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2510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3日
第1页
第4页
第19页
第21页
第36页
第258页

    参见附件(1484KB,551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这是一本关于孩子如何从小时候开始抓音乐,作为父母的你当然要给孩子最大的条件,本书作者为你详细的概括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丰富,论述细致而精到。可大分为板块:前八篇为靠前个板块,主述少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后两篇为第二个板块,概要地介绍多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种种人和事,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哲理。详尽解答了家长在孩子音乐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习音乐的好助手。

    作者资料

    郑又慧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

    奥地利国立莫扎特音乐学院(Mozarteum)

    奥尔夫音乐研究所(OrffInstitute)

    经历:

    曾在台湾台中一中、台湾体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任教

    从事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三十多年

    目前定居美国,从事音乐教育

    德国I.G.M.F.(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常务理事

    美国A.O.S.A.(美国奥尔夫协会)会员

    美国M.T.N.A.(美国音乐教师协会)会员

    著作:

    《音乐百宝箱》

    《小小音乐家》(全四册)

    《我心爱的节奏卡》

    《学音符小奇招》(上、下册)

    奖项:

    《音乐百宝箱》获中国台湾出版界最高荣誉“金鼎奖”

    指导的合唱团及管乐团曾获“金音奖”“杰出演艺团队”等多种重要奖项

    主目录

    观念篇

    援身篇

    就学篇

    乐器篇

    知识篇

    辅导篇

    建议篇

    个案篇

    借鉴篇

    花絮篇

    精彩书评

    本书呈现了一位少儿音乐教育专家30多年的教育经验,也是一位成功妈妈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如何组好各方面管理的经验之谈;书中充满了爱和教育智慧,也传达了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技巧,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音乐的良师益友。

    音乐教育应该为培养儿童的素质服务,现在却变得越来越功利,成为过度的纯专业技能训练,这使音乐教育常常和初衷背道而驰。本书作者以音乐老师、家长和研究者三个角色,告诉我们如何带领孩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以使其形成终身音乐爱好,感受生活的美好,非常值得一读。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性,“琴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师,从家庭和专业两个角度出发,分享如何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儿童音乐学习,明确地解决家长种种困惑。本书既值得家有“琴童”的家长阅读,也值得从事儿童音乐培训的教师详细阅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截图

    目 录

    序 一

    序 二

    自 序

    观念篇

    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

    音乐能力可以培养吗?

    “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要从孩子的天性出

    发

    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确吗?

    做“顾问”还是“监工”

    家有琴童,父母该注意什么?

    我的孩子为什么坐不住?——了解学龄前儿童的

    身心特点

    男孩和女孩学习乐器时的差异

    经验导致差异 ——老大和老二学习乐器时的差异音乐天分与成就

    暖身篇

    随时随地听音乐

    如何欣赏音乐

    选择适合孩子欣赏的音乐

    学习乐器前的暖身运动

    需要为幼儿购买乐器吗?

    玩具乐器可以代替正式的乐器吗?

    就学篇

    如果学校也是才艺教室

    要不要参加音乐班

    儿童音乐班现状及其教学法

    如何选择儿童音乐班?

    如何选择正确的“奥尔夫”

    孩子为什么不想上音乐课?

    爱孩子,就陪他走一段

    乐器篇

    学乐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几岁可以开始学乐器?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乐器?

    如何购买乐器?

    如何选购钢琴?

    可以买二手乐器吗?

    如何保养乐器?

    我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学习古典钢琴曲、爵士钢琴曲还是流行钢琴曲?

    如何选择钢琴教材?

    钢琴可以有代替品吗?

    除了钢琴,还可以学什么乐器?

    知识篇

    五线谱难学吗?

    轻松学习五线谱(一)

    轻松学习五线谱(二)

    “拍盲”的孩子怎么教?

    我的孩子节奏感很差,怎么办?

    如何使用节拍器?我的孩子是音盲吗?

    如何训练孩子的音感

    辅导篇

    多元化的音乐学习

    迪斯尼乐园与音乐

    要不要陪孩子练琴?

    每天需要练琴多久?

    孩子不肯练琴怎么办?

    教师的困惑

    家长与教师相处的艺术

    建议篇

    “漫无目的”与“宏伟蓝图”——正确应对儿童学习乐

    器的心理

    要参加音乐比赛吗?

    我的孩子将要上台表演了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会?

    欣赏音乐会的礼节

    个案篇为什么孩子总是弹错音符

    用音乐活动改善“感觉统合不良”

    做快乐的音乐小神童

    “左撇子”学乐器

    用音乐律动游戏平衡双手力度

    借鉴篇

    母亲的回忆

    访美籍音乐教授罗芳华

    访美籍音乐老师周路得

    奥地利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瑞士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德国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美国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花絮篇

    社区音乐活动——美国

    音乐活动巴士——美国

    破铜烂铁节奏乐团(STOMP)——英国

    记一场难忘的国际音乐年会——欧洲后 记

    附录

    奥尔夫教学法

    从“法国儿歌”看“儿童音乐”

    注释序?一

    李妲娜

    老友郑又慧突然打来越洋电话,嘱为她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写序。我们第一

    次见面还是在二十年前,郑老师受邀来京,参加

    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并作一篇专题

    报告,她的热情亲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别

    各奔东西,但心中总存挂念。一些人天天在一起

    却难成朋友,一些人一面之交却一见如故,大概

    是同道中人的缘故吧!

    当书稿电子版发来后,我一口气看了几小时

    不舍停下……说实话,近年来我特别关注少儿音

    乐教育方面的书籍,买了不少,也看了不少,但

    像这本书这样吸引人的真的太少了!首先打开目录,题目真是个个吸引家长和老

    师的眼球,都是一些长期纠结在许多家长和老师

    心里的问题,实用而切中要害。郑老师不愧是有

    着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专家,在中国台湾、中国

    内地、欧美一些地区从事教研工作多年,对音乐

    的“教”与“学”,特别是国人少儿音乐教学中

    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深切的了解,所以我说这本书

    实用解渴。

    整本书内容之丰富,从暖身(启蒙、入

    门)、认知、学乐器,到国外少儿音乐教育状

    况、教学法,真可谓是少儿音乐学习的“小百

    科”!而最为珍贵的是书中提供了不少信息。须

    知改革开放几十年出国学音乐的学人有成百上

    千,学表演、作曲、学理论的多,在国外或回国

    从事少儿音乐教学的也很多。但是,真正在少儿

    音乐教育方面既懂音乐又懂教育的却少之又少。

    我们不仅需要培养郎朗这样的大才,更需要培养

    千千万万身心健康、具有高素质的文明公民!“从娃娃抓起”——怎么抓?尤其人们已经

    越来越认识到艺术学习有利于智力开发,而少儿

    正是学习艺术的最佳时期,于是就有了狂热

    的“学音乐大潮”。

    正如许多教育家指出的:少儿不是未成熟的

    成年人,怎么去学与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而又

    最易被忽视的问题。需要转变那些陈旧的观念和

    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已经意识

    到:“少儿音乐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为

    了学“音乐艺术”,而是关系“人”的成长和发

    展。脑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也为此提供了有力证

    明。

    本书在这方面别开生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

    观念和方法。感谢郑老师在这一领域的辛勤耕

    耘!我们需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了解更多在

    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信息。希望更多的“郑老

    师”们源源不断地给我们传递更多的资讯。当然

    信息资讯也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情、民情、人情各不相同,更何况每个孩子都不

    一样。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仔细去观察、去“悟”其中的道理。但听不同的声音总会有好

    处吧!

    最后也要提到,虽然是“教育”,但它是通

    过一定的载体去进行的。本书讲的是“音乐艺

    术”这个载体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郑老师使用

    了通俗易懂、生动简洁的文字把这其中的术语讲

    得那么明明白白。我相信所有关心自己孩子成长

    的家长、关注少儿成长的教育工作者都会从中受

    益。这是我十分乐见并为之感动的。

    2011年9月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

    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校外名师讲座教授、星海音

    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序?二

    秦德祥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

    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微信或

    QQ:2338856113 小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

    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

    的味道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看书,小编自

    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称为:周

    读 网址:www.ireadweek.com

    十分感谢宝岛台湾的郑又慧老师,是她赐予

    我这样一个良机——先睹为快地学习了她的这本

    力作。

    借此机缘,我深为荣幸地向此书的主要读者

    群——百万琴童、千万正在学音乐、尚未开始学音乐的学前幼儿和少年儿童的父母们,中小幼学

    校的音乐教师们,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和从事私人

    音乐教学的教师们,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子和

    他们的教师们,从事音乐教育的领导或指导工

    作、从事此项理论研究的专家们,郑重地向你们

    推荐介绍这本非常值得大家认真阅读的好书。

    一九九○年,在北京举行的“国民音乐教育

    年会”上,我有幸结识了郑老师,但因会期短

    促,与会者甚众,未有机缘个别地向她求教。常

    言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书亦如其人。本书

    将郑老师三十多年来如何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抱

    着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她成长为著名儿童音

    乐教育专家的历程,她走遍世界所得有关音乐教

    育教学的所见所闻……一一娓娓道来,历历如数

    家珍,正如她的为人,亲切、热忱、温文尔雅,毫无虚饰。她不是高踞于上的指导者或教导者,而是可亲可信的同行者和引路人。此书虽非煌煌

    鸿篇,但内容实在而丰富,论述细致而精到。可大分为两个板块:前七篇为第一个板块,主述少

    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后三篇为

    第二个板块,概要地介绍多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种

    种人和事,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哲理。

    我十分欣赏和赞同郑老师倡导的许多儿童音

    乐教育的基本观点(理念),如:“听”是最重

    要、最根本、最须领先的儿童音乐教育教学之

    法。人类种种感觉,最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便

    是在胎儿时期就具有的听觉。而音乐,恰好是听

    觉的艺术。这便是人与音乐亲近的起源。聆听音

    乐,也就必然是人类接触和了解、感知和学习音

    乐的根本之法。

    又如,环境对于孩子学习音乐具有至关重要

    的影响。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将

    此语释为“近乐者好乐”,当不悖其意。就音乐

    的喜好而言,边野山区的孩子,很可能会觉得西

    洋古典音乐不比山野之歌优美;戏曲之家的孩

    子,从小听惯父母唱戏,往来亲朋多为戏曲界人士,所谈大都与戏曲相关,又常有机会去剧院观

    看排练或演出,日后至少是个戏迷。此亦环境使

    然。

    如上所述,正确而重要的基本观点书中还有

    不少,郑老师比我说得更清楚、详尽、准确。以

    下向郑老师和读者们简略地报告我粗读此书后获

    得的一些启迪和教益: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我们从事音乐教

    育研究多年的盲区。与某些音乐教育研究者相

    仿,我们往往侧重于小学、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研

    究,比较忽略零至四岁学前儿童的研究。这个年

    龄段的孩子,音乐的直感已相当敏锐,这一时期

    的音乐教育,对于他们音乐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日后音乐才能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此书在

    这一方面有不少极具价值的精辟论述,相信读者

    会获益匪浅。

    二、社会音乐教育、私人音乐教育,是我从事音乐教育的又一个盲区。我们往往偏重于中小

    学校内音乐课程的教育。这种情形,虽在社会音

    乐教育及私人音乐教育尚未兴起的彼时,尚情有

    可原,但毕竟不适应当前形势了。此书在这一方

    面的分析研究,释疑解惑,弥补了我们的一大不

    足。

    三、从儿童音乐教育总体发展情形上看,中

    国内地和台湾所经历的路径大体相同,但台湾在

    许多方面比内地早行。比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的引进,在台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内地则是

    在八十年代末;社会音乐教育及私人音乐教育,在台湾早已有之,内地则是本世纪初方始蓬勃兴

    起。此书所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有的已经面

    对,有的即将面临,参考借鉴的价值不言而喻。

    四、此书对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儿童音乐教

    育的介绍,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作者以其亲

    历见闻,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和可借鉴

    的材料。五、此书实用性极强,我粗读便获得了实实

    在在的收益:我在当前对七岁小孙女进行的家庭

    音乐教育中,虽总体上循着儿童音乐教育的思

    路,但在教钢琴的某些细节方面,按此书所说有

    所改进,收效甚为显著。又,我当前在面向成人

    传授古典诗词吟诵时,对于走音跑调问题束手无

    策,对此,此书中亦有相关的论说可资借鉴。总

    之,对于儿童音乐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具体困惑,大都能见到相当详尽的剖析,得到比较圆满的解

    答。

    六、郑老师生于台湾,虽遍行世界,流淌的

    依然是炎黄血液。她广博的见闻学识、多年的实

    践和聪明才智,使之能融会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于儿童音乐教育之中。如:此前,如笔者之不才

    者,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洛兹分别视为各

    别的音乐教育体系,而郑老师却能将这些统一于

    爱德威·戈登博士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思想之

    中,从理论到实践构成一个多元统一的庞大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又如:笔者对于“音乐与相关文

    化结合”的理解和实践,常误将“音乐”与“相

    关文化”视作须使之“链接”起来的两物,而郑

    老师所论述和实践的儿童音乐教育,则是将语

    言、歌唱、乐器、律动、游戏、戏剧、表演等合

    为一体,不是结合、联合、组合,而是混合、融

    合、糅合。

    衷心感谢郑老师将她这三十多年的心血、曾

    获台湾出版界最高奖的大著奉献给祖国内地广大

    读者,奉献给祖国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认真的读

    者们必能在此书中获得比我更多、更实在、更重

    大的收获。

    谨遵郑老师之嘱,匆匆草此,是为序。

    2011年9月9日于江苏常州

    (本文作者系资深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理论

    家、奥尔夫教学法研究专家)自?序

    越来越文明、科学化的社会,似乎并未让现

    代的父母越来越容易当,有关教养子女的问题、困扰,反而相对地增加。

    古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

    我们能花时间去了解原本所不熟悉的事物,那

    么“近忧”必定能减少许多;例如教养孩子时,如果我们能多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各个发展

    阶段的特点,心中不慌乱,就能做到“一天的难

    处一天当”。现代父母如何能不被许多似是而非

    的论调所迷惑?广告词今天吹着“别让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宝宝学识字”、“早教班”,明

    天吹着“儿童学电脑”、“儿童学英语”,后天

    又是……父母在头晕目眩之余,玩着“大风

    吹”的游戏,心中的疑虑还真不知从何处寻求解答,日子就在疑惑中过去了,孩子也长大了。

    在许多城市大大小小的演讲、座谈、成长营

    中,我遇到许多忧虑的父母,他们咨询的往往都

    是同样的问题。遗憾的是,他们原本可以不必如

    此烦恼的——如果能具备一些音乐知识或儿童成

    长状况的基本常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累

    积越多,就越能使我们成为各方平衡、具有真正

    智慧的父母;手中资料的贫乏或丰富,足以影响

    一个人的判断力!——这也是我写本书的最大动

    机。

    市面上有许多专业音乐书籍,教读者如何成

    为音乐专业人士,但少有书籍教给父母帮助孩子

    喜欢和学习音乐的有效方法。希望本书能为琴童

    的家长们分忧解惑,在专业与业余之间,搭起一

    座桥梁,使得真正的“爱乐人士”因此增加。

    音乐的学习需要具备许多专业素养,才能将

    音乐艺术流露于外,而一旦牵涉到专业的知识,所引发的问题就不甚简单了。我多年来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和演讲中遇到过各类有关音乐

    学习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家长及音乐教师十

    分关注的,本书将这些问与答收集整理成册,并

    收集其他国家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心得,以求

    有更广泛、更多样的看法及做法供读者参考。虽

    然不可能解决所有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但求抛

    砖引玉,或许有更多的音乐工作者也能共襄盛

    举,让我们的社会因为音乐的润饰,变得更祥

    和、更美好!

    当您阅读本书时,可以从任何一篇开始,然

    而也别忽略了其一贯性及时间性:从胎儿期直至

    小学期间可能遇到的有关音乐学习问题,按照可

    能发生的时间、顺序而排列行文。例如暖身篇在

    先,接着是认知篇,然后才是乐器篇……有些学

    习方法可由父母自己着手教育子女,有些则是必

    须受教于专业老师。当然,在帮助孩子成为音乐

    爱好者时,也是尽量以如此走向进行。书中插置了对少儿音乐教育有启发和帮助的

    教学、演出和示范图片,还有一些是我女儿及我

    姐妹的孩子学习音乐、舞蹈和休闲活动的照片,目的是启发年轻的父母,切勿使孩子的生活内容

    过度单一化。多样化的生活教育,可以塑造孩子

    完满的人格,至少,他们可能获得更多的自信与

    快乐!

    从酝酿至完成本书,前后历时三年,感谢父

    母在此期间仍不断照顾我的小家庭,使先生及一

    双女儿不致因我偶尔的“缺席”而影响他们的生

    活步调。每当我撰写本书遇到瓶颈时,博学多闻

    又自信幽默的先生总是我最好、最及时的顾问!

    父母、先生对我的爱,及我对女儿的爱,是

    完成本书最大的动力与源泉!观念篇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

    有个孩子写了一首诗:“妈妈是酒,爸爸只

    喝了一口,就醉了。”真是个天生的小诗人!其

    实孩子不仅天生是个小诗人,还是个小画家,就

    连毕加索大师都说,他一生都在向孩子学习画

    画。那么孩子是否天生也是个小音乐家呢?答案

    无疑是肯定的——孩子的音乐细胞与生俱来,他

    们都有音乐天分!

    为什么这么说?家长们可能会充满疑问。请

    您先思考一个问题:何谓音乐?您是把音乐界定

    为节奏、音准、弹奏乐器等专业性的定义,还是

    认为音乐就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声

    音”?

    “歌曲”“乐器”固然是音乐,比如戏曲、钢琴曲,交响曲……然而泉水叮咚不是音乐吗?鸟儿鸣叫不是音乐吗?细雨敲窗不是音乐吗?……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无

    声的音乐:玫瑰绽放对恋人来说是最美的音乐;

    婴儿的呼吸对母亲而言是最美的音乐;蚯蚓的爬

    行,蚂蚁的觅食,柳树发芽,百花盛开,一切新

    奇的事物对儿童而言都是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用心体会,您会发现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天籁是最美的音乐,我们都正被这种立体交响乐

    环绕着!

