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进化论.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27日
第1页 |
第15页 |
第28页 |
第31页 |
第147页 |
参见附件(2813KB,288页)。
女神进化论是作者寺主人写的关于女性成长的书籍,是作者的自述经历,讲述了他在职场,在生活中一步步朝着理想,从底层慢慢成长的经历和改变。
女神进化论内容简介
从一个职场小白发展为坐拥几百万粉丝的超人气自媒体人;从不起眼的小公司职员,发展为微软高级交互设计师,再到创立自己的公司;从月薪3000到年入千万,再到公司估值近亿。短短2年,寺主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活出了女性的精彩。本书不熬鸡汤,不打鸡血,立足于作者亲身经历的事,走过的坑,跨过的弯路,读过的书,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从人生养成、职场养成、大脑养成、身体养成、情商养成和恋爱养成等多方面,指引你如何实现内外兼修,活出更好的自己。
变身女神的新定义是每天都朝着理想的自己更进一步。每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周围人变得更好的健康自信的女孩,都是女神。
女神进化论作者简介
寺主人超过100万粉丝的女性自媒体“女神进化论”创始人,拥有知乎ZUI大的个人专栏,全网粉丝近300万。从连续两年考研失败到成功跨专业申请亚洲知名设计学院,再到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从不起眼的小公司职员,发展为微软高级交互设计师,再到创立自己的公司;从月薪3000到年入千万,再到公司估值近亿。寺主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了女性励志的传奇。走过三十几个国家,玩过乐队,写过小说,得过抑郁症,但最终活成了理想中的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是她对女神的定义。
女神进化论目录
Chapter1人生养成指南
年轻人的“奋斗”是为了磨好自己的剑 / 002
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回报? / 005
特劳特的“赛马理论”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 013
你迷茫,是因为你一直站在原地 / 023
什么样的能量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 / 026
和压力做朋友 / 032
年轻时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 045
你以为你是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 050
如何活成富有的人 / 055
孤独是你最好的伙伴 / 062
Chapter2职场养成指南
看菜单与挑选合适的公司和岗位 / 068
该不该把兴趣当作事业? / 076
十战九胜的面试终极指南 / 082
工作两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 097
标杆管理与职场晋级 / 102
旋风式升职法 / 112
Chapter3身体养成指南
25岁前你该知道的事 / 124
1个月减了30斤,我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 130
我是怎么毁了自己的脸的? / 149
为什么美白不起来 / 158
如何抗衰老防皱纹? / 169
Chapter4恋爱养成指南
成熟从不要作开始 / 186
为什么情侣之间会吵架? / 191
你的情侣冲突属于哪种类型? / 196
恋人相处到底应不应该AA制? / 201
Chapter5情商养成指南
正确认识“情商”是什么 / 206
情绪化的人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 215
有时你需要学会“对人不对事” / 223
你说过这句“低情商常用句式”吗? / 227
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帮助你? / 233
为什么你很难说服一个人? / 238
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如何面对一个难以沟通的人? / 242
当我们吵架时,我们在吵些什么? / 248
远离这四种危险人格 / 255
如何避免被洗脑 / 266
Chapter6大脑养成指南
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 270
后天智力养成 / 279
读书的价值在哪里? / 286
如何真正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 293
学过的东西很快就忘了怎么办? / 298
学霸们是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工作、生活的? / 303
让你的时间多出一倍的毛毛虫日程 / 311
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附3周训练计划) / 315
以前觉得没有用的知识,后来帮了我最多 / 335
女神进化论截图
女神进化论
作者:寺主人
出版人:曾赛丰
责任编辑:薛健 刘诗哲
监制:蔡明菲 邢越超
选题策划:李娜
特约编辑:温雅卿
封面设计:林果果
插画:Lylean Lee
版式设计:李洁
营销推广:李群 张锦涵 姚长杰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发行目 录
前言 改变自己,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Chapter 1 人生养成指南
年轻人的“奋斗”是为了磨好自己的剑
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回报?
☆知道什么是“杠杆率”
☆承认天赋的客观差距
☆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
☆认识到时机和社会趋势的重要性
☆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
☆认识到做功和做无用功是两个概念
☆系统化学习
☆结构化试错
☆进入“时间原点”获取资源
特劳特的“赛马理论”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学位的陷阱
☆以学习为马
☆工作的陷阱
☆以工作为马
☆人脉的陷阱
☆以他人为马
你迷茫,是因为你一直站在原地
什么样的能量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
☆第一步:探索新方向
☆第二步:学会放弃和压力做朋友
☆了解压力
☆压力的三个好处
☆拥抱压力
☆从压力中汲取智慧
年轻时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你以为你是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如何活成富有的人
孤独是你最好的伙伴
Chapter 2 职场养成指南
看菜单与挑选合适的公司和岗位
☆菜无上品,适口为珍
☆你想吃什么?
☆看菜品
☆试吃
☆挣够菜金
该不该把兴趣当作事业?
☆初恋
☆前女友
☆苦恋
☆暗恋
☆情人
☆到底要不要把“兴趣”当成“事业”呢?
十战九胜的面试终极指南
☆面试到底面什么?
☆面试的类型
☆特殊的面试
☆其他注意事项工作两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标杆管理与职场晋级
☆第1步:选择一个好标杆
☆第2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产出差距”
☆第3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输入差距”
☆第4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渠道差距”
☆第5步:开始做吧!
旋风式升职法
☆机会留给什么样的人?
☆精通业务:超出预期
☆主动性:自己找活干
☆领导力:纵横沟通
Chapter 3 身体养成指南
25岁前你该知道的事
☆重视妇科检查和两性常识
☆重视口腔健康
☆科学理性护肤
☆重视情绪心理管理
1个月减了30斤,我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减肥的原因
☆黑暗的开始
☆我变得更好了吗?
☆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到底为什么要减肥?
☆我关注什么?
我是怎么毁了自己的脸的?
☆皮肤保养常见误区总结
为什么美白不起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
☆抑制黑色素的转移
☆烟酰胺的不足
☆加速角质细胞更新
☆抗氧化
如何抗衰老防皱纹?
☆吃什么?
☆皮肤衰老是指什么?
☆我有皱纹吗?
☆25岁以前是不是不用抗衰?
☆胶原蛋白有用吗?
☆抗氧化有什么用?
☆什么时候开始做防皱合适?
☆护肤品能做哪些事?
☆医美除皱靠谱吗?
Chapter 4 恋爱养成指南
成熟从不要作开始
为什么情侣之间会吵架?
☆被情绪驱动的行为
☆冰山模型
☆如何改进?
你的情侣冲突属于哪种类型?
☆冲突频率高的原因?
☆幸福和不幸福的情侣差异何在?
☆小作业
恋人相处到底应不应该AA制?
Chapter 5 情商养成指南
正确认识“情商”是什么☆对于情商的误解
☆什么是情商?
☆如何提高情商?
情绪化的人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情绪不受控?你遭到了“杏仁核劫持”!
☆挣脱“杏仁核劫持”
☆推断自己言行产生的后果
☆良好控制言行不是做“老好人”
有时你需要学会“对人不对事”
你说过这句“低情商常用句式”吗?
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帮助你?
☆惹人爱的综合表现
☆能力的外显
☆人格魅力
☆情感关联
为什么你很难说服一个人?
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如何面对一个难以沟通的人?
当我们吵架时,我们在吵些什么?
☆我们吵的是同一个词吗?
☆我们吵的是价值假设吗?
☆我们吵的是自尊吗?
☆吵架可以改变他人观点吗?
☆吵架的好处是什么?
☆如何有选择性地争吵?
☆总结
远离这四种危险人格
☆自恋型人格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妄想型人格
☆掠夺型人格
☆如何应对?
如何避免被洗脑前言 改变自己,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寺主人是我的网名,这个网名并没有太多含义。
从经历诺基亚裁员,到我自己创立的女神进化论公众号粉丝过百
万,已经过了两年的时间。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我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就是那种丢在
人堆儿里就找不到的样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关注我的公众号呢?
我觉得,也许是因为我就像一群普通女孩的缩影,我已经走过了许
许多多她们正在走或者可能会走的坑,成了那个可以指路的人。
像很多女孩一样,我曾因为不恰当的护肤方法毁了自己的脸,后来
我自学皮肤学、化妆品配方及工艺的知识,终于明白了如何正确地护
肤,最终我脸部的皮肤完全恢复,这花了我10年的时间。
我也曾因为1个月减了30斤而得了各种病,后来终于恢复体重并且
稳定在了一个健康的水平线上。在我知道了如何正确地饮食和锻炼以保
持健康体重后,我的观念也从以瘦为美转变到以健康为美。
在大学我成绩不好,连续两年考研失败,但最后跨专业申请到了香
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并且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
我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的用户研究员做到微软的高级交互设计
师,也曾是2014年Lumia(诺基亚非凡系列手机)旗舰机的主打应用
LumiaSelfie(一个手机自拍应用程序)的主设计师。
在经历了裁员后,我连续两个项目创业失败,女神进化论公众号是第三个。
这个半爱好半工作的项目,我竟然意外地做了两年,还拿到了天使
投资,团队越来越大,关注量也越来越多。
经常会有人问我,这个公众号为什么要叫女神进化论?是不是让大
家都变成白富美?
我对女神的定义并不是白富美,如果是,那么我并没有资格来和大
家分享什么经验。
我的女神,是那些能够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周围的人变
得更好,健康自信的女孩。虽然这看上去很简单,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
并不多。
这几年,随着心理学知识的逐渐普及,“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被无数
倍放大,似乎你的命运完全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
由此,很多人滋生出了对父母更多的不满和愤恨,觉得自己的失败
都是因为基因不好——出生在了条件不好的家庭、父母的教育不妥、学
校不好、社会不公。
“我今天会变成这样都是你们的错!”很多人心里是这么想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是否也可以说,那些有着不妥当教育方式的
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教育子女,也是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
如果他们也抱有“我今天会变成这样都是原生家庭的错!”这样的想
法,那么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诉你:“不要怪我,是你奶奶把我教育
成这样的,你要怪只能怪她了。”
于是,祖祖辈辈无穷尽也。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有了孩子,你会比你的父母更好吗?
了解原生家庭对你造成的影响,最大作用有两个:
1.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特征和想法是怎么来的,消除内疚感,知道
如何改善。
2.在未来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中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理论:生活中的事10%是由发生
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
所决定。
这就是“费斯汀格法则”,也被称为“9010法则”。
那么当你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相信你已经不再是个幼儿,你可
以在当下做出一个选择:
你究竟是怨天尤人地把一切都归因于原始家庭的影响然后止步不
前,还是改变这一切,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做
自己最好的父母。
如果你选择后者,我们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从零开始和你一起来做自
己的父母,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我并不长的人生里,走过的坑,读过的书,都零零散散地汇总在
了这本小小的书里。
这本书并不是宝典,也不是一本读了就能成功的书,但我希望它能
够给你以启发,让你更有动力去面对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Chapter 1 人生养成指南
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
到风浪的运气。年轻人的“奋斗”是为了磨好自己的剑
2014年,我经历了微软收购诺基亚后的第一次裁员风波。
在宣布裁员的第一天,我的上司不在中国,我和隔壁部门的老大一
起吃了中午饭。她边吃边说:
“我有一些老同学在美国飞利浦工作。那时候能进飞利浦真是精
英,进去了以后感觉就是这辈子都不愁了,工资高福利好,稳定。工作
也很轻松,效益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了,老板也对你很宽松,不
会像小公司那样苛刻。”
“可谁知道有一天飞利浦就不行了呢?”
裁员来了,很多都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一把年纪了在自己
那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二十年,被裁的时候的专业技能就只能做手头那
点活儿了(注:很多大公司岗位分得比较细),出去根本干不了外面的
活儿。
年轻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待着不走,又不做别的事情,久而久之
就被打磨成了特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你只有在这个机器上的时候才运
转良好,某一天这个机器不行了,你再想去别的机器上就难了。
那些在诺基亚工作的塞班大神,当年都是各大著名高校最顶尖的精
英。随着塞班的没落,很多人并没有补充其他技能,导致被裁员后找不
到工作。当然,他们进了当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以后可以说:“我领着
比同龄人高的工资,干着比同龄人轻松的活,没偷没抢,为什么要奋斗
呢?”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
到风浪的运气。
央视节目《人物》曾有一期是关于舞蹈演员陈爱莲的。十年动乱期
间,陈爱莲在农场工作之余,坚持每天练功,而其他演员早已放弃自
我。十年动乱结束后,她得到了第一场大型歌舞剧《文成公主》的角
色。
“奋斗”不代表你一定要去大城市,或者你一定要创业,又或者你一
定要离开体制内。
对我个人而言,“奋斗”的底线是磨好自己的剑,不要让它在稳定中
生锈,以致在不稳定的时候无法使用。让你的剑变得光亮锋利,在你去
你想去的地方时,它可以为你劈开路上的荆棘。
相对的稳定(待在一个看上去稳定的地方)会随着环境变化变得极
为不稳定,而磨好剑带来的绝对的稳定,则会伴随你终生。
即使在别人左右摇摆你的时候,你依然可以保持稳定。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回报?
☆知道什么是“杠杆率”
如果杠杆使用得当,一点小小的力量就可以撬动庞然大物。我们需
要提高杠杆率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使用蛮力。
影响杠杆率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六个:天赋、资源、选择、时
机、方法、努力。
这六个因素都会影响你的产出,如果你努力了,你就会得到你努力
的那一部分的回报。
☆承认天赋的客观差距
天赋包括但不局限于智力、情商、兴趣……每个人的先天情况不
同,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承认你在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有天赋,所以看到
有天赋的人花很少的努力就能取得回报时也不要心理不平衡,承认这个
客观事实会让你觉得好过很多。
另一点就是尽量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我们所经历的教育多是“补
短”教育,从小就要不偏科,不拖后腿。但事实上,除了考试以外,把
时间花在你比较擅长的地方的回报要远远高于你去补短。报大学的时候
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科目,找工作的时候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有优
势的岗位。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我会进一步来说。
☆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
经常能够听到人说:“×××是靠×××才如何如何的。”仿佛不靠个人“努力”就得到回报是很可耻的。但事实是,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也是一
种个人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人能力,因为它的杠杆率非
常高。
举个例子,在更新专栏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服装搭配、日货推荐
这一方面,我没有精力去写,于是便邀请了几位好友一起来写,这样一
举多得,她们的文章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曝光,而我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读者则能够读到多样性的内容。
但同时你也会发现,你的个人价值越大,能够被你利用的资源的价
值也会越大,永远需要记得的是,价值永远是等价交换的。很多人在年
轻的时候以为“经营人脉”就是去结识各种大佬,换位思考一下,你可以
给大佬们提供什么而能让他们给予你资源呢?
不如把这个时间花在两个地方:
1.提升你的个人价值,磨炼一技之长。
2.利用好和你价值相当的资源,进行平等的资源交换,互相促进对
方往更高的价值点发展。
☆认识到时机和社会趋势的重要性
有些人经常会说“不赶趟”。在一个错误的趋势下哪怕做一件你喜欢
又擅长的事情,杠杆率都是极低的。举个例子:人人网(校内网)出来
以后不久,很多类似的网站比如海内网、朋友网等,都出来了,但是校
园社交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人人网的网络效应已经形成,你的产品体
验再好,你的代码再稳定,运营能力再牛都很难扳回这局,理论上也可
以扳,但代价和成本将远超人人网当初。
淘宝、微博、微信早期红利都是如此。很多能力平平的人抓住了机会,有时候就是要比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在错失机会后的成功率要高。所
以当你看到“为什么傻子都能赚钱”的时候心理不要不平衡。能看得到时
机,并且把握住,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如何才能把握时机,我会进一
步说。
☆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ful people and very successful people is
that very successful people say‘no'to almost everything.
——Warren Buffett
成功的人和非常成功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非常成功的人懂得拒
绝。
——沃伦·巴菲特
认识到天赋、资源还有时机的重要性后,你根据这三个因素可以做
出一些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很多人在多年以后会为当初因为种种原因
做错的选择追悔莫及,然而沉没成本已经投进去了,于是很多人最后都
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况。
举个例子,我第一个项目是做智能手表。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自己
一厢情愿,相信很多想创业者都和我一样,项目那么多,偏偏选择一个
自己喜欢但不擅长的,那么苦就自己吃吧。我在硬件方面完全没有优
势,不熟悉供应链,不熟悉研发,明明知道很多硬件大佬都被坑了,自
己还要往里跳。除了“不自量力”以外再没有别的词来形容。
回想当初,很多人都劝过我不要做智能手表。一方面是时机不好,产品较弱,另一方面是因为背景实在太不相关。后来我反思,如果这件
事是资源驱动的,而你恰好没有资源,或者找到资源的成本比你的对手高得多,那最好慎重选择。而选择你擅长的、感兴趣的、符合社会整体
趋势的事情,才是杠杆率最高的。
☆认识到做功和做无用功是两个概念
有四个人,都要从A点去B点。
第一个人选择了理想中最快的途径,一开始就知道路该怎么走。
第二个人在开头稍微探索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方向。
第三个人从头到尾都在各种折腾,乱跑,找不到方向。
第四个人不管多费劲儿多努力都跑不到终点。
见过太多第四种类型的人,勤奋、拼命,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
达不到目的。一开始就不知道往下一站最快的路是什么,拼了命地在原
地奔跑。一边用天道酬勤鼓励自己,一边还要抱怨努力得不到回报。不
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做功和做无用功是两个概念,不要以为你在努力,其实你是在浪费
时间而已。高效的人用20%的努力取得80%的结果,低效的人用80%的
努力取得20%的结果。
思考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是否有效,这比闷头学闷头干活
重要得多。因为,早年各种“学习的革命”和某些成功学的东西影响太不
好,导致很多人以为学习方法或者工作方法是所谓“奇技淫巧”而拒绝一
些可行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一种思维误区。
举个例子,我最开始考托福的时候进书店随便买了一本托福词汇
书,然后开始按照中小学背单词那样的方法背。背了3列之后我就筋疲力尽再也不想背了。想当初如果闷头坚持背下去,不仅花费时间长,自
己学得苦,而且背到最后一列时就有可能把前面半本书都忘了。后来我
看了《17天搞定GRE词汇》,两周就解决了那一本单词书。举的这个例
子应该有很多人都跟我有共鸣。
综上所述,大部分情况下可能的杠杆率(只是大部分情况)如下:
正确的时机>有效资源>某一领域的高智商>强烈的兴趣>正确的
方法论>高劳动密度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看做某件事有没有相对有效的资源,然后看
在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接着看你感不感兴趣,上述都没问题的情况下
再研究一下做这件事的方法,最后开始高劳动密度的实施。
☆系统化学习
这里是针对已有他人成熟经验的领域来说的,如某个岗位的升职、升学等。
如果有资深的老师或者前辈,就去请教他们。如果没有好老师,那
就去找综述类的书和视频看。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摄入会造成你觉得你自
己学了很多东西的假象。这些未成系统的信息反而会让你偏离正轨。
☆结构化试错
对于没有他人成熟经验的领域,如创业、科研以及探索自己的擅长
点,很难找到一个已有的系统知识体系,你能做的只有缩短试错的时
间,加快试错的速度。
对我而言,《精益创业》这本书常看常新,它不仅对创业有帮助,而且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讲,它提供的是面对一种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即如何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去结构化来减少不确定性,减少盲目试错导致
的失败,也减少臆想的规划导致的失败。
☆进入“时间原点”获取资源
虽然网络时代缩短了信息时差,削弱了壁垒,但不得不承认,信息
依然有时差,也依然有壁垒。如果你不在某类信息的核心区域,你可能
永远都抓不住一些机会和资源。
这个时间原点包括圈子、地区等许多因素。举个例子,初次创业又
没有特别出色背景的同学可能很难接触到投资人,甚至连程序员都找不
到,虽然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联系方式,投递BP(商务计划书)或
者去会场搭讪,参加创业大赛等,但这些都是相对来说成本较高并且确
定性较低的事情,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哪家投资机构好,投哪些领域,看哪些方向,程序员也十有八九不会搭理你。
但如果你在这个圈子待过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会了解相应的情
况,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当然,首先要提高自己才能进入圈子,圈子
的资源对于你才是有效的。特劳特的“赛马理论”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经常会有人和我抱怨生活工作辛苦,那么努力为什么却没有得到很
好的回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我不止一次和别人推荐过这本书,阿尔·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
劳特(Jack Trout)的《成功的关键是找一匹马来骑》(Horse Sense:
The Key to Success Is Finding a Horse to Ride),中文译名还有《赛马》
和《人生定位》。
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它并不是一本经典畅销书,中
文版应该也已经买不到了。大家可能对Jack Trout的另一本市场营销经
典书《定位》更为熟悉。
两次考研失败后,我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让我觉得醍醐灌顶的同
时,提醒我在每一个路口需要注意的事情,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事情
的本质。
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传统的以勤奋、努力为指导的教育下,觉得只要努力学习,考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然后努力工作就可以一步
一步地按照“职业规划”飞黄腾达了。
这里的错误在于,如果人生是一场比赛,我们把自己当成一匹马,靠自己的速度去跑,那么这个天花板是很低的,因为你的产出是非常有
限的,哪怕你不吃不喝24小时都在工作,也创造不出太大的价值。
而如果你把自己当作骑师,把周围的一切资源当作马,那么你就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马来加快自己的速度。
我们经常说的“学会借力”,也是这个意思,但更多人是把“借力”用
在微观的层面上,而不是宏观的层面。
“骑马”和“选马”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遗憾的是,首先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连骑马都骑不好。大部分人的
工作岗位上都有无数可以发挥的机会,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认真思
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更少的人能清晰意识到并且愿意花大量时间在“选马”这件事上。会
利用资源,是比“努力奔跑”更高的能力。这个很像投资,你不需要去自
己做项目,你需要的是花时间知道什么项目好,然后把资源投在这个项
目上。
这一篇和赛马理论的书里说的核心概念是一样的,但是内容是不一
样的,可能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更有借鉴意义。
我们先来说一下学位的陷阱。
☆学位的陷阱
我问过很多考研的同学为什么要考研,很多人都说不出来个所以
然,说出“好找工作吧”这句话出来,恐怕自己都心虚。
但是似乎一旦闷头复习,只要你努力用功就会消除自己内心对于未
来不确定性的不安感,因为“努力就会有好结果”这种观念已经植根在你
心里了。
这种不安的消除只是假象,最终导致的结局是你努力错了方向,浪费了时间。
事实上,大部分公司的大部分岗位都不看你是不是硕士,而更在乎
你的工作经验和个人潜力。学位更多是个人潜力的体现,比如,可能会
优先考虑重点院校的同学,但至于是本科还是硕士,并不是关键因素,如果你个人能力不足,这个学位连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没有。
如果你以后的工作不是非要硕士不可,我的建议是不要考研。等工
作一段时间以后,想清楚是否需要读书,如果需要,再去读质量高的硕
士(导师好,历届校友去向都很好)。
我们自己招聘的时候,也是不太看学历是硕士还是本科的,大家心
知肚明硕士的那几年是个什么情况,硕士的含金量并不是那么高。我们
更愿意招聘年纪更小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相对而言韧性更大,思维更活跃。
☆以学习为马
学位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匹很好的马,但知识是。选学校的时候要
选好学校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在选择晚上下班后或者业余时间干
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学习”。
而知识又是最便宜、效率最高的马。
买一本书,只要几十块钱,但可能看完一本马上就可以让自己的价
值翻上好几番。听几次有价值的课,或者参加培训,参加实习,这些都
是投入少但是收效迅猛的马。
“持续学习”和“求教”对很多人来说非常困难。我遇见过很多一筹莫
展的人,坐在那里自己干想,卡住了以后怎么都想不出来好主意,和他
们说“去看看资料学习一下”,或者“找有经验的人聊一聊”都无济于事。有人可能还会觉得只有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结果才能叫“努力”吧。
持续学习和不持续学习的人,工作五年就能拉开相当大的差距。
这应该会是你的第一匹马。骑好了这一匹马,我们再来看第二匹马
——工作。
先说陷阱。
☆工作的陷阱
很多人特别喜欢晒自己加班有多辛苦,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愚蠢的。
除了一些紧急岗位上的紧急任务以外,大部分的加班都是毫无意义
的,不是公司管理有问题就是个人管理有问题。
尼采在《权力意志》里说:“‘赞美劳动’,这是奴隶对自身的美化
——因为他们没有闲适的本事。”
对你个人来说,首先如果你个人总是需要加班,就需要看一下是工
作量安排不合理还是你自己时间管理或者工作效率有问题,工作量安排
不合理,就去和上级沟通,是自己的问题,就赶紧优化一下工作流程。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给影楼修图的姑娘,她说她总是工作得很累,做几张简单的图就要花去好几个小时。我很好奇,就去看她到底为什么
又慢又累,才发现她每次都在用一种很笨的办法在抠图,而且很多快捷
键都不会用,用鼠标一个一个点击。
真的,这样干活儿就算是累死了,我也不会同情她的。
如果加班是因为公司管理效率不高,并且不能学到任何东西,我建
议你换一份工作。因为你每加班一分钟都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想想你为什么要加班吧。
☆以工作为马
在刚步入职场的几年里,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1.在岗位上学习技能并且做出成绩。(这是基础。)
2.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创造比你岗位本身更高的价值。(这是
为未来的投资。)
先说第一条。
之前我在专栏里说过,所有的工作经历都需要能够把你自己的工作
成果量化,也就是你做出的成绩,这个成绩比别人优秀在哪里。
如果公司没有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可以自己去设立自己的KPI,比如,喜多萌(我们团队里的一位时尚编
辑)的KPI就是她写的文章的点击率有多高,转发量有多大,读者的好
评率有多高。如果喜多萌可以做到这类文章各项指标的行业第一,那这
就是非常好的成绩。
但是这只是一个优秀员工的标准。
继续拿喜多萌来说,她自己在业余时间学产品设计,跳出了内容写
作的框架,用自己已有的服饰知识加上产品设计知识,设计了一套给自
己挑选合适衣服的在线工具,这就是创造了比岗位本身更高的价值。
她甚至可以拿这个设计去组团队融资。
我们团队里的一位律师也是,她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律师,她还正
在把法律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做自动化的法律工具。这种创新才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所以选择一个能让你学到东西,并且能够发挥最大个人价值的公司
和岗位,它就是你的一匹好马,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好好骑,让它跑得更
快。
☆人脉的陷阱
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会把时间大量浪费在积累“人脉”上。而大部分
人积累的“人脉”并不是人脉,只是积累“通讯录”而已。
已经有很多文章里说过如果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就算加一百
个大佬为微信好友,他们都不是你的有效人脉,你也并没有进入他们
的“圈层”。
圈层里的人,一定是实力相当的。
如果你没有骑好前两匹马,这一匹你可能骑都骑不上去。
☆以他人为马
学好知识,做出成绩,然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如何骑好这第三匹马
了。
校友、行业圈子和你周围的其他人等等都是你的马。
我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想到校友关系会带来非常大的资源。无论是找
工作还是谈商业合作,如果你有很强大的校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非常
容易。无论你是高考还是读研,一定记得关注一下自己专业领域的校友
的发展情况。
毕业后和那些优秀的校友保持一定的联系,知道一下他们的动向。因校友关系而产生的机会要比你想象得多得多。
还有行业圈子给你带来的机会也是非常巨大的,创业以后尤其能够
体会得到。
我骑了两匹马,一匹是我自己的职业技能——交互设计师,另一匹
马是微软作为公司背书。好的交互设计师不多,很多公司都缺人,所以
行业里的人都非常愿意认识我,这样我在创业初期就积累了很多人脉,包括投资人、媒体和其他资源。
这些资源都在创业的这两年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大的是信息的
前瞻性。因为你在行业圈子里,所以你对行业的敏感度一定是高于圈外
人的。
另外,创业这件事本身其实也是我接触到的圈子促使我开始的。如
果我周围没有这样的圈子,我可能也不会选择创业,因为我压根儿不知
道创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很多不是互联网圈,也不是媒体圈但是想创业的人约我聊经验,聊
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圈外人的敏感度非常差,和他们解释一个圈内人已
经觉得是常识的概念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到最后,可能他们还不一定能
够完全明白。
这种信息差距也是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要素。
最后,周围所有能接触到的人其实都是你的“马”。而很多人不知道
如何“使用”他人。
很多人宁可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做一些对自己增值完全没有好处的事
情(比如打扫卫生),也不愿意花点钱找别人代劳。这种“省钱”,反而
是最不省钱的。还有很多领导都喜欢亲力亲为,自己累得要命不说,效果还很差。
我认识一些同样做自媒体的同学,他们总是抱怨招不到会写的人,而他们又不愿意花时间培养新人,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自己写得累死,还没有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所以,很多人都在“努力”工作,把自己当作赛马,但不知道自己其
实可以做骑师,也不知道有什么马可以骑,该怎么骑,所以一直都在努
力地跑,速度却很慢。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
1.骑好第一匹容易骑的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好好学习,让自己增
值。
2.骑好第二匹马,利用工作岗位好好创造自己的价值。
3.骑好第三匹马,利用他人,放大自己的价值。你迷茫,是因为你一直站在原地
“迷茫”是被频繁提到的一个词。正在上大学,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
作;工作了几年,事业进入瓶颈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快要毕业,不
知道该选择读研还是工作……
我一直觉得大部分的“迷茫”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说明你有
选择。有个被说滥的梗,说人饿的时候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吃饱肚子,但是人吃饱了,愿望就无限了。
回想一下小时候吧,你的唯一目标就是小考、中考、高考,大部分
人都不用迷茫,因为没有选择,你必须走过那条独木桥。
现在你过了那条独木桥,发现自己面前有着千千万万条路,千千万
万种可能性。大部分人的迷茫可能是根本看不见车在哪里。问题通常
是:“我怎么知道我自己擅长什么呢?”“我怎么知道我想要什么呢?”很
多人会觉得是自己不够了解自己,于是停留在原地,试图通过向内思考
的方式来探索自己,了解自己。这也不错,但大部分时候这似乎会陷入
一个死循环。
“迷茫”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决策,而非想得不够
多。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大学专业课很无聊,听到师兄师姐的就业情
况,感觉自己并不喜欢类似的工作。大部分人的这些念头可能在脑海里
一带而过,并不再继续探索了,也不存在“迷茫”的问题。
另一部分人这时候开始“迷茫”,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又不知道该怎
么办,换个专业要是还不喜欢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不要站在原地,跑起来,利用一切机会接触你感兴趣
的信息。接触的信息面越早越多,经历越丰富,你做出的决策正确的可
能性就越高,站在原地只会和昨天一样。
“疯狂就是做着同一件事,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爱因斯坦
所以,如果你还在大学里,多看些书吧,学校的图书馆是不要钱
的。多参加一些不同类型的短期实习吧,公司还会给你钱。如果你迷茫
了,请走出教学大纲,走出校园。如果你已经工作了,多看些书吧,比
化妆品便宜多了。多参加一些圈子外的活动,认识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学一门你感兴趣的新手艺,接触你感兴趣的新专业领域。或许你会发现
你职业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就是从你不断地学习中来的。
有时间可以快速试错是年轻时候最大的优势,这时候你试错的成本
很低。当你年纪大了,有了家庭,有了那些你割舍不去的沉没成本,那
时候你再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你想要的时候,错的代价就太高了,所以更多人这个时候会选择趋于稳定,一边抱怨生活一边被生活所困,却无法逃脱。什么样的能量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
我创业失败过,但不只是创业失败,我的历史上挂着满满的“失
败”:高考失败、大学挂科、连续三年申请交换生都失败、考研连续两
年失败、被公司集体裁员……
“精益创业”这个概念火了好几年,我一直都在不停地向别人推荐。
因为无论是对于创业还是人生,它都能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理念。
每一次所谓的失败都只是一个告知你“你之前的假设是错误的,需
要寻找新的假设”的信号而已,它是一个转折点,而不是一个终点。
你的期望都是你的假设,而从零到一的创业过程就是低成本去不断
试错和调整你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比结果更重要,越早验证你
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反而对你越有帮助,因为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分享一下我创业失败后的经历吧,创业失败后迷茫,不知道该怎么
办时,可以尝试按照我的方法去做,这总比在原地止步不前好。
☆第一步:探索新方向
反思,总结教训
我曾在和PMCAFF(中国知名的产品经理公益组织,成立于2010年
5月)的创始人阿德聊天的时候谈道:“创业是否能够提升一个人的能
力?连续创业以后不停进步是否就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阿德说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大意如下:很多人创业的时候就是“盲
目海量试错”,没有打法,导致创业无数次还是不停地在各种摔过没摔过的坑里摔,这种创业和买彩票并无区别,过了几年,当初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而“有目的的结构化试错”才能够从试错中获得有效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智能手表。在长达三个月的团队搭建、产品
定义、外观设计和技术调研后,这个项目还没正式开工就完蛋了,既没
有融到资,也没有完成原型。我将自己在项目结束以后花了一个月的时
间进行的反思,整理成了文档。
细节不说,大概反思的方向是:失败原因是什么?如果重来可不可
以弥补不足从而推动项目继续进行?如果当初不做这个有没有更好的方
向?当初反对的人都和我说过什么?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我没有听进
去?
