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1740
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第1页
第4页
第19页
第22页
第41页
第63页

    参见附件(15831KB,182页)。

     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这是一本会计专业相关人员必读的一本书,作者在里面详细的介绍了财务相关的实战技巧,帮助你能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介绍

    本书从工作实践角度出发,将作者13年的财务管理经验浓缩为一本致财务工作者的秘籍,从财务思维的高度提供了一套职业规划和岗位进阶的锦囊妙计和五个关键模块的能力培养实战方法。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掌握更深入的财务思维、更清晰的分析逻辑、更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成为学习、工作都更高效的职场高手。本书适合财务职业的从业人员、财务专业的师生以及财务会计爱好者参考阅读。

    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作者

    蔡千年,南开大学财务管理学士学位、金融学硕士学位,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毕业之初在外资500强体系内摸爬滚打5年多,经历各个财务基础模块。而后转投本土民营企业中的翘楚,负责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和海外投资并购工作,7年的时间内这家本土上市公司销售规模从10亿元迅速扩张到260亿,横跨全球16个国家、30多家工厂。

    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特点

    知乎超高人气的五星财务讲者,付费用户逾18188人次揭示财务思维五大模块的逻辑内涵

    财务执行力、财务领导力与财务决策力的核心进阶策略以较小代价通过CPA考试的全新理念

    从外企财务小兵成长为大型上市公司CFO的一手经验.

    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目录

    第1篇、财务职业有效晋升的核心策略

    第1章 翻开财务职业的底牌

    第2章 财务职业的三个五年规划

    第3章 财务职业的优秀基因与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2篇、财务思维的构建与养成策略

    第4章 财务思维的框架概论

    第5章 财务会计模块

    第6章 管理会计模块

    第7章 财务管理模块

    第8章 企业估值模块

    第9章 财务分析模块

    第10章 财务思维与分析——深度案例解析

    第3篇、财务岗位的进阶和突破策略

    第11章 财务执行力

    第12章 财务领导力

    第13章 财务决策力

    第4篇、你还需要的财务职场能力

    第14章 职场软实力提升策略

    第15章 职场硬实力提升策略

    第5篇、财务考试观:考试要追求最小代价

    第16章 制订备考计划前必须搞清楚的几件事

    第17章 CPA复习与备考的基本策略

    第18章 最小代价通过CPA考试的核心备考方法

    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截图

    本书咨询联系方式:(010)51260888-819,faq@phei.com.cn。

    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zlts@phei.com.cn,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dbqq@phei.com.cn。

    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88258888。

    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印数:5000册 定价:68.00元

    印次:2017年11月第1次印刷

    版次:2017年11月第1版

    开本:720×1000 116 印张:19.75 字数:350千字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编:100036

    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

    装订:三河市华成印务有限公司

    印刷:三河市华成印务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刘舫

    策划编辑:张月萍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35772号

    Ⅰ. ①财… Ⅱ. ①蔡… Ⅲ. ①财务管理 Ⅳ.①F275

    ISBN 978-7-121-32767-4

    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蔡千年著.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本书适合财务职业的从业人员、财务专业的师生以及财务会计爱好者参考阅读。

    职场高手。

    读者能掌握更深入的财务思维、更清晰的分析逻辑、更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成为学习、工作都更高效的

    的高度提供了一套职业规划和岗位进阶的锦囊妙计和五个关键模块的能力培养实战方法。通过阅读本书,本书从工作实践角度出发,将作者13年的财务管理经验浓缩为一本致财务工作者的秘籍,从财务思维

    内容简介前言 财务职业的前途与“钱途”

    当我在知乎平台做了7场Live讲座、累计听课达175,000多人次、累计一对一答疑超过1200人次的时

    候,我决定为财务职业的从业人员、财务专业的师生以及财务会计爱好者们写一本书。

    我发现太多的财务从业者都迫切想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积累更多的实务经验、快速地通过各类财

    务考试,以求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突破。但在现实的工作和学习中,不仅找不到真正的“领路

    人”帮助进行有效的职场规划,更缺乏高效的、能够紧密联系工作实践的学习方法来帮助构建财务实践工作

    所必须具备的财务思维。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大多数财务从业者找不到工作进阶的突破口,而一直在一个闭

    合的岗位圆圈里循环往复。

    虽然讲座和答疑更加直观,但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难题。我想通过一本书,系统地帮助财务从

    业人员迅速驾驭财务思维、掌握财务知识的五大模块框架、理解财务分析的四条核心主线、构建自身的职

    业成长规划、熟悉财务职业各个阶段的工作要点与核心、破解财务考试的备考秘密。通过这些主题的学

    习,解决财务从业人员总是无法取得职业上升的难题,这便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一本凝结了我13年全球

    财务管理经验、上市公司海外投资与并购思维、企业财务整合与管理经验的财务思维干货集成。

    财务职业于从业者而言,入门的职业门槛并不高。会计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初级人才的竞争白热化,等等,都是财务职业的劣势。但财务职业有几个很好的特点。

    首先,如果把选行业看作投资股票的话,财务职业是一只慢热的成长股。它可能在前5年平均涨幅不超

    过10%,让人感觉非常着急。但旁人看不到的是,这5年背后的努力和内功的修炼,已经让这只“股票”今非

    昔比,5年后,只要机会降临,它就会随时驶入增值的快车道。

    其次,财务是一个男女皆宜的职业。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决定了她们大多喜欢稳定,因此技术壁垒

    高、不断的增值上涨空间和较低的职业风险这些特点,使得财务领域成为了女性非常钟爱的一个职业类

    型。这个职业也匹配女性的所有长处:她们足够细致、足够耐心、对看似平淡寻常的职业轨迹有足够的忍

    耐力。另一方面,以上职业特点决定了男性是这个行业内的稀缺资源,也因此造成了男女财务人员的价值

    偏差。相同条件、相同职位的男性财务人员(非应届毕业生)年薪平均高出女性至少10%~20%(业内经

    验,非权威数据)。所以,这个行业同样适合于男性。

    最后,财务是一个能够较为容易跨界的职业。它在公司内部是一个特殊的职位,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

    信息都汇总于它的麾下。这就造成:

    (1)企业所有的重大发展战略、经营计划、投融资决策的制订都需要财务部门的数据协助。

    (2)财务数据的搜集过程(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费用、总账、出纳、税务、成本等模块)遍布企

    业的所有营运环节和供应链流程,这使得只有财务人员才能够全面掌控公司的营运状况,在他们的头脑中

    拥有一个最完整的企业图景(这里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两大会计领域)。

    (3)鉴于拥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数据,使得财务部门可以轻松跨界、身兼内控角色,全面监控各个部

    门、各个环节的营运效率和绩效。从内控的角度掌控企业,让财务人员不仅担任业务记录员,同时可以扮

    演监督人的角色(这里包括管理会计这个重要的会计领域)。

    上述三个特点不仅使得财务人员很容易跨界扮演更多角色,同时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财务部

    门在公司的地位也将变得愈发重要。因为只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随着各种业务类型齐全和各部门

    人员的不断扩张,对于财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需求、对于各种风险监控的需求才逐渐被挖掘出来,才能

    让公司各部门都能顺理成章地认为财务人员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基于这个原因,中外很多著名公司

    的CEO都是财务出身。

    鉴于以上三个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财务职业是一个很优秀的投资品,值得你付出一生的时间和

    精力好好投资它,它也必然让你收到丰厚回报。

    本书就是一本财务职场的投资秘籍,将财务职业的全部投资真谛展示给大家。全书主要包括以下几部

    分内容。

    · 财务职业有效晋升的核心策略篇: 怎样选对行业、选好职位、做好职业规划。

    · 财务思维的构建与养成策略篇: 精讲财务知识中五大模块的逻辑思维和框架,同时进行财务分析的

    案例实战详解。· 财务岗位的进阶和突破策略篇: 从出纳到CFO各个岗位的工作要点和重点。

    · 你还需要的财务职场能力篇: 职场中财务人员所需掌握的软硬技能。

    · 财务考试观:考试要追求最小代价篇: 最小代价通过CPA考试的复习策略。

    首先,是职业的晋升策略,也就是本书第1篇要讲解的内容。在这篇中,将介绍财务职业的三个核心晋

    升策略。

    第1章将介绍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财务细分市场定位,通过对行业特点、企业类型特点、企业规模和成

    熟度特点的分析,帮助财务从业者找到最匹配自己的市场细分定位。

    第2章将介绍财务职业的三个五年职业规划。职业生涯的前15年,也就是40岁之前,是财务人员必须努

    力抓住好好规划的15年黄金工作时间,这期间将奠定从业者所能实现的终极职业目标。在这章中将介绍做

    好三个五年规划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第3章将介绍财务职业晋升的三大核心思维,即构建财务思维与知识体系,明确各个职业发展阶段的工

    作核心要点,掌握财务职业的必备职场技能。通过这些技巧和思维的运用,来帮助我们走出闭合的职业圆

    圈。

    本书第2篇将深入讲解财务思维的搭建以及这种思维是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日常实践工作的。我们将通

    过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估值四个维度和财务分析这个工具的讲解,帮助大家用全新的、动态的视角看待企业、看待财务问题,从思维理念上颠覆传统的、静态的财务观和财务思维。最后,本篇

    将引入财务分析思维案例,通过两家企业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种财务思维在战略

    决策工作中的强大应用价值。

    本书的第3篇将对财务各个阶段、各个模块岗位的工作重点和提升要点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财务工作

    者很难经历全部的财务模块,对自己不熟悉的模块工作内容都是未知的迷惘。在第3篇中会重点介绍各个模

    块的内容、逻辑以及从事这些模块的进阶策略、重点。我们会按照三个五年阶段给大家讲解下述若干财务

    岗位。

    · 第一个五年——财务执行力: 基础性财务工作阶段。包括的岗位:出纳、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

    定资产、费用会计。

    · 第二个五年——财务领导力: 进阶性财务工作阶段。包括的岗位:总账、财务分析、预算管理、成

    本管理、税务管理。

    · 第三个五年——财务决策力: 战略性财务工作阶段。包括的岗位:财务总监(经理)、投资(项

    目)总监、首席财务官。

    本书的第4篇将进入财务职场技能讲述阶段。除了职业规划、财务思维、财务岗位的要点之外,还需要

    掌握一些必备的职场技能才能更好地生存和进阶。首先,将详细讲述四种重要的软技能提升策略,包括:

    快速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协作能力。其次,将针对工作实习、考研、英语能

    力、简历准备、跳槽的考量等一些实际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操作经验和指导。

    本书的第5篇将介绍财务领域的“CPA考试观”。我们都知道注册会计师这个资格对于财务职业发展的重

    要意义,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报以何种心态?应对考试我们又该采取哪些积极高效的策略?本书将在这里给

    出切实有效的备考策略和技巧。

    在全书内容的展开上,我力求详细、到位;在知识的讲解上,我力求简明、易懂;在职业规划方面,力求实用、可用。以经验和案例来讲解财务实践,以逻辑和框架来概括财务理论,让财务从业者能够“读之

    有味、掩卷长思”,使大家的工作、学习都能从中得到直接有效的借鉴。

    过程越是辛苦,收获便越可贵。那些唾手可得的,理所当然无法在我们的生命里激起任何涟漪;最后

    能留下的,要么是经历了汗水的浇灌,要么是经历了泪水的洗礼,这也就是生活的价值所在。

    写这本书是我自己的一个愿望,也是对自己13年财务工作的阶段性小结,我把自己最黄金的13年奉献

    给了财务事业,又把这13年的经验萃取提炼,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负读者所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我也和很多人一样,面临着工作和

    生活中的很多抉择。不仅大家在职业选择上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自己也是如此。常常站在机会的十字

    路口,徘徊和犹豫。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我的下一站会在哪里呢?我为之奋斗的下一个里程碑会在哪里等

    我呢?思虑和犹豫,都不如迈步向前,追随内心的声音,且看脚下的路能引你向何方!

    愿大家都能在事业上、生活上不断精进!

    蔡千年(知乎ID:蔡千年)

    2017年夏末于宁波目录

    前言 财务职业的前途与“钱途”

    第1篇 财务职业有效晋升的核心策略

    第1章 翻开财务职业的底牌

    1.1 好的行业不一定带来好的职业

    1.1.1 行业领头人是择业风向标

    1.1.2 财务职能模块的完备程度

    1.1.3 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1.2 适合别人的企业不一定也适合你

    1.2.1 会计师事务所

    1.2.2 外资企业

    1.2.3 民营企业

    1.2.4 国有企业

    第2章 财务职业的三个五年规划

    2.1 财务职业规划的三阶段论

    2.2 职业目标路线图

    2.3 制订具体的执行计划与个人总结

    2.4 问市场、找差距、寻方向

    2.5 目标、努力和策略

    第3章 财务职业的优秀基因与未来发展的趋势

    3.1 财务职业的特点

    3.2 竞争力之源:优秀的财务基因

    3.3 财务职业的未来趋势

    3.3.1 会计核算的演变趋势

    3.3.2 财务报告的演变趋势

    3.3.3 财务分析与预算控制职能的演变趋势

    3.4 德勤“财务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传统的会计职能

    3.5 走出重复工作的闭合圆圈

    第2篇 财务思维的构建与养成策略

    第4章 财务思维的框架概论

    4.1 知识学习的方法论:以知识体系为纲

    4.2 财务思维养成的核心三要素:框架、定位与逻辑

    4.3 构建财务思维体系的正确方法

    第5章 财务会计模块

    5.1 会计是一门语言艺术

    5.2 会计学三个层次的概念基础

    5.2.1 目标:决策有用

    5.2.2 质量特征和会计要素

    5.2.3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假设和原则

    5.3 会计学的框架:会计准则与列报规则5.4 会计学的点和面:会计要素、特殊交易事项与财务报表

    5.4.1 会计要素的“载体”思维

    5.4.2 特殊交易事项思维:抓住三个核心问题

    5.4.3 财务报告的逻辑思维

    第6章 管理会计模块

    6.1 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视角

    6.2 管理会计的三个需求层级

    6.3 管理会计的第一层级:成本核算

    6.3.1 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与报表影响

    6.3.2 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与要求

    6.3.3 作业成本法

    6.4 管理会计的第二层级:全面预算管理与差异分析

    6.4.1 全面预算的制订

    6.4.2 业绩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6.5 管理会计的第三层级:决策支持

    第7章 财务管理模块

    7.1 财务管理的三层逻辑结构

    7.2 财务管理的内部视角:成长性、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

    7.2.1 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分析与判断

    7.2.2 企业管理资产负债表

    7.2.3 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策略

    7.2.4 营运资本需求组成与管理

    7.2.5 企业资本成本的估计

    7.3 财务管理的外部视角:融资与投资决策

    7.3.1 外部融资的决策与财务战略

    7.3.2 外部投资的决策与财务战略

    第8章 企业估值模块

    8.1 动态的企业估值视角

    8.2 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投资回报率、资本成本与增长率

    8.3 估值观点的案例验证

    8.4 企业估值理念与财务思维的形成

    第9章 财务分析模块

    9.1 财务分析是一把思维手术刀

    9.2 财务分析的两大类别

    9.2.1 以ERP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分析

    9.2.2 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分析

    9.3 财务分析的四个核心流程

    9.4 企业在两大市场中的四种决策

    9.5 企业的业绩表现与现金流状态

    9.5.1 企业的两种业绩表现:成长性和盈利性

    9.5.2 企业的两种现金流状态:流量状态和存量状态9.6 财务分析的四条核心主线

    9.7 财务分析的核心策略:点的分解与面的解剖

    9.8 财务分析的最终落脚点:企业价值

    第10章 财务思维与分析——深度案例解析

    10.1 战略综述与分析

    10.1.1 美的集团战略综述

    10.1.2 格力电器战略综述

    10.2 成长性分析:战略导向、资源支持与自我增长

    10.2.1 历史成长状态分析:年均复合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

    10.2.2 收入与投资的关系

    10.2.3 投资充足率分析

    10.2.4 企业可持续增长率分析

    10.2.5 成长性分析的初步结论

    10.3 企业的盈利性分析:两个导向,一座桥梁

    10.3.1 以收入为导向的盈利性分析

    10.3.2 以投资为导向的盈利性分析

    10.3.3 盈利性分析的初步结论

    10.4 企业现金存量分析:结构与效率并重

    10.4.1 管理资产负债表——资本结构分析

    10.4.2 对资产管理效率的评价

    10.4.3 融资能力与财务杠杆分析

    10.4.4 企业现金存量分析结论

    10.5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10.5.1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的调整项目解析

