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1579
别拿孩子开玩笑.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3日
第1页
第4页
第12页
第30页
第49页
第67页

    参见附件(7794KB,138页)。

     别拿孩子开玩笑,这是一本关于女性相关的书籍,书中是整理了几十位女性的亲笔内容,作者将他加以修改,于是就成了这本书,喜欢的都可以看看。

    别拿孩子开玩笑内容简介

    上世纪六十年代,避孕药的出现造就了第一批丁克。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的女性,往往无法理那些主动选择不生育的女人。

    《别拿孩子天玩笑》是十几位普通女性撰写的自述随笔。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的女性,不管她们倾向于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并遵循它的指引,无论它指向何处。

    幸运的是,这些的故事将播撒相互之间尊重和理解的种子,无论她们是选择了把后代排除在外的路,还是勇于承担伟大艰巨的做母亲的责任。

    本书并没有打算影响任何女性的决策,她们只是分享她们的经历,无论她们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养育子女。

    别拿孩子开玩笑主目录

    不拘一格

    一颗成熟的心

    血缘

    见鬼!我忘记生孩子了

    女人就是女人

    时机

    时间都去哪儿了?

    飞驰的犀牛追逐着我

    无果而终的“大苹果”

    结婚,和动物们在一起

    转动的地球

    质疑权威

    轻而易举的重大决定

    独自起舞

    现在,我才看清

    别拿孩子开玩笑精彩书摘

    一颗成熟的心

    诺玛·英曼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依旧未能从听闻自己怀孕带来的恐惧中彻底恢复。尽管避孕药在60年代早期就已面市,但单身的“好女孩儿”是不会服用的,因为“好女孩儿”不需要它们——“好”就是“贞洁”的代名词。自恃为好女孩儿的我在婚前自然是不会跟这些东西沾边。要想拿到避孕药的处方,我得先去约见家庭医生,后者会问各种令人尴尬的问题,并且很有可能告诉我母亲。而我母亲则一定会用无休无止的长篇大论讨伐我,质疑我道德的沦丧,再告诉我,我将永远也找不到想娶我的人。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好上手”的姑娘——这是60年代早期的流行说法。但我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男孩子就可以四处“播撒种子”,而女孩子则要压抑身体的欲望,直到新婚之夜来临?我的女性朋友中有多少人能成功做到这一点?反正我没做到。我的初夜给了高中时的“固定”小男友,而直到19岁我才意外怀孕,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因为我的生理期一直都不规律,要是在那次之前我也曾怀过孕并自然流产过的话,我也并不觉得意外。

    别拿孩子开玩笑截图

    目录

    《别拿孩子开玩笑》

    前言

    引言

    1960年大事记

    1961年大事记

    不拘一格

    一颗成熟的心

    1962年大事记

    血缘

    1963年大事记

    见鬼!我忘记生孩子了

    女人就是女人

    时机

    1964年大事记

    时间都去哪儿了?

    1965年大事记

    飞驰的犀牛追逐着我

    无果而终的“大苹果”

    1966年大事记结婚,和动物们在一起

    转动的地球

    质疑权威

    1967年大事记

    轻而易举的重大决定

    独自起舞

    1968年大事记

    现在,我才看清

    1969年大事记《别拿孩子开玩笑》

    艾瑞琳·休斯(Aralyn Hughes) 著

    薛乐萌 朱语迟 译

    责任编辑:Fiberead

    ·Fiberead 纤阅科技文化(北京)有限公司 2016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6

    本书版权为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

    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DNA-BN:ECFD-N00007802-20160524

    最后修订:2016年10月27日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service@bookdna.net

    网址:www.bookdna.net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祈识者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3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service@bookdna.net

    www.bookdna.net

    纤阅科技文化(北京)有限公司contact@fiberead.com

    www.fiberead.com谨以本书献给德克萨斯州计划生育公司

    本书版税收入的一部分将会捐献给该组织,以感谢其尽管面临巨大

    挑战,但仍为女性健康和计划生育做出的不懈努力。前言

    今日一问:

    你是否后悔过没有要小孩的决定?

    一位可爱的访客某天在(我的)脸书主页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

    觉得有必要公开回答一下。幸运的是,答案很简单:不后悔。

    将这个答案拓展开来说就是,我日渐相信,在提及母性问题时,女

    性可以分作三类:天生的母亲、天生的阿姨,以及那些应该跟孩子保持

    至少十英尺距离的女人。当她违背自己的真正本性,落入错误的门类中

    时,结果将会是悲剧性的(无论是对于女性个人、其家庭,或是整个社

    会来说都是如此)。我们只知道,渴望成为人母但却无法生育的女性会

    遭受极大的痛苦。可降生于不合格或毫无准备的母亲怀中的孩子,也同

    样会百般煎熬(这些孩子的母亲也饱受其苦——受困于一份她们既无法

    承担也无法享受的责任感中)。

    我们这些天生阿姨类的女性则幸运些。我们爱小孩,喜欢与他们为

    伴,但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自己不应该生儿育女。这种想法无可厚

    非,因为并非世上的每个女性都需要成为母亲。请让我解释一下,是这

    样的:如果你把一个婴儿摆在我面前,那么不用担心,我一定会抱着他

    (她)、宠溺他(她)爱护他(她)。但哪怕是在深爱着这个可爱婴儿

    的同时,我心里依然清楚:这不是我的归宿,从来都不是。意识到这个

    真相时,一阵奇异的欢愉感涌上我心头——因为了解“你不是谁”在生命

    中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了解“你是谁”。至于我呢,我就不是当母亲的

    料。我用其他方式进行着创造。人到中年,生活充实而富有成效的我可

    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会与任何人交换我曾做出的选择。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美食、祈祷和恋爱》的作者引言

    “无法拥有和掌控自己身体的女人,是不自由的。直到当女人能自

    觉地选择是否孕育下一代时,才能称之为自由。”

    ——玛格丽特·桑格

    1

    (1879-1966)

    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见证了口服避孕药的问世,这让她们在考虑是

    否要做母亲的问题时,成为具有可靠的备选方案的第一代人。口服避孕

    药的广泛使用让女性与伴侣得以享受到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性自由。而

    越南战争、军事征兵、民权斗争和对使用毒品的态度的迅速转化等社会

    巨变,则进一步触动了她们的生活。

    这本文集的作者都是出生于婴儿潮世代的女性。书中文章尽管不是

    洋洋洒洒的高谈阔论,可也并非单薄字句的集合。通过本书,读者得以

    窥见传统教条的颠覆是怎样改变了十五位女性,以及那动荡的十年是如

    何影响了她们的抉择,进而塑造出她们眼下的生活。

    《别拿孩子逗我》并无意评判任何一位女性的选择,它只是将对出

    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多位女性的采访集结成册。与我一样,这些受访

    者都已步入花甲之年,她们敞开心扉,与读者分享她们的个人经历——

    无论是出于个人选择,还是无心之举,正是这些经历使她们过上丁克生

    活。

    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并非以写作为生。我们起草各自的部分,组成小

    组,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相互鼓励,并且为彼此提供建设性的反

    馈。我为我的这些女性友人感到自豪,她们有勇气简单而直接地记录下

    自己当初的决定。通过选择偏离成为母亲这一既定道路——也是长期以

    来人们对女性的固有预期,她们塑造出自己的生活。

    我将我们比作在各自的旅途上驻足休憩的先锋女性:大家聚拢马车,围坐在篝火旁,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们仔细聆听彼此,铭记

    下贯穿在每个生命中那丰富的历史脉络。

    作为一名工作常与讲述故事相关的艺术家,我觉得必要鼓励他人也

    加入这一行列。我恳切地希望你们能抽出时间来倾听,仔细倾听那些讲

    述她们生命旅程的女性,无论她芳龄几何;同时也欢迎你们分享出自己

    的故事。

    在此,我邀请你们加入我和朋友们的故事分享会。来,靠近些,挨

    着火堆坐下,仔细听吧。“多年后我将轻声叹息着这样讲述:

    一片森林中可见两条岔路,而我却选择了更鲜有人至的一条,我此后的道路也从此决定。”

    ——罗伯特·弗罗斯特

    《未选择的路》

    1

    译注:Margaret Sanger,美国控制生育运动领导人、行教育者、作家和护士。她提倡优生学,推广了“节育”(birth control)这一概念,并开办了美国第一家计划生育诊所。她还是美国生育

    控制联盟(American Birth Control League,计划亲子关系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前身)创办人。1960年大事记

    尼克松-肯尼迪电视辩论:七千万观众

    肯尼迪:首位天主教美国总统

    赫鲁晓夫下令修建柏林墙

    苏联击落U2间谍飞机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美国宣布将向越南派遣3500名士兵

    猫王退伍

    纳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被捕

    卡修斯·克莱

    1

    :罗马奥运会金牌

    英国解除对《查泰莱夫人》长达32年的禁令

    “花花公子俱乐部”在芝加哥开张

    施乐:第一台复印机

    美国第一台答录机

    美国第一部心脏起搏器

    铝罐开始投入使用

    电视节目 :《荒野镖客》

    2

    《枪战英豪》

    3

    《梅森探案集》

    4

    《77号日落

    大道》

    5

    《妙爸爸》

    6

    《苏利文秀》

    7

    电视首播 :《摩登原始人》

    8

    《安迪·格里菲斯秀》

    9

    停止放映:《胡迪·都迪》

    10

    电影 :《惊魂记》

    11

    《男孩们在哪里》

    12

    《出埃及记》

    13

    《十一罗汉》14

    《请别吃掉菊花》

    15

    金曲 :《对不起》

    16

    《凯茜的小丑》

    17

    《少年天使》

    18

    《黄色原点花纹

    小小的比基尼》

    19

    《畸恋》

    20

    《你今夜是否孤独》

    21

    《摇摆起来》

    22

    1

    译注:穆罕默德·阿里。

    2

    译注:Gunsmoke,美国广播电视剧集。

    3

    译注:Have Gun Will Travel,美国西部主题电视剧集,于1957-1963年播放。

    4

    译注:Perry Mason,美国一部以刑事辩护律师佩里·梅森为主角的剧集。

    5

    译注:77 Sunset Strip,美国一部私人侦探主题的电视剧集。

    6

    译注:Father Knows Best,美国一部广播电视喜剧,描绘了中西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

    7

    译注:Ed Sullivan Show,美国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由纽约娱乐专栏作家埃德·苏利文主持。

    8

    译注:The Flintstones,美国第一部动画电视剧集。

    9

    译注:Andy Griffith Show,一档美国情景喜剧。

    10

    译注:Howdy Doody,美国一档儿童电视节目。

    11

    译注:Psycho,1960年由希区柯克执导的美国心理恐怖片。

    12

    译注:Where the Boys Are,1960年由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宽银幕成长喜剧片。

    13

    译注:Exodus,1960年关于收复以色列的史诗电影。

    14

    译注:Ocean’s Eleven(1960版),围绕抢劫拉斯维加斯赌场展开的犯罪片。

    15

    译注:Please Don’t Eat the Daisies,1960年由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宽银幕喜剧片。

    16

    译注:I’m Sorry,1960年由美国著名乡村歌手布伦达·李(Brenda Lee)演唱的热门歌曲。

    17

    译注:Cathy’s Clown,1960年二人合唱乐队“艾佛利兄弟”(The Everly Brothers)的单曲。

    18

    译注:Teen Angel,1960年的一首青少年悲伤歌曲。

    19

    译注:Itsy Bitsy Teeny Weeny Yellow Polka Dot Bikini,1960年由布赖恩·海兰(Brian

    Hyland)演唱的歌曲。

    20

    译注:A Summer Place,1959年的同名电影主题曲。21

    译注: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创作于1926年的歌曲,1960年由猫王翻唱。1961年大事记

    艾森豪威尔就“军事工业复合体”

    1

    发出警告

    “和平队”

    2

    成立

    肯尼迪总统要求为登月计划拨款五亿三千一百万美元

    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施行共产主义制度

    猪湾事件

    3

    苏联引爆氢弹:史上最大规模

    肯尼迪建议美国修建防空洞(见上条)

    取缔 :美国南方火车上的种族隔离

    一次性尿布面市

    电动牙刷首次出现

    炙手可热的新型打字机:IBM的字球式电动打字机

    4

    艾伦·谢泼德:美国太空第一人

    环球航空公司:首次在飞机上播放电影

    朱莉娅·查尔德

    5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

    新事物 :菲多利玉米片

    芭比有了男朋友——肯

    新组合 :Pendletones(后来的“海滩男孩”)

    6

    停止放映 :《我爱露西》

    7

    电影 :《蒂凡尼的早餐》

    金曲 :《玩弄感情的苏》

    8

    《明天你是否爱我》

    9

    《伴我同行》

    10

    《哭泣》

    11

    《月亮河》

    12

    《好好照顾我的宝贝》

    13

    《献给我所爱的人》

    14

    出生 :巴拉克·奥巴马、戴安娜王妃、梅格·瑞恩、乔治·克鲁尼、梅

    利莎·埃斯里奇

    15

    去世:欧内斯特·海明威,自杀

    1

    译注: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MIC),也称军事工业国会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ngressional Complex,MICC),指一国军队与私有产业以相关的政治经济利益而紧密结合而

    成的共生关系。这个名词最常被用于美国,由第34任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在演说

    中首创。

    2

    译注:Peace Corp,是根据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行政命令以“促进世界和平和友谊,为感兴

    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有能力,且愿意在艰苦环境下在国外服务的美国男性和女性公民,以帮

    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获得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而成立的一家志愿服务组织。

    3

    译注:1961年4月17日,在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

    (Playa Girón)向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发动了一次失败的入侵。猪湾事件标志

    着美国反古巴行动的第一个高峰。

    4

    译注:IBM Selectric,IBM公司1961年推出的新型电子打字机。5

    译注:Julia Child,美国著名厨师、作家及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与人合著的烹饪书《掌握烹

    饪法国菜的艺术》及她的电视节目(其中最有名的为1963年首播的《法国厨师》)把法式烹饪

    介绍给美国大众。

    6

    译注:The Beach Boys,美国60年代迷幻摇滚乐队。

    7

    译注:I Love Lucy,美国一档电视情景喜剧。

    8

    译注:Runaround Sue,一首杜沃普风格的美国流行歌曲。

    9

    译注:Will You Love Me Tomorrow,1960年由谢丽斯合唱团(The Shirelles)首唱。

    10

    译注:Stand By Me,1961年由黑人民歌手本·E·金(Ben E.King)首唱。

    11

    译注:Crying,美国著名歌手、摇滚音乐家罗伊·奥比森1961年发行的单曲。

    12

    译注:Moon River,作为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主题曲,获得1961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

    奖。

    13

    译注:Take Good Care of My Baby,1961年由鲍比·维(Bobby Vee)演唱的热门歌曲。

    14

    译注:Dedicated to the One I Love,1961年由谢丽斯合唱团发行的单曲。

    15

    译注:Melissa Ethridge,美国摇滚女歌手。不拘一格

    艾瑞琳·休斯

    我38岁时,一直没有孩子。有一次,一位有孕在身的朋友因为丈夫

    需要在海外工作数月而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当她的分娩教练。这个请求

    使我受宠若惊,于是一口答应下来。早在很久前,我就打定主意不要孩

    子,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切身参与到怀孕生子的过程中来,这是多么珍

    贵的礼物!时间一天天流逝,我们一起为了迎接宝宝而忙碌,我几乎变

    得和她一样热切地期盼着这个小生命的到来。

    待到临产时,我们急忙赶到医院。看着她因为剧痛而备受折磨,我

    却束手无策。总算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一颗小脑袋先冒出来,接着医

    生熟练地切开产道,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个婴儿便呱呱坠地。不久,我的朋友就带着全新的母亲身份,顺利回到家中。

    然而后来她告诉我,她还想再要一个孩子。在亲眼目睹她捱过了难

    熬的九个月和可怕的分娩之痛后,这个决定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好在我

    已经算是半个过来人了,于是又欢欣鼓舞地陪她把之前的经历再重演一

    遍。从孩子们在襁褓之中,到他们蹒跚学步,我一直参与其中:接送他

    们去托儿所,筹备生日派对,甚至做一名临时保姆,好让他们的母亲可

    以享受难得的片刻休息。

    有一天,这位朋友邀请我参加一个研习班,其中有项模拟测验,要

    求我们选五人组成小组,搭乘“宇宙飞船”去开拓新文明。我毫不犹豫地

    将她的名字列入自己的名单,但她的名单上却没有我。我震惊地问她原

    因,她却说:“因为你没有孩子,也不愿意要孩子。”我感到一种无以名

    状的伤痛。难道在她心里,因为我选择不要孩子,就没有了价值?她眼

    中的我只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吗?在活动结束后,她开始疏远我,并逐渐断绝了这份友谊。当我问到

    原因时,她告诉我:“现在我有了孩子,我和你已经不再有共同语言

    了。”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我陪你经历过那么多,现在你竟然这

    样对我?”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对一个母亲日夜忙碌的生活竟然一

    无所知。也许她已疲于照顾家庭的需求,以至于不得不选择放弃一些她

    再也无力去顾及的人。不经意间,我成了可有可无的那一个。这种取舍

    一再上演;有了孩子的那些朋友会慢慢从我生活中消失,正如预料的那

    样。她们时常抛下几句伤人的话,评论我选择丁克生活的决定。这些评

    论也同样从更亲密的挚友和家人口中说出过。我认识的大多数人似乎始

    终不能理解与生育传统相违背的行为。那些我常常听到的评论包括:

    1.“你的童年一定很不幸。”