多见人,见新人
在无所事事的那段时间里,我拉了个叫“干货创业”的微信群。这个
群由最初我认识的十多个人,一度被人拉人滚成500人的大群,后来出
现了很多混乱,又被清理到200多人,目前一共有230多人,以保证群的
质量。投资人、媒体人、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在这个群里促成了很多项
目合作。
有了这个群后,我就开始组织一些线下分享活动,有一对一的,有
小组讨论的,几乎每天都在见不同的人,聊不同的话题。一个好的话
题,一群专业的人,你可以从中了解到非常多有营养的信息。不同创业
领域大家都在干什么,难点在哪里,投资有什么风向,如何处理一些问
题,等等。
跨领域学习
在大公司工作,职能相对专一化,创业却什么都要做。自己动手做、边做边阅读和请教前辈是最有效的跨领域学习方法。做智能手表的
时候我请教了一打硬件专家,BOM(物料清单)上的每一条是怎么来
的到现在我都历历在目。
头脑风暴多个新方向
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业信息收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想一些方向
了,把这些方向列出来,想想怎样开始验证它们。
在确定了几个方向以后,我就开始验证可行性了。在前期快速验证
可行性是非常必要的,它会帮助你节约大量的时间。而验证可行性并不
需要你把最终设想的那个产品做出来才能够验证。
我当时有意向的方向和起步方法是:
(1)英语学习(需求调研);
(2)对外汉语(尝试线下教学);
(3)美妆;
(4)创业服务(做资源对接和产品设计咨询)。
四个方向是同时进行的,结果是我在美妆这个方向的优势一下就显
现出来了,然后迅速放弃了走得不那么顺畅的其他三个方向。
有了一定流量以后,变现这件事就被提上了日程。首先,广告模式
和我的内容本身有冲突,因为我的内容和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推荐适合
的”,而不是推荐商家大肆宣传的,一旦植入广告,一定会影响到内容
质量,从而影响到用户。那么电商或者O2O似乎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我并不知道“女神进化论”是否可以往电商方向发展,如果高举高打做个电商APP,雇电商团队,租仓库,大批量进货,成本花费不说,时
间周期也很长,最后验证不成功,钱和时间都会浪费。但很多团队都有
这个高举高打的问题,好像不搞个APP就不能叫创业似的,这是个误
区。
用最低的成本,最快地试错。
于是我就自己一个人开干了,自己找货源,仓库、发货就在我自己
的房间里,自己打包,有的时候也会找人来帮忙。
现在已经基本验证完毕,转化率是没问题的,具体要看之后怎么做
了。
☆第二步:学会放弃
不得不说很多人总是在坚持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有可能你不适合这
个方向,却偏要去做,有可能你不适合创业,却偏要去创。不是不可
以,而是风险很大,但如果你愿意去承担这个“不适合”的风险,那就去
吧。
至于如何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只能是去做,失败几次,就知道自己
适不适合了。一切没有开工前的分析都是纸上谈兵。和压力做朋友
以前我对压力的理解和大部分人一样,觉得压力是有害身心健康
的。
当遇到巨大压力的时候,我能躲则躲,给自己的理由是“不能有压
力,不然会有损身体健康”。有的时候,硬着头皮上,告诉自己要抗
压,要挺着,往往结束后感觉就像被扒了一层皮一样身心俱疲。
直到看了Kelly McGonigal(凯利·麦戈尼格尔)的The Upside of
Stress(《压力的好处》),我一下子对“压力”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完全转变了先前的观点,好像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为我打开了。
McGonigal的这本书是偏思维干预的,而另一本书,久世浩司写的
《抗压力》,则是将思维干预和练习相结合了的。
我把这两本书的知识和练习拆开了揉碎了,重新组合成了更浓缩、更易读并且操作性更强的方法。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了解压力,拥抱压力,从压力中汲取智慧。
☆了解压力
“只有当你认为压力有害时压力才有害。”
这句话应该是McGonigal那本书里最核心的观点。就像开头说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压力是有害的,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克拉姆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人们面对压力时
的思维模式会很大程度影响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觉得压力有害的人更倾向逃离压力源而不是解决它,会真的获得压力有害的结果;而以积极态
度应对压力的思维模式则能够把压力转化为一种资源,解决问题后达到
自我成长。
我们需要把“压力有益”作为一种信念,不断告诉自己这一点才能掌
控自己的成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压力的三个好处。
☆压力的三个好处
好处1:压力帮你处理挑战
压力来临的时候人的身体会发生变化。你的交感神经系统启动,它
会让你精神更加集中,全身的能量都会汇聚起来,呼吸加速,吸入更多
氧气,心跳加速,将更多氧气和能量输送给肌肉和大脑。
当你感受到这些身体变化的时候,恭喜你,压力这个开关已经帮你
开通了外挂包技能。你的抗压力被大大提高了。
这些身体的变化能够帮你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这是你的身
体在你遇到重要的事情需要能量挑战时送给你的礼物,你需要好好利用
它。
好处2:压力帮你提升社交
在压力状态下,人们会因为恐惧和紧张感而启动亲社会本能。
回想一下,压力大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想找人倾诉?是不是想找人
抱抱?
我记得自己考研的时候压力很大,那时候会经常打电话回家,和父母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而没有考研的时候,打电话的频率降低了,时
间也减少了。
可以说是压力促进了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读研的时候,因为学业压力大,大家组成互助小组,互相鼓励,一起完成任务,同学之间的情感非常深厚,要比本科较为闲散学制下的
同学友谊亲密得多。
所以好好利用压力给你的这种亲社会本能,当压力来临的时候多和
身边的人聊一聊,你会有更多收获。
好处3:压力帮助你学习成长
你的大脑会自动去吸收在整个压力体验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
成长为更加强大的大脑。
美国生物学家凯伦·帕克做的小猴子实验发现幼年经历过和母猴分
开压力的小猴子的前额叶更发达。
前额叶是掌管你对自己的控制和理性思维的脑区,前额叶越发达,你对自己的控制程度就越高。
所以经历了很多压力事件并且能够应对下来,你的前额叶脑区会得
到成长,不仅对于之后的压力处理会更得心应手,对于其他方面也会有
很大的提升,比如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和自控力等。
知道了这三个好处,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压力没有那么可怕了?
压力更像是一碗苦口良药,虽然苦,但是只要喝对了,你就能收获
比没有压力更大的好处。☆拥抱压力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如何“把握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这段距离”。
压力是外界刺激带给你的,如何处理压力全都看你,不同的应对方式会
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里有三大方法和很多小技巧来帮助你应对压力,通过这些方法去
应对压力,你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拥抱方法1:摆脱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第一步是要用一些方法来摆脱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
技巧1:承认并拥抱压力
和逃避或者否认压力相反,我们需要坦然地承认压力,对自己说我
压力很大。很多人觉得说自己有压力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其实并不
是。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只要这个事情对你来说很重要,你就会有压
力,不需要去否认这一点。
压力出现的时候,坦然地承认自己有压力,好好感受它的存在,并
且接纳压力,这是我们需要做到的第一步。
技巧2:系统思维干预
当压力来得太猛烈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不想干了”的感
觉。
这时候需要对自己进行一个系统的思维干预,通过问自己一系列的
问题让自己冷静下来。你可以把下面这些问题打印出来以防万一。
现在放弃会错失什么机会?对于你自己喜爱的价值和个人进步是不是会有影响?你的生命会因为这次选择而更加丰富了还是更加狭隘了?
如果你现在逃避了,逃避后替换的事情给你带来的好处会更多吗?
如果你不害怕有压力,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通过追求某
些机会,你的生命会成为什么样子?放弃这些机会你的代价会是什么?
花点时间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你会慢慢找到
面对压力的勇气。当这种思维方式变成一种习惯后,你就可以更从容地
应对压力了。
技巧3:减压四件套
运动、呼吸、音乐和写作这四个看似简单又普通的活动是极好的减
压方法。
当你觉得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首先找个合适的场所一边听自己喜欢
的音乐,一边散散步,尽量走慢一点,调整呼吸,把自己的呼吸放慢。
一直走到你觉得感觉好一点的时候再重新投入战斗。
这个办法看起来很简单,却非常有效。很多人知道这个办法,但总
是低估它,不愿意尝试。
下一次遇到压力的时候,去尝试一下好吗?
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技巧4:化压力为动力
压力越大意味着这件事情对你越重要,同时也说明这件事情对你而
言是有意义的。想象一下一个没有压力的人生,也就意味着没有什么重
要事情,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乐趣。所以当压力出现的时候,要意识到这是迎来了一次和自己的价值及
生活的意义相关的事件。压力只是一个激发你全力战斗的信号。
另外,很多能够预见的生活压力,也是有意义的,而不需要被妖魔
化。比如,刚刚有孩子的父母可能会手忙脚乱,有很多新来的压力,但
同时应该认识到这是甜蜜的压力,你肯定不会希望再倒回到没有孩子的
生活了。
既然获得了新的体验,那就适应一下新的压力吧,痛并快乐着,这
就是生活本身。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能持续给你减压的方法,看似没什么关系,但是
非常有用。
这个方法就是:写下你喜欢的价值和特质,并随时带在身边。
在脑海中想三个你觉得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价值。
比如,对我而言重要的价值是智慧、健康和挑战。
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就像是在心里给自己设定了一座灯塔,就算在
航行中遇到大风大浪,只要能看见灯塔,就不会太迷茫。
所以如果遇到的压力和我追求的这三点价值相关,我就会更容易克
服眼前的困难,把压力转化为实现价值的动力。
另外,把价值上升到更加宏观的层面,考虑你正在面对的压力事件
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帮助,也会让你的动力更
加充足。
技巧5:降服思维定式犬当压力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反应里会有很多下意识的思维定式,当
驯服了这些思维定式的时候,压力也会随之减轻。
久世浩司把这些思维定式分成七种,称其为“思维定式犬”。我挑了
四种我觉得最常见的思维定式犬:批评犬、放弃犬、忧虑犬、内疚犬。
批评犬就是遇到一些冲突压力的时候指责和批评他人,常见的想法
是“都是他的错”。
放弃犬不用说,就是遇到压力就想“我不行”,我要放弃。
忧虑犬既不想放弃又难过,担心自己做不好。
内疚犬总是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事情是不对的,这样的心态可能会影
响下一次的决策。
每一条狗狗都有不同的训练方式,每个人的方式也不同,你需要慢
慢找到和自己的狗狗相处的方式,不喜欢的狗狗要找到办法驱逐它们,或者和它们和平相处。
拿我自己举例,我和久世浩司的狗狗一样都是批评犬,就是经常觉
得别人是错的。每逢这个时候,我就会先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批评犬又
出现了,我驯服它的招数有点奇怪,就是会让它倒过来批评。让我站在
对方的立场上,然后批评我自己,批评了一会儿以后就会好很多。
拥抱方法2:培养自我效能感
很多压力的出现都是因为觉得自己无能力面对,当自己有能力的时
候就不会发生压力了。所以我们要逐步培养起自我效能感。
这个办法非常有用。我阴差阳错地做过很多舒适区域以外的事情,所以我的自我效能感非常强。因为之前的经验而累积的这种“我可以做到一切”的感觉,让我面对新的压力时会感觉我一定能挺过去。
技巧1:目标拆分的实际体验
光觉得压力大而不去做,那么就永远也没有办法去解除这个压力。
如果觉得任务太艰巨,可以先把目标拆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来做。再
大再难的任务都可以拆分到自己能够下手的小步骤。
从容易的部分开始做,慢慢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就会发现原本感觉
艰难的事情也没有这么难。压力就迎刃而解。
技巧2:范本示范
当自己还是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可以找个能看得见的榜样,周围
的同学、朋友,或者同事,竞争伙伴,或者自己的上司。看到别人成功
的时候,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技巧3:鼓励和积极氛围
和前面两者比,技巧3的作用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一个有着鼓
励行为和积极氛围的环境下,压力也会有相应地减少,这一条属于加分
项。
拥抱方法3:和他人取得连接
刚才也说了在压力下,人们的亲社会本能会加强。这也是抗压的好
办法。这里有三个技巧。
技巧1:抱团取暖
创投圈经常会说“寒冬来了抱团取暖”,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往往会质疑自己的能力,但是通过和很多其他创
业者进行交流,我发现他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也有同样的压力。
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也不再质疑自
己,而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了。
技巧2:感恩的心
当压力太大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给周围的一些人发送一些感谢的
话。如果觉得不好意思,也可以静下来在纸上写你想感谢的人,并且写
上为什么要感谢他。
这种感恩的情绪涌上来的时候,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比如,我压力大的时候就会特别感谢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他们处
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帮助整个公司一起往前飞奔。
看看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一定有能力解决眼下的困难,压力也会减
轻很多。
技巧3:帮助他人
你可能要说,我自己压力这么大怎么还有时间帮助他人?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你开始帮助他人的时候,你的压力反
而会减小,帮助他人的过程和结果会让你自己也取得成就感和效能感。
尤其是在一些压力事件中,你可以帮助到事件的直接相关者,转变
对压力的态度,把这件事的目的换成帮助他人,而不仅仅是完成这件
事,这样的思维模式会让你的压力转化为动力。
☆从压力中汲取智慧说完了在压力中有哪些方式可以抗压,下面来说说压力事件过后,如何帮助你的大脑更好地从压力中汲取智慧。
有个专有名词叫PTG, Post Traumatic Growth,中文是“创后成长”,指的是很多人在遭遇挫折和创伤后获得自我成长的过程。
有一句很鸡汤但是非常真实的话,“一切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变得
更强大”,说的就是PTG。当你经历过压力和痛苦后,回顾之前的一
切,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了。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理查德·泰代斯基博士发现经历过PTG的人会有
五种变化:
对生命更加感激;
人际关系更加紧密;
更加深入理解自己的优势;
获得崭新的价值观;
身体和心灵意识的提升。
每次压力结束以后,你可以做三个反思总结,养成习惯以后,你经
受的每一次压力都会带来一次成长。
思考1:你从这些经历中学习到了什么?
思考2:这些经历对你后来的人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3:回顾自己的经历有没有发现一些共同点?
最后提醒大家,了解了这么多思维干预的方法,不做都是白搭。如果你经常要承受很多压力,我建议你拿个小本子做一下压力管
理,把上面的练习都放在本子里,记录下来。
动手去做,和压力做朋友。年轻时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因为很早就被灌输了“理财要趁早”“理财很重要”这样的观念,所以
从刚参加工作开始,我就很关心理财这件事——读了很多小白启蒙课、被推荐了各种理财产品、每天记账、画必要开销非必要开销饼图等等,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想去搞明白那些烦琐的细节。
迟缓的我最终发现,对刚踏入社会拿着并不高的收入的年轻人来
说,花了很多时间(更多的是精力)去做理财,得到的回报也就是一些
小钱,这些钱连件好一些的大衣都买不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身边的理财专家会安慰你说:“‘聚沙成塔’嘛,先
从小钱开始理,理总比不理好。减少‘非必要开支’,精打细算,总是好
的。”
刚刚工作的孩子们为了省钱,会觉得房租是非必要开支,把房子租
到离公司很远的地方,每天通勤的时间甚至会超过3小时。加个班,换
车又折腾,回到家已经精疲力竭,周而复始,没有娱乐时间,更没有自
我提升的时间。
由于地理位置遥远,赴约成本高,也很少进行社会交际。几年过
去,可能房租确实可以省下一些,但能力没有太大提升,似乎仍然干着
螺丝钉的活儿,也看不到前景在哪里。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租个离公司近一点的房子,花钱买时间,然后
把时间投资到能为你带来增值的工作学习中去会怎样呢?你可能存不下
什么钱,但你其实用了最便宜的价格买来了最贵的东西——你个人价值
的升值。人类的流体智力在25岁左右达到巅峰状态,这时候的阅读速度、理
解能力以及其他学习能力都是这一生中最好的。而此时如果你仍然是单
身,那就更好不过,没有家务事需要分心,可以一心一意为自己增值。
除了房租,很多人为了多挣些钱,还会做一些和自我提升毫无关系
的兼职,看似是挣钱了,其实只是在用你宝贵的时间换取一些微薄的钱
而已。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第二次跳槽的时候可以去一家加班很多的大
公司,相比另一家比较轻松的小公司,一个月高出一千来块钱的薪水。
我选了那家小公司,因为这一千来块钱省下来的时间是非常多的。
我用每天晚上的时间去学习别的东西,去健身、阅读、练英语。
也正因为有了晚上和周末多出的这些时间给自己充电,我为自己之
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之后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我的薪资
不停地翻倍,直到现在自己创业,那时候看的管理和产品类的书也开始
发挥后劲儿。
如果你知道你的能力依然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你对你自己的期望
也并不止步于当下,那么在这种工资相差不多却能拥有更多升值空间的
情况下,你真的觉得多出的那一千块钱是赚到了吗?
正好前段时间和一个好友聊天说到女性婚后生育及看养孩子花费的
精力和事业平衡问题,这个好友提到的她外婆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外婆生了五个孩子,他们是工薪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很多像她一
样的女人选择了全职在家带孩子。外公说:“我现在的工资养得起你们
几个,你在家看孩子吧。”但外婆却用自己的工资的一大部分雇了一个
阿姨来看小孩,她自己仍然正常工作。周围人都说她傻:“你这样等于在替保姆工作啊,辛辛苦苦挣的钱
都被保姆花了,这是何苦呢?”
她只说:“还是有工作好吧,不管挣多少。”
就这样,外婆一边付着保姆的工资,一边工作,每天晚上回家还会
自学英语,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一路做到车间主任、厂长、局长。五
个孩子也发展得很好。
她的很多老姐妹现在谈起她来的时候会说:“哎呀,她不要太精
哦,当年只出了个保姆钱,现在当了个局长的官。”
也许会有人说,照顾孩子更重要。这又是另一个误区,因为照顾孩
子并不代表你就要做更多事情和花更多时间在孩子身上,并不代表这就
是更好的照顾。父母自己的示范,言传身教,相比天天陪着孩子却使用
了错误的教育方法,肯定要好得多。这也是个我们之前说的杠杆率的问
题,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教育孩子,最后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
意。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做到这样,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在事
业上有所成就。但不可否认,除非你自己觉得自己没有更多努力空间
了,自己的时间不值钱,否则,在年轻的时候花钱买时间可能是你最值
得的一笔投资。因为等你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你的时间会比别人的更
值钱,你再用时间换钱的时候,就可以换来当年的十倍、百倍,甚至成
千上万倍。
至于具体如何平衡时间和金钱,那还要靠你自己掂量。
今年年初的时候去一家规模虽然做得不大但是已经小有成就的企业
参观,看到一张没人坐的办公桌上散放着很多硬币,我说:“这儿有好
多钱呢,捡一下吧。”创始人看了一眼说:“不管它了,打扫卫生的阿姨来了让她们拿走
吧。”
我打趣说:“一分钱也是钱啊,聚沙成塔嘛。”
创始人说:“时间也是。”你以为你是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上个月有个姑娘在微信上问我:
“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一所完全不知名的大学里读书,想申请国外的
研究生。
“但周围的同学每天都逃课挂科,宿舍的其他女生除了谈恋爱吃火
锅就是在宿舍看电视剧刷微博。我每次在宿舍复习托福的时候她们都会
笑话我,说我们这么烂的大学还出什么国留什么学。
“我现在只好去自习室学习,但是这样一来和她们越来越远了,也
没什么共同话题,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太不合群了?”