    10.5.2 企业盈利质量分析

    10.6 结论与展望

    第3篇 财务岗位的进阶和突破策略

    第11章 财务执行力

    11.1 出纳与资金管理

    11.1.1 企业的对外窗口

    11.1.2 公司资金管理的核心

    11.2 采购、物流和销售环节的监控与核算: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会计

    11.2.1 供应链的两大核算基础

    11.2.2 决定营运资本需求的关键

    11.3 企业资产的管理者、投资预算使用的监督者: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

    11.4 企业费用的记录者、费用预算使用情况的监督者:费用会计

    第12章 财务领导力

    12.1 总账主管

    12.2 财务计划与分析

    12.2.1 财务计划与分析的角色与特点

    12.2.2 营运财务分析与控制的流程和应用12.2.3 职业发展建议

    12.3 预算管理——企业利益最大化下的各部门利益平衡

    12.3.1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角色与流程

    12.3.2 预算管理案例之一:直接人工成本预算和管理

    12.3.3 预算管理案例之二:投资预算管理与控制

    12.3.4 职业发展建议

    12.4 税务管理:最具备专家潜质的职位

    12.5 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专家

    第13章 财务决策力

    13.1 子公司(工厂层面)财务总监

    13.1.1 预算管理和差异分析

    13.1.2 营运层面的产品决策支持

    13.1.3 现金流管理与融资决策

    13.1.4 建立优秀的财务团队

    13.1.5 会计管理及财务报表批准

    13.1.6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税务管理及项目实施等工作

    13.1.7 职业发展方向与建议

    13.2 投资并购项目总监

    13.2.1 投资与并购的特点

    13.2.2 投资与并购的决策考虑因素

    13.2.3 其他发展模式的借鉴

    13.2.4 投资并购总监的工作重点:三好

    13.3 首席财务官

    13.3.1 会计战略体系建设

    13.3.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13.3.3 税务体系建设

    13.3.4 内控体系建设

    13.3.5 动态的资金管理体系

    13.3.6 财务共享中心的思考

    13.3.7 投资与融资的战略体系

    13.3.8 说“不”的勇气与魄力

    13.3.9 其他职能:关于政策与环境、市值管理

    第4篇 你还需要的财务职场能力

    第14章 职场软实力提升策略

    14.1 快速学习能力两要素:好的基础+好的方法

    14.1.1 快速学习的基础

    14.1.2 快速学习的方法:聚焦与发散的结合

    14.2 沟通表达能力:先结论后论据

    14.3 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三步骤

    14.3.1 清楚地界定问题

    14.3.2 结构化拆解并分析问题14.4 管理协作的能力:不是艺术而是科学

    第15章 职场硬实力提升策略

    15.1 工作实习

    15.2 专业知识的学习

    15.3 英语能力

    15.4 读研与学位

    15.5 简历的准备策略

    15.6 择业、转行与跳槽

    第5篇 财务考试观:考试要追求最小代价

    第16章 制订备考计划前必须搞清楚的几件事

    16.1 各种财务类考试的分析比较

    16.2 CPA证书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16.3 要不要考CPA

    16.4 盘点自己的考试资源

    16.5 确定基本备考策略

    第17章 CPA复习与备考的基本策略

    17.1 选择考试科目与组合

    17.2 确定考试科目的难易特点

    17.3 科目组合举例:3+1=4或4+1=5

    第18章 最小代价通过CPA考试的核心备考方法

    18.1 第一轮复习策略

    18.2 第二轮复习策略

    18.3 第三轮复习策略

    18.4 第二门考试的备考策略

    18.5 最后一周的冲刺策略

    18.6 考前最后提示

    附录A 财务类好书推荐第1篇 财务职业有效晋升的核心策略

    很多朋友都和我说自己现在的职业状态很迷茫,看不清未来的职业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非常

    焦虑。我倒是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迷茫是职业生涯中的一种常态,是一种对自己有较好认知的状态:因

    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总是好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但在这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更进一

    步,进入“知道自己究竟不知道什么”的状态。

    这听起来比较拗口,我来打一个比喻。

    迷路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你去找别人问路,首先一定是说:请问去某某地方怎么走?但很多朋友的

    提问却是,知道自己迷路了,但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这样没有目的地问路,是没有结果的,指路的人

    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怎样才能不迷茫?

    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

    同样是去北京,从雄安出发和从纽约出发是完全不同的交通方式和路径。人的职业生涯也是如此。企

    业生产和制造产品要满足市场需求,而财务从业者作为个体的人也是一种“产品”,也要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我们做好自我定位的目的是:

    1. 知道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是什么。

    2. 知道你自己目前的位置,从而才能了解你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3. 知道缩小差距、满足需求的方法。

    本书的第1篇,就是要告诉大家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是什么;应该通过哪些有效的方法满足这些企业需

    求;如何在满足企业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价值,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财务职业的进阶方法论,第1篇将主要分享下面几块内容:

    第一,财务职业三个方面的特点、现状和应对策略,包括:行业特点、企业类型特点、企业成熟度特

    点。

    第二,财务职业晋升的三大核心策略:为了实现职业目标有哪些经验和方法可以遵循。

    第三,如何做好财务职业的三个五年规划,以及职业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第1章 翻开财务职业的底牌

    财务模块本身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理论都是通用的,但这不意味着财务人员可以无阻碍地在各个行业内

    无限制地流动。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不同行业对于财务工作的固化性和壁垒性也越来越高,财务人员想

    在不同行业之间转换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虽然从理论角度出发,财务会计的准则和基础不存在任何行业差异,但是在实践

    操作上,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核算特点和规律,使得财务从业人员在某个行业做久了,财务管理的思维和

    套路就会相对固化为适应某个行业特点的模式。经验越多、在行业内越是资深,这种“固化”作用就越明

    显,同时给我们自身带来的转换行业的阻力和障碍也就越大。

    比如图1.1所示的就是一家典型的贸易行业的供应链与财务核算的流程结合图。

    图1.1 贸易行业供应链与财务核算流程图

    贸易行业本身缺乏复杂的生产成本核算流程,既没有研发和设计的职能,又缺少生产制造、项目管理

    和工程管理等职能,这就导致其财务核算流程相对比较简单。与制造业这种拥有很长供应链的公司结构相

    比,财务核算体系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不同行业中的供应链流程和财务核算体系都各自有着自身

    的特点,财务管理的规律、方法和流程之间也都有着天壤之别。

    总体上说,在某个特定行业做财务的时间越久,就越熟悉本行业财务核算的流程与特点,跨行的难度

    也就越大。如果我们在财务职业方面有长远目标,那么选好适合自己的行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针对

    如何选好适合自己的行业,将分享三条很实用的判断策略。

    1.1 好的行业不一定带来好的职业

    1.1.1 行业领头人是择业风向标

    第一个判断方法,就是看目前你所在行业里面或者你所期望进入的那个行业里面,资历最深、最牛,处于金字塔塔尖的那批财务人员的从业经历,看他们是不是从这个行业里面起步、逐渐做上来的。

    很多财务人员都在问我互联网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业,作为财务人员是不是应该从这种好的行业起步,我就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讲讲这个方法的应用。

    大家首先搜一搜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就是所谓的BAT)三家互联网公司CFO(首席财务官)的

    简历,看看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百度的前任CFO王湛生,1994年加入普华永道(PWC),负责跨国并购和投资的咨询服务。2004年加

    入百度担任CFO职务,领导百度完成了纳斯达克上市的工作。任职期间百度业务增长数十倍,公司市值从上市前的2亿美元开始持续上升,IPO当天市值达到40亿美元。百度的现任CFO李昕晢,从1997年到2008年

    11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在通用汽车(GM)做财务工作。她曾自述道:“制造型企业最考验财务的能力,11

    年的通用经历,我几乎每一两年换一个岗位,一路做到了CFO的位置。”她2004年起担任通用中国CFO,2008年接受百度邀请,担任CFO的职务。

    阿里巴巴的首任CFO蔡崇信则是标准的美国投行背景,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加入阿里

    巴巴之前,他曾一直在美国等地做投资、法律类的工作。他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初创团队,曾负责完成阿

    里巴巴集团的许多里程碑事件,包括于1999年领导成立阿里巴巴集团香港总部及于2005年主导收购中国雅

    虎及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的谈判,是马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阿里巴巴取得迅速成功的关键人物之

    一。蔡崇信的继任者武卫,自2007年7月起出任阿里巴巴公司执行董事兼CFO。在加入阿里巴巴前的15年时

    间里,武卫一直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KPMG)工作,并担任北京分公司的审计合伙人。她毕业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拥有CPA和ACCA证书。

    腾讯前CFO曾振国,曾在美国的国际商业银行担任管理要务、BASF及赫斯特等跨国企业担任财务及资

    金管理要职,2001年出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兼CFO,推动腾讯在香港上市,取得不凡成就。腾讯现任

    CFO罗硕瀚曾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做审计业务,有12年的审计经验,于2008年接替曾振国担任腾

    讯CFO职务。

    从这些互联网业内的财务领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们当中有三位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身,两位是传统企业财务出身,一位是投行出身。因此我们的调查结论就是:这些顶级互联网行业中最优秀的

    CFO都不是出身于互联网行业本身。

    这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行业自身的财务体系不能培养出它所需要的顶尖财务人才,那么这个行业

    就不适合初、中级财务人才,因为行业内缺乏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土壤。自己没有造血机制,就只能寻找空

    降的人才。所以,这种行业只适合高级财务人员在其他行业获得完整的财务经验后空降过来,接管整个财

    务团队。

    对财务初、中级人才而言,从财务核算的难度、财务管理的需求以及行业内财务人员的构成来看,互

    联网行业虽然是目前最热、最朝阳的行业,但是对想要做到金子塔塔尖的初、中级员工来说不是一个好的

    行业选择。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对融资和上市能力有很强的需求,因为这个行业烧钱比赚钱快,导

    致互联网行业需要的核心财务能力是融资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一般初、中级财务人员根本没有这个资源

    和能力来驾驭这两大职能,同时又很难在公司内部获得这种能力提升的机会和资源,因此也就不可能在互

    联网公司的体系内成长为CFO。

    与此对应的是,一位初级会计从零开始发展到财务高级管理者的上升途径中,只有职能健全、发展稳

    定的企业才可能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一家发展不稳定、财务职能缺失的企业,不仅无法提供一个稳定的

    上升阶梯,而且还会存在很多关键财务职能的遗失。特别是创业企业,也许3~5年烧光钱后就破产了,更

    无法提供一个稳定的企业平台给财务人员。太多这些行业的财务人员,因为入行时间太久已经无法转到其

    他行业的财务领域,从而渐渐丧失其市场竞争力。

    因此,第一个建议就是:大家可以在做出行业选择之前,先看看行业内的名人简历,或者身边领导的

    简历,作为最重要的行业决策参考指标。

    另外,再补充一些小技巧,比如:打探一下你心仪公司CFO的年薪水平、面试的时候仔细观察对方的

    谈吐打扮,甚至八卦一下对方开什么车这些小的细节信息。

    这些信息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你未来公司财务领军人物的年薪、谈吐可能决定了你在自己的职场中未

    来所能达到的“峰值”状态,你要从他身上找寻未来若干年你的影子、你可能达到的最好状态。如果他的年

    薪、谈吐等都不是你所期待的水平,比如说他的这种“峰值”水平对你而言太低,或者言谈风格和你的期待

    非常不一致,那这个行业也可能不太适合你。

    1.1.2 财务职能模块的完备程度

    第二个判断方法,就是再深入一层,看这个行业的财务职能模块是否足够完善。

    在商业社会里,企业当中的财务职能和模块,本质上是一种辅助性和支持性职能,它的作用是对商业

    和经济活动的数字记录。所以一定是企业的商业经济活动在先,数字记录的财务支持需求在后。如果企业从商业经济角度出发,没有衍生出对某些财务职能辅助的需求,那财务也就只能接受这种现实,无法自发

    地提出供给要求。

    这种财务模块的不完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公司本身就缺少某个供应链或价值链的环节。比如缺少生产制造环节,这也导致缺少了

    完整意义上的产品及项目的财务成本核算职能。或者缺少研发环节,因此将会缺少财务对产品研发成本和

    项目开发成本数据的核算与分析职能。这样在财务管理上天生就丧失了某种模块和职能,意味着从业者不

    可能在这样的公司中获取全面的财务经验。

    比如在贸易、物流公司里面很普遍的现象是,基本财务模块轮完一遍只需两到三年就够了。做了几年

    财务报表后,你就发现已经到了天花板,没有新的职业追求和目标了。你的日常工作将仅仅是不断重复,最终变成一个熟练工而已。在这类企业里面,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无非就是结账、做报表、报税、应对年

    终审计,等等,无非都是在这些日常的财务工作中打转,不断地循环往复而无法冲出这个封闭的圆圈。这

    种财务职能的单一性就限制了财务能力的完善,最终影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种情况,公司本身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核算和报表这种最基础

    的需求上,并没有深入到分析和管控方面。比如,企业的产品非常单一,工序也非常简单,这样的企业可

    能就不需要深入分析各个产品在成本、毛利和客户之间的差异,没有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也就不会产生对

    管理会计的深度管控需求。对于这种由于企业平台局限造成财务职能残缺的行业,财务岗位本身也是很难

    衍生出全面的财务职能模块的。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财务模块都包含哪些财务职能呢?下面以一家公司(工厂)的财务部门基本组织结

    构图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

    图1.2 公司财务组织结构与职能图

    一家公司(工厂)的财务领袖和最高财务决策人就是CFO,负责公司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他的下面

    可以划分为三大职能经理,分别是:财务计划与控制、会计与报表、税务管理。

    在财务计划与控制经理下面,分别包括以下职能岗位: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内部控制和成本核算,这些模块履行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职能。

    在会计与报表经理下面,分别包括总账主管职能和合并报表管理职能。在总账主管下面,主要涵盖应

    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资金管理四个主要基础职能。在合并报表下面则是各个事业部的会计报表

    主管。

    税务经理下辖各个事业部的税务专员,负责各自领域的税务核算工作。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公司(工厂)的财务团队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布。

    在制订个人职业规划的时候,要针对自身的财务职业目标,有意识地选择与自身目标相匹配的行业。

    具体在考察行业的财务职能模块时,可以通过咨询和调查行业内几家典型公司的基本情况的方式来解决,也可以通过询问面试公司的HR和财务负责人的方式解决。主要应了解的问题至少包括:

    · 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信息,比如,公司销售额是多少,业内市场份额怎样?

    · 财务部门的人员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是什么,比如,财务部门的人数是多少?各个岗位都分别发挥什

    么样的工作职能?通过这种调查和询问的方法基本上可以迅速了解这个行业、企业的财务职能模块构成,从而判断其职

    业职能模块的完善程度以及对个人而言是否存在职业的天花板。

    1.1.3 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第三个行业判断方法,是这个行业目前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

    如图1.3所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行业因为业务拓展速度快、业务需求量大,导致处于这个阶段的企

    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大,相应的人才提升空间也大。与之相对的就是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由于业务增长乏

    力或衰退,市场需求量逐渐萎缩,会使公司常常面临业务重组、板块剥离的困境,这不仅使得公司对人才

    的需求降低为0,甚至会出现大规模的裁员、辞退事件。

    比如著名的手机研发和生产商摩托罗拉,在2012年由于手机业务极度萎缩而被谷歌收购。紧接着,谷

    歌便进行了大张旗鼓的业务剥离和裁员动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摩托罗拉手机移动业务全球裁员

    20%,关闭了三分之一的全球办事处,超过4000个工作岗位消失,这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打击可以说是非

    常重大的。

    图1.3 行业生命周期与特征图

    比如像煤炭、石油、钢铁、轮船行业,在目前阶段都属于过剩产能行业,大都处于行业衰退期。医

    药、汽车、电子、化工等都属于平稳发展的成熟期行业。互联网新能源这些则是新兴行业,处于较快的上

    升周期。一家企业可以在几年之内从0做到10亿元,财务部门也会从1个人膨胀到10个人以上。相对于处于

    衰退期的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行业和企业的内部空间非常大,从业人员能在企业的成长与扩张中跟着

    成长,能够更快更多地积累行业经验,大大加速从业人员成长和经验积累的速度。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三种判断方法分析行业的特点,可以帮助财务从业者更好地制订自己的职业定位和

    未来规划。如果大家把职业目标定在财务总监这个财务职业塔尖,适合的行业应该是广义的制造行业、金

    融投行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广义制造业的整个价值链条非常完整,覆盖了采购、物流、研发、项目

    管理、质量控制、生产制造、分销与销售的各个环节,使得财务职能覆盖面很全,符合财务总监所需具备

    的能力要求,也会让我们的未来职业选择面很宽广。广义的投行、投资机构,它也能够从产业价值链的顶

    端来俯瞰投资涉及的行业,使得从业者在职业初期就拥有对整个行业的宏观视角。如果能够在类似金融机

    构内有过若干个项目的投融资经验,也有利于从业者未来空降到某个行业内,担任类似于投融资负责人的

    岗位。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详细特点,在下一节中会详细介绍。

    我本人一直身处制造业内,从手机制造、机械制造,到现在的汽车行业一路走下来。这些行业都不算

    特别热门的行业,但是却都给我提供了完整的财务职能平台,确保了我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各个财务模块