    直到母亲离世那年,她总在我生日那天打来电话,给我讲起这件往

    事:“你哥哥出生后,我曾经犹豫过到底要不要再生一个孩子。他是个

    大胖小子——九磅多重 1。我觉得自己没办法再经受一遍。但就在我的

    母亲去世后,我开始渴望下一个孩子,这次要是个女孩儿该多好。怀上

    你几个月后,我去做了X光检查——那时候是可以做这个检查的。医生

    告诉我,这胎儿手脚长得真大,很有可能还是个男孩儿。我几乎没法掩

    饰自己的失望。”

    “到临产的时候,整个过程几乎和第一次一样艰难。就在那时,我

    突然听到有人喊‘是个女孩儿!九磅重,手指脚趾都齐全!’我望向上

    苍,喃喃道:‘谢谢。我别无所求了。我已经拥有了儿女双全的幸福。’”

    这些话我百听不厌。我的父母成长于大萧条时代,“黑色风暴”事件

    2

    发生时他们正住在俄克拉荷马州,并在那里有了我。艰难困苦的岁月

    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他们把所有顺遂当作恩赐,把一切不幸转化为动

    力。我的母亲活到了94岁,父亲也活到了95岁。

    我并不是个完美的孩子,而他们却称得上完美的父母。他们从容面

    对世事,并懂得如何保留适当的界限和独立性,以及在期望目标与实践行动之间找到平衡。我和母亲的关系如此亲密,彼此毫无保留,以至于

    长大后我常会望而却步,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和下一代建立起同样的情感

    纽带。不仅如此,她还为我倾注了毕生心血。她担任过女童子军领队、圣经学院的负责人,还在教堂的儿童唱诗班当助手。她是心灵手巧的裁

    缝,为我裁剪过拉拉队队服和毕业舞会上的礼服;她还是天赋过人、勤

    勤恳恳的厨娘,既擅长香甜的椰子奶油派,还能做出堪称绝世美味的炸

    鸡和肉汤。

    要是孩子和我无法建立感情怎么办?更糟的是,如果母亲的身份并

    不能给我带来如同我母亲曾获得过的那种幸福呢?每当我设想自己有孩

    子的时候,种种疑虑就充斥脑海。如果选择成为母亲,我又该如何去完

    成生命中其他的追求呢?我想要有一番作为。我想旅行,想创造艺术作

    品。我能像母亲那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孩子吗?更重要的是,我应

    该奉献吗?这对我来说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有可能像她一样感受

    到作为家长的快乐吗?这是不是适合我的生活方式?哪怕在那个时候,我就已经知道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发自本能的回答。我已知道,自己终

    将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2.“你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好母亲。”

    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我从小就设想着自己会成为一位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深信“国家掌握在推着摇篮的手上”。高中时期,我当上

    了“美国未来主妇协会”会长;大学里,我甚至还拿到了家政学的学士学

    位。

    但小时候照顾婴儿的经历却给我带来一种愤怒和挫败感——我震惊

    于自己居然有种把那些小屁孩儿扔下阳台的冲动。我痛哭流涕地呼唤着

    正好在楼下的母亲,她马上赶来接下我的烂摊子。她照料孩子的时候是

    那么简单而自然,完全让我大开眼界。

    “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会改变的,”母亲试图安慰我道。青春期的

    我笨手笨脚,除了传统女性外没有别的人生楷模,似乎除了沿着母亲的脚步走下去之外别无他法。然而万幸的是,我并没有变成预想中暮气沉

    沉的仆妇。成年后,我成了哥哥的三个孩子的姑妈,做过初中老师,并

    旁观了大多数朋友的孩子的问题行为……这些经历让我庆幸自己的自

    由。父母们承诺为了孩子而奉献出自己的十八年岁月,过着在我看来纷

    乱嘈杂的生活,这种未来图景并不能吸引我。

    我或许没什么当母亲的天分,但却觉得自己能担任很好的父亲角

    色。我爸爸每天早上离开家去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并掌握着家庭财政

    大权。他热衷参与政治活动和社区服务;他教我骑车,还告诉我如何同

    别人公平地玩游戏;他领着我慢慢摆脱对蜘蛛的恐惧,向我展示怎么样

    安全地放烟火,并且给我上了第一堂关于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启蒙课。

    他是家里的主心骨,只有家务活和照顾孩子除外——这两方面由妈妈全

    权负责。

    爸爸坚实可靠,给我安全感,但他并不是我沮丧时最先想到的人。

    每当我为了学校里失之交臂的奖励或者遭遇的其他青春残酷物语而心碎

    流泪时,他会走进我房间说:“到了下周,你大概根本不记得今天发生

    了什么。相比你一生需要经历的事情,这点风浪简直微不足道。”接着

    妈妈就会在厨房里向他大喊道:“保罗,她现在不想听你说这些!”

    事实上,与妈妈相比,我与爸爸的相似之处一直更多。但是从来没

    有人想过对我说一句:“你会成功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

    3.“生孩子其实没有那么糟糕。”

    我的童年在俄克拉荷马州度过。每逢亡兵纪念日,我们都会去国家

    公墓在亲人的坟茔前放上塑料花圈。当年纪渐长到可以阅读墓碑上的日

    期时,我常疑惑为什么有些女性年华早逝。“愿她安息,她死于难

    产。”我偷听大人们谈论着,却没有感受到安慰。尽管现在生孩子已经

    是一件比过去安全得多的事情,但仍然没有人能保证万无一失。

    青春期里使我倍受折磨的痛经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于分娩的恐惧。我

    常问自己,为了生下越来越不确定是否想要的孩子,而在生命中一半的时光里被月经所折磨,这样真的明智吗?在参加拉拉队的日子里,经期

    变得更加难以忍受。我经历着可怕的忽冷忽热,有时还会排出橄榄核大

    小的血块。脸色苍白、强忍痛苦地离开学校真是既尴尬又羞耻。

    每个月的浮肿、潮热,和情绪失控已经严重到让我开始考虑自杀。

    有些医生直截了当地对母亲说,这些痛苦不过是我的幻觉。可即使成年

    后,我痛经的症状也没有缓解。我一度向医生请求做输卵管结扎手术,每次医生都会竭力劝阻我说,总有一天我会改变不要孩子的决定。但是

    他们错了。48岁那年,我做了子宫切除术。如果能早知道我如今的决

    定,我宁愿时间倒流回12岁,在那时就完成这个手术。

    4.“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宝宝踢踢踏踏的脚步声?”

    1968年,21岁的我嫁给一位年轻的军人。紧接着,家人和朋友纷纷

    开始询问我们什么时候添丁增口,打算要几个孩子。他们还想让我保

    证,以后会做个全职妈妈。

    基本上,我所生活的圈子和整个社会都在明里暗里地秉承着“神圣

    三位一体”的观点:保持贞操、婚姻和生子应该是地球上所有好女人的

    必经之路。我刚进大学时,学校的健康中心开始为已婚或订婚过的学生

    发放计生用品。亮出订婚钻戒证明我符合条件后,等待我的是第一次可

    怕的盆腔检查。检查结束后,我拿到避孕药的处方。可由于当时的药效

    太猛烈,我常常感到不适,以至于差点在试婚纱的时候吐了自己一身。

    到了新婚之夜,未经人事的我羞涩又尴尬,面对丈夫时手足无措、方寸大乱。西尔维娅·普拉斯在《钟形罩》中关于男性器官的描写突然

    跃入脑海,她将其形容为“火鸡脖子连着火鸡胗”。我暗道:“等了这么

    多年,就为了这玩意?”我甚至感到急需把母亲叫来,帮我解决一下状

    况。

    我丈夫是海军军官,常年不是在海上就是处于低落抑郁中。作为他

    的妻子,婚姻给我的感受是一种奇异的孤独。我旁观其他军人的妻子

    ——她们有孩子,却同样孤独着,疏离于她们的家庭。一位军人妻子向我吐露她的家庭观:男人只会带钱回家,一旦要照顾孩子,他们就

    像“公野猪肚子上的奶子”一样毫无用处。

    我还认识一位妇人,她丈夫是我丈夫的指挥官,我们常在一起打桥

    牌,还在丈夫们出海的周六晚上聚餐。有一天我直截了当地问她,有孩

    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她说:“我爱我的孩子们,为了保护他们,我甚至可以躺到铁轨上阻拦疾驰而来的火车。但如果我是你,那就另当

    别论。去享受生活吧,去见识世界,做有想法、独立自由的女人。你可

    以换男人、换工作、换居住的城市,可孩子却永远无法割舍。”

    5.“孩子能使你的婚姻更牢固。”

    似乎除了那位军嫂朋友直率地讲出了她所见的实情,其他所有人都

    热衷于劝我生孩子。丈夫和家族成员们一次次地向我施压,朋友们向我

    保证,孩子会让婚姻更坚实。但我一直对这段婚姻深怀疑虑,并且认为

    在感情步入正轨前,推迟要孩子的计划会比较好。

    但我们从未有过岁月静好。婚姻对我来说并没有像人们宣扬的那么

    幸福。它就像一场花言巧语的欺骗,一个强买强卖的交易,需要女人恪

    守“贞洁、婚姻、生子”三位一体的戒律来换取欢愉。在之后九年里,我

    无数次回绝生孩子的提议。丈夫最终申请了离婚。我很庆幸没有孩子将

    我们永远关联在一起。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天性就是无法适应传统的

    生活。我既不想选择一夫一妻的制度,也不想在某个地方终老一生。正

    如有的女人沉醉于与唯一固定伴侣生儿育女的快乐和挑战中,对我来

    说,最符合天性也是最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与不同的床伴享受激情。我

    接受这个事实,也的确这样生活着。

    6.“等你上了年纪,谁来给你养老?”

    一位曾经常和我一起去漂流的未婚男性朋友最近在睡梦中去世了。

    他的遗体过了六天才被发现。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也会遭遇同样的

    事情。完全确定自己不会再要孩子以后,我像个疯子一样拼命存钱,买了

    长期健康保险,还立了一份遗嘱列明遗愿。我指明一位朋友,让她负责

    决定何时放弃对我生命的维持,并让另一位朋友作为她的替补。我对她

    们说,要是明显无法再从生存中获得快乐了,还有什么必要再勉强让我

    活着呢。我还开玩笑道,等我没法讲故事也不想跳舞的时候,就应该让

    我归西了。比起住在远方、思想传统的亲哥哥,我想也许朋友会更容易

    做出决定吧。

    在我眼里,孩子从来就不是某种晚年的养老保险。我的父母坚决不

    愿在上年纪后搬来和我同住,甚至不肯搬到我在的城市。如果我有孩子

    的话,我也会和他们一样。父母亲临终前,我悉心照料,但这出于自愿

    而非义务的束缚。他们对我说:“我们不想看到你打乱现有的生活节

    奏,为我们奉献一切,或者在我们去世后悲恸悼念。我们度过了幸福的

    一生,有两个优秀的孩子和一个融洽的大家庭。我们已经别无所求,充

    满感恩,并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因为母亲的一句“我不可能永远活

    下去,宝贝”,我泪水决堤。然后她也泪流满面,哽咽道:“要离你而

    去,真的太难了。”

    这些年来,我与许多好友结成小团体。我们大多数都是单身,彼此

    相互照应,来代替对子女的依靠。最近一位朋友诊断出了喉癌,手术过

    后她做了气管切开术,并插了食道导管。我们几个安排出值班表,每六

    小时一轮班,以保证总有一个人可以陪着她。从她进医院到出院回家后

    几个月,我们一直坚持照顾着她。

    那么,什么是家庭?家庭应该如何定义?血缘关系一定必不可少

    吗?如果血缘真的那么重要,婚姻又如何能使丈夫和妻子组成家庭呢?

    有一群挚友,他们见证过彼此的一生,依偎到老,并且承诺不论疾病或

    健康都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这难道不是家庭

    吗?

    7.“你太自私了。”我曾经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第一家人流手术诊所担任行政管理

    员。来诊所的女人没有一个愿意踏入这里。她们的遭遇往往相似:尽管

    一直被要求克制性欲,但她们还是在没有做好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让自

    然本能占据了上风。在诊所里,我帮助过信奉天主教的女人、亚洲女

    人、有钱的女人、女博士生,牧师的妻子,还有附近小城镇来的女人。

    青少年常常独自前来,而男人与家长都极少露面。

    她们离开诊所时眼中流露出的解脱神情,让我从这份工作里收获了

    史无前例的欣慰与满足。她们感激着我们的友善、支持,还有从不妄加

    评论的态度。我能很自然地向她们表达同情,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尊

    重、支持她们,并向她们提供相关教育。最让人心痛的是乱伦行为的受

    害者,她们往往只有十至十五岁。我始终无法接受,但令人难以置信的

    是这种悲剧却一再发生。如果我来抚养孩子,我有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

    她们,提供她们所需的关注和关心?从我的角度来说,选择不要孩子是

    自私的吗?

    即使是那些陪同来此的家长们,也会失去理智,愤怒、情绪失控。

    长久以来对孩子和自己的挫败感使他们精疲力竭,最终上演了可怕的场

    面。一些家长就此遗弃了他们的孩子。在诊所工作期间,我曾经把三个

    不同的问题少女带回家,希望这些孩子找到未来方向前,能有一个安全

    的容身之所。

    尽管我乐于和她们相处,但与孩子深入接触还是会让我感到精疲力

    竭。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不明白,父母是怎样在孩子持续不断的需

    求之下维持自我的。我佩服他们的付出;我也佩服鸟儿会飞翔,但并不

    代表我也要赶忙跳下房顶,扑棱翅膀。

    8.“不要孩子,你会后悔的。”

    某天,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尽管已经万分小心谨慎,我,一个

    坚决不要孩子还常常教别人避孕的女人,居然怀孕了。虽然我当时身体

    健康,有合适的对象和稳定的财务状况,但在重新衡量生孩子这个选项后,我内心已经明了,这并不是正确的选择。

    我对自己十分恼火,觉得自己很失败,更因为以病人的身份躺在自

    己的诊所里而感到无比尴尬。不过,意外总归会发生的。它们不可避

    免,我已经目睹过一次又一次了。选择接受人流手术后,我决定把这

    种“意外”彻底且永久地留在病床上。今生我再也不会要孩子,也不会再

    走进婚姻。这两个决定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我偶尔也会好奇,如果我有孩子的话,他(她)应该长成什么样,是怎样的人。住在市郊,每天开车送他们去上课;在杂货店里努力安抚

    他们突然爆发的小脾气;在他们生病发烧的午夜时分,摇着唱着哄他们

    入眠……这些体验是什么感觉呢?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我不

    知道该怎样面对自己。应该会非常非常自责吧!

    我是一个热爱创造的人。生育孩子是最根本的创造,对于自己缺席

    于这番经历,我并非完全无动于衷,这点我不否认。母亲虽然从没说过

    什么,但我怀疑她并不完全明白我的选择。我乐观地猜测,她可能暗中

    羡慕我,支持我走上不那么传统的道路。可能她也好奇过那么几次,如

    果她自己也能过上我这样拥有独立和性自由的生活,会是什么感觉。生

    命是短暂的,它将一些不得已的选择强加于我们身上,但在我们的所有

    选择背后,总是存在着那条我们未曾选择的道路。不论我们被自己的选

    择带向何方,我们永远怀揣着对另一条未知道路的憧憬。

    我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我的选择不能使生活变得十全十美,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幸福。对于所有女人来说,不论有没有孩子,生活都

    是这样。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但我对现有的一切都感到满足。不得

    不说,我走的这条路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更重要的是,虽然一路上有过

    失望与艰难,但我从未后悔过选择了这条路,并坚持到底。

    9.“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血脉传承下去?”

