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1515
世界顶级思维.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0日
第1页
第9页
第15页
第22页
第46页
第75页

    参见附件(1570KB,149页)。

     世界顶级思维是由沧海满月所著,副标题为:“18类近100个定律效应”,聪明人与普通人的区别不在于知识和学历,而是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如何去看待去看待周遭的世界。

    世界顶级思维预览图

    《世界顶级思维》内容介绍

    聪明人和普通人之间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知识多少、阅历深浅,而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获取的一切结果,都取决于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指我们如何看待、理解周遭的世界。思维模式也是我们行为背后深藏的原因。你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世界顶级思维》遴选了世界上富有价值的近100个思维定律、效应和法则,划分为素养、目标、计划、统御、沟通、选拔、协调、参谋、决策、信息、创新、竞争、财富等18大类别,结合中外经典案例,详尽解析和探讨了每一种思维定律、效应和法则的内涵及其应用之道,让你一书在手,通览世界*级思维的精义和奥妙,掌握开启人类思维大门的钥匙,探寻世界思维殿堂中的无穷宝藏。

    《世界顶级思维》作者简介

    沧海满月,发表作品近30种,内容涵盖范围包括社会科学、人生哲理、心理励志等,语言幽默精彩,擅长说理。出版有《哲学1000问》《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可怕的科学》《思路决定出路》等畅销书。

    《世界顶级思维》部分目录

    跳蚤效应: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态度决定高度,人生不设限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唤醒潜能,拆掉思维的墙

    舍恩定理:成功垂青自信的人

    自卑是成功的拦路虎

    肯定自己,战胜自卑

    自信创造惊人的奇迹

    带着自信上战场

    成功永远青睐自信的人

    卢维斯定理: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

    谦虚不是装傻和装蒜

    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

    用谦逊的天平衡量自己

    有一种姿态叫谦逊

    特里法则: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改正错误从承认错误开始

    放下侥幸心,不怕犯错

    每天进步1%,成功100%

    鲁尼恩定律: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戒除浮躁,脚踏实地

    唯有埋头,方能出头

    保持清醒淡定的头脑

    世界顶级思维截图

    世界顶级思维

    沧海满月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数据

    世界顶级思维沧海满月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2

    ISBN 978-7-210-08949-0

    Ⅰ.①世… Ⅱ.①沧… Ⅲ.①思维方法-通俗读物 Ⅳ.①B80-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82503号

    世界顶级思维 世界顶级思维

    沧海满月著

    责任编辑刘莉

    出版发行江西人民出版社

    印刷固安县保利达印务有限公司

    版次2017年2月第1版

    2017年2月第1次印刷

    720毫米×1000毫米 116 25印张

    字数381千字

    ISBN 978-7-210-08949-0

    定价39.80元

    赣版权登字 赣版权登字—01—2016—749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如有质量问题,请寄回印厂调换。联系电话:010-64926437

    前言 前言

    preface

    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们解决世界的问题,靠的是大脑思维和智慧。思维决定观念,思维左右人生,思维创造一切,思维是进步的灵魂。解决问题、战胜困境的最好武器是大脑,决胜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思维方式。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做事方式,决定你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视觉。优秀的思维,能使你很容易走向成功。有好的思维就会有好

    的出路,有宏大的思维就会有宏大的出路,有精彩的思维就会有精彩的出路。反过来,一般化的思维、平庸无奇的思维,则让

    人碌碌无为、默默无闻。

    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一个在不断开创新的思考中选择和变化的过程。思维是决定企业和个人成败的

    关键因素,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由此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能够不断思

    考、开拓创新,进而突破人生中的一个个难题,最终取得成功;平庸者之所以平庸,则在于他们墨守成规、画地为牢、抱残守缺,遇事不善于思考,不主动改变自己,最终成为社会的落伍者。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为诸多复杂的问题和难题烦恼不已,为找不到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自责灰心。“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学习和借鉴那些成功人士的思维技巧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捷径。

    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也是人类思维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在人类漫长的自我探索、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先驱们不断

    开发大脑,总结思维规律,逐渐形成了解决问题、辨别真伪、开拓创新的思维体系。这些闪烁智者之光的世界顶级思维,汇集

    了成功学大师、经济巨匠、心灵导师、管理领袖等各领域精英人士的思维精华,是人类思维长河中大浪淘沙后的智慧沉淀。它

    们是一把把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一个个新的天地,让我们从纷乱的表象中看到其本质,然后顺势而为,收到

    事半功倍之效;它们是一盏盏照亮人生的明灯,指引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更快地走

    向成功。

    《世界顶级思维》广采博集,含英撷华,从世界思维宝库中精选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有价值的近100个思维定律、效应

    和法则,划分为素养、目标、计划、统御、沟通、选拔、协调、参谋、决策、信息、创新、竞争、财富等18大类别,结合中外

    经典案例,详尽解析和探讨了每一种思维定律、效应和法则的内涵及其应用之道,让你一书在手通览世界顶级思维的精义和奥

    妙,掌握开启人类思维大门的钥匙,探寻世界思维殿堂中的无穷宝藏。

    墨菲定律,告诉你错误是成功的垫脚石,让你从错误中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你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激发潜能才能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破窗效应,告诉你容忍破坏就是容忍犯罪,要防微杜渐,避免管理工作中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长尾理论,告诉你冷门有时比热门更有前景,抓住不热销的“尾巴”产品就能做大市场。

    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最复杂的问题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

    马太效应,告诉你富者恒富、穷者恒穷的道理,启发你改变思维,摆脱贫穷命运。

    复利效应,告诉你复利的威力胜过原子弹,利用时间的复利效应可以让钱翻番致富,实现财富滚雪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打开本书,领悟书中一个个定律效应的奥秘,感悟思维的神奇力量,洞悉人生成功的方

    略,刷新自己的思维,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前言

    Part 1 素养:改变世界前先改变自己

    跳蚤效应: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态度决定高度,人生不设限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唤醒潜能,拆掉思维的墙

    舍恩定理:成功垂青自信的人

    自卑是成功的拦路虎

    肯定自己,战胜自卑

    自信创造惊人的奇迹

    带着自信上战场

    成功永远青睐自信的人

    卢维斯定理: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谦虚不是装傻和装蒜

    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

    用谦逊的天平衡量自己

    有一种姿态叫谦逊

    特里法则: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改正错误从承认错误开始

    放下侥幸心,不怕犯错

    每天进步1%,成功100%

    鲁尼恩定律: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戒除浮躁,脚踏实地

    唯有埋头,方能出头

    保持清醒淡定的头脑

    Part 2 目标:知道做什么,才能做成什么

    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是另一处的入口

    目标是什么样,人生就是什么样

    有长期目标,还要有短期目标

    要完成大目标,先设定小目标

    目标的天梯要一级一级攀

    洛克定律: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目标要“跳一跳,够得着”

    目标越实际越好

    合理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

    目标设置要遵循五原则

    目标置换效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谁在“转换”你的目标

    纲举目张,以目标为本

    树立共同目标,共同去冲刺

    避免“目标置换”现象的发生

    Part 3 计划:想比做重要,准备比行动重要

    布利斯定理:事前多计划,事中少折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好的计划能节约精力和成本

    不断翻新你的人生计划

    随时修正计划,让人生更高效

    列文定理:没有能力去筹划,只有时间去后悔让你的工作承前启后

    养成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

    提高能力,克服忙乱现象

    提升效率的13个策略

    弗洛斯特法则: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

    一开始就想好如何去做

    要事第一,优先排序

    一次只做一件事

    Part 4 统御:魅力胜于权力,威信胜于权威

    鲦鱼效应:身教比言教更具说服力

    身教是最好的示范

    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

    魅力永远胜于权力

    要有勇担责任的风范

    权威效应:人微则言轻,人贵则言重

    权威是无声的命令

    有一种影响力叫“权威”

    树立令人心悦诚服的权威

    不要将权力等同于权威

    刺猬法则:亲密过头会“刺伤”人

    人与人之间,不必亲密无间

    交往距离,多少才合适

    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

    让下属对你既“喜”又“惧”

    Part 5 沟通:语言和心灵的双重交流

    蜂舞法则:管理到位,沟通先到位

    沟通决定兴衰成败

    沟通力决定领导力

    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沟通要做到“百花齐放”

    避雷针效应: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有效沟通,从“心”开始

    拆除沟通的心理堡垒

    用心沟通,用情交流

    营造有效沟通的氛围

    位差效应: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的交流平等地与员工交流

    吩咐工作要少命令多商量

    建立诚实信任的双向沟通

    开展民主式的沟通讨论

    斯坦纳定理:说的愈少,听到的就愈多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适时关闭你的嘴巴

    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

    做一个会听话的沟通者

    高效倾听,离不开这8招

    Part 6 选拔: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

    美即好效应: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以貌取人不可取不可靠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走出凭印象用人的误区

    用人坚持“唯才是举”

    简道尔法则: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的位置

    以能当其位为任人标准

    选拔人才要有标准

    选拔出最佳的人才

    用人先识人,找对人做对事

    贝尔效应:慧眼识人,甘为人梯

    发扬伯乐和人梯精神

    公正无私地推荐人才

    提携人才,雪中送炭

    Part 7 任用: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韦尔奇原则: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知人用人,不知人不得人

    大材不小用,小材不大用

    不能让外行人做内行事

    性情不同,任用不同

    奥格威法则:用强者更强,用弱者更弱

    任用强人企业兴效益高

    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公司

    敢用强人,用好强人

    启用比自己优秀的人酒井法则:让员工永久安家落户

    安心——给员工不走的理由

    暖心——增强大家的归属感

    舒心——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

    留心——留人重在留心

    Part 8 协调:打破堡垒、聚合能量的策略

    磨合效应:完整的契合=完美的配合

    从“人治”转向“法治”

    协调个性,梯次配备

    化解矛盾要有策略

    倡导相互帮助,维护合理竞争

    彼此谦让,一团和气

    木桶定律:加长所有的“短板”

    不忽视“短木板”员工

    “短板”也可变为“长板”

    修补“木桶”,打造团队战斗力

    整合团队出效益出成绩

    华盛顿合作定律:一加一并不等于二

    明确任务,减少内耗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怪圈

    强化合作,提升执行力

    苛希纳定律: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

    兵不在多而在精

    铲除“十羊九牧”的现象

    精兵简政,让企业“瘦身”

    预防“官场传染病”

    Part 9 指导:管得越少,管得越好

    超限效应: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批评切忌喋喋不休

    批评切忌不分对象和场合

    批评重在以理服人

    有效斥责的8个标准

    波特定理:对下属的错误网开一面

    紧盯错误会造成员工平庸

    宽容换来下属的效命

    善待下属的错误要讲原则让下属自己从错误中学习

    洛伯定理:授权有道,分身有术

    领导者要做领导者的事

    授权能使员工干得更好

    合理授权,分身有术

    扮演好教练的角色

    Part 10 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吉格勒定理: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

    培训——授人以“渔”

    体验式培训——跳出框外思考

    第六项修炼——全面品质学习

    岗位不同,培训亦有别

    造人先于造物,用人不忘育人

    彼得原理:莫让员工溃败在晋级的天梯上

    晋级不是爬不完的天梯

    避开彼得原理的陷阱

    神奇的彼得治疗法

    Part 11 激励:赞赏是比金钱更好的奖赏

    马蝇效应:有正确的刺激,才有正确的反应

    像林肯一样重用“马蝇”

    把“马蝇”变“骏马”

    对“刺头”要讲究手腕

    对低绩效员工不能讲情面

    皮格马利翁效应:赞美使平庸变骨干

    赞赏是比金钱更好的奖赏

    好员工是赞美出来的

    领导会赞美,平庸变骨干

    及时表扬员工的每一个进步

    鲶鱼效应:活力源于竞争和挑战

    企业成长离不开“鲶鱼”

    引入“鲶鱼”,让员工动起来

    引“狼”入室,给员工施压

    秋尾法则:尊重即是奖励,信任才易胜任

    信任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管理从尊重和信任人开始

    一份信任,十倍回报把企业交到员工手里

    Part 12 监督:管理就是严肃的爱

    赫勒法则:监督是尊重,也是激励

    监督是使人前进的动力

    有效监督是一种尊重

    上对下和下对上的互动

    破窗效应:在第一时间修复漏洞

    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

    教导第一个犯错的人

    遵守规则,人人有责

    惩罚破窗者,奖励补窗者

    横山法则:真正的管理是没有管理

    真正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

    自治比他治更加有效

    管理者要有放权的魄力

    Part 13 参谋:向别人借智慧也是种智慧

    托利得定理: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接纳各方不同意见

    从善如流,勇于纳谏

    视员工的意见为财富

    广开言路,达成共识

    波克定理:无磨擦便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

    争论出真知,争论少失误

    不要畏惧下属的顶撞

    不要排斥与下属的合作

    争辩不等于争强好胜

    韦奇定理:不怕众说纷纭,只怕莫衷一是

    没有主见,就失去自我

    不做人云亦云的八哥

    我的人生我做主

    改变“随风倒”:听自己的

    麦克莱兰定律:决策管理,人人有责

    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来

    让员工有决策的权力

    让员工有当家做主的资格让“棋子”自己走

    员工参与管理四方案

    Part 14 决策:运筹帷幄的远见卓识

    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决策的前提

    胸怀全局,远见出卓识

    深谋远虑,站得高望得远

    运筹帷幄才能旗开得胜

    练就一双穿越时空的慧眼

    布利丹效应:果断是决策的心脏

    优柔寡断会功败垂成

    当机立断,果断拍板

    快刀斩乱麻,该出手时就出手

    智者千虑,两利相权从其重

    福克兰定律:有效的决策才算是决策

    决策要善于听取各方声音

    只有掌声的决策不是好决策

    如何做出最佳决策

    随时追踪并完善决策

    奥卡姆剃刀定律: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单化

    最好的方法最简单

    化繁为简是一种大智慧

    简单不是盲目地乱删一气

    用好“奥卡姆剃刀”

    霍布森法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

    你的选择,你的人生

    没有余地的选择,等于没选择

    何时二选一,何时三选一

    放弃换取更多收获

    Part 15 信息:掌控信息就掌控一切

    沃尔森法则:得信息者得天下

    搏击商海,信息制胜

    从纷繁的现象中提取有效信息

    博弈能否胜算,信息说了算

    时刻保持对信息的敏感

    前景理论:前景与风险是一对双胞胎

    得与失背后的风险决策改变态度,改变风险

    走得远的人是敢冒险的人

    冒险,要冒有价值的风险

    Part 16 创新:有超人之想,才有超人之举

    毛毛虫效应:打破常规,破旧立新

    摆脱头脑中的思维定势

    改变“一条路跑到黑”的思维

    以迂为直,开辟成功通道

    韦特莱法则:先有超人之想,后有超人之举

    成功是“想”出来的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思路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里德定理:若要经久不衰,切勿经久不变