    职能的完整性。

    因此,并非热门行业就一定会带来好的财务职业发展,一定要选一个最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目标的行

    业。简而言之就是:入行需谨慎,转行要趁早。

    1.2 适合别人的企业不一定也适合你1.2.1 会计师事务所

    国际、国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如图1.4所示。

    图1.4 国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中国四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

    为什么说事务所很适合财务、会计类人员的初期发展?它的显著优势有如下几个:

    · 首先,事务所的职业上升空间稳定,竞争环境相对公平,员工晋升有相对明确的制度,公开透明。而

    这种相对稳定的晋升制度和空间在企业里面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岗位空缺保证你每年一定都有

    提升。

    · 薪水比平均水平高,算上加班和出差补助就更高了,每年涨幅固定、制度透明。相比之下,企业中薪

    资每年的涨幅是不能确定的,而且要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透明度很低。

    · 工作强度大,每年同时做几个项目,大量的加班和高强度的工作,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经验。这

    种工作经验的积累速度在朝九晚五平稳发展的企业里面是很难遇到的。

    · 涉及的行业、企业跨度大,能够积累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企业的审计会计经验。审计人员不仅见过不

    同行业的企业,更见过同行业中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这样他们的财务视野和财务知识结构就会更

    全面、更丰满,更容易成为行业内的财务专家人才,这点优势是身处单一企业内、仅仅熟悉自身企业财务

    结构与流程的财务人员无法比拟的。

    · 事务所内部培养体系相对健全、完整、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校招的时候会有意招募很多其他非财务

    类专业的人员,最终这些人也能成为很出色的审计师,依靠的就是事务所强大、健全、规范的人才培养体

    系。

    · 审计人员在有些时候往往肩负企业前台的角色,成为拿业务、创造利润的主力。我们知道企业里面最

    受重视的职位就是接近客户、拿新业务、创造利润的职位。所以咨询、审计、金融行业吸引财务类人员的

    原因也正是如此:在这些机构工作,财务人员可以做到前台,成为企业业绩和利润的发动机,比那些在企

    业中做后台的财务核算人员地位更高,也更受重视。

    相比之下,事务所的几个主要缺点也很明显:

    · 工作强度太大,如果不能熬过四五年左右、做到高级审计或以上,而较早跳槽的话,市场价值并不

    高。因为如果没有独立负责项目的经验,就很难形成对企业全局的财务管控经验和视角,缺乏这种整体财

    务管控经验的审计人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工作经验都聚集在1~4年的范围内,由于经验、背景几乎一致

    的趋同性,使得他们之间的择业竞争相对非常激烈。

    · 审计经验可能会受到局限,比如固定于某几家客户或某一个行业内。如果这个行业或客户是个夕阳行

    业、夕阳客户,那么经验的积累就要慢很多。而如果申请换项目,可能会影响自己跟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很尴尬。

    · 出差太多、加班太多,会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使得业内产生了很多大龄单身男女。

    · 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乙方的思维定式。事务所人员做乙方时间长了,思维模式会相对固化。

    针对这个思维定式的问题,我们深入展开一下。

    不同主体对于某种情况、某项事件的风险判断本身是有一个度量区间的,这个区间是可大可小有伸缩

    性的。乙方思维的特点往往是从最谨慎的角度出发去规避风险。要做一件事,有哪些限制性条件约束你不

    能做;会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和困难,使我们无法达成目的。这是乙方做决策的思路出发点。

    甲方则不同,甲方的思维模式是:如果要做一件事,我要通过哪些方法把这件事做成?缺少哪些成功条件?我要怎么创造条件保证成功?缺少资源怎么吸引资源?存在障碍怎么排除障碍?

    很多人从乙方跳出来去甲方,特别是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企业,就显得很不适应这种角色思维模

    式的转换。比如在做海外并购的时候,往往需要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1] 的批文才可以最终真正做成。

    但这三部委往往针对海外标的公司有着自己一套严格的指标要求,很多时候海外的标的并非能够面面俱到

    满足这些要求,对于这种潜在风险,甲乙双方的判断标准就存在很大的区别。乙方思维会认为这是项目的

    重大潜在风险,会影响最终的交割甚至项目成败,而甲方则从主观方面认为这些不符的指标最终可以依靠

    充分的交涉与沟通来说服最终的审批部门,不是项目成败的一个实质性障碍。

    这种思维特点,会导致事务所这种职能角色非常适合于发展稳定的企业和行业。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

    企业,它的财务职能角色重点逐渐从战略决策者转为后台风险管理者和财务控制者。由于这类企业的业务

    非常稳定,短期内又不会出现战略性、结构性的变化,使得其业务的复杂程度也并不高。具有这样特点的

    企业非常适合有乙方思维的事务所人员来参与,扮演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角色。这种公司的外资股东最

    关注后台合规和风控,因此这种角色会成为外资公司的最爱,也是事务所员工跳槽的主要归宿。

    我们也看到一种现象,很多资深的事务所员工来到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有一种水土不服的感

    觉。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需要面对战略方向的把握、融资渠道的选择。比如是做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

    资?是去做公司上市还是寻找买家被大公司并购?是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还是去香港上市?等等关键项目

    的决定,都需要财务决策的强力介入。

    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事务所的员工往往不能适合这种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说这种思维模式不好,这

    种特质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非常好的稳健型企业CFO的特质。它可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些专业的技术

    类人员会更适合于财务核算和报表、或者内审,这种满足合规性保证、后台类的技术角色。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是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这种谨慎的乙方风格,就不要把自己的角色职能

    固化、框定在一个范围内,以便能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和适应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事务所跳槽的路径选择,最理想的当然就是一直在事务所做到合伙人级别,面对客户、承揽业务、为

    项目负责,这是少数精英审计师才能达到的高度。绝大部分都在这攀爬的过程中纷纷跳槽,选择了其他职

    业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4年以下审计经验: 审计经验在4年之内跳槽的人员,往往是欠缺严谨的职业规划的。由于工作经验

    欠缺、没有独立带项目的经验,这个阶段跳槽出来的事务所员工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找到非常合适

    的工作。我在看简历的时候,发现太多审计人员一两年就跳槽出来,到一些中小型投资机构做财务分析、项目尽职调查类的工作。这种机构所投资的企业大都是早期初创的小企业或互联网企业。这些标的公司的

    账务处理相当简单,对尽职调查和财务分析工作要求不高,从自身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并没什么太大的提

    升价值。甚至有的企业因为没有业务很快就解散了,没有解散的企业也因为成长太慢,跳槽到那里的人员

    做了一两年就后悔了,进而辞职。这就会导致职业断点的形成,为时已晚。

    · 4~6年审计经验: 高级审计或初级审计经理职位出来到企业做财务主管,负责财务报告和会计管理

    工作或者做内审主管,负责公司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类工作。

    这个阶段的审计人员都拥有了带完整项目的经验,做过企业完整财务报告的审计,有了宏观的财务框

    架概念。所以这个阶段的审计人员跳槽选择就相对宽阔了,可以到企业中担任会计主管、报表主管类的岗

    位,负责相关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编制的工作,也可以担任内审主管、内控主管的工作,负责公司内部审

    计流程和内控流程的合规性保证的工作。

    · 8~12年审计经验: 高级审计经理级别出来到企业中担任财务经理岗位,全面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这个时期的高级审计经理往往拥有丰富的项目审计经验,对不同类型企业中的各种账务处

    理、业务情况都有全面的认知。这个阶段的发展重点就是要为接下来晋升为合伙人打下良好的专业、管理

    和客户基础了,如果不愿意未来在事务所中承受合伙人角色的业务压力,那么到企业当中可以运用自己丰

    富的经验来帮助企业提升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同时也是市场中最普遍的一种事

    务所人员跳槽的去向。

    · 12年以上的经验: 做到合伙人级别以后跳槽出来到企业做财务总监,这也是很常见、很实用的一种

    跳槽思路。很多待上市公司非常喜欢请合伙人来做财务总监,帮助企业的财务制度合规合法,加速上市的

    全部过程。同时,已上市公司也非常喜欢事务所的合伙人来加入,成为企业有力的财务智囊,协助企业进

    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运作。1.2.2 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更高的薪水席卷了中国的大量优秀人才,直到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

    业的崛起和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各种薪资和福利水平相对于

    国内企业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了,参见图1.5。

    图1.5 2016年中国十佳雇主企业

    由于外资企业大都来自于欧美国家,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使得外资企业有着自身的

    特点。相比于前面讲述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内资企业,它们比较突出的优点包括:

    · 企业各职能分工相对精细、合理,企业流程体系健全、严谨。由于这些外资企业大多有着悠久的历

    史,在长时间的竞争和发展历程中,必然逐渐积累了优秀的流程体系和营运管理经验,这些优秀的基因确

    保了企业运作的良性和规范。

    · 财务体系健全、财务制度完整、岗位分工与工作流程相对规范。外资企业几乎都是在全球各地进行资

    源的优化配置,寻找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综合优势。这就使得它们在财务管理上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对全

    球业务布局进行精细化管理、数据化决策。面对这种复杂的全球营运环境,其财务体系就必须规范、清

    晰,才能适应深度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

    · 薪资体系和晋升体系相对成熟、健全,在市场上对人才仍有较强的竞争力。凭借着在市场上良好的品

    牌效应、规模效应,凭借着内部较多的工作岗位机会和相对公平透明的晋升政策,使得外资公司仍旧对人

    才有很强的吸引力。

    相对于上面的优势,外资企业的缺点也很突出:

    · 公司越大,流程越长,分工越细,也就越依赖系统和流程,工作岗位被取代的可能性也就越高。2004

    年我在摩托罗拉的亚洲结算中心实习,我们这些实习生经过1周的培训就可以很快在甲骨文系统(Oracle)

    中上手做应付账款会计工作。我们日常的操作处理严重依赖于摩托罗拉高效的财务系统和严谨的流程规

    范,这使得全部工作对系统流程和系统的依赖强大到替换一个人只需一周的时间,那么财务人员的核心竞

    争力又在哪里呢?在这种环境、体制下,40岁左右遭遇中年危机是必然的。

    · 公司越大,分工越细,在一个具体岗位上的职业能见度也就越低,这会严重限制财务从业人员的工作

    视野,从而降低了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比如在结算中心里面,整个财务核算流程被细分为几大块:应付账

    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总账、税务会计、出纳、薪酬计算与支付。其中各个模块视工作量的需要而进

    一步细分,比如摩托罗拉的结算中心里面,对于应付账款职能模块进一步按照全球区域进行划分,细分为

    北美区、东北亚区、东南亚区、欧洲与中亚区、南美区,等等。每个区域的财务团队只负责该区域的供应

    商发票处理业务,工作异常单调枯燥。在这种环境下工作若干年,会发现自己仅仅掌握了某个模块中一小

    部分的技能,在职场的竞争中往往有种坐井观天的无力感。

    · 远离决策中枢,缺乏财务最核心的战略决策经验。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布局,主要是生产工厂为主,利

    用中国相对廉价的资源优势进行规模化生产制造。因此即便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区的总部管理,其职能也大

    多是向海外上级汇报,向下汇总信息、执行总部决策,等等。这样的职能架构,就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必

    然会丧失了其知识模块体系中最高价值的那部分:战略决策和决策支持的职能。财务人员将很难参与全球

    战略布局决策、产品结构调整决策、重大的兼并与收购决策、ERP系统的选择与上线战略确定工作、各个

    事业部和区域的资源整合与管控工作,等等。这些经验往往都是通向财务职业塔尖的必备经验,对这部分

    经验的缺乏,将严重阻碍财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向着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方向迈进。

    · 财务职业上升空间问题。外资企业相对平衡或稳定的发展,造成了公司很难出现空缺职位,特别是针

    对一些在国内业务下滑的外资企业更是如此。如果其他资历老的员工不离职,企业内部就完全没有上升通道,或者没有轮岗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员工就只能靠跳槽来解决问题。如果又因为分工过细造成自身财

    务模块经验不完整,使得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这样不仅压力大,而且风险更大,往往会造成个人

    简历中过于频繁的跳槽给自己带来一种不稳定的负面形象。

    经过上面对外资企业的优缺点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这类外资企业适合哪些人呢?

    第一,适合刚刚本科毕业的应届生。 本科毕业的应届生,一般都要从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做起,进入体

    系相对健全、完善的外资企业,能够让他们接受正确、完整的财务体系熏陶,体验SAP、Oracle这种优秀的

    ERP系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财务职业素养,给未来的财务职业发展奠定一个规范良好的职业基础。

    第二,适合海归、研究生。 研究生的优势在于知识结构,海归学生的优势在于语言能力和文化融合,外资体系的环境不仅让他们优秀的语言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可以得到发挥和应用,而且规模较大的外资

    企业可以有与之匹配的财务计划与分析类岗位。以此作为财务的起点,相对于财务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往

    往附加值相对较高。

    第三,适合无财务基础但语言好的人员。 财务结算共享中心每年都会专门招聘很多语言专业的学生,经过短期训练可以按照固化的流程熟练操作会计系统,进行基础的会计核算或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工作。

    这些外资企业的岗位可以作为入行或者转行的一个起步,帮助跨行业的学生走进财务职业这个圈子。

    虽然说外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上述类别的人群,但是由于外资企业自身所存在的缺点,特别是对

    规模过大、分工过细的外资企业而言,往往并不适合财务人员长期固定在这个体系内,特别是财务共享中

    心这种更流程化、模块化的环境。

    针对外资企业的财务人员,我的建议是在5~10年的时间区间里面,如果觉得在公司内转岗希望渺茫,升级没有空间,同时又学不到新东西,可以找一些相匹配的民营企业。可以将目标民营企业的销售额锁定

    在10~20亿元的规模,财务团队有十几人。职能上分工合理,能力锻炼也比较全面,适合这个阶段有一定

    工作经验的外资体系内的财务人员向上进一步发展。这样自己的职业通道就打开了,路也越走越宽。

    如果已经在外资体系内做到了40岁,而且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和天花板,我认为到了这个年龄,还

    是不要给自己太大挑战,而是应该在外资体系内做微调。可以从大型外资企业走出来,到中小型外资企业

    去看一看,10亿元左右规模的外资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这种微调可以保证在40

    岁左右,不必费太大力气就能适应不同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原本的工作技能还能在类似的体系内最

    大限度地保留利用。

    1.2.3 民营企业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极大的发展,缔造了很多世界级的优秀企

    业,相比较前面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外资企业,我们先讲民营企业的缺点:

    · 相比较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面临双重压力。大家知道银行最喜欢融资给国

    有企业,因为后面是政府信用支持或是国资委的背书。其次喜欢给外资企业,因为后面是欧美的母公司托

    底。银行最不喜欢的就是民营企业,因为它们是草根。政策面上,既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又缺乏有钱的股

    东支持,因此在银行眼里民营企业是最受嫌弃的类型。正所谓国企都是“官二代”,外资都是“富二代”,民营

    企业都是草根。草根可能随时破产,也可能随时逆袭,所以我认为选择一些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是一项高

    风险、高收益的职业投资或者说职业赌注。

    · 大多数民营企业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它们极其重视市场和客户,真正把客户当作

    上帝。但它们往往忽视内部管理,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来优化内部管理和控制,常常会导致管理流

    程残缺,体系不健全,游戏规则不透明,企业文化又很简单粗放,做事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 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往往较低。民营企业往往受规模、资源限制条件的影响,对财务部门

    的定位限于“做账”这个层次,对财务管理、控制、决策支持的职能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的地位往往较低。

    下面再讲讲民营企业的优点:

    · 决策简单、直接。没有复杂的决策流程,容易抓住市场机会,就是所谓的“船小好调头”,决策权大都

    交给一线的管理层。

    · 野蛮生长对员工而言,是各种能力全方位解锁。如果说外资企业强调团队整体能力,民营企业因为规

    模、系统、人才的限制,就要求一线人员都应该是特种兵,具备多面作战能力。既能和欧美职业经理人在谈判中斡旋,又能面对本土政府人员的种种发问,还能在财务技术上融贯中西:熟悉不同准则和不同的资