    再让我们回顾一下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处于

    胎儿时期,视觉、嗅觉、味觉都尚未形成时,听

    觉却已经悄悄启动,它是胎儿认识外界的第一个

    通道。包围着胎儿为其提供营养的羊水就如同环

    绕音响,二十四小时地“播放”着海浪般的音

    乐;而母亲的心跳、母亲说话的声音、母体听到

    的声音,都能借着羊水传到胎儿耳中,给胎儿的

    成长带来一种天然的音乐氛围。这样,经过十个

    月的音乐洗礼,胎儿一离开母体,就已经形成了非常敏锐的听觉。这也是我们希望母亲要注意胎

    教的原因。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孩子天生被它吸引,所有的母亲都不难发现,当婴儿听到新奇的声音

    时,总是很努力地扭动脖子,寻找声音的来源;

    当他被周围的人用简单重复的音节逗弄时,总会

    露出满足的笑脸;一堆玩具之中,最能获得婴儿

    青睐的一定是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当婴幼儿听着

    摇篮曲,便会安静下来甚至沉沉入睡;要使婴儿

    停止哭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发出一些有趣

    的声音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些都证明了听觉的

    存在。而敏锐的听觉,是一个人是否具备音乐天

    分的绝对必要条件!

    当孩子再长大一些,他们开始有了“音乐创

    作”的欲望。我们常常听到孩子咿咿呀呀地哼哼

    唱唱,这何尝不是他在自由自在地创作?我们常

    常看到孩子拿着不同的物品敲敲打打,这何尝不

    是他在随心所欲地”演奏”?家长们是否恍然大悟,原来我家也有个很有

    音乐天分的音乐小天使啊!不过,别高兴得太

    早,孩子的这种音乐天分需要小心呵护,因为它

    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适

    当的引导和锻炼,很容易就被荒废掉了。

    怎么办?与其猜测怀疑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

    天分,不如持续给他养分,让他的音乐细胞继续

    长大、长大、再长大……建议全家一起参与,到

    大自然中安静地聆听,陪他唱唱各类歌曲,多选

    购一些优质的古典音乐、民乐CD来聆听,给孩子

    足够的音乐的养分,让他做个快乐的音乐小天

    使!音乐能力可以培养吗?

    孩子都是具有天分的音乐小天使。但是,音

    乐能力是否能培养并强化呢?无数家长都被这些

    问题困扰着:

    如果孩子没有音乐细胞,要不要继续学习音

    乐?

    如果没有音乐细胞就不学音乐了,是否太可

    惜?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

    您理想中的“音乐天分”到底有多高的标

    准?只要能自娱自乐即可,还是希望是莫扎特再

    世?

    可能您的孩子已有七分的天分,而您的标准却是九分!孩子达不到理想的高度,所以被判成

    没有天分?没有天分是您自己认为,还是连老师

    都有同样的判断?

    以上这两点,请您自己先理个清楚,若真有

    不恰当的想法及标准,请先修正标准再往下看:

    您是在孩子几岁时,判定他是否有音乐细

    胞?

    孩子有没有音乐细胞,非专业人士实在无法

    正确判断,况且,太急于下论断,常会作出错误

    的决定,这对于没有“表决权”的孩子来说,是

    不公平的。

    可能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由观察,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来判断他是否有音乐细胞,但

    您是否考虑过,“音乐细胞”的后天形成也是有

    原因的:

    怀胎期、襁褓期、低幼期、儿童期,您是否给孩子创造过音乐环境?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是否有机会置身于音乐

    环境中?

    父母或每天相处的亲戚朋友中,是否有音乐

    工作者或是爱好者?

    亲戚或家族中,是否有很成功的音乐工作

    者?

    以上问题,如果有至少一项的答案是肯定

    的,那么,孩子不一定会是天才,但“有些音乐

    细胞”是毫无疑问的。

    根据教育专家和脑神经专家的研究结果显

    示,从胚胎着床、胎儿出生一直到两岁,这段时

    间是孩子接受“声音”(如语言、音乐)影响的

    黄金期;两岁至五岁属于次黄金期。或许您的孩

    子已经过了这些时期,别担心,开始总比不开始

    要好,抓紧时间立即行动起来,任何时候开始“听”音乐都会有进步的希望。

    只要您不是要求孩子成为莫扎特、贝多芬那

    样的“旷世奇才”,请不要随便说:我的孩子没

    有音乐细胞。应当首先问自己是否给过孩子音乐

    养分。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如果您不曾给孩子任何音乐环境,光靠孩子

    每星期到音乐老师面前报到一小时,在这种状况

    下想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别再受困于这类问题,如果您看过了

    这篇文章,并确实执行我所提供的“给孩子音乐

    养分”的方法至少两年以上,以及经过好的老师

    调教、启发,再加上您正确的辅导态度,发现孩

    子仍无学习的意愿,像块顽石一样难雕塑,那么

    也许可以得出结论:您的孩子可能真的不喜欢学

    习音乐,那就让他赶快转往别的领域发展吧!或

    者,就当一个纯粹的“音乐欣赏者”,也是很好

    的选择!“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要从孩

    子的天性出发

    “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是在台湾

    非常流行的一句广告词!

    北京清华大学的几名学生,在选修了音乐课

    之后,把它的好处与作用归纳为一个公式:8-1

    >8。意思是:一天上课八小时,其中若有一个

    小时是学习音乐,那么整体的学习效果,还会大

    于八小时。

    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用音乐鼓舞儿童勇气

    和培养儿童纪律,更把各种美德的形成都归功于

    音乐,他们认为,音乐具有一种感召心灵的神奇

    威力。雅典的教育体系更是重视美育,希望通过

    美育,成功地进行德、智、体的教育。也因此当

    时许多喜欢研究“人”的哲学家,几乎都对音乐进行过探讨。

    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深入研究过关

    于音乐情感和道德之间的影响关系,他们把伤风

    败俗的音乐同振国兴邦的音乐区分开来,并认

    为:国家要维护社会道德,就必须对公民进行良

    好的音乐教育,还制定了使用音乐的规章制

    度。[1]

    因此柏拉图曾说过:“很难再找到比用体育

    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的方式更能让人在长

    期体验中发现美好事物!”

    学习音乐的好处说不完,才有了这样一句广

    告词。但是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不当的时机不当

    的方式会适得其反。

    台湾的《民生报》在几年前的彩色新闻版

    中,曾以“学琴的孩子,也可能变坏”为标题,作为头条新闻。记者采访了我,请我综合多年教音乐的经验及研究心得,并根据台中荣民总医院

    的两位家庭医师(李孟智、王玉浔医师)在儿童

    病例中的个案研究分析,发表了这篇新闻。

    内容大致是:父母若有不正确的心态,逼迫

    子女学琴,或是有不好的学习方式,可能也会造

    成不良的结果。例如,他们在临床曾遇到过好几

    例患了“拒绝学习”、“假性躁动症”、“假性

    过动儿”的案例,经过家庭访谈,才知道都是父

    母教育不当带来的“后遗症”,故称之为“假

    性”。

    有一个初中男孩,从十岁起便无法安静坐下

    超过二十分钟,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他能安静

    坐下的时间原来越短,作业也不愿意完成,有时

    候甚至还会攻击别人。不得已妈妈带他去看青少

    年身心诊疗的家庭医师。经过跟他的谈话,医生

    了解到,男孩的母亲是位全职妈妈,极爱孩子的

    她要求孩子学习小提琴,并且十分关注学习的情

    况。要求孩子每天练琴两个小时,如果男孩做不到就会被她念叨。男孩在妈妈的紧盯之下每天都

    要无奈地熬到两个小时!放下、被迫拿起、再放

    下、再被迫拿起……这样的经历重复了两年多,男孩就出现了以上的行为偏差。

    李医师找我商量,我建议孩子父母,立刻停

    止他的小提琴课的学习和练习,这两个小时由父

    母带他出去活动:打球、散步等,哪怕是闲话家

    常或心无旁骛地吃顿饭;也请妈妈不要再紧盯儿

    子的一举一动,只要不是错误的行为,还给他自

    由的空间。历经一年多的沟通、疏导后,男孩与

    人相处时躁动的症状减轻且趋于好转。

    父母真是难为!又说学音乐很好,又说学音

    乐方法若不对,也可能产生不好的结果!

    让我们先理智地衡量孩子与家庭的条件:如

    时间是否充裕,孩子与父母的体力、精神能否负

    荷,孩子各方面的发育是否成熟等等。而幼儿来到训练课的教室,在短短的一小时

    之间,能否立即表现合作的态度?授课的老师是

    否具有招架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多数的人不敢太

    早轻易尝试。如果真的有意让孩子上音乐培训

    班,四五岁再开始,应该是目前社会环境下较理

    想的年龄。而在音乐团体班里上过至少两年课,大约六足岁再开始学乐器,也还不算晚。如此年

    龄的安排,自然不容易折损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实,大部分的父母都做得很好!每次见到

    那些父母无怨无悔、高高兴兴地长期接送孩子来

    上音乐课,我除了认真教学,更想给他们来

    些“掌声鼓励”。会出问题的家长和孩子,毕竟

    只占极少数。父母心中有爱,老师心中有爱,不

    管孩子进步快或慢,都是一种幸福!都能让孩

    子“不会变坏”!

    分寸的拿捏,可能只是反掌之间。因此,年

    轻的父母,你们一定要有好的心态,选择恰当的

    时机和正确的方式开始孩子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老旧

    过去在台湾,许多音乐教学仍沿袭着日本统

    治时期的刻板、无聊模式,并且观念根深蒂固,以致被许多人认为是理所当然,导致一般人漠视

    音乐教育,上级的辅导也不够积极,因此,音乐

    美好的一面,只剩少数人在坚持。从上世纪六十

    年代开始,虽然稍有转变,但对西方音乐的引进

    也只停留在表面,其他部分则留给人民大众“瞎

    子摸象”。

    上一代的错误观念传给下一代,于是“音乐

    教育”及“西方音乐在中国”出现了许多扭曲、错误的走向,外行这么做,内行也跟着这么做。

    因为外行人常是出钱的“顾客”,“顾客至

    上”使得外行领导内行,错误也就被大众理所当然地代代相传了。

    内地音乐教育历经过某些年代事件的破坏与

    摧残,到现在的改革开放,似乎与台湾的音乐教

    育发展有着相同的轨迹!民间的音乐教学、公办

    的中小学音乐实验班以及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内

    容设计,都需要检讨与改进。

    (二)课程设计偏差

    当我们进行“早教”或“幼教”时,绝非只

    是将小学生或成年人的教材简化成细小的步骤就

    能成为幼儿的教材。我们必须针对幼儿喜爱游戏

    与吟唱的特点,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设计他

    们的课程。有时候,幼儿与玩伴之间从游戏中学

    到的远胜于成人所能教给他们的,不要低估幼儿

    或儿童学习音乐的能力。

    这方面,欧美国家的研究成果比亚洲国家先

    进许多。因此,可与国外的音乐教育大量交流,改善现存的问题。

    (三)艺术教育不够普及

    因为“艺术教育”普及不够,“艺术品位及

    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就成为有钱人或达官贵

    人子女的专利,一般人似乎可望而不可即。其

    实,艺术教育的花费未必一定很高,这取决于你

    如何教如何学。我在书中曾多次提及不用花太多

    钱的教与学的省钱法,例如,在家多听音乐,出

    外可多欣赏舞蹈演出、音乐会等,这就是最廉价

    的教与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可以轻而易举

    地做到。孩子像是一张白纸或一块海绵,你给他

    什么,他就吸收什么,而且开始学习的年龄越

    小,对他一生的影响也越大,艺术教育尤为如

    此。

    (四)成人观念的偏差

    1.认为“学音乐”就是学五线谱Do、Re、Mi,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以自身过去上音乐

    课所得的模糊、刻板的印象,认为“音乐”便是

    这些“具体”的事物。

    许多人在第一关“五线谱”上,就打了败

    仗,认为学五线谱很难(很多时候,可能是老师

    的教法需要改进),又认为五线谱等于音乐,从

    而对音乐产生排斥感,一谈到音乐就觉得好难!

    于是,与古典音乐有关的各种音乐会、有声资料

    也不愿意接触,古典音乐爱好者仍为少数。令人

    无法理解的是,近些年,每年约有成千上万的幼

    儿学习乐器,加上他们的父母,应该有数以万计

    的人们加入古典音乐爱好者的行列。事实则不

    然,许多音乐会,除非是媒体的宣传非常频繁,否则常常只有两三成的上座率。父母、琴童、音

    乐老师须要走出象牙塔,多听各类的音乐会,打

    开禁锢于琴房小天地里的牢笼,快乐地吸收各方

    的音乐养分,不再拘泥于乐谱前方!

    2.认为“学音乐”就是“学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的学习等。?跟音乐老师“学乐器”才

    觉得有收获,如果在音乐教室跳个舞、玩个音乐

    游戏,似乎太不搭调了。

    3.认为看得见的“学乐器”重于看不见

    的“学音乐”。学乐器:直接看得到效果,而“学音乐”似乎让人抓不到硬件!

    殊不知,学习乐器所需的基本音乐能力是需

    要慢慢培养的,如:对固定拍子的感应、对音量

    强弱的感应、对音色明暗的感应、对声音高低的

    感应、对速度快慢的感应、对力度大小的感应等

    等。这些能力如同盖房子的地基,从表面看不

    到,但却深深影响房子将来的稳固性。特别是当

    儿童在进行音乐的认知活动(如认识音符、认识

    节奏、弹奏乐器等)时,也必须让他们从中体验

    到更多的乐趣,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音

    乐更长久的理解与兴趣,并明白音乐的真正价

    值。这样学习才能持久。以上对音乐教育不利的错误做法和观念,一

    直是普遍且长久存在的。期待整个社会教育体制

    的改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孩子等不了那

    么久。因此,家长们何不立刻采用正确的观念和

    做法,从自身做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确

    吗?

    孩子何时可以接受音乐训练呢?出现了两派

    说法:一、越早越好。二、等孩子一切发展已进

    入某一阶段——较成熟、适于教导时,再施教。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借着媒体的宣传,“别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前学习”等这样的

    观念已悄悄地走进了大部分现代父母的心里。

    上一代的父母,忙着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孩

    子只要没有落后太多,他在人生的跑场上如何

    跑,何时开始跑,家长们干涉得较少。现代的父

    母不但挂心孩子如何跑,还希望他早跑,因

    此“零岁教育”、“早期教育”开始流行。为什

    么比例越来越高的家长忙着趁早送孩子出去上

    课?一、典型的商业社会,群众受到商业广告的

    影响。许多“早期教育”观念之形成,并非来自

    教育,而是来自广告词。父母缺乏足够的教育理

    念,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资料,只好听信信广

    告及“人云亦云”了。

    二、父母觉得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够应付,求助他人是较心安的方式。

    三、为了考上好的重点初中。升学主义的阴

    影,在小学就已铺天盖地地降临,许多父母给孩

    子暗中的规划是:四年级之前学习才艺,五年级

    之后就要专攻学科了。学习音乐的生命只到十一

    岁左右,不提早,未免就太晚了!而西方社会,虽开始得晚,但其年限可以一直延伸至青少年期

    甚至成人期,所以也不急于一时。

    四、学校音乐课程设计不良(幼儿园、小

    学、中学),无法提供完整的基础音乐教育,有

    的学校甚至没有音乐课,音乐社团或乐队更是少,又缺乏足够的师资、良好的设备。关心孩子

    音乐学习的家长,只好提早自己花钱,找寻心目

    中理想的老师。

    五、音乐教育发展畸形。民间私人音乐教学

    如火如荼,不断求新求变,学校却可以按几十年

    前编排的音乐课本“保持优良传统”地沿用至

    今。“没有竞争、没有进步”是学校音乐教育的

    最好写照,家长自己想办法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要不提早开始学习也难。

    六、认为“赢在起跑点”,或许就能“一路

    不落人后”。

    我不知道“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小孩,是否

    会一生都顺利,一路上都遥遥领先;但我想,这

    样的提早竞争,无论是家长或孩子,一定都相当

    辛苦、紧张。试想,不希望输在起跑线上的人,一路上都是不想输的,那么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倍

    的心血,其辛苦是可以想象的!其实,这句话我并不完全反对,尤其是现在

    还提倡“胎教”、“零岁教育”、“早教”等

    等,不过当这句话针对的是儿童学习技能(音

    乐、美术、语言等)项目来讨论时,应该是有更

    多讲究的:

    1.何时起跑是恰当的?

    2.哪些学习项目是需要“不输在起跑线

    上”的?

    3.哪些学习项目是可以“早起跑”的?

    4.起跑线上输了,就意味着一路的赛程都会

    输吗?

    5.“比别人慢起跑”的家长,错了吗?

    6.“早起跑”的学习,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反

    效果?