“不合群。”
应该有很多人有着或者曾经有过相同的困扰,并且不合群带来的压
力可能会改变你的很多行为。
小到穿衣风格,大到事业发展。
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老爸去意大利出差,给我买了一双手工
小皮鞋。现在想起来,那双小皮鞋无论是款式、做工还是皮质都特别
好。
我生长的地方是一个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国企大院,那时候不要说出
国的人很少,连商场都没有,买衣服和鞋都是去农贸市场。
那段时间小女孩除了穿小白鞋以外,还流行着一种亮晶晶的粉色漆
皮鞋,模仿成年人的鞋而设计的略圆的尖头,上面装饰着很多塑料珍珠,还有一点小跟,那时候谁穿着这种鞋,简直就是fashion icon(时尚
偶像)了。
而我爸给我买的那双手工鞋,就是纯牛皮的,鞋底厚实又柔软,深
褐色系带,有些棱角的圆鞋头,没有任何装饰。
我拿到那双鞋的时候特别开心,觉得它好看极了,而且那时候没有
人穿过这种鞋,所以它有种别致的感觉。第二天我就高高兴兴穿着它上
学去了。
结果到了学校,其他女生发现我穿的既不是小白鞋,也不是粉色漆
皮鞋,而是一双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鞋子时,就忍不住开始吐槽:
“丑死啦,都不是漆皮的!”
“头好方啊,你爸买成男生穿的鞋了吧。”
随着班里的两个“意见领袖”的吐槽,其他女生也加入了笑话我鞋子
的队伍里。
现在想来,她们其实没有恶意,也就是小孩子更喜欢夸张地表达自
己,也更喜欢起哄。
但遭到嘲笑后,不管爸妈怎么劝,我死活再也不肯穿那双小皮鞋
了,甚至连自己都觉得那双鞋丑丑的一点也不好看。
直到很多年以后开始流行Vintage(复古风),我才突然想起来自己
小时候的那双手工小皮鞋,那样的款式和做工,可能很难再找到了,而
我的脚也长到已经穿不下那双鞋了。
我认识的另一个姑娘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却有着和我不同的解
决办法,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她的故事。她生长的环境比我的更偏僻。读高中的时候,她偶然在旧书店看到
了《西方哲学史》,出于好奇,顺手翻了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于是陷
入了对哲学欲罢不能的喜爱中,用零花钱接二连三买了《苏格拉底的申
辩》《谈谈方法》之类的书,课余的时候经常拿出来看。
“呦!你还看哲学哦,哲学家哦,啧啧啧……”
这是她一开始听到的最多的话,后来有人开始给她起外号叫“破拉
图”。
她并没有像我一样被人笑话后就停止了,每次有人这么说的时候,她就嘻嘻地笑着说:“对啊,就是哲学家呀,是不是很厉害呀,羡慕
吗?”
然后依然在看她的书。
很快,别人也就不再嘲笑她了。虽然依然会被叫作“破拉图”,她也
并不在意。
就像你们想的那样,她之后考上了一所著名院校的哲学专业,一路
第一读下去,最后公派留学去读哲学博士了。
我相信按照她的性格,就算不一定会成为柏拉图,但她一定会在哲
学领域上留下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而不只是混混日子。
从众很容易,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
平庸没有错,但那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人生。
古文里也翻来覆去都是这个道理,学的时候背得很牢,遇到实际情
况却又忘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如果觉得自己在某方面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过周围的人,那就赶紧努
力,换个环境,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是解决这种“合群”问题的唯
一办法。
以礼相待,客客气气,足够了。
“人各有志,不能强勉。”
自己喜欢什么,不必要非得“安利”给他人,也不要期望别人能够理
解甚至喜欢。
你以为你在分享,别人觉得你在炫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不管做什么,如果你坚信它是对的,是好的,就不用理会他人的嘲
笑,不要轻易放弃,也用不着争辩什么。
你以为你是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如何活成富有的人
如果你对“富人”的定义是财务自由,或者坐拥亿万家产,这篇文章
对你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这篇文章对富人的定义可能和你想象中
不同。
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在一家小公司做用户研究,月薪人民币3200
元。到现在我仍然记得自己接到入职通知时开心的感觉,因为我从来没
有想过,自己在没有任何专业背景仅靠自学心理学写了一些综述和统计
报告的情况下就可以被人接收。但很多周围的人都对我表示惋惜,辛辛
苦苦学的四年经济学不都白费了?
当时我许多大学同学的工资都在5000到6000元,听说做房地产销售
有拿到8000元的。毕业那个月我还看到一则新闻说,某国内顶尖大学的
一个女生月薪人民币15,000元却仍抱怨工资太低。但我却很开心,因
为我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每天都坐在办公桌前等待漫长的一天
结束。如果每个月用5000块来买每天8小时,不,应该是24小时的开
心,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个性价比更高的事情了。
后来,当逐渐做得得心应手,老板打算给我加薪的时候,我却有了
别的想法,想转去做设计师。
引用我的男神克利夫·斯托尔在TED(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
乐、设计,为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
称)说过的一段话:
“当你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像搞科研。第二次做这件事
情,就像搞工程。第三次做,就像成了一个技师。我是一个科学家。当
我在着手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想着下一件事情了。”对于我要转行的决定,我当时的老板很惊讶,问道:“你用户研究
干得好好的干吗去转行做设计师啊?”我说:“我觉得做设计师可以使我
给产品带来的价值更大一些,但也不一定,因为我没有做过。”
于是我准备了大概两周的时间,搞了一个当时看上去挺不错但现在
看起来很糟糕的作品集,兴高采烈地去找设计师的工作了。因为没有设
计师工作经验,我的薪水依然维持在人民币3200元的水平。这时候我认
识的大部分人的工资都至少已经涨了一次,跳槽的也大多是为了涨工
资。
但是我感觉自己似乎比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更开心了,因为以前的
很多想法现在都可以直接变成产品,我觉得自己的脑袋每天都在丁零当
啷地冒着火花。在连摸都没有摸过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我居然靠着一份
残缺不齐的安卓界面设计指南和一些网上截图,完成了两个手机应用的
线框图文档。当时,就算有人拿每月10,000元的工资让我放弃当时的
工作我也不愿意,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份工作更开心更值得的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到底不是科班出身的,做设计时没有底气,对于某一个设计,有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
做。然后我就申请了设计学的硕士,打算系统学习设计。离职的时候老
板和我说,不管你跳槽去哪里,希望你可以继续做设计,我觉得你在这
方面很有天分。
硕士毕业后,我的工资一次性翻了7倍。这个工资对当时和我一起
读硕士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因为他们普遍在本科毕业的
时候就能拿到这个数目的工资了。但对我而言,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为此我高兴了好久,觉得自己简直有花不完的钱。工作也棒极了,不再
像前一份设计师工作一样画线框图文档,而是完全参与到了产品的每一
个决策里;团队也是棒棒的,每天我都过得很开心。好景不长,“下一件事”又开始在我心里挠痒痒。北京创业圈一直如
火如荼,在被一个创业者拉进圈子以后,“设计”就又变成了“上一件
事”。而“做自己的产品”就变成了“下一件事”。混圈子,参与朋友的项
目,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我终于跑出来了。做自己的产品就和游泳一
样,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当收入变成负数,每一次交房租我都会觉得
钱包又变瘦了。
这时候我的同事们有些去了美国总部,有的去了欧洲的分公司,该
升职的也都升职了,工资自然不用说,连雾霾都不用吸了。但我站在北
京中关村创业街,吸着雾霾,看着IN NO WAY的牌子,觉得特别高
兴。一个师兄见了我说:“你看上去不像在创业啊,气色和精神头都很
好嘛。”
虽然第一个项目在撑了半年后死掉了,第二个项目也还没有太多眉
目,我依然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因为每天都能碰见不同的人,听到不同
的信息,处理不同的事情,视野变得开阔了,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自
己。我经常和别人说,创业的这大半年时间,是我到目前为止最穷也最
开心的时候。如果有人拿每月100,000元的工资去买我当时的开心,我
也不卖,我觉得没有什么比那种状态更值得的了。遇到一些创业者,他
们的创业原因是“财务自由”。我一直觉得“财务自由”就是狡猾的人卖给
愚蠢的人的信仰,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具体地观察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三类人组成的社会中:
看不到边际的愚蠢的人,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些人来告诉他们,他们
应该思索、希望、购买以及信仰些什么。
然后是狡猾的人的圈子,他们告诉那些愚蠢的人,他们应该思索、希望、购买以及信仰些什么。最后还存在着一些聪明的人,他们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正确
的,并且将此付诸实践,而不去管别人是否喜欢。
——《聪明人的训练》
原本好好地靠着自己的主动收入过日子的幸福快乐的人,开始觉得
没有被动收入就不能活了,看着张三李四阿猫阿狗炒炒股票玩玩期货都
财务自由了,觉得财务自由才是健康的,财务不自由就是一种疾病。于
是以前是拿钱换开心,现在为了财务自由就开始拿开心换钱,最后财务
自由了也不见得多高兴(你病好了能高兴几天?)。最倒霉的是换了几
十年还是没换到自由,反而把自己搞得越来越不开心。
我并没有资格和权力指责别人的价值观,只要你觉得你愿意为“财
务自由”而失去一部分的个人自由或者开心,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的。当然,如果你在追求财务自由的道路上特别开心那最好不过。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
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
有朋友问我,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说只要不死掉,不无聊就特
别开心,就够了。
不管贫穷或富有,我都觉得自己很富有。不知道这算不算你们觉得
的富人思维,反正我觉得算,我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可能是全世界最富有
的人。
关于不停换工作会不会影响所谓的个人积累,我个人的情况是从未
觉得有过影响,因为换工作的时候自己是有计划地而不是盲目地换。另
外送给大家一段乔布斯的话,老掉牙了,但是很经典。虽然你现在可能看不见未来,不知道你现在所拥有的、懂得的、了
解的能带领你到什么样的境界;直到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你蓦然回首
时,你才能将所走过的路串起来,进而发现就是这些点点滴滴造就了
你。因此你得相信这些即将来临的事物在更远的未来肯定会连在一起,你要有一定的信念:你的勇气、你的命运、你的生命、你的缘分。这份
信念从没让我失望过,而这也就是让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如果你出色地完成了某事,你该再去做其他的精彩的事情。不要沉
迷于前一件事太久;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是否能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对我而言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当
我晚上睡觉时,我可以说:我们今天完成了一些美妙的事。孤独是你最好的伙伴
曾有一年时间我与世隔绝。切断了电视、电话、网络和一切外界联
系,住在祖母的旧屋里,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外出买菜回来烧饭。
一个月后,最初的自由新鲜劲儿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无聊和孤独。
随着这种无聊和孤独感而来的是焦躁不安。两个月后,我终于打了一次
电话给家人。啰啰唆唆唠唠叨叨地一说就是三个小时,挂了电话后我甚
至都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打完电话的那晚,我觉得自己似乎把一年
的话都说完了。我觉得很累,便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三个月,大概是我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种无聊、孤独
和焦虑感开始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以前并未发现的一些事情所产
生的乐趣。我的听力开始变得敏感,能感受到风吹在玻璃上的声音、鸟
的翅膀在离房顶不远的地方扑棱的声音、水管里水流动的声音,以及自
己平静的呼吸声。
米饭开始变得有味道了,再也不用就着味道浓重的酱汁才能下咽,每一口饭嚼起来都是甜的,每一颗米的形状都可以用舌尖感受得到。水
也是一样。旧屋的水水质很差,喝之前需要沉淀很久。我会趴在水壶边
看水中乳白色的沉淀物慢慢往底部移动。水慢慢变得通透和澄清,用勺
子舀进碗里,喝的时候,觉得真的是在喝水,而不只是解渴。
这些看似无聊、无意义的、以前我从未关心过的日常小事,是一种
无法在忙碌、拥挤和浮躁的状态下体会到的发自心底的幸福。在此之后
的大半年里,我偶尔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但再也不会因为孤独
而滔滔不绝。当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当每一秒都是在认真地“享
受”和“过”,而不是在“赶”和“利用”,每天都过得平静而美好。在带来的书快要看完的时候,我的与世隔绝的一年结束了。我开始
重新和大家联系,打开电脑,打开手机。除了广告邮件,邮箱里最后一
封邮件的时间停留在刚开始闭关后的一个月。短信和QQ上有两个好友
在我闭关半年后给我留过言,留言内容是:“你是不是把我拉黑了?”
而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你在他们的世界里已经消失了一年。当
一年之后和他们说“你好啊,最近怎么样?”的时候,他们的回复依然会
和平时一样:“挺好的,呵呵,你呢?”这时候你才突然发现,自己原先
重视的,别人对你的看法,以及你所重视的对于一些关系的维系是多么
不重要。
当你不再对别人有着过高的期望,不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而生活,不去在意别人说了些什么,不再愤世嫉俗时,会突然觉得,自己完整
了。
也算是自由职业的好处之一吧,我现在还是会经常闭关,把自己清
零。当发现自己陷入了日常的琐碎,容易被一些无谓的话语激怒,为一
些丢失的关系所牵绊时,独处一段时间未必不是个好的解决方法。或许
孤独并不是最好的朋友,而你确实不再需要假以社交来填补自己内心的
空虚。
用《瓦尔登湖》里的两段话来作为结束语吧。
我发现,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独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有人做
伴儿,就算是最好的伴儿,没多久也会感到厌倦、无聊。我爱独处。比
孤独更好的伴儿,我从来还没有发现过。我们到了国外与人交往,大抵
比待在自己家里更孤独。一个人在思考或者工作的时候,总是独个儿
的,让他乐意在哪儿就在那儿。孤独不能用一个人跟他的同伴们隔开多
少英里来衡量。在剑桥学院拥挤的小屋里,真正勤奋学习的学生就像在
沙漠里的游方者一样孤独。……
我们每日三餐会面时,只不过彼此之间重新尝尝我们固有的那种陈
旧,发霉的奶酪味道。我们不得不同意这么一套规则,亦即所谓的礼仪
和礼貌,务使这种经常的会晤彼此都能包涵,以免发生公开冲突。每天
晚上,我们相聚在邮局、在交谊会、在篝火周围。我们住得太挤,互相
干扰,彼此说话吞吞吐吐,我想,就这么着,我们相互失去了一些敬
意。Chapter 2 职场养成指南
在你没有明显专业竞争力的时候,你比别人拧螺丝钉拧得好,就有
和机会走向你。看菜单与挑选合适的公司和岗位
如果你已经有明确的事业目标,也有自己特别想去的目标公司,那
当然是非常好的。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更多时候是并没有某个很喜欢的职业,自然也
没有对某家公司的偏好。
这篇文章适合那些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目标,没有特别喜
欢的公司或者强烈的意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迷茫中的人。
☆菜无上品,适口为珍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将人的工作价值观分成三种。
第一种价值观是把工作当作工作(job)。有这样价值观的人,工
作对于他们就是为了挣钱,生存下来,工作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拥有这
种价值观的人是人群中的大多数。
他们会更在乎工资多少,对于福利啊、假期啊锱铢必较,不管做什
么工作,一说到上班就不开心,最好没有上班这件事,天天躺在家里是
最理想的生活。
第二种是把工作当作事业(career)。有这样价值观的人,工作不
仅仅是为了挣钱,他们还会追求名誉和地位。拥有这部分价值观的人比
拥有上面价值观的人少了很多。他们更在乎升职空间,加薪空间,对所
做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多热爱。
第三种是把工作当作理想(calling)。有这样价值观的人,工作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加宏观的目标,比如和团队一起做出一项创新,改变一
个行业,改善人们的生活等,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他们较少在乎眼前的利益,会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并且在工
作上自驱力更强。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尽力做到最好。
价值观不会一直不变。
有些人开始的时候是“工作”,当发现自己的工作可以做得很好之
后,可能就会信心大增,对这一行业越发了解,能力也越发强大,也就
越想在这一行业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最终,变成“为理想而工
作”。
有些人抱着远大的理想,想改善一个行业,甚至改变世界,但是工
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工作里那些琐碎的细节是枯燥无趣的,靠自己微薄的
力量去实现理想是多么遥不可及。“理想”被磨灭,最终也落入工作就是
为了谋生的价值观里。
对于价值观不同的人,“好工作”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家长眼中的好工作,就是如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等,“稳定
而多金”的工作;或者他们会告诉你哪家公司薪水高就去哪家,一定要
去大公司,一定要去好行业,等等。
这些家长说的“好工作”通常都是基于第一种价值观的,即工作就是
谋生而已。所以如果你拥有第一种价值观,那么确实可以按父母期望的
那样找个“好工作”,只要工资尚可,工作不太辛苦就行。
如果你拥有第二种价值观,大公司和朝阳行业可能更适合你,层级
多,升职空间大。即使在一家公司升职达到瓶颈,还可以靠跳槽去别的
公司达到升职的目的。但如果你拥有第三种价值观,这些工作就不一定适合你。而不适合
你会导致两个问题:
①短期满足感过后的长期空虚感。
②无法发挥自身优势,成长通路被阻断。
如果你拥有第三种价值观,“好工作”的衡量标准在早期应该是成长
性的,就是你能够凭借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岗位上学到多少东西,同时创
造出多少可见的价值。
按照这个标准,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岗
位,不一定非要去大公司或者非要去创业公司,这就需要你按照下面的
步骤自己去判断哪种工作更加适合你。
☆你想吃什么?
如果你去一家从来没有去过的国外的特色餐厅,这家餐厅的服务员
不给你拿菜单,直接问你:想吃点什么?
估计你头脑一片空白。
这时候她把菜单拿来给你,上面没有图片,也没有对菜品的文字描
述,只有你不太懂的菜名。
这时候你可以选择了,但是你心里是恐慌的,你不知道自己选的是
否好吃,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些菜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做的,也就不
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吃。
这时候如果服务员给你拿了照片,并且给你看了菜品说明,你应该
就会更好选择了。如果有试吃,那就再好不过了。为什么这么啰唆地说点菜这件事呢?
因为找工作和点菜很像,职位的名称就像是菜名,职位的具体岗位
描述就像是菜品介绍,实习期或者试用期就像是试吃,而岗位要求就像
是你要为这道菜付出的钱。
当你不知道都有哪些工作可找的时候,当然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看菜品、试吃、挣够菜金。
☆看菜品
找菜单这个事情当然越早做越有益处。
我建议你拿一整天的时间出来做“找菜单”这件事。
菜品来源:家人的职业、师哥师姐的职业、招聘网站。把这些菜品
都梳理出来,然后找到看上去你感兴趣的菜。
招聘网站看这四家就行了:拉勾网(互联网垂直细分)、智联招聘
(行业最广)、猎聘网(中高端职位)、Linkedin(领英)(外企最
多)。
以拉勾网为例,你会发现岗位都是分在大类下面的:技术、产品、设计、运营、市场与营销、职能。
技术下面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程序员岗位,设计下面有UI设计、交互
设计等,你需要把它们一个一个打开,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各自的岗
位描述是什么,岗位需求是什么。
你看的岗位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道菜。☆试吃
看够了菜单,筛选出一部分你喜欢吃的菜,这个时候就可以去试吃
了。
试吃有免费试吃,也有付费试吃,付费试吃的效果当然更好。
这话怎么说呢?
免费试吃是门槛比较低的取得菜品信息的途径,不需要你做太多付
出。
这时候你需要善用领英和脉脉这样的职业社交应用。可以查看已经
申请过你想申请的岗位的人的简历是什么样子的,你离他们的距离还有
多远。这也是一个菜品的价格,看看自己什么时候买得起,做些什么才
能买得起。
在行App也非常有效,你可以在上面约到所感兴趣的领域的人,对
他们做职业专访,不仅了解职业需要的技能,也可以了解到这个职业的
真实工作内容,看看自己喜不喜欢,擅长不擅长。
付费的试吃,就是实习。
实习能够得到更多对这个职业的了解,看看自己对其是不是真的喜
欢,能不能做。
实习是你整个职业生涯里需要花的菜金最少的,因为它的要求相对
较低。
但是因为你是在和其他实习生竞争,你也需要有菜金才行。这个菜
金就是你对于这份工作的胜任力。你有什么能力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产生价值呢?
很多同学在投简历的时候可能对自己的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一无所
知,盲目去投简历乱碰乱撞。
我接到过太多和我们的岗位需求相距甚远的简历。比如投的是新媒
体运营的岗位,却对新媒体运营一无所知。
这就像你去了一家饭店,不看菜价就点菜一样。
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处在什么位置,也就无从提升能力,无从提升能
力就更无从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好工作。
无论是从我们自己招人还是别的公司招人的经验来看,大部分人,尤其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菜金都是不够的。
还有很多同学自信满满觉得自己特别有“潜力”,喜欢说“我相信我
能做好这份工作”。
你自己相信是没有用的,面试官相信才有用。
面试官判断你有没有潜力就是靠你过去的经历,如果你过去的经历
里什么都没有,潜力自然无从判断。
该怎么办呢?很简单,行动起来。
比如,看了菜单以后,对做产品感兴趣,就赶紧去学产品相关的内
容,独立做一些产品原型;想做产品运营,就从运营一个贴吧或者自己
的微信群开始;想做新媒体运营,就从运营自己的微信号开始。
持续的理论学习加实践,永远都是提高能力的最好路径。你必须有之前的积累,哪怕再少,也比一张白纸要好。
☆挣够菜金
在整个看菜单和试吃的过程中,你都可以同时挣菜金,就是有针对
性地提高自己在某个岗位上的能力。
不断练习,不断通过试吃来调整,最后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道
菜。
说来容易做来难,如果你脑海里对各种职业还没有概念,那么现在
就从看菜单开始吧。该不该把兴趣当作事业?
有人说兴趣和事业的关系像是烟和祷告的关系,说到祷告时能不能
抽烟,大家觉得不能,而说抽烟时能不能祷告,大家则觉得可以。但我
觉得可能“兴趣”和“事业”关系更像是“恋爱”和“婚姻”的关系。
☆初恋
有些兴趣你在年幼时为它疯狂过,但随着年龄增长,你们之间的鸿
沟变大,你们天各一方,唯有怀念时会涌上淡淡的甜蜜和些许哀愁。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了画漫画。每天上课的时候也在
偷偷画,A4纸画了一叠又一叠。很多人夸我画得漫画像印刷出来的一
样。我暗想:“我长大后要做个漫画家。”
但随着年龄增大,生活里出现了其他的兴趣,在注意力被分散的情
况下,漫画就成了那个被遗忘的初恋。我已经不知道自己上一次画画是
在什么时候了,蘸水笔也早已经不知去向,但是每次和别人说起小时候
的事情,总是会想起当年自己的画在班里被哄抢的情形。
“漫画家”三个字应该和我无缘了,但这成了一段很好的回忆。
☆前女友
有些兴趣像是和平分手的前女友,你爱过它,但最后它成了你的好
朋友,在关键时刻能助你一臂之力。
我本科读的是经济学,但那时候特别喜欢英语。买了很多单词书天
天背单词,坐在图书馆翻译自己喜欢的英文小说。后来,我让别人随便从这些单词书里面抽出单词考我,每个词我都能对答如流。
但不知为什么,英语对我的吸引力逐渐淡去了,背完了那么多单词
书后,我已经没有了当初学英语的那种激情。毕业后我做了很短暂一段
时间的英语老师,终究感到“这不是我要的职业”。
但我因为英语,得到了很多机会,在做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上少了
一个障碍,比如,我可以自如进行对外工作,阅读英文资料,等等。
对于这一类兴趣,建议去试,即使最后不能在一起,也是一种成
长。
☆苦恋
有些兴趣就像一个才华满腹却衣衫褴褛的恋人,你和她在一起的时
候是如此为她的才华所折服,但不会把她作为谈婚论嫁时的人选。
作为庸庸碌碌的大多数,我们太容易被现实打败。只有那些真正深
爱它的人才愿意无视其他条件,和它共度余生。
我连续考了两年的心理学研究生,都因政治分数没有达标而失败。
可我因此找到了一份用户研究员的工作,并以此为原点开始了我正式的
职业生涯。硕士毕业后,我仍然在考虑是否要去读一个心理学相关的博
士。但我深知学术的辛苦,读博士并没多少奖学金,而且一读就是五年
以上,博士毕业后很可能你大学同学的公司都上市了,而你的工资和本
科应届毕业生也没太大差别。面对着一边马上就能到手的高薪岗位,另
一边前途漫漫的学术之旅,我也不过是凡人,还是选择了工作。
我现在依然会阅读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因为我在等待那
一天,等我不需要它养活我时,我去养它。☆暗恋
有些兴趣谁都喜欢接触,却难以相处。就像一位校花,远观养眼,但要是想追到,则要费很大力气。
我一直以为我特别喜欢电影,但事实上我只是喜欢“看电影”而已,而谁又不喜欢看电影呢?坐在沙发上,拿包薯片,看就行了,不需要付
出什么。娱乐,谁都喜欢,而做一个娱乐从业者,却非易事。
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看了一些关于平行世界的书,便想入非非,觉
得自己可以写出一个很好的电影剧本,关于一个人如何通过平行世界改
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的。我越想越激动,抓起笔就写故事大纲,写了好几
遍。后来看到《蝴蝶效应》和《无名之人》的时候惊呆了,惊异于剧本
比我沾沾自喜写出来的故事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我竟然还会觉得自
己“有潜力”。
大多数人对于“有潜力”的定义可能只是自己有一些“绝妙好主意”,却不知道这些“绝妙的好主意”有可能是许多人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想过
的。
看校花容易,追校花难,追到更难。你说你爱她,你真的了解她
吗?你愿意为她付出吗?她华丽的外表,谁都愿意观赏,而观赏本身并
没有任何代价。大多数人以为自己的兴趣和事业的关系是苦恋,但其实
充其量只是暗恋而已。
对于这类兴趣,你想追就去追,给自己一个交代。
☆情人
有些兴趣就像情人,你无法投入你全部的精力去陪它,但你爱它,却除此之外给不了它更多。我喜欢写小说,也发表过一些小说,但我的小说产量很低,质量也
不稳定。我确实也想过做一个作家,但我也知道这养活不了我。全职作
家还要考虑更多符合市场的内容而非个人偏好。我现在无非就是得空了
写几篇,这样也不错。
这种兴趣,就像吃饱饭了喝杯酒,而酒却不能当饭吃。
☆到底要不要把“兴趣”当成“事业”呢?