    坦然面对波澜壮阔的变化

    改变世界前先改变自己

    打破传统格局,紧跟时代步伐

    突破现状,更上一层楼

    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隧道视野效应:不拓心路,难开视野

    视野决定生存境界

    此路不通,就另辟蹊径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Part 17 竞争:最大赢家的博弈游戏

    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是战略,更是谋略

    竞争不必按常理出牌

    与竞争对手共舞,共存共赢

    将竞争意识根植于内心

    快鱼法则: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商海只适于快鱼生存

    捷足先登,独占商机

    史密斯原则: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活

    强强联手,携手共赢

    好朋友并不意味好伙伴朋友间同样有利益之争

    过河不拆桥,大家有钱赚

    大拇指定律:要么第一,要么出局

    要么数一数二,要么出局

    做企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自信地竖起你的“大拇指”

    Part 18 财富:观念决定贫富,脑袋决定口袋

    马太效应: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

    从马太效应看贫富差距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将你的财富折叠51次

    学会投资,跨越贫富分水岭

    杠杆效应:寻找财富支点,撬起财富大厦

    财务杠杆:一夕暴富不是梦

    借助杠杆原理赢得最大回报

    甘蔗没有两头甜,善用杠杆避风险

    二八定律: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

    你想做“二”还是“八”

    黄金分割线——家庭投资理财的标尺

    羊群效应:投资理财不是赶时髦

    不是人人都能喝“王老吉”

    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

    不做任人宰割的“羊”

    做一匹特立独行的“投资狼”

    复利效应:利滚利滚出财富大雪球

    复利的神奇魅力

    持有时间决定复利收益

    资金理财的时间价值原理

    借助复利的威力让财富滚雪球

    投资理财,越早越受益

    Part 1 素养:改变世界前先改变自己 素养:改变世界前先改变自己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卢维斯(美国)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美国)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日本)

    跳蚤效应: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跳蚤效应: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来源: 来源: 生物学实验。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地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

    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这只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

    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跳蚤效应说明,“自我设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变成“爬蚤”并非自身已失去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

    惯了,麻木了。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害怕失败会导致失败。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打破自我设限的心理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有成功

    的信心,你就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态度决定高度,人生不设限 态度决定高度,人生不设限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在这样的境地中,有的人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

    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做伟人”其实就

    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弗氏之后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

    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爱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

    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

    正如美国的约翰·杜威所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以至于有些罪犯自述,他之所以纵火、杀人就

    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亲眼目睹别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如同五雷轰顶,那是他最感满足之处。

    追求成功是人类的本能。人为成功而来,也为成功而活。绝大多数人能坚韧不拔地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

    在。把它称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总有期盼和牵挂,总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则心有不甘,难以瞑目。

    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

    下,无论贫富贵贱,有谁会站出来说:我不想成功,我不愿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

    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

    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不是那样的,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

    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西恩,我记得我曾对你说过你在现在这种年龄,务必做好的事情就是想好10年之后从事什么工作,你

    对将来必须具有想象力。”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环境,你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无论是否有人对你说过“这是不可能

    的”,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

    法,那这个人就应该是你自己。

    你绝不能认定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因为,如果你不抓住自己的梦想,那就没有人会这样做了。扼杀你梦想的还有另一个陷

    阱,就是那种认为眼下还不能追求自己梦想的想法,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到适当的时候。你要相信,根本不存在开始一件新事情

    的最佳时刻。每当你推迟开始做一件事情时,你离它也就又远了一步。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

    莎士比亚曾说:假使我们将自己比做泥土,那就真要成为别人践踏的东西了。其实,别人认为你是哪一种人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别人如何打败你,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是否在别人打败你之前就先输给了自己。很多人失败,通常是输

    给自己,而不是输给别人。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企业倒闭而负债累累的流浪者。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眼

    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丧的皱纹、十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专家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罗伯特刚说完,他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伯特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罗伯特带他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然后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他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他的全

    身。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你觉得你失败了,是因为输给了外部环

    境或者别人了吗?不,你只是输给了自己。”

    他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哭泣起

    来。

    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

    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在生活的艰难跋涉中我们要坚守一个信念:可以输给别人,但不能输给自己。因为打败你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

    一个不输给自己的强者,是不忘自己的人生权利、在困境时也能选择积极心态的人;他是能正确对待失败,永不放弃的人;他

    是有傲骨而没傲气、看重自己做人的尊严胜过自己生命的人;他是能尊重、宽容、善待朋友,知道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

    对待自己的人;他是能驾驭时间,高质量利用时间和能跟时间赛跑的人;他是对财富有正确的理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

    他是理解爱情真谛、拥有强大情感支撑的人。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是被挖掘出来的却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习惯了自己的现状,懒得去改变。但是当受到外界刺激

    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潜能就爆发出来了。

    一位名叫史蒂文的美国人,因一次意外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已经依靠轮椅生活了20年。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了意义,喝酒成

    了他忘记愁闷和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3个劫匪要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

    喊、拼命反抗,被逼急了的劫匪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很快燃烧起来,求生的欲望让史蒂文忘记了自己的双腿不能行走,他立即从轮椅上站起来,一口气跑了一条街。事后,史蒂文说:“如果当时我不逃,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

    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走。当我终于停下脚步后,才发现自己竟然会走了。”现在,史蒂文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他身体健

    康,与正常人一样行走,并到处旅游。

    史蒂文残疾了20年,竟然因为一次意外而奇迹般地康复了,这说明了什么?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甚至自己也

    说不清。我们习惯了自己现在的样子,不想做出什么改变,也没有想过要去做一些看起来自己做不到、但是经过努力却能做到

    的事情。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求生的欲望战胜了一切,所以竟能在瞬间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著名作家柯林威尔森曾用富有激情的笔调写道:“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活意识的表层的地方,有一种‘过剩能量储

    藏箱’,存放着准备使用的能量。就好像存放在银行里个人账户中的钱一样,在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

    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能试着去挖掘自己的潜力,是不是可以比现在的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更好呢?掌握挖掘自己潜力的方

    法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积极归因。当自己取得进步时,可以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样会激发自己继续挑战自己的欲望;也可以把

    自己的进步看成是自己实力的体现,这样你会对自己以后进行的挑战更有信心,因为你相信自己的实力。

    习惯往往是人们拒绝去挖掘自己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就像一个能量调节器,好习惯自发地使我们的潜能指引思维和行为朝

    成功的方向前进,坏习惯则反之。好习惯会激发成功所必需的潜能,坏习惯则在腐蚀有助于我们成功的潜能宝库。

    人一旦习惯了安逸的环境就变得迟钝起来,很难看清外界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累积到足以让你的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才恍然大

    悟,但是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所以,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要养成好的习惯,主动挖掘自己的潜力,如可以尝试一些自己以

    前从未做过但是很有兴趣的事情。也许经过尝试,你会发现自己做得很好,这就相当于又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唤醒潜能,拆掉思维的墙 唤醒潜能,拆掉思维的墙

    人究竟具有多大的潜能?开发的极限是什么?谁都无法回答。看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比现在卓越,因为我们并没有

    达到自己的人生极限。

    现代科学显示,一个正常人只运用了全部能力的10%,甚至6%。有人估计人能记忆的东西相当于5亿册书那么多,但通常人们

    所展示出的记忆力还不及10%;人的想象力也不过展示了15%;人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均未得到充分利用;人本应活到150

    岁,现在平均还活不到70岁。人的很多潜能尚未见过“天日”,就伴随生命的终结而无影无踪了。这不仅仅只是人类的遗憾,更

    是人类的巨大悲剧。

    随着早期教育的普及和终生学习的推广,人们的心理发育提前,衰老期会推迟,即成熟期延长,日后从小到老每个阶段的潜能

    都将放出奇光异彩,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将达到空前的发达。人们为了自己的目标和愿景,会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潜能包含两层意义,一层意思是指潜力。所谓“潜力”,指那些露于外而未发的才力。以智力、能力等来说,你本有歌唱天才,而且你也喜欢,你发现了自己天赋,但你并没有成为一位伟大的歌唱家,而只是“大材小用了”,完全被当作一种业余爱好,甚

    至从来不敢想自己会成为大歌唱家。这时你的歌唱能力就只能说是一种“潜力”,需要你进一步发掘、发展才能修成“正果”。潜

    能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指那些蕴藏于大脑之内尚未开发的智慧、智谋、智略等。这层意义上的潜能一般不能为人所知,只有等

    待日后开发出来,但也许会跟你肉体一起消失,成为一抔黄土。举一个例子,假设还是刚才的那人,他可能具有天生的体育才

    能,只不过这一才能深藏于大脑之内,任何人包括他自己都无法意识到更不用说发挥这种才能,有潜能而没有发挥出来就等于

    没有潜能。因此,潜能要转化为实际的才能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我们去发现自己,设计自己。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才能取决于他的天赋,而天赋又难以改变。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潜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

    予以激发才能爆发出来,潜能一旦被激发并能加以关注和引导,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渐渐磨去棱角,一事无成。

    因此,如果人的潜能不能被激发并发扬光大,那么,其固有的才能不但不能保持,还会变得迟钝并失去它原本的力量。

    爱迪生说:“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叫我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现“我”的才能的最好途径,就是先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

    情。恺撒、罗斯福未必能做的事情,也许“我”能够做,只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发挥“我”所具有的潜能,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潜伏在绝大多数人的体内的潜能都是巨大的,但这种潜能酣睡着,只有被激发,才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

    舍恩定理:成功垂青自信的人 舍恩定理:成功垂青自信的人 提出者: 提出者: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美国“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人唐纳德·舍恩。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对事业怀有信心,相信自己,乃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自卑是人生大敌,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难有作为。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自信是发自内

    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事业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只要自己相信自己,他人就会相信你。

    自卑是成功的拦路虎 自卑是成功的拦路虎

    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

    心等。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阻挠成功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

    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

    自卑是成功的拦路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克服自卑的心理,打败自卑。

    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

    就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厌恶他人。因此,若对自卑感处置不

    妥,无法解脱,将会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坠入犯罪的深渊,或走上自杀的道路。

    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自己的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会产生变化,最敏感的是心血管系统和消

    化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

    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

    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消除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大障碍。

    肯定自己,战胜自卑 肯定自己,战胜自卑

    战胜自卑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以己之长去比别

    人之短,就能发掘出自信,可以在客观地认识短处和劣势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事情、最引以

    为荣的优点和令人瞩目的成绩,炫耀于心中的“荣耀室”,从而反复地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还可以”“我能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麦克斯威尔说:“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向是一致的。”如果能将“我还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

    不断地渗透到自己人生的各个方面,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养出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的那份自

    信。

    1.正确地评价自己 .正确地评价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就是不仅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

    些不如别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马克思曾说过,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

    你自己跪着。

    2.正确地表现自己 .正确地表现自己

    心理学家建议: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

    会。任何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确立自信

    心,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卑心理。3.设法正确地补偿自己 .设法正确地补偿自己

    盲人尤聪,瞽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人的心理也同样具有补偿能力。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采用两种积极的补偿:其

    一是勤能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修补这些缺陷,这是积极的、有

    效的补偿。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其二是扬长避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读达尔文、济

    慈、歌德、拜伦、培根、亚里斯多德的传记,就不难明白,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促成于人的

    缺陷。缺陷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关键是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定决心,讲究科学方法,因势利导,就会使自己摆脱自

    卑,逐渐成熟起来。

    自信创造惊人的奇迹 自信创造惊人的奇迹

    让别人相信我们,首先就要自己相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不少。他们

    把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交给别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最后变成了一个毫无价值的

    人。人生最大的缺失,莫过于失去自信。

    自卑只能自怜,自信赢得成功。相信自己,就是相信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权占据一个空间。“没有得到

    你的同意,任何人也无法让你感到自惭形秽。”

    有个小男孩名叫汤姆·邓普西,他生下来就只有半只右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他父母亲常会告诉他:“汤姆,其他男孩能做的事

    情你都能做。为什么不能呢?你没有任何比别人差劲的地方。任何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你一样能做到!”

    后来汤姆要玩橄榄球。他发现自己比在一起玩的其他男孩要踢得远多了。为了能实现这个愿望并发挥出这种能力,他找人为他

    定做了一双鞋子。

    他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一份卫锋队的合约。但教练婉转地告诉他:“你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去试试其他的

    职业吧!”最后他申请进入新奥尔良圣徒队,教练看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收了他。两个星期后,教练完

    全改变了想法,因为汤姆在一次友谊赛中因踢出55码远的好成绩而得分,这使他获得圣徒队职业球员的身份,而且在那一季中

    为他所在的球队得了99分。

    最伟大的一天到来了!那天球场上坐满了人,有6万多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几分钟,球队把球已经推进到35

    码线上。“汤姆·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当汤姆走进场的时候,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这等于说他要

    踢出63码远。在正式比赛中踢得最远的纪录是55码,由巴尔迪摩雄马队毕特·瑞奇查踢出来的。汤姆闭上眼睛对自己说道:“我

    一定能行!”只见他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万多球迷屏住呼吸,看见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

    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寸的地方越过,汤姆所在的球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疯狂呼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

    兴奋。“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道。这居然是由只有半只右脚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员踢出来的!但汤姆只微微一笑,他想起

    了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了不起的纪录,正如他自己所

    说:“我从来不知道我有什么不能做的,也没人这样告诉过我!”