    本市场环境。

    我以海外并购为例,来介绍做一单海外并购要接触的各方面专家、政府部门和中介团队。

    首先,财务顾问会向我们企业客户推销标的,选中标的公司后我们聘用财务尽职调查团队、税务尽职

    调查团队、法务尽职调查团队和商业尽职调查团队,然后协调和管理各方进入现场,开启尽职调查工作。

    其次,在后续决定融资结构安排时,我们需要银行团队介入安排融资事宜。是在美国发债,还是在中

    国做项目融资,或者是引入权益投资者?如果是国内银行间市场发债,银行间市场协会还要上会审核。如

    果在国外发债,这就需要银团的筹备,标普和穆迪等公司的评级跟进。

    接着,在和卖家签约后就要开始政府审批流程。我们要制作各种项目材料申报发改委、商务部和外管

    局三个部委。

    最后,如果要在资本市场做股票增发,就需要券商出具可行性报告和增发方案、审计师要出具收购公

    司中国准则审计报告、资产评估公司出具估值报告、律师事务所需要出具法务尽调报告。然后就是接待投

    资者,宣传我们的项目。

    一边做买方,一边做卖方。一个项目做下来,各种经验全面增长。

    所以我说民营企业需要野孩子特质的人员,他们能够自我激发,能够自我创造条件去克服困难、解决

    问题,能够在没有路的时候走出一条路,敢于冒险,能够承受失败。我建议刚刚毕业的应届生和初级财务

    人员,尽量不要选择规模太小的民营企业。因为你们可能无法在这种粗放的环境中得到优秀的财务素质培

    养,缺乏严谨财务核算流程与体系的熏陶,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职业生涯走向。

    民营企业适合那些已经建立了严谨、完整的财务思维的成熟从业人员,在丰富的财务职业经验的基础

    上,选择民营企业意味着自身有较大的空间来实施和创造一片天地,体验着一种财务制度和流程建设从无

    到有、从粗到精的过程。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极大考验和挑战,也能够成为职业生涯拓展和财富增长的很

    好契机。

    1.2.4 国有企业

    讨论到国有企业,我们就要大致分为两类来看,一类是中央国有的大型央企集团,另一类是国有的非

    垄断、非大型企业。

    对于大型央企集团,他们往往掌握着中国的核心制造工艺和技术,是中国制造真正的主力军和正规

    军。比如说航空、航天、高铁、地铁、国家电网、国家核电、船舶建造等核心领域,都掌握在央企集团手

    中。根据2016年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排名,我们可以看到,营业收入前十位的排名中有八名都是央企集团,包括中国石化、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

    航空工业集团、北京汽车集团等,前十位中仅有华为和山东魏桥两家非国有企业跻身其中。

    在这类大型国有企业中,相对于财务职能的优势体现为:

    · 国有大型企业往往有政府背书的支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在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方面拥有得天

    独厚的优势。

    · 与大型跨国企业类似,国有大型企业各职能分工相对精细、合理,企业流程体系健全、严谨。财务体

    系健全、财务制度完整、岗位分工与工作流程相对规范。这都使得它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财务职业发展平

    台。

    · 与外资企业不同,央企集团的重大决策都能在本地做出,因此财务最高级别的职能模块也非常完整,有利于财务职业发展到金字塔尖的层级。

    但国有企业相对而言也有自身的劣势:

    · 环境单一、发展平稳,上升空间受限。由于体量庞大,发展速度有限,使得公司内部岗位空缺、升迁

    都较为困难,同时也有可能存在升迁体系不透明的现象。

    · 可能会面对非市场经济的环境体制。这个环境往往大多缺乏创新和进取的必要和动力。财务部门都是

    各个模块的熟练工种,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可言。

    总结来说,我们在招聘时基本上没见过国企垄断企业的员工应聘,因为这个群体最终追求的是职位的稳定和高福利待遇,在适应了“体制内”的环境后,往往缺乏在体制外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因为这类企业成

    为追求稳定环境和高福利待遇从业人员的首选,也成为收割优秀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主要领域。

    对于国有非垄断、非大型企业而言,情况相对于上面类型就要差一些了,它们可能从规模上小于大型

    央企集团,也可能从行业垄断性和控制力上远逊于上述企业,这使得它们在职业优势上与大型央企集团的

    差距很大,同时在劣势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我把这类企业看作大型央企集团和民营企业的折中。

    这类企业既有大型央企集团的稳定性特点,又具备民营企业那种忽视内部管理效率,不重视财务工作

    的特质。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它们在速度和进取心上往往弱于民营企业。由于

    缺乏有效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技术水平,又使得它们往往弱于外资同行,所以这类企业更适合折中于外

    资体系和民营体系的人才,适合于追求稳定环境的财务人员在无法竞争进入大型央企集团后,退而求其次

    的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分析与选择,财务从业人员要针对自身的目标设定、家庭背景环境、个人性格特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诉求等因素综合判断、考量和选择。

    [1] 发改委全称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全称为“中国国家商务部”;外管局全称为“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第2章 财务职业的三个五年规划

    2.1 财务职业规划的三阶段论

    财务人员全部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事,就是自身职业目标体系的建设问题。职场中的每个人,想要加薪

    升职、想要丰富财务知识和经验、想要达到最终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三个五年职业规划体

    系,如图2.1所示。通过这个体系的确立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不断调整,来指引我们逐步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迈进。这个职业规划体系,就好比在扬帆出海之前,画出正确的航线图一样重要,否则我们的职业巨轮就

    会迷失方向,受困于茫茫大海之中。

    图2.1 三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

    建立个人的三个五年职业规划体系,有几个实用的步骤。

    第一步,先要确定三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你全部职业目标的立论基础。类似于我

    们的马列主义一样,是社会主义体系建设的核心。你的整个职业生涯的目标体系建设,也必须有一个核心

    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要凝练出自己在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核心与重点。只有在重点明确的情

    况下,我们才能有效地制订相应的目标。

    这个指导思想是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不同的,我先分享我自己的,给大家做个例子。

    第一个五年,我自己的能力要强,得到认可和提升。

    第二个五年,我的团队能力要强,成为公司的标杆和我职业轨迹不断前进的基石。

    第三个五年,我的同盟伙伴能力要强,成为我们共同成功的关键。

    具体而言,我的这个指导思想其实蕴含了三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第一个五年: 我刚走出校门,大家年龄都在25~30岁之间,工作上彼此的区别也都不是很大。面试的

    时候还可以作为资源的学校优势、专业优势在进入正式的工作后都荡然无存,大家无论背景如何,现在都

    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拥有同样的每天24小时,做着类似的财务基础工作。能否有效地超越同仁,在五年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实现快速职业晋升,便是我在第一个五年

    里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这个阶段里,除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之外,我们没有其他资源和关系,在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我总

    结了两条快速突破第一阶段的工作实务经验。

    第一,超越前人的工作业绩和时时不忘思考创新( Excellence in Everything We DoIntelligence

    Everywhere)。

    大二的时候我在一家很有名的日本企业做实习生,工作内容就是订凭证。当时实习的想法很简单,无

    论做什么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我先向同事学习基本的订凭证的方法,然后看他之前订的凭证,分析优点

    和缺点。接着我了解同事们对于凭证装订的要求和期望。最后自己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一套效率最高、效

    果最好的装订凭证策略。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凭证装订好后我还有大把时间怎么办?我没有用来喝公司免费的咖啡,而是用来

    翻看和学习会计凭证。每一本会计凭证都是极好的会计实践教科书,我翻看每一张凭证和它后面的附件,学习每种情况、每笔业务都是如何反映在会计账务上的。在学习过程中,偶尔还能发现一些错误,帮助同事们纠正。就这样我待了不到三个月,大家就都喜欢上我了,破天荒地教我这个实习生用SAP做账,平时

    的团队娱乐活动也不忘叫我一同参与。一年后我实习结束的时候,他们的中方总经理还单独请我吃饭,希

    望我毕业后能正式留在这里工作。

    2004年开始在摩托罗拉实习,我被其流程的严谨和高效所感染,也被其所倡导的两条工作信念深深地

    影响到今天,它们是:

    超越前人的工作业绩( Excellence in everything we do): 这是一个对自己工作输出结果和质量的信

    念,也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的要求。我也是从工作一开始就这样要求自己,接手前辈的工作,一

    定要想方设法在工作结果上超越前任、超越同事,对自己保持一贯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如果你的工作结果

    无法超越你的前任,那么拿什么证明给领导你有升职或轮岗的资本?每个想跳槽的人,每个想获得更高职

    位的人,都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在工作中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时时不忘思考创新( Intelligence Everywhere): 这是对自身工作态度的法则,它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

    颗突破和改变现状、缺陷的警醒之心。任何企业流程和规则的设定都是保证重复性工作在最大限度上的精

    确和质量可靠,遵照流程把工作做到标准的要求,只是60分的水平。企业的竞争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

    业务情况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影响内部流程和标准的改变,所以在工作中要保持一颗打破流程

    与规则的心,不破不立、因破而立。我坚持认为:规则的设定,就是等待打破它的人出现,并赋予它新的

    定义和生命,以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的需要。

    第二,坚持做工作记录。

    坚持做工作记录,能够让我们时刻保持着在现场、在前线的感觉。这种感觉对管理者而言太重要了,这是一种实践经验的理论化沉淀积累,是通过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服务于自身的理论体系,也是可以在未

    来更好地指导实践的一种有效方法。

    写作是一种表达的高级方式,它可以整理你的思想,让你变得更成熟而有深度。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下面的工作记录是必须详细记录的:

    · 和领导的谈话,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其他事项,都要尽量还原全部重点,详尽记录。因为这样你可以

    了解领导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问题的思路和条理。特别是开会的时候,他在向他的上级汇

    报问题或与同级解释问题的时候,更要详细记录相关过程。记录下来之后,换位思考,自己坐他的位子,换作同样的问题,是不是处理的方式一样?叙述的逻辑一样?如果不一样,找找自己的原因,为什么会不

    一样?差距在哪里?你的方式更好,还是他的更好?为什么?经常这样回顾、复盘自己和上司的沟通,会

    让自己的经验飞速成长。

    · 参与某个项目的过程、进度,中间遇到的问题,通过什么方法、哪些人员,经过怎样的沟通后解决。

    全部项目做完之后,还要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经验教训报告。

    · 和同事解决日常工作问题的沟通,针对某个典型问题的讨论,自己的想法和对方的想法,出现分歧后

    双方是如何沟通解决的,各自的出发点和思路都是怎样的?

    · 流程性工作的常规解决思路,要经常进行总结和归纳。很多重复性工作都可以通过流程进行标准化,如果发现可能存在标准化工作,就要把它形成记录,经过自身的论证后,在适当的时候向领导提出想法。

    · 每天的主要工作事项,也就是基本的待做事项清单(To Do List)。这也是工作上最基本的时间管理

    的一种核心技巧,把每天各个时段所做的工作简单地做一个小结,看看自己每天在哪些事情上花费的时间

    最多?这些所花时间的比重是否与事件的重要性成正比?是不是存在花费太多时间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的现

    象?

    第二个五年: 这时你可能已经凭借工作业绩胜任了主管的岗位,开始带领团队。有了下属和团队的时

    候,就再也不能单打独斗了。这时你不仅要自己强,还必须带好队伍,你的团队也要很强,这样才可以靠

    强大团队的支持,走得更高更稳。

    这个时候你的年纪大概在30~35岁之间,在企业内应该是主管和经理级别,也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经验值、学习能力、进取心、精力都处于最佳状态。这个阶段工作上一定要带领团队开疆拓土,多做项

    目、多做业绩、多出成绩,才能奠定你在企业内、行业内的地位。同时,到了这个年龄,仅仅依靠自己的

    努力和优秀已经远远不够了,身处主管和经理级别,必须发挥整个团队的力量实现更大的目标和更大的进

    步。

    第三个五年: 这时你可能已经进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行列,成为部门经理或总监,也就是在你40岁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伙伴或者说同盟者也必须强,这样你在企业里面推战略、选项目、做决策的时

    候,才有强大的伙伴站出来支持你,或者说至少不会出来反对你。这就能在确保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前提

    下,保证你们团体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到了40出头这个年龄,职场策略要慢慢开始转变,是由攻转守的一个转换阶段,这个时候你的学习能

    力和精力都拼不过30出头的人,所以你的策略不再是冲,而是要结盟追求稳中求胜。大家想一想,无论是

    政治还是经济,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道理。

    2.2 职业目标路线图

    在确定好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后,下面就需要根据指导思想来制订三个五年规划的职业目标路线

    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可能会觉得刚刚入行就设定远大目标不现实,但有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没

    有目标会让你很容易丧失方向感,陷入迷茫的状态。但这个目标一定要根据你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个不断调整的目标也要好于没有目标。

    制订职业目标路线图的第一步是给自己定位: 就是一定要先认清自己在目前的状况。这时大家要花点

    时间思考清楚在目前情况下你自己的位置、你的优势和劣势、你的职业机会和威胁都是什么。明确自己的

    位置和状态是做任何事情、制订任何计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比如说你想去北京,从雄安出发和从纽

    约出发是完全不一样的交通方式,所以起点的状态和位置很重要。

    假设现在你是一名工作两三年的往来会计,负责应收应付款的核算工作。

    想想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可以是能熟练使用你的ERP系统、熟悉采购付款核算流程、熟悉客户发票核

    销和应收款的核算工作,也可以是你能够用英语和其他国家的财务人员进行关联方的往来对账,等等。

    自己的劣势是什么?可以是没有做过其他财务模块、没有做过总账和财务报告、没有企业整体核算的

    经验,等等。

    你的职业机会是什么呢?可能是通过转岗熟悉其他会计模块,或者通过升级进入总账模块,开始接触

    财务报表编制,这都是你未来的潜在机会。

    而你的威胁又是什么?可能来自于应收、应付模块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一个新人经过3~6个月的培训

    也能够熟悉流程,进而以更低的成本取代你。既然你的可替代性比较高,就会造成你的工资上涨变得很

    慢;威胁也可能来自于未来竞争总账会计的同伴比你更加资深,或者有更多模块的经验,等等。

    上面这些对自己当前状态的思考,就是所谓的SWOT分析。建议大家花上半个小时想一想自己的这些

    状态,画一幅矩阵图出来,先做好自己的定位,是做好所有事情的第一步。

    制订职业目标路线图的第二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 锁定自己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位置。制订目标一定

    要遵循SMART原则,即S代表具体(Specific)、M代表可衡量(Measurable)、A代表能实现

    (Attainable)、R代表相关联(Relevant)、T代表时间要求(Time)。

    比如很多人私信问我:我以后要做CFO,请您给我指点一下!遇到这种问题,我是真没法回答,为什

    么呢?

    首先是目标的具体性(S)原则: 就是目标一定要非常具体、清楚。比如给CFO加一个定语,大家看

    看会不会更好:我要做一家市值在200亿元左右、消费品行业、国内上市公司的CFO。如果不加这一串定

    语,谁知道你的目标会不会是一家年销售额100万元的村镇加工厂CFO呢?所以一个具体的目标让你的未来

    更加聚焦、更加清晰。

    第二就是目标的可衡量(M)原则: 也就是说,有一个客观标准来检验你是否达到了目标。比如你定

    了一个目标:10年以后要成为一家市值在200亿元左右、消费品行业、国内上市公司的CFO。目标看上去还

    不错,但是我们很难去衡量这10年之内的进度状况。所以为了让目标可衡量,我们必须把目标逐段分解。

    每一年实现一部分、完成一个里程碑。比如说第一年,先实现一个小目标:考过2门CPA,这就很好,因为

    它可衡量。

    第三就是目标的能实现(A)原则: 也就是说,你的目标一定要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而定出,根据自

    己的SWOT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你不能要求自己下个星期就要成为CFO。

    第四就是目标的相关联(R)原则: 目标不能和你无关,比如你的目标是你最讨厌的上级领导能够辞

    职走掉,换一个更懂你的领导,这个目标就没有意义。第五就是目标的时间(T)要求: 要具体到某个时间段内实现什么目标。

    比如把上面“我要做CFO”的目标改一下,使它遵循SMART原则后就是:我已经有了3年的财务工作经

    验,目前的岗位是一家消费品行业的往来会计,计划10年后成为一家市值在200亿元左右、消费品行业、国

    内上市公司的CFO。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每年都要制订一个小目标来逐步实现它。

    这样表述和制订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目标。好目标能够让你更明确、更清晰地锁定自己的未来。

    比如你现在的起点是一名应付账款会计,目标设定在15年后,也就是大约在40岁左右做到一家上市公

    司的CFO。目标设定好以后,就要开始逆推,做出这样一条职业目标路线图,如图2.2所示。注意此图仅为

    举例目的,并非代表推荐的职业发展路径。

    图2.2 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图

    15年后若要做到CFO,那么第13年左右的时候就要做到项目总监,接触并购或融资项目;第10年左右

    的时候就要做到上市公司财务经理,或者在某家外资企业做到财务总监,全面负责一家公司的财务工作;

    第7~8年左右做财务分析与控制经理,把预算和财务分析做好;第5~6年把总账和报表的功课补全;第3~

    4年的时候学做成本会计,第2年的时候去做应收账款会计。

    这样,一个职业路线图做出来,在每一个时间节点该干什么,你就都清楚了,继续以此图为例。

    · 在职业生涯的前6年中: 你需要在供应链会计和成本核算上打好基础。在这个打基础阶段和下一步做

    总账主管之前,你要利用这6年的时间考出CPA,这样后面总账主管阶段做财务报表才会比较从容。

    · 在2年的总账主管期间: 你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打好财务报表实践基础。同时,为了后面能更好地应对