极少有爱情可以永远保持最初的激情。没有谁规定一个兴趣要从一
而终,每一个新的兴趣就像是一段新的恋情,你为之动心过,疯狂过。
也有兴趣能一路相伴,就像从初恋到热恋到平静,相濡以沫,细水长
流,陪伴终生。
终究明白了,什么是可遇不可求,什么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什么
是“看上去很美”。顺其自然,不用强求。
这个问题很像:“我该不该和我女朋友结婚呢?”
我想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十战九胜的面试终极指南
在开始阅读指南前,首先要明确一点,如果你肚里没货,能够通过
面试就只能靠运气了,要么招聘方极度缺人,要么那天面试官吃错了
药。
我们这里的面试指南并不是在你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得到offer的奇技
淫巧,而是让你能够在面试前挖掘出自己需要被面试官了解到的信息,并让信息充分表达的方法。
网络上流传了很多看似厉害但实则会对面试结果造成严重伤害的抖
机灵似的奇技淫巧。比如,通过用专业名词来放大自己的能力,不懂的
人可能“不明觉厉”,但是你要知道面试你的都是专业人士,肚里的货没
几斤几两的活,问几句就露馅儿了。
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人人都有,勤练内功最重要。
☆面试到底面什么?
我问过不少快要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理解的面试是什么,答案五花
八门,但是通常是模糊的或者片面的,比如,看看面试者是否有能力,是否有潜力或者是否合适等,但是不知道“能力”或者“潜力”到底是什
么,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合适”。
如果我们把面试拆解开来,看到问题的本质,就知道面试该如何准
备了。
首先来看一个核心概念:面试是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你提供的信
息,了解你对于某个岗位的“胜任力”有多少。我们把“胜任力”再拆分开来,可以分成六个方向。
●一般智力
●学习能力
●知识经验
●工作意愿
●个性性格
●价值观
每个公司、每个岗位、每个岗位的不同级别对于“胜任力”的需求都
是不同的。公司当然想找一个六项全能的人,六项全都满分,但现实中
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会有一些妥协和权重。
对应届毕业生而言,用人公司知道你知识经验不足,核心考察点在
一般智力,同时兼顾学习能力、工作意愿和个性性格,有些公司也比较
看重个人价值观是不是和公司价值观相符。
如果你的一般智力出色,又有知识经验,工作意愿强烈,性格和价
值观过关,那么应该就能算是个优秀的候选人了。
而对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核心考察点在于知识经验,同时也会看重你的一般智力、工作意愿和其他一些方面。
有的时候你觉得你和同行水平差不多,其实只是你没有横向比较
过。我们在面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作年限差不多,做着类似的事
情,但是水平差距很大的人。如何提升业务能力在这篇文章里不多说,我们会在之后谈起。一般智力主要看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官出的问题可能是情景性
问题,就是假设一种场景需要你解决,看看你的解决思路是怎样的;也
可能是行为性问题,就是通过你之前的经验来看你做出过什么样的业
绩,怎么做的,等等,以此来了解你如何解决过往的问题,从而判断你
会如何解决将来的问题。
理论上说,一般智力不需要工作经验来体现,最纯的一般智力测验
应当是和工作无关的智力测试题,类似于一些逻辑测试。但是现实中的
面试,除了一些大型公司喜欢出一些智力测试题以外,大部分公司还是
更看重结合具体事例表现出的智力。那么无疑,工作经验会增强你解决
问题的能力,同一个人工作一两年以后再看当初零起点的自己,肯定是
不一样的。
如果你面试的竞争对手在某个岗位上已经实习了很久,积累了相当
多的经验,那么你不仅在知识经验上没有办法和他竞争,而且在问题解
决方法上也很难与他竞争,除非你天生就非常聪明,或者对方真的很差
劲。
如果你没有参加过任何实习,如果你现在还有时间,赶紧找个企业
去你想做的岗位实习。如果没有时间了,那么你只能回想一下你之前解
决过什么问题,找个解决方法很棒的案例。因为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面
试者,面试问题可能会是“说一件你觉得自己做得最成功的事情”。
学习能力也是最被看重的,你可以准备一个案例,结合问题解决能
力和学习能力一起来说。举个例子,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现公司部门
之间的会议很混乱,没有人主持会议,会议上经常发生争吵,吵完以后
也没有决策,而且会议时间经常拖延。于是我自己查了会议管理的学习
资料,学习怎么开好一个会,然后主动承担会议主持的工作,改进了具
体的流程,之后公司开会的效率大大提高。你所准备的一定得是个真实案例,不能瞎编。因为说到这里,话还
是很空的,一个合格的面试官一定会继续追问你,问你是怎么改进的,所以这时候你如果没有干货的话就编不下去了。
除了上面这些核心看点,工作意愿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在面试中
面试官可能会问你是否了解他们企业,这时候你能够对答如流,会在动
机方面有很大优势,尤其对创业公司而言。当遇到能力差不多的两个人
难以抉择的时候,企业肯定会优先选择对加入企业意愿更强的那一个。
你能做的是:
(1)提高对应聘公司的了解。知名企业就不说了,大部分人多多
少少都会了解一些,尤其是行业巨头,他们也不会太关心你对企业的了
解程度。但如果申请的是中小型的企业,你需要尽可能提前了解关于这
个企业的更多信息,知道他们的业务、行业地位、发展现状等。
(2)提高对岗位的了解。如果有了意愿岗位,就需要尽快多花时
间去接触,实习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不能去大公司实习,就去小公司实
习,实习最起码能看出你有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意愿。
(3)要从实习中汲取知识和经验。
了解的渠道多种多样,上网搜索、问周围和这个企业有关系的人都
可以。
最后,性格和价值观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是否适合这个岗
位,是否适合这个公司。面试中只要做到礼貌,如实回答就行了,这两
点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也很难在面试中掩盖过去。
总之,内功还是最重要的,至少现在你知道该从什么角度提升内功
了。☆面试的类型
说完了面试的内核,我们来说面试的形式。
面试大体上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漫谈法和无领导
小组讨论)。大型企业最正规的面试方法基本上都是结构化情景面试。
结构化情景面试主要由下面四类问题构成。
●背景性问题
●行为性问题
●情景性问题
●工作知识性问题
背景性问题
背景性问题最简单,就是再次核实和细化一下你的简历。
主要问题有:你之前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
司?为什么想进入这家公司?未来的打算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没有什么难度,把原因想清楚,如实回答即可。注意不要
出现数落上一家公司的不是,或者隐藏或编造自己经历的情况。
行为性问题
行为性问题就是通过让你描述自己过去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具体
情况来了解你的特质。它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过去的行为可以预测这
个人将来的行为。比如,我们会经常问面试者最近看了什么书,如果他支支吾吾答不
上来,就说明他没有阅读学习的习惯,从而可以推断他之后也不太可能
会突然看书学习。
除了这种问题,更常见的是问你之前一些在简历里出现的业务问
题,问题的结构是用STAR的结构来进行的。STAR代表Situation(背
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
比如,你在简历里写了你在某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运营,说你运营
的时候每个月可以增加两万名新的关注者。
这个数据如果单独拿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同的平台,不同
的环境背景,数据都是不一样的,哪些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哪些是你个
人因素造成的,面试官会首先了解你业绩取得的背景(Situation),比
如这个公众号在你运营之前的增长率是多少,用户基数是多少,有没有
其他团队辅助等。
了解完背景,面试官就会详细了解你具体的工作任务(Task)。还
是用运营来举例。运营有很多具体细分的工作,比如你之前的运营包括
了约稿、策划和执行用户活动等等,你都需要详细地介绍一下。
除了了解你做过的事情,面试官还要了解你是怎么做的,也就是你
的行动(Action)。你需要告诉对方你具体做这些Task的时候是怎么进
行的,难点在哪里,是如何解决的,以及你的亮点在哪里,你做的运营
好在哪里,等等。
很多面试者在这个环节做得很不好,总是想草率了事,面试官只好
不停追问。如果能够很顺利很完整地分享一个案例,是个非常大的加分
项。
最后肯定是要关注任务完成的结果(Result)。结果好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需要有自己的反思,如果再做一遍会改进哪些地
方,自己主动说也是个加分项。
同样,不要撒谎,撒谎很难看。即使没有一个很好的数据结果,合
格的面试官也会从你如何处理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你的优点。面试并不是
绩效考核,不会过度唯结果论。
情景性问题
情景性问题是补充行为问题不足的,因为有一些场景你可能没有遇
到过。
所以情景性问题就是虚拟一个场景,看你如何解决,怎么解决。
拿电商运营举例,可能的问题会有:“夏天到了,我们需要做一期
适合夏天的商品的团购,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定选品,也没有有意向的供
货方,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
这种涉及业务的问题就非常需要业务经验了,没有业务经验就只能
拼短时间内的问题解决思路。这就不是“如何回答好面试问题”这么单纯
的一件事,而是你长时间积累的体现。
和专业相关性不强的问题可能会是:“如果你和另一个部门的同事
就一个问题发生了冲突,你想将价格定为100元,他想定为150元,你会
怎么处理?”
这个也没有标准答案,就是看个人如何大开“脑洞”,各施所能了。
工作知识性问题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都是业务知识,程序员肯定是要靠编
程,设计师要看你的作品集,运营会问你数据分析相关知识等。书本、他人经验、实习经验等都是获取工作知识的途径。
以上就是对结构化情景面试的揭秘。你知道了每一个问题的问法和
目的,就可以提前准备好可能被问到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应对自如,不
至于明明自己有货却临时想不出或者表达不透彻了。
大部分中小型私企都会采用非结构的漫谈法,但是面试问题其实和
结构化情景面试的问题差不多,我们按照结构化情景面试来准备就好
了,至于到场后问题顺序是怎样的并不是很重要。
☆特殊的面试
还有一些特殊的面试,网上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只
简单提一下。
压力面试
压力面试会挑一些让你难以回答的问题,并且面试官态度非常恶
劣,让你觉得尴尬难堪,看在这种压力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面试官
面试结束的时候会和你解释。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态度非常不好的面试官的时候,多半是要接受
压力面试,你千万要小心,不要因为压力过大而爆发或者失控,保持礼
貌,回答好问题。
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让一堆面试者讨论一个问题的面试方式,面试官
会在旁边观察。陷阱就是很多人把这个当成了辩论赛,一旦开始讨论就
咄咄逼人,好像不采用自己的方法就不行。我们把无领导小组讨论分成四个角色,你在心里想好来挑一个角色
就行了。
可以选择比较困难的领导角色,也就是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流
程、规则,以及控制场面、记录结论,等等。
比较讨巧的是计时员,告诉大家你打算当计时员的角色,提醒每位
参与者的发言时间,还有结束时间。
另外还有协调员,当争论不下的时候你可以出场救援,推进会议继
续。
最后是总结者,可以准确地把会议结果总结下来,以简单报告的形
式呈现,准确而不走样。
这四个不同的角色,你可以在其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记得,如果你想好了,就可以先下手为强,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想担任哪种角
色。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在这里提一下。
多看“面经”多练习
很多大公司都会有“面经”在网上,非常多,可以参考;也可以请参
加过目标公司面试的往届的师兄师姐吃饭,让他们分享一下面试的细
节。
总之如果你很想进某一家公司,要尽可能地去找各种渠道打听这家
公司的面试题,主考官是谁。我通常在每次面试前都会“人肉”搜索一下主考官,看一下他的背景是怎样的,猜测他有什么偏好,对症下药。
服装
很多应届生面试时很容易不小心穿个保险推销员套装就出来了。除
了咨询、投行、银行等行业以外,其实大部分公司面试都不需要穿正
装。穿Business Casual(商务装)或者Smart Casual(休闲装)都可以。
另外要注意的是,穿你熟悉的衣服,或把新衣服穿几次。尽量不要
穿刚买的衣服去面试。有些同学刚买了西服,崭新的是好事,但是你会
发现他穿了以后就浑身不自在,好像不是在穿自己的衣服似的。
妆容
我自己觉得化妆不应该是所谓的女性面试的基本礼仪,如果是,那
么男生也需要化妆。如果你来我们公司面试,完全可以不化妆。
但架不住大部分企业觉得这是基本礼仪,为了不坑你们,我还是得
说一说。
最基础的一点,淡妆!淡妆!
不要贴两片比鞋刷还大的假睫毛还要外加超大直径灰色美瞳,记得
你是去面试,不是去夜店。虽然这种低级错误出现的概率很少,但还是
要提一下。
第二点就是不要出现粉色和大红色。大红色可以出去玩用,粉色会
让你显得稚嫩不成熟,这两个颜色都尽量别在面试中出现。
第三点是注意细节。
我面试过很多粉底浮粉卡粉到我都想伸手帮她撸下来,还有色号太白就像掉进面粉缸不说,脸和脖子还不是一个色儿;睫毛刷好几层,一
坨一坨弯弯曲曲的像苍蝇腿;口红边缘歪歪扭扭、脱色、嘴巴还起
皮……这样化妆真的还不如不化。
我推荐打好底妆,再简单画个眼线、刷个睫毛,然后涂个豆沙色或
者珊瑚色的口红就行了,不要搞得太复杂。尤其是如果你平时本来就不
怎么化妆,突然化妆还会觉得别别扭扭的。如果化不好,真的不如不
化。
皮肤太干,除了做好保湿以外,可以往正常的粉底液里加一滴护发
精油解决粉底不服帖的问题。你会发现粉底突然就像丝绸一般顺滑了,而且保湿度也会提高。油性皮肤要在夏天打好散粉,别不小心脱妆了。
快到门口的时候记得拿镜子出来看看是不是脱妆了,补补妆。
礼仪
不要迟到!提前一点到。
就我们公司而言,如果你迟到了10分钟以上基本上就pass掉了,不
管你有多优秀。如果连面试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无法准时,以后在工作中
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态度
大部分新人通常的毛病就是唯唯诺诺的,主要还是不自信。短时间
解决这个是不可能的,想要提高自信,就是要多实习,和社会接触多一
些,学生气就会少一些。
不过还有一些面试者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仅
能力不好,而且让人看着也很讨厌。所以也不要过度自信,觉得自己很厉害。
还有一些职场老油条就一副“我经验这么丰富,你们爱要不要,反
正找我的人多了”的模样,这样也是不行的。
又或者面试者摆出一副去谁家闲聊的样子来,自来熟得不得了。或
许有些独特的面试官会喜欢,但大部分面试官都会觉得这样的态度有问
题。
行业很小,尊重面试,给自己留条后路。
好了,这些就是关于面试所有你应该知道的事情,下面我们来说说
如何提升工作相关的综合技能。工作两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千万不要小看“拧螺丝钉”。
很多应届生刚进入职场,无论实习或是全职,别人问起来,就会
说:“唉,拧螺丝钉的工作呗,打打杂,不知道还要干到什么时
候。”“大材小用”或许是每个职场新人的心声。但真的是大材小用了
吗?
来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司机。很多人会觉得,开车嘛,不需要什么技术含
量,谁都会开。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直到我有次搬家换了班车线路。
这辆班车,在我坐车的两个月里剐蹭了两次,因为不及时检修而抛
锚了两次,车门永远是坏的,关门要用手。即使这样也不修,每天上车
大家不是喊空调温度高了就是空调温度低了,平均10分钟来一次急
刹……每次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班车司机总是骂骂咧咧,大意是倒了
霉了之类的。他应该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
反观换路线之前的那位班车司机,我才意识到,他每次都会把空调
调到合适的温度,然后自己走到车厢的最后去感觉一下温度。我坐了一
年,他的车从来没有剐蹭过,没有抛锚过,没有迟到过。这种细节你是
感受不到的,因为你觉得这是正常的。但维护这种“正常”是需要在每一
个细节上都用心照顾到的。
当然,这也存在管理问题,如果有一系列规章制度手册的标准化班
车服务可能会好一些。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来,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
情况下,同样是拧螺丝钉,差别是很大的。这也是影响到以后工作的原因之一,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从拧螺丝钉变为制定机制的人,而有些人则
只能永远拧螺丝钉。
用打车软件也很能够体会到这种“拧螺丝钉”的巨大差别,有些司机
永远找不到你在哪里,也不和你打电话确认地方,有些司机的车里散发
着怪味,也有些司机会快速准确接到你,车里干净整齐,绕开拥堵路
段,按时把你送到目的地。
第二个例子,“打杂”。今年夏天,一个叫刀刀的大二女孩来全职帮
我们公司处理一些客服、打包、文章排版之类的杂事。她只待了一周,时间很短,但是给我的印象很深。
虽然是全场无客服,但是有一些必须由客服来处理的售前问题,比
如填错地址了,或者别的一些问题都需要人来处理。刀刀自己用一张
excel表格,把所有的问题都记录了下来,统计了一下问题的频率,然后
把出现频率比较多的问题通过页面信息调整的方式解决掉了,就这样在
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就把后台咨询的问题降低了八成。
我之前也找过实习生来零散帮忙,他们基本上都是坐在电脑前,人
问一句,答一句,没有人来的时候就看看微博。有的时候遇到挑剔的客
户,可能还要吐槽两句。从没有人像刀刀这样做。
打包也是,刀刀是目前我遇到打包第二好的人(第一好的是我一个
来帮忙的朋友)。打包看似是一项如此简单的工作,但量大的时候,差
距就显现出来了。我之前帮一个做淘宝的朋友打过包,淘宝店一直做不
大,也完全没有流程管理意识,打包就是随便打,速度又慢,错包率又
高,还经常漏单。
通过那次帮忙打包的经历,我们参考了一些淘宝皇冠店的发货流
程,如果严格执行的话,错包率和漏单率基本可以降到零。刀刀和我配合得很好,她在的时候我们的错包率和漏单率一直都是零。
我一直以为是这个流程好,结果却发现,再好的流程,也挡不住执
行时候的失误,而这些失误千差万别,如果写在流程手册里,可能读都
读不完。在刀刀离开以后,又有许多人来帮忙打包。
出现的事情有:有人在看完打包示范之后,依然拿反了打包器,打
伤了自己的脸;有人比较麻利,打包速度非常快,觉得这个流程慢,打
包到中途擅自更改了一些细节,导致那批货漏发了很多眉笔;有人拣货
的时候总是看错编号;有人打着打着就犯糊涂,发生好几次封箱完毕才
发现一个货还在拣货框里;有人封胶条的时候总是封不紧,开口处总是
有一条大缝隙……
我自己也在反省,是流程的问题呢,还是人的问题?两者都有的情
况下,我能做的,只有优化流程和找到更合适的人。
再说排版。可以发现,我们的排版越来越好了,这里面有一半是刀
刀的功劳。开始我只是让她简单地把知乎上的文章复制粘贴到微信公众
号里,而她却问我,可不可以改进一下排版。我说好啊,当然好。
然后,她给我发了几个其他排版比较好的公众号的样子,自己选取
了一些比较好的排版方式融合了一下,排了一个版给我看,并且和我解
释了为什么要这么排。
我不是很认同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种强行捆绑,能够扫天
下的人必定是有着超越一般人的某些天赋,扫地和扫天下也是两种截然
不同的能力。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特别过人天赋的普通人,许
多应届生毕业后是没有明显的专业竞争力的。而在你没有明显专业竞争
力的时候,你比别人拧螺丝钉拧得好,就有和机会走向你。也许你会说:给一样的工资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拧螺丝钉被人不屑
是因为任务的绩效标准通常很低,比如车安全准时开到终点,比如回复
解决顾客的疑问,人人都可以做到。而难的不在达成,难在“拧好”,在
于“出色”。
因为在“拧螺丝钉”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
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许刀刀目前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什么专业上
的优势,但是我相信任何一家她去实习的公司都会愿意把更多的机会留
给她,去培养她。
在你抱怨“大材小用”的时候,不要小看“拧螺丝钉”,如果你还不能
证明你能干拧螺丝钉以外的事情,请先拧好你自己的螺丝钉,才能够获
得更多证明你有大用处的机会。
今天,你的螺丝钉拧得好吗?标杆管理与职场晋级
很多同学很迷茫地问:“不知道自己要干吗,没有目标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我要和大家来说一下标杆管理法,不一定马上能解
决问题,但是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思路。
标杆管理法(Benchmarking)是由美国施乐公司20多年前首创的,是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
理方式之一。
“……是一种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
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原始的Benchmarking作为企业管理方法,从选择标杆到评审一共有
12个步骤。我们换个思路,把企业用的这种管理方式简化后用到个人管
理上,也同样适用。
☆第1步:选择一个好标杆
在企业管理上,管理的标杆可以分成5类。
但是在个人管理上,其实没必要分得那么细致,我们只需要找到一
个非常具体的人作为短期标杆就可以了。
设立长期标杆非常困难,因为大部分人看不到那么遥远,谁知道10
年后世界是什么样子呢。我10年前还在读大学呢,完全不知道自己现在
会是这个样子。但是找一个短期标杆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前几天被王健林的1个亿小目标刷屏,我们认真地来看这个问题。
大部分人选择王健林作为一个短期标杆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中间的差
距太大了,并且时代、机遇等并不一样。
你设立的这个标杆必须是可行的,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
比如,我自己在“护肤”这个方向上选择的标杆就是美国的宝拉·培
冈。很多人对她应该不陌生,她算是美国护肤科普最有名的人。她是草
根出身,最早是化妆品柜台的销售人员,后来凭着自己对护肤的信念和
执着一路走到今天,书籍销量过亿,还有自己的知名护肤品牌宝拉珍
选。
我如果在5年内可以做到她的70%,就可以给自己打个100分了。标杆管理对我来说非常奏效,再给你们举几个例子。
记得15岁的时候,我第一篇小说发表在了《青年文学》上,高兴得
不行。在此之前的3年时间,我都是在参照《青年文学》上的作者们写
小说,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青年文学》上发表小说。
在学交互设计的时候,我并不是交互设计这个圈子里的人,但我经
常看很多当时已经很有名的交互设计师的博客,我的标杆就是“5年后我
也要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后来我实现了这个目标,并
且当时的那些标杆现在都成了和我关系很好的朋友。
我准备做自媒体的时候也一直在学习大号,标杆就是“一年后我也
要成为这样的大号”,然后我这个目标也实现了。同样,那些当初我向
其学习的大号也都成了我的朋友。
如果没有标杆,闷头前进,你就很难知道自己走到了哪一步,走错
了哪一步。
现在想想你周围有谁值得你设置其为标杆的?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5年以后最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什么样
的?你最不想成为的人是谁?你最想成为的人又是谁呢?
如果生活的圈子比较小,可以多看一些人物传记,多参加一切能和
圈外人有接触的活动,不要自己干等着那个“标杆”出现。
☆第2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产出差距”
找到标杆只是第1步,第2步是找到你们的产出差距。
我们关注一下产出差距,就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个人产出。可以看到2年前的我什么都没有,从零开始。2年后我向前走了一小步,和宝拉妈
更接近了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产出需要有“量”也要有“质”。比如,前段时间有个
很勤奋的男生跑来问我说他天天写公众号,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
天天写公众号的人有很多,读者并不是关心你有没有天天写,而是
关心你的每一篇文章能给读者提供什么价值。
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质量如何,可以多找一些专业的人士看一下
你的产出有什么问题,和你的标杆差距还有多大。
你能做的就是去了解你的标杆都做过什么事情,正在做什么事情,有哪些成就。挖得越细越好,把时间先后顺序理出来。千万不要只看到人家几十
年努力后的最终结果,然后就把这个最终结果作为“产出差距”,这样就
和王健林说的1个亿小目标并没有什么差别。
☆第3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输入差距”
梳理完了产出差距,你并不可能马上开始做,你的标杆能做到而你
目前不能做到的原因是你们有着很大的输入差距。
也就是你没有学到的东西,你的标杆先于你学到了。这个输入差距
的意思就是要学什么。
比如,我知道宝拉妈的产出是专业的护肤内容。那么我的护肤知识
可能是很局限并且没有那么专业的,要学的就是护肤相关的知识。行业
经验我没有,那么可以先从理论知识开始,行业经验可以等理论知识完
备以后再找专业人士请教。我读交互设计前知道交互设计师的产出物是线框图,但不知道从不
会画到能够画出线框图的过程中交互设计师需要学什么技能,于是就把
招聘网站上能看到的所有大公司的岗位描述都读了一遍。
能够知道“要学什么”的途径很多。互联网这么方便,你们这么聪
明,一定能找得到。
☆第4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渠道差距”
知道“学什么了”,但是“去哪儿学”呢?
毕业以后,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自学,如果有现成的培训课当
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能做的就是下面三方面的信息学
习。索引信息
索引信息比较短小,在行的一次行家课、知乎或者微信上的大部分
文章都属于这种。
千万不要把这种信息当作速成的干货,并不可能!
索引信息的最大作用是“师父领进门”,给你一些具体的目标、框
架,让之后自学干货时不会南辕北辙了,帮助你避开很多坑,给你指明
方向。
我2016年开始用在行,我在在行上花了两万元,了解了市场营销、公关、校园推广、企业管理等很多领域的大体学习路径。比如果壳的COO(首席运营官)姚笛老师就给我讲了管理的基本常
识,我知道了什么是TOC(瓶颈理论),如何做目标计划、执行反馈
等,知道自己该看一些什么书,平时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深度信息
有师父领进门,更深入知道自己缺什么了以后,就可以按照师父的
方法来进行学习。
专业的书籍和网络课程可以让你深入系统地进行学习,会让你短期
内快速成长,如果你学好了这部分知识,并能够吃透,那么,这足够你
踏入一个新领域的初级岗位了。
我以前没有做过公司管理工作,也没创过业,创业以后,大量公司
管理和项目管理知识都是从书里学来的,有别的公司的知识,也有研究
的理论,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没有学过市场营销,所以会看一些经典的营销学的书籍。
当然啦,进化论书架里化妆品专业的书籍,我也都在看。
对于前两种信息我非常看重,如果你只是一直在接受被动的信息,说明你没有持续学习的习惯,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新的困难,很容易变
得无所适从。
实践信息就是你在工作、实习、兼职中获得的一手信息,可以使你
得到巩固,同时开始有阶段性产出,一步一步接近你的标杆。
比如进化论里的普普本来是一个学生物化工的纯直男,来进化论以
后就一直在写文章,不断和我一起修改文章,我眼睁睁看着他的专业度
一点点超过我(虽然还是写得有点让人看不懂……)。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种信息缺一不可,只关注一类信息很容易浅
尝辄止,甚至南辕北辙。
比如有些人看看知乎,听两节行家课,就觉得自己学好了,其实只
学了个“目录”。或者抱着学干货的心态去听“目录”,导致“目录”也没有
学好。
有些人只看书,看的书有偏误也不知道,很容易就走偏了,或者只
是纸上谈兵。如果你还在上学,我强烈推荐你每个寒暑假都找一份全职
实习,这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有些人只实践,成长速度就很慢,视野也会很狭窄,而且容易因为
自己是“业内人士”而一叶障目并止步不前。职场上的大部分人可能都会
忽略前两种信息,所以到了职业瓶颈就很尴尬。
任何时候都想想自己在这三种信息里缺乏哪一种,最好赶快行动起
来。
☆第5步:开始做吧!