    我的前夫对延续他的基因有着强烈的渴望。这很有可能是出于本

    能,甚至对于很多人而言是物种上的本能。有了孩子似乎可以掩盖生命终将消亡的事实。你的儿子或女儿还生活在世间,作为继承了你一半遗

    传物质的人,将生命延续下去。对我来说,这些想法从来都不重要。我

    想这大概仅仅是我的性格原因,不过,也有一系列的作者在影响着我。

    保罗·埃利希 3

    在他1968年出版的《人口爆炸》一书中首先提出警

    告,过量的人口会对世界的未来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我还曾读过蕾切

    尔·卡森 4

    写的《寂静的春天》,她在那本书里详细列举了人们是如何毁

    灭着自然环境的。这些残酷的预言使我更加不愿延续自己的血脉。另

    外,查尔斯·A·赖克 5

    的《绿化美国》让我对反主流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

    式有了接触和了解。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自己不需要追随按部就班的传

    统道路。

    不再被生育儿女的义务所驱使后,我发现自己想要“生育”富于创造

    力的艺术品来作为传世的遗产。我曾经对想要靠生孩子来将自己的一部

    分留在世上的父母不屑一顾,现在我后悔自己当时的想法。不管是生孩

    子、建造桥梁,或者为了艺术倾尽全力,都是在表达创造的冲动。这种

    冲动当然是驱使所有人的基本动力之一。

    和我的许多画作一样,我现在的艺术作品主要想通过舞台表演、纪

    录片和最近在写的这本书籍来讲述自己一生的故事。

    我的故事没有孩子为我传承,因此更应该为自己发声。这样反而更

    好,我还担心孩子会把故事讲错,或者漏掉了最精彩的部分。

    还记得那位没有选我上飞船的女人吗?在她的孩子长大后——大概

    二十七年过去了——我们聊过一次,她提出想重拾我们的友谊。她说,尽管我们已经无法像从前一样亲密无间,她依然把我当作是可以信赖的

    朋友。我不得不向她坦白,自从她放弃我的那时起,我也已经放弃了

    她。说实话,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相信她会珍惜我的友谊,不会再

    次拒绝我。当然,时间已经抚平了我的伤痛,但我已经不愿意再赌一次

    了。假如我还能回到那时,需要选择五个人去开拓新文明,这次我会更

    实际。我会毫不犹豫地将母亲们——那些愿意将孩子带到这个美丽新世

    界中的人——选上我的飞船。正是因为更深刻地了解到母亲这个角色是

    多么的艰难,我才更需要一路跟随着,以保证创造力和各种各样的艺术

    都有其合适的地位,就像它们在其他伟大文明中一样。我明白自己将兼

    任孕期帮手和艺术指导的任务,继续去做我擅长的事情:不循规蹈矩。

    现在,艾瑞琳将生活重心放在创造、艺术和讲述故事上。作为一名

    视觉和表演艺术工作者,她从工作中感受到,在小众领域面对已知挑战

    不畏挫折的经历能给她带来无上的快乐。1

    译注:约合4公斤。

    2

    译注:Dust Bowl,是1930-1936年(个别地区持续至1940年)期间发生在北美的一系列沙尘暴

    侵袭事件。 灾害的中心区域为德克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的走廊地带, 干旱致使上百万英亩土

    地荒芜,成百上千人背井离乡。许多家庭(在美国被称为“俄克佬”,代表那些来自俄克拉荷马

    的人)被迫迁往加州或其他州,而经济状况却未有太多改观。

    3

    译注:Paul Ehrlich(1854-1915),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190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

    4

    译注:Rachel Carson(1907-1964),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其著作《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

    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5

    译注:Charles A. Reich, 美国法律和社会学者,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担任教授时,他写就了

    《绿化美国》(The Greening of America)一书,被视为七十年代对六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和青

    年运动的赞歌。一颗成熟的心

    诺玛·英曼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依旧未能从听闻自己怀孕带来的恐惧中彻底恢

    复。尽管避孕药在60年代早期就已面市,但单身的“好女孩儿”是不会服

    用的,因为“好女孩儿”不需要它们——“好”就是“贞洁”的代名词。自恃

    为好女孩儿的我在婚前自然是不会跟这些东西沾边。要想拿到避孕药的

    处方,我得先去约见家庭医生,后者会问各种令人尴尬的问题,并且很

    有可能告诉我母亲。而我母亲则一定会用无休无止的长篇大论讨伐我,质疑我道德的沦丧,再告诉我,我将永远也找不到想娶我的人。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好上手”的姑娘——这是60年代早期的流行说

    法。但我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男孩子就可以四处“播撒种子”,而女孩

    子则要压抑身体的欲望,直到新婚之夜来临?我的女性朋友中有多少人

    能成功做到这一点?反正我没做到。我的初夜给了高中时的“固定”小男

    友,而直到19岁我才意外怀孕,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因为我的生理期

    一直都不规律,要是在那次之前我也曾怀过孕并自然流产过的话,我也

    并不觉得意外。

    现代的年轻女性不可能明白,未婚先孕在60年代初是怎样一种奇耻

    大辱。要知道,性解放运动直到60年代晚期才开始,直到那时,人们才

    能够轻松地购买到口服避孕药。在那之前,解决未婚先孕最常见的手段

    只有结婚。我的一位16岁怀孕的朋友就是这么做的。通常因为怀孕而结

    婚的当事人会假装自己在宣布婚讯前几个月就已经秘密举行过婚礼了。

    哪怕经历过如此瞒天过海后,准妈妈也将被迫转学到其他高中。准爸爸

    却不会有同样的遭遇!他这个橄榄球明星要是转走了,学校的连胜纪录

    可就保不住了。

    另一位怀孕的朋友则是以“要帮助年长的亲戚”为由被迫退学,孩子出生后就被送给其他家庭领养。还有谣传另外一个女孩儿年幼的弟弟其

    实是她的孩子。那个年代发生丑闻后,人们不得不为了保全颜面而做出

    一系列举动。

    R.C.是我孩子的父亲,我当时疯狂地爱着他,但我们俩都没想过要

    孩子。我们正靠着兼职打工收入支付大学学费,过得捉襟见肘。我们一

    致觉得,堕胎是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要在1964年找到个肯帮人堕胎的

    人并非易事——当时那可是非法的。当我们开始向据说曾经历过“这种

    事儿”的朋友们打听时,他们给出的标准回复是“去墨西哥吧”。不过对

    于到了那儿之后要怎么找到医生的问题,没人给过我们具体指示。我考

    虑过几种“自助流产”的方式,包括从公寓楼梯上滚下来、坠马,以及用

    毛衣针将胎儿从子宫里撬出来等等,但没有哪一种是能让我鼓起勇气着

    手执行的。

    我怀孕快满三个月了,可施行堕胎的时间所剩无多。于是R.C.和我

    决定先结婚,再继续寻找堕胎医生。我们双双辍学,为结婚证和婚戒而

    筹款。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将我们退学的事情通知了双方家

    长。一天清晨,R.C.被重重的敲门声吵醒,他父亲正在门外喊着他的名

    字。开门后,面对他的是父亲和叔叔对于他为何辍学的质问。他们坚持

    要将他带回家。几天后我收到来信,他在信中说,他已想通结婚对我们

    并没有好处。那之后不久他就去了其他州。

    读着那封信,我无比迷茫,心痛到几乎狂乱。那个我用一颗赤子之

    心去深爱的男人,却如此轻易地就将我抛弃,蹂躏着我的信任。曾向我

    保证过会共渡难关的人现在一走了之,突然之间我将独自背负怀孕的问

    题。我悲痛欲绝,除了回家之外再无选择。

    我时常觉得,在性和孩子这件事上,男人总是幸运的一方。他们可

    以彻底放纵自己,完全不用担心怀孕或声名狼藉。有好几个男孩据说都

    搞大了别人的肚子,可他们并不需要承担任何不良后果。如果非要说有

    什么影响的话,这反倒给他们加上了“坏男孩”的光环。我看着朋友们结婚生子,然后离婚。女方通常会拿到孩子的抚养

    权,男方却不一定会支付足够的抚养费,也不一定会积极参与到孩子的

    生活中。男人们很快就会回到相对自由的单身生活状态,而女人们则不

    得不兼顾起方方面面:家庭、孩子,通常还有工作。时间和金钱对她们

    来说永远都不够用。我嫉妒男人不被孩子的责任所束缚的自由,以及离

    婚后他们能相对不受孩子影响地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继续追求他们

    的教育、目标和梦想。

    父母的教导让我相信,我的能力无限广阔,只要通过努力,任何目

    标都可以实现。年少的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大多都是女性主题的:居里

    夫人、南丁格尔、安妮·欧克利 1

    、萨卡加维亚 2

    、圣女贞德、克娄巴特

    拉 3

    、波利安娜 4

    、南希·德鲁 5

    、伊丽莎白一世 6

    ,还有维多利亚女王 7

    等等。这些女性的故事都给我以启迪,并培养了我的独立精神,让我渴

    望走上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对我来说,那条路上没有生儿育女的身影。

    可我怀孕了,似乎唯一的选择就是等到足月后把孩子生下来,再送

    给人领养。我母亲用灵敏的第六感(遗传给了我)猜测到我回家的原

    因。一天早上,当她发现我正对着马桶干呕时,她的怀疑得到了证实。

    她的答复是:“我们得找个堕胎的大夫。”我对她的反应感到讶异或震惊

    吗?完全没有。在我整个青春期里,母亲常提出,堕胎是解决意外怀孕

    的一种可接受的手段。我在她去世后获悉,她也曾试图用人工流产终止

    过妊娠。但因为这个想法过于超前,医生拒绝了她的要求。

    我母亲是个多面体:智力超群、报复心强、有控制欲、机智风趣、撒谎成性、工于心计、狡黠机敏,而且神通广大。她有不少熟人,其中

    一位是医院管理人员,通过后者她找到了本地一位能做堕胎手术的医

    生。接下来就是费用问题了。手术需要600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4000美元。幸运的是,我哥哥有几千块钱存款,我耍了点手腕(具体方

    式已经不记得)从他那里借了出来。1964年11月17日,在那位医生无标

    识的办公室里,我在没有任何止痛药和麻醉剂的条件下接受了堕胎手术。那种疼痛钻心刺骨。我躺在办公桌上,除了内裤之外衣着完好,以

    防出现意外需要紧急撤离。我觉得那过程漫长得像是永远不会结束。手

    术给我带来唯一的负面效果是情感上的——我希望在身旁与我共度这痛

    苦时刻是R.C.,而非我母亲。

    怀孕让我第一次理解了想要孩子的渴望。在短暂的妊娠期里,我产

    生了对这个孩子的保护心理,并能感受到与之的情感纽带,这让我确

    信,我是有母性本能的。即便在堕胎多年之后,我仍会想象着那个孩子

    可能会成为怎样的人,现在大概几岁。迄今为止,知晓我那次堕胎经历

    的人寥寥无几;那并非是我会与人讨论的事情,即便对方是我的挚友。

    彼时尚未有为经历堕胎的女性而成立的支持团体,所以我独自一人默默

    承受着悲恸。手术结束后,在开车送我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我说,我的

    选择是正确的。除此之外,我们再未讨论过此事。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

    生活,忘记R.C.。重建生活并非难事——我成为驻纽约的一名空乘。忘

    记R.C.却不容易。

    堕胎后六个月,正当我参加派对时,一只手搭上我的腰间。我转过

    身,看到那只手的主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尽管已有九个月未

    见面,话也没说过一句,可在R.C.的怀里被他紧紧拥抱到快要透不过气

    时,我意识到他的感情跟我一样,我们都不想分手。我们需要谈谈,需

    要避开来自四周的朋友们的好奇目光,好好沟通。等到我们单独相处

    时,他说出了使我震怒不已的可怕真相——他当初离开的真正原因。

    不出所料,我那好管闲事的母亲出手了,于是就有了后来R.C.抛下

    我一走了之的事。一收到我退学的消息,她就猜到我一定是怀孕了,并

    且在考虑跟R.C.结婚。在跟R.C.的父母通过电话得知他也退学了之后,她做了一个“好妈妈”该做的事情:撒谎。她对R.C.的家人说,必须阻止

    我们的婚姻,这是为了R.C.好。为什么?因为我母亲告诉他们,我精神

    不正常。

    R.C.不过是个20岁的年轻人,他听从了父母的话。虽然知道是个骗局,但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安抚双亲,服从于他们的意志。于是他跟我分

    手,离开了那座城市。听到他向我讲述我母亲的谎言,我惊呆了。可我

    了解那个女人,知道她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我丝毫不怀疑R.C.那晚所

    讲的故事的真实性。六个月后,我和R.C.结婚了。结婚当天他准备参加

    征兵体检,并且很有可能将被派往越南。结婚第一年里,我企图和他谈

    论在他离我而去时自己是多么绝望,以及如果堕胎过程中有他陪伴左

    右,我在情感上会好受许多。他回避了这些话题。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吧,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了,而且过得很幸福。

    我们的婚姻维持了12年。在他攻读电气工程学位期间,我靠着秘书

    的工作养家糊口,随后他则支持着我读完了政治学的本科和研究生课

    程。跟我的父母一样,他鼓励我不断超越自己,去完成那些我觉得自己

    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例如攻读硕士和从事政治顾问的工作。

    离开R.C.是我接任《平等权利修正案》 8

    的说客之后的事情。这份

    工作需要我搬去州首府。我们原以为能经受住异地婚姻的挑战,但很快

    就发现各自的日程很少能把我们凑到一起。为了追求各自事业上的成

    功,我们两人已经分别为其投入了全部精力,而留给婚姻的则所剩无

    几。当我告诉他我将离开时,他哽咽了,问道:“你是在报复当年堕胎

    的事情,对吧?”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我当年堕胎时所经受

    的感情伤害表现出来一些理解之情。

    让我决定不要孩子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我母亲当年的一句话。我十几

    岁时曾问过她,生孩子是什么感觉?到底有多疼?她的回答是那就好比

    我每个月的痛经,不过要疼得多。“我可绝对不会让自己遭那份儿罪

    的,”我这样想着。因为当时我痛经得很严重,经常痛到令我呕吐或是

    昏厥的程度。

    研究生期间在写作一篇关于堕胎的论文时,我发现有研究表明,那

    些不想要孩子的女性,其意愿的强烈程度,堪比想要孩子的女性的求子

    欲。起码对我来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在我二三十岁时,人们会问及我何时想要组建家庭。当我回答“我不打算要孩子”的时候,他们就会

    说:“你会改主意的。”时间长了,我已经学会不去争辩,但我知道,自

    己心意已决。

    我在32岁时做了输卵管结扎术。45岁时,我摘除了子宫。终于,我

    从自初潮起就每月必经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了。

    与那次堕胎手术同样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联邦最高法院公布罗伊诉

    韦德案 9

    判决书的那一天。听到广播里宣布判决结果时,我难以自控,泣不成声,脑中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感谢上帝!”现在,其他女性可以再

    也不用经历我1964年的那种苦难了。

    我非常尊重我那些有孩子的朋友们,他们身上具有我所缺乏的那种

    无私、坚韧和耐心。我从未后悔过自己不生儿育女的决定,因为这个决

    定让我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在我有孩子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实

    现。我将朋友家的小孩和我教过的学生视作自己孩子的化身。在许多方

    面,我与他们的关系正如我羡慕过的男人与孩子的关系。我可以选择与

    他们互动的时间与方式,然后抽身离开,享受自己的独立生活。我能成

    为他们的“欢乐梅姑” 10

    ,根据自己的安排给予他们礼物、时间或关心,与他们共享天伦。

    一位朋友曾告诉我,中国人认为,那些选择不生孩子的人都有着成

    熟的内心,不需要用生儿育女来使生命获得完整。或许这就能解释,为

    何我对自己的决定没有过后悔、遗憾或者愧疚感。

    诺玛和丈夫已结婚30年,两人一同住在德州山乡

    11

    的农场中。她受聘于一家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公司,教授政治学课程,同时还出售古董和

    二手服装。

    “总的来说,母亲和家庭主妇们是唯一得不到定期休假的工人。她

    们是伟大的无假期阶级人士。”

    ——安妮·莫罗·林德伯格

    12

    1

    译注:Annie Oakley,十九世纪闻名美国西部的女神枪手。

    2

    译注:Sacagawea,美国原住民休休尼族妇女,曾为开拓美国西部蛮荒的远征队担任向导及翻

    译。

    3

    译注:Cleopatra,克娄巴特拉七世,世称“埃及艳后”,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

    4

    译注:Pollyanna,美国作家埃莉诺·霍奇曼·波特(Eleanor Hodgman Porter)1913年创作的系列

    儿童小说《波利安娜》的主人公。“pollyanna”一词后引申为“极度乐观的人”之意。

    5

    译注:Nancy Drew,美国系列神秘小说《南希·德鲁神秘故事集》(Nancy Drew Mystery

    Stories)的主人公。电影《神探南茜》便是由此系列改编而来。

    6

    译注:Queen Elizabeth I,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

    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也是名义上的英国女王。她一生未婚,因此被称为“童贞女

    王”。

    7

    译注:Queen Victoria,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

    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国王。

    8

    译注:Equal Rights Amendment,是针对美国宪法提出的修正案,旨在保障妇女的平等权利。

    9

    译注:Roe v. Wade,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973年对于妇女堕胎权以及隐私权的重要案例,对于妇女堕胎的问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承认妇女的堕胎权,受到宪法隐私权的保护。

    10

    译注:Auntie Mame,1958年同名喜剧片的主人公,该片描述了一位以享乐为人生目标的中年

    妇女梅姑的生活。

    11

    译注:Texas Hill Country,美国德克萨斯州中南部一县。

    12

    译注:Anne Morrow Lindbergh,美国作家、飞行家,著名飞行家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之妻。其作品题材与涉猎内容广泛,《来自大海的礼物》(Gift from the Sea)反映

    了美国女性的生活,是一本流行的励志书。1962年大事记

    建立新家的平均成本:12,500美元

    平均年收入:5,956美元

    哈佛大学学费:1,500美元年

    一打鸡蛋:32美分

    通信卫星接通第一个跨大西洋的电视信号

    沃尔特·克朗凯特

    1

    :CBS

    2

    晚间新闻

    约翰尼·卡森

    3

    :《今夜秀》

    古巴导弹危机

    沃尔玛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开业

    游骑兵4号:美国火箭首次登陆月球

    约翰·格伦:首位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

    詹姆斯·梅勒迪斯

    4

    被密西西比大学录取;500美国法警护送

    首部“007”电影:《007之诺博士》

    我们跳舞吧!“扭扭舞”

    5

    “慢摇舞”

    6

    “小马驹舞”

    7

    首次面市 :连裤袜(再见了,吊袜带!)