    如果我们能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你一生中有没有为自己的潜能大吃一惊过?事实

    上,人通常比自己认为的要好得多。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这样就能发挥出心智的力量,并且会产生有效的行动。

    带着自信上战场 带着自信上战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名列前茅,实力雄厚,赛场失误的惟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

    足。有些人平时战绩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上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

    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一方

    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赛场出现的戏剧性一幕,令所有观众体会到了心理素质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性作用。中国选

    手邱健在最后时刻上演奇迹逆转,以总成绩1272.5环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28金。

    雅典奥运会上,美国名将埃蒙斯在决赛最后一枪中脱靶,将金牌拱手相让给我国选手贾占波。四年后,历史重演,在决赛最后

    一枪前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埃蒙斯,最后一枪仅打出了4.4环,令人难以置信。而原本排在第二位的乌克兰选手尤里·苏霍鲁科

    夫最后一环打出了9.8环。这样,原本排在第三位的邱健以最后一枪10.0环奇迹般的上演逆转,延续“雅典神话”,以0.1环的微弱

    领先优势获得金牌。

    决赛开始前,预赛成绩埃蒙斯排名第二,而邱健排名第四。

    决赛第一枪,预赛排名第一的拉伊蒙德·德贝韦茨仅打出了7.7环,埃蒙斯打出9.7环超越对手成为首位。此后,埃蒙斯一直牢牢

    处于第一位的领先位置,在第9枪结束后,埃蒙斯领先近4环排名首位,邱健以落后第二位的乌克兰选手0.1环排在第三位。

    最后一枪,邱健打出了10.0环,乌克兰人打出9.8环,而埃蒙斯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4.4环。这样,我国选手邱健延续了中国

    选手在此项目中的逆转奇迹,获得金牌。

    赛后邱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被问及打最后一枪前如何控制心理状态时,邱健说:“我经历了数年的心理控制训练,我们知

    道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心跳会加快,但我知道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平静,例如深呼吸,不要想比赛结果。”谈到戏剧性的结局时,邱健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到观众欢呼时,我感觉我可能得了银牌,但我的教练告诉我得了金

    牌。”

    谈到自己的幸运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贾占波的幸运时,邱健说:“我和贾占波都很努力,金牌属于我是因为美国的埃蒙斯

    最后一秒时没有保持平静,但我保持了平静。”

    正是由于在关键时刻能够平静地控制自己的心态,邱健在历经17年的努力后,终于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

    成功永远青睐自信的人 成功永远青睐自信的人

    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

    积极。

    自信,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素质。自信,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所有这些大自然的力量中,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关系

    最密切的或许就是自我暗示的力量了,但是对这种力量的无知导致大部分人在应用自我暗示原则时,没有让它发挥应有的作

    用。相反,它变成了一种阻力。

    不自信的人,通常不能正视别人的眼睛,眼神游离,生怕一旦眼神接触就会被别人看穿。比如,在教学或教室中,后排的座位

    总是先被坐满,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不要“太显眼”,他们怕受人注目从而占据后排座,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缺乏信心。

    自信的人勇敢,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新事物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虚心,能够接受批评,坦然承认错误;言行一

    致,言谈举止表现自如。自信的人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去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

    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

    毫无疑问,自信还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反之,因为缺乏自信常常让很多优秀的人在关键的时刻迷

    失了自我。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自信能为你带来巨大的力量,并让你真正相信它同时积极将其转化为物质力量。

    卢维斯定理: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 卢维斯定理: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 提出者: 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第一,做人首先要谦虚。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第二,谦虚要有个度。谦虚不是把自己

    想得很糟;第三,要处理把握好谦虚的尺度。对自己不懂或懂得不够的要谦虚学习;对工作职责中本应该由自己完成的要尽自

    己的才能去完成,不能因过分谦虚而失去显示才华的机会。

    谦虚不是装傻和装蒜 谦虚不是装傻和装蒜

    正如卢维斯所预料的那样,人们通常总是在某个思想误区里去理解“谦虚”,老以为谦虚就是把“自己想得很糟”。当有人问一些

    问题或事情的时候,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说,“我不也太知道啊;我也没有把握;我会尽量做得好些吧;让我来试试吧……”,所有这些措辞都含有一些“把自己想得很糟”的成分在内。似乎不这样“谦虚”表达就不行了,有时明明自己能行的知道的事情,也会这样故弄虚玄“谦虚”一下,以防被别人扣上不谦虚的帽子。

    因此,卢维斯定理有针对性的单刀直入,首先对这种虚伪的“谦虚”作了解剖和否定,果决指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按

    中国孔子的话说,就是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为什么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呢?

    装傻和装蒜其实都不好,都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那些“把自己想得很糟”的伪谦虚者,往往是陷入了这样的一个逻辑误区: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相对而言就容易将别人想得很

    糟,就会招来别人的攻击或批评,说你傲慢或骄傲。也难怪,陷在这样的误区里就不敢把自己想得太好,宁可把自己想得糟

    些。但是结果呢,真的变得谦虚起来了么?也未必。很多人可能受到这种伪谦虚的劣根性影响,反而丧失了最本真、最可贵的

    品德——探索和挑战的精神。

    一位有着多年美国生活积累的教授,曾经对美国的中学生和中国的中学生进行仔细比较后发现:在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方面,中国的中学生远远不如美国的中学生。可能是怕老师打击报复扣分数或者固有的传统陋习作祟,中国的中学生往往缺少上课反

    问老师和与老师争辩的勇气与举动,凡事都循规蹈矩、趋势附庸,看老师的眼色行事,处处生怕得罪了老师,内心缺少主心骨

    和独立见解。无怪乎,在这种教学学术氛围里是很难出现脱颖而出的奇才的。还要说到的是:没来由的或者过分的“把自己想

    得很糟”,往往会使员工产生自卑心理,乃至胆小、怯场、动辄脸红,说话娘娘腔、行动婆婆妈妈……总之,很多灾难性的弊

    病汹涌而来。因为,自信心丧失了,最根本的动力出了毛病。

    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 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谦虚到底是什么呢,要如何给它一个定义才算正确?

    卢维斯紧接着是这样定义谦虚的:“而是完全不想自己。”这话真的一语中的。谦虚的尺度既然难以把握,要么把自己想得太糟

    了,要么又把自己想得太好或者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那么卢维斯干脆让人们“完全不想自己”,要人们都忘却自己,进入一个

    全新的、忘我的精神境界。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得失、荣辱、成败等个人利益都暂时抛开,置个人的一切于度外,结

    果会出现什么奇迹呢?心胸顿时豁然开朗了,没有了拘束、怯场,也没有了做作、虚伪,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他人的身心中去

    了,人们都是个诚实的观望者和虔诚的倾听者,步履轻盈自如地走进了他人的心灵……并且,人们在努力寻找着与他人合拍、搭脉的共振频率,寻求着与他人的合作或同行。

    从卢维斯的角度去看,谦虚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想自己,忘我了就是谦虚了,没有再受到个人利益的左右和干扰,已经进

    入了一个崇高的境界。此时,绝对不会明明知道却说什么自己不知道,也不会不懂装懂先声夺人;知道实事求是,知道有理不

    在声高。然而在现实中,要做到真正的忘我也是不容易的,利益、身体、社会关系等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人们。怎么办?这里

    可能需要磨练和决心,需要学习刻意忘我,特别在一些公众场合,不妨刻意让自己暂时试试忘我。同时,把自己的眼睛睁大、耳朵竖直,学习做一个观望者和倾听者。如果能够心静如水,做到忘我地观望和倾听,那离一个真正的谦虚者就不远了。

    怎样学会谦虚?特别在自己不懂或懂得不够的领域做到谦虚?不妨就牢记卢维斯的话——“完全不想自己”试试,多看多听,按

    捺不住再有感而发、适当发言也不迟。注意了:在需要暂时忘却自己的时刻,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记起,尤其不要把自己想得

    太糟。

    用谦逊的天平衡量自己 用谦逊的天平衡量自己

    有人曾说过:“伟大只不过是谦逊的别名。”虚怀若谷的人,不会被头上各色各样的光环所蒙蔽。他清楚自己的长处与弱点、失

    败与成就,他能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更能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他人的批评,甚至为批评自己的人鼓掌。

    19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有一次去瑞士度假,每天背着画架到各地去写生。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正用心画画,旁边来

    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

    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妇女,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

    些什么。过一会儿,她们看到了他,便朝他走过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

    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

    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掉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谦逊是爱好劳动、尽心竭力、坚定顽强的亲姊妹。夸夸其谈的人从来不是勤奋的劳动者。脑力劳动是一

    种需要非常实际、非常清醒、非常认真的劳动,而这一切又构成谦逊的品德——谦逊好像是天平,人用它可以测出自己的分

    量。傲慢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这是现代人常见的通病,它往往表现在:把对于某种复杂事物的模糊的、肤浅的、表面的印象

    当做知识。”

    因此,我们要养成善于正确看待自己优缺点的习惯。无论人家怎样夸奖你,你都要明白,你还远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你要懂

    得,人们赞扬你,多半是要求你这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再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种自

    高自大的表现。

    人们称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地融会到一起。一个谦逊的人如果将自己身上

    一切值得赞扬的东西都看做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那么他就会将纪律当做真正的自由,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有一种姿态叫谦逊 有一种姿态叫谦逊

    做人要谦逊,不要自作聪明,不要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多一点智慧。巴甫洛夫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

    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谦逊的目的,并不是使我们觉得自己渺小,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我们身边,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谦逊的人,他们能给自

    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人是很怪的。有的人依恃着才能、学识、金钱等,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狂”其实是不好的,要不得的,它的本意指狗发疯,如狂犬。做人如果与“狂”相结合,便会失去人的常态,便会产生不文雅的名声。

    一般来说,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不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言”,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堪称“狂夫”。他第一次见曹操,把整个曹营中勇不可当的武将、深谋远虑的谋士贬得一文不值。

    他贬低起人来,如数家珍,如“荀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

    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

    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祢衡称别人是酒囊饭袋,称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

    岂与俗子共论乎!”更有甚者,当曹操录用他为打鼓更夫时,祢衡击鼓骂曹,扬长而去。对这种人,曹操自然不肯收留。祢衡

    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边走边骂,最后被黄祖砍了脑袋,做了个无头“狂鬼”。

    狂妄与无知是联系在一起的,“鼓空声高,人狂话大”。举凡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评事谁也看不起,只有自己最好;在他们眼里,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不是吗?

    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现时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有的人学了几套拳

    脚,自以为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到处称雄,颇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势。然而,狂妄的结局就像祢衡那样,是自毁,是失

    败。

    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无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

    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一个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不论是庄子还是老子,都劝人要以谦抑为

    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妒忌。

    特里法则: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特里法则: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提出者: 提出者: 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特里。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为正视错误的人将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敢于认错,其本身具有很大价值。错误承认得越及时,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补救。主动认错也比别人提出批评后

    再认错更能得到谅解。承认错误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具有“英雄色彩”的行为。

    改正错误从承认错误开始 改正错误从承认错误开始

    歌德说过,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当问题发生时,应首先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找替

    罪羊。改正错误是走向正确的第一步。如果一味地遮掩、回避,只会使错误越犯越多,带来更多的损失。正视错误,往往会得

    到错误以外的东西。

    吃五谷生百病。人不是神,总有自己的缺点,谁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脑子里往往会出现想隐瞒错误的

    想法,害怕承认之后会很没面子。其实,承认错误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反之,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具有“英雄色彩”的

    行为。因为错误承认得越及时,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补救。而且,由自己主动认错也比别人提出批评后再认错更能得到别人的

    谅解。更何况一次错误并不会毁掉你今后的道路,真正阻碍你的是那不愿承担责任、不愿改正错误的态度。

    新墨西哥州阿布库克市的布鲁士·哈威,错误地核准付给一位请病假的员工全薪。在他发现这项错误之后,就告诉这位员工并

    且解释说必须纠正这项错误,他要在下次薪水支票中减去多付的薪水金额。这位员工说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因

    此请求分期扣回多领的薪水。但这样一来,哈威必须先获得他上级的核准。“我知道这样做,”哈威说,“一定会使老板大为不

    满。在我考虑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了解到这一切的混乱都是我的错误,我必须在老板面前承认。”

    于是,哈威找到老板,说了详情并承认了错误。老板听后大发脾气,先是指责人事部门和会计部门的疏忽,后又责怪办公室的

    另外两个同事。这期间,哈威反复解释说这是他的错误,不干别人的事。最后老板看着他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现在把

    这个问题解决吧。”这项错误改正过来,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自那以后,老板更加看重哈威了。

    勇于承认错误,使哈威获得了老板的信任。其实,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可以使自身在良心层次如释重负下来,并

    且尽早解决由这项错误所带来的问题。

    放下侥幸心,不怕犯错 放下侥幸心,不怕犯错

    众所周知,一个人即使再聪明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正如所有的程序员不敢保证自己在写程序时不会出现错误

    一样,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是墨菲定律一个很重要的体现。

    想取得成功,我们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想方设法回避错误,而是要正视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让错误成为我们成功的

    垫脚石。关于这一点,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次,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一味悲伤叹惋,而是俯身细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

    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

    小碎片重量的16倍……

    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主要是从尝试和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从正确中学习。例如,超级油轮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

    后,成千上万吨的油污染了附近海面及沿岸,于是石油公司才对石油运输的许多安全设施重加考虑。还有,在三里岛核反应堆

    发生意外后,许多核反应过程和安全设施都改变了。

    每天进步 每天进步1%,成功 %,成功100% %

    前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派特·雷利在湖人队最低潮时,告诉12名球队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每人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球员一听:“才1%,太容易了!”于是,在罚球、抢篮板、助攻、抄截、防守一共五方面都各进步了1%,结果那一年

    湖人队居然得了冠军,而且是最容易的一次。

    有人问教练,为什么这么容易得到冠军呢?

    教练说:“每个人在五个方面各进步1%,则为1%,12人一共60%。一年进步60%的篮球队,你说能不得冠军吗?”

    让自己每天进步1%,只要你每天进步1%,就不用担心自己不快速成长。

    在每晚临睡前不妨自我分析: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做错的事?今天我有什么做对的事?假如明天要得到我要的结果,有哪些错不能再犯?

    反问完这些问题,你就比昨天进步了1%。无止境的进步,就是你人生不断卓越的基础。

    你在人生中的各方面也应该照这个方法做,持续不断地每天进步1%,一年便进步了365%。长期下来,你一定会有一个高品质

    的人生。

    不用一次大幅度的进步,一点点就够了。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每天小小的改变会有大大的不同,很多人一生当中连一点进步都

    不一定做得到。

    人生的差别就在这一点点之间。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差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差一大截。

    如果你将这个信念用于自我成长上,100%地会有180度的大转变,除非你不去做。

    鲁尼恩定律: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鲁尼恩定律: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提出者: 提出者: 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尼恩。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赢。戒骄戒躁,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竞争是一项长距离的赛跑,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同样,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会永远落后。脚踏实

    地,奋起直追,你就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生活中,“急躁情绪”成了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工作中有时犯急躁情绪”“希望今后注意克服急躁情

    绪”等。有的人甚至几年、十几年都犯“急躁情绪”。

    急躁习惯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会使人心神不宁,经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它会打乱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正常秩序,并常

    常会造成“忙中生乱、殃及他人”“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和“欲速则不达”等不良结果。急躁的人容易发怒,因而既影响了人际关

    系,又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从前有这样一对师徒,在一个三伏天,小和尚看到庙里的草地上仍然是一片枯黄,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儿吧,这草

    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好啊!等天凉了,随时吧!”