    以音乐的学习来说,许多人都知道莫扎特四岁就会弹琴,五岁就能上台表演。咱们的天才儿

    童郎朗也是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一岁就获得德国

    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于是许多家长都想

    依样画葫芦,更早的甚至希望孩子两三岁就开始

    学钢琴。其实我们理性地想一想,从莫扎特出生

    至今三百多年间,几百亿的人口在流转,一共出

    现过多少个莫扎特?中国十几亿的人口,又出现

    过几个郎朗这样的音乐“神童”?说他是神童,就是因为他太特别了,所以他所能做的,一般人

    不见得能做得到。纵观整个历史,总共出现过多

    少这样的音乐神童?几十亿分之一比例的可能

    性,要发生在你我的身上,几率实在是相当低。

    因此,若过于迷信莫扎特、贝多芬等特例,希

    望“早跑早赢”者,需要慎重思考!这里举几个

    个案以供参考:

    案例A:维玲(以下均为化名)被带到我的

    四岁幼儿音乐教室时,只有两岁半。父母一起陪

    同前来,可见态度的慎重。我劝她的父母,两岁半来上四岁班的课,年龄上相差太远了。但她的

    父母坚持认为维玲的发展比一般的孩子好,又聪

    明又懂事,没事的时候还能自编自唱,显露出对

    音乐的高度兴趣。他们希望能早点发掘并栽培

    她,认为她的程度应该可以上四岁班的课程。在

    我坚持“不适合”的原则下,他们带着失望的表

    情离去。两周后,三人又同时出现在我的教室门

    口:“郑老师,请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还是认

    为她实在非常有音乐天分。”因为我的教室没有

    两岁半的班别,再说我也认为这个年龄不需要家

    庭以外的音乐教育,但既然他们坚持要上“四岁

    班”,只有让维玲试试看。

    起初没有什么状况,三分钟过后,她开始试

    探性地移动身体。“维玲,注意听!”在旁观察

    的父亲说话了。“小朋友,现在每人来拿一个音

    砖。”在我的要求下,每位小朋友鱼贯地来拿乐

    器,而维玲显然不懂什么是排队,也不想要我给

    她的乐器。当拿到手后,却不停地乱敲(虽然动作很轻)。她不知道“老师”是何人物,那么对

    她来说,“要听老师的话”也就无法照办。她可

    能是很有天分,但由于年龄太小,她还无法接受

    任何形式上的训练。当然那堂课给我制造了相当

    多的困扰,她的父母也看得一清二楚。虽然老师

    很有耐心,也用了很多方法,四岁班的课程毕竟

    还不适合她。课后我建议这对很有心的父

    母:“在家多听音乐吧,过一阵子再说。”

    案例B:柏康四周岁时,来到我的教室。他

    看起来眉清目秀,身材也发育得挺好,只是稚嫩

    的小脸蛋透露出他十足幼小的年纪。他妈妈说柏

    康看起来很喜欢钢琴,每当经过琴行,他就趴在

    玻璃橱窗上看着乐器行的钢琴。听到有人弹琴,他也会露出很羡慕的神情,驻足欣赏,直到别人

    弹完,他才会移动脚步。是否该为他买一架钢

    琴,并且开始学琴?

    我为柏康的妈妈分析:第一,这种表现,其实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

    可以发现,那只是因为钢琴这个庞然大物的造型

    和声音是他们前所未见的,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好

    奇心。你可以继续观察,看看他这样的表现能持

    续多久,三个月?四个月?半年?……

    第二,你们家是否有过任何音乐环境?除了

    一些流行歌曲,有没有人弹奏乐器?有没有人听

    古典音乐?如果都没有,现在就开始学琴,其实

    非常不适合,因为他还完全没有做过“暖身运

    动”。

    第三,四岁的男孩子大多好动、没耐心,对

    许多事物都感到好奇,但注意力非常短暂,同时

    还有许多肢体发育上的问题,并不适合在此时学

    习钢琴。

    他的妈妈觉得很有道理,接受了目前暂时不

    学的建议。可是没过多久,他妈妈又改变主意,因为有

    钢琴老师告诉她:四岁再不学就太迟了!于是她

    很快地花了十万元台币(约合人民币两万多)买

    了一架钢琴,并向这位老师学琴。不幸的是,柏

    康的学习兴趣维持了不到一个月,就再也不肯靠

    近钢琴,而且还说:“我要拿斧头把钢琴砸

    掉!”这些事,是后来在路上偶遇柏康的妈妈

    时,她告诉我的,并表示为当初没有接受我的建

    议而后悔不已。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父母如果太早给孩子一

    些不必要的学习活动,对孩子的发展过程只能是

    一种干扰。

    想想看,孩子的肢体的发展及协调性的形成

    是有规律的,比如先学会翻身、爬行,然后才会

    走路、跑步;手部活动也是先从大肌肉展开,然

    后才是小肌肉的操作;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如

    果破坏了这个简单的发展规律,或强制孩子去做

    他们不能理解也无法达成的工作,特别是弹琴这种需要手指小肌肉操作性强的学习,对他们的心

    理将造成多大的伤害。

    其实在西方社会,一般大众并未受惑于“越

    早开始越好”。记不记得在《婴儿炸弹》这部美

    国电影中,当女主角带着她的婴儿到公园“例行

    公事”地玩耍时,镜头讽刺地指向旁边三位爱炫

    耀的母亲:“你的孩子去上过纽约的……课吗?

    我的宝贝已经去上了半年了!……”女主角张着

    嘴、瞪着眼,看看地上三个坐在沙堆中玩耍的未

    足一周岁的婴儿!

    这种镜头,在西方家庭中其实是非常少见

    的,因此这个电影的片段其实是在挖苦部分极少

    数纽约都会的富有母亲。绝大多数的父母认为:

    孩子学校的音乐教育及在基督教教会里接触到的

    音乐节目,对孩子来说就绰绰有余了,不须再额

    外加课。

    在美国和加拿大等音乐发展已相当蓬勃的国家,大多数人仍是顺其自然,到学校(幼儿园或

    小学)才接受学校的音乐课程。而在欧洲,一般

    国家至七岁左右(小学一年级以上)才有一对一

    的乐器课程。我曾多次到这些国家考察,广泛收

    集他们的学校音乐课本(从幼儿园到初中三年

    级),发现美、加、德、奥、英、法等国,他们

    以国家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将音乐教科书

    编得尽善尽美,只要是一名好老师,照着课本教

    授课程,学生就可以有丰富的收获,甚至即使没

    有老师教,学生光是翻一翻音乐课本,就可以读

    到非常详细完整的有关各个年代、国家的音乐故

    事、历史和歌曲。或许这可以让他们的家长很放

    心,即便等学生到学校接受国家提供的音乐教育

    都不嫌迟。而且客观地来说,西方学生们所具备

    的音乐基本知识的确比咱们中国人更丰富、更均

    衡。(当然,这也牵涉到这些年间各个国家的发

    展背景。)

    你也许会说,中国目前就有上千名的天才小儿童,不信你看,郎朗、李云迪、殷承宗、王羽

    佳等人,也都是很早就开始学习,不是都很成功

    吗?在此我想提醒您:您是否知道还有更多更多

    的人是失败在“太早开始”吗?

    许多人都以为“学习”只限于学生时代,那

    么过了学生时代,也就意味着学习活动就此停

    止?如果真是这样,就如同“跑百米”,起跑及

    冲刺当然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您觉得人生是跑

    马拉松,还是跑百米呢?

    其实,人生的赛程很长,学习年限也很长。

    究竟是养精蓄锐,培养健康的体魄,以便有足够

    的体力跑完全部赛程;还是一开始就冲刺,全然

    不顾旅途的漫长,到最后精疲力竭呢?相信您的

    心中已有答案。

    最重要的,别忘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

    师,家庭是最好的学习场所。”如果家长可以自

    己给予孩子音乐熏陶,任何年龄开始都不嫌早,也不必外求他人!

    千万别让孩子非但没有赢,反而跌倒在起跑

    线上!做“顾问”还是“监工”

    我在台湾居的邻居,五岁的孩子多多,父亲

    为了让她提前认字读书,每天晚上都逼她去学写

    字,经常听到多多不耐烦的抵抗。直到有天她和

    父亲起了冲突,多多一把将书扯破说:“我再也

    不要写字了!”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

    的成长和发展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唯

    恐“管”少了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唯

    恐“管”少了,导致孩子无法成龙成凤。我们丝

    毫不怀疑,家长“管”孩子,出发点是好的。但

    是,“管”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吗?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2012年1月,广

    西贵港市一对卖水产的夫妇被发现死于家中,警

    方在网吧抓到作案凶手——他们的儿子袁某。袁某在交代作案动机时说:“父母从小就对我管教

    特别严,后来长大了和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晚归

    都要受他们控制,在朋友面前一点都不给我留面

    子……”父母的“管”居然让孩子产生如此深刻

    的仇恨!

    当然这样的例子比较极端。家长说我不过是

    限制孩子弹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琴,这还不是为

    了他能更快地掌握一门技能?结果却往往事与愿

    违。有些孩子害怕家长的责骂,为了取悦父母,违心地在练了半个小时的琴,却因为不用心而没

    有任何收获;而且长此以往,孩子的个性会变得

    越来越怯懦,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一点主

    见和判断力。而个性暴躁一些的孩子,会千方百

    计地抵制父母的管教,在家长的逼迫当中,弹琴

    的兴趣丧失殆尽,有些孩子甚至会把乐器都砸

    了。出现上述违法犯罪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在美国的白人钢琴学生安吉拉,八岁的时

    候开始跟我学琴。她父母的态度是:安吉拉自己要求学琴,我们也很乐意成全她!每次上课由妈

    妈送她来我的教室,然后妈妈带着一本书,远远

    地坐着读书等待。害羞的她会先和我聊几句日常

    生活,然后开始这堂课。曲子给多了,她会

    说:“我想,今天的功课已经足够了,可以

    吗?”给少了,她会说:“我这星期会有更多的

    时间,所以可以有多一点的曲子练习!”嗯,这

    是很典型的美国小孩,不论什么年龄,大都可以

    清楚地告诉你她的想法和要求。我知道,这是因

    为在学校和家里,他们被给予绝对的权利去表达

    自己的看法,并且也被周围的人给予绝对的尊

    重。

    下了课,妈妈会问:我需要在家做什么事帮

    助她吗?我回答:联络簿上都有写出我要她做的

    事,如果她一个人无法完成才需要父母的帮忙,例如带她去听某场音乐会,买一个新的CD听,买

    新的乐谱等,其余小女孩都说:我自己可以处

    理!安吉拉的父母几乎从不干涉她的学琴进度,尊重我的安排也尊重女儿处理事情的态度。安吉

    拉学得很愉快,也会和我讨论如何安排练习的方

    法和时间才能更有效。她的音乐天赋非常高,再

    加上她处事的个性及家庭、学校的教育环境,她

    的进度又快又顺利,不需要父母的鞭策念叨,她

    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我有好几个情况类似的白人学生,父母都对

    孩子采取极度尊重的态度,偶尔有几个天资较平

    凡的,但至少,都是开开心心地继续学习。因为

    只要是不喜欢学的,早就不再来上课了,父母既

    不勉强,也无法勉强。

    我观察到,西方的孩子比较能发自内心地热

    爱音乐,并学习掌握一种乐器,甚至把对音乐的

    追求当成毕生的梦想。而国人,即便是很有音乐

    天赋的孩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极有可能在家长的

    不当“管教”下被扼杀,甚至极度厌恶音乐!我的女儿振宁和亚宁发展不太一样。姐姐三

    岁就轻松地认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妹妹到七岁

    了,对英文字母毫无兴趣;姐姐七个月大时就能

    很清楚地说“再见”,一岁半时就能清楚地和大

    人沟通,妹妹到一岁半才开始说简短的单字;姐

    姐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时,很快地学会了中文的

    注音符号,并且能准确地分辨很相似的发音,妹

    妹却明摆着“我不想学”的态度,到小学开学

    时,全班只有她一个人不会ㄅ、ㄆ、ㄇ(台湾所

    使用的注音符号,ㄅ即b、ㄆ即p、ㄇ即m),大

    字更是识不了几个。连老师都一再地警告

    我:“您的孩子注音符号需要加强!”“请家长

    回家多多注意注音符号!”

    老师的电话和姐妹两的差异,让我不由得有

    些担心亚宁。作为同一个家庭的两姐妹,她们的

    成长环境、遗传基因及智商条件类似,理论上不

    应该有太大的能力差异出现。而亚宁现在的状况

    对她将来的发展会有影响吗?我是否要强迫她做某些事?

    反思我初为人母时在处理长女振宁遇到问题

    时的紧张、生涩、严肃,那时给振宁的正确指导

    较少,不合理的要求较多,给她带来很多不愉快

    的经验。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亚宁的问题,结论

    是亚宁各方面的发育都很正常,虽然她在语言和

    注音符号认知等方面不如姐姐;但在耐心、拼

    图、学乐器等方面却优于姐姐。关键的是,虽然

    她学习不好,每天却都自信满满、快快乐乐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于是,我决定不干涉她的现状。每天还是很

    开心地和她看图画书、儿童书,睡前还是花很长

    的时间讲故事念故事给两姐妹听……有一天,她

    的老师打电话来说:“亚宁好像突然开窍

    了!”ㄅㄆㄇ她都会了,拼音也会了,识字也配

    合得很好,自己用看注音符号的方式,书一本接

    一本地看,汉字也在短短的时间内识了一大堆。

    从完全不会到会一点但跟不上别人,再到可以考试考满分的过程,她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积

    累的时间很长,但爆发的速度很快。

    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在她学习很慢的状况下

    责备她、逼她,“学习进度慢”没有带给她丝毫

    的心理伤害。相反,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她在

    一年级下学期,竟成为全校唯一考中资赋优异班

    的学生!

    不过分干涉孩子,不苛责孩子,父母适度地

    提供孩子他所该认知的教育,并给其自由宽松的

    成长环境,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积极性,他取得

    的成绩会超乎你的想象!“管”未必有好的结

    果,“不管”也有可能带给您意外的惊喜!

    孩子可能不如大人那么有自律性,放任其发

    展,也可能浪费了他的时间。无论是学音乐还是

    其他艺术或技能,我们反对的是家长过分干涉,提倡的是科学的“管”。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顾问”而不做“监工”。如何做一个好的“顾问”呢?

    1.与孩子共情。家长喜欢给孩子设计台阶,让孩子一步步去爬,长久以来,孩子很难冲出牢

    笼。殊不知,儿童的内在是有秩序的,应该放手

    让孩子自己去搭建阶梯。蹲下身子,不以自己的

    好恶左右孩子,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感受

    他感受的,体会他想象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其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

    2.保持距离。父母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

    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允许孩

    子犯个小错。儿童的成长,不管是生理上还是思

    想上,都是一个趋向独立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

    目标,他会进行各种探索和冒险。

    3.多鼓励少批评。当孩子的尝试失败时,他

    自己本来就已经很内疚、沮丧了,如果家长这时

    再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结果就是扼杀孩子探索

    的欲望,打击他的自信心。相反,对孩子进行热情的鼓励,会调动他更多探索和尝试的积极性,为他的人生开拓更大的空间。当孩子尝试弹一首

    新曲子时,聪明的家长不会挑他有哪些音符没弹

    准,而会说:“好,能自己尝试弹新曲子了!”

    4.在背后给他们一点助力。在振宁和亚宁读

    小学时,我为她们买了一套“儿童大百科全

    书”,我将这些书放在一个小书架上,只告诉姐

    妹俩,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开灯。因为忙,我也

    忘了去检查姐妹两人究竟有没有读这些书。某天

    带她们在郊外散步时,姐妹俩七嘴八舌地告诉我

    很多大自然的“常识”,原来这些知识都来自于

    她们阅读的大百科全书!

    孩子开始对任何技能、知识表现出兴趣时,给他们一点点助力就够了。不对他们的行为指手

    画脚,帮助他而不打扰他;支持他,给他时间消

    化积累,到了一定的时间,效果自然会显现出

    来。5.最好的“管”,是润物细无声。管孩子,不是以家长的身份去命令他、强迫他;而是言传

    身教,在生活的细节处去影响孩子,改变孩子。

    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孩子,即便他不能成为大文

    豪,但是他的文字素养肯定不差;出身于音乐世

    家的孩子,即便他不能成为钢琴家、指挥家,他

    的音乐素养也不会差……家长想要孩子学习乐

    器,不妨自己先尝试弹一段,或让孩子听一些别

    人弹奏的优美乐曲,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相信

    聪明的孩子很快就会效仿!

    6.最高明的“管”是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充

    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其责任心。当一个孩

    子发自内心地想做一件事,需要您做的就只有信

    任他!

    比如练琴,对成人而言,这种每天的例行公

    事都是一种磨练,何况对自制力较弱的孩子呢?

    家长要想办法调动孩子内心对练琴的兴趣,这样

    才能将学习持久地进行下去。振宁和亚宁在学琴两年之后,也一度出现了“厌恶”期,我冷静地

    考虑后,果断地将他们的乐器课暂停。这期间,我带她们去听各种的音乐会。三个月之后,她们

    不约而同地要求:“妈妈,可不可以再教我弹

    琴?”

    一个好的“顾问”,不干涉,不批评;多鼓

    励,多帮助。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多么

    大的幸福!家有琴童,父母该注意什么?

    如果家中有学音乐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很

    担心自己是不是会犯些无心之过?该如何调整

    呢?希望下面的文字会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别对孩子期望太高。如果能事先了解孩子各

    种能力的发展是有其时间性的,急也急不来,就

    不会太急躁,也不会有不当的期望。

    别对孩子有错误的幻想。不当的期望就会带

    来错误的幻想,例如,看见朋友的孩子学得很

    好,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要学得好。

    不能只是为孩子找老师、买乐器。父母总认

    为找到了理想的老师,花钱买了乐器之后,该做

    的事也就结束了,接下来就靠孩子你自己啦!却

    没有为孩子“制造”学习音乐的环境!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要“以孩子的心为

    心”,家长是否与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陪他一

    起开始学习?还是站在马路对面(成人的立

    场),招手对孩子说:快!跑!当孩子学习新的

    事物,如识谱、弹琴或拉琴时,您是否也坐在旁

    边一起学习,体会一下个中滋味,看看有多难?

    还是花了钱,就等着验收成果?

    妥当安排学习时间、程序。是否衡量过孩子

    各方面的发展,在孩子适当的时候,开始适当的

    学习?找到了适当的时机开始学习,还要有适当

    的学习程序,例如,如果没有任何热身运动,就

    直接开始学乐器,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会有不

    愉快的结果出现。因此,先经过暖身活动,再开

    始乐器的学习,这样的安排较理想。

    在家中就能帮助孩子。我鼓励父母,并不一

    定需要你们是专业或业余的音乐人士,才能引导

    或是教育你们的孩子开发有关音乐的能力。想想

    看,我们在教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说话时,我们不需要是语言学家;教上小学的孩子写作文时,我们也不必是一位作家;教他们加减乘除,我们

    更不需要是数学家。那么,为什么当我们想到要

    教小孩子音乐时,却如此害怕自己没能力呢?