    第一例乳房硅胶植入手术,休斯顿

    亮相 :金宝汤罐头艺术作品

    8

    ,安迪·沃霍尔

    9

    迪卡唱片公司回绝了“甲壳虫”乐队的录音合约

    “披头士”乐队首张单曲:《爱我吧》

    10

    电视剧 :《贝弗利山人》

    11

    《诚实照相机》

    12

    《明星猜猜看》

    13电影 :《相见时难别亦难》

    14

    《杀死一只知更鸟》

    15

    《洛丽塔》

    16

    《兰

    闺惊变》

    17

    金曲 :《大女孩不哭》

    18

    《在远处》

    19

    《薄荷扭糖》

    20

    《厄尔公爵》

    21

    《安睡的狮子》

    22

    《天使约翰尼》

    23

    《难舍难分》

    24

    《士兵男孩儿》

    25

    《雪莉》

    26

    《通讯卫星》

    27

    出生 :谢里尔·克罗

    28

    、朱迪·福斯特

    29

    、琼·库萨克

    30

    、加斯·布鲁

    克斯

    31

    、汤姆·克鲁斯、塔米·鲍德温

    32

    、杰西·乔伊娜-柯西

    33

    、邦-

    乔维

    34

    、菲丽西提·霍夫曼

    35

    、纳奥米·沃尔夫

    36

    去世 :玛丽莲·梦露,推断为自杀

    1

    译注:Walter Cronkite,记者、冷战时期美国最富盛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CBS的明星主

    播。被誉为“最值得信赖的美国人”。

    2

    译注:CBS电视网,是一家美国商业无线电视网,前身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CBS电视网是全球第三大联播网。

    3

    译注:Johnny Carson,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曾主持国家广播公司深夜时段著名脱口秀节目

    《今夜秀》。

    4

    译注:James Meredith,美国民群运动人士、作家、政治顾问和空军老兵。1962年,他成为首

    位被施行种族隔离的密西西比大学录取的非裔美国人。他到达学校和入学注册当天,500名美国

    法警出动陪护。

    5

    译注:The Twist,随恰比·却克(Chubby Checker)演唱的同名热门歌曲兴起的舞步。

    6

    译注:Mashed Potatoes,随年詹姆士·布朗(James Brown)的同名热门歌曲兴起的舞步。

    7

    译注:Pony,随恰比·却克歌曲《小马驹时光》(Pony Time)而兴起的舞步。

    8

    译注:金宝汤罐头,有时被称作32罐金宝汤罐头,是一幅由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于1962年

    所创作的艺术作品。 作品包括三十二块帆布,每一小块分别的面积为20 × 16 英寸,上面画着一

    个金宝汤罐头,每一个为当时罐头汤制造商旗下不同口味的产品。

    9

    译注:Andy Warhol,是一位美国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视觉艺术运动波普艺术最

    有名的开创者之一。10

    译注:Love Me Do。

    11

    译注:Beverly Hillbillies,一档美国情景喜剧。

    12

    译注:Candid Camera,是美国一档隐藏摄像机恶作剧主题的真人秀节目。

    13

    译注:What’s My Line,是美国一档智力竞赛节目。

    14

    译注:Days of Wine Roses,同名主题曲获得1962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15

    译注:To Kill A Mockingbird,改编自同名小说,获1962年奥斯卡三项奖项,其中包括主演格

    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的最佳男主角。

    16

    译注:Lolita,改编自同名小说,1962年由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执导的黑色喜剧电

    影。

    17

    译注:What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心理惊悚片。

    18

    译注:Big Girls Don’t Cry,由“四季”合唱团(The Four Seasons)演唱的热门歌曲。

    19

    译注:Al di La,由康妮·弗朗西斯演唱的歌曲,原作为意大利语。

    20

    译注:Peppermint Twist,由The Twist(同前)一歌改编而来的曲目。

    21

    译注:Duke of Earl,由吉恩·钱德勒(Gene Chandler)演唱的热门歌曲。

    22

    译注:The Lion Sleeps Tonight,由“象征”合唱团(The Tokens)演唱的热门歌曲。

    23

    译注:Johnny Angel,由雪莱·费巴莱丝(Shelley Fabares)演唱的热门歌曲。

    24

    译注: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由尼尔·萨达卡(Neil Sedaka)演唱的热门歌曲。

    25

    译注:Soldier Boy,由“谢丽斯”合唱团(The Shirelles)演唱的热门歌曲。

    26

    译注:Sherry,由“四季”合唱团(The Four Seasons)演唱的热门歌曲。

    27

    译注:Telstar,由“龙卷风”合唱团(The Tornados)演唱的热门歌曲。

    28

    译注:Sheryl Crow,美国90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摇滚乐女歌手之一。

    29

    译注:Jody Foster,美国著名女演员,曾两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30

    译注:Joan Cusack,美国女演员。

    31

    译注:Garth Brooks,美国乡村歌手,最畅销艺人之一。

    32

    译注:Tammy Baldwin,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民主党成员。是威斯康星州首位女性参议员,也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参议员。

    33

    译注:Jackie-Joyner Kersee,退役美国田径七项全能和跳远运动员,是克服严重哮喘最知名的

    运动员之一。

    34

    译注:Bon-Jovi,同名流行金属、硬摇滚乐队主唱。

    35

    译注:Felicity Huffman,美国女演员。

    36

    译注:Naomi Wolf,美国作家、记者,等担任过戈尔(Al Gore)和克林顿(Bill Clinton)的

    政治顾问,因其书《美的神话》而被视作女权运动第三次浪潮的主要发言人。血缘

    凯瑟琳·尤尔

    起初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但我知道,我不想要孩子。

    60年代的回忆一片模糊。那时还在上高中的我对体育老师们产生了

    古怪的念头,却不清楚那意味着什么。这是艾奥瓦州,我还很天真,甚

    至不懂“同性恋”的意思!我从没跟男孩子约会过,直到遇到了罗布。

    大学毕业后,我在1976年跟罗布结了婚,尽管在内心深处,我知道

    自己并不爱他。同时我本能地感觉到,自己被困在这场婚姻里了,因此

    我拒绝在婚后更改姓氏。我告诉罗布自己不想要小孩,他对此并无异

    议,这正合我意!结婚——上世纪70年代艾奥瓦州人民的必修课——意

    味着在逃离艾奥瓦的路上我不是独自一人,而且也无需考虑孩子的问

    题。

    为什么不生小孩?因为我想读研究生,还渴望有自己的事业。我完

    全没有想在子宫里孕育生命的生理冲动,而且说白了,我就是不喜欢小

    孩,向来如此——他们让我坐立不安、焦虑又不耐烦。是因为帮别人照

    看过太多次小孩吗?我也说不清……我就是不喜欢他们!

    在与罗布艰难地熬过三年婚姻生活后,他突然改主意了,开始谈论

    起养育孩子的事情。“我来照顾他们,”他这样说道。“可我不想要孩

    子,”我告诉他。

    然后我遇到了一个女人,安,一个女同性恋。我为她着了迷,被深

    深吸引。于是我甩掉罗布,离开道奇市,开始了和安的同居生活。而她

    有两个孩子!

    她当时31岁,认为我美得不可方物。不过最重要的是,她不是罗

    布。她说:“爱我,就爱我的孩子。”我则回答:“没问题!”我当时怎么

    会这么说?!莫非我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渴望,想要去迎合符合社会文化

    的女性形象?难道我对不要孩子、不喜欢孩子感到愧疚吗?我真的无法

    回答。

    可她们的存在已成定局。两个女孩儿,一个五岁,一个八岁。年幼

    的那个是个聪明有趣的小可爱。年长的则沉默阴郁,是不折不扣的问题

    儿童——她跟我没有共同语言,我也跟她无话可说。总之,我们俩相处

    得不怎么样。而我跟她妈妈的关系也没好到哪儿去,两人总是争吵不

    休、关系失调。负面情绪蔓延,这也伤害到了两个孩子。

    但我还是选择留下。在此期间我攻读了两个硕士学位,在德克萨斯

    州找到一份教书的工作,并磕磕绊绊地朝着博士学位努力。我尝试着在

    当一名伴侣的同时,学习扮演家长的角色——身兼二职就像高难度杂

    耍,我简直不知自己是如何应付下来的。可这一过程让我愈发确信,自

    己是正确的。我早就该听从本能的声音:不该跟生儿育女扯上丝毫干

    系。

    那两个女孩儿在缺乏约束的环境中长大了。甜美的那个变得叛逆,阴沉的那个依旧阴沉。我对此深感自责。两人都各自怀孕、嫁人。尽管

    我苦苦恳求,让她们至少了解一下大学的模样,她们依然放弃了学业。

    我希望自己养育的孩子至少与我有些许相似之处,这难道是一种奢求

    吗?我如此迫切地希望着,到头来却只有幻灭。我感到既沮丧又悲伤,尤其是为那个聪明可爱的女孩。

    哦,我曾多么盼望那个可爱又聪慧的孩子能接受大学教育,闯出一

    番事业,成为能和我对话、跟我亲近的人。但一切都是徒劳。

    尽管如此,我还是留在她身边,渡过了漫长而痛苦的三十年。自始

    至终我都知道,那不是我的世界。我说服自己,留下是为了那两个孩子

    (以及接下来先后出生的五个孙辈)……我努力尝试过,真的非常努

    力。我努力爱着我的伴侣,也努力爱着那些孩子——每一个孩子。努力到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我从来都不想要孩子,就这么简单。

    我始终想要的,是那几个研究生学位和那份事业。

    我的工作是在一家小型私立学院里教戏剧课程。上世纪八九十年

    代,女同性恋的日子并不好过,但如果谈到自己有孩子和孙辈,我的真

    实身份就不会暴露。没人会怀疑我的性取向,也就不会拒绝我的终身职

    位。有孩子终于成了一件好事!他们是我的“隐身衣”,至于我将道德和

    良心摆在何处?它们早就无处可寻了。

    我爱我的学生们,但回到私人生活的我常感到压抑和愧疚。我身陷

    于另一群孩子的重重围困中,快要窒息——我收养她们,是为了履行对

    安的承诺。虽然两个女儿和外孙和外孙女们都非我亲生,我依然产生

    了“母性内疚”。我应该喜欢他们,爱他们。我应该为了他们而延续这段

    错误的感情,我应该为他们而献身。

    可我并不想要孩子啊。

    我厌恶了为他们而牺牲奉献。他们几乎都不讨我喜欢,除了那个小

    可爱,虽然她始终没读大学。他们不属于我。我挣扎、迷茫。

    但我依旧牺牲了。牺牲自己。大把时间被浪费在儿童闹剧上。还有

    金钱,以及失望。

    还有冲突……

    坦白 :根源在于社会阶层。

    与我渡过半生的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都来自另外一个阶层,即中

    产阶级下层。对他们来说,高等教育和艺术远非当务之急,甚至不在考

    虑范围内。而我呢,一个养尊处优的戏剧教授,抛弃这一家人像什么

    话?难道我就高人一等吗?

    我说服自己留下,这样就能证明我是个思想开明、理解阶级特权的

    学者。我不想变成个有阶级偏见的学术婊子,结果我害苦了自己。我不

    想要那些孩子,可是——那个年幼的、可爱又聪明的女孩儿……我左右为难,不知何去何从。

    然后,就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我唯一的妹妹——同样是同性恋,她的伴侣同样带着两个孩子,两个聪明又出色的孩子——决定,自己要

    再生一个。

    而我无法理解。

    我无法理解她。

    她产生了“生理冲动”,而我没有。我不理解那种“冲动”,不明白为

    何我妹妹还需要亲生骨肉。她已经有那两个孩子了,他们那么活泼、天

    资聪颖,好得不得了。

    我就是不懂。

    我伤害了妹妹。

    我无法与她对话。

    她也无法与我对话。

    一对同性恋姐妹。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虽然身为姐妹,我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人,有种

    种差异,不仅仅只局限在我们相左的“生育冲动”上。然而,生物学就是

    如此。我的亲妹妹,她在走投无路中做了诸多尝试:人工授精、生育治

    疗和试管婴儿;她历经绝望,执着于拥有一个亲生骨肉的念头。然而始

    终没能怀孕的事实,让她陷入精神和情感上都难以想象的创伤。

    于是我考虑起自己的义务和职责。我该怎样去支持妹妹?我尝试

    过,然而失败了。

    我还想到了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曾让我和妹妹失望过。

    发现我们是同性恋后,他们无法接受我们,这一拒绝就是十八年。

    作为一对反战分子,他们却不能践行自己终身都在宣扬的开明政治。我爸爸简直像疯了一样。我们被送去诊所接受“治疗”,去疗养

    院“矫正”。我妈妈站在他那一边。比起女儿们来,她更爱他。不过她仍

    旧爱着我兄弟。为了丈夫和儿子,我妈妈将一对女儿放逐了十八年。

    而三十年来,我与一位伴侣和毫无血缘的孩子们共同生活,而我根

    本不爱他们。

    无法理解妹妹追求母性本能却以失败告终的旅程,是如何漫长和痛

    苦……

    血缘……

    我兄弟的妻子是个信天主教的农家女孩,她有八个兄弟姐妹。她不

    顾一切地想要个孩子。在觉得自己无法生育后,她和我兄弟领养了一个

    韩裔婴儿,随后她怀孕了。

    血缘……

    我爱我那88岁的远房表亲胜过我母亲。

    我爱我新伴侣的兄弟,远超过爱我的亲生兄弟。

    然而,还有职责。

    正如三十年来,尽管没有血缘牵绊,我依旧履行着职责。

    职责召唤着,于是我应答了。在与亲生父母和兄弟疏远了十八年

    后,我们的关系终于有所缓和,现在我帮忙照顾着身在养老院的母亲。

    “爱我,就要爱我的孩子。”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我不也是个女

    人吗?

    爱你的父母,无条件地爱!与他们的和解之路曲折而艰辛,但我做

    到了!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我真的这样相信。血缘啊——多么重

    要。

    一份义务、一份职责、一生的承诺。女人的职责,女人一生的承诺。

    所以我选择了与安相伴。

    相伴三十年。

    我的半生岁月。

    尽管没有血缘。

    而我的父母呢?为了跟他们重新建立血缘之上的连系,我遭受了许

    多冷眼。

    在那十八年里,血缘关系被弃如鄙履,因为我是个生物畸变,一个

    同性恋。

    太讽刺了。很多事情都够讽刺的。

    我不想要孩子,可我自愿地踏进了一扇门,知道小孩子就在门的另

    一侧。非我亲生的小孩,非我阶层的小孩。

    幸好我又找到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有智慧、有深度、有美感而幸

    福的生活。

    而就像多年前逃离艾奥瓦一样,我从安的身边逃走了。然后我找到

    了莎拉,美好、有趣、体贴的莎拉。她让我开怀大笑,她与我促膝长

    谈,她对我那么好,我也以同样的方式待她。

    至于那个在我的帮助下长大的可爱而聪明的孩子呢?我们关系非常

    亲密。我叫她“女儿”。

    我称呼我的学生们为“我的孩子们”。

    逃离这些桎梏?

    女性精神的桎梏?

    我并没有完全逃离。

    我选择了照料和关怀,无论那是否与血缘有关。凯瑟琳在德克萨斯州一间规模不大的大学里教授戏剧与女性主义研

    究,她热爱这份工作,并通过“女性主义和表演,及社会变迁的体

    现”这门课程,鼓励年轻女性像她自己一样,积极投身女权主义政治。

    凯瑟琳的妻子住在洛杉矶,也参与戏剧工作,两人时常合作编排以社会

    变革为题材的戏剧作品。用凯瑟琳的话说,她们“并肩战斗”,而且她

    自觉是个“幸福而幸运的女人!”1963年大事记

    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华盛顿特区20万人大游行

    首例人类心脏移植手术,休斯顿

    首例肝脏移植手术,丹佛

    三K党炸毁阿拉巴马州教堂,4名儿童遇难

    违宪:在公立学校举行祷告

    1

    杰克·鲁比射杀奥斯瓦尔德:首次电视直播的谋杀案

    2

    英国掀起“披头士热潮”

    首个商用核反应堆:新泽西州

    年度歌曲 :《魂系旧金山》

    3

    电影 :《大逃亡》

    4

    《粉红豹:偷香窃玉》

    5

    《埃及艳后》

    6

    《原野铁

    汉》

    7

    首次面市 :安定

    8

    ——出现的时机刚刚好

    易拉罐装啤酒

    新事物 :糖块状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美国第一张彩票——新罕布什尔州

    电视首秀 :《综合医院》

    9

    《亡命天涯》

    10

    《帕蒂·杜克秀》

    11

    《朱迪

    ·嘉兰秀》

    12

    《衬裙交叉路口》

    13

    停止放映 :《夏威夷之眼》

    14

    《真正的麦科伊一家》

    15

    《天才小麻烦》

    16出生:布拉德·皮特、约翰尼·德普、惠特尼·休斯敦、艾迪·法柯

    17

    、迈克尔·乔丹、柯南·奥布莱恩

    18

    、海伦·亨特

    19

    、本杰明·布拉特

    20

    、昆汀·塔伦蒂诺、安德鲁·苏利文

    21

    、兰德·保罗

    22

    去世 :佩西·克莱恩

    23

    、西尔维娅·普拉斯

    24

    、伊迪斯·琵雅芙

    25

    、克

    利福德·奥德茨

    26

    、罗伯特·弗罗斯特

    27

    1

    译注:指阿宾顿学区诉申普案(Abington School District v. Schempp),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

    定被告爱德华·申普胜诉,并宣布在美国公立学校中,由校方主办的圣经阅读活动是违反宪法的

    行为。

    2

    译注:杰克·莱昂·鲁比(Jack Leon Ruby),1963年11月24日在电视直播镜头前杀害了刺客李·

    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后者为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凶手。

    3

    译注: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由托尼·班内特演唱的歌曲。托尼·班内特是一位美国著

    名歌手,演唱传统流行乐标准曲、音乐剧歌曲和爵士歌曲。

    4

    译注:The Great Escape,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二战史诗电影。

    5

    译注:Pink Panther,以一位无能的法国侦探为主人公的系列喜剧电影,1963是该片首次登上大银幕。

    6

    译注:Cleopatra,由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影片,是当时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电影。

    7

    译注:Hud,由保罗·纽曼主演的电影,获得当年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在内的三项奥

    斯卡奖。

    8

    译注:Valium,又称地西泮(diazepam),具有抗焦虑、抗癫痫、镇静、松弛骨骼肌及消除记

    忆的作用,常用于医治焦虑、失眠、肌肉痉挛及部份癫痫症。

    9

    译注:General Hospital,医疗题材的美国日间电视剧,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美国播出时间

    最长的肥皂剧”。

    10

    译注:The Fugitive,讲述被冤枉的医生亡命天涯,寻找杀害妻子真凶的故事的系列剧,曾获

    五次艾美奖提名,并于1966年获艾美奖“最佳戏剧类剧集”。2000年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同名电

    影即改编自此剧。

    11

    译注:Patty Duke Show,美国情景喜剧,曾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美国女演员帕蒂·杜克便