    中秋,师父买了包草籽儿叫小和尚去种。

    在阵阵秋风吹动下,草籽儿四处飘洒……小和尚急得喊了起来:“师父,不好了!许多草籽儿都被风给吹走了!”

    师父不动声色地说:“嗯——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儿。随性吧。”

    种子刚刚撒完,就引来了一群麻雀。小和尚急得直跺脚:“坏了,坏了!草籽儿都让麻雀给吃了。怎么办呢?”

    师父心平气和地说:“别急。种子多,吃不完。随遇吧。”

    那天夜里,下了一阵暴雨。清晨,小和尚到院里一看,就三步并做两步地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可完了!草籽儿都让雨水给

    冲走了!”

    师父说:“冲到哪儿就会在哪儿发芽,随缘吧。”

    十几天过去了,枯黄的草地居然长出了一片青翠可人的绿色的苗儿!原先没有播种的地方也泛出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

    师父眯起笑眼,点着头说:“随喜,随喜!”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常常为事物的表面所左右,而师傅的心态看似平和、顺其自然,其实是洞察了

    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

    无论办什么事都要保持冷静,从容镇定,不要急急忙忙,心慌意乱。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切慌乱不但解决不了问

    题,还会更加拖延时间,于事无补。虽然这些事在一定方面决定于一个人的性格,但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涵养功夫。因此,在这

    方面要多多锻炼。

    戒除浮躁,脚踏实地 戒除浮躁,脚踏实地

    做人做事还需忍耐,步步为营。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二字。只有踏踏实实的行动,才可开创成功的人生局面。急躁会

    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在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定方针、策略而稳步前进。所以,任何一位试

    图成大事的人都要扼制住浮躁的心态,只有专心做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古代有个叫养由基的人,精于射箭,且有百步穿杨的本领。据说连动物都知晓他的本领。一次,两个猴子抱着柱子爬上爬下,玩得很开心。楚王张弓搭箭要去射它们,猴子毫不慌张,还对人做鬼脸,仍旧蹦跳自如。这时,养由基走过来,接过了楚王的

    弓箭。于是,猴子便哭叫着抱在一块儿,害怕得发抖。

    有一个人很仰慕养由基的射术,决心要拜养由基为师,经几次三番请求,养由基终于同意了。养由基交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要

    他放在离眼睛几尺远的地方,整天盯着看针眼。看了两三天后,这个学生有点疑惑,问老师:“我是来学射箭的,老师为什么

    要我干这种莫名其妙的事,什么时候教我学射术呀?”养由基说:“这就是在学射术,你继续看吧。”这个学生开始还能继续下

    去,可过了几天,他便有些烦了。他心想,我是来学射术的,看针眼能看出什么来呢?这个老师不会是敷衍我吧?

    养由基教他练臂力的办法,让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块石头,伸直手臂。这样做很苦,那个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学

    他的射术,他让我端这石头做什么?于是很不服气,不愿再练。养由基看他不行,就由他去了。后来这个人又跟别的老师学

    艺,最终没有学到射术,空走了很多地方。

    其实,如果他能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甘于从一点一滴做起,他的射术肯定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作家秦牧在《画蛋·练功》文中讲道:“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建造房子,这道理很浅显。但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

    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从处世谋略上讲:“是技皆可成名天下,唯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唯多会之人

    最劳。”若什么都只是浅尝辄止,不肯钻研却又想马上取得成效,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者并非定是庸才,他们中有许多人自

    身有着不错的条件,若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为方针,是会有光明前途的。如果一味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就会

    成为高远目标的牺牲品。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满意现实的工作,羡慕那些大款或高级白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总是想跳槽。其实,那些人大多看似

    风光,但其中的艰苦搏杀也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没有十分的本领,就不应做此妄想。我们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基础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成功之途。

    唯有埋头,方能出头 唯有埋头,方能出头

    古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止于是一粒干瘪的种子,永远不能发芽

    滋长成一株大树。

    许多有抱负的人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自

    己开始晚的、比自己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他才惊觉到在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这时他才明白,不是上

    天没有给他理想或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而忘了播种。

    因此,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必须从头开始。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正如爬山,你只要低着头,认真耐心地去攀登。到你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登高下望,你才可以看见你已经克服了多少困

    难,走过来多少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最终的目标绝不是转眼之间所可以达到的,在未付出辛劳艰苦和屈就的代价之前,空望着那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唯有

    从基本做起,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行进才会慢慢地接近它、达到它。

    有时候,也不是我们对自己食言,而是缺乏成功所要求我们付出的相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很多时候,成年人和小孩子是一样

    的。成年人也喜欢玩乐,喜欢游戏,喜欢拖延,或许比小孩子还更缺乏自制力。当我们需要面对为成功而设计的计划时,当我

    们需要开始做出具体的行动时,痛苦就来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准备出国读MBA,这是你的近期目标;你的远期目标是当你拿到学位时,你要在国际大都市的跨国公司

    里谋得一个职位,然后从那个起点上进行新的人生奋斗,成为一个全方位的高级国际管理人才。这个目标无疑是美好的,但你

    得为实现这个目标开始付出努力。你得准备TOEFL, GRE,GMA T。当你需要坐在桌前面对英文资料时,你就会觉得辛苦。那

    种每天、每夜需要付出的实际努力,才是对你的真正考验。大量的记忆、重复枯燥的劳动会令你很容易就觉得厌倦,电影、书

    籍、娱乐、美食在时时向你发出诱惑。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你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向这些诱惑投降。

    保持清醒淡定的头脑 保持清醒淡定的头脑做人要学会宠辱不惊。失败时须努力,得意时不要忘形,无论怎样的上升和降落,都泰然处之,以淡定的态度笑对人生。

    许多人在运气好时,难免会自鸣得意。但一个懂得做人的人知道,当自己的人生处于得意之时千万不能忘形,千万别将得意之

    色在那些此时正处于低谷的人面前显露。这样你才能不伤人,也不会被伤。得意到了狂妄的地步,整个人飘到半空中,那就很

    容易摔下来,而且会摔得很惨。乐极生悲的例子总是屡见不鲜,因此,在得意之时,记得提醒自己保持头脑清醒。

    李想调到市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

    原来,他认为自己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几乎每天都使劲向同事们炫耀他在工作中的成绩,炫耀每

    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他得意忘形的样子让所有人看了生厌,一听见他的吹嘘就唯恐避之不及。

    后来,还是他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他很惭愧,这段时间太高兴了,根本没有

    心思打理手边的工作。从此,他开始有意地自我收敛,与同事打交道时谦虚低调,常向前辈请教,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很快,他成了单位里最受欢迎的人,上级对他器重有加,下一次提拔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

    从李想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得到一个宝贵的教训:得意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

    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流露于脸上。然而,不能只知道高兴,应该想想怎么才能维持好运,永葆成

    功。

    在得意之时,请压抑自己过度张扬的欲望,把过去的辉煌当做是一种人生经历,你不可能从那上面得到更多了,所以暂且放下

    它,去迎接你的下一次辉煌。

    Part 2 目标:知道做什么,才能做成什 目标:知道做什么,才能做成什

    么 么 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哈伯特(法国)

    成功等于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博恩·崔希(美国)

    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洛克(美国)

    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是另一处的入 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是另一处的入

    口 口 提出者: 提出者: 美国管理学家古特雷。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细分阶段目标,要保证目标的延续性。把最

    终目标分成几个台阶之后,就要把每一个台阶走好。实现大目标从小目标开始。

    目标是什么样,人生就是什么样 目标是什么样,人生就是什么样

    有人问哈佛毕业的罗斯福总统:“尊敬的总统,你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总统谦虚地摇摇头,但他又接着说:“不过,先生,你的提问倒令我想起我年轻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想

    边学习边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电讯业找份工作,这样我还可以修几个学分。我的父亲便帮我联系,约好了去见他的一位朋

    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等我单独见到了萨尔洛夫将军时,他便直截了当地问我想找什么样的工

    作,具体哪一个工种?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种都让我喜欢,无所谓选不选了。便对他说,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见将军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视着我,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

    的!”

    总统的话令人深思,而其母校哈佛大学商学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也印证了总统的话。哈佛商学院调查了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

    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

    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

    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而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

    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

    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因此,哈佛商学院在招募学生的时候,非常注重吸收那些有着卓越目标并愿意努力为之实现的学生。

    有长期目标,还要有短期目标 有长期目标,还要有短期目标

    设定人生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既要目光长远,锁定长期目标,又要脚踏实地,注重短期目标,从短期目

    标开始逐步实现长期目标。

    有的人过于看重长期目标,一心想完成长期目标,操之过急,而忽视了短期目标。其实,匆匆忙忙不见得能够把事情办好,最

    好还是先坐下来,放松精神,想一想能够完成短期目标的办法,会很有好处。有短期目标的人,比轻率行事的人更明智。

    除非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否则,最好把问题搁在一边。问题的解决并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步步为营,从冷静沉着中寻

    找出可行的办法。卡耐基在一次演讲时曾说:“因为胸有成竹,所以不轻举妄动。时机尚未成熟便想一步登天,结果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所以,你要想顺利地、轻松地实现“未来远景”,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制定每一个事业发展阶段的“短期目标”。这样,你就可

    以踏着这些台阶,达到成功的目标了。

    以下是制定长期目标下短期目标的方法:

    (1)用明确的词句说明你的短期目标。

    (2)广泛的目标能合理地延伸为明确的短期目标,你的短期目标有哪些?

    (3)短期目标应当切实可行,不可以是狂妄的幻想。

    (4)对于短期目标的完成,你应该具备计算其成功程度的能力。

    (5)短期目标对于你应当有意义,而且与你的价值和长期目标协调一致。

    (6)顾及环境,如此你的短期目标才算符合实际。

    (7)给每个虽然紧张但是并非不可能实现的短期目标设定一个完成的期限。

    (8)辨认你输出目标中隐含的能力目标,这样你才知道你应加强什么。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制定短期目标,正是对“慢工出细活”这一铁律的印证。

    要完成大目标,先设定小目标 要完成大目标,先设定小目标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

    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啊!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多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成功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其实,我们有了清晰的目标后,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

    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

    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要达成大目标,不妨先设定小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达到目的。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轻易放弃,这是很

    可惜的。若设定了小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你在逐步完成小目标时,心理上的压力会随之减小,大目标总有一

    天也能完成。

    目标的天梯要一级一级攀 目标的天梯要一级一级攀

    目标的力量是巨大的。目标应该远大,才能激发你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标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就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实现

    目标而气馁,甚至会因此而变得自卑。山田本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远大目标的好方法,那就是在大目标下分出层次,分步

    实现大目标。

    所谓“天助”,即当我们拟定目标努力实现之际,会觉得好像凡事都顺遂己意;当我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时,一切都将变得比较

    称心如意。

    当然,行进的路上不可能完全一帆风顺,有时也得含辛茹苦。无论遭遇多少打击都要永不气馁,坚持到底。一个怀抱鲜明目标

    的人从不叫苦,凡事总是默默耕耘。

    首先,心中拥有目标,给人生存的勇气,在艰难困苦之际赋予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有了具体目标的人少有挫折感,因为比起

    伟大的目标来说,人生途中的波折就是微不足道的了。因此,拥有科学的目标可以优化人生进程。

    其次,由于目标事物存在于脑海某处,所以即使我们从事别的工作,潜意识里依然暗自思量对策。遂在不知不觉之中接近目

    标,终于梦想成真。拥有目标的人成大功立大业的概率,无疑要比缺乏志向的人高。

    最后,实现目标好像攀登阶梯一般,循序渐进为宜,尽管前途险阻重重,也要自我勉励。当时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往往几

    年之后出乎意料之外地轻易做到了。

    虽说某种偶然确能开创个人命运,不过对于有目标取向的人而言,与其相信偶然,不如掌握必然。尽管“机会”公平眷顾世上每

    一个人,但缺乏目标的人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它溜掉。

    心中拥有目标,便会使自己不太留意与之不相关的烦恼,这会使你变得豁达、开朗。因为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一旦他

    (她)全身心地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冥思苦想时,其他的事情是很难在其脑子里停留的。

    洛克定律: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洛克定律: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提出者: 提出者: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德温·洛克。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总的高目标,同时,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重要的实施目标的步骤。千万别想着一步登

    天,多为自己制定几个篮球架子,然后一个个地去克服和战胜它,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个奋斗目标。目标并不是不切实际地越高越好。当目标既是

    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目标要 目标要“跳一跳,够得着 跳一跳,够得着”

    目标不是越大越好、越高越棒,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才最有效。这个目标不能太容易就能达到,也不能高到永远也碰不着,要高度适中,“跳一跳,够得着”最好。

    这个目标既要有未来指向,又要富有挑战性。比如那篮圈,定在那个高度是有道理的,它不会让你轻易就进球,也不会让你永

    远也进不了球,它正好是你努力就能进球的高度。试想,如果把篮圈定在5米的高度,那进球还有意义吗?如果把篮圈定在15

    米的高度,还有人会去打篮球吗?所以,制定目标就像这篮圈一样,要不高不低,通过努力能达到才有效。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很有才能,得到了美国汽车工业巨头福特的赏识。福特想要帮这个年轻人完成他的梦想,可是当福特听到

    这位年轻人的目标时,不禁吓了一跳。原来这个年轻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赚到1000亿美元,超过福特当时所有资产的100

    倍。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大了,福特不禁问道:“你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年轻人迟疑了一会儿,说:“老实讲,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只有那样才算是成功。”福特看看他,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一个人果真拥有了那么多钱,将会威胁整个世界。我看你还

    是先别考虑这件事,想些切实可行的吧。”五年后的一天,那位年轻人再次找到福特,说他想要创办一所大学,自己有10万美

    元,还差10万美元,希望福特可以帮他。福特听了这个计划觉得可行,就决定帮助这位年轻人。又过了8年,年轻人如愿以偿

    地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大学——伊利诺伊大学。

    所以说,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大,听起来很空洞,没有一点可行性,那这个目标只是一个空谈,永远没有可以兑现的一

    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汪洋大海积于滴水,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当然也有人一夜暴富,一日成名,但是谁又能看到他

    们之前的努力与艰辛。有人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临终前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巴甫洛夫只说了一句话:“要热诚,而

    且要慢慢来。”热诚,有持久的兴趣才能坚持到成功。“慢慢来”,不要急于求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不断提高自