    财务分析和内控的工作,这段时间最好考一个CMA出来,让自己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更扎实。

    · 在2年的财务计划和分析工作期间: 你可以接触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这些管理分析职能,接受更多的

    管理会计方面的挑战。同时为了应对下一步经理层总监层的挑战,这两年里可以去读MBA补充管理方面的

    知识。

    · 在3年的财务总监或经理期间: 你具备了独立负责一家公司的全面财务工作的经验。后面为了给项目

    管理做准备,看看这三年是否需要考个CFA来补充金融知识,应对下一步的项目投融资的需要。

    · 在2年做投融资项目总监期间: 你可以体验整个投融资项目的流程运作并积累管理实务经验,接触各

    个方面的中介团队,投行、券商、审计、评估、银团,等等,而在这些人脉和经验丰富的同时就为胜任

    CFO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 这样在第15年: 你就可以很从容地应对CFO的工作,实现你的终极职业目标。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对于职业路径规划应该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和认识。为自己制订一份职业路线

    图,不仅可以让我们自身对职业轨迹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而且你的职业紧迫感会非常强烈,每个阶段要

    做什么也就很清楚了,从而很少陷入迷茫的状态。每个阶段完成后,需要根据阶段目标完成的实际情况,对后面的目标路径进行微调,这样就能够保持整体职业目标体系的延续性和可执行性。

    2.3 制订具体的执行计划与个人总结

    有了指导思想、规划好了职业路线,才有职业紧迫感,下一步就要着手制订具体的执行计划,把紧迫

    感落在纸面上。

    比如可以根据上述的三个五年战略,制订第一个目标执行计划:CPA复习计划。为了制订这个计划,你可能需要搜索考试经验,咨询前辈,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特点、知识强弱,制订一个4~5年攻克CPA

    的计划,第一年考过哪几门,第二年再考过哪几门,看什么资料,每天复习几个小时,诸如此类的更加细

    节的问题。假设5年以后,你如愿考出CPA,同时如愿胜任总账主管岗位。这时就可以开始着手制订第二个

    目标执行计划:CMA复习计划。以此类推,把执行计划根据职业路线图来不断地滚动向前。

    到了这里,我们还有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写年度的个人总结。前文中曾提到做工作记录

    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策略。这里我要强调个人总结的重要性。工作记录,是你在实践工作中点滴的反

    思和复盘。上面讲的战略规划、职业路线,都是你个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增值路线图。对于你走过的每个重要节点,最好以总结的形式回顾,同时对未来进行展望,这类似于企业的年度预算。

    全面回顾你在这一年学习、读书、工作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出优点和缺点,改进和不足。同时对下一

    年的自己提一些要求和期望。年终总结可以让你每年对自己做一次准确的定位,不仅使你对职业路线图的

    位置感更明确,更能具体化你在未来年度的努力重点。我对入职第一年的新员工是要求写月度小结的,第

    二年转为写季度小结,第三年才开始写年度小结。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2.4 问市场、找差距、寻方向

    如果在制订职业规划方面遇到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找信任可靠的前辈聊天,吸收前

    人经验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找不到的话,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问市场。市场是一个透明的定价机制,它是

    唯一不会欺骗人的地方。到各种招聘网站,把财务、会计相关的职务搜一搜,看看各行各业最好的那些公

    司对财务岗位的标准要求、薪水待遇、工作职能,这样对于各个工作阶段、各个方向的财务会计人员你都

    能找到一个对应的JD,即职位要求和职位描述。然后就能根据这些完整的JD做出一个能力、经验的要求矩

    阵。针对这个矩阵,对照目标来比较自身的资源条件,看看哪些工作内容和你的爱好相同,看看哪些标准

    要求和你个人的素质相符,看看哪些薪水待遇与你的预期一致,基本上你的职业路径就被市场的岗位轨迹

    和公允价值确定下来了。

    2.5 目标、努力和策略

    本章的结尾,我还想提醒大家一点: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目标是最重要的,因为目标决定了

    你的战略方向,决定了你可能到达何处。其次,努力是第二重要的,因为它是执行力,是推动你不断前进

    的动力源泉,若不努力则永远只能站在原地看风景。最后,才是策略和方法,因为它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决定了你到达目标要走哪条路。它们次于努力的原因是:实现目标的方法路径有很多,殊途同归,但前提

    是:你必须努力。没有努力,方法有什么用?第3章 财务职业的优秀基因与未来发展的趋势

    3.1 财务职业的特点

    做财务的朋友,常常会向我抱怨财务工作的苦,主要包括下面这几条:

    · 财务职业门槛低,入行几乎没有门槛,基层人员数量多,竞争白热化,决定了薪资水平的起点非常

    低、涨得慢。

    · 从基层财务工作做起,重复性劳动太多。同时财务职能往往属于企业的后台,在公司内不受重视,自

    我感觉价值不高、存在感低。

    · 考试太辛苦,CPA一考就要四五年,感觉遥遥无期。面对备考过程中的难题和遗忘,有很严重的无力

    感和挫败感。

    财务职业的上述几个主要缺点让它看上去并不那么美,也让很多入行时间不长的人很想转行。但实际

    上我认为财务职业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优势隐藏在这些“痛苦”的表象之后,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 虽然财务基层人员数量众多,但是拥有完善财务职能的精英仍是稀缺资源,价值差异巨大,这种价值

    差异回报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付出。

    · 提高英语水平和通过财务考试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语言和理论基础的强化,能够帮你跳

    出激烈竞争的圈子。特别是各种财务证书,是其他很多职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 基层工作是更高级财务工作的基础,没有基础工作的积淀,没有实务经验的积累,CFO的位子是坐不

    踏实的。

    · 随着财务职能的完善,能力逐渐增强,你的角色也会逐渐从后台前移,慢慢参与管理,最终参与决

    策,达到前台的位置。

    3.2 竞争力之源:优秀的财务基因

    从公司角度出发,在招聘财务候选人的时候,财务负责人都喜欢具备优秀财务基因的人才,拥有这些

    基因的人才往往在简历和面试的筛选中拥有很强的竞争力。下面总结了这些优秀的基因主要包括的内容。

    1. 财务思维水平。 在财务专业人才面试时,我们往往会使用一些开放式的财务问题来观察面试者的财

    务思维缜密程度。比如我们会问三张财务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有哪些?如果你是财务经理,如何有效地

    设计公司的营运财务分析体系,确保公司的各项营运指标都在监控之中?你认为影响一家公司价值的核心

    因素包括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判断面试者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在结合时的思考深

    度。因为这些问题往往在理论课本上都找不到标准答案,需要面试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理论基础思

    考后总结得出。通过回答者的逻辑、思路,我们可以迅速判断出面试者至少三个方面的水平:理论基础学

    习是否扎实;工作实践能力是否坚实;日常工作中是否能有效、及时地总结和思考。

    2. 优秀的学校背景。 因为好的学校证明你有优秀的学习能力、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基础、拥有一大批同

    样优秀的同学关系资源,这些都能够保证你在未来的工作中较别人有更好的基础。

    3. 财务证书的加持。 取得财务考试证书,诸如CPA、ACCA等可以证明你有强大持续的专业领域学习

    能力。工作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又一场学习的开始,证明你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一项工作当中很重要的

    加分项。

    4. 知名企业的工作经验。 所有公司都喜欢名企光环,因为名企意味着你能吸收到很多优秀的工作习

    惯,这些优秀的工作习惯是下一家公司所看重和急需的,可以给他们带来改变和优化。如果你曾经有过在

    知名企业工作或实习的经验,这会成为你很有竞争力的加分项。

    5. 曾经的工作成绩、曾经主导完成的主要项目。 工作经验和项目经验的匹配度,是各家公司在筛选候

    选人时非常看重的一项标准。如果候选人曾经在某些工作岗位取得奖励,或是有过参与主导某个项目实施

    的经验,也是公司所特别看重的方面。

    6. 降低跳槽频率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因为对于跳槽频繁的人员,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隐患:

    (1)跳槽太多,说明你的职业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楚。很多时候没有仔细考虑周全就做出了决定。

    这也可能说明你来面试是在仓促之下做出的不成熟决定,有极大可能在短期内因为种种原因而离职。(2)财务工作因为本身特有的流程性因素,使得从业者在每家企业都有一个适应的过渡周期,通过这

    个过渡的周期来适应目标企业的财务流程、操作制度。但频繁的跳槽使得职业经历频繁中断,从而缺乏工

    作经验积累的连续性。没有连续性,就缺乏在工作中不断深入、不断积累的基础。变来变去的工作,会使

    你的财务经验碎片化,如果自己没有很强的归纳整合能力,这些一年以内碎片化的经验对职业经历的帮助

    会非常小。

    7. 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 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能大大拓宽你的职业选择广度,使你可以放眼全部岗位

    和机会。

    3.3 财务职业的未来趋势

    3.3.1 会计核算的演变趋势

    2002年我开始自己的实习生涯的时候,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企业已经基本上不用手工做账了。用纸

    笔誊写总账、明细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通过ERP系统取代手工处理,节约了大量的财务人员需求,这

    是ERP系统的模块化、无纸化的一大进步。取代了企业对大量基础性手工核算会计的需求,这是我所经历

    的第一次会计核算的演变。

    我所经历的第二次会计核算的演变,是Oracle和SAP等智能ERP系统在跨国公司的广泛应用。这些大

    型、集成化的ERP系统通过系统上线实施阶段,将流程化、重复性的工作进行后台设置,使得业务发生时

    基本不需要手工的介入,通过后台流程和基础数据而进行自动财务入账。比如凭证量最大的原材料存货出

    入库会计凭证,一般都要凭借出入库单据、物料编码、库位号码等在系统里面录入相应的入库和出库凭

    证,但现在这些凭证在出入库环节都是库管员对材料扫描二维码后由SAP系统自动、实时地录入会计分

    录,进行系统入账工作。

    不仅如此,成本核算这个在制造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职能,以前都会根据当期成本先分成直接、间

    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对应产成品入库,间接成本需要按照一定方法分摊,然后再对应产成品入库。这期

    间如果工序步骤很多,成本核算的流程将非常复杂。现在这个流程也被大大简化了,标准成本法实施后,只需每年根据各个产品制订一两次标准成本费率,然后每个月的成本核算和结转,系统都会根据这个标准

    费率自动结转生成。最终月度期末,会核算出一个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只需手工将这个差异在已

    销售和未销售的产成品之间做一个分摊,这一笔简单的调整就好了。成本核算的职能在现代化制造业中,已经被大大简化,演变为成本分析。如果ERP系统中实施了差异调整模块,它还可以自动将成本差异追溯

    回每个生产订单,自动进行调整,就连这个手工处理的步骤也省掉了。

    另一方面,这些ERP系统也能够做到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实时业务集成,免去了原始ERP系统数据经常需

    要结转、导入后才能保证业务、财务数据两边一致的局面。这样,又大大提升了财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

    性、实时性。

    作为跨国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财务数据管理,这些大型、智能、实时的ERP系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财

    务管理、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利器。

    3.3.2 财务报告的演变趋势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财务报告的管理与整合也是一个难题。如果局限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这样的

    企业做财务报表和整合倒也不是难事。只要按照一套准则进行统一的记账核算,月末结账出具财务报告,这样的流程也不算复杂。但如果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对不同国家适用不同财务会计准则的各地子公司进行

    合并财务报告核算就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了。

    在拥有强大的ERP系统之后,这个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如果全球各个子公司都使用相同的ERP系统,比如我们公司做全球化的集团财务管理,需要全球30多

    家子公司结账并实施三套准则的财务报表:即本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本地准则用

    来满足公司所在国家核算的准则和法律要求,国际准则是满足集团内部的核算与财务控制要求,而中国准

    则是满足中国上市公司的合规性与披露要求。

    我们公司在德国、葡萄牙、罗马尼亚、墨西哥、美国、中国等国家都有工厂和机构。在并购刚刚完成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各国的财务人员需要定期上报多套不同准则的财务报表文件,这样每个月我们财务总

    部就能收到多达近百张不同准则、不同国家的财务报表。大家可以想象我们整理这些报表所花的时间,以

    及对各国财务人员进行准则转换培训所花费的时间。

    后来,我们在被并购公司的SAP系统中实施了不同准则下的财务报告系统,使得同一家公司在同一套

    SAP系统中即可实现三套准则的记账和财务报表输出的工作,大大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月末结账、合并的

    效率。

    再后来,我们继续并购新的企业用的是不同的ERP系统(如图3.1所示),对于不同的ERP系统,是不

    是进行财务准则的统一与合并就没有办法了呢?非也!

    图3.1 ERP系统关系示意图

    注: Hyperion是一款甲骨文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和预算管理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帮助拥有不同ERP系

    统的集团建立一套自动编制合并报表系统的机制,从而在短时间内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方法,合并出集团

    的财务报表。

    我们在各国不同的ERP系统之上,又统一架构了一层财务合并报表系统。这个系统在上线实施阶段设

    定好所有准则之间财务数据互相关联的规则,每个月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只需将结账后的科目余额表和

    其当地准则的报表上传到该合并报表系统中,系统就会自动根据我们设定好的转换规则,出具国际会计准

    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同时,我们作为总部管理人员,也能在万里之外实时监督各个国家的公司

    的结账和数据情况,也可以在该合并报表系统中自动完成全部的合并工作,这不仅减少了人员配置,更是

    提升了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只在3个事业部层面设置3个负责合并报表的专职人员,在总部上市公司层面设

    置1名主管,全球一共4个人就负责了240亿元销售规模的全球化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

    3.3.3 财务分析与预算控制职能的演变趋势

    财务核算和财务报表在当前智能的ERP系统中大大简化了人工干预和操作的环节,那是不是财务分析

    和预算控制就能幸免呢?

    一家优秀的企业对于财务分析与控制的深入细致程度难以想象。有的团队专门负责做一个事业部的费

    用情况财务分析,有的团队专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财务分析,有的则是仅仅针对某一个产品进行月

    度的成本情况分析。

    在ERP系统如此强大的今天,预算和实际的比较分析结果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对比分析报表和差

    异情况总结。财务分析人员可以利用系统输出的结果来发现问题、判断问题、查出原因。这个找出问题并

    最终解决的整个链条,才是财务分析和控制人员最核心的竞争价值所在。系统替代的,只是协助分析人员

    完成最基础的系统整理工作,而判断和分析工作,还需由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自己来完成。

    3.4 德勤“财务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传统的会计职能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在2016年3月10日宣布与Kira Systems联手,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一年两个月后,德勤宣布其“财务机器人”问世,它是一项能够部署在服务器或计

    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据宣传该机器人能够解决下述问题:

    · 财务流程中有高度重复的手工操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 跨岗位的实务操作需要协同处理,沟通成本高且效率低下。

    · 手工处理存在较高差错率,且获取的数据准确性低。

    · 人工处理财务相关的事务,无法快速响应业务变化和拓展。

    · 受困于时间人力,某些合规和审计工作通过抽样的方式进行,无法达到100%全覆盖。它的价值和亮点在于:

    · 机器人执行任务的精确度远高于人工,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

    · 流程自动化帮助部门解放生产力,将重心转移到高附加值工作上。

    · 优化财务流程及其标准,并且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质量。

    · 流程自动化增强数据的质量与一致性,优化分析水平。

    · 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每个步骤都可以被监控和记录,从而用作审计证据以满足法律合规的需求。

    · 一个业务流程可在数周内完成自动化升级,内部自主实施变为可能。

    ·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投资回收期短,可以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低成本的集成。

    这种强大的“财务机器人”是否意味着会计行业将面临一次技术革命,我们所有财务人的命运将因此而

    改变呢?