    是由此秀而走红。

    12

    译注:Judy Garland Show,是美国一档音乐综艺类电视节目,其主持人朱迪·嘉兰是美国著名

    女演员和歌手,曾出演《绿野仙踪》《纽伦堡的审判》等影片,并获多次奥斯卡提名。

    13

    译注:Petticoat Junction,美国乡村题材的情景喜剧。

    14

    译注:Hawaiian Eye,美国侦探电视剧。

    15

    译注:The Real McCoys,美国情景喜剧。

    16

    译注:Leave it to Beaver,一部反映美国中产阶级童年生活的情景喜剧。1997年曾改编为同名

    电影。该剧集在2007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史上100佳电视节目”之一。

    17

    译注:Edie Falco,美国著名电视、电影以及舞台剧演员,以在《监狱风云》等剧集中饰演的

    人物而闻名。

    18

    译注:Conan O’Brien,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喜剧表演员、作家、制作人、配音演员。

    19

    译注:Helen Hunt,美国女演员,第7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

    20

    译注:Benjamin Bratt,美国男演员。

    21

    译注:Andrew Sullivan,英国作家、编辑、博客作者,是政治博客的先驱作者之一,现定居

    美国。

    22

    译注:Rand Paul,美国政治家、临床医生,现为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曾参选2016年美国总统,后退选。

    23

    译注:Patsy Cline,美国女歌手。

    24

    译注:Sylvia Plath,儿童作家出身的美国天才诗人、小说家及短篇故事作家。

    25

    译注:Edith Piaf,法国最著名,也是最受爱戴的女歌手之一。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等等。

    26

    译注:Clifford Odets,美国剧作家、编剧和导演。

    27

    译注:Robert Frost,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见鬼!我忘记生孩子了

    C·K·卡曼

    这句话印在我最喜欢的一件旧T恤上,配上漫画风格的图案(类似

    罗伊·利希滕斯坦 1

    那种画风):一位50年代打扮的女子动作夸张地将一

    只手抵在前额上,一副意识到自己忘买鸡蛋而快要昏厥过去的样子。

    当我(讽刺而自豪地)穿着这件衣服去买东西时,那群年轻的女收

    银员似乎压根儿没抓住过笑点。大概是因为她们身处20世纪90年代,这

    个时代的女性有了真正的选择的权利——多谢包括我在内的女权主义者

    们,正是他们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的身先士卒,才为女性争取到了这些

    选择权。

    年轻女性们觉得没有必要阅读《女性的奥秘》 2

    或是《我们的身

    体,我们自己》 3

    这类书籍。她们不用加入全国妇女组织(NOW) 4

    、不用订阅《女士》 5

    杂志,也不用焚烧她们的胸罩 6。我们这一代的女

    性早已为她们未来的选择扫清了道路。二十至四十岁的女性可以选择是

    否结婚,要追求事业还是经营家庭——或者兼顾两者;可以生儿育女,也可以通过各种简单方便的节育手段,选择不要孩子。多亏了美国联邦

    最高法院1973年对“罗伊诉韦德案”的判决,她们有权选择通过人工流产

    来终结一场意外怀孕。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是这样。

    但在1970年,我那时才开始意识到,女人有权抛开50年代的传统观

    念来作选择。节育(口服避孕药此前不久才获得许可)和堕胎都远非当

    时的我会考虑的事情,因为我并不打算在大学第一年就让两者派上用

    场。尽管自由性爱、嬉皮士和反战等生活方式影响广泛,我仍然保持着

    处女之身。但我很快就认识到了它们的意义。

    大学的头一个学期,我被分配到一间宿舍里,并有了位室友。彼时我们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学生。那时,年轻的德克萨斯州律师莎拉·

    韦丁顿还没有在联邦最高法院为“罗伊诉韦德案”中的简·罗伊辩护,帮

    这位已婚妇女争取堕胎的选择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韦丁顿律师并不

    比我和室友年长许多,而且不久前才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法学院。直到

    今天,她仍是在最高法院进行辩护的律师中最年轻的一位。

    再将话题转回佛州大学,我室友怀孕了,而堕胎在1970年的佛罗里

    达州仍是非法行为。为了接受合法的堕胎手术,她不得不背着双亲,独

    自坐上灰狗大巴前往纽约。当时,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先孕都是惊人而可

    耻的行为,没人会谈论这些事情。她返校后不久便因为严重的流产后大

    出血而突然离开了学校,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我赶忙约见了塔拉哈西 7

    唯一一位肯为学生开具口服避孕药处方的医生。虽然我还不知道是否会

    真的与人发生性关系,但若真的发生了,我不想重蹈室友的覆辙。

    60年代末,我出落成了大姑娘。我即将从高中毕业,期待着未来的

    大学生活。我是个“空军小孩”,跟着家人住遍了从波多黎各到亚拉巴马

    州塞尔马市的各种地方。即便在美国国内,我也能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宗

    教、习俗和人群;外加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妈妈和一位时常不见踪影、不

    知在世界哪个角落抵御着共产主义和越共的爸爸,成长在军队家庭中的

    我从小接受的可能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更加自由和宽容的教育。但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开始留意起身边真实的世界。我关注发生在芝加

    哥民主党大会的反战暴动、密西西比州的民权示威游行,以及JFK 8

    、MLK 9

    和博比·肯尼迪 10

    的三起刺杀案。而在个人生活中,我发现仅仅

    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儿,就失去了救生员的暑期工作机会,尽管我已经是

    获认证的水下安全指导员。在一间建筑公司做绘图员期间,虽然我与其

    他男性绘图员做着同样的工作,但周五的办公室吸尘打扫和每天早上泡

    咖啡全都成了我的工作。当我想在广播新闻行业闯出一片天地时,我不

    得不一面当着前台接待员,一面亲自从警方和消防部门报告中扒材料,再将其改写成新闻报道。社会似乎在不停告诉我们:“你是个女孩儿,你不能做这个。”但我从别处(谢谢你,海伦·雷迪 11)听到的却

    是:“这事儿我当然也 能做,还有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去你的吧。”

    世界在改变。我上大学的目的和之前的女生们不一样,并不是为了

    给自己找个丈夫。多亏妇女解放运动,让我可以选择当一名芭蕾舞演

    员、主修政治学,或是攻读新闻学(这三者都曾一度成为我的主修专

    业)。我母亲似乎只有结婚和生儿育女这样的选项,我却可以走自己想

    走的路:选择不要结婚,不生小孩。

    我作出这一决定,是源于女权意识的觉醒或口服避孕药的发明吗?

    换句话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认为,有效而便利的避孕手段使

    60年代的女性更有可能争取到权益,而20世纪初的妇女参政运动就缺乏

    这种方便的节育方式的支持。或许当年的妇运斗士都被家中的八、九,甚至十个孩子累得筋疲力尽——无论她们是否想要这么多孩子。二十几

    岁、青春年少的我完全没有被母性拖累的意愿。如果过几年决定下来的

    话,我可以到时候再结婚生子——就按照这个顺序。趁着年轻,我要尽

    情探索,活得精彩!

    但进入佛州大学的头一个月,在目睹了我可怜室友的遭遇后,我认

    识到意外怀孕会彻底打乱我追寻精彩生活的计划。接下来的行动就显而

    易见了:你要去往妇科医生之处,获取那口服避孕药。

    虽说避孕药里的荷尔蒙含量高到能噎死一匹马,但它们的确改变了

    一切。女性终于能够控制自己的生育功能,而性革命的脚步也在逐渐逼

    近。对于我和其他许多女性来说,这意味着轻松闲适的性爱就跟出租车

    一样唾手可得。我们终于可以跟男孩子们一样了:爱过即抽身。这同时

    也意味着,我有很多要学的东西。

    在成长过程中,我的性经历和性知识几乎都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对

    恋爱的想法仍旧有点天真。我记得我父母之间没有太多亲昵动作,而且

    要知道,我那空军飞行员老爸经常不在家。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

    上年轻女人接受到的对于性的态度和信息都在逐渐改变,我决定单纯为了性而进行探究——即与许多男人发生肉体关系,但不跟他们产生亲密

    感情。无目的的欢爱非常有解放精神,而且似乎可以起到男女平等的作

    用,至少在性领域是如此。当埃丽卡·容 12

    轰动一时的《怕飞》一书面

    市时,它对我们来说不太像是本小说,而更像是一本解放身体的爱的指

    导手册。书中谈到了许多我们要面对的矛盾:关于女性特质、母性与

    爱,关于我们的社会地位,关于我们对自由和目的的追寻。

    大学期间和毕业后,我曾做过酒吧招待、收割机驾驶员、服务生、绘图员,甚至借由美国通讯委员会提出“妇女和少数族群平等权益”的契

    机,做过电台DJ。用今天年轻人的话说,那段时间我随时都在找机会跟

    人“乱搞”,有一次甚至是在我当值主持电台节目的空档(多亏了加长版

    本的《天堂阶梯》 13)。好像就是那一次,我避孕失败了。是的,尽管

    我精心计划了丁克的生活,兔子还是死了 14。我怀孕了,可我不能为了

    生孩子而放下自己的事业,而且害我大肚子的男人也不是当父亲或丈夫

    的材料。所以在逼他交出了流产手术需要的一半费用后(他对这钱的关

    心程度远大于我本人和怀孕这件事),我找到一位古怪的老医生,悄悄

    地做了手术。至少我不用像大学室友那样,为了做手术独自坐着灰狗大

    巴跨越十个州。

    在继续追求事业的道路上,我没有感到生儿育女的需求。在历经电

    视新闻、广播新闻,以及其他DJ工作后,我在80年代进入公共电台,后

    来又与两位男性商业伙伴一起成立起一家小型本地广告公司。

    结果三十年后,我突然之间意识到:见鬼!我忘生孩子了!我过着

    精彩的生活,经营着一家成功的公司,周游各地,随心所欲地做着各种

    事情,譬如买房子和昂贵的鞋子,以及飞到津巴布韦去看日全食——尽

    管,我忘了找个好男人结婚,生几个孩子。

    那么是我命中注定会无婚无子吗?还是我只是在恰好的时间来到了

    对的地方——甚至可能是在对的时间走到了错的地方?如果早出生十

    年,我的选择会和我的母亲一样局限得多。没生孩子,我后悔过吗?答案有时是肯定的,有时是否定的。我有

    时觉得有个成年的孩子也不错;毕竟,以后谁会像我照顾现年95岁的老

    母亲这样照顾我呢?当然,孩子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我的孩子可能会有

    严重的先天缺陷、变成瘾君子、死在海外战场上,或者一事无成,在我

    老了之后对我也毫不关心。

    我们要接受自己做出的选择,甚至是消极的选择。六七十年代的一

    批女权主义者让我们率先见识到,我们有主动选择的权利,还可以根据

    自己的客观条件和时间点来控制生育计划。那些读不懂我T恤衫上讽刺

    或幽默的标语的年轻女孩并不知道,她们从事的这份工作,还有未来升

    迁的可能性,以及(大致上)同工同酬的权利,二十几年前在这个国家

    都是不可想象的。她们将自己脚下的路看得理所应当,对开辟这条道路

    的女性几乎一无所知:那些女性上街游行、勇敢地竞选公共职务并胜利

    当选、向她们职业道路上的“玻璃天花板”施压——甚至打破了这层玻

    璃,而我们正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也可以成为同样的女性。

    听到我们的怒吼吧!

    C.K的广播事业包括从事电视广播新闻播音员、DJ和配音工作,并

    为奥斯汀的NPR

    15

    电台主持一档爵士乐节目。成立自己的广告公司后,她制作了数以百计的广播和电视广告,并担任公司总裁至今。她周游世

    界,游历过津巴布韦、利比亚等国家,还在戈壁滩观赏过日全食。1

    译注:Roy Lichtenstein,美国波普艺术家。其作品常以卡通人物如米老鼠、唐老鸭、大力水手

    等作为画中主角,后又模仿通俗连环画,创作了一批以少女为主题的爱情画和以空战为内容的

    战争画。

    2

    译注:The Feminine Mystique , 于1963年出版,被普遍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本

    书揭示了当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美国妇女的生活状态以及普遍存在于她们身上的“无

    名”的精神问题。

    3

    译注:Our Bodies, Ourselves,由非营利组织“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出版,关于女性健康与性

    科学的书籍。

    4

    译注: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成立于1966年的美国女权组织。

    5

    译注:Ms. Magazine,美国自由派女权主义杂志,其创始人是两位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人士。

    6

    译注:1968年,女权主义者在“美国小姐”评选期间举行了抗议游行活动。负责报道此事件的一

    名女性记者将这些抗议者与反越战人士作了类比,并提及后者烧毁其兵役应征卡的举动。自

    此,“烧胸罩”这一比喻被错误地,但永久地与这次抗议活动联系了起来,并成为女权主义时代

    的流行语。

    7

    译注:美国佛罗里达州首府,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所在地。

    8

    译注:约翰·F·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1963年11月22日在美国

    达拉斯遇刺身亡。9

    译注: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8年4月4日遇

    刺身亡。

    10

    译注:罗伯特·弗朗西斯·“博比”·肯尼迪(Robert Francis Bobby Kennedy),美国政治人物,通常被称作小肯尼迪,第35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是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参选

    人之一,但在同年6月5日遭到刺杀。

    11

    译注:Helen Reddy,澳大利亚女歌手、演员、活动家,被称作“七十年代流行音乐女王”。她

    的歌曲《我是女人》(I Am Woman)成为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颂歌。

    12

    译注:Erica Jong,美国作家,以小说和诗歌而著名。《怕飞》是容1973年的小说,其中对女

    性性欲的态度颇受争议,在第二波女权运动中颇有影响。

    13

    译注:Stairway to Heaven,英国摇滚乐队“齐柏林飞船”1971年的歌曲。

    14

    译注:“兔子死了”(the rabbit died)这一说法来自1931年发明的验孕方式“兔子测试”(又

    称“弗里德曼测试”)。该测试通过将接受测女性的尿液注射到雌兔体内,观察兔子卵巢变化的

    方式来检验是否怀孕。由于人们误以为只有被测者怀孕时,被注射的兔子才会死亡,因此“兔子

    死了”成为孕检呈阳性的委婉说法。而实际上,因为要通过解剖观察卵巢的变化状况,所有用来

    检验的兔子都会死亡。

    15

    译注: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是一家获公众赞助及部分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非商业性美国

    媒体。女人就是女人

    林·萨瑟兰

    成年后的每一周,我的母亲都会告诉我,应该有个孩子。“赶紧怀

    上啊,”她会这样说,“有了孩子之后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

    如果不是有与此截然相反的思想终于自土壤里萌芽,并开始慢慢影

    响着越来越多的美国女性,我想我也很可能早就被这些话给洗脑了。像

    贝蒂·弗里丹 1

    这样的作者描述了“无以名状的困境”,以此来形容美国主

    妇巨大的不幸与空虚;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2

    开始宣传报道男女同工同酬

    和女性的生育权利。这些内容对传统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子来说是前所未

    闻的:毕竟她们一直被灌输的思想都来自《妙爸爸》或是《天才小麻

    烦》,并将电视剧里的虚假生活奉为模范经典。

    踏进德克萨斯州大学时,我是个17岁的纯洁少女。因为SAT成绩出

    类拔萃,我没读高三,跳级进入大学。在那个年代,哪怕你只有9岁,只要SAT拿了高分,就可以上大学。由于成长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我对于那些为女性权益而努力奋斗的先驱们有一些了解:苏珊·安东尼 3

    为了妇女投票权而抗争;西蒙·波伏娃 4

    和玛格丽特·米德 5

    等人揭露了父

    权社会及其内核——妇女的价值仅在于留在家中生育后代。可是,真正

    让我豁然开朗的时刻,发生在我报名修习了一门全新的课程之后,那门

    课叫做“20世纪女性作家”。那时,我读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 6

    所著的

    《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她在其中描述道,一

    个女人若想安心写作(或者决心做任何事情),就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

    和某种独立的经济来源。这话如同当头棒喝,我感叹道:“还真他妈的

    有点道理。”

    从迈进大学起,我的头等大事就是尽快结束处女之身——越快越好。我已经17岁了,几乎所有的朋友在我这个年纪早就结束了初夜。很

    快,我向文学课助教暗示,自己乐于提供一些“帮助”。他叫乔,人很不

    错,除此以外我都把他忘得差不多了。哦,还有一件事:巫山云雨过程

    中,他对我说,保护措施出了问题。我吓得一跃而起,飞奔进厕所,把

    浴缸龙头拧到最大,在水流下保持倒立姿势,朝天张开双腿,希望能在

    那些该死的小蝌蚪游进我的身体酿成惨剧前把它们统统冲洗出去。我一

    直被教育的一条准则是:不要在结婚前被搞大肚子 。实际上我认为原

    话是:“别在结婚前有性生活”,但是这点小细节早就被我抛诸脑后了。

    有一样引起轰动的东西出现了,它就是“口服避孕药”。为了能拿到

    一些药片,我不得不去学校的保健诊所,接受了第一次彻底的盆腔检

    查,给我做检查的医生居然还是个天主教徒。听说我曾经学过两年拉丁

    语后,他就让我在他拿窥阴器检查的时候列举拉丁词汇的时态变

    化。“的、地、得,”我老老实实地说着,却因为这种奇异的不适而瑟缩

    起来。“我来到,我看见,我征服!”检查结束后,我口袋里装着一小包

    药片走出诊所。真希望能有一个拉丁词语能表达“哦耶”!