    己;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要为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有挑战又能达到,不断追求,走向成功。

    美国成功学励志专家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人能够想到一件事并抱有信心,那么他就能实现它。”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有

    坚定明确的目标,他就能达成这一目标。坚定是说态度,明确是讲对自我的认识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

    的爱好与厌恶,所以每个人所制定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要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潜

    力和自己的各方面条件都有一个明确的把握,经过仔细考虑定出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些人之所以一生都碌碌无为,是因为

    他的人生没有目标;有些人之所以总是失败,是由于他的目标总是太大太空,不切实际。因此,想要成功,就要先为自己制定

    一个奋斗目标,属于自己的可以“跳一跳,够得着”的奋斗目标。

    目标越实际越好 目标越实际越好

    目标应该不是伸手可及,但不可好高骛远。许多人在读过成功励志的书籍以后,往往会因一时激动而立刻拟订无法达成的大目

    标,结果却大都是踌躇不前。这种情形等于是把挫折当成了目标。做事情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步步来,设立目标也是同样的道

    理,目标只有切实可行才会有效,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有一位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平时除了参禅悟道之外,还对武术颇有研究。

    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

    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

    了,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

    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量力而行,而不要好高骛远。”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挑水如同做事,同样的领导者在为企业设立目标的时候也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因此,拟订目标时,首先要切合实际,兼顾理想与现实;其次要尽量减少定为目标的事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定可行的目

    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过低,要切实可行。只要你能定下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目标就可以实

    现。

    合理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 合理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

    在设立目标时,你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否则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这就犹如一个弓箭手,如果无法看清靶心,姿势摆

    得再正确、弓拉得再满也没有多大意义。明确的目标可以让你少走弯路,是你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的基础。明确的目标会维持和加强你的行动动机,让你总能

    有足够的动力推进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

    某商学院的学生集体到野外登山,老师想让这次活动更有意义,于是预先将一面红旗插在隐蔽的地方,对学生们说:“在这座

    山上我插下了一面红旗,你们现在就出发去找到它。最先找到的人就将拥有这面红旗。”于是,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出发去寻找

    了,可他们越找越累,最终失去了兴致,都在山石上坐了下来。

    老师吹哨集合,对大家说:“现在我把红旗放在了下一座山头的山顶上。从这里到那儿有四五条路径,你们分成三组,各选一

    条路,哪一组能率先到达,哪一组就能拥有这面红旗。”于是,三组学生各自推选出了一名队长,这三位队长各自选了一条

    路,同时出发了。

    他们先后接近山顶,就在他们即将到山顶时都发现了那面红旗,结果每个队员都奋力向前,没有一个人因为劳累和疲倦而抱怨

    和放弃。

    登山结束后,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山上的红旗就是目标。在你们长长的一生里,每一次行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作指引,千万

    不要漫无目的地到处乱跑,否则你们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天底下所有的收获都属于那些有明确目标的人。”

    目标应该是合理的、可以达成的,只要努力一把,给自己一点点挑战就能够达成的。尤其是刚刚开始设定目标的时候,你应该

    让自己从小目标开始设定,最为重要的就是让你能够感受到达成之后的成就感。当你达成以后一定要记得给自己一些奖励,这

    样才会让你把目标和快乐的感觉连接在一起,以至于下次你会很愿意设定并达成更重要的目标!

    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是实现目标的一半,目标关键在于内容而不是形式。设定目标很关键的一点是设定阶段目标,个人的一

    年、一季度、甚至一个月的目标。只有把目标分解,才能使目标完成的效果更好。

    目标设置要遵循五原则 目标设置要遵循五原则

    指向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一个主要源泉。也就是说,目标本身就可以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

    但仅仅是设立一个目标并不能保证在员工中产生高水平的激励效果。要使目标能够有效地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目标设置要遵

    循五项原则。

    1.目标应当是具体的 .目标应当是具体的

    具体的目标比一般的含混不清的目标更能激发人的行为,达到更好的工作绩效。例如,制定每小时、每天或每月应完成的产量

    和质量的具体指标,比只含糊其辞的“你们好好干”的号召,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目标应当是难度适中的 .目标应当是难度适中的

    研究表明,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比容易的、唾手可得的目标更能激发人的工作行为,达到更好的工作绩效。但目标的难度必须适

    中,过于困难、无法达到的目标会使人受到挫折、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绩效甚至会低于比较容易的目标的绩效。此

    外,人们对目标难度的认识会受到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任务的性质以及个人完成该项任务经验的影响,所以在设置目标时

    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

    3.目标应当被个人所接受 .目标应当被个人所接受

    目标可能是个人自己设置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工作情境中,目标往往是由组织、上级提出的。这时,个人必须接受

    这种目标,把组织对个人提出的目标转化为个人的目标,才能对个人的行为起激励作用,这就是目标的内在化。被迫接受的目

    标和自觉接受的目标,对于激励人的工作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只有自觉接受的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

    的工作积极性。而目标的内在化显然是指自觉地接受目标,即把组织的目标变成个人自愿努力要达到的目标。影响个人接受目

    标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提出目标的管理者的威信、同事的影响、奖励制度、竞争以及个人达到目标的信心等。

    4.必须对达到目标的进程有及时客观的反馈信息 .必须对达到目标的进程有及时客观的反馈信息

    一般来说,在通向目标的进程中,有客观及时的反馈信息比没有这种信息更能激励人的行为。反馈是对行为结果的了解,它可

    以帮助员工认清已做的和要做的之间的差距,保证行为向目标前进。反馈的效果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反馈的次数和时间;反馈

    的信息具有肯定的性质还是否定的性质(一般来说,肯定性质的反馈更为有效);反馈的信息是否具体(具体的反馈往往比一

    般的反馈更有效);反馈与设置目标的联系程度;接受反馈者的个体差异等。

    5.某些时候个人参与设置的目标更为有效 .某些时候个人参与设置的目标更为有效

    研究表明,除最简单的工作情境外,几乎在各种工作情境中参与目标设置过程都有助于个人更清楚地了解组织对他的期望,而

    对目标了解得更清楚也使个人更有可能达到目标。此外,一些研究表明,个人参与设置的目标在难度上可能高于别人为他设置

    的目标,而这种较难的目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往往会取得更好的绩效。

    目标置换效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 目标置换效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使 提出者: 提出者: 美国管理学家约翰·卡那。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完成目标的关切,致使渐渐地让方法、技巧、程序、信息等问题占据了一个人的

    心思,反而忘了整个目标的追求”。换言之,“工作如何完成”逐渐代替了“工作完成了没有”。这一现象说明,手段再高明也不是

    目的,只有运用方法实现目标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以目标为中心,为了目标而不懈地努力,最终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管理者要使组织的一切活动围绕着既定目标

    而展开和进行,让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形成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希望,为目标群策群力,不屈不挠地工作、奋斗。

    谁在 谁在“转换 转换”你的目标 你的目标

    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既定目标而展开和进行的,但在管理实践中达不成或只达成部分既定目标的情况却比较多,原因当

    然是多种多样的,而“目标置换”就是其中比较普遍和典型的一种。

    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总是有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或潜在或明显的因素干扰和阻碍着目标的达成。

    若从“目标置换”的角度上分析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客观上的,具体表现:

    一是目标不明确,对目标的完成在数量、质量、时限、标准等方面规定得比较笼统,使目标缺乏方向感。

    二是目标或过高,超出了人们的实现能力;或过低,激不起人们的兴趣,难以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三是目标实现周期长,随

    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达成目标的现实条件逐渐丧失;四是出现了不可预料的事件,分散了目标实施者的精力和注意力。

    另一类是主观上的,具体表现:

    一是目标实施者对目标的理解出现偏差,无意中使自己的行为偏离了既定目标。

    二是因循守旧、思维僵化,不敢变通和创新,生怕“越雷池一步”。

    三是缺乏团队精神,难以得到上级或同事的有力配合与支持。

    四是实际操作能力低,缺乏达成目标的相关方法与手段。

    五是缺乏信息意识,不能积极了解目标的实施进展情况并通过反馈来及时调整和纠偏。

    纲举目张,以目标为本 纲举目张,以目标为本

    目标是本,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以目标为中心。它是一种“行动的承诺”,有助于推进工作速度,藉以达成你背负的使命。它同

    时又是一种“标准”,藉以测度你的行动绩效。只有把注意力凝聚在目标上,你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以目标为中心,为了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目标终会实现,最终到达成功的终点。

    做事要有目标才能把事情做好,才有助于事业的建立。最常见的阻力也许就像很多人所表示的这个感觉,“我不太确定自己要

    干什么,所以我只有做一天算一天。”缺少长期的指引,往往使一个人不能集中冲刺的力量。成功人士断言,先准备好再上路

    是很重要的。从现在起十年的事业规划,必定会有点幻想,谁知道以后发生什么事情呢?任何一幅“事业图”都可能不完全,但

    令人吃惊的是,却有那么多人实现了他们长远的目标。期望最好的成绩,最好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随时为意外发生事情

    妥善作好准备。你无法控制别人所为,但是你可以预期各种不同的情况,尽你所能作好万全准备,你也能控制你在意外发生时

    的反应。如果有明确的动机,还应该再将思考和感觉结合在一起,一天一天推进自己的成功。

    总之,目标是做任何一项工作的中心,不管环境如何复杂多变,我们都要明确目标;要意识到明确目标是为了有效地配置资

    源,衡量一个目标体系是否有效的最终标准是它是否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实现我们的追求;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重要的是在任

    何时候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以目标为中心,围绕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树立共同目标,共同去冲刺 树立共同目标,共同去冲刺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了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行动和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

    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高涨。

    那么,管理者如何通过目标引导下属完成任务呢?

    目标是能激发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管理是领导工作最主要的内容,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对象。

    一般来讲,目标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就越大。因此,管理者要善于设置正确、恰当的总目标和若干的阶段性目标,以调动人

    的积极性。设置总目标可使下级的工作感到有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曲折的过程,如果仅仅有总目标,只

    会使人感到目标遥远和渺茫,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还要设置若干恰当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大

    目标,小步子”的办法,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经过努力都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通过逐个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而达到大目标的

    实现,这才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管理者要善于把近景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持续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

    极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目标制定、分解时,目标的难度以中等为宜,难度太大容易失去信心;目标难度过小,又激发不出应有的干劲。只有难度适

    中的目标,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因为这样的目标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最大。

    管理者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应注意:

    第一,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要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清楚楚。

    第二,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用什么办法去达到,什么时候达到,要明明白白。

    第三,目标必须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达到应该有检验的尺度。

    管理者不但要为下级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学会把这个理想和实实在在的工作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避免 避免“目标置换 目标置换”现象的发生 现象的发生

    如何避免“目标置换”现象的发生呢?

    1.建立动态的目标体系 .建立动态的目标体系

    在目标的设立、分解、定责等过程中,要使诸目标间形成一个相互支持、关联、照应的有机整体,总目标要成为分目标的“标

    杆”,各分目标要自觉地、主动地、经常地向总目标“看齐”。另外还要使一些目标具有相应的弹性,以便在出现新情况和新问

    题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

    2.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 .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

    主要应抓好以下各环节:

    其一,目标应建立在上下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不能人为地“压任务”“下指标”。最好由上下级协商确定,否则上下级往往会在

    目标问题上形成“博弈”关系。管理实践证明,上级亲自参与下级目标的制定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幅度可达56%,反之则仅

    达6%。

    其二,目标要适度。过低则人忽其易,太高则人畏其难,应以“跳一跳够得着”为最好。

    其三,目标间要建立其支持关系,以便于目标承担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其四,为目标实施者创造必要的实施条件(如设备、技术、培训、资金等)。

    其五,赋予目标实施者充足的权力,并使目标与权力、责任和利益挂钩,以更好体现“目标激励”。

    其六,调整式改革一些有碍于达成目标的规章、制度。

    其七,鼓励目标承担者在权限以内大胆创新、独立自主。

    3.解决 .解决“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问题 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达成目标的过程也是处理信息的过程,能否拥有充分、及时、准确、优质的信息对达成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否则就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目标实施者“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现象的发生。

    因此,一方面,管理者要为目标责任人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并与其经常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帮助其正确分析形势、研究问

    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对目标责任者所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另一方

    面,要定期对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及时将检查和考评的结果反馈给实施者,因为知道干得怎样的人,往往也最

    易知道怎样干得更好。

    Part 3 计划:想比做重要,准备比行动 计划:想比做重要,准备比行动

    重要 重要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佚名

    事前多计划,事中少折腾。

    ——艾得·布利斯(美国)

    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

    ——戴尔·卡耐基(美国)

    布利斯定理:事前多计划,事中少折腾 布利斯定理:事前多计划,事中少折腾 提出者: 提出者: 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做好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明确和详细的事前计划,可以帮我们对自己的设想

    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实现设想的思路和方法,这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宝贵时间,同时减轻压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是《礼记·中庸》里的一句话,这里的豫,亦作“预”,是预先的意思。讲的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

    做好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这是我国先哲在几千年前说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今天依然很受用。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做什么,都要提前做

    好准备,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如果总想着“临场发挥”,很可能会发生现场“抓瞎”的局面。所谓:胸有成竹,方能妙

    笔生花。道理亦是如此。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

    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明确目标和详细计划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和详细计划都属于事前的计划,而事前的计划可以帮我们对

    自己的设想进行科学分析,预见一下我们的设想是否可以实现。同时,在做计划的过程中,也是在梳理实现设想的思路和方

    法,这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宝贵时间,同时减轻压力。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学生,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

    来。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将第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然后每天花

    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教练的指导下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的投篮技巧在20天里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率上涨了24%;第三组进球率上涨了26%。心理学家们

    由此得出结论: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思要做之事的每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把它深深铭刻在脑海中,当你做这件事的时

    候就会得心应手。

    这个实验要讲的其实还是计划的重要性。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会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到处乱撞以致伤痕累

    累。如果事前拟定好了行动的计划,梳理通畅了做事的步骤,做起事来就会应付自如,迅速高效。

    计划,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是我们赢得成功的时间表。万事有计划,方向才会明确,目标才不会落空。学习、工作、生活

    都要有计划,都要定一个短期计划和一个长期计划。计划很重要,制订合理的计划更重要。无论是制订哪方面的计划,都是从

    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的环境基础入手,切忌“空大高”。目标定得很高,计划要求很严,但是都是一些自己完不成的任

    务,这样的计划订了也是白订。

    一个人要对自己负责,每一天都应该活得充实和精彩。只有这样,才能不枉此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充实有精彩呢?首要