    不能简单地一言以概之。

    会计行业自从诞生起就不断进行着渐进性的创新,从传统手工记账过渡到计算机记账,从简单的计算

    机记账到集成的ERP系统记账。如今的所谓“财务机器人”,不过是在ERP系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ERP系

    统的业务处理能力与外接硬件产品的图像或文字的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新科技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

    组合而成的智能ERP系统。因此,根本上来说,这种“财务机器人”只是一种渐进性创新,是一种ERP系统结

    合了智能硬件之后被挖掘出新的功能和价值,并非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并不能给整个财务会计行业带来巨

    大的颠覆性效果。

    在此“财务机器人”出现之前,ERP系统就已经非常强大。在很多企业中,流程性的财务核算也已经外包

    作为财务共享中心来完成,未来的趋势就是企业营运管理中的财务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重复性能够流程

    固化的工作角色反而越来越可以流程化并依靠系统来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工作往往在后台进行设置,可以

    直接输出各种分析报告,报告中异常值的出现直接对应各个责任部门、责任人。需要人来判断和操作的就

    是对数据背后所反映问题的处理和跟进、对财务准则差异自动调整的判断和纠正、对营运分析结果的追溯

    和解决。

    “财务机器人”就好像是一个微型的“财务结算中心”,它通过把既定的处理流程与核算依据通过软件的形

    式固化在系统里,实现了财务中心的浓缩和替代。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财务结算将可能是这样一幅图景:

    应付账款的核算与付款工作,可能第一个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我们只需要在机器人终端的位置,将供应商开具的发票扫描进入系统,然后机器人就会通过图片和文字识别系统,识别发票上的关键信息,诸如订单号、发票号、产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同时把这些信息录入到系统中的规定位置,生成

    会计凭证,结转分录。在终端的另一头,只需要配置少量的检查人员,检验系统无法识别的或者无法与系

    统中采购订单匹配的问题发票。通过系统校验和输入的发票,会自动根据采购订单的匹配,确认付款账

    期。当付款账期到期后,系统也会根据指令,自动完成付款的动作。这样,从供应商发票录入到最终完成

    付款的全部过程,机器人可以完全替代。

    应收账款也是类似的情况。当物流部门确认了客户订单的发货完成指令后,机器人会自动根据销售订

    单和发货单进行匹配,按照相关价格、数量和产品信息开具销售发票,同时自动在系统中进行会计凭证的

    录入工作。并根据客户订单上的账期,自动在账期到期时完成收款,在逾期时完成催账提醒的工作。会计

    人员根据系统指令,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款、客户现金流管理等非流程性工作。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处理,可能就更简单了。月末,机器人会自动计提折旧与摊销的处理。日常的

    时候会根据发票信息,自动识别并录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相关明细科目。

    员工报销处理,在当前的ERP系统中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处理,未来的机器人可能会凭借发票识别系

    统自动识别发票、录入凭证,减少了这部分财务人员的使用,财务人员将只负责审核有问题的报销。

    由于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使得人的生产力从这种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多地从事需要判断

    和分析的“非流程性、不可预见”的工作,更多参与企业决策,提高企业决策的数据准确程度和科学性。

    这是否意味着,企业一定能够从高效会计核算中受益呢?反例也不是没有。

    昔日的手机巨擘摩托罗拉曾在中国、印度拥有非常高效的全球财务结算中心,每天都能够不间断地处

    理全球财务数据,并完成财务数据的详细分析工作。即便如此高效,摩托罗拉还是在苹果的强力冲击下轰然倒下。高效的财务会计核算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按照常规思维,这些节省的时间使得摩托罗拉节

    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而在财务分析与预算团队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运营和战略决策支持。但即

    便如此,还是没能阻止公司滑向破产的深渊。缺乏财务思维的洞见,没有清晰财务逻辑的指引,让公司大

    量的财务精英迷失在浩如烟海的数据和日常机械的重复劳动之中,找不到出路。

    纵然重复性的核算劳动在未来会逐渐减少,但与此同时,财务报告、管理会计以及财务分析等模块职

    能会变得比现在更加重要,面对巨量财务数据的时候,这种流程性的核算与分析工作对财务管理的难度和

    挑战不是更小而是更大了。

    你将如何判断机器工作的正确与否?设想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财务核算能力,是不是人类会计人员总

    有一天会面临类似于AlphaGO挑战的窘境:我们由于缺乏财务核算技能,将无法判断“财务机器人”记账正确

    与否,从而给某些黑客或者投机分子以空间。它们一旦进入机器人系统内部,将流程更改,那么机器人所

    高效输出的错误工作成果对我们而言就是巨大的灾难,可能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无法预料的问题。

    第一,这些操作流程需要后台的设定,并且需要根据企业经营业务变化、准则的变化或是经济环境的

    变化而随时监控并相应进行变化;否则,就会出现会计记录不合规、不真实的情况。这种后台的设定、随

    时的跟踪与监督,需要扎实的财务知识,这是机器人所无法替代的,也是很难完成自我学习的部分。

    第二,存在系统的漏洞风险,也就是说,机器人存在被利用的风险,可能被人为地对会计操作进行设

    定,使其输出错误的会计核算结果。如果没有完善的会计核查机制和严谨的内控流程,这个机器人就很可

    能成为某些利益群体进行利润调节的工具。

    第三,违背了会计核算中互相稽核的理念。在会计核算中,很多岗位都要进行不兼容处理。比如出纳

    用银行存款对供应商付款,会记录这样一笔会计分录——借:应付账款—供应商;贷:银行存款。同时,应付账款会计会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记录这样一笔分录:借:服务费用;贷:应付账款—供应商。这

    样,在应付账款-供应商这个科目上,两个岗位互相稽核,保证金额一致,不会出现错误和舞弊现象。

    但如果这类工作都交给机器人独自完成,就会出现它既完成付款又完成费用录入,存在一定的流程风

    险。

    第四,也许还存在法律空白地带。比如说,一旦被税务或政府当局发现存在会计记账错误,怀疑有舞

    弊风险,那究竟是机器人的责任还是管理层的责任呢?管理层是否会以会计知识不专业为借口推脱,将罪

    责推给机器人从而逃脱法律的制裁?

    上面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财务职业不断进化与发展中逐渐解决,才能充分扬长避短,发挥机器对人有

    利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财务核算的根本,就是把能重复的经验,用流程固化下来。不能重复的,存在判断和分析空间的,还

    是要人依靠准则来分析、处理和决策。业务模式在变化,财务核算流程也要变化,要靠人来打破和变革来

    适应。准则在变化,判断和空间也在变化,更是要靠人来分析和判断。

    所以,虽然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但这也不是我们厌恶基础性财务工作的借口。我仍旧认为基础的会计

    核算工作,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就好像没有大量重复训练的肌肉记忆做基础,你怎么能有勇气参加奥

    运会呢?

    3.5 走出重复工作的闭合圆圈

    在这章的最后,我们来谈一个很多财务工作者都会抱怨的问题,那就是财务工作的重复性太高,日复

    一日做同样的事情,觉得生命完全被浪费了。

    但我反问大家,哪些工作不是重复工作呢?

    日常财务、审计、融资、项目投资,包括投行做报告,等等,不都是重复性工作吗?唯一的区别就在

    于重复的周期性、复杂性不同。日常的财务工作,比如说发票入账,就属于重复周期性短、复杂性低的劳

    动。因为它会在每个月的日常工作中大量出现,且只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就不会有很大的难度。再有天赋的

    运动员都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无论是张继科还是宁泽涛,能说他的日常训练没有意

    义?

    审计工作,也是一种重复性劳动。对于每年的审计项目也一样是周而复始的底稿、抽样、测试、函

    证,依旧是重复性劳动。只不过周期性长,复杂程度高。投行也是一样,从项目推荐开始,尽职调查,可行性报告分析,谈判,合同文本确定,交易结构设

    计,直到最终交割,也都是各司其职的重复性劳动,只不过周期性更长,复杂程度更高。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有重复性劳动?

    因为只有重复性劳动的存在,才能让工作标准化,才能让工作输出的结果可控。如果一项工作,它无

    法遵循历史经验,而且无法采用相同重复的工作程序来完成,这件工作完成的成本将有多高?质量可控程

    度要有多低?相当于是完全的定制化服务,结果完全不可控。那这种工作,对于刚刚入行的初级员工而

    言,怎么可能完成呢?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工作。即便是SAP系统上线这种所谓的定制化服务,背后实际上

    都是一个个确定的小模块、确定的子流程。只不过是按照各个公司不同的内部流程体系要求,进行不同的

    排列组合罢了。真正重写程序来进行定制化开发的,占比太低了。

    所以大家不要鄙视重复性劳动。正是这些重复性的经验积累,才使我们站在巨人和前人的肩膀上。没

    有重复性的肌肉记忆,你不会自发地出现升级和创新的基因,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只有不断在重复

    性劳动中锤炼,才可能升级。不断提高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慢慢增加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成分,最终达到

    财务总监的高度。财务总监每天应对的都是“定制化”的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不确定性,只有到那时,经

    历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的训练,你才能从容面对这些不确定性。

    给大家再举一个我个人学习英语的经历,这是2002年我考IELTS时的经历。

    中国学生学英语基本上都是一个问题,阅读听力水平很高,写作口语很差。阅读和听力,都是英语的

    输入。写作和口语都是输出。我们在有了海量的英语输入之后,输出的能力还是很差。那只可能是一个地

    方出了问题:就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转换机制出了毛病。是语言环境,还是思维模式,还是不够自信不敢

    开口?我觉得都不是。

    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懒惰,然后给自己的懒惰找各种借口。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外国人讲Practice makes perfect,那都是抄我们中国人的,几千年前我们就说过

    了:学而时习之,功到自然成!学而不习之,等于白学呀!

    练习和不断的实践多了之后你就会神奇地发现英语会有一种自我升级的需求:相同意思的其他表达方

    法有哪些?怎么表达更地道?

    有一次我在美国出差待了一个多月,结果生病了去看医生。那是我在美国第一次看医生,医生问我:

    What bring you here?里面所有单词都认识,但拼到一起还是第一次见,意思就是:你生什么病啦?这样讲

    出来一下子就比What’s wrong with you有格调多了。

    所以,先学、再实践、接着再找一切途径举一反三,这就是学习和工作的真谛。

    比如将学到的句子换主语、换宾语、换状语、换补语进行各种情景模拟。写英文日记,写英文微博,等等,这些都是英语提高的技巧。其实做事的方法都是相通的,财务会计领域也是一样的。

    比如我2014年初开始组建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团队,负责各国准则转换、抵消合并工作。我们一边学

    各国会计准则,一边做合并报表,一边逐步优化。我们从最初用Excel简单手工合并,到后来编制宏函数进

    行合并,最终实施上线用财务报表系统合并,这都是学会、用好、最终举一反三的最好例证。所以我认为

    自身知识体系的建设也是如此:学习新知识,通过不断重复性应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举一反三

    的创造性应用。

    本质上,我们的工作往往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圈子里面打转,有的人转来转去就能螺旋式上升,慢慢

    升到更高的级别。有的人则转啊转,只是一个闭合的圆圈,一直在原地。其间的区别,就是有些人能够通

    过学习和实践来举一反三,最终实现优化和提升的效果。而有些人则是一直机械地打转,永远走不出闭合

    的圆圈。

    接下来将在第2篇中告诉大家,从方法论上如何破局,让自己走出闭合的圆圈。第2篇 财务思维的构建与养成策略

    本篇将深入讲解财务思维的构建策略,以及这种财务思维是如何深刻影响我们日常实践工作的。我将

    通过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估值4个维度和财务分析1个工具这4+1模块的讲解,帮助大家用

    全新、动态的视角看待企业、看待财务问题,从思维理念上颠覆传统、静态的财务观和财务思维。

    最后,本篇将引入财务分析思维案例,通过两家企业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种

    财务思维在战略决策工作当中的强大应用价值。第4章 财务思维的框架概论

    4.1 知识学习的方法论:以知识体系为纲

    知识的学习方法可粗略地分为两类。

    一种是循序渐进的学习思路。从理论入手,先纵向深入学习,再横向扩展、举一反三。比如财务会计

    专业,都要从会计学原理学起,然后学习中级会计、高级会计,这是纵向深入。接着再横向扩展,拓展税

    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模块。最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指导工作实践。

    另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即学即用的思路。从实践流程和步骤入手,学习实务类、流程类的知识。比如类

    似“手把手教你做会计”的这类知识,我们看完这些知识之后能马上遵照指导做一些基本的工作,立竿见

    影,见效很快。

    这两种学习方法适合不同类型的知识。一些工具类知识,就比较适合于从实践入手、即学即用的学习

    方法。比如我们要用Excel做一些复杂的函数公式,或者画一些复杂的图表,最希望得到手把手一步步操作

    的教程。这种从实践入手的学习方法最适合这种工具类知识的学习。

    财务会计领域则有所不同,它既不同于数学、物理这种纯理论科学,也不同于Excel、PPT这种纯应用

    工具。会计学是一种在商业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演化而形成的一门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结合。它不仅对于我们

    的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合并财务报表应该怎么编,递延所得税应该怎么计提;同时它还具备

    很强的理论基础:比如持续经营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的几大要素分类假设,等等。因为这些基础

    理论假设的存在是会计学赖以指导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对会计学科的正确学习方法应该遵循先纵

    向再横向、先深入再发散的过程, 这也是符合这门学科特点的一种知识学习方法。

    大家学习注册会计师认证考试(CPA)的参考书会发现,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就更趋于实践的指导

    性。它按照会计要素的结构顺序安排知识的讲解,使得读者在前面几章就会遇到非常复杂的金融资产、长

    期股权投资这种中高级财务会计中才会出现的知识章节。而且这些章节都是按照CPA的考试难度要求来进

    行知识点讲解的,对考生的挑战非常大。这样学习的弊端在于:如果没有系统地学过会计学,而仅仅通过

    考CPA转行进入财务领域的人,考完一段时间后如果不是日常工作经常在使用,像递延所得税、合并报

    表、租赁等类似这种很少接触的会计业务,就很容易忘记。一到两年不用,会计学里面讲的内容基本上也

    就忘光了。

    如果从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高级会计这样一步步由浅入深学习,至少我们还会记得一个完整的会

    计学框架,这个框架可成为你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未来忘了什么翻书看一下,就能把知识对号入座地放

    回去。没有这个框架,你的知识在脑子里就是无序、混乱且没有逻辑体系的。没有逻辑体系的知识,在应

    用实践的时候就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就无法在你的职业成长路径上,发挥好指导实践的作用。

    十几年前我在某培训机构做兼职英语老师的时候,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知识体系对一个

    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当时我在这家培训机构主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阅读,主要教同学们快速进行四

    六级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在做了大概半年以后,我发现自己讲课的思维枯竭了,每天都是在重复同样的剧

    本,甚至就连笑话都精确计算好了出场的时间,这样的局面让我很难受。我以为是授课灵感消失了,于是

    申请去旁听其他老师的授课,想借鉴其他老师的思路,帮助自己把灵感找回来。

    于是我旁听了一节词汇课,主讲老师是一名海归,主修英美文学、英美历史的研究生。他用了整整45

    分钟的一节词汇课只讲了一个单词,通过对这个词的引申、拆解,进行词根、词缀、词源的讲解,然后再

    联想到古希腊的神话、英美文化中不同词汇在不同场景下使用的差异、历史上该单词的使用演变过程,甚

    至最终还通过某个明星的Facebook来展示这个词的另一有趣的用法。下课后我向他求教,怎样才能这样对

    英语知识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他一连串毫无保留地给我推荐了十几本专业的英文书籍让我恶补。

    当时我就意识到:别人花了七年的时间搭建的知识体系,不是我一朝一夕就能逾越的 。我是否愿意

    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阅读这些专业书籍,重新构建自己在英语方面的知识体系?这件事使我认识到了知

    识基础和体系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回归到了自己的财务专业本职上,决心在财务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4.2 财务思维养成的核心三要素:框架、定位与逻辑

    财务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习惯的模式,也是一种财务决策的流程化应用。建立良好的财务思维,就可以将筛选、解读财务数据信息的过程标准化,从而降低自身对数据的认知成本,提高反馈速度和准确

    性,让信息得到更好的接受、吸收并最终分析输出。

    怎样才能建立和养成自身完整的财务思维呢?我认为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框架结构、知识定位

    和逻辑主线 。

    所谓框架结构, 是串联知识的外延结构、支撑骨架,是这些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基础结构和概览

    图,是将各个知识模块的位置和逻辑主线结合统一起来,使知识模块能有规律地存在。

    没有框架,脑中的知识就好似一盘散沙。不仅用的时候抓不住,而且学过之后留不住、记不住。框架

    结构就是你所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假设条件、基本概念和主要流程结构。只有从框架上掌握了知识的概

    貌,你才会对它有全面的了解。这样你再深入去学习这门知识的时候,永远都不会丧失方向感。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第一步必须看清楚它所包含的各个知识模块的框架结构,其次去明确这些知识模

    块及其组成部分的各自位置。

    所谓知识定位, 就是具体的某一知识模块在它的学科体系内处于什么位置、哪个层次。在鸟瞰框架之

    后,下一步就要熟悉各个知识模块在框架内的位置,明确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都是怎样的。

    所谓逻辑主线, 就是掌握这些知识模块之间以及它们各自内部的逻辑关系 。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结构

    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是通过哪种方式组合在一个框架体系内的?这些知识结构内部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又

    是怎样组合搭建的?