    别想得太难,即便您不会演奏任何乐器,只

    要您能用正确的音准,唱任何种类的歌曲(别

    怕,这点大部分人都能胜任,您就大胆地哼哼唱

    唱吧!)上至京剧、地方戏曲,下至中外民谣小

    调,甚至是少数民族的山歌小调,再加上自由、有韵律地摆动身体,就足以达到开发孩子音乐能

    力的基本要求了!如此说来,家中的爷爷奶奶也

    都帮得上这个相当有意义的忙了。我的孩子为什么坐不住?——了解学龄

    前儿童的身心特点

    妈妈、幼儿园的老师或是保姆等人,一定都

    会察觉到一件事: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几乎

    每天、每周都会发生变化。例如:三岁和三岁半

    的幼儿,虽然只相差半岁,但在许多的能力、表

    现力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了

    解这些差距,才不至于从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

    子,从而造成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专家学者对各年

    龄段儿童的观察与研究,小学一年级之前的孩子

    在各方面所具备的综合条件如下,供希望孩子学

    习乐器的父母参考:

    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

    在一种乐器前,只能短暂地集中精力。眼中、耳中只有“我”的世界。

    不太能分辨对错。

    不太能接受挫折,不太愿意被纠正、指责。

    只具备大肌肉的活动力(上肢的肩部、肘

    部、腕部较灵活)。小肌肉(手指的运作)尚无

    法灵活、独立地活动。

    视觉上,空间观念薄弱,无法辨别过于复杂

    的线条。

    时间观念、计算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薄弱。

    所拥有的特长

    无限的创造能力——但需要得到适当的启发

    无限的音乐潜能——等待被开启、激发

    即兴力——但需要加以适当的规范及引导模仿力——但需要有好的模仿对象(技巧性

    的模仿则需视条件判断是否具备)

    节奏感——不是坐下来数一拍、两拍的打拍

    子的能力,而是全身随着音乐节奏而起舞的体态

    律动感。

    了解上述特性,您就可以顺着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为孩子去选择学习项目了。正所

    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此时,要为孩子选择适合发展全身性的活

    动,而非细小动作的才艺学习,如弹奏乐器这类

    技巧性的活动。此外,孩子此时不具有以数学概

    念学习五线谱的能力,就不要强求其记谱、数拍

    子。如果选错时间,选错项目,如何要求孩子长

    时间坐得住?

    例如,一个好动坐不住的四岁女孩小丽和一

    个安静的五岁男孩小强相比,很明显,小丽就非

    常不适合学习乐器,虽然她是女孩,但因为年幼,且浮躁好动,静坐很难超过五分钟,这怎能

    让她学乐器?其实她更需要的是父母带她去公

    园、去郊外玩耍,发泄精力,多亲近大自然,享

    受长辈的关怀与爱,为她制造更多美好的回忆,直至她较为成熟。有些父母会误以为孩子这么好

    动,就该让他们学习乐器,看他能不能变得安

    静。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成

    功扭转孩子个性的几率几乎为零。

    父母自身需要静下心来,多询问正确的资

    讯,并作全面评估后再决定也不迟。如果贸然行

    事,钱花了不说,带来了相反的效果,与孩子之

    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得不偿失。只有多了解孩

    子,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引导,才能事半功

    倍!男孩和女孩学习乐器时的差异

    许多谈论儿童身心发展的书告诉我们,学龄

    前的男孩在许多方面的发展,都比同龄女孩来得

    慢,比如:语言的发展、情绪的控制、大小肌肉

    的运作、身体形象掌握、听觉发展、声带发育等

    等。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也发觉的确如此。

    父母很担忧地提出:我的儿子特别好动、顽

    皮,唱歌五音不全,虽然很聪明,但学什么东西

    都不专心。提出这种问题者,程度有轻有重,且

    百分之九十五是男孩子的家长。

    事实上,老师心里早已有数。在音乐课堂

    上,男孩子通常比女孩子不容易受教,并且在各

    方面的反应也不像女孩子那样理想。我们常可以

    看到以下状况:唱歌时,可能是听觉、声带发展

    较迟缓,大多数的男孩子无法唱出正确的音高,大多偏低;操作敲击乐器时,男孩子由于对自身

    及大小肌肉的运作欠缺协调能力,大多动作僵

    硬、粗鲁,无法准确敲击在正确的位置上,且制

    造出来的声音较粗糙、随便;课程活动进行时,通常男孩子的控制力较差,搞不清状况,和女孩

    子相比,就显得横冲直撞、容易亢奋,常常自行

    发展出自己的游戏行为,将老师的话当成耳旁

    风;认知教学活动时,因为男孩子视知觉所牵涉

    的空间、层次感较差,小肌肉发育较慢,在认谱

    写谱时,反应通常不如女孩子来得清晰、快速。

    如果音乐班的课程有键盘弹奏,对男孩来说更是

    考验,因为它需要细密的小肌肉运作及对键盘有

    正确的距离感、方位感,需要同时识别乐谱、乐

    谱与键盘间的关系,还有除音乐之外所需的安静

    的态度与心情、服从教师命令及教室规则等“繁

    文缛节”,对女孩子来说尚感困难,更何况是男

    孩。“中途而废”的男孩子比例相当大。所以,对于键盘弹奏课程,我并不鼓励为学龄前儿童尤

    其是男孩子学习。以上所提,并非所有男孩均如此,也有极少

    数的例外,而女孩子中也有极少数会有上述状

    况。

    那身为男孩子的父母岂不是会很着急?通

    常,我们会告诉父母,男孩子有一些不理想的状

    况是很正常的,只要家长有心理准备,不要期望

    太高,不要给孩子和老师太多压力及干扰,老师

    自会处理男孩在学习音乐上所发生的状况。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所提的状况,大约到了

    小学三年级就能逐渐改善。换句话说:九岁以

    后,许多男孩发展较缓的状况,会在此时突然改

    善,渐渐地和女孩不相上下。十一岁以后,有些

    男孩子开始超越女孩子。因此,男孩子的父母在

    认清孩子学习音乐的能力后,有心理准备,就不

    致对孩子失望,甚至影响男孩子的自信心及人格

    的发展,亲子间也就不至于太紧张。

    以“四岁音乐班”的课程来说,通常要求四足岁的孩子才能参加;如果是女孩子,早个两三

    个月还不会太困难。男孩子呢?我则鼓励足四岁

    半后再参加也不迟。这样,上起课来才不至于给

    自己及老师、同学造成困扰。当然,如果幼儿园

    的老师或是朋友中懂幼儿教育的人,能确认您的

    学龄前男孩子发展不会输给同龄女孩,要提早学

    习也无妨,只是必须确认,以免造成反效果。经验导致差异——老大和老二学习乐器

    时的差异

    老大和老二在学习任何才艺时,如果两人成

    长环境、遗传的基因及智商等条件类似,理论上

    不可能有太大的能力差异出现。但实际上,老二

    的成效在初期通常会优于老大,尤以音乐的学习

    更明显。原因如下:

    一、学习相同的才艺项目,父母在处理老大

    的问题时通常态度较紧张、生涩、严肃、陌生,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较少,不合理的要求较多,会给孩子带来较多不愉快的经验。面对再来的老

    二时,则态度较随意、轻松,无形中会带给孩子

    较多愉快的回忆。

    二、通常老大学习任何才艺,老二不论有否

    在旁观看上课情形,多少都受到一些熏陶、影响。将来自己学习时,至少会比毫无任何基础的

    老大,进步来得快些。

    三、学习音乐牵涉到声音,如果老大唱歌、唱谱、练习节奏、敲击乐器、弹奏乐器及欣赏音

    乐等等,这些声音一定都会让每天相处在一起的

    老二也听到、感受到。无形中所累积的影响,会

    在老二学习音乐时流露出来。因此学习音乐时,会比老大来得轻松,表现也较佳。

    当您了解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就不会责怪

    为什么在学习时,老大显得较缓慢,老二则较灵

    活。不要因老二的表现而得意,才不致对孩子造

    成无谓的伤害。

    不过,这些差异指的是初学阶段,学习时间

    越久,受到孩子智力、耐力、恒心、毅力、领悟

    力等天赋差异的影响越多,老大、老二的早期差

    异也就无关紧要了。目前内地是“一胎”政策,这篇文章或许您

    觉得“不适用”,但是否可以给您另一种角度的

    启示?那就是:不管学习什么才艺,一定要有

    (学前的)准备,多给孩子那项才艺的熏陶(如

    多听音乐、多看舞展、画展等)与经验,对日后

    的各种学习,都会有相当好的影响!音乐天分与成就

    当您确实已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并且也发现孩子真的具有音乐天分,是否就能保

    证孩子从此一路顺利、学习成功?

    有一句话我们很熟悉:成功是靠三分的天分

    及七分的努力。天分是天生的,但需要后天的努

    力练习,不断地战胜自己的惰性,才能达到成功

    的境界,这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所以,有天分

    并不代表日后一定能成功。

    有音乐天分的人,在学习乐器的初期,的确

    比别人容易上手。但随着难度的增加,每天练习

    的时间也必须加长,从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两

    小时、三小时……是否愿意克服困难,会因孩子

    的个性不同而产生差异:具有同样天分的人,有

    人毫无跨越困难的勇气,有人无畏于障碍的存在,仍有强烈的克服动力。相形之下后续的发展

    也就截然不同。

    好友玛格丽特生了两个儿子,两人都从七岁

    开始学习小提琴。哥哥学得非常好,但在学了四

    年之后,难度加大许多,需要更多时间练习时,他退缩下来;但弟弟强纳森则不然。或许有哥哥

    在前的铺垫,他一开始学习就亮眼无比,学习也

    快,背谱也快。经过了几年,再大的技巧难度都

    不能使他退却,身为常替他上台钢琴伴奏的我,及他的小提琴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是个将来

    会大有前途的小天才!何以见得?

    一、他很快地就能学会一首曲子。

    二、只是通过单纯地听,就能很完整地哼唱

    出长段的旋律。

    三、很容易就能察觉出一首曲子中细微的特

    点或差异。四、总是不断地重复哼唱某些旋律或节奏。

    五、能够自行创作或模仿所听到的复杂节

    奏。

    面对困难和技巧他总是态度从容地说:让我

    试一试!许多人上台表演或参加比赛时,会因为

    紧张使技巧大打折扣;而强纳森却一点儿也不怯

    场。台下练习了九分,上台仍有九分的表现!为

    此,老师帮他安排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与演

    出,他都能全力配合参与,也取得了好的结果与

    成绩。

    天分,加上不畏难的勤练、不怯场的表现,现在十二岁的他,已考上位于纽约竞争相当激烈

    且知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先修班(Juilliard

    Pre-college),一所世界公认培养明日之星的

    音乐摇篮学校。每星期六上一整天的密集课,晚

    上还有音乐会的欣赏或参与演出,其余的日子,每天还要练习四小时左右的小提琴。这些磨练,都难不倒强纳森。天才,还要经得起雕琢,才能

    发出光芒!

    还有些孩子音乐学得好,学校的功课也非常

    突出,于是,只把音乐当做课余活动;或是非常

    有音乐天分(如台湾的一些原住民,及美国的一

    些非裔子弟),但由于父母完全不重视,也没有

    经济能力,就只能遗憾地看着他们与音乐渐行渐

    远。

    另外一个极端是,父母连哄带骗地强迫孩子

    好好学习,孩子也很配合,非常认真地练习,但

    有限的天分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于是怎么练也不

    见成效。但又何妨?没有天分的孩子,如果碰到

    良师,在循循善诱之下,虽不可能有惊人的成

    功,却仍可以达到某一程度的学习效果。

    有天分的孩子,若遇到不善教导的老师,再

    加上容易被击倒的个性,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好的

    学习效果。龟兔赛跑的故事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例子。这时需要家长、老师有极大的耐心,把学

    习的脚步放慢,学习成效终究会显出的。

    天分和成就不一定会成正比,您说是吗?如

    果您恰巧遇到有天分、有斗志,又对音乐有浓厚

    兴趣的孩子,那真是恭喜您了!暖身篇随时随地听音乐

    想要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调动他对音乐学

    习的兴趣,最好的办法是随时随地听音乐,这绝

    对是个捷径!没有音乐的人生,就好像炒菜时不

    放盐——虽然菜色看起来没有什么两样,但品尝

    起来就是少了点味道。在当今社会里,视听技

    术、电脑设备如此发达,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机会

    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或者参与音乐活动。如果

    自小就能有幸具备了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他便

    能够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感受,而拥有更加多彩的

    人生。

    谈到“接触音乐”,许多父母会认为:接触

    音乐就是如何“学习乐器”!是由孩子进入幼儿

    园或小学以后的老师或才艺老师来完成的。其

    实,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开启儿童的音乐潜能应当从“听”开始

    儿童期或更早的低幼期的音乐教育,其主要

    目的并不是音乐技术的获得,而是以“启发儿童

    的音乐潜能”与“培养儿童的音乐基本能力”为

    主。“音乐技术”指的是对乐理的认知及乐器弹

    奏的技巧,学习的适当时机是在学龄期(指六足

    岁以后);而学龄前的儿童(指六足岁以前),音乐学习活动则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发展,着重

    于“听”音乐的活动,并配上一些创造性的肢体

    律动。

    因此,“听”应该成为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

    的第一步,且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先于学

    习“乐器”!“听”音乐的教育做得好,在往后

    学音乐的过程里,孩子、老师、家长都会轻松许

    多,也较容易踏上成功之途!

    回想一下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幼儿四周充

    满了说话的人(幼儿在听)→幼儿开始学说话(幼儿在说)→开始阅读(幼儿在读)→会读之

    后开始写(幼儿在写);如此听→说→读→写的

    过程,就是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音乐的学习过

    程也是如此。

    对于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来说,妈妈的歌声

    是最好听的音乐!妈妈的声音是孩子听得最多、最方便、最喜欢的声音。所以,并不需要“歌声

    优美”才能唱歌给孩子听。想想看,从怀孕到孩

    子出生、婴儿期及至幼儿期、儿童期,妈妈每天

    要陪孩子玩耍、散步、吃饭、睡觉,给孩子换尿

    布、喂奶、讲故事,每天有这么多的时间和孩子

    相处,可以顺便唱唱歌给孩子听,让孩子经由最

    熟悉的歌声来刺激听觉,并感受到母亲的爱。这

    是个甜美方便又有用的方法,不需要花钱,也不

    需要带着孩子奔波各地并假手他人,当母亲的您

    可要好好把握哦!

    与孩子相处时,轻声地哼着儿歌、童谣、催

    眠曲,在上学的路上,与孩子手牵着手,念段唐诗、《三字经》,几趟路来回,孩子就可以背下

    来了。我的两个女儿,从两三岁起就会背《三字

    经》、唐诗和《圣经》的许多篇章,我从来没

    有“坐下来”教她们这些,都是利用走路或者等

    车、坐车、候机的当儿,利用“零碎”的时间完

    成的!近两年,有位来自河南省的小女孩张欣

    怡,受到大量关注。原因是她刚刚两岁,就能非

    常熟练、有模有样地唱《花木兰》《夫妻双双把

    家还》《穆桂英挂帅》等一出出戏,而且一点都

    不做作,不匠器。原来她父亲因车祸过世后,单

    亲妈妈带着她与姥姥同住。姥姥爱听戏、唱戏,欣怡两个月大时,姥姥就经常带她去公园听戏。

    公园有很多老先生老太太唱戏、拉琴,每天耳濡

    目染,成就了她的音乐天分。姥姥之前一定不知

    道,她的无心插柳造就了一个音乐奇葩!作为家

    长,特别是母亲,您所做的,或没做到的,都将

    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

    最好的场地就是家“家庭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家长是

    子女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幼儿期的音乐教

    育,随时都可以开始,而且最好的老师就是父

    母!最好的场地就是“家”!想想看:总不能从

    孩子出生后,就抱着他四处上课吧?浪费掉的交

    通时间与金钱,足够让您陪他聆听上百首的音乐

    呢!所以别推卸责任,别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所以我没办法“教”孩子音乐。这样的观念,是

    有待修正的。

    抬头低头都是音乐

    我有一位开设专业音响器材公司的好友,常

    常带孩子到音响器材公司。孩子“彬彬”在公司

    里,从小就能熟练地操作音响开关,生活中也因

    此大量环绕着音乐。五岁时,彬彬来上我们的音

    乐班,初期表现平平,经过大约两年的基本音乐

    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喜好、能力,便渐渐显露出

    来。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钢琴,每天自发地练

    琴一小时以上,还告诉家人:每天没有弹琴,就无法做其他的事情。

    看着他陶醉在钢琴乐声中,回想他的成长历

    程,我对他的音乐基础教育固然功不可没,他从

    小所处的“音乐环境”对他的熏陶更是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想到许多的父母,错过随手可得的教

    育方式(听音乐),一心只想着等到四五岁后,送孩子去学钢琴、小提琴,这对孩子来说,是既

    不经济又残忍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学

    习上的障碍甚至半途而废!