    的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整体的安排和规划。有了人生的目标,我们就会朝着这个奋斗目标一直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样我

    们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总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人生规划既是一个实现你终生目标的时间表,也是一个实现那些

    影响你日常生活的无数更小目标的时间表。人生规划的设计是要使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里充分地利用

    你的脑力和体力。事实上,注意力越集中,脑力和体力的使用就越有效。人生规划可以合理地分配你的精力和时间,让你的人

    生不虚度,每一天都会有精彩。

    正如高尔基所说:“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的人是可悲的。”我们不应该做这种可悲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工作、学习都应该有一

    套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有每天的计划、每月的计划、每年的计划、十年的计划、一生的计划。好的计划能节约精力和成本 好的计划能节约精力和成本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计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别说没时间计划,如果你改变你的生活方式,留出时间作计划,将

    极大地节约你的精力和成本。

    第一,制订短期计划 第一,制订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一般指从现在起的半年时间内的计划。

    制订短期计划,需要有三个步骤。

    步骤一:将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工作确定下来。

    步骤二:把所有工作都排列起来,重要的排在前面,次要的排在后面。

    步骤三:把各项工作安排到每日的日程表中去。

    一幅大的墙历可以使日程安排栩栩如生,挂在你的眼前。如果你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完成的,不需外出访问客户或顾

    客,墙历是你最佳的选择。有些时候你需要匆匆记下约会时间,但手头没有日历,你可以将其记在袖珍笔记本或者一张纸上,然后在空闲时间里将它写到日历上。

    如果你大部分时间是在路上或者客户的办公室里,那么一个精美的日记本日历是很有必要的。

    尽管任何一种日历都可以用来记录每日工作及约会,但是每月日历对一位时间管理者来说应当是最有帮助的。因为它可以为你

    提供一次对近期工作的展望,有利于你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你还可以很精确地看到你正在干哪件事,可以在一段合理的时间

    内扩大工作量,也可以避免工作量过大。

    有一个人谈到他使用日历的体会时,这样说道:“今年我的最大突破之一就是我决定随身携带一个日历,我用的是那种墙上挂

    着的普通日历,但它可以对折放入我的包里。那种只有一周日期的日历对我不起作用,我需要立即看到整个月的日期,给我个

    整体概念。”

    选择哪种日历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要经常翻翻日历,特别是在星期天晚上回顾一下一周内所做的事情,然后看看下周的

    日程安排。翻阅日历的时间,也是你回头看看自己目标、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走了弯路的最佳时刻。

    你在每天晚上或早晨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笔记本上写下你已完成的事情,以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查看一下

    你每周或每月日历以及每天的日程事务安排表,看看日程表中的事情是否已经完成。如果完成得好,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如

    果没有完成,那么就要想办法尽快补偿回来,并要给自己一点惩罚。

    第二,制订中期计划 第二,制订中期计划

    中期计划是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的计划。

    无论是在你的生活中还是在你的工作中,中期计划无疑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期计划的时间和内容总是在变化的。对于不同的时间管理者来说,中期计划可能是三四个月的时间,也可能是一两年的时

    间;而对一个大石油公司或一家国际银行来说,它可能会长得多,但它总是长期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制订一个合适的中期计划就要将眼光放远一点,构想一下自己或公司在两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预定的目标逐项进行安

    排。

    比如,时间管理者打算在两年内将公司的利润提高到现在的两倍。那么根据这一目标,将目标细化为各项小的目标,又将每一

    个小的目标结合到具体的日程安排中去,使中期目标具体到多个短期目标,完成一个短期目标也就是向中期目标迈进了一步。

    毕竟,中期计划是由相对较长的日常工作组成的,比较机械化,没什么灵活性,提不起人们的精神来,所以,在时间管理中常

    常被忽视。事实上,它们是非常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考虑的。

    因而,在下次计划前,时间管理者一定要找出既定的和重复出现的活动,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摆在目的、目标和任务的面前

    对照一下,看看它们到底有多重要。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那些花费时间不当的日常行为,以便你及时调整自己的

    工作节律。

    第三,制订长期计划 第三,制订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一般是指一年时间以上的计划。

    长期计划的时间跨度更大,它是一个远期目标。长期计划的实行,依赖于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

    长期计划是在长期的时间内都要遵循的一个计划,完成了这个计划,也就完成了其工作的目标。所以,完成计划所需的时间越

    长,那么目标相应就越大,也就越能吸引人。许多成功的人士在计划开始时,都是因为怀有美好的、激动人心的目标,才开始他们的工作的。

    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最初成立时只有2000美元的注册资金。公司的创始人比利·杜兰特在创业之初就给自己确立了一个

    目标,那就是要成为汽车工业的老大,独立成立若干汽车企业,再用联合的方式控制整个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杜兰

    特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的制订是以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为基础,合理安排好时间,分期完成计划。同时,用短期计划带动中期计划,中期计

    划又带动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的完成、目标的实现,是激动人心的。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管理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的中途退缩都不可

    能有长期计划的完成和梦想的实现。

    不断翻新你的人生计划 不断翻新你的人生计划

    执著的追求是应该嘉许的,但如明知道不行仍一条道走到黑,或明知客观条件造成的障碍无法逾越,还要硬钻牛角尖,就不可

    取了。

    计划的调整实际上是一种动态调整,是随机转移的。若发现你原来确定的计划与自己的条件及外在因素不适合,那就得改弦易

    辙,另择他径。

    这种动态调整有以下的基本形式:

    一是主攻方向的调节。若原定计划与自己的性格、才能、兴趣明显相悖,这样的计划实现的概率趋零。这就需要适时对计划做

    横向调整,并及时捕捉新的信息,确定新的、更易成功的主攻计划。

    扬长避短是确定计划、选择职业的重要方法。在科学、艺术史上,大量人才的成败证明,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和

    能力,但他不可能有多方面的强项;有的人在研究、治学上是一把好手,而一到管理、经营的岗位他就一筹莫展,能力平平,甚至很差。

    二是在原定计划基础上的调节。主攻方向不变,只是变革层次的调整。若是原计划定得过高了,只有很小的实现可能,必须调

    低,再继续积累,增强攻关的后劲。若原计划已实现,则要马不停蹄地制定新的更高层次的计划。若原计划定得太低,轻易就

    已跃过,则要权衡自己的能力、水平,使计划向上升级。

    实现计划自然需要长期的努力。在为人生计划奋斗时不能幻想一劳永逸,而要务实笃行、稳扎稳打、奋力前行。同时也要看

    到,每取得一点成功,都是向总计划靠近一步。取得了全局性的成功也不是计划的终止,而恰恰是向更高一级计划攀登的开

    始。

    三是在获得信息反馈之中调节。即在原定计划中受挫而幡然醒悟,调整通道,重新把计划定在自己拿手的领域。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青年时曾入海军学校,但他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军事课长期不及格。学校多次批评教育不起作用,最

    后学校不得不把他开除。

    但是,他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被开除后他投入对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很快显示出才华。他长期孜孜不倦、苦苦钻研,终于

    做出被荣称为“迈克尔逊光学实验”的伟大创举,为相对论奠定了实验基础,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四是从预测未来中进行调节。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才能、性格等都经常会发生变化。

    要善于打一个“提前量”,进行预测。如才能的发展与年龄大小关系极大,任何才能都有其萌发期、发展期和衰退期,这样顺势

    而为,做出设想、规划,显然对计划定向是大有益处的。

    五是对具体阶段计划视情况进行调节。大的计划要终生矢志追求,而小的阶段计划则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节。科研人员在研究方

    向的选择上有时为了能快出成果,改变思路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在科学史上不乏先例。

    随时修正计划,让人生更高效 随时修正计划,让人生更高效

    那么计划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适时调整呢?一般来说如下几种情况必须调整人生计划:

    第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任何人的人生计划都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而各种环境中主要是社会环境对人生计

    划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生计划的变化,特别是重大的环境变化常造成人生计划的重大改变。

    所谓环境的重大变化时刻,是指两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动荡,二是人们的家庭

    的经济、政治、亲属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

    这两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人生计划都将发生影响。我们的原则是,无论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具体的计划(某个阶段的计划

    或某个方面的计划)可以变通,随时做好调节,但总计划应该矢志不移。

    第二,在人才竞争的胜败转折时刻。奋斗中的成与败,常常形成人生道路的转折点,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第三,人生总流程中,前后两个阶段相更替的时刻。这种时刻,称为人生转折时刻。这种转折,或发生在人的生理发生转折时

    (发育和疾病造成的),或发生在人的社会地位发生突变的时候,或发生在人的社会智能结构发生质变前后。总之,是人自身

    某种或某些条件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刻。这个时刻,也是容易引起人生计划发生改变的时刻。我们应努力防止在人生转折时刻发

    生人生计划的不良转变,防止因社会地位升高或降低而腐化或丧志、因疾病而颓丧、因智能提高而骄傲,应使人生计划始终保

    持正确的大方向,具体计划始终切实可行。

    为计划下定义,不断修正,相信它会实现——成果就这样出现了。任何人都能完成他们所想的,你也一样。第一步,你必须知

    道这伟大的成就是什么;下一步,设计许多能令你保持高昂情绪的小计划,让它们逐步引导你迈向成功。

    每天对工作选择实行,对优先顺序做了解,对你大有助益。确信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要求事半功倍。谨慎而自觉地决定

    事情先后,一般人从不这样做,他们只是任性而为,随波逐流;他们是基于恐惧、气愤和报复,而非为了活得更好而努力;他

    们不求提高效率,梦想终幻化为泡影。

    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如何得到自己所想的。明了这些事情的轻重缓急,你可以按部就班地计划自己的一天。

    列文定理:没有能力去筹划,只有时间 列文定理:没有能力去筹划,只有时间

    去后悔 去后悔 提出者: 提出者: 法国管理学家列文。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那些犹豫着迟迟不能作出计划的人,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如果没有能力去筹划,就只有时间去后悔了。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做好计划和准备,要按优先次序安排工作、分配时间,这样才能避免工作中的忙乱现象,提高效率。

    让你的工作承前启后 让你的工作承前启后

    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一个秘决,就是在采取行动前就有条理地安排好自己,然而,把今天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最佳时间却是

    在昨天。回顾今天的最佳时间是在这一天快结束的时候,这个时候同时也是把明天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最佳时间。

    1.利用一天快结束的时间,趁热打铁地回顾一下今天的进展 .利用一天快结束的时间,趁热打铁地回顾一下今天的进展

    这个方法可以在适合的任何时候完成,譬如离开办公室之前,在车上,甚至是在家里。花点时间看看哪些工作你已经完成了,又有哪些工作遗留下来了?你是怎么做的?今天的工作清单上还剩下了哪些工作?本周开始的时候,你给自己安排的重要任务

    完成得怎么样了?

    2.一定要把没有完成的任务移到明日的清单上,同时看看你把时间花在了哪里 .一定要把没有完成的任务移到明日的清单上,同时看看你把时间花在了哪里

    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财富,用完了它你就会一无所有。如果你得填写公司发的日程登记表,就在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做吧。如果没

    有人要你这么做,你应该利用行动清单检查一下自己把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你做了些什么事,这些事用去了你多长时间?你

    有没有设法把时间用在那些需要优先考虑办理的事情上?有没有偏离目标?

    3.增强工作意念的妙法 .增强工作意念的妙法

    将平常该做的事情列成一张表,做好之后就用红笔划掉,这么一来,每划掉一项就可确认“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当时心中的成

    就感与满足感即成为下回工作意念的来源。如此看来似乎没什么意义,不过在工作无甚进展的情况下,多半原因都在于工作流

    于单调、冗长。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小作业累积而成的,由于这样很容易造成烦琐,所以可以用列表方式来处理。此外,采用

    这个方式还可免于遗漏某项工作。

    4.防止厌倦单调工作的 .防止厌倦单调工作的“成功画面思考法 成功画面思考法”

    撰写一本书着实需要有强烈的意志力,但多达数百页的稿纸,虽说用口述录音机或文书处理机之类的文明工具可达到很高的工

    作效率,不过,有时候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想到这是完成一本书的必经过程,就会再次提起干劲。重

    要的是,如果一心只想到眼前单调的工作,不但会心生厌烦,而且工作效率也会一落千丈。试用成功画面思考法,想象计划成

    功或完成工作时的成就感,是防止这些弊端的方法之一。

    5.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看看哪些事你还没有做。那会不会成为问题呢?再看看哪些事你已经完成了?完成这些任务的时间预算是多少?比你一天的工

    作时间是长了还是短了?你还做了其他什么事情?

    怎样做可能会更好些?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如果没有完成一定的任务,是否是因为有一个不可预料的危机突然降临了?如果确

    实如此,那是否有必要考虑一下你所能采取的措施,以防止危机的再度发生呢?有没有给自己兜揽太多的任务,以致于无从下手呢?如果处于这种情况,你需要更实际地确定自己一天所能完成的任务。另

    外,你有在一天中对工作不感兴趣的时候吗?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是不是你设定的目标不能充分地激励自己

    呢?