    补充一句:在60年代,教授和助教们同他们的女学生发生关系是一

    种潮流,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文化风暴持续席卷全国,丰硕成果随之而来。全国妇女协会成立;

    而《民权法案》——一部禁止在就业中实行性别和种族等方面歧视的提

    案——在一个德州男孩 7

    的推动下得以通过。我又一次感慨道,妈的,这些事真是太有道理了!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使人大开眼界、最解放思想,也是最充满乐趣的

    年代之一。我乐此不疲地沉醉在思想的丰饶之境里。一切都是那么美

    好:各种各样宣传人权与最新思潮的集会 8

    ,全新的音乐形式、觉醒的

    社会意识、反战游行、被打破的性别壁垒,以及毫无后顾之忧、随心所

    欲的性爱。我享有自由,但也抱持着谨慎的态度。18岁时,我与一位艺

    术家陷入爱河,并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当然了,我们不相信婚姻。为什么要给自己套上婚姻的枷锁呢?我们相信只要彼此相爱一天,就互相陪

    伴一天,而我们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我们一直深爱着对方,直到分开的

    时刻来临——正好在我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要孩子的时候。

    这就是当时的我——29岁,单身,朝着专业方向努力,从事电影行

    业的工作。那之后,我的每段感情都维持了两年左右,但总是在涉及是

    否要孩子这个问题之前就分手了。直到我遇到了约翰·斯坦贝克,他是

    那位著名作家 9

    的儿子。我们相爱了,并一起生活在好莱坞。他极其聪

    明,又非常幽默。“给他生个孩子!”我母亲从德州打来电话时特意强调

    道。但我始终觉得还不是时候,毕竟我还有那么多有意思的冒险想去

    做,更何况那时约翰也有酗酒的问题。不,我们还没准备好为人父母。

    最后,我厌倦了洛杉矶,回到德克萨斯州,并开始写作。约翰在之后的

    一次背部手术中去世。多么讽刺!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从越南战火和海

    洛因成瘾中幸存下来,却没能熬过美国的医疗。我为他的死亡,也为失

    去一位伟大的人而悲恸。

    我开始努力工作,尝试旅行写作,并发表了第一份作品,在杂志上

    占了几个版面。随后我接到一通电话,不过不是来自纽约,而是我母亲

    打来的。“你到底 什么时候才生孩子?!”她已经不下一万遍地嚷嚷

    过,“你不需要男人,只要怀上就行。”但我不愿做单身妈妈。我有身为

    单身妈妈的朋友们,而我目睹了她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麻烦:年轻、经

    济窘困、情绪失控,而且劳累过度。虽然从不逃避困难,但我也并不愿

    意走这条路。实际上,我在内心深处一直坚信,孩子应该由夫妻双方共

    同抚养。

    自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开始,我的旅行写作生涯起步了,这

    是作家梦寐以求的谋生方式。我花了十年时间尽情享受着充满冒险和探

    索的时光。多么精彩又无畏的生活:肯尼亚、伯利兹、摩洛哥、秘鲁、巴西、圣卢西亚。我曾沿水路欣赏美国西部风景,乘坐热气球飞上天

    空,在哥斯达黎加遇见巨型棱皮龟,驾驶双桅帆船出海,在非洲、爱尔兰和上百个不同的地方纵马奔腾。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千金不

    换。

    就在我年近40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我搬回位于南奥斯汀葱溪镇的

    小农场里,那是他留给我和姐妹们的地方。有一次我不小心透露自己已

    经逼近绝经期,“什么?!!”母亲绝望地吼道,“那就收养一个孩子!”

    现在是时候向你们介绍一下我非同寻常的母亲了,否则你们大概以

    为她只会喋喋不休地唠叨。实际上对我来说,她是个很好的榜样。她成

    长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尽管经受过难以想象的性别歧视和严格

    管教,她还是一一克服过来。她一直想要生十二个儿子,结果却有了七

    个女儿。除我之外,其他孩子都已生儿育女。母亲以极其优异的成绩从

    查尔斯顿学院毕业,并把她获得的一枚价值20美元的数学比赛金牌兑换

    成了前往西部的单程火车票。那时,一张通往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车票

    票价是19.3美元。这就是我能生活在奥斯汀的原因,在书房里写作,眺

    望着葱溪景色。如果那时她花了十九块三买了去廷巴克图的车票,现在

    我就在那儿了。

    我母亲嫁给一个牛仔的儿子,后来他当上大学教授。她努力干活,拼命存钱,并疼爱她的孩子们。每周,她都存一美元作为我们未来的大

    学教育经费,最终把我们姐妹七人都送进了德克萨斯州大学。

    母亲60岁那年读到贝蒂·弗里丹和格洛丽亚·斯泰纳姆的思想,立刻

    和德克萨斯州说了“拜拜”,搬到英属洪都拉斯的丛林里。她在那里投资

    了一大块丛林——整整4000英亩 10

    ,每英亩7美元。她建了一些农舍,然后卖给嬉皮士们。他们都开着皮卡车、带着狗、留着“老太太”一样的

    长头发,还有一群不穿尿布的孩子们。我的母亲经常独自一人在乡间旅

    行,背着一个红色的双肩包。她就像是一支只有她一个人的女子军队:

    强壮、顽固、无畏、幽默、聪慧,并且受她那个时代的影响,坚定不移

    地相信每个女人都应该生儿育女。在65岁时,她居然收养了一个婴儿!

    这婴儿还只有八周大,出生在她称为家的小岛上。终于,她有了自己没有机会亲自生育的儿子。她的朋友们都震惊了。“你疯了吗?!”他们高

    喊道,“等他15岁的时候,你已经80岁了!等他25岁时,你就年过90

    了!”

    事实的确如此。

    在洪都拉斯的小岛上,我母亲以93岁的高龄去世。她的儿子,我最

    小的弟弟,年满28岁,并深爱着他的母亲。

    在母亲去世前一天,我坐在母亲床边,一只手轻拍着她身旁的小

    狗,一只手放在她的手掌里。尽管过去这个女人一直激怒我,甚至快把

    我逼疯,但失去她仍然让我心痛无比。“我爱你,妈妈,”我说道。她回

    答说:“我也爱你,我爱我的每个女儿”——正如我们一直感受到的那

    样。然后她停顿片刻,目光望向摇晃的棕榈叶,倾听着微风吹动潮起潮

    落,对我说出了她最后的言语。

    “宝贝,做你想做的事情吧。无论如何,女人就是女人。”

    林是一位作家,同时也在她的故乡,德州奥斯汀市葱溪镇经营着养

    马场。她撰写个人回忆录、新颖的纪实小说、诗歌,还有旅行游记。35

    年来,她的作品在国家和地区的选集上均有发表。

    “如果你连照顾自己的孩子都手忙脚乱,我不认为你还能处理好其

    他事情。”

    ——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

    111

    译注:Betty Friedan,美国作家,女权主义者,著有《女性的奥秘》,该书引发了第二次妇女

    运动浪潮。

    2

    译注:Gloria Steinem,美国记者,政治活动家,女权运动先锋。

    3

    译注:Susan B. Anthony,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4

    译注:Simone de Beauvoir,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性主义学者,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保罗·

    萨特的伴侣,代表著作《第二性》。

    5

    译注:Margaret Mead,美国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重要学者,代表作《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

    与气质》(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影响了一代女权运动者。

    6

    译注:Virginia Woolf,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女性主义先锋,主要著作有《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

    7

    译注:指签署该法案的美国前副总统林登·约翰逊。

    8

    译注:20世纪六十年代盛行的思想集会有“be-in”,“love-in”等等。“Love-in”据说最初起源于抗

    议美军参加越战的示威活动,嬉皮士青年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高喊着口号,追求爱情与性的

    自由。“Be-in”集会则着重展示“反文化”思想议题:文化与政治去中心化,环境保护,合法使用

    毒品及致幻剂等。类似的活动还有“sit-in”、“stand-in”、“lie-in”、“smoke-in”和“teach-in”等,都

    是为了表达某种特定诉求而进行的集会。9

    译注:指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Ernst Steinbeck, Jr.,1902年2月27日-1968年12月20

    日),美国作家,曾获得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代表作有《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伊甸园东》(East of Eden)和《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等。

    10

    译注:约合6.25平方公里。

    11

    译注: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夫人。时机

    简·伯克特

    这还用问吗,我肯定是要嫁人的,还要再生一堆孩子!我母亲一天

    班都没上过,可是有些妈妈也是上班族,要是长大后我还想有份事业该

    怎么办呢?呃……是当老师、秘书,还是护士呢?挑个简单的:就护士

    吧。

    不过我是绝对不会照顾病人的——我知道那一点也不好玩。好吧,老爸总逗我开心,所以我或许会照顾他。可我哥哥姐姐一生病就会呕吐

    ——你觉得那是有意思的事儿吗?我不记得母亲呕吐过,但天哪,她的

    病就没好过。我不清楚她到底得了什么病。

    《我爱露西》演到小里基出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想当哪种护士

    了,就是负责照顾新生婴儿的那种。这工作看上去挺有意思的,我很喜

    欢小婴儿。

    上小学时,我幻想过很多与婴儿相关的事——甚至进一步想了更多

    他们长大后的样子。由于我还算专注的观察力和一系列的逻辑分析,到

    了9岁左右,我已就这个问题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也大概就是在

    那一时期,老爸打碎了浴室的玻璃,好把母亲从里头弄出来。这事儿有

    点吓人,不过我问他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说了关于煤气之类的事情,于是我觉得她肯定是胃痛 1

    得要命。不管怎样,关于婴儿的事儿我已经

    想好了:若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只想要可爱的、任人爱抚的小

    宝宝。然后到了他们5岁的时候,我就把他们丢出去,再重新给自己生

    个小不点儿。

    母亲让5岁的我觉得自己像是无足轻重,随时可以被抛弃的东西。

    这是我后来从未有过孩子的原因吗?我越是可以独立照顾自己,她似乎就越不在意我。我不得不开始思考,是否所有孩子在过了蹒跚学步的阶

    段后,都变得不再惹人爱了。

    我的决定是否因为我终于意识到孩子们其实是麻烦的累赘?说真

    的,要不是别无他法,谁会在那些惹人厌的小东西身边待上超过一分

    钟?我母亲就清楚地证明了,她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有趣得多的事

    情:每月两次的桥牌俱乐部、每天下午与朋友们饮酒,以及去乡村俱乐

    部参加晚宴。她还看电视,也玩纸牌游戏。

    母亲永无止境地挑剔,一味索取、对什么都不满意的态度,是否已

    向我灌输了“我永远不够好”的观念?

    酗酒的影响呢?一个醉醺醺的家长相当于根本没有家长,哪怕他与

    你身处同一个房间。当他俩都喝醉的时候,家里就剩下你自己。扎根于

    我心底那对被抛弃的恐惧,是否来源于此?从那天她拧开煤气躺在浴室

    里开始,母亲又多次尝试过自杀,而这也是我恐惧的来源之一吧。

    她那歇斯底里的情绪呢?帽子不小心落地都能让她藉机大发雷霆。

    更多时候,爆发过后她就会抑郁症发作,变得虚弱不堪,连床都起不

    来。这种过山车般的情绪让我充满不安全感,更加重了我的恐惧,担心

    自己会变得像她一样,没有养育孩子的资格。

    为什么老爸没有更努力地保护我们?我对男人有挥之不去的不信任

    感,对婚姻本身也产生怀疑,这两者的终极原因,是否就在于他一直逃

    避着直面她的问题,甚至不肯顾及我们一下?

    以上的原因中,有哪一条能解释为什么我没有要孩子吗?还是说它

    们共同造就了我的选择?不。它们影响了我,让我伤痕累累,但它们并

    没有支配我的整个人生。如果是这种成长环境驱使着我偏离成为母亲的

    道路,那么,我母亲为何要生下我呢?

    母亲的童年与我的出奇地相似。生下她的女人苛刻、虚伪,难以承

    受一点压力。我的外祖父比我父亲还抗拒正面冲突,面对妻子的愤怒情绪时,他也同样无力保护五个子女。外祖父年轻时有过酗酒的问题,不

    过在我铁腕外祖母的强力干涉下,他基本上戒了酒。我爸妈并不富有,但有很多有钱的朋友,而外祖母也一样,比起相夫教子,社交活动更适

    合她。她的母性直到有了孙辈后才觉醒。在她三个做了母亲的女儿中,只有最小的那个勉强有点当妈的样子。要是用“挣扎在缺乏安全感、药

    物成瘾和情绪管理等问题中”来形容我母亲和她的兄弟姐妹们成年后的

    生活,那简直是太客气了。

    虽说我们早年的经历颇为相似,母亲和我步入青少年期后所踏上的

    道路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能够获得的机遇有

    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梅姑 2

    口中的“生命是场宴会”属实的话,母亲和我

    肯定领到了两张完全不同的菜单。我的那份来自《爱丽丝餐厅》,它向

    我承诺: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 3

    ,而母亲的那份上则选项寥寥无几、内容乏善可陈,简直像看到了伍尔沃斯 4

    的午餐柜。

    当我这个幺女也离家去上大学后,我父母开始了两人独自在家的生

    活,这还是他们结婚二十五年来的头一遭。彼时我母亲已在接受精神病

    治疗,而跟那个年代的多数男性一样,她的丈夫觉得个人反思是个闻所

    未闻的概念。老爸更喜欢用酒精调节压力。已经四十五六岁的母亲是个

    缺乏自信的女人,除了接受现状之外别无选择——女性已这样墨守成规

    地过了几十年。

    我离开家几周后,美国全国妇女组织成立了。

    随着日益高涨的妇女运动接连制造新闻,母亲是否开始感觉到自己

    好像被钉在硬币生锈的一面上?而其背面则是我所在的地方,它被一群

    有反叛精神的新人类擦得精光锃亮,这些人向我们这一代女性传递

    着“搏击蓝天”的信息,母亲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呢?

    五年后一个晴朗的圣诞节早晨,50岁的母亲死于自己造成的枪伤之

    下。第二天就是我的24岁生日。好几周之后,在400英里之外,德克萨斯州圣马科斯的人行道上,萨姆·佩金帕 5

    导演让我在《亡命大煞星》出

    演艾丽·麦古奥 6

    的替身,她和史蒂夫·麦奎恩 7

    一起出演了这部电影。展

    现在我眼前的只有“墨守成规”的反义词——那是一条冒险之旅,如果我

    那风趣而聪慧的母亲在她24岁时也有这机会的话,她一定会爱上这条

    路。

    或许她不会跑去高空跳伞,但我敢打赌,她会很乐意只带上一只旅

    行袋,从英格兰徒步晃荡到米克诺斯岛 8

    ,要是途中遇上个帮忙拖拖重

    行李的帅哥——剑桥大学法律专业的——就更好了。她会不会想有份在

    法语区 9

    豪华酒店的理想工作,或是有机会在洛杉矶参与电影拍摄呢?

    她肯定喜欢!而在奥斯汀买下一所房子进行改造,则可能很适合她

    施展创造才华。母亲会结婚生子,是因为60年代之前,那是人们认为女

    性该走的路,但她对于当母亲的紧张感不亚于我。我觉得时机造成了我

    们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不知出于怎样的巧合,我和她出生于同一天,相差整整26岁。

    从过去到现在,我都是幸运的那一个。

    在对其房屋进行了二十年的改造工程后,简终于选好涂料,开始粉

    刷墙壁。她是个如饥似渴的读者,同时还从事设计和写作工作,烹饪饕

    餮大餐款待朋友,以及参加游行,抗议那些愚蠢的法律制定者——正如

    她在60年代做过的那样。

    1

    译注:原文使用了“gas”,既有“煤气”之意,也可以解释为“胃胀气”中的“气”,所以小女孩才有

    此理解。2

    译注:Auntie Mame,小说《欢乐梅姑》及同名电影中的人物。

    3

    译注:《爱丽丝餐厅》(Alice’s Restaurant)是1967年的一首反越战歌曲,“你可以拥有想要的

    一切”(you can have anything you want)是其中一句歌词。

    4

    译注:Woolworth,是一间零售企业,也是廉价商店的开拓者之一。

    5

    译注:Sam Peckinpah,美国好莱坞西部片大师级名导演,美国20世纪最具争议性质导演之

    一,于1960年代中起开启了美国电影特有的“暴力血腥”动作片始祖。《亡命大煞星》(The

    Getaway)是其于1972年执导的新黑色动作犯罪电影。

    6

    译注:Ali MacGraw,美国电影演员,曾因出演《爱情故事》(Love Story)获得金球奖最佳戏

    剧类电影女主角。

    7

    译注:Steve McQueen,六七十年代著名的好莱坞硬汉派影星,与达斯汀·霍夫曼等人齐名。出

    演的角色大都是比较边缘的“英雄人物”,在美国影坛有重要地位。

    8

    译注:Mykonos,希腊爱琴海上的一个小岛,因旅游业而闻名。

    9

    译注:French Quarter,美国城市新奥尔良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街区。1964年大事记

    国会批准对越南的战争

    LBJ

    1

    签署《1964年民权法案》

    2

    捉拿归案:“波士顿扼杀者”

    3

    改名:卡修斯·克莱=穆罕默德·阿里

    美国史上级别最高的地震:阿拉斯加,9.2级

    “摩登派”和“摇滚派”的不列颠大混战

    4

    美国:哈莱姆区的种族骚乱

    5

    纽约世界博览会

    纳尔逊·曼德拉:终身监禁

    南非被禁止参加东京夏季奥运会

    6

    诺贝尔和平奖:马丁·路德·金

    西德尼·波蒂埃

    7

    创造历史:最佳男主角

    沃伦委员会报告:奥斯瓦尔德是独自行动

    8

    “滚石”乐队

    9

    :首张专辑

    鲍勃·迪伦

    10

    :《时代在变》

    73,000,000人观看了“披头士”乐队参加《苏利文秀》

    “披头士”的13首歌曲同时登上“公告牌百大单曲榜”

    11

    索尼公司首台录像机面市

    福特公司推出“野马”