    另一对热心并富有的父母,将他们就读小学

    一、二、四年级的三个孩子一并送来找我学钢

    琴。从一开始,我就发现他们三兄妹有些共同的

    毛病:从来不仔细看谱,每小节都有错音出现。

    和弦若弹错,发出刺耳不和谐的音,他们仍可以

    毫无感觉地继续弹奏,旋律是否优美他们丝毫不

    在意。音乐完全无法感动他们。

    对他们来说,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钢琴所弹奏出来的都不是优美的乐声,却和敲打字

    机、电脑没有任何分别,毫无愉悦之感。虽经过

    我一年多的努力纠正,他们的“进步状况”仍是

    我教学史上最糟糕的一次。后来,不得已,我必

    须到他们家做家访,他们家的情景真让我大吃一

    惊:没有隔音设备的客厅,墙边摆着一架钢琴,隔墙外面是一个占地宽广的工厂,十几部大机

    器,从早到晚同时不停地响着,父母成天忙在这

    个工厂里制造成品出售;孩子每天活在噪音里,不但没有音乐可听,就连自己的钢琴声都听不

    到。我看了之后非常心痛,他们的父母为了培养

    孩子,不惜花费辛苦赚得的钱,却忘记了给孩子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殊不知,这也是一项重

    要的教育因素。这真是个特殊的个案。但由此可

    看出:抬头低头都是音乐,听觉教育的重要性及

    其影响力。

    学习音乐之前,若能欣赏足够的音乐,就像

    具备了学习音乐的隐形的、内在的“基本装备”,日后一旦接触到音乐学习活动,便能很快

    地进入状态并理解、喜爱音乐。例如:西方许多

    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如帕莱斯特里那、蒙台

    威尔第、亨德尔、巴哈、海顿、莫扎特等,在参

    加教会活动中,从开始担任唱诗班的小歌手到后

    来成为教会风琴师、指挥、作曲者;在教会的崇

    拜、赞美歌声中,儿童期的他们受到了许多潜移

    默化的音乐教育,为日后的音乐成就奠定了极佳

    的基础。

    再举一例,说说世界知名的钢琴家郎朗的一

    段历史。郎朗的父亲是沈阳空军文工团的首席二

    胡演奏家,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就像许

    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他的爸爸深更半夜带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去抢

    占沈阳空军司令部大院里那条被称为“音乐走

    廊”的宿舍。郎朗就在那里诞生!

    “在这栋宿舍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练

    琴,要不就练唱歌,是个充满了艺术气息的大楼。在那里,每天都跟比赛似的,听谁家的琴声

    响得比别人早了,哪家的孩子进步快了。那个时

    候感觉弹钢琴挺正常的,因为大家都弹,有谁要

    是不弹,倒好像有点怪了。后来,我们搬出了那

    栋大楼,我才知道,还有人不弹琴、不唱歌

    的!”这是郎朗于二○○六年接受《北京青年周

    刊》访问时说的一段话。

    您注意到了吗?他打在“娘胎”里,就每天

    听见邻居们不是唱,就是弹,出生后,更是如

    此。这样的环境,加上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分,使得他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起步就比别人快。

    人们也许认为是他爸爸逼得紧,他才容易成

    功。但您知道吗?日后,他虽然遇到了许多内

    在、外在的挫折,仍然有很乐观的心态和强烈的

    学习欲望:我要弹下去!我就是要弹!然后,他

    从十一岁开始就不断地参加国际钢琴比赛,而且

    每次都表现卓越。是什么因素和动力使他能如此执著地坚持下

    来呢?看完他所讲述的在沈阳大院里的故事,我

    个人觉得:从出生直到和父亲离开沈阳,搬到北

    京,在他童年那段可塑性最高的八年多时间,沈

    阳大院的音乐环境,从听觉上给了他相当充足的

    音乐养分,那是看不清、说不清,却极其珍贵

    的“音乐熏陶”!

    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其实就这么简单,花费

    不多,却影响深远!你可以不学乐器,但是不可

    以不听好音乐!如何欣赏音乐

    同样是“欣赏”音乐,在做法上,仍该有所

    讲究,给您的建议如下:

    除了睡眠时间外,可以随时、随地放音乐给

    孩子听。孩子起床、吃饭、看书、画图、做美

    劳、玩游戏等,任何时候都可以听。

    不必要求孩子“坐着”安静欣赏。要孩子安

    静片刻,是很难的,年纪越小越是如此。要他们

    安静坐着听音乐,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刑法”,下次再要放音乐给他们听,一定会得到“不

    要”的回答。所以,孩子处于各种状态时都可以

    给他们听音乐,除非他们正在打闹。

    听音乐时,音量不要太大。有些父母认为孩

    子不“专心听音乐”(特别是孩子正在玩耍时),便将音量调得很大,想盖过孩子的玩闹

    声,以便“强迫”孩子吸收。这样的做法是错误

    的,再好的音乐,如果音量过大,便成为噪音。

    所以,轻柔的音量,在不知不觉中倾流出来,是

    最令人愉悦的。如果住在闹市区,或家中有许多

    人正在走动、讲话、看电视,此时最好不要放音

    乐,以免成为噪音之一,起到相反的效果。居住

    环境周边的噪音最不利于孩子的听觉、感官及情

    绪的安定,最好研究改进之道。

    音乐器材(录音机、CD播放机等)不需要非

    常高级昂贵,但也不可太糙。劣质的音乐硬件只

    会带来反效果。

    同首曲子可以反复地听。同一张CD,可以让

    孩子反复地听一阵子,之后再换另一张。这

    样“重质不重量”,不但迎合孩子的心理,且有

    更好的音乐教育效果。大部分的孩子喜欢重复地

    听同样的故事、同样的音乐,这样似乎可以给他

    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我的两个女儿从小跟着我和先生听古典音乐,我们大人是“天南地北、古

    今中外”都听,但只要女儿在场,我就会特别挑

    选比较适合她们的音乐,例如:我最爱随手在餐

    厅放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在卧室

    播放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在客厅播放

    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车上播放斯美

    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并且是长期地重

    复,却从来不曾被她们拒绝。当她们读高中时,她们自己发现,可以和音乐专业人士侃侃而谈一

    些古典的音乐作品,才知道从小听音乐,让她们

    在与别人交际时,多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话题!

    我先生儿时家境普通,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买

    许多的唱片,他的哥哥成天放着德沃夏克的《新

    世界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苏佩

    的轻歌剧《轻骑兵》与《诗人与农夫》序曲、比

    才的《阿莱城姑娘》……就这几首音乐,伴随他

    们兄弟三人将近六七年的时光,却造就了他们兄

    弟三人都有极为灵敏的耳朵及对音乐极高品位的鉴赏力!极其微薄的金钱,却起了令人惊讶的效

    果!

    婴幼儿期,可以选定几首音乐做特定音乐。

    如睡眠(安静的)、吃饭(优美的)、起床(节

    奏清新的)、游戏(明朗愉快的)时的特定音

    乐,借此培养幼儿规律的生活习惯。

    目前市面上充满了相当多的录像带、DVD

    等,我个人认为,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音乐

    尽量用“听”的而不是“看”的。因为他们还

    有“电脑”、“电动玩具”、“电视节

    目”、“手机”……太多的荧幕要“看”,如果

    连“音乐”都要看,他们稚嫩的眼睛太辛苦了,千万不要受到“商品广告”的影响,买太多的

    DVD给他们看。用“听”的方法欣赏音乐,既省

    钱又安全!

    如果你们是有车族,可以在车上多准备适合

    儿童欣赏的音乐CD,这样他们可以有效地利用行车的时间。并且我的经验是:这是使孩子保持安

    静的最好方法!否则行车时间稍长,他们一旦感

    到无聊就会开始躁动、吵闹。

    正在读书做功课时,也可以听音乐。这并不

    会让他们“一心二用”。请记住,轻柔的音乐会

    像一件质地很舒服的外衣,或像是躺在一片柔软

    的草地上,只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并使情绪稳

    定,反而可以有更好的读书效果。只是要注意两

    方面的问题:这时最好选择“只有旋律”而没有

    歌词的音乐。因为歌曲的“歌词”多少都会打扰

    读书时的思绪,选择乐器独奏、重奏、室内乐或

    强弱起伏不是太大的交响乐、协奏曲都可以,音

    量一定要小。音响效果好、音量又小的音乐,能

    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晨的山岚中,压力烦恼都会随

    着飘动的云雾而消散。但是粗糙而过响的音量,则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反而会增加压力,带来

    反效果。

    我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做过大略的统计,小学三年级(大约九岁)是个分界线!在这

    之前,曾经大量欣赏音乐(不论是有意识或是无

    意识)的学生,在接受音乐课程(或乐器学习)

    时,非常容易受教;而那些在早期与音乐擦身而

    过的学生,过了九岁要从头学起,就会遇到较多

    的困难。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在年幼时期,周围

    音乐环境的熏陶对他的音乐学习起到了相当程度

    的影响,这甚至会影响他对未来人生方向的选

    择。

    身为父母,当我们知道在孩子能力形成过程

    中,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大人对他们的音乐意

    识灌输、培养得越多,越能增强他们天赋的强

    度,这项责任的重大意义。这是在子女的一生

    中,我们所能送给他们最持久、最有价值的礼

    物!选择适合孩子欣赏的音乐

    古希腊人认为,音乐会影响人的道德,更有

    人进一步研究,某种调试的音乐,会带给人情绪

    及人格上的影响。所以听好的音乐,可以给人好

    的影响,应该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今流行在青

    少年间的音乐如果是“靡靡之音”,那么导致的

    一些道德问题,某些流行音乐实在是难辞其咎。

    父母如果在孩子小时候让他们习惯接受好的音

    乐,“先入为主”地形成,将来在他们的成长阶

    段自然就懂得该如何选择音乐。

    一般来说,只要是好的音乐都可以听,有些

    原则可供参考:

    一、以古典音乐为主,尤其当你自认不会选

    择音乐时。二、早期避免强弱变化太大、太激动的交响

    乐、协奏曲,以免造成情绪紧张。

    三、选择古典音乐中结构单纯的、旋律明显

    的乐器独奏、重奏、室内乐曲、合唱曲及声乐曲

    等,这类乐曲较适合孩子心理发展,并有助于安

    定情绪。在诸多作品当中,我推荐莫扎特及巴赫

    的音乐。

    四、选择单一的器乐曲,以便熟悉每种乐器

    的声音(例如: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法国

    号、直笛、低音管等独奏曲)。有这样的基础,再去听编制较复杂(如室内乐、交响乐、协奏曲

    等)的曲目,才不会“不知所云”。

    五、听各国、各地区、各个时代的民俗音

    乐。让孩子接触不同民族的旋律、歌词、乐器、配器法、作曲法,可以开阔视野。例如:非洲音

    乐、南美洲音乐、俄罗斯民谣、德国音乐、奥地

    利传统的阿尔卑斯音乐等。如果从小就有机会听种类和形式不同的音乐,对儿童大脑的生长发

    育、对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的适应能力[2],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六、儿童歌谣。欣赏世界各国的歌谣,顺便

    让孩子听听不同语言的歌词唱法,先期开启他们

    学习外语的脑部语言区。例如轻快的美国歌谣,它们活泼有趣,孩子百听不厌。有一套由美国出

    版的《欧美经典儿歌》(Wee Sing)在祖国内地

    也可以买到,很适合十二岁之前的儿童。

    七、部分流行歌曲。如果孩子要求,可偶尔

    听,常听就可能会破坏孩子将来欣赏古典音乐的

    胃口,就像零食,大多数人都爱吃,但吃多了,正餐就可能吃不下。当然流行音乐也有些在旋律

    的安排、乐器的编制都处理得很好的曲调,只要

    懂得选择,听听也无妨。

    八、中国音乐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特别是

    一些民间音乐、边疆音乐、传统戏曲、打击器乐等,它们有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唱腔、旋律、编曲

    法,甚至是中国特有的器乐。让我这从小习惯于

    西方音乐、乐器的耳朵和精神为之一振。

    由于民间音乐、民俗小调在各省之间有相当

    庞大的数量,需要您自己去挖掘出合适自己家人

    的。还有一些中国打击乐曲,很容易引起人们的

    共鸣,如:《黄河鼓韵》《山里汉子》《牛斗

    虎》《滚核桃》《鸭子拌嘴》《秦王点兵》《老

    虎磨牙》《西域驼铃》《喜庆锣鼓》等。

    演出这些曲目最多的团体可能是西安的绛州

    鼓乐团(就我的浅见)。特别敬佩安志顺、李民

    雄、李真贵、王宝燦等演奏家。因国家级演奏家

    老师的多年耕耘,我们才有如此丰富的作品可

    享!

    如何选购音乐产品

    欣赏音乐,每个人有不同的爱好及不同的认定,别人的最爱不一定合你的口味。介绍给您一

    些大原则:

    参考上述所提的原则,到唱片行询问。一般

    来说,在规模较大的CD行,才买得到古典音乐曲

    目,小CD行,多数只提供流行音乐,大概是听古

    典音乐的人较少。如果你运气好,在大一点的唱

    片行,可以找到一些对古典音乐内行的店员或老

    板,由他们介绍,能更好地掌握进口、出版商的

    最新资讯,甚至提供代购服务。多阅读介绍古典

    音乐CD的书籍或杂志,及一些“CD解读”的书

    籍,里面有概略性的文字介绍和“看喜欢了再

    买”的资料。

    每当我到祖国内地旅行,我会找机会去逛当

    地的CD店。但令人失望的是,除非是那些“盗

    版”自国外有名的古典音乐,以及少数有国外大

    厂版权的原版唱片,才有较好或很好的效果,其

    他各类中外童谣、儿歌、歌谣等,效果大半都很

    差。首先,录音效果很差,一听就知道是水准一般的录音器材所制造出来的;其次,CD或录音带

    的音色(Tone)过于尖锐,这种偏尖锐的声音,听了会令人情绪急躁,浑身不舒服,没有听音乐

    该有的放松感。由于电子乐器取得容易,买一台

    廉价的手提电子琴,按一键“伴奏键”,再按一

    个“乐器种类”,加上简单的旋律,就可以制造

    出大量成本低廉的儿歌、童谣,好一点的再找一

    些孩子唱一段、念一段,虽然歌声都很好,节奏

    也弄对了,但是这么简单的配器法,太单调乏味

    了,毫无艺术性,十分可惜。还有就是选曲、配

    器、演奏方式千篇一律,多听无益。

    最后寄望于出版制造商,眼光一定要放长

    远。制作商品时,要着力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宁可多花一些制作费,千万别“急功近利”,社

    会在飞跃性地进步,文化的软、硬件也需要不断

    地更新、进步!

    选购音乐CD也有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一般欣赏音乐的大众。你只要指出

    音乐家的名字及你想要听的曲目便可购买,不需

    有其他指定,就如我以上所介绍的音乐曲目,未

    附有任何出版公司的编号,只要有曲目就可以。

    二是针对一些“乐迷”。对于同一作曲者的

    曲目,会指定某些自己特别喜欢的演奏者、指挥

    家甚至特别的录音公司及特别的出版公司,以满

    足自己越来越挑剔的听觉。但“指定品牌”有时

    候需要付出很多的心力来寻找!

    推荐的曲目

    值得推荐的曲目相当多,在众多曲目中,我

    约略提供一些供大家参考:

    (1)施特劳斯父子的圆舞曲、波尔卡及进

    行曲

    (2)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C大调长

    笛与竖琴协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歌剧序曲

    (3)莫扎特:D小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C

    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22号钢琴协

    奏曲、A大调第23号钢琴协奏曲

    (4)莫扎特:歌剧《魔笛》

    (5)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6)贝多芬:D大调庄严弥撒曲、C小调合

    唱幻想曲

    (7)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8)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9)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浪漫曲

    第一号及第三号

    (10)舒伯特:D大调第三交响曲、B小调第

    八交响曲“未完成”(11)舒伯特:A大调《‘鳟鱼’五重

    奏》、D小调弦乐四重奏

    (12)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

    (13)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

    (14)舒伯特:联篇歌曲《美丽的磨坊女》

    (15)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16)巴赫:前奏曲与赋格

    (17)勃拉姆斯:F大调交响曲第三号、E小

    调大提琴协奏曲

    (18)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19)马勒:《大地之歌》

    (20)马勒:第六交响曲

    (21)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圆号(法国号)协奏曲

    (22)布鲁克纳:B大调第五交响曲、A大调

    第六交响曲

    (23)海顿:交响曲全集

    (24)海顿:清唱剧《四季》

    (25)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26)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27)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

    (28)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E小调

    小提琴协奏曲

    (29)肖邦: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钢

    琴协奏曲

    (30)肖邦:玛祖卡舞曲、圆舞曲、革命练习曲、夜曲、波罗乃兹舞曲

    (31)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d小调奏鸣

    曲

    (32)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弄臣》

    (33)苏佩:轻歌剧《轻骑兵》《诗人与农

    夫》

    (34)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

    (35)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春之声》

    (36)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

    图画》

    (37)柴可夫斯基:音乐舞剧《天鹅湖》

    《睡美人》

    (38)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39)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

    (40)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波西米亚

    人》《蝴蝶夫人》《托斯卡》

    值得欣赏的音乐还有许多,有古典有现代,有大作品有小作品,有长篇幅有短篇幅,有安静

    有热闹。个人的喜好及当时的需要与情境,都会

    影响到你选择音乐的种类。以上所介绍的只是一

    般人最容易接受的一些作品中的一小部分,入门

    之后,您就会懂得如何在浩瀚的音乐大海中靠自

    己去选择了。

    祝您选购愉快并尽情享受美妙的音乐!学习乐器前的暖身运动

    孩子在经历了听音乐的启蒙阶段后,接下来

    进入乐器学习阶段时,将有越来越多的问题等待

    克服,如:手指无力、手指无法放松、手指无法

    各自独立或无法同时弹奏两个音符;左右手无法

    同时做不同的动作,比如一只手弹连音、一只手

    弹跳音,或一只手拿弓、一只手按弦等等,足以

    说明孩子学习乐器的生理条件是否成熟。因此,学习任何乐器之前,家长不妨以游戏的方式,与

    孩子先做一些暖身运动,来帮助孩子巩固身体的

    条件,以便日后能更轻松地学习乐器。

    全身性的运动

    在蹦床上弹跳——体会用力与放松的感觉。

    将自己想象成木偶或气球——在被操作、休息、吹气或放气间,体会绷紧与放松的感觉。

    跑步——增进四肢的协调性与独立性。

    公园里各类健身游乐器材——可训练儿童肢

    体的灵活性、认识肢体的构造及力度、增进双手

    的协调性、训练双手的独立性。

    局部性的运动

    (一)手臂部分

    亲子簸箕车——家长抓着儿童的双脚,儿童

    以双手着地走路,训练手臂的力量。

    (二)手腕部分

    拍皮球——左右手互换,以练习放松手腕,并可加强训练力量比较弱的手。

    对墙托球——对着墙壁丢球或亲子间相互丢

    接球,在丢球、接球之间,练习控制手掌、手腕的能力。

    两手做不同的动作——左手拍大腿,右手揉

    大腿,然后互换。

    (三)手指部分

    使用晒衣夹——手指拿晒衣夹,夹在厚纸板

    上,取下、再夹上、再取下,双手手指都要练

    习。夹上、取下之间,增进手指的力量。

    揉捏陶土、黏土——揉,可练习手指的大动

    作;捏各种物品,可训练小动作,而儿童通常对

    本项目十分感兴趣。

    吊单杠、吊过天桥——训练手指、手腕和手

    臂的力量。

    还有许多活动,家长可从有关的书籍中自己

    寻找,以适合不同孩子的各类需要或不同年龄段

    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总之,多多陪孩子运动、或者做户外活动,对他们生理、心理上的发育绝对

    好过整天待在房间里。

    孩子小的时候,我常常带她们到公园做各类

    的运动以及上述的活动。我若没空,就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爸爸带她们出去,皆大欢

    喜。这对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论学习舞蹈还是音

    乐,甚至课业学习或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都起

    到了极大的作用。需要为幼儿购买乐器吗?