    也许你把所有的事务都处理好了,还额外完成了一些任务。那无疑会增强你的自信。或许明天你可以设立高一些的目标,但不

    要太高,以免导致失败。

    真正可取的是,你能从今天吸取经验教训,使明天做得更好。设想一下如果你每天改进工作的百分之一,那么几个月后你的工

    作效能就可以提高一倍。

    养成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 养成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

    一天中午,小猪正在家中的园子里悠闲地晒着太阳,它小时候的玩伴山羊突然造访。多年不见,小猪很高兴,也很兴奋,忙不

    迭地去给山羊泡茶。但因为平时懒散惯了,不知道茶杯、茶叶放在哪个角落。于是,在招呼山羊之余,小猪开始翻箱倒柜地

    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只落满灰尘的茶杯。它洗好茶杯,才想起茶叶还没有找到,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茶叶。正准备泡茶,却发现壶里的开水早已用完。于是,它又摇着尾巴开始烧开水,等到水烧开了,才发现山羊早已等得不耐烦离开了。

    客人来了要泡茶,这就要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而完成这件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顺序:

    找茶叶→洗茶杯→烧开水

    洗茶杯→找茶叶→烧开水

    找茶叶→烧开水→洗茶杯

    洗茶杯→烧开水→找茶叶

    烧开水→找茶叶→洗茶杯

    烧开水→洗茶杯→找茶叶

    前面两个顺序最费时,最后两个顺序效果好。可不是吗?等洗茶杯与找茶叶这两件事做完后才想起烧开水,就费时了。如果先

    烧开水,在烧水的同时洗杯子、找茶叶,效果就好多了。

    在我们的周边,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人:个性急躁的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却不免粗心大意,常常会为杂乱的事物所折磨。结

    果,他的事务总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和安放。

    另外一种人与上述那种人正好相反。他们做起事来不慌不忙,显得平静而有条不紊;与人交谈的时候也总是慢条斯理,对人彬

    彬有礼。他每天下班前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做什么事都是井井有条。

    看起来,第一种人能够做更多的事情。但事实是,他们经常为自己所制造出来的一些“困难”束缚了手脚,降低了办事的效率;

    第二种人,刚开始觉得办事缓慢,但是他们少走弯路,最后能够将速度赶上来。

    工作中,为了避免做事无效率,应该培养有条不紊的习惯。

    常言道:万物有理,四时有序。这里的“序”,是顺序、次序、程序的意思。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序,就是事物

    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步骤,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它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讲程序。

    对于程序及其重要性,长期以来存在着某些片面的认识。有人认为程序属于形式,没有内容那么重要;有人觉得程序是细枝末

    节,可有可无;有人甚至把程序当作繁文缛节,不但不重视,而且很反感。由此而来,现实生活中不讲程序、违反程序的现象

    屡见不鲜,结果既影响做事的质量和效率,又容易助长不正之风,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为什么做事要讲程序呢?我们不妨从程序的客观性来作一些分析。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

    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展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从空间方面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从时间方面看,各个部分都要占

    用一定的时间并具有一定的次序。比如“种植”这一行为,就可以分解为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部分,这些部分均需占用一

    定的时间,并且有相应的先后次序。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播种,或者把收获和施肥的次序颠倒,那么种植行为就无法达到预期

    的目的。所以,顺时而动,不违农时,是务农必须遵守的程序。尊重程序,实质上是尊重规律。这就是做事情需要讲程序的道

    理所在。

    工作是以方法和效率取胜。有序地做事,不要拖泥带水,将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提高能力,克服忙乱现象 提高能力,克服忙乱现象

    让不少人经常感到最苦恼的事就是“时间危机”,没有工夫来思考和处理那些重要的事情。许多领导者每日工作达十几个小时,但还是有许多事情处理不完。

    不可否认,忙,是正常现象,也是工作积极、事业心强的一种表现,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感到忙。但是,忙应该有限度、有秩序、有效率,用一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能“瞎忙”。

    产生忙乱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要处理的问题难决难断,一拖再拖,考虑再三;对所担当的工作没有比

    较妥当的通盘安排,没有正常的工作秩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赶上什么就抓什么,这样势必杂乱无章、顾此失彼;主观上

    愿意多做工作,总觉得对什么事情都有责任,惟恐哪件事情没办好会被人家说工作不努力、能力差,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忙乱现象呢?以下有几点经验可供参考。

    1.工作要有计划性 .工作要有计划性

    这是使整个工作有秩序前进的中心环节。要具备定量控制自己时间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时间要实行计划分配。事实证明,不

    做计划的人只能消极地应付工作,在心理上处于受摆布的地位;有计划的人则居于支配者的地位。时间计划有下列几种:

    (1)长期计划。即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或3年,或5年,或10年,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达到什么水平,在单位要取得多大成

    就,都要有一个积极进取、宏伟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通过几步来实现,每一步的大致起止时间,都要有一个大致的安排。

    (2)年度计划。当最后一页日历被撕下,新一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应当回顾上年的时间利用和事业进展情况,作出新的年

    度计划,以便更有效地使用一年的时间。

    (3)月份计划。机关或部门的工作常常是以季或月为单位的,人的生理变化也会呈现出月周期现象,体力、智力,情绪处于

    最佳状态时为高潮期,其次是过渡期和低潮期。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和自己的生理月周期来安排自己一个月的活

    动,把难度较大的重要工作和学习任务安排在高潮期,其他时间则可以安排相对容易的内容。

    (4)周计划。有许多工作是按周来安排的,把月计划分解到每周里面,便于分步骤实施。

    (5)日计划。在前一个工作日接近终了时编好第二天的计划,有助于克服紧张忙乱的现象,避免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2.掌握用时之道 .掌握用时之道

    许多人懂得所有关于时间管理的知识,但是在利用时间方面仍然很麻木。

    用时之道,就是认识自己的时间,管理好时间,合理使用时间的思想、原则、方法。尽管你的性格、作风、知识、经验等情况

    不同,尽管时间具有复杂性、综合性、随机性、多样性等特点,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但只要在实践中注意观察、分析和总

    结,就可以把握用时之道。

    时间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你并不能获得更多的一份。但是,有些人看起来用他们的定量时间

    做了比别人更多的事,他们显然掌握了合理使用时间的窍门。这种窍门是你也可以获得的,它可以成为你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

    资产。

    提升效率的 提升效率的13个策略 个策略

    如果你不得不拖延处理某一份文件时,应预先定下最终完成的期限,在完成期限内无论如何也要处理完毕。不久,你就会惊奇

    地发现,庞大臃肿的“文山”已经被轻而易举地搬走。

    下面这些建议将帮助现代领导者“创造奇迹”。

    策略一:确定优先性。决定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着手去做。不要因为在这一天的过程中发生了某些事情,就从自己

    本来要做的事情中分散精力或转移方向。更重要的是,不要用别人确定的优先性来替代自己的。

    策略二:不要拖延。因为不确定性或者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所以我们拖延做某事。延误会扰乱日程,它们不可避免地

    在下游形成更大的延误和中断。因此,在一天刚开始的时候先去解决最困难的事情,把容易的事情留在最后。

    策略三:对于一天将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许多问题是可以预期的,预测什么环节发生问题,然后做好准备对付它。

    策略四:做今天能做的每件事。如果今天做了某件小事就不会发展成为今后必须进行修缮的工程,那并不意味着在深思熟虑后

    不能推迟某件不急需做的项目,对于那些放到以后进行的活动要做记录。

    策略五:建立一个系统来提醒自己和提醒别人。明白自己有多少时间是浪费在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信息或请别人做某件事

    上,使自己能够记录下每个未能得到答复的要求。当人们知道你总是在做记录,他们会在你第一次提出时就做出反应。

    策略六:作出决策。时间浪费大致总是发生在为等待更多信息而推迟决策的时候,但信息永远不会是完全的。决策延误了,行

    动也会延误。

    策略七:放权。是否总有一排人站在你的办公室门口等着你对这件或那件事作决策。给下属成员一些决策的责任,不但使他们

    也使自己有自由的时间。

    策略八:清理你的办公桌。如果你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备忘录、电话记录、报告、信件、散页的纸张等,时间就会在你寻找某个

    需要的东西时浪费掉。策略九:建立一个好的但是简单的文件系统。有多少时间被浪费在寻找重要文件的过程中?把文件收好,放在今后容易找到它

    们的地方。

    策略十:不要求完美。“完美就是没有效率”,在一个过程中总是吹毛求疵直到每件事都绝对完美无缺,是对时间的巨大浪费。

    策略十一:对错误承担责任并且改正。承认错误要比试图隐瞒它花费少得多的时间。简单的错误不会发展为大的灾难。

    策略十二:建立工作进展情况的自动检查系统。有了它你就能够知道每件事在什么时候是按日程并且正确进行,你将在问题还

    很小、还可以控制的时候及时发现它们并且加以处理。

    策略十三:对过去的做法要怀疑。仅仅因为某项任务总是以一个特定的方式去做,并不意味它就必须照着那种方式去做,会有

    一种更好的方法。实际上,几乎肯定存在一种更好的方法,关键是如何找到它。

    有些经理有一种不好习性,即实施项目干了一段时间就会半途而废,又重新开始另一件事。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在遇到障碍或

    问题之前努力工作,一旦遇到障碍或问题,不是想办法冲破障碍和解决问题,而是躲开去做另一件事。他们喜欢做简单和熟悉

    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然而,他们最终还得回到这些项目上,但是为了赶上进度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宝贵时间。而且,原先困扰的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弗洛斯特法则: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 弗洛斯特法则: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 提出者: 提出者: 美国思想家弗洛斯特。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要筑一堵墙,首先就要明晰筑墙的范围,把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圈进来,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圈出去。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开始就明确了界限,最终就不会做出超越界限的事来。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什么能做,什么

    不能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

    一开始就想好如何去做 一开始就想好如何去做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农民比赛谁的土豆窝挖得直。议定好之后,A农民就拿起工具开始行动。他是怎么做的呢?挖第二个土豆窝的时候和第一

    个对齐,他以为这就是最妥当的方法。谁知,等到他挖完了一行的时候,发现土豆窝已经向一边倾斜了很多。

    这个时候,B农民刚刚拿好工具,他先在田的另外一头插上了一根长长的竹竿,然后开始不紧不慢地挖起窝子来。不多时,一

    条笔直的土豆窝线便挖出来了。

    A大惑不解,和B交谈起来。B告诉他,在开始行动的时候,他先仔细考虑了究竟什么叫直,怎么才能挖得直。他得出的结论

    是,直就是从田地这边到田地那边定好的一段笔直线段,单单两个土豆窝子是直的是不行的。他便在田那边竖起一根竹竿,照

    着竹竿的方向挖,一发现微妙的偏差便开始调整。他评论A的方法说,看着前一个土豆窝决定第二个土豆窝的位置,如果第一

    个有所倾斜,第二个就会跟着倾斜,这样就越来越斜了。

    一个简单的挖土豆窝子都有这么大的学问。你做事是怎样的方式呢?

    B农民在做事之前,先弄清了目的。弄清楚目的,便可以为自己的行动设计出最有效率的方式。思考了之后再去做,你会发

    现,你做事情的效能增长了很多。

    下面这个故事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有一次,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他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

    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

    三个弟子欣然前行。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

    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自己伸出去的手,心想: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

    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三分之

    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汤姆·布兰德20岁进入工厂的时候,就想在这个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他并没有像很多年轻人那样迫不及待地寻找一切可以晋升

    的机会,相反,他首先弄清楚了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需要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尽相同。他决心要

    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形成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他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的工作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工作,经过一年的认真工作与思考,他对汽车的生产流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汤姆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在那里他用了比别人更少的时间就掌握了做汽车椅垫的技能。后来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去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

    汤姆的父亲对儿子的举动十分不解,他问汤姆:“你工作已经五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

    途吧?”“爸爸,你不明白。”汤姆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整个工厂为工作的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

    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是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

    造的。”

    当汤姆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汤姆在其他部门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

    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增加了不少便利,没有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的灵魂人物。很快,他就升为领班,并

    逐步成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

    汤姆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他没有一蹴而就,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从底层做起,把根基打

    牢,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

    如果缺乏事前思考的习惯,每次一有了任务就急于去完成,就会每次都付出很多、收获很少。因为,这样总是会走一些弯路,很多时候不得不重新进行,害得自己总是匆匆忙忙的。

    如果你属于比较善于思考的类型,总是把工作分成几部分,经过慎重考虑后再着手进行。这样工作起来会轻松很多,而且效率

    很高。

    无论是做一件具体的工作,还是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你都要想好了再去做。

    做事盲目,难免做无用功。做事之前,头脑中要先有一个计划:想好如何去做。这有助于你少走弯路。

    要事第一,优先排序 要事第一,优先排序

    重要的任务能够给投入的时间以很高的回报,并能对你的长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紧急的任务需要管理者

    做好计划,及时对其采取行动。

    1.将重要并紧急的任务排在最前面 .将重要并紧急的任务排在最前面

    你在行动之前,先研究所列出的事情,问问自己,是否列出的每一件事情都将使你向任务目标靠近;是否它们会使你朝着错误

    的方向前进。选出那些与你的目标直接相关的任务,并将它们按照优先原则依次排列。

    将重要并紧急的任务排在最前面,然后列出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而且,在你准备着手实施一项新任务时,不要每次都停下

    来决定该优先考虑哪项任务。如果你在工作的前夜便对此加以明确,或者将它作为你每天清晨的第一项工作,那么你就能够取

    得更高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掌握你的时间,并且能够知道那些重要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2.学会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 .学会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

    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弄清自己的岗位职责,用它来判断哪些事是自己必须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能够做的。先做

    最重要的事,一个高效率的领导人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少数经过努力就能突出成果的重要领域中去。不要什么都想干,一个领导

    人必须懂得什么样的事情不宜去做,不宜强行作出决定。“对于各种不同的事,是否分配了恰当的时间去做?”“是否将有限的

    几小时利用得有效?”要将这些问题放在心中思索,仔细地分析所有的活动,然后,就必须决定哪件事应当先处理。有许多人

    都从公文堆最上面的一件开始做,结果很可能使堆在下面的旧公文“越陈越香”了。很多事,就是如被搁置以致成了无法解决的

    问题。要避免这种错误,只有在每天晚上或早晨,坐在办公桌前先看看那些堆在案上东西,花点时间浏览一番,并且归类,分

    成数堆,再分缓急依次排好,这样,“陈年老酒”就可绝迹了。

    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现实生活中,纠缠你的东西太多了,它们从各个方面牵制你,迫使你就范。想做某些不同及矛盾

    事情的时候,理智、感情及身体的需要全部都必须满足,但又往往不能同时满足它们,有时候它们还必须争战一番。该如何决

    定呢?我们不妨听听如下的忠告,或许可找到一点解脱之法。

    3.例外管理法 .例外管理法

    如果你是个拥有下级的管理人员,那么这种技巧能大大节约无谓的时间浪费。你可能发现,你手头的文件和报告已积压了不

    少,再若送来,你简直就要被它们湮没了。这时你就可以采用例外管理的办法。只让下级报告那些违反一般规定和制度的材

    料,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按照计划执行的工作则不必报告,这样一来,自然会大大减少文件和报告的数量。按此法处理问题,就会使领导者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数量繁多的小事转到为数不多的大事上。

    4.对琐事敬而远之 .对琐事敬而远之

    当然这不是“随它去”的观点,而是为了使自己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你不妨这样试试,凡是你认为下级可以处理的事,就大

    胆放权。分配下去的工作,无论如何也不允许它再回到你的办公桌上来。只有当预先计划时设想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令下级无

    所适从时,才可以由你来解决。高效率的领导者不应陷入贪多嚼不烂的错误之中,事事都想试一试,结果哪一件也干不好。这

    需要领导人有胆识做出选择,要有很大的勇气敢于说“不”!敢于做出否定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说勇气是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素

    质。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次只做一件事

    做事成功有一把钥匙。在把这把钥匙交给你之前,先让拿破仑·希尔告诉你它有些什么用处。卡耐基、洛克菲勒、哈里曼、摩

    根等人都是在使用这种神奇的力量之后,成为了大富翁。它将打开监狱铁门,把人渣变成有用及值得信任的人。它将使失败者

    变为胜利者,使悲哀变成快乐。

    你会问:“这把‘神奇之钥’是什么?”拿破仑·希尔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专心。”现在,把这儿使用的“专心”一词的定义介绍如

    下:“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到已经找出实现这项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

    际行动为止。

    同时想做很多事的习惯会使人们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一面看电视,一面做功课;职员不将注意力放在他正在口述的一件事情上,却惦记着今天该完成的另外一件事,心里巴不

    得能马上同时解决。

    这些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我们同时想着好多件未完成的事,极其容易感到神经过敏、忧虑、焦虑不安。我们紧张是

    因为我们想做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会无可避免地招来徒劳和挫折。正确的做法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会使自己

    有成就感,然后信心百倍地去做下一件事。

    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可能是世界上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在这个只有10平米的地方,每一天都是人潮汹涌,问询处前总是挤满了

    争先恐后大声说话的旅客。对于问询处的工作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柜台后面的工作人员脸上却没有

    丝毫的紧张感。他身材矮小,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文弱,却又显得自信而轻松。

    此刻,他的面前是一个中年妇女,头上戴着一条丝巾,脸上充满着焦虑与不安的表情。显然,这是她第一次来纽约。问询处的

    工作人员身子向前倾斜,集中精神看着这个妇女:“你要去哪里?”