    12首次面市 :电脑鼠标、布法罗辣鸡翅

    13

    、汽泡纸

    14

    电视首秀 :《冷暖人间》

    15

    (米亚·法罗

    16

    、瑞恩·奥尼尔

    17

    参演)

    电影 :《希腊人佐巴》

    18

    《粉红豹系列:黑夜怪枪》

    19

    《汤姆·琼斯》

    20

    年度歌曲 :《相见时难别亦难》

    21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SH绿赠券商品目录

    22

    1

    译注:林登 ·贝恩斯 ·约翰逊 (Lyndon Baines Johnson ,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通常被缩写成LBJ,美国第35任副总统和第36任总统。约翰逊是美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

    一,任内通过的法案至今仍影响美国社会。

    2

    译注:Civil Rights Act of 1964,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的法案,内容规范了美国境内不得采取

    种族隔离,也规定对黑人、少数民族与妇女的歧视性作为为非法。它结束了美国自立国以来长

    期的黑白种族隔离政策,被认为是人权进步的里程碑。

    3

    译注:“Boston Strangler”,是嫌犯真名阿尔伯特·德萨尔沃(Albert DeSalvo)的绰号,他被指

    控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及周边地区杀死了13名妇女。4

    译注:“摩登派”(Mods)和“摇滚派”(Rocks)是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早期,两股冲突的

    英国青年亚文化。1964年两派人士之间的斗争被媒体广为报道,社会上产生了对英国青年的道

    德恐慌,这两种亚文化也被冠以“民间恶魔”(folk devils)的标签。

    5

    译注:1964年7月16日,15岁的非裔美国少年詹姆斯·鲍威尔遭警察枪击身亡。这一事件在纽约

    哈莱姆区引发了长达六天的骚乱。

    6

    译注:由于施行种族隔离制度,南非遭到抵制,1964-1988年间被剥夺奥运会入场资格。

    7

    译注:Sidney Poitier,美国演员、导演、作家和外交官,全世界第一位黑人奥斯卡影帝 。

    8

    译注:总统特别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委员会(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the Assassination of

    President Kennedy),又称沃伦委员会(Warren Commission)。是由美国总统林登·詹森下令成

    立的总统委员会(Presidential Commission),成立于1963年11月29日,以调查发生于1963年11

    月22日的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事件。该委员会的结论为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独自一人

    刺杀了肯尼迪;但此一结论经常被质疑。

    9

    译注:Rolling Stones,是一支英国摇滚乐乐队,于1962年4月在伦敦成立,乐队成员米克·贾格

    尔和凯斯·理查兹被公认为大众乐史上最有成果的作曲家和作词家组之一。

    10

    译注:Bob Dylan,是一位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

    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响已超过50年。他的大多数著名作品都来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

    谣,也被广泛认为是当时美国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为当时美国民权

    反战运动的圣歌,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11

    译注:Billboard’s Top 100,是由美国的音乐杂志《公告牌》所制作的一份单曲排行榜,通常

    简称“公告牌单曲榜”,此榜单也被认为是美国最具权威的一份单曲排行榜。排行榜的排名由美

    国境内的唱片销量(实体销售及数位销售)、单曲在广播中广播的次数及线上媒体串流之总和

    决定。

    12

    译注:Mustang,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款跑车,造就了一个新的美国汽车种类——小马车,一

    种像跑车的有长罩和短车尾甲板的轿跑车。

    13

    译注:Buffalo wings,源于纽约州布法罗(又称“水牛城”)的菜式。采用鸡翅的中下部,不上

    面粉油炸,再上以辣椒为原料的酱汁及其他调味,原本的酱汁只有辣椒酱、白醋、牛油、盐和

    蒜头五种材料。

    14

    译注:bubble wrap,是一种塑胶包装材料,一般呈透明状,上面布满注入空气的小气泡,又

    称为气泡纸、泡泡纸。

    15

    译注:Peyton Place,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美国黄金时段肥皂剧。16

    译注:Mia Farrow,美国女演员,演出超过四十部影片,并获得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

    术学院最佳女演员等奖项。

    17

    译注:Ryan O’Neal,美国著名男演员和业余拳击手。

    18

    译注:Zorba the Greek,改编自同名希腊小说的电影。

    19

    译注:A Shot in the Dark,“粉红豹”系列的第二部电影,男主人公自此开始有了那广为人知的

    夸张法国口音。

    20

    译注:Tom Jones,改编自同名经典小说的英国冒险喜剧片,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四个

    奥斯卡奖项。

    21

    译注:Days of Wine and Roses,同名电影主题曲,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22

    译注:SH绿赠券由斯佩里哈钦森(SH)公司发行,作为其购物奖励计划的一部分。该

    公司号称其赠券可兑换商品的目录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并声称其赠券的发行量超过美

    国邮政的邮票发行量。时间都去哪儿了?

    梅格·威尔逊

    我忘生孩子了。没啥大不了的,谁叫我一直忙得要命。到底都发生

    了些什么?!

    在州长办公室工作那会儿,我丈夫会打电话问我上司,能不能允许

    他跟他自己的老婆(就是我)约个会。听上去挺可爱的,不过事实上我

    就是这么忙。生活像是场美梦,我拥有一切:好工作、好丈夫、很多朋

    友、重要的志愿者活动和政治工作,以及近在眼前的升职机会。我们正

    忙着拯救世界——至少是世界的一角吧。孩子?谁有那个时间?反正我

    没有——至少当时没有。事实证明,我永远没空。

    我母亲毕业于杜克大学生物学专业,原本打算继续申请医学院,但

    她家庭的经济条件承担不起研究生学习的费用。于是她转而进入埃索石

    油公司,当了一名化学研究员,并在那里认识了我父亲。婚后,她辞掉

    了工作。她全盘收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套餐”:丈夫、孩子、家庭主

    妇。为什么?因为这种生活方式适合她,而且作为一个效率高得可怕的

    人,她在照顾四个孩子和料理家务之余,还给自己留有闲暇时光。她喜

    欢阅读、园艺、游泳,还在当地的妇女俱乐部做义工。当读到《女性的

    奥秘》一书时,贝蒂·弗里丹的一针见血让母亲深表赞叹。她深信这本

    书就是为她而写,但没有沉湎于自我怜悯中。

    我母亲和外祖母都是玛格丽特·桑格的拥戴者,桑格是美国控制生

    育运动的先驱。每当我们兄妹中有人进入青春期,母亲都会向他她派

    发《红十字会手册》,并让我们阅读其中关于生殖的章节。假若我的兄

    弟们搞大了女孩儿的肚子,我母亲肯定会说,都是男孩儿的错,不能怪

    女孩儿!明明有避孕措施可用——所以赶快用起来!因此,迎接我的不是大段说教,而是生理知识、关于月经的介绍和

    未曾明说的“当个好姑娘”的期待。不过在当时的伊利诺伊州阿科

    拉,“好姑娘”可算不上常态。对于那里的人来说,“正常”大约等同于怀

    孕、结婚、高中毕业这三种状态以某种随机的顺序发生。我认识的人

    中,只有一个高中女孩在生了个孩子后,仍然没结婚就去上大学了。

    我在小镇长大,在父母和三个兄弟身边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那

    里对孩子来说是个完美的成长之地,但这种美好只持续到童年结束时。

    看着父母在玉米田的包围下变得焦躁不安,我们幼小的心灵也潜移默化

    地被这弹丸之地的逼仄格局影响着。就算我们后来没有搬家,我觉得自

    己也会十分谨慎,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作出把自己困在那里的事情。

    不过我们的确搬家了——搬得很远,去了比利时布鲁塞尔,那年我

    11岁。我那身为化学工程师的父亲——聚乙烯的发明就有他的功劳——

    被埃索公司招揽回去,前往布鲁塞尔一间新的塑料研究实验室工作。我

    这个会被伊利诺伊州尚佩恩 1

    这样的“大城市”吓住的小女孩,突然来到

    一座巨大的外国都市里,投入新生活之中。

    父母在布鲁塞尔这座大都市过得风生水起的同时,我们这些孩子也

    随心所欲地探索着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的生活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布

    鲁塞尔国际学校学术精良,无论在哪个科目中,女孩都被寄予跟男孩同

    样高的期望。我兴奋地迎接着这种智力上的挑战,欢乐又坚定地投入到

    课堂学习中。

    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四个孩子都逐渐到了可以基本照顾自己的年

    纪,母亲也稍得解脱。我买了一辆摩托车,这样出门就方便多了。坐公

    共汽车倒也不是不行,但对于积极参与各种体育和社团活动的我来说,这辆本田Supersport摩托才能让我畅通无阻!有了它,我可以与散居在

    布鲁塞尔各处的朋友们相约玩乐,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上投入大把时间。

    自那时起,相对于说“不”,我开始更倾向于对生活说“是”。

    高中期间我经常帮忙照看小孩,这是我在异国为数不多的赚钱手段之一。我记得其中一位雇用我的女士说过,她很爱那三个吵吵闹闹的孩

    子,不过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是不会再生小孩的。

    除了她丈夫之外,我和我的朋友们似乎是唯一与那位女士聊天

    的“大人”。她的谈话中始终充满着苦涩、孤独,和一丝绝望的意味。这

    些对话的范围和内容在我听来颇为偏激,也让我心烦意乱。

    有了摩托车,我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我最常去的便是布鲁塞

    尔大广场,和学校的人一起喝香料酒、吃薯条。以此为起点,再进一步

    接受60年代的新音乐,以及探索约会和性爱,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在这个天主教气氛浓厚的国家,无避孕手段的欢爱是件让人伤脑筋

    的事情,因为在比利时,避孕用品并不易得,于是我便偷爸爸的来用。

    《红十字会手册》教的知识也派上了用场,安全期避孕法和体外中断法

    都是我的备用措施。

    除了希望我上大学之外,我父母并没有其他很明确的期望。我那亲

    爱的爸爸是个哲学思想上的自由主义者,家庭事务上的传统派。他想让

    我上大学、找个丈夫、毕业,然后生孩子——将老家阿科拉高中的传统

    发扬到大学里去!我明确地表示,我上大学是为了接受教育的,没有其

    他目的。

    我前往纽约州,就读于伊萨卡学院 2。到了那儿之后,我做的第一

    件事是登记入学,将我主修的专业从原本的生物学改为政治学。第二件

    则是找到医疗中心,开了口服避孕药的处方。我的学科课程兼有政治与

    科学,真是太棒了!我全身心地投入大学生活中,甚至还帮助一位激进

    的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教授成功受聘于学院。我的社交生活也同样精彩

    ——随心所欲。我逐渐成为一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在性爱关系中,我

    总是说了算的那个。避孕措施让我毫无顾虑,享受一切。

    大学三年级时,我结识了一位康奈尔大学的男生,他是个很棒的

    人,是我今生挚爱。不巧的是,他是天主教徒,他父母更是虔诚得要命。早在那个时候,我不想要孩子的想法就初露端倪,当然,还没有那

    么明确。好吧,他需要下一代——为了他父母!我们没走到结婚那一

    步。

    到了大学四年级,我已经是个致力于政治的女权主义者了。毕业

    后,我打算学习必要的技能,去改变公共政策的走向,让它更好地为未

    来服务——一个女权主义的未来、智能科学的未来。那时,人口总量将

    实现平衡的零增长,全民教育得以普及,世界范围内都达到了男女平

    权,女性得以在各个层面上参政。我经验丰富、自信满满。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BJ)公共事务

    学院的研究生项目录取了我,并给我全额奖学金。我无需父母的资金支

    持就可以动身前往德克萨斯。我梦想的事业即将启航。

    读研期间,我的一个研究项目需要我采访几位年长的女性。我在奥

    斯汀城外大约三十英里的一个郊区见到其中一位。在她讲述的众多在德

    州的成长故事中,最令人吃惊的一个是,直到接近晚年,她才知道除了

    绝经外还有其他的生育控制手段!我事先并没想到会跟她讨论起这个话

    题,不过很明显,她想讲出来,好提醒现在的年轻女性,结婚的时候可

    要比她自己精明些!如果她早知道这些就好了。

    在LBJ学院攻读研究生一年后,第二学年开始前的那个暑假,我坐

    下来问自己,今生的追求是什么。在我不太长的人生中,我已经积累了

    不少经验。但我需要决定,怎样选择才能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逆

    来顺受。我做出了两个改变人生的决定:第一,我决定要一段一夫一

    妻、忠诚而稳定的异性关系;第二,我决定永远不以社会服务领域的工

    作为谋生手段。我只想在那些能得到准确答案的领域工作,这意味着,我的工作将以科学和技术为中心。我的第一个决定既让我自己惊讶,也

    吓到了朋友们,他们几乎认不出这个表达了如此传统的感情观的女人。

    不过我已经吻过太多青蛙,他们都没变成我的王子。现在我想要的是个

    真正的伴侣,我也终于准备好为一段感情作出承诺。在我的女权观念推动下,我在社区汽车合作社报名参加了大众汽车

    维修班。我已下定决心,不要再像研究生第一学期一样,每次去修车的

    时候都被痛宰一顿。学习修车看起来是一件很适合在第二学期开始前做

    的暑期活动。我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他名叫弗雷德·克里斯威尔,对

    方告诉我:下周六开始上课,记得带纸巾和驱蚊液,穿得舒服点。接下

    来的四个周末里,我们会学习大众车的基本维修知识。不过,因为要在

    新成立的奥斯汀妇女地位委员会面前作证,我要缺席一节课。弗雷德主

    动提出找个周五帮我补习发动机调整的课,条件是让我开车送他去刹车

    修理厂。他的车在那里检修,好为之后的自驾旅行做准备。

    原本两三个小时就能处理好的事情,变成了一整天离奇曲折的遭

    遇。到了刹车修理厂,那里的人告诉弗雷德,他们只收现金,所以我们

    不得不离开,去他银行的汽车快捷通道取钱。

    回到修理厂后,弗雷德教了我如何调整发动机。正要开始查看他的

    刹车系统时,他忽然想起来,这次出门他需要旅行支票,于是我们又开

    回银行。但旅行支票需要下车去营业厅办理。周五下午是发放薪水的日

    子,银行里人很多。通常情况下,弗雷德很讨厌排队,那天他看起来却

    毫不在意。等我终于不情不愿地踏上回家之路时,已经快晚上七点了。

    弗雷德出门旅行了,一路上都在跟朋友们讲述他最近认识了一位迷

    人的姑娘。他朋友们的反应是:“你居然舍得抛下她出来玩儿?!”他远

    行期间,我收到好几张明信片,他一回来,我就接到了他的电话。我们

    一直约会到夏天结束。万圣节时我接到不少派对邀请函,不过在去过一

    场后,我还是宁可自己去“调皮捣蛋”。我站在弗雷德门前,身穿黑色天

    鹅绒连衣裙,戴着老花镜,头发上铺满白粉,手袋里装着我的避孕隔

    膜。“不给糖就捣蛋!”见到我他很惊喜。这惊喜真如糖一般的甜蜜!

    到了一月份,我搬进他家开始同居生活。那年夏天我们进行了一次

    彻夜长谈,讨论到了六十几岁时,我们会如何相处。我说:“你不觉得

    这意味着我们该结婚了吗?”在他好不容易从激动中平静下来后,弗雷德表示,他也觉得结婚是个好主意。我们的构思和计划中都没有孩子的

    身影。

    我们在十一月结婚了,就在万圣节第二天。那之后不久,我就迫不

    及待地带他见了我外祖母。听说我们没有生孩子的打算时,她说:“那

    还结什么婚?”这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她这么说的意思肯定不是在建

    议我和弗雷德同居一辈子——外婆永远都不会答应我那么做的!随后,当我告诉她我婚后没改姓弗雷德的姓氏时,格雷婆婆双手掐腰,对弗雷

    德怒目而视:“该死的男人!为你的权利硬气起来!让她跟你姓!”我的

    好丈夫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

    我找到了一个男人,他想要忠诚而持久的婚姻传统,但丝毫没有局

    限我的意愿。他尊重我事业上的梦想,支持我的额外活动,尽管它们会

    抢走很多我们相处的时间。我总是难以自制,对自己所秉持的信念过度

    投入,而他接受了这一点。

    我的成功也让弗雷德得以找到自己的方向,他一步步地从汽车修理

    工、照相机修理工、远程医疗研发经理,成为德州仪器公司都电池技术

    固件经理。弗雷德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他获得了充分的时间来认识到自

    己的潜力。

    弗雷德和我都很享受没有孩子的生活,不过到了三十五、六岁时,我们开始放慢步调。

    或许到了该重新考虑这件事的时候了。结果晴天霹雳一般地,我被

    诊断出眼癌。医生建议我不要怀孕,因为癌症对孕期的荷尔蒙变化很敏

    感。弗雷德十分坚决:在我跟孩子之间,他选择我!讨论就此结束。作

    为我40岁的生日礼物,我做了输卵管结扎手术。

    最近有位朋友惊呼道:“我知道为什么你和弗雷德这么幸福了!你

    们没有孩子。”我不得不赞同这个说法。我们乐于将时间花在工作项

    目、旅行、与人分享最近阅读的书籍、亲自下厨款待自己和朋友,以及

    支持有意义的事业上。我们通过彼此之间的羁绊来定义自我——而非通过养育子女的生活。虽然有些朋友对我们共度了这么多幸福时光——到

    目前为止已有37年了——而深表艳羡,我有时仍会思考,如果我们有孩

    子,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一度以为自己有大把时间来考虑生孩子

    的问题,结果我们想错了。

    生活有种荒唐的颠倒感:年轻时我们疯狂地忙碌,年纪稍长后生儿

    育女。然后,当我们老到无法生育时,我们为他们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和

    耐心,我们的脑海中流淌着生命的体验,得以与他们分享。

    梅格就职于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并通过该校的IC2学院,向墨西哥教授技术商品化课程。她热爱手工编织,积极参与编织与编织

