享受到家的温暖。早餐和晚餐你可以在餐

    厅的长桌边享用,夜里你可以坐在壁炉旁的沙发上聆听留声机里优美的音乐,如果带了笔记

    本电脑,还可以无线上网。夏天的时候,花园里的酒吧也会变得热闹非凡。千万别小看背包

    客旅店,只要你选择对了,一样能享受到星级酒店般的服务。

    征服世界抑或被世界征服,英国

    只要在大英博物馆里走一圈,看一看那些从世界各地运来的宝贝,你就能感受到当年英

    国称霸世界的气势。然而,在英国征服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征服了英国。虽然日不落帝国不

    存在了,但是英联邦国家之间依然在文化上保持着交流。

    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据说现在的伦敦市只有不到 40%的人是在当地出生的。

    外来人口增多,再加上大量移民后代逐渐成长起来,伦敦的有色人种比例相当高。我在伦敦

    希思罗国际机场候机时,就发现一组五个海关官员中有三个是印度或非洲的有色人种后裔,就连一旁的保安也是头上缠着布的印度锡克族人。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移

    民数量不断增加、血缘混杂的今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又将何去何从呢?

    英雄迟暮的现代伦敦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几乎没有人能真正停下匆忙的脚步,仔细地观察、了解一座城市,所以人流量最大的机场、地铁就是城市的脸面。那些亚洲新兴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

    力,用以打造城市的机场和地铁。然而伦敦的希思罗国际机场看起来还不如 20 世纪 90 年

    代时北京的旧机场,设备陈旧,装修也好像是二十年前弄上去的。希思罗机场的工作人员的

    办事效率也挺让人担心的,我乘坐的是早上第一班到港的飞机,可是在安检的时候一名工作

    人员却在广播中用带有浓重英国口音的英文告诉大家,行李传送带被卡住了。他还慢条斯理

    地通知乘客,机械师正在修理,请大家不要着急。这种事情在亚洲大城市的机场根本不可能

    发生——机场可是一座城市的脸面啊!

    如今伦敦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虽然有时候会给人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还是有足够的钱去改造机场的,只是东西方人的观念不同才会出现

    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崭新的装潢的确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时间长了就不会有什么

    太大的效果了。西方社会给人的感觉总是表面上相对宽松,人们不太在乎一些细节,比如,在机场里等行李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坐在行李带边缘的金属杠子上。要是在亚洲国家,无论是

    中国、日本还是新加坡,这样做会被视为是无礼的行为。并不是说谁好谁坏,我觉得这是在

    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行为差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亚洲人总体上是克己复礼的,而西

    方人则相对比较随便。这可能和西方人的祖先的游牧民族血统有关,游牧民族的特征决定了

    他们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性格上也不太拘泥于小事。而东方国家几乎都是农耕社会,食物来源、居住环境都相对稳定,人口数量比较多,所以只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516KB,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