    在幼儿的眼里,各种乐器无论大小或贵重与

    否,都只是“会发声的玩具”。因此,并不需要

    急着为他们准备什么特别的、昂贵的乐器,如钢

    琴、小提琴、胡琴、古筝等。先通过CD、录音带

    去“听”些好的音乐,会比花钱给他们买乐器更

    有意义。而且家长还可以带孩子自制乐器。

    自制环保乐器

    其实许多敲打乐器在孩子的玩具堆里、家庭

    用品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替代品,如将装冰淇淋

    的保丽龙空盒、各种大小的塑料盒、垃圾筒、饮

    水桶等容器翻转过来,就可成为大大小小不同的

    鼓。为了增加美观,还可用一些彩色的胶带或纸

    张点缀。拿个小棒子敲敲,不同的容器就会发出

    不同的声音。这样,父母与小孩,甚至与爷爷奶奶,全家还可以来个合奏呢!

    自制摇晃乐器

    另外,将一些大小、厚薄、颜色、形状、材

    料不一的饮料罐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分别加入

    大小不同的豆类、米、小石头等,然后用胶带将

    口封牢,摇晃之下可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就

    如同各种乐器,还可让孩子听猜罐子里装的是什

    么东西,是大豆,还是米?有些豆类与米的声音

    非常相似,将罐口封住,就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

    到内容物,这是训练听力非常好用又只花小钱

    的“教具”,材料随手可得。

    寓教于乐

    全家人的乐器合奏。将环保乐器与摇晃乐器

    一同使用,同样可以来个全家大合奏:拿较大容

    器的人,敲较慢速度的节奏(如同乐队中的大

    鼓),拿中等大小乐器的人就敲中等速度的节奏,而拿小饮料罐的人就敲轻快的节奏(如同乐

    队中的铃鼓、沙铃和小鼓)。每个人可持续敲奏

    自己的节奏一段时间,再改变节奏或者更换“乐

    器”(可将同样的乐器设定固定的节奏,回到同

    样的乐器就敲奏所设定的固定节奏,以便调整练

    习的容易程度)。

    另外还可以玩个听声音的猜谜游戏:将家庭

    成员中的一人蒙上眼睛,其余的人敲着大小容器

    制成的“乐器”,由蒙着眼睛的人来猜,爷爷敲

    的是大垃圾桶?奶奶敲的是某塑料盒?小强敲的

    是某冰淇淋空盒?……然后换人、换乐器继续

    猜。这是一个让全家其乐融融的训练听力的游

    戏,但又不需要使用真正的乐器,既环保又节省

    了许多的预算,并为孩子提供许多想象、创意的

    空间。

    这些乐器的制作过程,从准备材料开始直到

    作品完成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寓教于乐,既

    是玩具又可以当乐器,且是很好的手工艺品。在动手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执行

    力,还可培养他们爱物、惜物的环保观念,一举

    数得。

    适合购买的乐器

    如果一定要买些乐器给他们,可选择以敲击

    为主的简单乐器,如:鼓类(曼波鼓、康加鼓、手鼓等)、木琴、高低木鱼、沙铃等,市面上的

    小玩具钢琴也可以,但必须确定它的音高是准确

    的才可以,以免影响孩子的音准感。而一些由金

    属材料做成的“钟琴”,我认为非常不适合幼

    儿,因为孩童通常是毫无节制的,用最大的力量

    去敲打金属做成的琴键,这种状况下所制造的音

    量,无异于八十分贝以上的噪音,反而是有害耳

    膜的。

    目前科技如此发达,也有许多的电脑合成乐

    器,选择操作越简单、越自然的为好。有些电脑

    乐器,如果是需要眼睛一直盯着屏幕看才能操作的,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角度,我个人非常不赞成

    在幼儿期使用。玩具乐器可以代替正式的乐器吗?

    不论什么年龄的孩子,对“声音”都会表现

    出很大的兴趣。如果能自己制造千变万化、千奇

    百怪的声音,他们会相当兴奋,而“乐器”最能

    满足这种需求。

    许多父母因为尚不知道儿童的兴趣所在,不

    敢贸然购买较昂贵的乐器,于是便想到代替的方

    法:买些玩具乐器,既可满足他们敲敲打打、制

    造声音的欲望,又可试探孩子的兴趣所在。与此

    同时,也点燃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市面

    上也有很多这类的乐器,但是父母也会存有一些

    疑虑:这样的做法正确吗?会不会有不良效果?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将玩具乐器分

    类:A类:无音高变化的敲击类玩具乐器,如玩

    具鼓、拨浪鼓、小猴子打鼓及玩具钹等。

    B类:有音高变化的敲击玩具乐器,如小钢

    琴、玩具钟琴等等。

    C类:高科技的产物,如电子键盘玩具乐

    器、电子玩具吉他、玩具卡拉OK、电子玩具套鼓

    (Drum Set)等。

    琳琅满目、为数还不少的玩具乐器,该如何

    选择,才能对孩子有正面的意义而非负面的影

    响,这就要看它是属于何类乐器及其品质如何

    了!

    A类无音高变化的乐器,最能满足孩子敲打

    的欲望,因为不牵涉到音高的变化,购买时较简

    单。

    如果购买B类乐器,必须确定其音准是否正

    确,以免不准确的音高影响孩子的音感。而材质如果是粗糙的,更会在孩子的强力敲打下,伤及

    听力。

    C类乐器同样须注意其设定的音高是否准

    确。不要以为有IC晶片的玩具乐器就可全盘接

    受。必须确认音准是否正确。

    代替性的玩具乐器是属暂时性的,等到孩子

    长大,例如上了幼儿园大班之后,玩具乐器就已

    无法满足他们了!

    过渡期如何处理

    在孩子还没决定学什么乐器时,会有一个过

    渡期,这个过渡期如何处理,家长们常常很困

    惑。给您的建议是:如果您不想贸然地替孩子决

    定学习何种乐器,不妨先带孩子多欣赏一些免费

    的音乐会(如社区音乐会等),或到当地大一点

    的琴行参观他们陈列的乐器,让孩子多听、多

    看。或是在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之后,找个理想的乐器老师,先带孩子到琴行,以租琴的方式,先

    学习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购买乐器。此外,对

    于小学生,最好的方式是父母陪同孩子欣赏音乐

    CD,或看交响乐团DVD等,让他多接触音乐,从

    乐器的声音、乐器的吹法、拉法和形状上,自己

    来决定想学哪种乐器!就学篇如果学校也是才艺教室

    如果学校也是才艺教室,我们的音乐教育完

    全可以在校园内完成。

    回想我自己小学的时候,只要多缴一点点

    钱,甚至免费,就可以在课后留在学校,学到许

    多才艺。我的兄弟姐妹,小时候珠算、合唱、乐

    队、游泳,都是这样学来的。就凭着这些学习,大妹后来参加“大专杯”游泳比赛,得了全省冠

    军!而小妹珠算的程度在她到美国读书、工作

    后,在老美同事的眼中,被称为“神算”,速度

    胜过计算机,令大伙儿非常惊讶,其实这些都是

    在学校的课后活动中学的。

    以前的父母似乎没有孩子接送上的困扰,因

    为大家都在学校学完了才回家,所以空余的时

    间,就可以从容地用来学乐器。遗憾的是,这种好方法、好老师,不知从何

    时却悄悄地消失了,使得才艺的学习全走向了街

    头。“艺术教育”进步的脚步,似乎成为“生病

    的蜗牛”。

    在台湾,前阵子,有些国小、初中为让“艺

    术进驻校园”,花了不少钱买些巨大的“雕

    像”放在学校里。这笔庞大的经费如果用来增添

    一些设备,可以轻易地使全校的艺术教学改观,使学童成为直接的最大受益者,但却被如此“附

    庸风雅”地消耗掉,学校仍然唱着“没有经费、没有办法”的老调。

    想想那些买雕像的钱(据说有数十万元以上

    呢!)可以买多少台好的音响?多少音乐、舞蹈

    的CD、DVD?多少乐器?如果这些设备都驻进校

    园,给学生增加了多少学习的好环境?课后也不

    必让父母、孩子那么辛苦地奔波!

    现代的父母,孩子下课后,匆匆地接他们出来,开半个小时的车送到甲班学珠算。隔天开一

    个小时车到乙班唱合唱……父母辛苦,孩子也多

    吃了不少脏空气。为什么课后在校内可以学到

    的,现在都移到校外了呢?回想当年小学学习才

    艺技能的方式,不免遗憾为什么现在的小学不再

    这样做?

    在参观过中国一线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厦

    门等地的幼儿园后,发现由于经济腾飞的因素,许多幼儿园在每间教室都配备有一台大钢琴,可

    是却有许多老师似乎不知如何适当地运用钢琴来

    为孩子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将钢琴

    当成音乐课程的唯一工具与内容。

    应当如何适当地运用乐器呢?一般来说,幼

    儿园的老师是属通才,我们就从这样的程度出

    发,开展一些基本的音乐课程(非弹奏乐器课

    程),如:儿歌的教唱(节奏明确并简单重复的

    乐曲,是最有帮助的)、和着歌曲或音乐做动作

    (固定设计好的、可由孩子们自行设计或由孩子们集体自由发挥创造的)、配合一些简单的打击

    乐器、念诵简单并重复的儿歌、使用身体乐器伴

    奏、使用并自制环保乐器等,这些都是幼儿园教

    师可信手捻来的材料。(还有许多活动,本书其

    他许多篇章也曾提到。)总之,此时期,孩子对

    音乐有越多的概念越好。请别以电脑、写字来填

    满孩子的幼儿园时光,艺术熏陶的课程可以让幼

    儿更自在、快乐地学习及成长!至于小学、中学

    呢?如果,乐器的学习都能在学校进行,再加上

    弦乐队、管乐队、合唱团的设立,赞成的父母一

    定可以“排成长龙”。

    以美国的幼儿园、小学为例,政府制定了明

    确的教育规划蓝图:“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习音

    乐,音乐要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小学音乐教学

    有三大项目:音乐总论、器乐学习、合唱音乐。

    每人必须上“音乐总论”的课程,低年级每次约

    半小时,中、高年级每次约一小时,每周约二至

    三次。而在大部分经费充足的学校里,学生们从四年级(大多数)或五年级就可以开始选择器乐

    学习,一两年后还可以选择进入管弦乐合奏团,或可于五年级时选择加入合唱团。这些在校内的

    课程,既可在上课时间进行,也可利用课前、课

    后或午休时间进行。这些课程当然都是免费的,请参考本书的另一篇文章:《音乐活动巴士》。

    这种教学目标与方式,对学生具有相当大的

    意义,许多学生从中得到许多的帮助,甚至一辈

    子都受用无穷。这很值得教育界在规划未来的教

    学蓝图时借鉴。

    如今,这些音响、钢琴、乐器、音乐带,全

    化成了雕像,默默地伫立在校园的一角,学生们

    是否欣赏了呢?而家长们则把目光纷纷转向了校

    外的音乐班。要不要参加音乐班

    当孩子在婴儿期,父母注意的是奶粉广告。

    一旦进入儿童期,父母则忙于寻找另一项资讯:

    才艺的学习。面对多样化的招生广告,该要选择

    哪一项:音乐?舞蹈?美术?其实它们都属于美

    育教育,这类感性教育的开始时间大约在孩子四

    至五岁时最恰当(此处指的是团体教学,而非一

    对一的方式)。教学设计良好的音乐班,它能提

    供给孩子的教育功能有以下几项:

    美感熏陶

    长期听音乐或学习音乐的孩子,他们的容貌

    形象确实会有所改变,日本魅力学派所提倡的音

    乐浴——长久浸身于音乐当中,能改变气质,使

    人变美。好的音乐班会常常设计音乐欣赏的活

    动。以我自己的许多音乐学生为例,经过长期学习,和学校其他同龄的同学相比,总是显得更加

    美丽大方。是学音乐的孩子大多来自高级的家庭

    吗?或是音乐改变了他们的容貌?这或许无法断

    言,但却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观察结果。五官虽然

    无法改变,气质却可以塑造。

    创造力的培养

    良好的音乐课程,还能培养孩子的许多能

    力:创造力、领导力、表现力和团队中的默契能

    力(通过合奏训练)等,这些能力,无论孩子将

    来做的是哪一行,都是需要的。举例来说:教

    授、医生、律师等,如果有不同于别人的创造

    力、表现力,就更容易为自己开创新的局面,而

    不会在经过漫长的学习之后,仍无法发挥所学。

    所谓“井底之蛙”,除了指一个人世面见得少,更表示这个人所受的教育是僵硬的,非启发式而

    是灌输式的。中国的教育方式常被认为过分僵

    化,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具有创意的思考方

    式,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调查,在我的音乐班上过课的孩子们,在学校担任班长或班干部以及考

    上资优班的比例相当高。我并不鼓吹孩子上资优

    班,但能考上说明他们有这个能力,不知是巧

    合,还是上音乐班的功劳?

    听力的培养

    大女儿振宁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已经在我的

    音乐班里“混”到第四个年头,音乐班里共有十

    个小朋友,分散于各校的一年级,某次上课时有

    位小朋友说:“我昨天代表班级参加注音听音比

    赛。”另一人说:“我也是。”大家七嘴八舌地

    抢着说。统计一下,居然有七个孩子被选为代表

    参加注音符号比赛,比例不小。这里说明一

    下,“注音符号”是在台湾所使用的中文拼音

    法,除了读之外,还牵涉到“听”。这班孩子在

    我的音乐班上了近三年课,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在听注音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助益。

    现在流行学习英语,其实如同学习中文一样,语言除了说、读、写之外,“听”占了很大

    的比例。“听”得好,就能“说”得

    好、“读”得好。把孩子放在四周都是说英语的

    环境,不出三个月,他也能说得一样好,并不需

    要刻意地去教他。这就是“听”的重要性。没有

    为孩子做好“暖身运动”——给他们一副好耳

    朵,就贸然去学习外语,只会损害孩子的兴趣,事倍功半。而好耳朵该如何训练?除了自己在家

    常给孩子听英语录音带(假如你自己不会说),参加音乐课程学习也是训练孩子听力的好方法。

    在听音乐、接受音乐训练的同时,练就一副好耳

    朵,听语言就会有额外的收获。听力好,孩子学

    习任何语言都能既快又准,而不至于说一口既不

    标准又带着土腔调的蹩脚英文。

    记得在振宁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一天家里来

    了个外国客人,招待他们吃晚餐后便送走他们。

    随后,振宁带着困惑的眼神问我们:“爸爸,今

    天的外国人讲的英文和上次来的外国人讲得不一样!”哇!这小孩子听语言的耳朵真是不错。原

    来,上次来做客的是美国朋友,而这次则是从澳

    大利亚来的!同样讲的是英语,在不同国家,甚

    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例如住在美国加州的人

    和住在纽约的人),讲起英文来腔调都有所不

    同。就像中文,不同省份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腔

    调。我和先生在家里,常常和孩子玩这种“猜猜

    是谁在说话”的游戏,这很有趣。平常给女儿的

    音乐训练,让她有一副敏锐的耳朵。这灵敏的耳

    朵也让她在日后学习语言时,无论是英语、法语

    还是日语都学得又快又准,甚至说起中国的传统

    相声来也是有板有眼,且轻松愉快!