找到渠道,知道学什么了,那么就制订一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开始
干吧!
开始朝着目标行动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守住你的标杆,每做
一点都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离你的标杆更近了一些。
只有“守”,不断模仿,优化自己,才能最终变得和你的标杆一样,之后才能达到“破”和“离”的状态。旋风式升职法
日本的福井克明写了一本书叫《“升职超人”教你旋风成长法则》。
这本书是我进入职场后的第一本职场启蒙书。书中的道理非常浅
显,但是后来我发现大部分人对这些道理是没有意识的,或者有一些模
糊的意识,却不知道怎么去做。
这是一篇把福井克明的理念和我的个人经验融会贯通后的相对精华
的文章,希望可以对职场新人或是处于升职瓶颈期的人有所帮助。
☆机会留给什么样的人?
大部分情况下公司更愿意把机会留给自己人,而不是空降。但如果
在等待期内没有人能够胜任,那么这个岗位便会更倾向于空降的人员。
一旦空降人员到了,那么这个上升通路就又会被堵住很久。
不同公司,不同岗位,不同上级,任用标准肯定是不同的。
之前在面试的章节中也说了,判断一个人对于某工作的胜任能力,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看他之前做过什么事情。
那么在你的上级做出谁升职这个决定之前,你所做的所有事情就都
是他的判断依据。
可是相近的岗位,似乎大家都干得差不多呀,怎么和别人拉开差距
呢?一个关键点在于上级布置的“新的重要任务”,你需要抓住这类机
会。
这类机会的出现会有几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是“平移型任务”。因为你原业务做得不好,上级想看看
你换个业务是否可以做好,如果还是做不好,大概你就需要卷铺盖走人
了。那么这个机会对你来说是救命机会。
第二种可能是“晋级型任务”。因为你原业务做得非常好,上级觉得
你可以做挑战性更大的任务了。这个机会对你来说就是通往上升螺旋的
第一步。
第三种可能是“加分型任务”。这是一些非常有挑战且很有价值的任
务,并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但需要有人来完成。如果你可以高效压缩
日常工作,那么就有精力来做加分型任务了。这类任务也是上升螺旋的
一部分。
接到重要任务,并且能做得很好,甚至做到超出预期,那么就会持
续接到更多重要任务,这些经验积攒得越多,你和同级别的人之间的差
距也就会越拉越大。
重要的任务比别人做得多,升职的时候自然第一个会想到你。
大部分的上级很多时候是按一种非常模糊的直觉来分配任务,这就
是基于在分配任务前他对你的了解,即你之前是如何做你分内的日常工
作的。
不同的人做同一份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时,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我们在拧螺丝钉的一章说过,即使是像拧螺丝钉这样的工作也是可
以做出花样来的,所以不要总以工作没有挑战性所以做不出业绩为借
口。更何况很多人连基础的工作都无法达标,就不要说做出花样来了。
总体上来说,在之前所做的事情中能够表现出精通业务,有责任
心,有主动性,有领导力的人,更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下面就来逐条拆解。
☆精通业务:超出预期
精通业务说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很难。
有一些可以直接测量业绩的工作,比如销售,比如操盘手,他们都
有着明确的单一目标。
对于这一类有着明确绩效指标的工作,“精通业务”的定义就较为简
单:把绩效标准放高,做到行业第一。
想一想你现在的工作能不能算是同行业里做得最好的?如果不算,那么同行业做得最好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而你做不到?
很多人碰到困难就后退,“不可能”和“做不到”这两个词立刻出现在
脑海里,浅尝辄止。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平庸的人占多数,少部分人才能够获得晋升的机
会,所以如果你想快速成长,就要把自己的绩效标准放高,去挑战那些
自己原以为达不到的事情。
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经验缺乏,可能会有很多事情考虑不周
全,这时候上级会给你提一些优化意见也是非常正常的。
每当上级给你的工作提出优化建议或者新想法的时候,也就说明了
你和上级之间的差距和你还没有做的地方,赶紧找个小本子记下来,反
思一下: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这样的优化建议,该如何解决?
如果已经工作了一两个月,仍然等着上级给你的日常工作提优化意
见以便改善,就说明你的工作已经不能获得好评了。但你仍然能看出来一些新人明显会考虑得比其他人更加周全,这也
和个人特质及参加工作前的办事经验有关,很多周全的想法完全是一种
经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的直觉判断。
虽然缺乏经验,但是你可以让自己的直觉尽早变得敏锐起来。
你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模仿顶尖水平”。
新人做的所有工作一定都是有样板的,公司内部也有,公司外部同
行业也有。你需要大量收集“顶尖水平”的样板,搬来模仿。
比如,我刚刚做交互设计师的时候,为了画好文档,把网络上能够
找的所有关于交互设计的文档都下载下来看,也问同事要了他们的文档
看。
横向对比这些文档后,我就知道哪些文档画得好,哪些地方有问
题,自己画的时候自然会融会贯通,不需要上级来指正你的文档有问
题。
很多人就算模仿也是浅尝辄止,随便看两个案例就开始动手,这很
容易造成偏误。看得越高,水平越高,这句话需要牢记在心。
垂直领域模仿得多了,就可以借鉴相关领域的,比如用做产品的思
路来做新媒体,就会有不同感觉。这和做传统媒体的内容有着截然不同
的体验。
但只有你模仿和训练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了,才能够创新。
所以加油模仿,加油练习吧。
☆主动性:自己找活干另一些工作,没有大幅度可以增长的目标,比如排版,或行政工
作。从事这部分工作的大部分人都只满足于及格的成绩,完成工作就算
是万事大吉。
但是,如果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能够百分之百完成某个工作,就说
明这个工作本身并不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任务。
如果你正在做这类工作,并且已经能够轻松掌握做到及格不出错并
且提高了效率,那么下一步你需要知道如何超预期完成。
这两个问题每天都值得去思考。
思考的切入点有很多,比如,想一想工作中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
方?哪怕是再日常的工作,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需要好好想一
想。
再来说一说客服工作,上级对于客服的要求可能是:100%回复,单个回复速度在20秒以内,客户满意度95%以上,咨询后的下单率要达
到60%以上等。
可能很多客服都能做到这些。
而实习生刀刀发现了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重复问同一个问题的人很多,反复回答一个问题浪费时间。
于是她把客服工作的一部分对于某种产品的常见问题放到了产品描
述中,优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客服的工作强度,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
间和人力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淘宝店铺都在用这样的方法,但是这么做的店
铺通常都可能是淘宝卖家自己想到的,而不是客服想到的。为什么呢?
因为客服只知道客服工作,而不知道这个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被锁在自己的岗位范围内而跳不出来。
我们再来想一想,一家公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公司的定义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那么所有的工作就都是以“减少成本”和“增加收入”为目的的。所以
对于工作的优化也是围绕这两个目的展开的。
刀刀优化了客服流程,减少了工作时间,提升了效率,就是降低了
成本。
除了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还可以优化工作成果,达到优化公司整
体流程的效果,这也是减少时间浪费从而降低成本的好的切入口。
很多人完成工作就算工作结束了,交付了就算完了,想一想你工作
成果的“使用者”和“使用场景”,就会发现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比如,刀刀在结束客服工作后会把所有的提问统计列表,有一些难
回答的问题她会和我一起集中讨论。这些讨论结果最后变成了一本客服
小手册,在她之后来的新客服也可以直接使用。
再比如,我做设计师的时候会在项目结束时写一封邮件给我的老板
和项目经理,总结一下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能想到的对
策,以便下一次项目使用。
可以优化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都靠你在自己工作时有心发掘各
种“不方便”和“可以更好”的地方。另外,“在提问前先想好自己的解决方案”应该是职场新人需要知道
的常识。
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类型的人:
①发现不了问题。
②发现了问题不会解决,把问题丢给上级。
③发现了问题一声不响就解决了,上级完全不知情。
④发现了问题有了解决方案,和上级商量批准后实施。
如果你们自己带人,会更喜欢哪一种类型的人呢?
第一种人是很难被提升的那类人,只会闷头做手上的工作。
第二种人虽然能发现问题也很好,但是会有些招人烦。
第三种人很危险,因为你不知道他会做出些什么事情来,未免有些
自说自话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喜欢第四种人,既省心又放心。
如果你能越多地解决或者优化目前手头工作中的问题,成长就会越
快,离目标就会更进一步。
需要经常反思:我现在的工作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去优化?团队总
体的工作成果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但是却没人做的?
☆领导力:纵横沟通
很多职场新人有个非常大的问题:不会主动沟通。大部分人总是等着上级来找,而不是主动去找上级。
主动发起讨论会议,主动发邮件询问,主动汇报工作进度,这些都
是好习惯。
不要等着上级问你:“××事情进展得怎么样啦?”或者吃惊地
说:“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这些都说明你的沟通工作没有做到位。
纵横沟通,纵指的是上下级之间,横指的是平级之间,这两种沟通
都能游刃有余,并且大家都认为和你工作起来很顺畅,这就是沟通的目
的。
如果经常提到“我以为”,就说明你自己的主动沟通工作没有做好。
千万不要在出错的时候说“我以为”,因为工作是不可以用“以为”来
执行的,而是应该基于事实来执行。
沟通的本质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很多问题。
比如上下游环节中沟通不顺,不仅会浪费时间,更可能会出现很多
风险。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一件事谁也不知道,互相推诿。
有些项目会有项目经理,但是没有项目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没有做到
完美的情况下,你大可挑起协调项目的工作,不要怕麻烦,把各项工作
对接到位,同事也会觉得省心,上级也会看在眼里。
你和上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于你看不到上级知道的更宏观的信
息,导致你会做出一些错误判断,而上级看不到你知道的更微观的信
息,导致他会做出一些错误判断。你需要和上级主动沟通的是他的想法和你掌握的信息,信息全面
了,才能有更佳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广告销售新人,可能会默认销售业绩是根
本,于是多多益善,什么广告都接,而你的上级可能会认为需要筛选优
质广告,保证品牌形象。
这时候如果你不提前和他沟通,就容易吃力不讨好。
很多时候不能够明确测量的一些东西都是需要经过不断讨论才能够
产生一个共识的标准的,所以沟通是非常关键的。
沟通是个大学问,这一章节点到为止,具体如何沟通,我们会在后
面详细来说。
最后总结一下,想要升职,做好三点:
精通业务,主动出击,纵横沟通。Chapter 3 身体养成指南
年轻和美丽一定会逝去,爱情也可能会枯萎,钱总会花完,而你的
身体和你的心灵,却是唯一陪你到老的最重要的东西。25岁前你该知道的事
离18岁一转眼就已经过去10年多,我已经快30岁了。
想想这10年,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没有了20岁出头的青涩,但还
没有30多岁的成熟。忽然觉得25岁左右的几年真的非常关键,有一些事
情做错了,可能就真的回不去了。
25岁是一个心理、生理的分割线。身体和大脑的各项机能在25岁左
右达到顶峰,之后将会慢慢衰退。你会发现你的皮肤越来越差,体力越
来越不好,头脑越来越慢,年轻人的世界好像离你遥远了很多。
我也说过做进化论的初心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一些爱自己的姑娘免于
走一些不可挽回的弯路。趁这个时间点,把零零散散的这些经验整理出
来,希望这些个人经验可以帮助到25岁以前的你,也对25岁以后的你有
所启发。
我们从健康这个话题说起。
“什么都没有健康重要。”这句话人人都知道,但就是不重视。我十
几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也很反感我妈整天叮嘱我要注意身体,觉得自
己又不是老年人,活蹦乱跳的能有什么事儿。
我是真的不知道日积月累的不良习惯会造成多大的不可逆的身体损
伤。很多健康问题原本是能通过预防就能避免的,但就是因为不注意,最终酿成了让人后悔的疾病。
☆重视妇科检查和两性常识我经常会上一些女性论坛看看大家都在聊些什么。有一次在某个论
坛里看到一个女生无助的求助帖,大意是这样:我今年大二,谈了一个
男朋友是初恋。谈了几个月他带我去开房,问了我月经时间,说我是安
全期没关系。我也知道要戴安全套,但是他说不射到里面没关系的。结
果后来我就怀孕了,做了药流,结果没有成功,只流血,没有排出胎
儿,还需要做清宫手术,现在我很害怕去医院,怕被家人知道,但是好
像感染了,痛得差点昏过去,我该怎么办?
像这样的求助帖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文化原因,我们羞于谈性,从正规渠道无法取得完整和科学的
性知识,不出事也很少有人会去网上进行自学。更多的性知识可能来源
于毛片儿。这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大众的“性无知”和“性偏见”。
很多女生可能都不知道“安全期不安全”和“不内射也可能会怀孕”这
样的常识,最终伤害到自己的身体。甚至很多女生都不知道药物流产和
人工流产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损伤!
不仅缺乏有关两性的基本知识,很多女生还羞于去做妇科检查,就
算有明显的身体异常了也忍着不去,或者瞎吃药,甚至咨询“网络医
生”。每次听到这类事情我总是觉得,太——生——气——啦!
和口腔检查一样,每年也必须去做妇科检查,如果平时发觉身体有
异样,也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爱自己,请你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请你对你未来孩子母亲的身体负
责。
☆重视口腔健康
我自以为是一个已经非常重视口腔健康的人。我每年都要去检查牙齿,洗牙、补牙,一直用声波牙刷,并且用细齿洁补充配合清理一些声
波牙刷扫不到的地方,饭后用牙线……
我牙龈健康,从来不会发炎也不会出血,牙齿整齐白净,见到我的
很多人都会说:“你牙真好!”
但前段时间去洗牙的时候,医生突然问我:“你是不是总是刷不到
最后一颗牙?”
嗯?我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医生拿了个镜子给我看:“你自己看你上面最后那颗大牙,都变黑
啦。”
连我这样如此注意口腔健康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不要说其他
很多姑娘了——整天买些昂贵的瓶瓶罐罐,但牙龈出血,一张嘴一口坑
坑洼洼的大黄牙。
牙口好,胃口就好,胃口好,身体就好。
真的是这样,不要小看口腔护理,仅仅是学会正确刷牙和日常护
理,每年去看一次牙医,检查一下牙齿,该补补,该洗洗,该治疗就治
疗,该预防就预防,你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口好牙,还会避免很多疾病。
☆科学理性护肤
又说到这个年年说月月说的话题了。对于“科学理性护肤”的定义,我简要地说几条。
(1)无论你皮肤如何,防晒最重要,能打伞打伞,能戴墨镜戴墨
镜。色斑、肤色不均、皱纹会导致大部分皮肤问题。(2)问题型皮肤靠护肤品很难见效,如严重的痘痘、粉刺、闭
口、红血丝、黑眼圈。不要再问我满脸痘痘用什么护肤品了,三个字:
看医生。
(3)想要效果特别明显,请出门左转去正规医院找医学美容科,不要再问:“什么祛斑精华液能去掉斑?”护肤品不是万能的。
(4)根据自己的目的去购买产品,而不是没有目的盲目“护理”。
皮肤干燥请购买保湿产品,肤色不均、皮肤粗糙购买角质调理产品……
产品使用和年龄无关,只和你的皮肤状况及你的需求有关。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有些问题就是没救了,但是广告商不会告诉你
没救了,比如,很多痘痘连医生都没辙,只能等着青春期过去自行消
退;黑眼圈做医美手术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并不会永久消失。还指望
着用护肤品完全解决皮肤问题吗?
☆重视情绪心理管理
和身体健康一样,对于心理健康的看法,很多人也都知道“很重
要”,但其实根本就不重视。我知道很多明显有着抑郁症的女生,甚至
她们都知道自己有抑郁症,依然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
对于心理咨询的误解,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逐渐没那么严重了,但
是大部分人仍然不能够接受心理治疗,觉得只有“精神病”才需要心理治
疗。
但其实心理治疗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和男朋友闹别扭、工
作上不顺心,这些看似日常的小事,都可以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
咨询。
我周围有很多朋友都接受过心理咨询,很多都是换了好几个心理咨询师以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因为每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方法都是不一
样的,所以必须去了解和尝试。
除了心理咨询以外,多读读好书,培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业余爱好
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能它们会是你在空虚和迷茫的时候最好的伙
伴。我也曾经在知乎上写过如何经历从抑郁症到康复的整个过程,在没
有药物和心理咨询的状态下,我就是靠着书和自我调理康复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严重的抑郁症,实在不想去做心理咨询,那么就去
选择一些能够让你开心起来的书和爱好吧。1个月减了30斤,我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两年前我在知乎上写了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很多人因此关注了
我,我也在那篇文章里简要地说过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影响。
但是后来我发现,当初自己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并没有能够让更
多的人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所以下面,我会把这件事前因后果详细地
说一下。
☆减肥的原因
高三上半学期,我失恋了,我的初恋男友和我说分手,把我送给他
的所有东西都装在了一个盒子里还给了我。
分手的时候是12月。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分手那周的一天,我很晚才去山顶上的食堂吃
晚饭,吃完饭以后突然就下起了大雨。
我一个人,没有带伞,路上已经没有人了。我只能淋着雨顺着山路
往山下走。
转过弯的时候,看见前面一个熟悉的身影,和一个女生共打一把伞
走在一起。
那条路很窄,我不愿意走到他们前面让他们看到那样狼狈的我,所
以只能走在后面默默地跟着,看着他们在伞下紧紧地靠在一起。
我在大雨里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雨太大了,雨声掩盖住了我的哭声,雨水和我的泪水混在一起,顺
着下巴砸到地上。
那天,那条山路格外漫长,仿佛永远都走不完似的。
晚自习我发烧了,昏昏沉沉趴在课桌上。
接着,我从别人嘴里听到了我初恋男友说我的一句话。
“你看她那个样子,又胖又丑。”
☆黑暗的开始
这句话对当时刚过完16岁生日的我来说简直像是当头一棒。
在那以前,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胖过。
而这句话,就像一个开关,打开了一顶刺眼的聚光灯。
从那时起,每天站到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时,我都觉得自己
胖极了丑极了。
焦虑笼罩了我,于是我开始了疯狂的节食。
午饭不吃米饭,不吃肉,食堂的青菜汤喝到饱,唯一能让我有饱腹
感的是汤里的那几根青菜。晚饭几乎不吃。
买了番泻叶,晚上喝了第二天就会拉肚子拉到站都站不起来。
那时候我精神状态非常不好,整晚整晚失眠,每天都浑浑噩噩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居然没有死,也是个奇迹。一个月后,我有气无力地站到体重秤上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从
120斤暴跌到了90多斤。
无知的我并不知道,之后等待我的会是什么事情。
当时只顾着欣喜,觉得终于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了”,以后
再也不会有人说我又胖又丑了。
☆我变得更好了吗?
体重还在继续下滑。
我亏待了自己的身体,我的身体就像报复一般一个一个还回来。
疾病,开始一个接一个蜂拥而至。
先是厌食症。
进入大学,我担心体重会回弹,仍然不吃米饭,依然会减少晚饭,只吃一两口就不吃了。
而饥饿感和精神压力却让我在偶尔的聚餐时会吃到胃快要爆掉,有
时会连续吃好几袋薯片和巧克力,然后罪恶感又会让我在接下来的几天
不吃晚饭。
接着是浅表性胃炎。抽屉里永远都有香砂养胃丸和三九胃泰。胃疼
起来就想吐,我甚至还有变态的想法,觉得这样吐还可以帮助维持体
重。
再接着是月经不调。我完全不知道月经什么时候会来,有的时候干
脆就不来了,有的时候一个月来两次。最后我得了躁郁症。情绪起伏非常剧烈,异常敏感,一点点小事就
会火冒三丈,晚上依然经常整夜整夜睡不着。
大二,最瘦的时候只有70多斤,整个人看起来像一具骷髅,面色蜡
黄,活脱脱一个营养不良的难民。
但就算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需要减肥。
我的大腿肌肉很多,但是我不知道那是正常的肌肉,以为那是“多
余的脂肪”,觉得再减一点腿就会瘦一些。
当宿管阿姨心疼地说“这孩子怎么瘦成这样了”的时候,我觉得很开
心,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特别想给那时候的自己一个巴掌,冲她吼:
“你醒醒吧!你这个傻瓜!”
所以每当我收到私信问我怎样短时间内就可以快速减肥,并且还特
意说“什么都愿意做”的小女生的时候,我都特别想隔着屏幕揪住她的领
子大巴掌抽醒她。
☆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在我被说“又胖又丑”的那年,我身高160,体重120。
在不少人眼里,我可能是“微胖”,因为我不像杂志照片上那些身材
苗条的花季少女,我看起来圆乎乎的,还有点木讷。
但从健康角度来说,当时的我并没有超重。
那时候,我的身体非常健康,饮食也很正常,和大家一样吃着食堂里的二两米饭一荤一素一碗汤,经常运动,喜欢打篮球。
我胖的“元凶”,那些我认为不该存在的脂肪,是一个刚发育完全,雌激素分泌正常的青春期女孩正常会有的脂肪。
那就是我那个年龄,我自己正常的体重。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女孩,体脂率都已经低到20了,再往下就是偏瘦
了,居然还嫌自己的体脂率高,还在节食。
整天嚷嚷着要减肥的姑娘,大部分都是没有超重的健康体型。
前两天我在我们的一个聊天群里还碰到一个女生说女生23%的体脂
率是微胖,而事实上,23%的体脂率已经是一个正常体脂范围内偏低的
值了。
20多岁的女生,体脂率20%—30%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当体脂率低于20%时,和体脂率过高一样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体脂率过低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比如维生素E。并且还会
影响女生正常的生理周期,会造成闭经,使卵巢萎缩,甚至造成不孕不
育。
过低的体脂率无法供给人体日常活动时的能量,会损害人体组织,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很多女生对于身材的认知有着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觉得30%的体脂率是偏胖,甚至觉得25%的体脂率
是偏胖,觉得15%的体脂率才是“好身材”。第二个误区,是明明自己是20%—30%的体脂,但是总觉得自己的
体脂像是35%以上的。看别人都不胖,就觉得自己胖。
这种认知很多时候都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我们之前有个实习生就觉得自己体脂率很高,结果测出来只有
20%。
所以我强烈建议在你决定减肥前,一定要去测测自己的体脂率,很
可能你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胖。
☆到底为什么要减肥?
看到这里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会说:“可我是真胖啊,胖不健康
啊。”
请记住一句话:
外貌,最重要的功能,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但晴雨表指数仅仅
是个指数。
比如,如果一个人胖,很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或者长期有着不
良饮食习惯,或者长期不运动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其他身体疾病。
而外貌是一个晴雨表,肥胖只是一种“你可能有健康风险”的信号。
所以当我们以保持健康的心态去看待“减肥”时,应该是说,因为肥
胖是一种不健康的信号,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以
便改正过来预防疾病发生。通过这些行动,纠正肥胖,让身体朝着好的
方向发展。
身材匀称并不是目的,而是健康的结果。而如果本末倒置,并没有去改变可能影响健康的行为,而只是为了
减少脂肪改变体形,会做出有损健康的事情。
我们的身体里,像这样的晴雨表还有很多。
除了肥胖这种信号以外,皮肤变黑也是一种信号,意味着你的皮肤
接受了过多日晒,提高了患皮肤癌的风险,需要做好防晒,只用美白精
华并不能降低日晒带来的皮肤风险。但是天生肤色较黑就不是一种值得
关注的健康信号,为此苦恼更是没有必要。
还有很多人体态不好看,这可能是一种你姿势不正确或者局部肌肉
不发达的信号,意味着你再保持这样的姿势下去可能会导致腰肌劳损等
健康问题。
很多人只知道“肥胖不健康”,却并不知道肥胖的人不一定不健康,而看上去瘦的人却不一定健康。
有一种健康,叫你只是看上去很健康。
比如,一些外表并不胖的人,因为不注意饮食,久坐不动,内脏脂
肪却很高,甚至比肥胖的人还高。他们会因为自己外表看起来不胖,反
而更不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
而一些天生就脂肪较多的人,可能作息运动饮食都很规律,身体也
没有什么问题。
再比如,像我一样猛烈减肥的,即使没有过瘦,到了大家认为“正
常”的体脂率,可能看起来身材要比“微胖”的时候好,但其实健康已经
全毁了,完全不如当年那个圆乎乎的我。
所以说,为了外貌好看而损害了健康,就像是让晴雨表看上去是晴天,而其实真正的天气早已倾盆大雨雷电交加。
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我关注什么?