    材料组织。她的其他兴趣爱好还包括政治、经济、园艺,以及老公弗雷

    德。

    1

    译注:Champaign,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人口约85000。

    2

    译注:Ithaca College,纽约州伊萨卡市一所男女同校、无宗派的私立高校。1965年大事记

    新家的平均成本:13,500美元

    汽油:31美分加仑

    黄金:36美元盎司

    美国第一批作战部队开赴越南

    35,000抗议者在华盛顿展开游行

    1

    塞尔玛暴动

    2

    :包括马丁·路德·金在内的2,600人遭逮捕

    沃茨骚乱

    3

    :4,000人遭逮捕、34人死亡、1,000人受伤

    苏联:人类首次太空行走

    夏日首秀:迷你裙,英国

    崔姬

    4

    :轰动时尚界,英国

    飓风“贝齐”:给巴哈马群岛、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造成10亿美

    元损失

    保罗六世:首位到访美国的教皇

    美国首次从古巴空运物资

    17分钟销售一空:“披头士”乐队谢伊体育场演唱会

    “感恩至死”乐队

    5

    :首场演唱会,旧金山

    歌曲 :“妈妈与爸爸”合唱团

    6

    :《去你想去之处》

    年度唱片 :《伊帕内玛的女孩》

    7

    电视首秀 :《约会游戏》

    8

    《迪恩·马丁秀》

    9

    出生 :J·K·罗琳

    10

    、莎拉·杰西卡·帕克

    11

    、本·斯蒂勒

    12

    、小罗伯特·唐尼

    13

    、凯拉·塞吉维克

    14

    、波姬·小丝

    15

    去世 :温斯顿·丘吉尔

    16

    、T·S·艾略特

    17

    、纳京高

    18

    1

    译注:1965年4月17日,学运团体“学生争取民主”(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SDS)在

    华盛顿特区组织的反越战游行。

    2

    译注:Selma riots,发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系列抗议活动,是选举权运动的一部分。

    3

    译注:Watts Riots,1965年8月11日,一名非裔美国摩托驾驶员因醉驾被逮捕,事件迅速由路

    边争吵升级为打斗,以及随后连续六天的抢劫和纵火事件。

    4

    译注:Twiggy,原名莱斯利·霍恩比(Lesley Hornby),出生于1949年,是一位英国模特、女

    演员和歌手。她于六十年代中期成为英国著名的青少年模特,并迅速闻名世界。

    5

    译注:Grateful Dead,美国摇滚乐队,以大段现场即兴演奏著称。该乐队及其歌迷群体常常与

    嬉皮士运动联系在一起。2007年,乐队被授予了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6

    译注:Mamas The Papas,美国合唱团体,《加州梦》(California Dreamin’)是其最著名歌

    曲之一。《去你想去之处》(Go Where You Wanna Go)是“妈妈与爸爸”的首支单曲。

    7

    译注:Girl from Ipanema,是创作于1962年的著名巴萨诺瓦歌曲,曾多次被翻唱。巴西歌手艾斯特·吉芭托所演绎的版本也广受好评,并获得1965年格莱美奖年度唱片。

    8

    译注:The Dating Game,一档游戏类电视节目。

    9

    译注:Dean Martin Show,一档综艺喜剧类电视节目。

    10

    译注:J. K. Rowling,英国女作家,《哈利·波特》系列书籍的作者。

    11

    译注:Sarah Jessica Parker,美国女演员、制片人和设计师,以其在《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中出演的专栏作家而知名。

    12

    译注:Ben Stiller,美国男演员、电影制作人,曾出演过《拜见岳父大人》、《博物馆惊魂

    夜》等影片。

    13

    译注:Robert Downey, Jr,美国男演员,曾出演过《钢铁侠》等影片。

    14

    译注:Kyra Sedgwick,美国女演员,曾获视金球奖和艾美奖最佳女主角。

    15

    译注:Brooke Shields,童星出身的美国女演员、模特。

    16

    译注:Winston Churchill,英国前首相(1940-1945,1950-1955)。

    17

    译注:T.S. Eliot,全名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 美国诗人、剧

    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18

    译注:Nat King Cole,原名Nathaniel Adams Coles,钢琴演奏家,男中音。主要音乐风格是爵

    士乐、流行乐。飞驰的犀牛追逐着我

    玛丽-爱伦·坎贝尔

    管理员把食指挨到唇边,又指指旁边的一棵树,示意我爬往高处。

    随着肾上腺素疯狂飙升,我手里拿着摄像机蹿上树去,快得难以置信。

    就在那一瞬间,犀牛捕捉到了我们的气味,拔足朝我们冲来。它愤怒地

    喷着鼻息,在我们的避难所附近一直转悠,迟迟不肯离去。最后,一只

    公象向它跑来,终于把它赶走了。

    我的摄影机捕捉到全部过程,希望这些镜头能对我正在录制的亚洲

    艺术主题片有所帮助。在旅行过程中,我已经有过许多类似的“肾上腺

    素飙升”的体验,比如我曾从以色列考古现场挖掘出一片有着2500年历

    史的希腊陶器残片;还有一次在南非丛林中露营,我要在漆黑的夜里小

    心搜寻鬣狗的眼睛。如果我为了组成家庭和抚养孩子而放弃探索世界,我还会有这些惊险旅程吗?没有了家庭琐事的干扰,我能尽情地沉醉在

    大自然最迷人的环境中,遇见众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探索人迹罕

    至的偏远城镇。

    每当我做了什么忤逆母亲的事情,她总会生气地说道:“千万别要

    孩子。”那个时刻,她不过是因为我作为子女的不完美而一时气急。但

    她不知道的是,我心里多么把她的气话当真。尽管她的很多教诲我都不

    当一回事,但那句话我一直无法忘怀。

    但我不要孩子的决定不仅仅是源于母亲的建议。我做这个决定的根

    本原因来自于自己好胜、有野心的天性,和成年后的生活环境。我是美

    国第二代移民,在纽约出生、长岛长大,作为家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立志在各个方面做到最好,无论是学习、艺术还是舞

    蹈。我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如饥似渴地阅读。阅

    读让我逃离单调平庸的一隅,引领我进入前所未见的世界,激励我去尝试狭隘生活之外的事物。我觉得自己像一块海绵,沉醉在故事的海洋

    里;它们来自跨越千年的书本和戏剧,带我从太平洋岛屿穿越到外太

    空。这就是我11岁之前的世界。后来,我的妹妹出生了。真是惊喜,我

    想。突然间,我不再是生活的中心。由于母亲还有一份兼职工作,每当

    放学回家后,我便要承担起一部分照顾妹妹艾莉森的责任。我爱这个小

    妹妹,但不喜欢她对我自由时间的限制。我在心中牢牢记住:养育小孩

    就是这样的。

    从1964年到1968年,我住在家里,兼职教一群小朋友们跳舞。后来

    我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圣约翰大学就读。我的大学生涯充斥着欢乐、友谊与异性。毕业后,我准备去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大学毕业前的夏天,我与一位前绘画导师坠入情网。他是一个文质

    彬彬又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比我大19岁,法国气质的薄唇边永远晃悠着

    一支雪茄。这份感情本该是一场艳遇,可毕竟那时是60年代晚期,结果

    很快演变为一段认真的恋爱关系。在密歇根的那年,我们在假期偷偷见

    面,聊到深夜。毕业典礼后的第二天,我们就一同乘上飞往法国的飞

    机。我母亲差点因此精神崩溃。她那乖巧的天主教徒女儿怎么会做出来

    这种事?到法国后,我们拜访了他的家庭,而他们只是非常勉强地接受

    了我的存在。

    所有人都认为我们的感情长不过一个夏天。但实际上我们一直在一

    起,小部分因为我很单纯,大部分因为他喜欢被可爱、年轻的女人关注

    和崇拜。

    等我们回到美国后,我以艺术教师的身份工作过一段时间,刚开始

    在小学,后来是初中和高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艺术创造,激励他们是非常困难的。三年过后我辞掉老师的工作,决心踏上平面设

    计师的职业道路,从此只需要激励自己就行了。经过多年同居,我嫁给

    了他,我的法国老公;他利用他的关系,帮助我从自由职业设计师起

    步。后来,我找到一份从最基本开始做起的全职工作。雄心和天赋促使我不断进步,每份新工作都超越了上一个。但我每年有51周都在工作,还要算上相当一部分加班时间。就算是在极难得的闲暇时候,我也会创

    作自己的作品,根本没有时间生育宝宝。

    不管你可能听说过多少关于法国男人的传闻,我们的性生活从来没

    有传言中那么棒。我的丈夫克劳德是一位教授,每年暑假都会飞回法国

    待五周探望双亲。就在某年的夏天,我和一位年纪相仿的同事擦出火

    花。彼时仍是二十多岁的我感到孤独,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和尝试。这场

    秘密外遇的情节充分激发出我对未知和刺激的渴望。

    过了两年,克劳德终于明智地决定结束我们名存实亡的婚姻。他说

    我已经不能再给他“灵感”。我想真正使他在意的是,我已经不再“崇

    拜”他。为了追求灵感,他转而选择更加年轻的学生模特。那时我已经

    是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并且也即将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我清楚地看到前夫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大把可用于创作的空闲时

    间,可以四处旅行的暑假。这激励着我以设计师的身份努力工作,并利

    用这个身份的成功作为当老师的跳板。我开始搜索那些刚刚准备启动平

    面设计项目的大学。在结束上一段婚姻和外遇后,我申请到新泽西州泽

    西市的一个职位,与曼哈顿以及纽约艺术区只隔一条河。

    在和克劳德的婚姻里,我发现自己对户外活动充满热情,参加了一

    系列登山、骑行、滑冰和露营的活动——正好都是那位艺术家丈夫所不

    屑的。一次在长岛的徒步登山活动中,我遇到了查理,未来会成为我第

    二任丈夫的男人。他非常英俊,只大我一岁,同样热爱户外活动。我对

    他的感情来得迅速猛烈。经过六个月的交往,我们搬到一起。我知道这

    是一段走出过去,重新开始的关系,这段关系里还包括他10岁的儿子,我需要立即面对继母的角色。他儿子的生母住在弗吉尼亚州,除了偶尔

    会打电话过来以外,并没有对我们的新家庭造成什么影响。查理是一个

    非常严格独断的父亲,他经常大吼大叫,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都会被

    施加同等程度的惩罚措施。我在脑海中记下了第二点:查理绝不适合做我孩子的父亲。可在同

    居一年后并已开始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我却怀孕了。那时我还在攻读另

    一个学位,以保证能更有机会获得终身教授职位。丈夫对再次成为孩子

    的父亲这件事并不热心,而且暗示不想再要另一个孩子。于是我决定终

    止妊娠。不到一周后,查理做了结扎手术,从而结束了我为他生儿育女

    的可能。

    我的继子同我们一起生活到16岁,然后搬到他母亲那儿住了一年,之后就被送进寄宿学校。作为他的继母,我表现得一直不错,但实际上

    他的教育大部分是由父亲在做决定。我确信自己是他的少年时光里唯一

    的支柱,是教会他忍耐和引导他走向艺术与文学的楷模。后来他继续学

    习了写作和电影制作。

    不要孩子对我来说是个正确的决定。查理和我保持了十六年的婚姻

    关系,而那最后一年简直宛如炼狱。假如我们选择生下孩子,他她将

    在青少年时期面对我们婚姻的分崩离析。我想,不用让孩子经历这种焦

    虑是值得庆幸的事情。查理除了脾气极其可怕以外,还有酗酒的问题,虽然他从不承认。在尝试接受心理咨询并参加匿名戒酒互助会四年后,我成功戒酒,并提出离婚。50岁的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自由地去往自

    己想去的每个地方。

    这些年的独身生活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我继续工作,成为正

    职教授,还获得了几项荣誉补助。从1969年第一次去法国开始,我就爱

    上了旅行。我远赴过六十个国家,其中许多国家我去过不止一次。我曾

    在那里工作、生活、探索。我在美国乃至国外创造自己的艺术,并且一

    路结识了许多朋友。我曾有过几个恋人,以此补偿未曾尽情享乐的早年

    时光。但我尚未找到一个能与之分享这份精彩人生的对象。我可以和少

    数几个人分享生活中的不同方面,这样对我来说已经非常好了。

    我依然热爱着户外天地——在亚洲和非洲大地上追逐猛兽。玛丽-爱伦最近刚刚退休,她结束了在新泽西一所大学34年的艺术

    教授职位。她愉快地环游世界,辅导培训班,为不同项目担任志愿者的

    工作;此外,作为一名艺术家,她一半时间待在纽约的家中享受艺术和

    舞蹈,一半时间回到纽约州北部的故乡,在那儿她划独木舟、登山、滑

    雪、创作,并计划着下一次冒险。无果而终的“大苹果”

    卡伦·克雷普斯

    我哥哥出生后,母亲流产七次才生下我——这个家里盼望已久的孩

    子。我父母是东欧犹太人的后代,他们的祖先一个世纪前来到纽约。我

    哥哥会传承家族的姓氏,不过他将娶个外族女子。而我将继承家族的信

    仰,因为犹太传统是以母系方式运作的。

    我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儿孙生活幸福。她期待着看到我快乐地

    长大,结婚,生下奉为人生意义的孩子,就像她曾经一样。

    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何处,尽管我曾在哲学、心理学、占星学、手相学、灵性和瑜伽等领域上下求索。犹太教堂让我一无所获,而我家

    人几乎对此毫无察觉。我渴求着一种归属感,想要融入某处,与人心有

    灵犀。在60年代的纽约做个这样的青少年,意味着你是个不循规蹈矩的

    人。而我既想顺应传统,又不愿将其全盘接受。

    父母将我送进一所先进的私立学校,不过他们也明确表示,希望我

    做个传统的贞洁新娘。我的同学们不是使用口服避孕药,就是怀了孕,因此要遵守我父母的这个要求似乎不太可能。

    反主流文化的钟声敲响了。目睹了二战后美国物质庸俗化的倾向,我感到焦虑不安。在饭桌上,我渴求有意义的谈话,而不是肤浅的闲

    聊。我参加了中央公园绵羊草地的第一场“加入进来” 1

    活动,后来又与

    朋友和老师们一起在第五大道游行,参加首次重要反越战游行。放学

    后,我和留着长发的嬉皮士男孩们在公园里尝试了大麻、哈希什 2

    和边

    缘性行为。

    然而在1967年,就在我打算“破处”前夕,我结识了我的上师。通过

    瑜伽,我发现自己更乐于追寻“更高的自我”,而非结识异性。在我父亲看来,这个“灵性大师”是个邪恶的花衣魔笛手 3

    ,正引诱着他叛逆的女

    儿,抛弃先祖的道德。爸爸没有意识到,瑜伽其实成为我的庇护所,让

    我避免被那个传统社会教条迅速崩塌的时代所裹挟。

    对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来说,避孕工具跟软性毒品和致幻剂一样唾手

    可得。人们调情、做爱、追随不同的口号。我所在的高中加入反战罢课

    活动,以支持二十个街区开外的哥伦比亚大学,那里的反对人士占领办

    公大楼的消息已上了全国新闻头条。和平、花的力量 4

    、“要做爱,不要

    战争” 5

    主题的海报与展示黑豹党 6

    愤怒拳头标志的海报争夺着地盘。哈

    莱姆区爆发了种族骚乱。当不远处的公寓着火冒出浓烟时,我在卧室里

    点着熏香用凝神冥想来逃避外界的混乱。

    18岁那年,高中毕业两天后,我搬出父母在上东区的公寓,坐上跨

    城区的公车,来到整体瑜伽 7

    的诞生之处。海报上写着:“打开这扇门,你就能遇见萨特旦安达大师。而离开时,你会发现另一扇门已开

    启。”的确有许多扇门向我敞开了,尽管并非以想象中的方式。

    我立志帮助他们将整体瑜伽介绍给西方世界,我与另外两位女瑜伽

    师同住,然后搭乘公共交通去纽约大学上课,而不是像一般学生那样住

    在学生宿舍里。不知是因为畏惧于生育市场上的优胜劣汰,还是真的感

    受到精神召唤,对波西米亚生活的渴求让我产生了放弃一切身外之物的

    念头。我剃光头发,成为一名身披橘色长袍的灵性大师,施行禁欲主

    义,与家人断绝来往。这似乎是个崇高又神圣的目标:我牺牲了结婚生

    子的机会,只为献身于广大群众、整个世界,和神明。

    但两年后,荷尔蒙开始在我体内蠢蠢欲动。就在我将自己的能量投

    入诃陀瑜伽 8

    中的同时,我在《生活》 9

    杂志上读到了横扫美国的性解

    放运动。当性的欲望在我体内苏醒时,我将其视作自己精神上的弱点。

    我坠入了灵魂的黑夜,心中愧疚难当。在能够真正开始禁欲生活之前,我好奇自己放弃的究竟是什么。我搬出静修处,开始在格林威治村 10

    读研究生,准备进入出版界。我将自己的能量引向环保主义,用我的母性

    力量关爱地球。我参与抗议哈德逊河谷近3000英亩的森林土地开发计

    划,幸运的是,那里后来被列为国家公园。我教授瑜伽,在每周课程上

    培养学生们创新精神的成长。我也开始约会了。

    对许多人来说,一夜情来得易如反掌,但我却不行。当我表明,自

    己将“初夜”的意义看得很重的时候,男人往往落荒而逃。直到21岁那

    年,在一次旅行中,我才第一次以充满爱意和令人难忘的方式体会到身

    体欢愉。

    当我的思想没有被拯救世界这种虚荣的想法占据时,结婚的念头最

    多不过在头脑中一闪而过。享受交欢才是更重要的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7794KB,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