    在我们刚移民来美国时,老大读高中二年级

    (十年级),老二读初中三年级(八年级)。姐

    姐在隔年选修的法语AP课程[3]的学期末考试中,拿到了全校最高分,之后参加了全国AP法文考

    试,又取得了全国前百分之七的好成绩。以我们

    刚刚移民来美国的程度,她能有如此小小成就,当和以前的音乐训练有关,我们也为她感到高

    兴。

    为将来学习乐器奠定基础

    如何“在正确的时段做正确的事情”是很重

    要的认知!家长通常会心急地希望在孩子很小的

    时候,就让他学习超过他能力所及的乐器。然而

    有许多小孩,只熬了一年,甚至短短几个月,就

    再也不碰任何乐器了,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如

    果先在音乐班“暖身”两年左右,再进行较难乐

    器的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音

    乐班中,孩子逐渐熟悉了音乐的面貌,对较难的

    乐器才不会有排斥感。学习乐器的“蜜月期”可

    拉长。就如同结婚有蜜月期一样,乐器的学习也

    有蜜月期,时间有长有短。如果贸然直接进入乐

    器的学习,未经过音乐团体课的“学前暖身”,则“厌倦期”很快就会来到;而上过音乐团体课

    的孩子,因为对音乐已经建立了一个综合的基本

    概念,因此基础又稳又广,比较容易领略音乐的趣味。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早点学习乐器,不妨试试

    从团体音乐课开始。儿童音乐班现状及其教学法

    儿童音乐班,在中国台湾发展得相当蓬勃:

    大企业方式经营的连锁店、私人独家的教室、分

    布在各大小乡镇的音乐教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的音乐老师,种种现象,都可以感受到它的蓬勃

    发展。现在,同样的状况在中国内地也开始发

    生。

    经营者的困难

    经营者努力地经营,老师努力地进修,都希

    望将下一代教育得更好。但是除了大企业的连锁

    教室和有附加产品的教室(顺便卖乐器),其实

    大家都经营得很辛苦:不算低的成本——教师的

    钟点费、广告费、教室装潢及设备费、乐器的损

    耗、水电费、行政费等等,及与家长的沟通、教

    学内容的设计、师资的找寻、训练……琐琐碎碎的事,想要经营得好、教得好,又有足够的盈

    余,不付出大量的心血,实在难以做到。

    有些教室有了很好的宣传、很好的广告,学

    生的来源也不缺乏,却缺乏有经验、足以胜任教

    职、愿意长期教学的专业老师,或是良好的教学

    内容;有些则是有很好的老师、很好的教学内

    容,却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宣传,以招收到足够

    维持开销的学生。总之,想要兼顾行政与教务两

    大类工作,实在是相当困难。怪不得我那学商业

    经营管理的先生,常常笑我及我的伙伴:照你们

    那么辛苦的经营方式,摆地摊都要赚得比你们

    多!他不是“金钱至上主义者”,但他会观察、分析,也对我们有深入的了解:

    ——懂得教学的人,常常不善于经营管理

    ——尤其是学音乐的人。

    ——而懂得经营管理的人,则没耐心去研究

    教学之道。这样的分析非常中肯,因为,要找到两全其

    美的音乐教室经营方式及相关人才的确很难,而

    家长想要找到这两者兼具的教室也很难。在国

    内,我看过某家连锁店,外观极亮眼,乐器设备

    也到位,宣传也佳,然而载体——老师的教学内

    容——却很贫乏,令我低头无语。

    教案设计者的困难

    说起教学(儿童音乐班),这其中有相当大

    的学问。想要设计一套完善且完全从儿童角度出

    发的音乐教学内容,所花的心血(我想大概可以

    让我拿到两个博士学位吧!)实在是无法想象

    的!

    况且,完全没有任何政府机构支持或从事这

    样的教学研究,甚至连足以咨询的教授或书籍都

    非常欠缺,只有靠教学策划者自行摸索。

    不断出国参加许多欧美国际性的儿童音乐教学研习会,并参加各种国际性的音乐书籍展售

    会,就成为我获取资料的主要方法,费财费力自

    不在话下,支出与收入根本无法平衡,依凭的大

    概就是一股“兴趣”吧!这些课程的探讨、建

    立,本应该像欧美那样,由政府来研究进行的,却以每个教室给你一台钢琴呗——这种最不花大

    脑的方式也完成,令人摇头叹息。

    理想的课程内容设计

    目前大多数音乐班在课程内容及教案的设计

    上都有不妥之处。

    传统的音乐课程内容,模仿的部分占了多

    数,并占用了过长的时间。

    模仿是必要的,但必须很快地跳过去,进入

    探索期,让孩子带着模仿时所依稀记得的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进入创作期。

    若一直以模仿的方式进行课程训练,孩子的思考模式会被僵化,要想带领他们进入探索期,会遇到许多心理上的阻碍,创作期对他们来说就

    更遥不可及了!理想化的课程内容应该如何设

    计?

    据我多年的经验而言,目前被欧美社会使用

    最多的儿童音乐教学法,当属德国作曲家、音乐

    教育家奥尔夫(Carl Orff)的教学法,其他还

    有匈牙利的柯达伊(Zoltan KodaIy)教学法,美国的爱德威·戈登(Edwin E. Gordon)的戈

    登教学法,及曾经带给奥尔夫很大影响的瑞士音

    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E. J. Dalcroze)的教学

    法。

    我个人对这四种教学法的理念及教学方式都

    非常喜爱,并多次参加这种类型的研习会、年

    会。感想如下:

    一、此四种教学法各有特色——尽管它们的

    内容都相当丰富,却并非各自皆能形成完整、独立教学体系。

    二、既然各自不能达成完整的教学方式,那

    么将之整合,各取所长,以达到完整的形式,便

    可以更完美地教育幼、儿童。

    三、除了“达尔克洛兹教学法”——它着

    重“身体律动”的教学,较少用到如童谣、歌曲

    的语言文化,其他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

    法,都需要使用许多的歌曲、童谣。在引进中国

    时,这个部分,需要将它转化成为本土性的、本

    国语言的,才能适用。其他均属“国际性”的,应没有文化差异上的问题。

    综合四种教学法的方式,我有以下的建议:

    1. 以戈登先生的教学法为基础,音乐熏陶

    越早开始越好,但是提供音乐环境者是从家庭、父母开始!

    2. 以奥尔夫教学法中创造、即兴、游戏式的精神,并融合各种艺术(音乐、美术、戏剧、文学)教学为经。

    3. 以柯达伊教学法中手势辨认音高法、首

    调唱名法、视节奏谱法及特殊、基本的曲式、和

    声、首调记谱法等教学方式为纬。

    4. 辅以达尔克洛兹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教

    学,以全身性的节奏律动来贯穿并强化在这些教

    学法中都可见到的节奏教学。

    将以上四种内容,设计在您已经定好的教学

    大纲中,再配合各种知性学习项目,如节奏学

    习、音高学习、旋律学习、歌唱学习、基本音乐

    符号的学习等,肯定地说,它要比传统那种纯讲

    解、死记、填鸭式的方式,来得更加有效又有

    趣!

    而在设计六周岁之前的儿童音乐课程内容

    时,要十分注意“音乐感性学习”与“音乐知性学习”的比例(8∶2左右是较为合适的),即:

    越年幼的儿童,乐理等知性学习的内容要越少

    (甚至消于无形),才是真正从儿童角度出发的

    课程。

    虽然这可能要花掉您好长好长的时间来设计

    教案,但是,丰富的内容可以让您举一反三,信

    手拈来,都是教学材料,您的学生也会有同样的

    收获!如何选择儿童音乐班?

    现在,我们已经对音乐班的现状和基本教学

    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令家长高兴的是,无论如

    何,大多数的经营者及老师都非常认真地经营着

    自己的教室,儿童可以从这里得到许多的帮助。

    但是面对不同类型的音乐班,家长还有困扰:该

    如何选择呢?

    除了师资、设备,家长还关心:我的孩子该

    上哪种音乐班?弹琴视谱的?奥尔夫式的?

    目前内地大致有两大类型的儿童音乐班,我

    们姑且以他们所依据的教学理念,分类为传统式

    与非传统式的。

    传统式:

    依照传统上课的方式,学生坐在电子琴椅子上,必要时电子琴还可以当桌子用。一人使用一

    台电子琴,家长可坐在孩子身旁陪伴。授课的内

    容由于限制于教室不甚宽敞的空间,学习较偏重

    于“知性”的认知,如识谱、弹奏乐器、听音、认识和弦、节奏拍奏等等。

    特点:课程内容设计很系统,学生只要按部

    就班,短时间内就能学会简单的看谱、弹奏。或

    者有不使用电子琴者,但偏重知性的传输,都可

    以归为此类。

    非传统式:

    所谓“非传统式”,是就学习形态而区分。

    这类教室,设计宽敞,学生人数大约在十二人左

    右,光着脚进入没有桌椅的地板教室,教室大多

    数有一架钢琴,及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敲击乐器及

    木琴类。学生可以自由自在或躺或坐地进行课

    程,学习内容不强调知性的认知,较多通过各种

    游戏、说白节奏、敲击乐器、身体动作等感性的熏陶来学习一些音乐的基本功。

    特点:课程设计弹性较大,老师可自由调

    配、增减内容。由于强调教、学双方都以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学生除了能主动参与,并常有

    机会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此时则成为观察者及课

    程背后的主导者。市面的奥尔夫教学则属于此

    类。

    父母可从以上的分类简介中,获得选择时需

    要的讯息。如果您想知道我的选择,我建议,依

    照儿童的年龄、个性及他们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一、年龄。学龄前的儿童,视知觉尚未发育

    完全,对于细微的视谱教学会感到困难,手指肌

    肉也无法胜任弹奏键盘的细动作,此时选择视觉

    上不需要太吃力去辨认五线谱并避开手指需要弹

    奏琴键的学习,比较符合此阶段孩子的身心需

    求。如果二年级以后才开始参加民间音乐班,孩

    子各方面的发育已成熟许多,相对来说不太需要

    在意他们的发育是否能配合。此时传统视谱、弹

    奏的教学,将能很有效地带领孩子进入状况。当

    然,别忘了父母本身的配合工作:让孩子多听音

    乐!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更理想地帮助孩

    子。

    二、个性。如果孩子各方面的发育很“早

    熟”,个性也非常稳重,不怕困难,那么传统、非传统的音乐班他都能选择。

    而如果孩子非常好动,静不下来,用传统的

    上课方式不只他自己受苦,对老师及家长都是一

    大考验。

    至于个性较畏缩、胆小者,如果碰到好的老

    师,采用非传统式的上课方式,可以引导他们更

    开朗,也是较适合他们的上课方式。三、问问孩子的意见。父母事先多阅读相关

    资料、带孩子参观这类的教学、给他们一些心理

    准备及概念并和他们讨论也很重要。或许这么小

    的孩子,他们的回答不一定准确,那么就要靠父

    母综合以上两项,再下判断了!

    这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师资。以内地儿童

    音乐教育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师资水平尚需要

    一段长时间的培养与沉淀。良莠与否,需要家长

    们仔细甄别判断。如果暂时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不妨家长先带孩子(和邻居或亲友的孩子)做一

    些书中提及的音乐游戏,也是大有裨益的!如何选择正确的“奥尔夫”

    类似的问题,近几年被询问的次数越来越

    多。撰写此文,我的内心喜忧参半,喜的是作为

    奥尔夫协会的会员,至今已从事了30多年的奥尔

    夫教学,我伴着它在台湾和内地一起经历了从不

    被重视到逐步受人追捧的整个过程。作为这一教

    学法的传播人,我曾经辛苦地南北奔波讲学,开

    办国际大师研习班,到如今,看着我的很多学生

    们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卓然有成,由衷地

    感到欣慰!忧的是面对大街小巷突然之间冒出的

    众多挂着“奥尔夫”招牌的幼儿园,音乐班,不

    免深感忧虑:这么多的奥尔夫音乐课开班,师资

    从哪里来?很多仅仅接受了几小时奥尔夫音乐培

    训的人,就纵身跃下海成为老师,他们是否真的

    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究竟有多少的“货真

    价实”,又有多少的“挂羊头卖狗肉”?很担心有人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把奥尔夫的“经”念

    偏了。

    奥尔夫教学法提供的只是一种理念,它没有

    固定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课本,所以很多老师都

    可以说自己“懂得”奥尔夫教学,可以教“奥尔

    夫”,然而他实践的是“真正”的奥尔夫教学法

    吗?家长们很难判断。

    虽然奥尔夫教学没有标准的课程设计,但它

    的学习方式却是有迹可循的,家长们或许可以通

    过对它的学习过程的了解,来判断孩子接受的是

    否是“真正”的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学习过程,如图P311所

    示,以“模仿”入门,经由“探索”,最后实

    现“创造”。“模仿”的时间要短,而“探

    索”、“创造”则需占用比较大量的时间。其

    中“创造”所占用的时间又远远超过“探索”。

    由此不难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开发孩子对艺术的“自主力”与“创造力”。

    为了能够让家长们明辨什么是奥尔夫教学,我以一堂手鼓游戏课为例,来谈谈奥尔夫音乐教

    育。

    孩子们穿着轻便的裤装,或躺或坐在没有桌

    椅的木板教室里,他们想怎么待着就怎么待着,然后由老师开始热情地轻声召唤大家,注意,是

    召唤而不是命令:“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件好

    玩的宝贝,谁愿意过来看一看呢?”通常情况

    下,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应声而来”,因为新奇

    的事物永远对孩子充满了诱惑。

    等孩子们自动聚集过来之后,老师从一个口

    袋子里拿出一面手鼓(边上不带铃铛的纯手

    鼓),开始用手敲打它,让它发出微弱神秘的响

    声,然后问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个叫做手鼓的“大

    玩具”,它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接下来,老师开始演示:以手掌用力敲鼓会

    发出什么声音?用拳头轻轻敲鼓会发出什么声

    音?用手指在鼓面缓慢弹动会发出什么声音?用

    掌心与鼓面摩擦会发出什么声音?

    面对老师手里可以变化出“各种声响”的手

    鼓,孩子们羡慕极了,带着迫不及待的眼神,拿

    起老师所发给每人一面的手鼓,在老师的示意

    下,开始“探索”起不同的声音,一边敲打,一

    边“研究”,脸上尽是一片发现新大陆的喜悦,然后还开始相互交流并且分享经验。

    这时老师可安静地看着孩子们“玩耍”,别

    出声也别动作。家长不要以为老师是在偷懒,适

    当的“偷懒”是一种高度的教学智慧!因为孩子

    们一点都不需要被自以为是的成人干扰。老师此

    时的职责就是做好“旁观者”,就算有比较害羞

    的小孩子坐着不玩,也请不要去催促他,也许他

    是个“出手谨慎”的孩子,正在观察别人呢!老师要拿捏适当的进场时间,因为幼儿的好

    奇心持续得并不长,他们很快就会觉得无聊了!

    接下来,让孩子们围个圈圈坐着,现在我们可请

    他们一个一个秀出他是如何“玩”出手鼓的声

    音,仍然坚持不肯秀的人也不要勉强他,给他一

    个台阶下:爱爱今天不想玩,下次玩给我们看好

    吗?鼓励而不伤害其参与感。然后,让小朋友把

    手鼓都交还给老师,只留一个手鼓轮流使用,免

    得哪个小朋友“手痒”,干扰其他人的分享。这

    也是上奥尔夫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位小朋

    友都要学会安静地欣赏别人的表现,哪怕只是几

    秒钟的“小小作品”!这会让表演者觉得自己被

    尊重,从小朋友脸上露出的满足又害羞的表情,我们知道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肯定!

    类似如此,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悄

    悄地度过了一段的时间。没有“看出门道”的家

    长们,此时一定无比着急,心想,自己白白花了

    学费,孩子什么都没有学到,俨然就在这里“瞎胡闹”。

    别急!如果您这样想,那可就冤枉奥尔夫教

    学了,因为它就是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在轻

    松愉快的状态下,以这种感性的方式,来教孩子

    们学会放手“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当孩子对手鼓声音的产生过程有了一定的想

    象与了解之后,老师可继续带着孩子们进行“手

    鼓探索之旅”。趁着孩子们兴趣高昂之际,老师

    开始询问:“小朋友们,谁能告诉我,这样敲出

    来的声音像什么?”这时老师可变换不同的手

    势,用不同的力度来让手鼓发出不同的声音。

    “像雷声!”

    “像雨声!”

    “像炮竹声!”

    “像跑步声!”“像气球爆炸的声音”……

    当孩子想象力的闸门被打开的时候,他们会

    冒出太多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这时,就任由他

    们去发挥,去想象,说对说错都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完全沉浸在“制造音乐”所带给他们的乐

    趣中……

    等他们想累的时候,发还他们每人一面手

    鼓,老师开始给大家讲故事,故事由孩子喜欢和

    熟悉的题材讲起,例如“今天,乐乐和妈妈一起

    回家,路上突然响起了雷声,(这时老师开始用

    拳头用力敲鼓,让手鼓发出“雷”一样的响声,然后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合奏),雷声过后,全场

    安静片刻,突然又下起了暴雨,暴雨伴随着大

    风……(老师讲到暴雨处,可用手掌连续快速地

    击打鼓面,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暴雨”的强度与

    变化。同时,老师用嘴发出“呜呜”的声响,再用拳头不停摩擦鼓面,让小朋友们开始感受“风

    雨交加”了),小朋友们完全被故事吸引,并且

    参与其中了!

    这不,几个活跃的小孩儿,已经配合老师一

    起,一边用嘴巴模仿声音,一边敲打手鼓。激情

    一点的,甚至还站起来以肢体舞动、跳跃来加强

    情绪的表达与宣泄。老师继续讲:暴雨渐渐变

    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微风吹过来,小树

    轻轻地随风起舞……

    当老师讲到“小雨”时,可以用手指轻轻地

    在鼓面弹动,嘴里同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声

    音,让小朋友们仿佛置身于“小雨”中,并且邀

    请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想象成“小树”,或站或

    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乐乐和妈妈在小雨中

    漫步回到了温暖的家。

    小男孩的舞动,往往带着憨憨的笨拙,小女

    孩则显得轻柔,这时候,老师不失时机地展示一下“大树狂野”的舞姿,来和小树做个对比。

    接下来,老师找出更多的乐器,例如沙铃,三角铁,响鼓,铃鼓,高音木琴,低音木琴等

    等,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用这些不同的乐器

    来演奏大自然不同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才

    能通过这些乐器得到最有趣的表达?这时候,孩

    子们再次启动想象力闸门,把他们在生活中积累

    的认知全部翻出来,他们会告诉你,木琴和三角

    铁配在一起,仿佛小鸡在地上追逐玩耍;沙铃和

    手鼓配在一起,仿佛是蓝精灵和泰迪熊在赛跑;

    低音木琴和响鼓配在一起,仿佛大象在天上

    飞……老师千万不要较真儿孩子们的“创作”是

    否符合逻辑,不要用自己理性的观念去给孩子设

    定框架。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因为孩子的想象

    力本来就是感性和天马行空的,在他们的世界

    里,天空可以是粉红的,河流可以是绿色的;狮

    子没有什么可怕,老虎也可以是最好的朋友;树

    叶会哭泣,花朵会微笑……这时候他需要做的就是放开了想,随心所欲地表达……不知不觉中时

    间又偷偷地走掉了……

    继续讲故事,把小雨换成毛毛细雨,毛毛细

    雨换成电闪雷鸣;乐乐换成美美,美美换成小

    猫,小狗……孩子们喜欢重复听故事,只是故事

    中已然添加了更多的“声音角色”和乐器,更重

    要的是,接下来讲故事的人真的变成了“乐

    乐”、“美美”和小朋友们自己……老师已成了

    配角,甚至也退居为学生。

    小朋友们陶醉在“自编自导”里面,手鼓被

    他们“驾轻就熟”地使用(利用)着,他们信马

    由缰地“创造”着,他们的故事越讲越精彩,他

    们可能会说“下雨了,很冷,我和奶奶在回家的

    路上遇到一只孤单的迷路小狗,我抱起狗狗,要

    给小狗狗穿件衣裳……”他们可能会说:“雨好

    大,我要快回家帮妈妈把窗子关起来,免得积木

    给雨淋湿了……”孩子们的故事经常让我感动,也经常感动着

    他们自己。就在这美妙的感动之中,几节课又悄

    悄地不见了。而如果这时候宣布:下课了!通常

    孩子们会赖在我的身边,不肯离去,甚至央求:

    妈妈,哦不,老师,我还要玩!