经过了这件事,我的人生确实发生了改变。
最大的改变可能是心理认知上的。
以前无论我多瘦,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总是觉得不是这里胖就是那里
胖,觉得腿上太多肌肉好难看。
在抑郁症康复的时候,我读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了很多关于
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书籍。
慢慢我知道了自己那些偏执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那些错误的认知
是从哪里来的。
直到做女神进化论的这一年,我仍在不断地反思。
当再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我看到的不是大粗腿,而是肌肉量充足
的健康的腿,我看到的不是我的脂肪还有那么多,而是正常的脂肪含
量,均匀地覆盖在肌肉上,保护着我的身体。
一些教人如何变美的博主总会说“自己长得丑还说要审美多样化就
是自欺欺人,就是在灌鸡汤”,鼓励大家按照某个特定的美学标准去“努
力改变自己”。
但是,如果你问她,这种标准是怎么来的?这种标准的存在到底合
理吗?这个标准对个人、对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到底在哪里?它能让大
多数人变得更加健康快乐自信吗?她可能说不上来。
首先必须承认,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是客观存在的。
一部分审美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决定的。比如,文艺
复兴时期和中国的唐朝都是以胖为美,而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以极瘦为
美。这些都是由当时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决定的,并不是颠扑不破的
真理。
为了养育出更健康的下一代,我们的基因会对外貌有要求,比如,年轻的女孩更容易生出健康的宝宝,所以当脸上有皱纹的时候会感觉自
己不那么“美”了。
再比如,脸部不对称可能意味着某些疾病,可能是有寄生虫或者别
的疾病,所以大家偏爱对称的脸部。
结合社会环境,就会出现不同的标准。
比如,以胖为美通常是在很多人吃不饱饭的国家和年代。因为营养
不良而消瘦的人太多了,为了养育出健康的下一代,人们把体重作为衡
量是否营养不良的一个粗略指标,在那个时候当然更会选择体重较重的
来作为配偶,以此避免生出不健康的宝宝。
又比如,虽然女性特征强的女性更有女人味,但是现代社会审美也
会欣赏中性化的帅气的女性,这种审美标准放在很久以前,可能会显得
荒唐。
但如果有一种美学标准,是要以让成千上万的女孩以牺牲健康为代
价来达到,在达到这个标准以前甚至都不能做到自信和自爱,这样的美
学标准,是反社会的。比如裹小脚,比如束腰,比如偏瘦的体脂率。
我的美学标准是什么呢?
是健康,自爱和自信。
一切审美标准,不管是什么,只要没有打破上面这三个元素的底
线,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无论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穿衣打扮,或者按照一些社会文化审美
标准穿衣打扮,我觉得都无可厚非。
只要你是健康的,自爱的,自信的就行。
现在,除了保持正常的体脂率以外,我还关注自己的体态,肌肉含
量,内脏脂肪,心肺功能,这些都是健康身体的标准。
无论是哪种体形,都得少吃高GI(GI指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都
需要一定量的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健康的方式,健康饮食健康运动,保持健康,在这个基础上,让自己的体形去符合健康的审美,当然不是一件坏事。
但用自己的健康,去迎合外界那些毫不关心你是否真的健康幸福的
人那些扭曲的审美观,换得那一两句“你 ......
作者:寺主人
出版人:曾赛丰
责任编辑:薛健 刘诗哲
监制:蔡明菲 邢越超
选题策划:李娜
特约编辑:温雅卿
封面设计:林果果
插画:Lylean Lee
版式设计:李洁
营销推广:李群 张锦涵 姚长杰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发行目 录
前言 改变自己,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Chapter 1 人生养成指南
年轻人的“奋斗”是为了磨好自己的剑
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回报?
☆知道什么是“杠杆率”
☆承认天赋的客观差距
☆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
☆认识到时机和社会趋势的重要性
☆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
☆认识到做功和做无用功是两个概念
☆系统化学习
☆结构化试错
☆进入“时间原点”获取资源
特劳特的“赛马理论”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学位的陷阱
☆以学习为马
☆工作的陷阱
☆以工作为马
☆人脉的陷阱
☆以他人为马
你迷茫,是因为你一直站在原地
什么样的能量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
☆第一步:探索新方向
☆第二步:学会放弃和压力做朋友
☆了解压力
☆压力的三个好处
☆拥抱压力
☆从压力中汲取智慧
年轻时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你以为你是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如何活成富有的人
孤独是你最好的伙伴
Chapter 2 职场养成指南
看菜单与挑选合适的公司和岗位
☆菜无上品,适口为珍
☆你想吃什么?
☆看菜品
☆试吃
☆挣够菜金
该不该把兴趣当作事业?
☆初恋
☆前女友
☆苦恋
☆暗恋
☆情人
☆到底要不要把“兴趣”当成“事业”呢?
十战九胜的面试终极指南
☆面试到底面什么?
☆面试的类型
☆特殊的面试
☆其他注意事项工作两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标杆管理与职场晋级
☆第1步:选择一个好标杆
☆第2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产出差距”
☆第3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输入差距”
☆第4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渠道差距”
☆第5步:开始做吧!
旋风式升职法
☆机会留给什么样的人?
☆精通业务:超出预期
☆主动性:自己找活干
☆领导力:纵横沟通
Chapter 3 身体养成指南
25岁前你该知道的事
☆重视妇科检查和两性常识
☆重视口腔健康
☆科学理性护肤
☆重视情绪心理管理
1个月减了30斤,我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减肥的原因
☆黑暗的开始
☆我变得更好了吗?
☆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到底为什么要减肥?
☆我关注什么?
我是怎么毁了自己的脸的?
☆皮肤保养常见误区总结
为什么美白不起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
☆抑制黑色素的转移
☆烟酰胺的不足
☆加速角质细胞更新
☆抗氧化
如何抗衰老防皱纹?
☆吃什么?
☆皮肤衰老是指什么?
☆我有皱纹吗?
☆25岁以前是不是不用抗衰?
☆胶原蛋白有用吗?
☆抗氧化有什么用?
☆什么时候开始做防皱合适?
☆护肤品能做哪些事?
☆医美除皱靠谱吗?
Chapter 4 恋爱养成指南
成熟从不要作开始
为什么情侣之间会吵架?
☆被情绪驱动的行为
☆冰山模型
☆如何改进?
你的情侣冲突属于哪种类型?
☆冲突频率高的原因?
☆幸福和不幸福的情侣差异何在?
☆小作业
恋人相处到底应不应该AA制?
Chapter 5 情商养成指南
正确认识“情商”是什么☆对于情商的误解
☆什么是情商?
☆如何提高情商?
情绪化的人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情绪不受控?你遭到了“杏仁核劫持”!
☆挣脱“杏仁核劫持”
☆推断自己言行产生的后果
☆良好控制言行不是做“老好人”
有时你需要学会“对人不对事”
你说过这句“低情商常用句式”吗?
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帮助你?
☆惹人爱的综合表现
☆能力的外显
☆人格魅力
☆情感关联
为什么你很难说服一个人?
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如何面对一个难以沟通的人?
当我们吵架时,我们在吵些什么?
☆我们吵的是同一个词吗?
☆我们吵的是价值假设吗?
☆我们吵的是自尊吗?
☆吵架可以改变他人观点吗?
☆吵架的好处是什么?
☆如何有选择性地争吵?
☆总结
远离这四种危险人格
☆自恋型人格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妄想型人格
☆掠夺型人格
☆如何应对?
如何避免被洗脑前言 改变自己,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寺主人是我的网名,这个网名并没有太多含义。
从经历诺基亚裁员,到我自己创立的女神进化论公众号粉丝过百
万,已经过了两年的时间。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我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就是那种丢在
人堆儿里就找不到的样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关注我的公众号呢?
我觉得,也许是因为我就像一群普通女孩的缩影,我已经走过了许
许多多她们正在走或者可能会走的坑,成了那个可以指路的人。
像很多女孩一样,我曾因为不恰当的护肤方法毁了自己的脸,后来
我自学皮肤学、化妆品配方及工艺的知识,终于明白了如何正确地护
肤,最终我脸部的皮肤完全恢复,这花了我10年的时间。
我也曾因为1个月减了30斤而得了各种病,后来终于恢复体重并且
稳定在了一个健康的水平线上。在我知道了如何正确地饮食和锻炼以保
持健康体重后,我的观念也从以瘦为美转变到以健康为美。
在大学我成绩不好,连续两年考研失败,但最后跨专业申请到了香
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并且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
我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的用户研究员做到微软的高级交互设计
师,也曾是2014年Lumia(诺基亚非凡系列手机)旗舰机的主打应用
LumiaSelfie(一个手机自拍应用程序)的主设计师。
在经历了裁员后,我连续两个项目创业失败,女神进化论公众号是第三个。
这个半爱好半工作的项目,我竟然意外地做了两年,还拿到了天使
投资,团队越来越大,关注量也越来越多。
经常会有人问我,这个公众号为什么要叫女神进化论?是不是让大
家都变成白富美?
我对女神的定义并不是白富美,如果是,那么我并没有资格来和大
家分享什么经验。
我的女神,是那些能够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周围的人变
得更好,健康自信的女孩。虽然这看上去很简单,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
并不多。
这几年,随着心理学知识的逐渐普及,“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被无数
倍放大,似乎你的命运完全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
由此,很多人滋生出了对父母更多的不满和愤恨,觉得自己的失败
都是因为基因不好——出生在了条件不好的家庭、父母的教育不妥、学
校不好、社会不公。
“我今天会变成这样都是你们的错!”很多人心里是这么想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是否也可以说,那些有着不妥当教育方式的
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教育子女,也是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
如果他们也抱有“我今天会变成这样都是原生家庭的错!”这样的想
法,那么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诉你:“不要怪我,是你奶奶把我教育
成这样的,你要怪只能怪她了。”
于是,祖祖辈辈无穷尽也。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有了孩子,你会比你的父母更好吗?
了解原生家庭对你造成的影响,最大作用有两个:
1.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特征和想法是怎么来的,消除内疚感,知道
如何改善。
2.在未来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中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理论:生活中的事10%是由发生
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
所决定。
这就是“费斯汀格法则”,也被称为“9010法则”。
那么当你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相信你已经不再是个幼儿,你可
以在当下做出一个选择:
你究竟是怨天尤人地把一切都归因于原始家庭的影响然后止步不
前,还是改变这一切,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做
自己最好的父母。
如果你选择后者,我们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从零开始和你一起来做自
己的父母,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我并不长的人生里,走过的坑,读过的书,都零零散散地汇总在
了这本小小的书里。
这本书并不是宝典,也不是一本读了就能成功的书,但我希望它能
够给你以启发,让你更有动力去面对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Chapter 1 人生养成指南
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
到风浪的运气。年轻人的“奋斗”是为了磨好自己的剑
2014年,我经历了微软收购诺基亚后的第一次裁员风波。
在宣布裁员的第一天,我的上司不在中国,我和隔壁部门的老大一
起吃了中午饭。她边吃边说:
“我有一些老同学在美国飞利浦工作。那时候能进飞利浦真是精
英,进去了以后感觉就是这辈子都不愁了,工资高福利好,稳定。工作
也很轻松,效益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了,老板也对你很宽松,不
会像小公司那样苛刻。”
“可谁知道有一天飞利浦就不行了呢?”
裁员来了,很多都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一把年纪了在自己
那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二十年,被裁的时候的专业技能就只能做手头那
点活儿了(注:很多大公司岗位分得比较细),出去根本干不了外面的
活儿。
年轻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待着不走,又不做别的事情,久而久之
就被打磨成了特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你只有在这个机器上的时候才运
转良好,某一天这个机器不行了,你再想去别的机器上就难了。
那些在诺基亚工作的塞班大神,当年都是各大著名高校最顶尖的精
英。随着塞班的没落,很多人并没有补充其他技能,导致被裁员后找不
到工作。当然,他们进了当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以后可以说:“我领着
比同龄人高的工资,干着比同龄人轻松的活,没偷没抢,为什么要奋斗
呢?”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
到风浪的运气。
央视节目《人物》曾有一期是关于舞蹈演员陈爱莲的。十年动乱期
间,陈爱莲在农场工作之余,坚持每天练功,而其他演员早已放弃自
我。十年动乱结束后,她得到了第一场大型歌舞剧《文成公主》的角
色。
“奋斗”不代表你一定要去大城市,或者你一定要创业,又或者你一
定要离开体制内。
对我个人而言,“奋斗”的底线是磨好自己的剑,不要让它在稳定中
生锈,以致在不稳定的时候无法使用。让你的剑变得光亮锋利,在你去
你想去的地方时,它可以为你劈开路上的荆棘。
相对的稳定(待在一个看上去稳定的地方)会随着环境变化变得极
为不稳定,而磨好剑带来的绝对的稳定,则会伴随你终生。
即使在别人左右摇摆你的时候,你依然可以保持稳定。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回报?
☆知道什么是“杠杆率”
如果杠杆使用得当,一点小小的力量就可以撬动庞然大物。我们需
要提高杠杆率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使用蛮力。
影响杠杆率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六个:天赋、资源、选择、时
机、方法、努力。
这六个因素都会影响你的产出,如果你努力了,你就会得到你努力
的那一部分的回报。
☆承认天赋的客观差距
天赋包括但不局限于智力、情商、兴趣……每个人的先天情况不
同,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承认你在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有天赋,所以看到
有天赋的人花很少的努力就能取得回报时也不要心理不平衡,承认这个
客观事实会让你觉得好过很多。
另一点就是尽量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我们所经历的教育多是“补
短”教育,从小就要不偏科,不拖后腿。但事实上,除了考试以外,把
时间花在你比较擅长的地方的回报要远远高于你去补短。报大学的时候
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科目,找工作的时候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有优
势的岗位。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我会进一步来说。
☆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
经常能够听到人说:“×××是靠×××才如何如何的。”仿佛不靠个人“努力”就得到回报是很可耻的。但事实是,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也是一
种个人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人能力,因为它的杠杆率非
常高。
举个例子,在更新专栏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服装搭配、日货推荐
这一方面,我没有精力去写,于是便邀请了几位好友一起来写,这样一
举多得,她们的文章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曝光,而我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读者则能够读到多样性的内容。
但同时你也会发现,你的个人价值越大,能够被你利用的资源的价
值也会越大,永远需要记得的是,价值永远是等价交换的。很多人在年
轻的时候以为“经营人脉”就是去结识各种大佬,换位思考一下,你可以
给大佬们提供什么而能让他们给予你资源呢?
不如把这个时间花在两个地方:
1.提升你的个人价值,磨炼一技之长。
2.利用好和你价值相当的资源,进行平等的资源交换,互相促进对
方往更高的价值点发展。
☆认识到时机和社会趋势的重要性
有些人经常会说“不赶趟”。在一个错误的趋势下哪怕做一件你喜欢
又擅长的事情,杠杆率都是极低的。举个例子:人人网(校内网)出来
以后不久,很多类似的网站比如海内网、朋友网等,都出来了,但是校
园社交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人人网的网络效应已经形成,你的产品体
验再好,你的代码再稳定,运营能力再牛都很难扳回这局,理论上也可
以扳,但代价和成本将远超人人网当初。
淘宝、微博、微信早期红利都是如此。很多能力平平的人抓住了机会,有时候就是要比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在错失机会后的成功率要高。所
以当你看到“为什么傻子都能赚钱”的时候心理不要不平衡。能看得到时
机,并且把握住,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如何才能把握时机,我会进一
步说。
☆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ful people and very successful people is
that very successful people say‘no'to almost everything.
——Warren Buffett
成功的人和非常成功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非常成功的人懂得拒
绝。
——沃伦·巴菲特
认识到天赋、资源还有时机的重要性后,你根据这三个因素可以做
出一些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很多人在多年以后会为当初因为种种原因
做错的选择追悔莫及,然而沉没成本已经投进去了,于是很多人最后都
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况。
举个例子,我第一个项目是做智能手表。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自己
一厢情愿,相信很多想创业者都和我一样,项目那么多,偏偏选择一个
自己喜欢但不擅长的,那么苦就自己吃吧。我在硬件方面完全没有优
势,不熟悉供应链,不熟悉研发,明明知道很多硬件大佬都被坑了,自
己还要往里跳。除了“不自量力”以外再没有别的词来形容。
回想当初,很多人都劝过我不要做智能手表。一方面是时机不好,产品较弱,另一方面是因为背景实在太不相关。后来我反思,如果这件
事是资源驱动的,而你恰好没有资源,或者找到资源的成本比你的对手高得多,那最好慎重选择。而选择你擅长的、感兴趣的、符合社会整体
趋势的事情,才是杠杆率最高的。
☆认识到做功和做无用功是两个概念
有四个人,都要从A点去B点。
第一个人选择了理想中最快的途径,一开始就知道路该怎么走。
第二个人在开头稍微探索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方向。
第三个人从头到尾都在各种折腾,乱跑,找不到方向。
第四个人不管多费劲儿多努力都跑不到终点。
见过太多第四种类型的人,勤奋、拼命,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
达不到目的。一开始就不知道往下一站最快的路是什么,拼了命地在原
地奔跑。一边用天道酬勤鼓励自己,一边还要抱怨努力得不到回报。不
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做功和做无用功是两个概念,不要以为你在努力,其实你是在浪费
时间而已。高效的人用20%的努力取得80%的结果,低效的人用80%的
努力取得20%的结果。
思考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是否有效,这比闷头学闷头干活
重要得多。因为,早年各种“学习的革命”和某些成功学的东西影响太不
好,导致很多人以为学习方法或者工作方法是所谓“奇技淫巧”而拒绝一
些可行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一种思维误区。
举个例子,我最开始考托福的时候进书店随便买了一本托福词汇
书,然后开始按照中小学背单词那样的方法背。背了3列之后我就筋疲力尽再也不想背了。想当初如果闷头坚持背下去,不仅花费时间长,自
己学得苦,而且背到最后一列时就有可能把前面半本书都忘了。后来我
看了《17天搞定GRE词汇》,两周就解决了那一本单词书。举的这个例
子应该有很多人都跟我有共鸣。
综上所述,大部分情况下可能的杠杆率(只是大部分情况)如下:
正确的时机>有效资源>某一领域的高智商>强烈的兴趣>正确的
方法论>高劳动密度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看做某件事有没有相对有效的资源,然后看
在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接着看你感不感兴趣,上述都没问题的情况下
再研究一下做这件事的方法,最后开始高劳动密度的实施。
☆系统化学习
这里是针对已有他人成熟经验的领域来说的,如某个岗位的升职、升学等。
如果有资深的老师或者前辈,就去请教他们。如果没有好老师,那
就去找综述类的书和视频看。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摄入会造成你觉得你自
己学了很多东西的假象。这些未成系统的信息反而会让你偏离正轨。
☆结构化试错
对于没有他人成熟经验的领域,如创业、科研以及探索自己的擅长
点,很难找到一个已有的系统知识体系,你能做的只有缩短试错的时
间,加快试错的速度。
对我而言,《精益创业》这本书常看常新,它不仅对创业有帮助,而且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讲,它提供的是面对一种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即如何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去结构化来减少不确定性,减少盲目试错导致
的失败,也减少臆想的规划导致的失败。
☆进入“时间原点”获取资源
虽然网络时代缩短了信息时差,削弱了壁垒,但不得不承认,信息
依然有时差,也依然有壁垒。如果你不在某类信息的核心区域,你可能
永远都抓不住一些机会和资源。
这个时间原点包括圈子、地区等许多因素。举个例子,初次创业又
没有特别出色背景的同学可能很难接触到投资人,甚至连程序员都找不
到,虽然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联系方式,投递BP(商务计划书)或
者去会场搭讪,参加创业大赛等,但这些都是相对来说成本较高并且确
定性较低的事情,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哪家投资机构好,投哪些领域,看哪些方向,程序员也十有八九不会搭理你。
但如果你在这个圈子待过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会了解相应的情
况,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当然,首先要提高自己才能进入圈子,圈子
的资源对于你才是有效的。特劳特的“赛马理论”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经常会有人和我抱怨生活工作辛苦,那么努力为什么却没有得到很
好的回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我不止一次和别人推荐过这本书,阿尔·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
劳特(Jack Trout)的《成功的关键是找一匹马来骑》(Horse Sense:
The Key to Success Is Finding a Horse to Ride),中文译名还有《赛马》
和《人生定位》。
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它并不是一本经典畅销书,中
文版应该也已经买不到了。大家可能对Jack Trout的另一本市场营销经
典书《定位》更为熟悉。
两次考研失败后,我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让我觉得醍醐灌顶的同
时,提醒我在每一个路口需要注意的事情,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事情
的本质。
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传统的以勤奋、努力为指导的教育下,觉得只要努力学习,考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然后努力工作就可以一步
一步地按照“职业规划”飞黄腾达了。
这里的错误在于,如果人生是一场比赛,我们把自己当成一匹马,靠自己的速度去跑,那么这个天花板是很低的,因为你的产出是非常有
限的,哪怕你不吃不喝24小时都在工作,也创造不出太大的价值。
而如果你把自己当作骑师,把周围的一切资源当作马,那么你就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马来加快自己的速度。
我们经常说的“学会借力”,也是这个意思,但更多人是把“借力”用
在微观的层面上,而不是宏观的层面。
“骑马”和“选马”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遗憾的是,首先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连骑马都骑不好。大部分人的
工作岗位上都有无数可以发挥的机会,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认真思
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更少的人能清晰意识到并且愿意花大量时间在“选马”这件事上。会
利用资源,是比“努力奔跑”更高的能力。这个很像投资,你不需要去自
己做项目,你需要的是花时间知道什么项目好,然后把资源投在这个项
目上。
这一篇和赛马理论的书里说的核心概念是一样的,但是内容是不一
样的,可能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更有借鉴意义。
我们先来说一下学位的陷阱。
☆学位的陷阱
我问过很多考研的同学为什么要考研,很多人都说不出来个所以
然,说出“好找工作吧”这句话出来,恐怕自己都心虚。
但是似乎一旦闷头复习,只要你努力用功就会消除自己内心对于未
来不确定性的不安感,因为“努力就会有好结果”这种观念已经植根在你
心里了。
这种不安的消除只是假象,最终导致的结局是你努力错了方向,浪费了时间。
事实上,大部分公司的大部分岗位都不看你是不是硕士,而更在乎
你的工作经验和个人潜力。学位更多是个人潜力的体现,比如,可能会
优先考虑重点院校的同学,但至于是本科还是硕士,并不是关键因素,如果你个人能力不足,这个学位连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没有。
如果你以后的工作不是非要硕士不可,我的建议是不要考研。等工
作一段时间以后,想清楚是否需要读书,如果需要,再去读质量高的硕
士(导师好,历届校友去向都很好)。
我们自己招聘的时候,也是不太看学历是硕士还是本科的,大家心
知肚明硕士的那几年是个什么情况,硕士的含金量并不是那么高。我们
更愿意招聘年纪更小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相对而言韧性更大,思维更活跃。
☆以学习为马
学位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匹很好的马,但知识是。选学校的时候要
选好学校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在选择晚上下班后或者业余时间干
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学习”。
而知识又是最便宜、效率最高的马。
买一本书,只要几十块钱,但可能看完一本马上就可以让自己的价
值翻上好几番。听几次有价值的课,或者参加培训,参加实习,这些都
是投入少但是收效迅猛的马。
“持续学习”和“求教”对很多人来说非常困难。我遇见过很多一筹莫
展的人,坐在那里自己干想,卡住了以后怎么都想不出来好主意,和他
们说“去看看资料学习一下”,或者“找有经验的人聊一聊”都无济于事。有人可能还会觉得只有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结果才能叫“努力”吧。
持续学习和不持续学习的人,工作五年就能拉开相当大的差距。
这应该会是你的第一匹马。骑好了这一匹马,我们再来看第二匹马
——工作。
先说陷阱。
☆工作的陷阱
很多人特别喜欢晒自己加班有多辛苦,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愚蠢的。
除了一些紧急岗位上的紧急任务以外,大部分的加班都是毫无意义
的,不是公司管理有问题就是个人管理有问题。
尼采在《权力意志》里说:“‘赞美劳动’,这是奴隶对自身的美化
——因为他们没有闲适的本事。”
对你个人来说,首先如果你个人总是需要加班,就需要看一下是工
作量安排不合理还是你自己时间管理或者工作效率有问题,工作量安排
不合理,就去和上级沟通,是自己的问题,就赶紧优化一下工作流程。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给影楼修图的姑娘,她说她总是工作得很累,做几张简单的图就要花去好几个小时。我很好奇,就去看她到底为什么
又慢又累,才发现她每次都在用一种很笨的办法在抠图,而且很多快捷
键都不会用,用鼠标一个一个点击。
真的,这样干活儿就算是累死了,我也不会同情她的。
如果加班是因为公司管理效率不高,并且不能学到任何东西,我建
议你换一份工作。因为你每加班一分钟都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想想你为什么要加班吧。
☆以工作为马
在刚步入职场的几年里,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1.在岗位上学习技能并且做出成绩。(这是基础。)
2.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创造比你岗位本身更高的价值。(这是
为未来的投资。)
先说第一条。
之前我在专栏里说过,所有的工作经历都需要能够把你自己的工作
成果量化,也就是你做出的成绩,这个成绩比别人优秀在哪里。
如果公司没有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可以自己去设立自己的KPI,比如,喜多萌(我们团队里的一位时尚编
辑)的KPI就是她写的文章的点击率有多高,转发量有多大,读者的好
评率有多高。如果喜多萌可以做到这类文章各项指标的行业第一,那这
就是非常好的成绩。
但是这只是一个优秀员工的标准。
继续拿喜多萌来说,她自己在业余时间学产品设计,跳出了内容写
作的框架,用自己已有的服饰知识加上产品设计知识,设计了一套给自
己挑选合适衣服的在线工具,这就是创造了比岗位本身更高的价值。
她甚至可以拿这个设计去组团队融资。
我们团队里的一位律师也是,她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律师,她还正
在把法律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做自动化的法律工具。这种创新才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所以选择一个能让你学到东西,并且能够发挥最大个人价值的公司
和岗位,它就是你的一匹好马,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好好骑,让它跑得更
快。
☆人脉的陷阱
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会把时间大量浪费在积累“人脉”上。而大部分
人积累的“人脉”并不是人脉,只是积累“通讯录”而已。
已经有很多文章里说过如果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就算加一百
个大佬为微信好友,他们都不是你的有效人脉,你也并没有进入他们
的“圈层”。
圈层里的人,一定是实力相当的。
如果你没有骑好前两匹马,这一匹你可能骑都骑不上去。
☆以他人为马
学好知识,做出成绩,然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如何骑好这第三匹马
了。
校友、行业圈子和你周围的其他人等等都是你的马。
我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想到校友关系会带来非常大的资源。无论是找
工作还是谈商业合作,如果你有很强大的校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非常
容易。无论你是高考还是读研,一定记得关注一下自己专业领域的校友
的发展情况。
毕业后和那些优秀的校友保持一定的联系,知道一下他们的动向。因校友关系而产生的机会要比你想象得多得多。
还有行业圈子给你带来的机会也是非常巨大的,创业以后尤其能够
体会得到。
我骑了两匹马,一匹是我自己的职业技能——交互设计师,另一匹
马是微软作为公司背书。好的交互设计师不多,很多公司都缺人,所以
行业里的人都非常愿意认识我,这样我在创业初期就积累了很多人脉,包括投资人、媒体和其他资源。
这些资源都在创业的这两年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大的是信息的
前瞻性。因为你在行业圈子里,所以你对行业的敏感度一定是高于圈外
人的。
另外,创业这件事本身其实也是我接触到的圈子促使我开始的。如
果我周围没有这样的圈子,我可能也不会选择创业,因为我压根儿不知
道创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很多不是互联网圈,也不是媒体圈但是想创业的人约我聊经验,聊
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圈外人的敏感度非常差,和他们解释一个圈内人已
经觉得是常识的概念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到最后,可能他们还不一定能
够完全明白。
这种信息差距也是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要素。
最后,周围所有能接触到的人其实都是你的“马”。而很多人不知道
如何“使用”他人。
很多人宁可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做一些对自己增值完全没有好处的事
情(比如打扫卫生),也不愿意花点钱找别人代劳。这种“省钱”,反而
是最不省钱的。还有很多领导都喜欢亲力亲为,自己累得要命不说,效果还很差。
我认识一些同样做自媒体的同学,他们总是抱怨招不到会写的人,而他们又不愿意花时间培养新人,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自己写得累死,还没有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所以,很多人都在“努力”工作,把自己当作赛马,但不知道自己其
实可以做骑师,也不知道有什么马可以骑,该怎么骑,所以一直都在努
力地跑,速度却很慢。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
1.骑好第一匹容易骑的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好好学习,让自己增
值。
2.骑好第二匹马,利用工作岗位好好创造自己的价值。
3.骑好第三匹马,利用他人,放大自己的价值。你迷茫,是因为你一直站在原地
“迷茫”是被频繁提到的一个词。正在上大学,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
作;工作了几年,事业进入瓶颈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快要毕业,不
知道该选择读研还是工作……
我一直觉得大部分的“迷茫”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说明你有
选择。有个被说滥的梗,说人饿的时候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吃饱肚子,但是人吃饱了,愿望就无限了。
回想一下小时候吧,你的唯一目标就是小考、中考、高考,大部分
人都不用迷茫,因为没有选择,你必须走过那条独木桥。
现在你过了那条独木桥,发现自己面前有着千千万万条路,千千万
万种可能性。大部分人的迷茫可能是根本看不见车在哪里。问题通常
是:“我怎么知道我自己擅长什么呢?”“我怎么知道我想要什么呢?”很
多人会觉得是自己不够了解自己,于是停留在原地,试图通过向内思考
的方式来探索自己,了解自己。这也不错,但大部分时候这似乎会陷入
一个死循环。
“迷茫”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决策,而非想得不够
多。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大学专业课很无聊,听到师兄师姐的就业情
况,感觉自己并不喜欢类似的工作。大部分人的这些念头可能在脑海里
一带而过,并不再继续探索了,也不存在“迷茫”的问题。
另一部分人这时候开始“迷茫”,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又不知道该怎
么办,换个专业要是还不喜欢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不要站在原地,跑起来,利用一切机会接触你感兴趣
的信息。接触的信息面越早越多,经历越丰富,你做出的决策正确的可
能性就越高,站在原地只会和昨天一样。
“疯狂就是做着同一件事,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爱因斯坦
所以,如果你还在大学里,多看些书吧,学校的图书馆是不要钱
的。多参加一些不同类型的短期实习吧,公司还会给你钱。如果你迷茫
了,请走出教学大纲,走出校园。如果你已经工作了,多看些书吧,比
化妆品便宜多了。多参加一些圈子外的活动,认识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学一门你感兴趣的新手艺,接触你感兴趣的新专业领域。或许你会发现
你职业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就是从你不断地学习中来的。
有时间可以快速试错是年轻时候最大的优势,这时候你试错的成本
很低。当你年纪大了,有了家庭,有了那些你割舍不去的沉没成本,那
时候你再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你想要的时候,错的代价就太高了,所以更多人这个时候会选择趋于稳定,一边抱怨生活一边被生活所困,却无法逃脱。什么样的能量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
我创业失败过,但不只是创业失败,我的历史上挂着满满的“失
败”:高考失败、大学挂科、连续三年申请交换生都失败、考研连续两
年失败、被公司集体裁员……
“精益创业”这个概念火了好几年,我一直都在不停地向别人推荐。
因为无论是对于创业还是人生,它都能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理念。
每一次所谓的失败都只是一个告知你“你之前的假设是错误的,需
要寻找新的假设”的信号而已,它是一个转折点,而不是一个终点。
你的期望都是你的假设,而从零到一的创业过程就是低成本去不断
试错和调整你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比结果更重要,越早验证你
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反而对你越有帮助,因为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分享一下我创业失败后的经历吧,创业失败后迷茫,不知道该怎么
办时,可以尝试按照我的方法去做,这总比在原地止步不前好。
☆第一步:探索新方向
反思,总结教训
我曾在和PMCAFF(中国知名的产品经理公益组织,成立于2010年
5月)的创始人阿德聊天的时候谈道:“创业是否能够提升一个人的能
力?连续创业以后不停进步是否就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阿德说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大意如下:很多人创业的时候就是“盲
目海量试错”,没有打法,导致创业无数次还是不停地在各种摔过没摔过的坑里摔,这种创业和买彩票并无区别,过了几年,当初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而“有目的的结构化试错”才能够从试错中获得有效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智能手表。在长达三个月的团队搭建、产品
定义、外观设计和技术调研后,这个项目还没正式开工就完蛋了,既没
有融到资,也没有完成原型。我将自己在项目结束以后花了一个月的时
间进行的反思,整理成了文档。
细节不说,大概反思的方向是:失败原因是什么?如果重来可不可
以弥补不足从而推动项目继续进行?如果当初不做这个有没有更好的方
向?当初反对的人都和我说过什么?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我没有听进
去?