    只有熟悉上述三个核心要素,将知识的框架体系、定位、逻辑主线分别掌握以后,才能说对整个知识

    结构有了比较清楚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细节进行研究,才永远不会迷失学习的方向。

    下面通过对财务思维的讲解,来熟悉这三步策略的应用。财务知识的思维框架结构包括“四大知识模

    块”和“一种应用工具” 。四个知识模块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公司估值。一种应用工具

    则是:财务分析。这些知识模块通过不同的位置分配和逻辑关系联系组合在这个大的财务思维框架内,如

    图4.1所示。

    第一个知识模块是财务会计模块。 财务会计模块是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一种静态的记录和反映,是企业

    全部财务工作的一条数据基准线。财务会计通过对三张财务报表的输出,记录和反映了企业在日常经营当

    中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结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状态。债权人、投资人及监管机构等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可

    以通过财务会计模块输出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

    所以在财务思维的知识框架中,我们对财务会计模块的定位是一条企业管理的基准线。通过财务会计

    这条基准线,能够对企业的营运状态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反映。

    第二个知识模块是管理会计模块。 它是衡量企业绩效的第二维度,是在财务会计这条基准线上衍生出

    的企业管理和控制的自我需求。通过全面预算体系的实施,管理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完整地联系起来。

    通过成本费用差异分析,找出营运管理当中的潜在风险和问题,然后通过营运和投资决策来解决问题,实

    现效率的提升和营运问题的改进。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模块一起成为企业财务工作得以开展和继续的基本面。

    第三个知识模块是财务管理模块。 它是衡量企业绩效的第三维度,是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基

    本面上衍生出来的对企业资本有效管理的需求。财务管理模块的研究视角从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出发,通

    过资本结构的组成研究企业的资本成本。通过不同比例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组合,推断出最适合企业的

    资本结构,最大可能地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这个基础上,财务管理更着眼于营运视角资本效

    率的研究和管理,通过对营运资本的资源管理,降低营运业务对企业资金资源的占用和需求,提高企业营

    运的效率和资本回报率水平。在资金不足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营运效率,选择最

    匹配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进行筹资配套,支持相应的投资项目。在资金充裕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的战

    略和盈利目标预算,筛选投资标的和项目,进行正确的投资扩张。图4.1 财务思维框架图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大模块通过财务管理模块的延伸,共同形成了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一个立体

    观。三者组合在一起,全面地对企业进行商业活动的反映、营运差异的分析和决策、内外部资源的管理和

    运用,最终将企业资源和信息由内而外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立体结构。

    第四个知识模块是企业估值模块。 它是衡量企业绩效和价值的第四维度,它是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和财务管理这个立体观的基础上加入了第四条时间坐标轴,形成了对企业的一个涵盖历史和未来的动态视

    角。在这个动态视角中,可以通过企业过去若干年中的各种财务会计数据表现(财务会计模块),借助全

    面预算体系和当前的营运水平,预测出企业在未来若干年内的滚动财务预测数据(管理会计模块),以及

    为了达到和实现这种业绩水平所需要的资本资源情况(财务管理模块)。在此基础上,通过投资资本回报

    率(ROIC[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2] )和企业增长率等关键指标,把企业的估值随时间的变化

    动态地确定下来,实现最终对企业的估值。

    因此,企业估值的作用就是对企业进行动态的业绩评价。用企业估值的视角去看企业,随着时间轴视角的移动,能够从历史到未来看到企业的兴衰和波动。这种视角对于动态评价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大多数投资公司、基金公司最常用的筛选投资标的的基本策略。

    这四大模块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有着非常紧密的逻辑和数据关联的。

    比如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核算,会影响财务会计的存货和营业成本,会决定预算与差异分析的结果,也

    会间接决定营运决策的走向。而营运决策,又会决定现金流量表中营运现金流的情况和资产负债表中营运

    资本需求的情况。财务管理中的资本结构情况,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有息负债和权益资本各自所占的比

    重,从而影响企业估值中的重要参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终影响企业的筹资决策。筹资决策反过来会影

    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有息负债和权益资本,影响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现金流,影响最终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

    投资现金流。企业估值中的企业增长率又和财务会计中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紧密相关。可见,四大财务模

    块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五个模块是财务分析模块,这是一种应用工具。 我们把财务分析称为财务体系中的应用工具,因为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模块,它需要借助上述四个模块的知识点,利用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对企

    业财务情况进行剖析。

    财务分析是一种问题的导向性工具,它需要以某个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一定的逻辑主线在财务数据

    中对问题进行层层分解寻找答案。比如说,企业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从财务分析视角出发,会把该

    问题分解为:可能是销售价格低或者是销售成本高。然后,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运用财务分析的技巧方法,验证究竟是哪个原因。关于问题导向式的财务分析应用,将在第10章通过案例比较深入地展开讲解。

    有了这张财务知识结构图的宏观逻辑作为基础,之后在学习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心中都能明白至

    少三个层次的问题:

    1)这个知识点在自己的知识模块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2)这个知识点和其他知识模块的关系是怎样的?

    3)这个知识点在具体实践中是怎样应用的?

    弄清了这些问题,今后再深入学习各个知识模块,就能有一种知识都是充满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信心,有一种鸟瞰全局的大局观。

    上面讲清楚了财务知识体系的框架、各个财务模块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整个财务思维

    的宏观鸟瞰。从第5章开始,将详细讲述各个财务模块内部的框架、知识逻辑结构和定位,这也是财务思维

    的深入解剖。

    4.3 构建财务思维体系的正确方法

    学习与实践是建立财务思维和知识体系的基础。这个知识体系,就好像企业当中的ERP系统一样,实

    现模块化、职能化分布。等到问题来了,按需调用相应的模块和程序,就能解决问题、应对变化,构建自

    身的知识体系也基于同样道理。

    首先,明确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是支持自身的职业发展。 因为目的很重要,它回答了你自己“为什么

    要学习”这个问题,因为知识体系可以有很多,比如可以建立一个发展个人摄影爱好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建

    立一个支持个人职业发展的知识体系。所以你才需要一个目的成为筛选知识的基本原则。支持自身职业发

    展这个目的必须始终明确,贯穿在知识体系建设的全部环节。

    其次,通过专业考试和阅读专业书籍的方法,构建一个专业框架。

    一家成熟工厂的标准财务部门组织结构如图4.2所示。图4.2 财务部门标准的组织结构图

    从结构图来看,CFO下属四大职能模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管理。财务会计职能

    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CPA)等考试完善。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可以通过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考试

    来完善。税务管理职能可以通过注册税务师(CTA)考试来完善。

    在考试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大量专业书籍的阅读,建立自身的阅读笔记体系,充实和丰满通过考试形

    成的知识框架。考试的内容有侧重,不是知识结构的全部,需要通过其他专业书籍的阅读来完善和弥补。

    最终,两者需要合二为一,成为你的知识框架体系。

    以我自己为例,2010年至今为了做跨国并购及并购后整合管理,我读了超过30本中英文的并购估值、尽职调查、重组整合类的书籍储备知识,用云笔记软件做了40多万字的笔记。知识的阅读积累,再配合多

    年以来实际并购工作的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并购知识体系。

    在这个知识框架的积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步骤:

    1. 读过的书,考过的试,尽可能将知识点做成笔记或思维导图。要做到每看一本书、每考一次试都能

    理清结构、归纳重点。

    2. 针对不同的主题和知识模块,建立笔记,提炼重点。按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并注

    意标记注释和引用的出处。

    3. 定期整理和汇总,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逻辑分支和整体结构。

    4. 针对不同的学科、问题,自己写一些总结和归纳文章,把所关注的问题和知识点,用自己的话清楚

    地表达出来。

    5. 把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独立记录下来,定期总结和分析。

    上述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你考过的试、看过的专业书中相应的知识模块从脑子里“抽”出来,一点

    一点细化到纸面上,将其形象化。通过整个形象化的过程,让你加深对知识结构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了

    解自己距离目标的差距。同时兼具知识积累和收集的作用,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备查库。

    第三,聚焦学习的策略。

    不同的财务职能分支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框架和思维逻辑。在进入职场以后,最重要的是怎样不断提

    高实际工作直接所需的知识金字塔高度。即知识学习要聚焦,选中一个方向走下去,持之以恒。对于聚焦

    以外的知识也要了解,使其不成为自己的盲区。作为财务总监,并非所有财务模块的知识都要精通,但需

    要明确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缺少的是什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同伴紧密协作。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目标就是集团公司的CFO。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积累了CPA和CMA两个考试的

    知识储备。税务方面我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因为我有在子公司担任财务总监的经验,所以掌握了事业部

    层面的全部涉税问题,能够找到专业的人来组成团队、形成互补。下一步,我计划在金融方面补充更多的

    知识,比如考C FA,以应对未来我在海外市场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融资的需求,以及多渠道、多种方式投资

    的需求。总之,知识体系的搭建就是要学习并掌握那些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的知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金字塔

    变得更高。本篇后面的几个章节将详细讲述各个财务模块的逻辑框架和思维搭建的技巧策略。

    [1] 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是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的缩写,是一种衡量投资回报率的常用方式,它将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合并,整体

    作为投资资本来考量回报率的情况。

    [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是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的缩写,是一种衡量公司平均资金成本和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常用指

    标,它在考虑税敝效应的前提下,将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融资成本按照各自所占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了企业融资成本的平均水平。第5章 财务会计模块

    财务会计模块肩负着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情况的重要职责,是全部财务工作的基础核心,是企业

    全部财务工作的一条基准线。财务会计模块通过三张财务报表的输出,记录和反映企业在日常经营当中的

    资产负债和权益结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状态。

    按照财务会计模块中知识的难度顺序,该模块可以分为会计学原理、会计中级和会计高级三个层次。

    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目的是知识入门,让一无所知的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假设、会计要素概念、财务

    报表的基本常识,等等。进入中级会计阶段,就会接触到具体的会计准则应用、各个要素科目在不同情况

    下的会计核算处理原则、判断标准及各种会计分录、财务报表调整列报等知识。到了高级会计阶段,就会

    接触到一些难度较高和不常用到的会计操作和业务,比如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一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集团合并报表的一些复杂抵消处理、递延所得税处理、外币报表折算问题,等等。

    财务会计模块学习的正确思维逻辑,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方法,从基本原理入手,拓展到会计准则,然

    后深入到会计要素,最后研究特殊事项的会计业务处理。

    5.1 会计是一门语言艺术

    首先,会计是一门标准化的语言艺术。

    会计学起源于商业活动的记录需求。有了对商业活动准确的记录,才能使管理者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对

    反映业务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差异、提出问题,进而最终形成正确的决策。同时,企业也必须使用

    相同的语言和规则来描述这些经营活动,以便于能够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交流以及与同行业

    之间进行比较。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作为公众公司更要满足众多中小股东了解企业的

    经济业务和财务数据的需求。

    所以,会计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商业活动记录的语言,我们学习它所涉及的全部相关知识,也就是这门

    商业语言里面的语法和规则,是为了把这门语言表达好、理解好。

    会计语言是通过一个个基础的会计分录,来转化企业的经济业务的。无论是一笔简单的向供应商付

    款,还是复杂的产品成本核算,各种经济业务都能够依赖账户、凭证、复式记账法、总分类账、明细分类

    账、试算平衡表等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真实、完整、及时地转换为会计语言记录下来。

    我们常说美国的外部财务监管环境严谨规范,这不仅是因为它有一套严谨的、分层的证券市场披露制

    度,同时美国还有一套标准化的债券体系。不仅上市公司需要按规范的准则要求披露财务信息,非上市公

    司的债券融资也需要由各大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所以其财务基础也必须规范、严谨,符合准则要求和评级

    机构的披露要求。

    中国的证券市场体系化建设刚刚确立基础,债券和评级体系也只是初出茅庐,所以我们的财务规范性

    水平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这个规范性差距就源于我们的会计基础和框架。

    5.2 会计学三个层次的概念基础

    为了给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建立一种通用的语言规则,会计界搭建了非常重要的三层概念基础:会计

    目标、质量特征和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和计量假设,如图5.1所示。

    5.2.1 目标:决策有用图5.1 会计学概念的三层结构

    第一层次就是以决策有用作为会计的最终目标,即在决策有用的前提下要真实和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

    务业绩和状况。另外两个基本方面的会计假设和立论基础,也都是以决策有用为依据制定的。

    5.2.2 质量特征和会计要素

    第二层次规定了使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质量特征和决策有用的会计要素。六大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质量特征与会计要素的组合假设是会计学理论赖以存在的两大基石。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已经有所体会,会计工作是有一定的现实约束条件的,很多时候对于很多经济业务

    的记录和核算,会计只能提供有限保证和尽量的精确。比如我们无法不计成本、无限精确地计算某个产品

    成本的核算数据,因为在现实工作中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对等原则。在这个约束条件的大前提下,会计

    核算必须把握重要性原则,进行有的放矢的精确计量。

    这样的指导思想就延伸出两条重要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这要求会计核算要从重要性角度出

    发,不能提供不相关的无价值信息,也不能提供不可靠的不准确信息而误导决策。除此之外,会计核算还

    必须保持可比性和一致性。这就是说,全部公司最好都用同样的会计记账方法,这样大家横向可比。同

    时,每家公司的各个会计期间最好保持会计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致性,这样各家公司自己就能够纵向可比。

    上述这四大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一致性,组成了会计计量质量约束的基本标准。

    5.2.3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假设和原则

    有了第一层最高的目标和第二层质量标准及会计要素假设,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三层次着眼于会计核算

    具体的确认和计量层面,规定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和基本约束。这些设定指导了我们

    日常工作中每一个具体的会计要素核算与计量的判断标准。比如在会计假设方面的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

    营假设。在确认原则上的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等,都成为会计要素计量与核算的基本指导思想和

    判断依据。

    比如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假设:会计分期假设。通过分期才能将各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产生的会计分

    录进行汇总和财务报表输出,提供给内外使用者查阅和作为决策参考。既然分期,就会涉及一个不可避免

    的问题——采用哪种原则来划分会计分录的期间归属。实践中,我们把权责发生制作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

    表编制的假设基础,把收付实现制作为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假设基础。

    5.2.3.1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重要性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服务于不同目的,对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都非常重要。在对资产结构和企业

    营运绩效的反映上,权责发生制要优于收付实现制。通过权责发生制会计,能够减少由于收入、成本发生

    的时间不一致造成的配比问题,从而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营运绩效水平。所以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

    益表的时候,都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收付实现制的主要特点是简单。现金流量计算简便、易于理解,而且现金流的数字交易都是有形、确

    定且有收支记录的,所以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收付实现制成为很好的选择。但是在反映公司经营业绩方

    面,现金流量的用途则是十分有限的。比如大多数商业交易采用赊销方式,此外公司投资大量资金在长期资产和存货上,其收益会发生在未来很多时期,使得投入成本与获得收益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遇到这种

    情况,收付实现制会计就无法提供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的恰当结果。

    权责发生制能在合理的确定性水平之上,让使用者尽快知晓公司商业活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为此,收入需要在赚得时确认,费用需要在发生时确认,而不管是否同时有现金流发生。这种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与现金流的分立是通过权责发生制的调整而实现的。权责发生制的调整是在做出了合理的假设和估计之后

    才加以记录的,不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造成很大损害。这种调整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的一个关键部分,它由会计准则、制度基础和审计确认提供三重可靠性保障,确保了财务报表的高质量输出。

    严格来讲,权责发生制项目是使净利润区别于净现金流量的会计调整的一个集合。这些调整既包括影

    响收益但并不涉及现金流量的项目,例如赊销;也包括那些将现金流量的影响与收益分开的项目,例如采

    购长期资产。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等式结论:

    这一定义中的“应计项目”包括两种类型:短期应计项目,与营运资本项目有关;长期应计项目,与长

    期资本有关,比如折旧、递延资产负债等。

    这些权责发生制的调整项目在我们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的时候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所以深刻理解会计三

    层框架的概念,对于理解会计学、做好财务分析和未来的财务管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本书的第10章将

    详细讲解间接法现金流量表,为大家展示相关的权责发生制调整项目。

    5.2.3.2 企业生命周期中的现金流量和净利润

    图5.2直观地体现了两种核算原则的区别。它展示了在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权责发生制下损益表中的

    净利润与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及自由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反映

    了公司不同发展阶段下盈利水平和现金流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图5.2 企业生命周期图中的现金流量和净利润

    注:在此示意图中,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

    从图5.2能够看出,在企业的初创期,企业的重心在于打开市场、拓展客户,此时的企业往往有很少的

    销售收入,因此营运现金流常常很低,甚至为负数。同时这个阶段企业还要持续投资扩张产能,因此投资

    现金支出往往是一个很大的负数。这两个负数的现金流量叠加在一起的自由现金流量就容易处于更低的水

    平,企业的现金流缺口往往很大,这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计算的现金流情况。现金流出现很大缺口并不

    意味着企业的亏损很大,相反在这个时期由于企业长期投资的资产、设备或厂房在权责发生制的作用下可

    以进行长期摊销或折旧,因此这些投资支出的影响在净利润这个指标上就被熨平了,导致企业的净利润往

    往并没有那么差。

    随着产品逐渐被市场认可后,企业由初创期迅速过渡到成长期。公司的经营现金流由于销售收入的增

    加、应收账款的回笼而迅速增加。虽然较初创期有大幅增加,但相比较投资现金的支出,仍然还不够大,无法覆盖投资现金的流出,自由现金流水平仍然为负,企业仍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但这时公司的净利润