    这时候的家长们,恐怕真的要急坏了,这么

    多堂课过去了,我的孩子仍然“不务正业”,别

    的教室里的孩子,连曲调都弹得有模有样了!个

    别性急的家长,通常会找班主任退费,理由

    是“我的孩子是来上课的,不是来玩的!”

    可是,接下来,仍然不打算教他们弹奏或认

    识乐谱。不过,我准备给他们听一首肖邦的钢琴

    独奏曲《雨滴》。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

    听,然后让孩子们来告诉我,他们听到了什么?

    “老师,我听到狗狗哭了!”

    “老师,我看到下雨的时候有人在跳舞”“老师,我觉得妈妈在讲故事给我听!”……

    读到这里,您是否和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动

    的心?孩子们逐渐深沉安静下来,此时,如能让

    孩子们把他听到的感受,用笔挥洒出来!我还能

    和孩子讨论更多的精彩……

    或是来一首德彪西的钢琴曲《黑娃娃的步态

    舞》,随同乐曲特别的节奏感觉,大家一起设计

    一个肢体动作或想象并模仿顽皮猫咪跑动的体态

    来配合音乐舞动身体。

    当然肖邦是谁、贝多芬、德彪西是谁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他们听觉的“小精灵”是否被唤

    醒。

    听了我讲述的游戏课程,相信家长朋友们已

    经看到了奥尔夫教学的精髓和本质所在:(一)以感受音乐来代替“学习”音乐。

    幼儿阶段是孩子探索世界最重要的时期,把

    音乐当成一种机械的“学习”项目,对孩子而

    言,太过沉重。透过音乐游戏来感受音乐的乐

    趣,而不是造成学习的压力,这样才能培养并维

    持孩子对音乐的“好感”。

    (二)在“感受”音乐的具体方法上,奥尔

    夫选择的是“多元感官学习”。通过视觉、听

    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多元感官的交叉使用,来达到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学结果。这绝不是传统

    填鸭式教学、只透过单一管道学习所能达到的多

    元效果。

    多元感官学习的观念早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即

    由许多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如:蒙特梭利

    (Montessori)、布鲁纳(Bruner)、皮亚杰

    (Piaget)等人所提出。而音乐教育家如奥尔

    夫、达尔克罗兹、高大宜等人虽未提出这一名词,却早将这些观念大量地运用在其所提倡的各

    种著名音乐教学法中。当我在教学中以多元感官

    的教学取代传统的单向教学时,很快就发现它能

    非常有效地减少儿童在学习时的压力与困难,并

    在过程中发现许多过去从未有过的乐趣!表面上

    看似是一种“慢学式”的音乐学习方式,却可培

    养儿童对音乐的长期热爱,且能让其在后期的学

    习中厚积薄发!

    现在,相信您应该能轻易地判断出何为真正

    的奥尔夫教学法。

    如果老师授课时只单一地使用听觉或视觉,那这种方式无疑是呆板僵硬的。而这种呆板僵硬

    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刻板填鸭式的

    音乐教学法。有些“假奥尔夫”为了有别于传统

    的教学法,会刻意地放入貌似多种感官的教学,事实上,换汤不换药,本质仍然是单一感官的教

    学,就算加了些肢体的律动,引入了些游戏教

    学,也只是象征性地摆摆花架势而已,无法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谈不上是真的奥

    尔夫教学。

    事实上,当孩子处于依靠感觉认知世界的年

    龄时,你用语言、认知和符号去跟他“讲音

    乐”,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招到抵制;相反,如果顺应了他的天性,让他去听、去感受、去想

    象和创造,会激发出他的无限潜能。真正的奥尔

    夫教学方法表面看上去好像“不知道在干什

    么”,甚至有点“瞎胡闹”的意味,然而它遵循

    的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认识乐器,如前所述的

    手鼓,或是教唱一首儿歌,它都融合了孩子的触

    觉(孩子可亲手操作、触摸)、视觉(孩子可观

    察老师或同学的表现)、听觉(孩子可制造并聆

    听各种声响的效果)、动觉(以身体的动作,诸

    如跑、跳、移位以及手、脚等身体各个部位的舞

    动,来表达所感应到的音乐情绪。)

    虽然这种教学法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成效,也

    无法满足家长们立竿见影的学习要求。但经过奥尔夫教学熏陶的孩子,对音乐,对人生,对感

    情,都有着更为细腻的理解。这样的孩子,当他

    学习乐器时,怎么能不“乐由心生”地深刻喜欢

    并享受音乐的动人之处?而当一个孩子发自内心

    地喜欢音乐,渴望掌握一门乐器时,他内心孕育

    和积蓄的这些能量是巨大无比的!

    奥尔夫音乐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了思考,习

    惯了创新,这不光是音乐学习所需要的,美术,体育,文化,科学哪样学习离得了创意?

    曾经有一位国企的高管,是我学生的父亲,当他观摩过我的奥尔夫课程之后,他颇为感

    慨:“奥尔夫真的太棒了,他让我发现自己的孩

    子居然可以如此的富有“才华”!我现在明白

    了,我们的国家之所以成为“高仿”大国,山寨

    大国,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出了问

    题,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缺少独立探索,独立创造

    的机会,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因此,凡事要求他们按照“标准”来行事及思考,试想,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何能够不拘

    一格地大胆创新?”

    没错,我赞同他的结论,尽管中国经济日渐

    强大,屡获国际认可,但是“只会模仿而缺乏创

    新”的“血液”,常常让我们在国际上遭人诟

    病,在创意的领域仍居于落后。

    “郑老师,我的孩子在别处也上过奥尔夫课

    程,课堂上也有游戏,但游戏的目的仅仅是为

    了“玩耍”和“活跃气氛”,因为他们的讲课内

    容几乎全是乐理知识,考级知识,离开游戏,孩

    子们枯燥得没办法听下去!……”

    “我的孩子也学习过奥尔夫,可他们根本没

    有什么‘探索’和‘创造’的过程,直接奔

    着‘打鼓表演’就去了……”

    “我接触过的奥尔夫,倒是让孩子们‘自由

    创作’了,可那看来是为了走个形式,孩子根本学不到‘真精神’,我看他们就是‘假’的奥尔

    夫……”

    “我四岁孩子上的课,用到了所谓的奥尔夫

    乐器,但那些木琴音却不准,而且整堂课就用来

    敲一些为了应付表演的‘节奏’,孩子只是在被

    动的参与。”……

    家长们的抱怨,的确反映了目前奥尔夫音乐

    教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奥尔夫教学法

    对师资的要求很高,老师必须懂幼教,懂肢体律

    动,懂音乐,懂得游戏设计,有爱心,有耐心,同时具备“即兴调教”学生的能力,缺少哪一

    样,都无法带给孩子完美的奥尔夫体验!

    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教学经验,让我发现:与国外的孩子比起来,中国的小孩更

    需要奥尔夫教学,凡是真正接受过奥尔夫音乐教育训练的孩子,大多从内心深处热爱音乐,他们

    很少在学习乐器的道路上半途而废。而在家

    长“高压”下学习乐器的孩子,往往厌恶音乐,讨厌弹奏,甚至永远不愿意拿起乐器!

    因此,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与老师们共

    勉!愿以此文,“借家长一双慧眼”,让您明了

    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奥尔夫教学音乐班!孩子为什么不想上音乐课?

    如果您已确定所选择的音乐班不错,教学内

    容及老师都很适合孩子,可是,在过了一阵子之

    后,孩子仍说:“妈妈,我不想去上音乐

    课!”这是怎么回事?家长该如何辅导?

    其实,人都有惰性,也有周期性,在孩子身

    上更是明显。因为比成人缺乏自制力及缺乏对未

    来成功的幻想力,孩子们很容易就放弃手边的学

    习,尤其是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重复内容的

    学习方式。家长要正确对待这一现象,找出原

    因。

    电视时钟的影响

    注意一下,是不是他上课的时间正是卡通上

    演或连续剧播放时间?假设他每天看卡通、连续剧,是下午五点到六点或晚上七点以后,他的电

    视时钟会告诉他,现在是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将

    他带去上音乐课,几次还能忍受,等新鲜劲儿过

    去后,他就会拒绝了。解决之道最好是别让孩子

    养成在每天固定时间看电视的习惯,尤其连续剧

    更是别碰,它很容易让孩子在这一时段对于连续

    剧之外的事丝毫提不起劲。如果刚好碰到一档同

    学们几乎都在看的连续剧,可以将它录下来,上

    课的隔天或之后再看。

    身体不适

    孩子是否睡眠不足、饥饿、头痛、肚子痛等

    等。有时当天课堂上的不舒服,会给他留下不好

    的联想及印象,觉得进到这间教室,就想起上次

    的不舒服。这需要家长坐下来,慢慢帮他厘清错

    觉,并积极地建立他对课堂的快乐印象。

    低潮期如果没有任何原因,孩子就是不想去,可能

    是进入学习的低潮期。同样的,家长也可用积

    极、欢乐的气氛,半强迫、半鼓励地帮助孩子。

    譬如上完课后带他去哪里走走,吃吃他最爱吃的

    东西,制造一些课后欢乐的联想,只要几次,就

    能度过。

    年龄不足

    年龄不足的孩子越龄参加音乐课程,除了极

    少数能适应外,大多适应不良。尤以男孩子更明

    显,因为他们许多的发展,在此时比女孩子来得

    慢些。因此,我不赞成男孩子不足龄就提前上

    课。这个年龄的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每

    个月”的变化,而非“每年”的变化。换句话

    说,可能只相差一个月的时间,各方面的发展都

    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别迫不及待地想“提早

    学习”,这只会带来不良后果。

    社会性适应不良如果孩子从未上过幼儿园,也从未有过团体

    生活的经验,一下子被放在一个团体中,他必须

    适应:

    1.与别人分享用具、物品。

    2.与别人合作。

    3.服从“老师”的指示。

    4.身处于密闭室内,不能自由行动一小时等

    等。

    这些都有可能让他无法适应,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会很喜欢音乐课,也可能非常排斥,家长

    只有耐心地陪伴一阵子,情况也许有可能改善。

    但通常会比别的小朋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

    兴趣不合

    如果孩子不断地表现出不想上课,上述原因

    也都不成立,就要考虑可能是兴趣不合,那么就别再勉强,长大一点再试或试试孩子感兴趣的项

    目也是不错的选择。爱孩子,就陪他走一段

    孩子不愿上音乐课,最好的办法,是陪他走

    一段!

    在家长选定一种才艺及教室后,将孩子带进

    教室,交给老师,在那一刹那,他们大致上觉

    得:松了一口气,终于暂时找到一个地方可以让

    孩子学习!心想如果孩子能顺顺当当地学下去,自己的责任就了了大半……

    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陪他一起学一段!

    当然,碍于大部分的教室设施并未考虑到这

    一点,如设备、场地、桌椅不够,有时家长很难

    一起学,但家长还是可以想办法,或要求老师。

    当然我还要再叮咛:请家长在旁边安静地观摩,绝不可叽叽喳喳在一旁聊天或干涉老师教学,那样吃亏的首先是你的孩子。

    例如,在我的直笛班,我会为家长多准备椅

    子,当孩子初学时,家长坐在教室后面,不是帮

    助孩子学,而是自己也学。当我教任何技巧性的

    学习时,家长可同时知道其难度或窍门,不至于

    在旁观看并说:“很简单啊!就是这样……就是

    那样……做啊!”一起学习,回家可以一起切

    磋、练习,同享甘苦。此时领先,彼时落后,起

    起落落间,亲子交换心得。这种“有自己人做

    伴”的感觉,孩子学起来会更轻松愉快。

    虽然过了几个月,家长常因时间及反应较慢

    等因素,越来越跟不上孩子,而不得不暂停,但

    此时孩子的学习情绪较稳定,比较能掌握学习状

    况,家长陪不陪也就无所谓了。

    有些状况或许实在不适合亲子同上,例如:

    场地不够大,或家长会干扰孩子的学习,使得老

    师不希望家长在场。那么家长在家为他们制造一些环境,对他们的学习也会很有帮助。

    常常看到在英语班上课的孩子,回到家父母

    一句英文也不说(有的是不会,有的是不习惯

    说),想想看,孩子一星期只上两三小时课,平

    常没有练习的机会,怎么可能学得正确,学得

    好?如果家长能讲,或是同学间都会,再不然父

    母、孩子常常听英语CD,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

    有了更多听、说的机会,效果自然更好,学习乐

    器也是这样。

    千万别把孩子推进赛场,让他一人独自奋

    斗,做家长的只在场边摇旗呐喊:“宝贝,加油

    啊!不要输给别人!”或索性走到终点等着验收

    成果!何妨自己也进场跑跑看,体会其中滋味,可以让您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甘苦!乐器篇学乐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乐器是不是会影响学习成绩?也许只有

    中国父母有这种忧虑吧!一来我们学生的课业的

    确相当重,二来中国人喜欢将学习成绩摆第一的

    心理,更使持此疑问的家长不在少数。

    在台湾教钢琴多年,我发现,跟我学琴的学

    生中,遇月考便希望请假的比率有逐年升高的趋

    势,甚至小学一年级便开始有此现象,这不免让

    人怀疑,是不是“升学压力”越来越重了。

    在美国,不少大学或研究所在博士生入学口

    试时,口试教授常会问学生:“你参加过什么社

    团?”或问“你喜欢打哪类球,我们来聊聊它的

    打法好吗?”我的侄子,毕业于美国的医学院,在参加激烈的医院实习分配面试时,担任医院院

    长的考官与他聊了一阵子后,问他:“你平常的休闲活动是什么?”答:钓鱼,踢足球。考官

    说:“那我希望能挖个鱼池将你留下来,可以

    吗?”他被这家很有名的大医院录取了!没有参

    加任何社团,不懂任何球类者,甚至会被某些教

    授判定为“生活态度不够成熟”、“尚不足以应

    付本校的要求”,而被拒入学。

    这在中国当然不可能发生,只要考试分数

    高,就是很不错的学生了。这种模式决定了小

    学、中学的学习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只埋首书

    堆,对音乐、运动、美术等课外活动都不关心的

    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学习乐器真的如一些家长所认为的

    那么“耽误功课”吗?举几个例子:我的一群学

    生中,大多数在国小六年级上学期就终止了乐器

    课,接下来,父母为他们安排“补习初中英语,数学……”,从此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当然就

    不可能再回到音乐教室。其中,也有几个不被这

    种潮流所困,继续“急流勇进者”。她们直到初三联考前(考一般的学校,而非音乐实验班),仍然不停止钢琴课。

    我也曾问其中一名学生:“明天就要模拟

    考,练琴会不会耽误你念书?”“不会

    的!”“你想不想暂停?课业没问题吧?”“老

    师,我想我可以应付,我学校的功课还不

    错。”如此自信的学生真叫人感动,因为现在几

    乎没有这样的学生了。果真,她联考以高分考取

    台中女中(台湾中部最高分录取的女子高中),高中三年还继续跟我学琴,直到大学联考,又以

    高分考取台湾大学(大学联考的最高分大学),目前已经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我曾经指导台中一中(台湾中部录取分数线

    最高的男子高中)的合唱团,在他们高二下学期

    时,报名要参加行政院新闻局与中华电视台办的

    合唱比赛,这场比赛从他们高二下学期开始,直

    到高三上学期(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为了

    增加他们的肺活量,我规定全团在每天早自修时,跑大操场两圈。他们自己还另外规定,每天

    中午不午睡,自觉到合唱教室练唱。

    眼看高三的学期模拟考大考就要到了,但他

    们一点也不紧张,我只有由着他们自行调配练习

    时间,我配合之。比赛的结果,面对众多竞争对

    手,居然从初赛、复赛到决赛都得到冠军。大学

    联考过后,这批学生四十五人中,有四十三人考

    上大学,且大多数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校系,第

    一志愿考上医科的至少有十二人,这实在是个很

    鼓舞人心的例子。

    我的先生当年也读台中一中,高中三年都参

    加乐队,还参加乐器独奏及合奏比赛,并自己私

    下找老师学习乐器,我们还在同一位老师门下受

    教。高三下学期的五月时,台中青年管弦乐团和

    美国马礼逊学校合办了一连五天的夏令营,他还

    去参加。七月一日和二日是大学联考日。之后大

    学联考发榜了,当时我想,看他每天忙着“玩乐

    器”,那么他不是在榜外,就是考上最后最低的志愿。没想到,他却考上了第一志愿。后来才知

    道他高三的全校模拟考大考常考全校第一名,还

    是篮球校队、演讲比赛的常客和高手(有一次翻

    箱倒柜时,找到他一叠初中、高中发黄的奖状,才证实他所言不虚)。从他口中得知,当年他的

    生活圈子中有许多和他同道的人呢!这类型

    的“奇葩”,从高一开始,走进乐器室就不眠不

    休地练起乐器,甚至在学校打地铺过夜,但后来

    也都考上非常理想的大学,甚至是医学院。这样

    的例证有很多!台湾的升学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压得很多人无法喘气,但是仍然有人游刃有余地

    找到乐趣空间。

    数年前,台南有个“三B”中学生管弦乐

    团,不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484KB,5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