多见人,见新人
在无所事事的那段时间里,我拉了个叫“干货创业”的微信群。这个
群由最初我认识的十多个人,一度被人拉人滚成500人的大群,后来出
现了很多混乱,又被清理到200多人,目前一共有230多人,以保证群的
质量。投资人、媒体人、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在这个群里促成了很多项
目合作。
有了这个群后,我就开始组织一些线下分享活动,有一对一的,有
小组讨论的,几乎每天都在见不同的人,聊不同的话题。一个好的话
题,一群专业的人,你可以从中了解到非常多有营养的信息。不同创业
领域大家都在干什么,难点在哪里,投资有什么风向,如何处理一些问
题,等等。
跨领域学习
在大公司工作,职能相对专一化,创业却什么都要做。自己动手做、边做边阅读和请教前辈是最有效的跨领域学习方法。做智能手表的
时候我请教了一打硬件专家,BOM(物料清单)上的每一条是怎么来
的到现在我都历历在目。
头脑风暴多个新方向
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业信息收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想一些方向
了,把这些方向列出来,想想怎样开始验证它们。
在确定了几个方向以后,我就开始验证可行性了。在前期快速验证
可行性是非常必要的,它会帮助你节约大量的时间。而验证可行性并不
需要你把最终设想的那个产品做出来才能够验证。
我当时有意向的方向和起步方法是:
(1)英语学习(需求调研);
(2)对外汉语(尝试线下教学);
(3)美妆;
(4)创业服务(做资源对接和产品设计咨询)。
四个方向是同时进行的,结果是我在美妆这个方向的优势一下就显
现出来了,然后迅速放弃了走得不那么顺畅的其他三个方向。
有了一定流量以后,变现这件事就被提上了日程。首先,广告模式
和我的内容本身有冲突,因为我的内容和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推荐适合
的”,而不是推荐商家大肆宣传的,一旦植入广告,一定会影响到内容
质量,从而影响到用户。那么电商或者O2O似乎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我并不知道“女神进化论”是否可以往电商方向发展,如果高举高打做个电商APP,雇电商团队,租仓库,大批量进货,成本花费不说,时
间周期也很长,最后验证不成功,钱和时间都会浪费。但很多团队都有
这个高举高打的问题,好像不搞个APP就不能叫创业似的,这是个误
区。
用最低的成本,最快地试错。
于是我就自己一个人开干了,自己找货源,仓库、发货就在我自己
的房间里,自己打包,有的时候也会找人来帮忙。
现在已经基本验证完毕,转化率是没问题的,具体要看之后怎么做
了。
☆第二步:学会放弃
不得不说很多人总是在坚持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有可能你不适合这
个方向,却偏要去做,有可能你不适合创业,却偏要去创。不是不可
以,而是风险很大,但如果你愿意去承担这个“不适合”的风险,那就去
吧。
至于如何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只能是去做,失败几次,就知道自己
适不适合了。一切没有开工前的分析都是纸上谈兵。和压力做朋友
以前我对压力的理解和大部分人一样,觉得压力是有害身心健康
的。
当遇到巨大压力的时候,我能躲则躲,给自己的理由是“不能有压
力,不然会有损身体健康”。有的时候,硬着头皮上,告诉自己要抗
压,要挺着,往往结束后感觉就像被扒了一层皮一样身心俱疲。
直到看了Kelly McGonigal(凯利·麦戈尼格尔)的The Upside of
Stress(《压力的好处》),我一下子对“压力”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完全转变了先前的观点,好像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为我打开了。
McGonigal的这本书是偏思维干预的,而另一本书,久世浩司写的
《抗压力》,则是将思维干预和练习相结合了的。
我把这两本书的知识和练习拆开了揉碎了,重新组合成了更浓缩、更易读并且操作性更强的方法。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了解压力,拥抱压力,从压力中汲取智慧。
☆了解压力
“只有当你认为压力有害时压力才有害。”
这句话应该是McGonigal那本书里最核心的观点。就像开头说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压力是有害的,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克拉姆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人们面对压力时
的思维模式会很大程度影响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觉得压力有害的人更倾向逃离压力源而不是解决它,会真的获得压力有害的结果;而以积极态
度应对压力的思维模式则能够把压力转化为一种资源,解决问题后达到
自我成长。
我们需要把“压力有益”作为一种信念,不断告诉自己这一点才能掌
控自己的成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压力的三个好处。
☆压力的三个好处
好处1:压力帮你处理挑战
压力来临的时候人的身体会发生变化。你的交感神经系统启动,它
会让你精神更加集中,全身的能量都会汇聚起来,呼吸加速,吸入更多
氧气,心跳加速,将更多氧气和能量输送给肌肉和大脑。
当你感受到这些身体变化的时候,恭喜你,压力这个开关已经帮你
开通了外挂包技能。你的抗压力被大大提高了。
这些身体的变化能够帮你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这是你的身
体在你遇到重要的事情需要能量挑战时送给你的礼物,你需要好好利用
它。
好处2:压力帮你提升社交
在压力状态下,人们会因为恐惧和紧张感而启动亲社会本能。
回想一下,压力大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想找人倾诉?是不是想找人
抱抱?
我记得自己考研的时候压力很大,那时候会经常打电话回家,和父母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而没有考研的时候,打电话的频率降低了,时
间也减少了。
可以说是压力促进了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读研的时候,因为学业压力大,大家组成互助小组,互相鼓励,一起完成任务,同学之间的情感非常深厚,要比本科较为闲散学制下的
同学友谊亲密得多。
所以好好利用压力给你的这种亲社会本能,当压力来临的时候多和
身边的人聊一聊,你会有更多收获。
好处3:压力帮助你学习成长
你的大脑会自动去吸收在整个压力体验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
成长为更加强大的大脑。
美国生物学家凯伦·帕克做的小猴子实验发现幼年经历过和母猴分
开压力的小猴子的前额叶更发达。
前额叶是掌管你对自己的控制和理性思维的脑区,前额叶越发达,你对自己的控制程度就越高。
所以经历了很多压力事件并且能够应对下来,你的前额叶脑区会得
到成长,不仅对于之后的压力处理会更得心应手,对于其他方面也会有
很大的提升,比如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和自控力等。
知道了这三个好处,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压力没有那么可怕了?
压力更像是一碗苦口良药,虽然苦,但是只要喝对了,你就能收获
比没有压力更大的好处。☆拥抱压力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如何“把握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这段距离”。
压力是外界刺激带给你的,如何处理压力全都看你,不同的应对方式会
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里有三大方法和很多小技巧来帮助你应对压力,通过这些方法去
应对压力,你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拥抱方法1:摆脱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第一步是要用一些方法来摆脱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
技巧1:承认并拥抱压力
和逃避或者否认压力相反,我们需要坦然地承认压力,对自己说我
压力很大。很多人觉得说自己有压力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其实并不
是。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只要这个事情对你来说很重要,你就会有压
力,不需要去否认这一点。
压力出现的时候,坦然地承认自己有压力,好好感受它的存在,并
且接纳压力,这是我们需要做到的第一步。
技巧2:系统思维干预
当压力来得太猛烈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不想干了”的感
觉。
这时候需要对自己进行一个系统的思维干预,通过问自己一系列的
问题让自己冷静下来。你可以把下面这些问题打印出来以防万一。
现在放弃会错失什么机会?对于你自己喜爱的价值和个人进步是不是会有影响?你的生命会因为这次选择而更加丰富了还是更加狭隘了?
如果你现在逃避了,逃避后替换的事情给你带来的好处会更多吗?
如果你不害怕有压力,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通过追求某
些机会,你的生命会成为什么样子?放弃这些机会你的代价会是什么?
花点时间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你会慢慢找到
面对压力的勇气。当这种思维方式变成一种习惯后,你就可以更从容地
应对压力了。
技巧3:减压四件套
运动、呼吸、音乐和写作这四个看似简单又普通的活动是极好的减
压方法。
当你觉得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首先找个合适的场所一边听自己喜欢
的音乐,一边散散步,尽量走慢一点,调整呼吸,把自己的呼吸放慢。
一直走到你觉得感觉好一点的时候再重新投入战斗。
这个办法看起来很简单,却非常有效。很多人知道这个办法,但总
是低估它,不愿意尝试。
下一次遇到压力的时候,去尝试一下好吗?
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技巧4:化压力为动力
压力越大意味着这件事情对你越重要,同时也说明这件事情对你而
言是有意义的。想象一下一个没有压力的人生,也就意味着没有什么重
要事情,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乐趣。所以当压力出现的时候,要意识到这是迎来了一次和自己的价值及
生活的意义相关的事件。压力只是一个激发你全力战斗的信号。
另外,很多能够预见的生活压力,也是有意义的,而不需要被妖魔
化。比如,刚刚有孩子的父母可能会手忙脚乱,有很多新来的压力,但
同时应该认识到这是甜蜜的压力,你肯定不会希望再倒回到没有孩子的
生活了。
既然获得了新的体验,那就适应一下新的压力吧,痛并快乐着,这
就是生活本身。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能持续给你减压的方法,看似没什么关系,但是
非常有用。
这个方法就是:写下你喜欢的价值和特质,并随时带在身边。
在脑海中想三个你觉得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价值。
比如,对我而言重要的价值是智慧、健康和挑战。
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就像是在心里给自己设定了一座灯塔,就算在
航行中遇到大风大浪,只要能看见灯塔,就不会太迷茫。
所以如果遇到的压力和我追求的这三点价值相关,我就会更容易克
服眼前的困难,把压力转化为实现价值的动力。
另外,把价值上升到更加宏观的层面,考虑你正在面对的压力事件
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帮助,也会让你的动力更
加充足。
技巧5:降服思维定式犬当压力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反应里会有很多下意识的思维定式,当
驯服了这些思维定式的时候,压力也会随之减轻。
久世浩司把这些思维定式分成七种,称其为“思维定式犬”。我挑了
四种我觉得最常见的思维定式犬:批评犬、放弃犬、忧虑犬、内疚犬。
批评犬就是遇到一些冲突压力的时候指责和批评他人,常见的想法
是“都是他的错”。
放弃犬不用说,就是遇到压力就想“我不行”,我要放弃。
忧虑犬既不想放弃又难过,担心自己做不好。
内疚犬总是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事情是不对的,这样的心态可能会影
响下一次的决策。
每一条狗狗都有不同的训练方式,每个人的方式也不同,你需要慢
慢找到和自己的狗狗相处的方式,不喜欢的狗狗要找到办法驱逐它们,或者和它们和平相处。
拿我自己举例,我和久世浩司的狗狗一样都是批评犬,就是经常觉
得别人是错的。每逢这个时候,我就会先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批评犬又
出现了,我驯服它的招数有点奇怪,就是会让它倒过来批评。让我站在
对方的立场上,然后批评我自己,批评了一会儿以后就会好很多。
拥抱方法2:培养自我效能感
很多压力的出现都是因为觉得自己无能力面对,当自己有能力的时
候就不会发生压力了。所以我们要逐步培养起自我效能感。
这个办法非常有用。我阴差阳错地做过很多舒适区域以外的事情,所以我的自我效能感非常强。因为之前的经验而累积的这种“我可以做到一切”的感觉,让我面对新的压力时会感觉我一定能挺过去。
技巧1:目标拆分的实际体验
光觉得压力大而不去做,那么就永远也没有办法去解除这个压力。
如果觉得任务太艰巨,可以先把目标拆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来做。再
大再难的任务都可以拆分到自己能够下手的小步骤。
从容易的部分开始做,慢慢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就会发现原本感觉
艰难的事情也没有这么难。压力就迎刃而解。
技巧2:范本示范
当自己还是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可以找个能看得见的榜样,周围
的同学、朋友,或者同事,竞争伙伴,或者自己的上司。看到别人成功
的时候,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技巧3:鼓励和积极氛围
和前面两者比,技巧3的作用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一个有着鼓
励行为和积极氛围的环境下,压力也会有相应地减少,这一条属于加分
项。
拥抱方法3:和他人取得连接
刚才也说了在压力下,人们的亲社会本能会加强。这也是抗压的好
办法。这里有三个技巧。
技巧1:抱团取暖
创投圈经常会说“寒冬来了抱团取暖”,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往往会质疑自己的能力,但是通过和很多其他创
业者进行交流,我发现他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也有同样的压力。
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也不再质疑自
己,而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了。
技巧2:感恩的心
当压力太大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给周围的一些人发送一些感谢的
话。如果觉得不好意思,也可以静下来在纸上写你想感谢的人,并且写
上为什么要感谢他。
这种感恩的情绪涌上来的时候,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比如,我压力大的时候就会特别感谢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他们处
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帮助整个公司一起往前飞奔。
看看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一定有能力解决眼下的困难,压力也会减
轻很多。
技巧3:帮助他人
你可能要说,我自己压力这么大怎么还有时间帮助他人?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你开始帮助他人的时候,你的压力反
而会减小,帮助他人的过程和结果会让你自己也取得成就感和效能感。
尤其是在一些压力事件中,你可以帮助到事件的直接相关者,转变
对压力的态度,把这件事的目的换成帮助他人,而不仅仅是完成这件
事,这样的思维模式会让你的压力转化为动力。
☆从压力中汲取智慧说完了在压力中有哪些方式可以抗压,下面来说说压力事件过后,如何帮助你的大脑更好地从压力中汲取智慧。
有个专有名词叫PTG, Post Traumatic Growth,中文是“创后成长”,指的是很多人在遭遇挫折和创伤后获得自我成长的过程。
有一句很鸡汤但是非常真实的话,“一切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变得
更强大”,说的就是PTG。当你经历过压力和痛苦后,回顾之前的一
切,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了。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理查德·泰代斯基博士发现经历过PTG的人会有
五种变化:
对生命更加感激;
人际关系更加紧密;
更加深入理解自己的优势;
获得崭新的价值观;
身体和心灵意识的提升。
每次压力结束以后,你可以做三个反思总结,养成习惯以后,你经
受的每一次压力都会带来一次成长。
思考1:你从这些经历中学习到了什么?
思考2:这些经历对你后来的人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3:回顾自己的经历有没有发现一些共同点?
最后提醒大家,了解了这么多思维干预的方法,不做都是白搭。如果你经常要承受很多压力,我建议你拿个小本子做一下压力管
理,把上面的练习都放在本子里,记录下来。
动手去做,和压力做朋友。年轻时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因为很早就被灌输了“理财要趁早”“理财很重要”这样的观念,所以
从刚参加工作开始,我就很关心理财这件事——读了很多小白启蒙课、被推荐了各种理财产品、每天记账、画必要开销非必要开销饼图等等,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想去搞明白那些烦琐的细节。
迟缓的我最终发现,对刚踏入社会拿着并不高的收入的年轻人来
说,花了很多时间(更多的是精力)去做理财,得到的回报也就是一些
小钱,这些钱连件好一些的大衣都买不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身边的理财专家会安慰你说:“‘聚沙成塔’嘛,先
从小钱开始理,理总比不理好。减少‘非必要开支’,精打细算,总是好
的。”
刚刚工作的孩子们为了省钱,会觉得房租是非必要开支,把房子租
到离公司很远的地方,每天通勤的时间甚至会超过3小时。加个班,换
车又折腾,回到家已经精疲力竭,周而复始,没有娱乐时间,更没有自
我提升的时间。
由于地理位置遥远,赴约成本高,也很少进行社会交际。几年过
去,可能房租确实可以省下一些,但能力没有太大提升,似乎仍然干着
螺丝钉的活儿,也看不到前景在哪里。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租个离公司近一点的房子,花钱买时间,然后
把时间投资到能为你带来增值的工作学习中去会怎样呢?你可能存不下
什么钱,但你其实用了最便宜的价格买来了最贵的东西——你个人价值
的升值。人类的流体智力在25岁左右达到巅峰状态,这时候的阅读速度、理
解能力以及其他学习能力都是这一生中最好的。而此时如果你仍然是单
身,那就更好不过,没有家务事需要分心,可以一心一意为自己增值。
除了房租,很多人为了多挣些钱,还会做一些和自我提升毫无关系
的兼职,看似是挣钱了,其实只是在用你宝贵的时间换取一些微薄的钱
而已。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第二次跳槽的时候可以去一家加班很多的大
公司,相比另一家比较轻松的小公司,一个月高出一千来块钱的薪水。
我选了那家小公司,因为这一千来块钱省下来的时间是非常多的。
我用每天晚上的时间去学习别的东西,去健身、阅读、练英语。
也正因为有了晚上和周末多出的这些时间给自己充电,我为自己之
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之后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我的薪资
不停地翻倍,直到现在自己创业,那时候看的管理和产品类的书也开始
发挥后劲儿。
如果你知道你的能力依然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你对你自己的期望
也并不止步于当下,那么在这种工资相差不多却能拥有更多升值空间的
情况下,你真的觉得多出的那一千块钱是赚到了吗?
正好前段时间和一个好友聊天说到女性婚后生育及看养孩子花费的
精力和事业平衡问题,这个好友提到的她外婆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外婆生了五个孩子,他们是工薪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很多像她一
样的女人选择了全职在家带孩子。外公说:“我现在的工资养得起你们
几个,你在家看孩子吧。”但外婆却用自己的工资的一大部分雇了一个
阿姨来看小孩,她自己仍然正常工作。周围人都说她傻:“你这样等于在替保姆工作啊,辛辛苦苦挣的钱
都被保姆花了,这是何苦呢?”
她只说:“还是有工作好吧,不管挣多少。”
就这样,外婆一边付着保姆的工资,一边工作,每天晚上回家还会
自学英语,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一路做到车间主任、厂长、局长。五
个孩子也发展得很好。
她的很多老姐妹现在谈起她来的时候会说:“哎呀,她不要太精
哦,当年只出了个保姆钱,现在当了个局长的官。”
也许会有人说,照顾孩子更重要。这又是另一个误区,因为照顾孩
子并不代表你就要做更多事情和花更多时间在孩子身上,并不代表这就
是更好的照顾。父母自己的示范,言传身教,相比天天陪着孩子却使用
了错误的教育方法,肯定要好得多。这也是个我们之前说的杠杆率的问
题,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教育孩子,最后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
意。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做到这样,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在事
业上有所成就。但不可否认,除非你自己觉得自己没有更多努力空间
了,自己的时间不值钱,否则,在年轻的时候花钱买时间可能是你最值
得的一笔投资。因为等你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你的时间会比别人的更
值钱,你再用时间换钱的时候,就可以换来当年的十倍、百倍,甚至成
千上万倍。
至于具体如何平衡时间和金钱,那还要靠你自己掂量。
今年年初的时候去一家规模虽然做得不大但是已经小有成就的企业
参观,看到一张没人坐的办公桌上散放着很多硬币,我说:“这儿有好
多钱呢,捡一下吧。”创始人看了一眼说:“不管它了,打扫卫生的阿姨来了让她们拿走
吧。”
我打趣说:“一分钱也是钱啊,聚沙成塔嘛。”
创始人说:“时间也是。”你以为你是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上个月有个姑娘在微信上问我:
“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一所完全不知名的大学里读书,想申请国外的
研究生。
“但周围的同学每天都逃课挂科,宿舍的其他女生除了谈恋爱吃火
锅就是在宿舍看电视剧刷微博。我每次在宿舍复习托福的时候她们都会
笑话我,说我们这么烂的大学还出什么国留什么学。
“我现在只好去自习室学习,但是这样一来和她们越来越远了,也
没什么共同话题,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太不合群了?”
“不合群。”
应该有很多人有着或者曾经有过相同的困扰,并且不合群带来的压
力可能会改变你的很多行为。
小到穿衣风格,大到事业发展。
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老爸去意大利出差,给我买了一双手工
小皮鞋。现在想起来,那双小皮鞋无论是款式、做工还是皮质都特别
好。
我生长的地方是一个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国企大院,那时候不要说出
国的人很少,连商场都没有,买衣服和鞋都是去农贸市场。
那段时间小女孩除了穿小白鞋以外,还流行着一种亮晶晶的粉色漆
皮鞋,模仿成年人的鞋而设计的略圆的尖头,上面装饰着很多塑料珍珠,还有一点小跟,那时候谁穿着这种鞋,简直就是fashion icon(时尚
偶像)了。
而我爸给我买的那双手工鞋,就是纯牛皮的,鞋底厚实又柔软,深
褐色系带,有些棱角的圆鞋头,没有任何装饰。
我拿到那双鞋的时候特别开心,觉得它好看极了,而且那时候没有
人穿过这种鞋,所以它有种别致的感觉。第二天我就高高兴兴穿着它上
学去了。
结果到了学校,其他女生发现我穿的既不是小白鞋,也不是粉色漆
皮鞋,而是一双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鞋子时,就忍不住开始吐槽:
“丑死啦,都不是漆皮的!”