    旁边一个男士焦急地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个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而是继续对这个妇女说:“你要去哪里?”

    “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直接脱口而出:“15号月台,10分钟之内出车。”

    “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

    妇女走后,工作人员开始接待刚才插话的那位男士。但没多久,刚才那位妇女又回头问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工

    作人员仿佛没有听见,仍然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

    在如此繁忙的车站,他如何做到有条不紊的呢?

    这个工作人员说:“我没有和所有的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在单纯地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个,忙下一个。我一次只为一位旅客

    服务。”

    做事不能贪多。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需要集中精力。就好像凸透镜一样,将太阳光聚焦到一点,才能将物体燃烧。

    当你从事一件伟大的事业时,或许操纵着很多部门的事情,来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发挥自己的天才与威势;在奔驰于伟大的

    前程时,结果反而把自己推进了毁灭的深渊。反过来,你能小心谨慎地从事于一件小的事情,或者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埋头苦

    干,却能把你从渺小的凡人造就成伟大的人物。

    自古以来,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既抬头望天又俯首看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所以说不能专心便一事无成。

    Part 4 统御:魅力胜于权力,威信胜于 统御:魅力胜于权力,威信胜于

    权威 权威 用自己的魅力,使得团队一致,简化、重复、坚持,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杰克·韦尔奇(美国)

    一个领袖人物必须正直、诚实、顾及他人的感受,并且不把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和需要摆在一切衡量标准的首位。否则人们就

    不会追随他。

    ——约翰·科特(美国)鲦鱼效应:身教比言教更具说服力 鲦鱼效应:身教比言教更具说服力 提出者: 提出者: 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他做了一个试验:将一只较为强健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

    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是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整个鲦鱼群行动都发生了紊乱,失去了抵

    抗外侵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的“鲦鱼效应”。

    鲦鱼的首领行动紊乱导致整个鲦鱼群行动紊乱。同样,在一个企业或者组织中,只要管理者出现问题,那么整个企业或者组织

    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领导者要做下属的表率,以身作则,带动下属成长。管理

    者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脊梁,必须为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

    身教是最好的示范 身教是最好的示范

    美国行政管理学家切克·威尔逊提出:如果部下得知有一位领导在场负责解决困难时,他们会因此信心倍增。因此说:身教重

    于言教。

    1944年日本战败后,松下公司面临极大的困境。为了渡过难关,松下幸之助要求全体员工振作精神,不迟到,不请假。

    然而有一天,松下幸之助本人却迟到了10分钟,原因是他的司机疏忽大意晚接了他10分钟。

    他认为必须严厉处理此事。首先他以不忠于职守为理由,给司机减薪处分。其直接主管、间接主管也因监督不力受到处分,为

    此共处分了8个人。

    松下幸之助认为对此事负最后责任的,是作为最高领导的社长——他自己。于是他对自己实行了最重的处罚,扣发全月的薪

    金。

    仅仅迟到10分钟就处理了这么多人,甚至包括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自己。此事深刻教育了松下公司的员工,在日本企业界也引起

    了很大振动。

    毛泽东说:“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这句话每一位管理者都应时刻牢记于心。在规定、制度、公约面前,人们是

    一律平等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在企业管理中,身教不仅起到了导向和示范作用,而且还有凝聚人心、化解矛盾、鼓舞士气和催人奋

    进的特殊功能。身教还是密切管理人员与员工的黏合剂。

    管理人员的职位越高,身教影响力的涉及面越宽、越广,管理人员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引起见贤思齐的广泛思想共鸣,带出

    过硬的团队。而且,从某个或某些领导身上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前途与希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当好表率作用。

    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 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

    前日本经联会会长土光敏夫是一位地位崇高、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土光敏夫在1965年曾出任东芝电器社长。当时的东芝人才济

    济,但由于组织太庞大、层次过多、管理不善、员工松散,导致公司绩效低下。

    土光接掌之后,立刻提出了“一般员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脑,董事则要十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来重建东

    芝。他的口头禅是“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他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并空出上午七点半至八点半的一小时,欢迎员工与他一起

    动脑,共同来讨论公司的问题。土光为了杜绝浪费,还借着一次参观的机会给东芝的董事上了一课。

    有一天,东芝的一位董事想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于土光已看过9次,所以事先说好由他带路。那一天是假

    日,他们约好在“樱木町”车站的门口会合。土光准时到达,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赶到。董事说:“社长先生,抱歉让您等了。

    我看我们就搭您的车前往参观吧!”董事以为土光也是乘公司的专车来的。土光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

    搭电车吧!”董事当场愣住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原来土光为了杜绝浪费,以身示范搭电车,给那位浑浑噩噩的董事上了一

    课。

    这件事立刻传遍了全公司,上上下下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随意浪费公司的物品。由于土光以身作则点点滴滴的努力,东芝的

    情况逐渐好转。

    身为一名管理者,要比员工付出加倍的努力和心血,以身示范,激励士气。言教不如身教,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以身示范,自己

    做到了才能去教育员工,以身立教、以行导行,用自己的习惯去引导员工要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效力。管理者的工作习惯和自

    我约束力,对员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管理者满腔热情,对工作尽职尽责,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魅力永远胜于权力 魅力永远胜于权力曾经在一个报告会上有一位著名企业家说:“在现实世界里,众所皆知的一流管理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魅力领袖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意愿,又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

    身散发出热情洋溢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力与强制力来领导,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领导魅力、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我建议你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以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

    假如你们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管理者,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人为什么为他的主管或组织卖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主管所拥有个人魅力像磁铁般征服了他的心,激励他

    勇往直前。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下属说:“你和他在一起呆上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

    力,乃是因为他强大的魅力深深吸引我所致。”

    从领导效能的观点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魅力远胜过权力。优秀的领导才能,特别是个人的魅力或影响力,比他的职位高低

    和提供优越的薪资、福利重要得多,魅力才是真正促使他们发挥最大潜力、实现任何计划和目标的魔杖。

    多少年来,有关统御、领导的书籍和研究报告数以千计,讨论的主题涉及组织领导、管理者行为、权力领导,可谓数量众多,内容广泛。这些重要的主题,都包含了许多不错的构想。

    事实上,就一句话:与其做一位实权在手的主管,不如做一位浑身散发无穷“魅力”的管理者。就是说,主管们需要更多的是令

    人佩服的魅力,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权力。

    带人要带心。做一位管理者,除非我们具备了相当程度的魅力与影响力。否则,是很难实现领导统御的第一个课题:赢得下属

    的信赖和忠心。因此,是否拥有这种魅力,是一个领导或主管能否成功的关键。

    要有勇担责任的风范 要有勇担责任的风范

    鲦鱼效应说明,“鲦鱼”的首领行动紊乱会导致整个鲦鱼群行动紊乱。同样地,在一个企业或者组织中,只要管理者出现问题,那么整个企业或者组织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管理者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脊梁,必须为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

    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上得去,是管理者在管理中管理到位的体现。当自己分管的部门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不是推卸、溜肩

    膀、指责和埋怨,而是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的管理中去寻找原因,有主见、妥善地解决问题。这两方面都是管理者管理到位

    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一个管理者想要更成功的话,就从现在开始,百分之百地对自己负责。

    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

    为上面那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

    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特别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错,而在这个时候老板来了句“一切责任在我”,此时这个下属又会

    是何种心境?

    卡特总统的例子说明:下属对一个领导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使下属有安全感,而且也会使

    下属进行反思,反思过后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在大家面前主动道歉并承担责任。

    老板这样做,表面上看是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受遣责的对象,实质上不过是把下属的责任提到上级领导身上,从而使问题解决起来容易一些。假如你是个中级领导,你为你的下属承担了责任,那么你的上司是否也会反思:自己是否也有

    某些责任呢?

    一旦公司里上行下效,形成勇于承担责任的风气,便会杜绝互相推委、上下不团结的局面,使公司有更强的凝聚力,从而更有

    竞争力。

    企业、部门与团队以及任何组织,只要出现了问题,管理者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领导要勇于承担责任,为下属树起担当

    责任、解决问题的表率。

    权威效应:人微则言轻,人贵则言重 权威效应:人微则言轻,人贵则言重 来源: 来源: 心理学实验。

    内容精解: 内容精解: 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

    名化学家。实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

    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

    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应用要诀: 应用要诀: 一个优秀的领导应当是企业的权威,或者为企业培养了一个权威,然后利用权威暗示效应进行领导。领导可利

    用“权威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权威是无声的命令 权威是无声的命令

    权威效应说明,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常人的信任。

    “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会认为权威人物掌握着真理,权威人物的判断、选择、行为

    都会更加正确,服从权威人物便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不会在众人面前出丑;再者,人们往往有获得认同和赞许的心理诉求,人们倾向于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获得其他人的认同,以致赢得他们的好感。

    权威暗示效应的寓意: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在日常生活中,“权威效应”随处可见:你打开电视,常会看见某个权威人物

    在大力地推荐某个商家的产品;你翻阅报纸,发现文章中常会出现某些权威机构和权威人物的名字,作者以此在佐证自己的观

    点;你参加辩论会,人们在辩论说理时引用权威人物的话作为论据,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企事业单位以及商场、酒店、学

    校、娱乐场所大都愿意请领导人或名人雅士题写名称;很多书籍,也喜欢请名人题签;有的药品、保健品的宣传资料上,常常

    见到政界知名官员的题词和接见董事长、总裁的照片。这一切,都是权威效应在起作用。

    在企业中,领导也可利用“权威效应”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因此,一个优秀的领

    导肯定是企业的权威,或者为企业培养了一个权威,然后利用权威暗示效应进行领导。当然,要树立权威就必须要先对权威有

    一个全面深层的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树立权威,才能让权威保持得更加长久。

    要区分权威效应与名人的心理实质。权威效应是借助权威的名声、势力,推动式推行、强化或拔高某种事物;而名人效应是人

    们效仿名人、追逐名人的心理倾向。两者有着作用方向的差异,也有作用力的不同。

    有一种影响力叫 有一种影响力叫“权威 权威”

    航空工业界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征”。说的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飞行员们没有针对这个错

    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机长综合征”的一个典例。

    一次,著名空军将领乌托尔·恩特要执行一次飞行任务,他的副驾驶员却在飞机起飞前生病了,于是总部临时给他派了一名副

    驾驶员做替补。和这位传奇的将军同飞,这名替补觉得非常荣幸。在起飞过程中,恩特哼起歌来,并把头一点一点地随着歌曲

    的节奏打拍子。这个副驾驶员以为恩特是要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他还是把操纵杆

    推了上去。结果飞机的腹部撞到了地上,螺旋桨的一个叶片飞入了恩特的背部,导致他终生截瘫。事后有人问副驾驶员:“既

    然你知道飞机还不能起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他的回答是:“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从心理学角度,这个故事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权威效应。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或者

    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士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例如,某天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你选择,相信

    你一定会选择专家。还有,一篇医学论文是被推荐到联合国的某个组织去报告,还是刊登在普通杂志上,这种反映医学成就的

    信息,其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权威对我们的影响力要超出常人,崇尚权威、迷信权威人士成了社会大众的一个普遍特征。社会中大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的人

    学识有限,心理脆弱,对超出自身生活经验的问题不甚了解、不辨真伪,因而盲目相信所谓权威的意见。他们甚至不在乎“说

    什么”,而在乎说者本身的权威地位。古往今来的君主枭雄、教主领袖,乃至市井中有号召力之人,他们的号召力往往正是来

    源于对大众心理的这种控制。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擦亮双眼、理智思考,不要让权威成为遮盖事实真相的心理面纱。

    树立令人心悦诚服的权威 树立令人心悦诚服的权威

    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如何来管理好员工,让员工能接受管理。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己的权威。管理者的权威指的是作为管

    理者使人信服的权力和威望,具体表现为管理者对周围环境及下属的影响与感召力。

    所谓“权威”,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威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权威不是法定的,不能靠别人授权。权威虽然

    与职位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品质、思想、知识、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同组织人员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沟

    通;取决于相互之间理解、信赖与支持。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各种人才和广大人民都会吸引到管理者周围,心悦诚服地接

    受管理者的引导和指挥,从而产生巨大的物质力。

    权力是支配他人行为的制度性力量,一个人只要在某个组织中担任某个职位,就可以获得与这个职位相应的权力。而权威则是

    一种不依靠权力就能够使人心甘情愿追随你的能力。

    作为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下属承认自己的地位,乐于接受自己的指令,并遵照执行。在这样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管理者的领导权威。

    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的一种“秩序”,一种信息交流的对话系统。如果管理者发出的指示得到下属的执行,在下属身上就

    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威;同样的道理,如果下属违抗命令,也就说明了他否定了这种权威。因此,管理者是否具有权威性,检验

    的根本标准是接受其指示的下属,而不是发布指示的管理人员。一些管理者之所以不能在组织内部树立自己的权威,就是因为

    他们不能建立起这种体现权威的“秩序”。有威慑力的领导一般决断力强,办事爽快果断,常常是一字千金,凭这就可使人折服。部下也会因为佩服你而不自觉地向你靠

    拢。

    管理者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依赖于组织赋予其的权力,更有赖于其个人能力的体现和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570KB,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