    却迅速攀升,在权责发生制的熨平作用下,公司早已开始处于盈利阶段。

    在公司逐渐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后,由于营运现金流水平的不断上升和投资现金支出需求的逐渐降

    低,自由现金流水平由负转正,公司终于没有资金缺口了。此时公司的利润水平处于历史的顶峰!这时的

    公司拥有着成熟的技术、完善的产品、充分开发的市场和稳定的客户群等诸多有利要素,自然而然地推动

    净利润水平达到峰值。

    当企业到达成熟的顶峰后,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竞争对手不断进入、产能逐渐过剩、技术逐渐过时等

    诸多因素的出现,导致企业从成熟期开始慢慢进入衰退期。在衰退期,公司的销售收入开始下降,但在权

    责发生制下的摊销、折旧却无法迅速相应降低,导致了相对较高的固定成本比例,这会导致公司的净利润

    由正转负,进入亏损阶段。但恰恰是这个阶段,公司的现金流却逐渐走高甚至达到了峰值。因为这个时期

    市场已经饱和,技术已经成熟,企业不仅不需要太多额外的投资支出,反而可以通过变卖资产迅速实现现

    金的回流,所以在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双双为正的情况下,企业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一只现金牛。

    这张企业生命周期中的现金流量和净利润关系图,揭示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差别。本质

    上,权责发生制会计通过资本化长期资产的投资,并在未来收益期内分摊和折旧其成本,克服了收付实现

    制在时间上的局限。通过资本化和分摊折旧过程,一方面降低了收益的易变性,另一方面将长期投资成本

    与其收益相配比,极大地提高了收益的相关性。

    因此可以说,权责发生制实现了“用时间换空间” 。

    5.3 会计学的框架:会计准则与列报规则

    会计学的理论基础搭建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在理论基础上搭框架。这个框架就是应用层面、会计核算

    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编制所遵照的列报规则。这也是各个国家、各家公司具体进行会计核算、制

    订财务报表时的参考标准和实施依据;也是指导每一笔会计分录、每一份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工作规范。

    比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IAS)和财务报表列报标准(IFRS),中国财政部也

    相应制定了中国会计准则。

    5.4 会计学的点和面:会计要素、特殊交易事项与财务报表

    5.4.1 会计要素的“载体”思维

    在具体的会计准则指导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是财务会计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全部实践问

    题。这些问题最基本的落脚点就是会计要素。

    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是一种描述和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方式。既然要记录经济业务,那就要有一个

    记录的载体 。这个载体的作用,就是暂时承载和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你可以在脑子里把这个载体想象成

    一个碗或者一个盆。比如,企业购买100万元原材料这笔采购业务,对企业而言,是增加了一笔资产,同时

    增加了一笔负债,那我们就同时增加资产、负债这两个载体,把这两个碗加满水。如果要细分,就记入资

    产类别的“存货”和负债类别的“应付账款”这两个具体的会计科目载体。

    做会计处理和会计业务时,要用运动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要素载体,看待企业的经济事项。就像碗里的

    水可以倒来倒去一样,会计业务与处理不是永远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是随时可能触发的流动状态。未来

    企业真正付款的时候,就会同时减少“银行存款”和“应付账款”这两个会计要素科目的余额,也就可以

    说,“应付账款”和“银行存款”这两个碗里的水同时减少了,即减少负债的同时也减少了资产。

    未来,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成为商品销售的时候,企业就减少了“存货”科目、增加了“销售成本”科目的

    余额,于是这100万元又从“存货”的碗里流出,转入“销售成本”的碗里。

    因此,这些会计要素、会计科目,都是我们经济业务记录的暂时载体。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不断变

    化,这些载体所承载的信息、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流动、不在变化。这些变化频繁的载体,我们就叫它流动

    资产和流动负债。不经常变动的载体,我们就叫它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会计要素既然是经济业务暂时的存放地,那么必然需要明确几个事项:

    第一,初始确认的原则,就是业务和载体要有对号入座的原则,别放错地方。第二,后续计量的原则。水放在碗里,多了少了(如盘盈盘亏)怎么办?价格变了(如跌价准备、减

    值损失、坏账准备)怎么办?要规定好应对这些情况的各种处理方法。

    第三,最终处置的原则。水最后从载体转移出去(如固定资产清理、存货销售)的时候,要怎么记录

    和处理,这种方法也要定义好。

    这三个方面就是会计要素环节所涉及的全部财务会计知识内容。

    5.4.2 特殊交易事项思维:抓住三个核心问题

    特殊交易事项这部分内容是中高级财务会计才会涉及的领域,这些经济业务都是企业日常经营中较少

    发生的事项,不属于常规的会计业务处理范畴。学习这些特殊业务处理,要抓住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这些业务分别影响哪些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因为载体是业务的落脚点和最终反映形式,所以落实到会计实务,还是要抓住这些特殊交易事项最终

    的落脚点在哪里。比如借款费用,它可能影响损益表中的财务费用科目,也可能影响在建工程科目。

    第二,确认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业务分别影响哪些科目,以及这些情况的触发条件、标准都是什

    么。

    第一步确认了这些特殊业务会影响哪些载体、哪些科目,第二步就要明确这些业务在何种情况下分别

    影响哪些科目。举例来说,借款费用,在哪种情况下影响“财务费用”(不能资本化),又在哪种情况下计

    入“在建工程”(符合资本化条件)。满足这些条件的标准是什么?资本化开始和终止的时点标准是什么?

    所以可以看到,本质上这还是初始确认的原则问题。包括确认以后,资本化能够持续到什么时点终止,这

    也就是后续计量的问题。

    第三,熟悉这些业务处理的计算方法。

    明确了业务影响所涉及的具体科目后,还要会计算具体的影响金额。比如股份支付、所得税费用的计

    算过程等。

    5.4.3 财务报告的逻辑思维

    5.4.3.1 四张报表的逻辑关系:资产负债表是核心

    财务报告就是全部会计要素、特殊业务核算的最终输出结果。主要的四张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

    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

    · 损益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子项目,反映了所有影响留存收益的业务活动,相当于资产负债表中留存

    收益科目的放大扩充。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也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子项目,是为了说明除损益表之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

    事项,是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放大和扩充。

    · 现金流量表,相当于资产负债表中现金项目的放大扩充,它按照三种活动的分类(营运、投资、筹

    资)记录了资产负债表现金项目期初期末之间差异变动的全部明细。

    如图5.3所示,这四张报表形成了一个完全相关的系统。期初资产负债表静态记录了现金和留存收益的

    余额。在经营期间内,现金流量表记录了现金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如何从期初的341元转变为期末的490元的

    过程。损益表记录了净利润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而股东权益变动表则记录了净利润在分配股利后,影响了

    留存收益的金额,展示了留存收益从期初的636元转变为期末的1,311元的过程。

    在这个报表系统中,所有和企业业务活动有关的每一件事都会被记录下来。这样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能通过损益表了解企业的价值是如何创造的。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的流动性(现金的存续情况)如

    何在当期内被企业的业绩所影响。最终,由资产负债表记录其他两个财务报表中的业务所反映的结果,和

    当前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的基本情况。图5.3 四张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明确了四张报表的关系和功能的基础上,再看影响财务报表中数据准确性的会计基础。

    5.4.3.2 权责发生制下的盈余管理

    在本章开始时曾明确表明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好地用于会计核算,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就可以完全信任权

    责发生制下的这些数据了呢?并非如此。下面从损益表中的净利润这个数字入手,解释其中的原因。

    企业的净利润数字,也就是企业的盈余质量情况,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这也成为公司盈余管理

    的三种常见途径:

    · 会计政策

    · 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

    · 损益表中非经常项目的分类

    对这三个因素的处理,实践中称为会计操纵(Accounts Manipulation),或者好听一些,叫作盈余管理

    (Earnings Management)。权责发生制会计使用各种判断和估计,使得管理层可以利用内部信息和经验来

    增强会计数据的有用性。然而,这个特点也可以被管理层所利用,操纵会计数据,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很

    大损害。

    比如通过上面三种途径,盈余管理可以实现以下几种策略:

    1)增加当期收益。比如管理层人为地管理盈余,以达到预先设定的预期盈利水平。在短期内,可以通

    过改变一些可操控费用(Discretionary Expenses),如广告费、研发费、预提费来达到目标净利润水平,这

    可能会以牺牲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为代价。

    2)通过巨额冲销大幅度减少当期收益。比如提取较大金额的准备金,造成当期收益大幅下降,以便为

    将来平滑利润做准备。

    3)通过收益平滑或减少盈余波动。主要是为了减少利润波动。它的目标是通过改变收入或成本的确认

    时间,产生稳定增长的净利润。这就意味着每年都要进行盈余管理来平滑利润。比如,提取或冲回准备金

    (在利润可观的时候提取准备金),或选择长期合同中收入确认的时间点,以及其他有“操作空间”的会计

    要素,等等。

    5.4.3.3 提高财务报表有用性的措施

    为了增强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的有用性,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和决策的有效性,需要确认以下几点:

    第一,报表是否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并经审计。因为根据通用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很大程度上是规

    范且有用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知名事务所审计的报表可靠性总是优于没有耳闻的某些事务所,监管环

    境好的国家的上市公司报表可靠性总是优于监管环境差的私营企业报表。第二,必须通过必要的会计分析流程,把隐藏在权责发生制报表内的会计操纵剔除掉,最终形成调整

    后的财务报表,作为进一步财务分析的基础。

    第三,对于公开的财务报表,其附注中的信息可以用来核实财务报表中报告的数字,甚至可以根据附

    注中的信息来重述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

    5.4.3.4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的重要作用:盈余质量判断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来分析盈余质量。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描

    述了如何从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转换到现金收付制下的净经营现金流,它也是目前唯一一张将权责发生

    制和收付实现制建立联系和勾稽关系的数据报表。

    在正常经营下,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通常会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并且它们在不同时期的累计值逻辑上

    会趋于一致。如果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相差越来越远,通常可以判断出盈余质量较低。净利润和经营活动

    现金流的差异是盈余质量较低的根本原因,可以通过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流的三大调整来解释,即非

    现金项目、出售固定资产的利得或损失,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变动。

    1.非现金项目对当期净利润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但是对现金流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一家公司采用了上

    面提到的基于权责发生制的盈利操纵方法,可能会导致净利润和现金流的不一致。

    2.出售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通常是通过现金交易的。但是出售资产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不会经常发生。

    3.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变动通常称为“营运资金需求管理”,可能会导致净利润和现金流之间不

    寻常的差异。这可能是企业不能有效地管理营运资金需求或者失去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即盈余

    质量不好的信号。更差的可能是,企业操纵盈利,虚增销售和应收账款或故意减少销货成本,同样也是盈

    余质量不好的信号。

    总体来说,如果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依赖非现金、非主营、非经常项目来增加当年利润,财务报表使

    用者可以合理地对公司未来业绩状况产生质疑。

    通过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来发现盈余操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盈余管理操纵就不能通过这

    种方法察觉:比如将一些期间费用资本化不仅使费用从当期损益表中“消失”了,而且因为确认为资产,该

    费用支出也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转移到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比如研发费用资本化[1] ,就是这种情况。

    这些财务报表编制中的关键问题,大都出自并引申于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假设,这些基础逻辑框

    架将伴随着我们整个会计职业生涯,成为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 研发费用资本化,就是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活动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部分,对于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计入

    当期损益;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支出资本化,分期摊销。对于这部分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就称为研发费用资

    本化。由于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使得研发费用从损益表中的费用科目计入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就导致了这部分现金流出在现金流

    量表中的分类由原来的营运现金流出转入投资现金流出,人为地调整了营运现金流净变化的金额。第6章 管理会计模块

    6.1 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视角

    管理会计模块是衡量企业绩效的第二维度,是在财务会计这条基准线上衍生出来的企业管理和内控的

    自我需求。它的作用是对企业的营运绩效进行静态的纠偏:即通过成本核算、预算与差异分析、营运决策

    和投资决策三个不同层级的管理会计职能,满足企业对营运业务管控的需求。

    在企业当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角色定位是迥然不同的。财务会计侧重于财务数据的记录和呈

    报,而管理会计则更着眼于对财务数据的使用、分析和决策,致力于利用财务数据,改进企业经营业务的

    效率,发现潜在风险并对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相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也完

    全不一样,由于没有“商业语言规范性”的约束,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就显得没有那么强的整体性和逻辑

    性。

    6.2 管理会计的三个需求层级

    管理会计起源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这些需求可分为三个层级。

    管理需求的第一层级:准确核算产品成本。 产品,是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载体,是企业成功的全部

    核心所在。产品成本核算准确与否,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可能是成败的关键。准确的成本核算不仅可以指导

    企业对外确定市场价格,还可以帮助企业对内确定生产效率和营运流程的改进措施,是企业很多内部决策

    和外部决策的数据基础和最终依靠。

    管理需求的第二层级: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营运管理和业绩评价的一切基础和准绳。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企业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预算做基础,我们即便能够把产品的成本准确核算出来,也没有一个

    比较基准,无法判断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究竟是向好还是走坏。在这个层面,我们不仅会把各种实际产品成

    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与预算中的标准成本进行各种比较和差异分析,还会把各个部门的费用和业绩的实际情

    况与预算进行比较,来评价部门的费用、投资控制情况和业绩达成情况。

    管理需求的第三层级:利用成本核算与全面预算的基准进行营运和投资决策。 在准确核算产品成本

    数据和预算差异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前两个层级的数据结论,对企业内部营运层面和外部投资层面进

    行各种决策支持。比如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产品成本、效率优势在哪里?企业产品定价的策略是什么?

    企业应该聚焦在哪些客户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大收益?企业应该投资哪条生产线以获得更大收益?类似这样

    的决策问题。

    6.3 管理会计的第一层级:成本核算

    产品或服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是企业的利润之源。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核算精确,是管理会计

    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企业定价和决策的基本依据。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定价策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毛利水平。在这方面,管理会计的压力要远远高于财务会计。从职能来看,财务会计只

    负责记账的准确性,比如原材料从存货发到生产线,财务会计只要做出这个分录就可以交差了:

    借:在制品

    贷:存货—原材料

    但是管理会计就不可以,从管理会计职能出发,必须把这些原材料按照管理要求进行分类。按照产品

    线、事业部等标准进行精确划分,否则后续按照各种标准进行产品成本毛利分析的时候,将会面对一团糟

    的局面。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在成本核算方面,管理会计系统中存在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分批成本法和分步成

    本法。分批成本法核算适用于成本对象不同质的情况,因为产品是独特的,分批核算为每一批产品单独计

    算成本。分步成本法核算适用于成本对象是大规模同质或近似的产品或服务,对同质产品分步骤进行成本

    的加总核算。

    6.3.1 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与报表影响不管采用哪种成本核算方法,其基本的成本核算思路都是一样的。

    1. 先确定直接成本: 所谓直接成本,可以理解为能直接追溯到产品或服务的、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

    直接相关的成本。比如生产一台性价比很高的小米手机,它的直接成本就包括与这台手机直接相关的各种

    原材料、元器件的采购成本,以及直接加工制造这台手机的生产线的工人工资。这些成本是直接可以追溯

    到这台手机上的成本,所以称为直接成本。

    2. 再确定间接成本库: 除了直接成本,很多成本无法直接追溯到产品上。比如生产小米手机时,会有

    辛苦的程序员们不断地研发软件系统,会有研发设计团队开发新的外观……这些前期的研发投入,都无法

    和这其中的一台手机进行完全、直接的匹配,因此就把这些“无家可归”的成本称为间接成本。用来归集这

    些“无家可归”成本的载体,就称为间接成本库。

    3. 选择间接成本分摊基础,统一将间接成本库中的成本进行分摊。 当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间接成本都

    安排在间接成本库中以后,就要帮它们安排各自的归宿,这个安排的标准,称为“间接成本的分摊基础”。

    这个分摊标准决定了哪些费用应该遵循何种标准计入何种成本及哪些产品。比如根据某产品生产车间的占

    地面积来分摊房租,根据机器运转时间和功率分摊电费成本等,都是这种标准的体现。

    4.最后,加总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形成产品的总成本。

    相关成本核算与结转流程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流转如图6.1所示。

    图6.1 成本核算与结转流程图

    在成本核算与流转的全部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供应链环节存在着众多交集。

    1.成本归集的过程

    在生产制造环节,直接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间接费用通过制造环节汇总、归集到在制品当中。通

    过在制品的转换,最终形成库存商品,全都归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科目。

    2.产品销售环节

    在产品销售环节,存货科目中的库存商品将被结转出库,相关成本将会转入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科

    目,完成从资产负债表向损益表的流动,也同时完成了资产向成本的转化过程。

    这也就表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核算层级,在两个非常重要的报表科目上有着重叠。一个

    是影响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重要因素“存货”科目,另一个是影响损益表中最重量级的因素“销售成本”科

    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5831KB,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