“头好方啊,你爸买成男生穿的鞋了吧。”
随着班里的两个“意见领袖”的吐槽,其他女生也加入了笑话我鞋子
的队伍里。
现在想来,她们其实没有恶意,也就是小孩子更喜欢夸张地表达自
己,也更喜欢起哄。
但遭到嘲笑后,不管爸妈怎么劝,我死活再也不肯穿那双小皮鞋
了,甚至连自己都觉得那双鞋丑丑的一点也不好看。
直到很多年以后开始流行Vintage(复古风),我才突然想起来自己
小时候的那双手工小皮鞋,那样的款式和做工,可能很难再找到了,而
我的脚也长到已经穿不下那双鞋了。
我认识的另一个姑娘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却有着和我不同的解
决办法,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她的故事。她生长的环境比我的更偏僻。读高中的时候,她偶然在旧书店看到
了《西方哲学史》,出于好奇,顺手翻了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于是陷
入了对哲学欲罢不能的喜爱中,用零花钱接二连三买了《苏格拉底的申
辩》《谈谈方法》之类的书,课余的时候经常拿出来看。
“呦!你还看哲学哦,哲学家哦,啧啧啧……”
这是她一开始听到的最多的话,后来有人开始给她起外号叫“破拉
图”。
她并没有像我一样被人笑话后就停止了,每次有人这么说的时候,她就嘻嘻地笑着说:“对啊,就是哲学家呀,是不是很厉害呀,羡慕
吗?”
然后依然在看她的书。
很快,别人也就不再嘲笑她了。虽然依然会被叫作“破拉图”,她也
并不在意。
就像你们想的那样,她之后考上了一所著名院校的哲学专业,一路
第一读下去,最后公派留学去读哲学博士了。
我相信按照她的性格,就算不一定会成为柏拉图,但她一定会在哲
学领域上留下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而不只是混混日子。
从众很容易,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
平庸没有错,但那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人生。
古文里也翻来覆去都是这个道理,学的时候背得很牢,遇到实际情
况却又忘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如果觉得自己在某方面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过周围的人,那就赶紧努
力,换个环境,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是解决这种“合群”问题的唯
一办法。
以礼相待,客客气气,足够了。
“人各有志,不能强勉。”
自己喜欢什么,不必要非得“安利”给他人,也不要期望别人能够理
解甚至喜欢。
你以为你在分享,别人觉得你在炫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不管做什么,如果你坚信它是对的,是好的,就不用理会他人的嘲
笑,不要轻易放弃,也用不着争辩什么。
你以为你是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如何活成富有的人
如果你对“富人”的定义是财务自由,或者坐拥亿万家产,这篇文章
对你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这篇文章对富人的定义可能和你想象中
不同。
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在一家小公司做用户研究,月薪人民币3200
元。到现在我仍然记得自己接到入职通知时开心的感觉,因为我从来没
有想过,自己在没有任何专业背景仅靠自学心理学写了一些综述和统计
报告的情况下就可以被人接收。但很多周围的人都对我表示惋惜,辛辛
苦苦学的四年经济学不都白费了?
当时我许多大学同学的工资都在5000到6000元,听说做房地产销售
有拿到8000元的。毕业那个月我还看到一则新闻说,某国内顶尖大学的
一个女生月薪人民币15,000元却仍抱怨工资太低。但我却很开心,因
为我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每天都坐在办公桌前等待漫长的一天
结束。如果每个月用5000块来买每天8小时,不,应该是24小时的开
心,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个性价比更高的事情了。
后来,当逐渐做得得心应手,老板打算给我加薪的时候,我却有了
别的想法,想转去做设计师。
引用我的男神克利夫·斯托尔在TED(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
乐、设计,为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
称)说过的一段话:
“当你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像搞科研。第二次做这件事
情,就像搞工程。第三次做,就像成了一个技师。我是一个科学家。当
我在着手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想着下一件事情了。”对于我要转行的决定,我当时的老板很惊讶,问道:“你用户研究
干得好好的干吗去转行做设计师啊?”我说:“我觉得做设计师可以使我
给产品带来的价值更大一些,但也不一定,因为我没有做过。”
于是我准备了大概两周的时间,搞了一个当时看上去挺不错但现在
看起来很糟糕的作品集,兴高采烈地去找设计师的工作了。因为没有设
计师工作经验,我的薪水依然维持在人民币3200元的水平。这时候我认
识的大部分人的工资都至少已经涨了一次,跳槽的也大多是为了涨工
资。
但是我感觉自己似乎比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更开心了,因为以前的
很多想法现在都可以直接变成产品,我觉得自己的脑袋每天都在丁零当
啷地冒着火花。在连摸都没有摸过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我居然靠着一份
残缺不齐的安卓界面设计指南和一些网上截图,完成了两个手机应用的
线框图文档。当时,就算有人拿每月10,000元的工资让我放弃当时的
工作我也不愿意,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份工作更开心更值得的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到底不是科班出身的,做设计时没有底气,对于某一个设计,有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
做。然后我就申请了设计学的硕士,打算系统学习设计。离职的时候老
板和我说,不管你跳槽去哪里,希望你可以继续做设计,我觉得你在这
方面很有天分。
硕士毕业后,我的工资一次性翻了7倍。这个工资对当时和我一起
读硕士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因为他们普遍在本科毕业的
时候就能拿到这个数目的工资了。但对我而言,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为此我高兴了好久,觉得自己简直有花不完的钱。工作也棒极了,不再
像前一份设计师工作一样画线框图文档,而是完全参与到了产品的每一
个决策里;团队也是棒棒的,每天我都过得很开心。好景不长,“下一件事”又开始在我心里挠痒痒。北京创业圈一直如
火如荼,在被一个创业者拉进圈子以后,“设计”就又变成了“上一件
事”。而“做自己的产品”就变成了“下一件事”。混圈子,参与朋友的项
目,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我终于跑出来了。做自己的产品就和游泳一
样,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当收入变成负数,每一次交房租我都会觉得
钱包又变瘦了。
这时候我的同事们有些去了美国总部,有的去了欧洲的分公司,该
升职的也都升职了,工资自然不用说,连雾霾都不用吸了。但我站在北
京中关村创业街,吸着雾霾,看着IN NO WAY的牌子,觉得特别高
兴。一个师兄见了我说:“你看上去不像在创业啊,气色和精神头都很
好嘛。”
虽然第一个项目在撑了半年后死掉了,第二个项目也还没有太多眉
目,我依然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因为每天都能碰见不同的人,听到不同
的信息,处理不同的事情,视野变得开阔了,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自
己。我经常和别人说,创业的这大半年时间,是我到目前为止最穷也最
开心的时候。如果有人拿每月100,000元的工资去买我当时的开心,我
也不卖,我觉得没有什么比那种状态更值得的了。遇到一些创业者,他
们的创业原因是“财务自由”。我一直觉得“财务自由”就是狡猾的人卖给
愚蠢的人的信仰,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具体地观察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三类人组成的社会中:
看不到边际的愚蠢的人,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些人来告诉他们,他们
应该思索、希望、购买以及信仰些什么。
然后是狡猾的人的圈子,他们告诉那些愚蠢的人,他们应该思索、希望、购买以及信仰些什么。最后还存在着一些聪明的人,他们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正确
的,并且将此付诸实践,而不去管别人是否喜欢。
——《聪明人的训练》
原本好好地靠着自己的主动收入过日子的幸福快乐的人,开始觉得
没有被动收入就不能活了,看着张三李四阿猫阿狗炒炒股票玩玩期货都
财务自由了,觉得财务自由才是健康的,财务不自由就是一种疾病。于
是以前是拿钱换开心,现在为了财务自由就开始拿开心换钱,最后财务
自由了也不见得多高兴(你病好了能高兴几天?)。最倒霉的是换了几
十年还是没换到自由,反而把自己搞得越来越不开心。
我并没有资格和权力指责别人的价值观,只要你觉得你愿意为“财
务自由”而失去一部分的个人自由或者开心,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的。当然,如果你在追求财务自由的道路上特别开心那最好不过。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
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
有朋友问我,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说只要不死掉,不无聊就特
别开心,就够了。
不管贫穷或富有,我都觉得自己很富有。不知道这算不算你们觉得
的富人思维,反正我觉得算,我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可能是全世界最富有
的人。
关于不停换工作会不会影响所谓的个人积累,我个人的情况是从未
觉得有过影响,因为换工作的时候自己是有计划地而不是盲目地换。另
外送给大家一段乔布斯的话,老掉牙了,但是很经典。虽然你现在可能看不见未来,不知道你现在所拥有的、懂得的、了
解的能带领你到什么样的境界;直到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你蓦然回首
时,你才能将所走过的路串起来,进而发现就是这些点点滴滴造就了
你。因此你得相信这些即将来临的事物在更远的未来肯定会连在一起,你要有一定的信念:你的勇气、你的命运、你的生命、你的缘分。这份
信念从没让我失望过,而这也就是让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如果你出色地完成了某事,你该再去做其他的精彩的事情。不要沉
迷于前一件事太久;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是否能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对我而言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当
我晚上睡觉时,我可以说:我们今天完成了一些美妙的事。孤独是你最好的伙伴
曾有一年时间我与世隔绝。切断了电视、电话、网络和一切外界联
系,住在祖母的旧屋里,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外出买菜回来烧饭。
一个月后,最初的自由新鲜劲儿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无聊和孤独。
随着这种无聊和孤独感而来的是焦躁不安。两个月后,我终于打了一次
电话给家人。啰啰唆唆唠唠叨叨地一说就是三个小时,挂了电话后我甚
至都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打完电话的那晚,我觉得自己似乎把一年
的话都说完了。我觉得很累,便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三个月,大概是我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种无聊、孤独
和焦虑感开始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以前并未发现的一些事情所产
生的乐趣。我的听力开始变得敏感,能感受到风吹在玻璃上的声音、鸟
的翅膀在离房顶不远的地方扑棱的声音、水管里水流动的声音,以及自
己平静的呼吸声。
米饭开始变得有味道了,再也不用就着味道浓重的酱汁才能下咽,每一口饭嚼起来都是甜的,每一颗米的形状都可以用舌尖感受得到。水
也是一样。旧屋的水水质很差,喝之前需要沉淀很久。我会趴在水壶边
看水中乳白色的沉淀物慢慢往底部移动。水慢慢变得通透和澄清,用勺
子舀进碗里,喝的时候,觉得真的是在喝水,而不只是解渴。
这些看似无聊、无意义的、以前我从未关心过的日常小事,是一种
无法在忙碌、拥挤和浮躁的状态下体会到的发自心底的幸福。在此之后
的大半年里,我偶尔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但再也不会因为孤独
而滔滔不绝。当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当每一秒都是在认真地“享
受”和“过”,而不是在“赶”和“利用”,每天都过得平静而美好。在带来的书快要看完的时候,我的与世隔绝的一年结束了。我开始
重新和大家联系,打开电脑,打开手机。除了广告邮件,邮箱里最后一
封邮件的时间停留在刚开始闭关后的一个月。短信和QQ上有两个好友
在我闭关半年后给我留过言,留言内容是:“你是不是把我拉黑了?”
而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你在他们的世界里已经消失了一年。当
一年之后和他们说“你好啊,最近怎么样?”的时候,他们的回复依然会
和平时一样:“挺好的,呵呵,你呢?”这时候你才突然发现,自己原先
重视的,别人对你的看法,以及你所重视的对于一些关系的维系是多么
不重要。
当你不再对别人有着过高的期望,不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而生活,不去在意别人说了些什么,不再愤世嫉俗时,会突然觉得,自己完整
了。
也算是自由职业的好处之一吧,我现在还是会经常闭关,把自己清
零。当发现自己陷入了日常的琐碎,容易被一些无谓的话语激怒,为一
些丢失的关系所牵绊时,独处一段时间未必不是个好的解决方法。或许
孤独并不是最好的朋友,而你确实不再需要假以社交来填补自己内心的
空虚。
用《瓦尔登湖》里的两段话来作为结束语吧。
我发现,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独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有人做
伴儿,就算是最好的伴儿,没多久也会感到厌倦、无聊。我爱独处。比
孤独更好的伴儿,我从来还没有发现过。我们到了国外与人交往,大抵
比待在自己家里更孤独。一个人在思考或者工作的时候,总是独个儿
的,让他乐意在哪儿就在那儿。孤独不能用一个人跟他的同伴们隔开多
少英里来衡量。在剑桥学院拥挤的小屋里,真正勤奋学习的学生就像在
沙漠里的游方者一样孤独。……
我们每日三餐会面时,只不过彼此之间重新尝尝我们固有的那种陈
旧,发霉的奶酪味道。我们不得不同意这么一套规则,亦即所谓的礼仪
和礼貌,务使这种经常的会晤彼此都能包涵,以免发生公开冲突。每天
晚上,我们相聚在邮局、在交谊会、在篝火周围。我们住得太挤,互相
干扰,彼此说话吞吞吐吐,我想,就这么着,我们相互失去了一些敬
意。Chapter 2 职场养成指南
在你没有明显专业竞争力的时候,你比别人拧螺丝钉拧得好,就有
和机会走向你。看菜单与挑选合适的公司和岗位
如果你已经有明确的事业目标,也有自己特别想去的目标公司,那
当然是非常好的。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更多时候是并没有某个很喜欢的职业,自然也
没有对某家公司的偏好。
这篇文章适合那些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目标,没有特别喜
欢的公司或者强烈的意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迷茫中的人。
☆菜无上品,适口为珍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将人的工作价值观分成三种。
第一种价值观是把工作当作工作(job)。有这样价值观的人,工
作对于他们就是为了挣钱,生存下来,工作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拥有这
种价值观的人是人群中的大多数。
他们会更在乎工资多少,对于福利啊、假期啊锱铢必较,不管做什
么工作,一说到上班就不开心,最好没有上班这件事,天天躺在家里是
最理想的生活。
第二种是把工作当作事业(career)。有这样价值观的人,工作不
仅仅是为了挣钱,他们还会追求名誉和地位。拥有这部分价值观的人比
拥有上面价值观的人少了很多。他们更在乎升职空间,加薪空间,对所
做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多热爱。
第三种是把工作当作理想(calling)。有这样价值观的人,工作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加宏观的目标,比如和团队一起做出一项创新,改变一
个行业,改善人们的生活等,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他们较少在乎眼前的利益,会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并且在工
作上自驱力更强。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尽力做到最好。
价值观不会一直不变。
有些人开始的时候是“工作”,当发现自己的工作可以做得很好之
后,可能就会信心大增,对这一行业越发了解,能力也越发强大,也就
越想在这一行业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最终,变成“为理想而工
作”。
有些人抱着远大的理想,想改善一个行业,甚至改变世界,但是工
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工作里那些琐碎的细节是枯燥无趣的,靠自己微薄的
力量去实现理想是多么遥不可及。“理想”被磨灭,最终也落入工作就是
为了谋生的价值观里。
对于价值观不同的人,“好工作”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家长眼中的好工作,就是如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等,“稳定
而多金”的工作;或者他们会告诉你哪家公司薪水高就去哪家,一定要
去大公司,一定要去好行业,等等。
这些家长说的“好工作”通常都是基于第一种价值观的,即工作就是
谋生而已。所以如果你拥有第一种价值观,那么确实可以按父母期望的
那样找个“好工作”,只要工资尚可,工作不太辛苦就行。
如果你拥有第二种价值观,大公司和朝阳行业可能更适合你,层级
多,升职空间大。即使在一家公司升职达到瓶颈,还可以靠跳槽去别的
公司达到升职的目的。但如果你拥有第三种价值观,这些工作就不一定适合你。而不适合
你会导致两个问题:
①短期满足感过后的长期空虚感。
②无法发挥自身优势,成长通路被阻断。
如果你拥有第三种价值观,“好工作”的衡量标准在早期应该是成长
性的,就是你能够凭借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岗位上学到多少东西,同时创
造出多少可见的价值。
按照这个标准,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岗
位,不一定非要去大公司或者非要去创业公司,这就需要你按照下面的
步骤自己去判断哪种工作更加适合你。
☆你想吃什么?
如果你去一家从来没有去过的国外的特色餐厅,这家餐厅的服务员
不给你拿菜单,直接问你:想吃点什么?
估计你头脑一片空白。
这时候她把菜单拿来给你,上面没有图片,也没有对菜品的文字描
述,只有你不太懂的菜名。
这时候你可以选择了,但是你心里是恐慌的,你不知道自己选的是
否好吃,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些菜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做的,也就不
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吃。
这时候如果服务员给你拿了照片,并且给你看了菜品说明,你应该
就会更好选择了。如果有试吃,那就再好不过了。为什么这么啰唆地说点菜这件事呢?
因为找工作和点菜很像,职位的名称就像是菜名,职位的具体岗位
描述就像是菜品介绍,实习期或者试用期就像是试吃,而岗位要求就像
是你要为这道菜付出的钱。
当你不知道都有哪些工作可找的时候,当然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看菜品、试吃、挣够菜金。
☆看菜品
找菜单这个事情当然越早做越有益处。
我建议你拿一整天的时间出来做“找菜单”这件事。
菜品来源:家人的职业、师哥师姐的职业、招聘网站。把这些菜品
都梳理出来,然后找到看上去你感兴趣的菜。
招聘网站看这四家就行了:拉勾网(互联网垂直细分)、智联招聘
(行业最广)、猎聘网(中高端职位)、Linkedin(领英)(外企最
多)。
以拉勾网为例,你会发现岗位都是分在大类下面的:技术、产品、设计、运营、市场与营销、职能。
技术下面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程序员岗位,设计下面有UI设计、交互
设计等,你需要把它们一个一个打开,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各自的岗
位描述是什么,岗位需求是什么。
你看的岗位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道菜。☆试吃
看够了菜单,筛选出一部分你喜欢吃的菜,这个时候就可以去试吃
了。
试吃有免费试吃,也有付费试吃,付费试吃的效果当然更好。
这话怎么说呢?
免费试吃是门槛比较低的取得菜品信息的途径,不需要你做太多付
出。
这时候你需要善用领英和脉脉这样的职业社交应用。可以查看已经
申请过你想申请的岗位的人的简历是什么样子的,你离他们的距离还有
多远。这也是一个菜品的价格,看看自己什么时候买得起,做些什么才
能买得起。
在行App也非常有效,你可以在上面约到所感兴趣的领域的人,对
他们做职业专访,不仅了解职业需要的技能,也可以了解到这个职业的
真实工作内容,看看自己喜不喜欢,擅长不擅长。
付费的试吃,就是实习。
实习能够得到更多对这个职业的了解,看看自己对其是不是真的喜
欢,能不能做。
实习是你整个职业生涯里需要花的菜金最少的,因为它的要求相对
较低。
但是因为你是在和其他实习生竞争,你也需要有菜金才行。这个菜
金就是你对于这份工作的胜任力。你有什么能力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产生价值呢?
很多同学在投简历的时候可能对自己的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一无所
知,盲目去投简历乱碰乱撞。
我接到过太多和我们的岗位需求相距甚远的简历。比如投的是新媒
体运营的岗位,却对新媒体运营一无所知。
这就像你去了一家饭店,不看菜价就点菜一样。
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处在什么位置,也就无从提升能力,无从提升能
力就更无从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好工作。
无论是从我们自己招人还是别的公司招人的经验来看,大部分人,尤其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菜金都是不够的。
还有很多同学自信满满觉得自己特别有“潜力”,喜欢说“我相信我
能做好这份工作”。
你自己相信是没有用的,面试官相信才有用。
面试官判断你有没有潜力就是靠你过去的经历,如果你过去的经历
里什么都没有,潜力自然无从判断。
该怎么办呢?很简单,行动起来。
比如,看了菜单以后,对做产品感兴趣,就赶紧去学产品相关的内
容,独立做一些产品原型;想做产品运营,就从运营一个贴吧或者自己
的微信群开始;想做新媒体运营,就从运营自己的微信号开始。
持续的理论学习加实践,永远都是提高能力的最好路径。你必须有之前的积累,哪怕再少,也比一张白纸要好。
☆挣够菜金
在整个看菜单和试吃的过程中,你都可以同时挣菜金,就是有针对
性地提高自己在某个岗位上的能力。
不断练习,不断通过试吃来调整,最后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道
菜。
说来容易做来难,如果你脑海里对各种职业还没有概念,那么现在
就从看菜单开始吧。该不该把兴趣当作事业?
有人说兴趣和事业的关系像是烟和祷告的关系,说到祷告时能不能
抽烟,大家觉得不能,而说抽烟时能不能祷告,大家则觉得可以。但我
觉得可能“兴趣”和“事业”关系更像是“恋爱”和“婚姻”的关系。
☆初恋
有些兴趣你在年幼时为它疯狂过,但随着年龄增长,你们之间的鸿
沟变大,你们天各一方,唯有怀念时会涌上淡淡的甜蜜和些许哀愁。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了画漫画。每天上课的时候也在
偷偷画,A4纸画了一叠又一叠。很多人夸我画得漫画像印刷出来的一
样。我暗想:“我长大后要做个漫画家。”
但随着年龄增大,生活里出现了其他的兴趣,在注意力被分散的情
况下,漫画就成了那个被遗忘的初恋。我已经不知道自己上一次画画是
在什么时候了,蘸水笔也早已经不知去向,但是每次和别人说起小时候
的事情,总是会想起当年自己的画在班里被哄抢的情形。
“漫画家”三个字应该和我无缘了,但这成了一段很好的回忆。
☆前女友
有些兴趣像是和平分手的前女友,你爱过它,但最后它成了你的好
朋友,在关键时刻能助你一臂之力。
我本科读的是经济学,但那时候特别喜欢英语。买了很多单词书天
天背单词,坐在图书馆翻译自己喜欢的英文小说。后来,我让别人随便从这些单词书里面抽出单词考我,每个词我都能对答如流。
但不知为什么,英语对我的吸引力逐渐淡去了,背完了那么多单词
书后,我已经没有了当初学英语的那种激情。毕业后我做了很短暂一段
时间的英语老师,终究感到“这不是我要的职业”。
但我因为英语,得到了很多机会,在做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上少了
一个障碍,比如,我可以自如进行对外工作,阅读英文资料,等等。
对于这一类兴趣,建议去试,即使最后不能在一起,也是一种成
长。
☆苦恋
有些兴趣就像一个才华满腹却衣衫褴褛的恋人,你和她在一起的时
候是如此为她的才华所折服,但不会把她作为谈婚论嫁时的人选。
作为庸庸碌碌的大多数,我们太容易被现实打败。只有那些真正深
爱它的人才愿意无视其他条件,和它共度余生。
我连续考了两年的心理学研究生,都因政治分数没有达标而失败。
可我因此找到了一份用户研究员的工作,并以此为原点开始了我正式的
职业生涯。硕士毕业后,我仍然在考虑是否要去读一个心理学相关的博
士。但我深知学术的辛苦,读博士并没多少奖学金,而且一读就是五年
以上,博士毕业后很可能你大学同学的公司都上市了,而你的工资和本
科应届毕业生也没太大差别。面对着一边马上就能到手的高薪岗位,另
一边前途漫漫的学术之旅,我也不过是凡人,还是选择了工作。
我现在依然会阅读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因为我在等待那
一天,等我不需要它养活我时,我去养它。☆暗恋
有些兴趣谁都喜欢接触,却难以相处。就像一位校花,远观养眼,但要是想追到,则要费很大力气。
我一直以为我特别喜欢电影,但事实上我只是喜欢“看电影”而已,而谁又不喜欢看电影呢?坐在沙发上,拿包薯片,看就行了,不需要付
出什么。娱乐,谁都喜欢,而做一个娱乐从业者,却非易事。
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看了一些关于平行世界的书,便想入非非,觉
得自己可以写出一个很好的电影剧本,关于一个人如何通过平行世界改
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的。我越想越激动,抓起笔就写故事大纲,写了好几
遍。后来看到《蝴蝶效应》和《无名之人》的时候惊呆了,惊异于剧本
比我沾沾自喜写出来的故事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我竟然还会觉得自
己“有潜力”。
大多数人对于“有潜力”的定义可能只是自己有一些“绝妙好主意”,却不知道这些“绝妙的好主意”有可能是许多人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想过
的。
看校花容易,追校花难,追到更难。你说你爱她,你真的了解她
吗?你愿意为她付出吗?她华丽的外表,谁都愿意观赏,而观赏本身并
没有任何代价。大多数人以为自己的兴趣和事业的关系是苦恋,但其实
充其量只是暗恋而已。
对于这类兴趣,你想追就去追,给自己一个交代。
☆情人
有些兴趣就像情人,你无法投入你全部的精力去陪它,但你爱它,却除此之外给不了它更多。我喜欢写小说,也发表过一些小说,但我的小说产量很低,质量也
不稳定。我确实也想过做一个作家,但我也知道这养活不了我。全职作
家还要考虑更多符合市场的内容而非个人偏好。我现在无非就是得空了
写几篇,这样也不错。
这种兴趣,就像吃饱饭了喝杯酒,而酒却不能当饭吃。
☆到底要不要把“兴趣”当成“事业”呢?
极少有爱情可以永远保持最初的激情。没有谁规定一个兴趣要从一
而终,每一个新的兴趣就像是一段新的恋情,你为之动心过,疯狂过。
也有兴趣能一路相伴,就像从初恋到热恋到平静,相濡以沫,细水长
流,陪伴终生。
终究明白了,什么是可遇不可求,什么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什么
是“看上去很美”。顺其自然,不用强求。
这个问题很像:“我该不该和我女朋友结婚呢?”
我想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十战九胜的面试终极指南
在开始阅读指南前,首先要明确一点,如果你肚里没货,能够通过
面试就只能靠运气了,要么招聘方极度缺人,要么那天面试官吃错了
药。
我们这里的面试指南并不是在你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得到offer的奇技
淫巧,而是让你能够在面试前挖掘出自己需要被面试官了解到的信息,并让信息充分表达的方法。
网络上流传了很多看似厉害但实则会对面试结果造成严重伤害的抖
机灵似的奇技淫巧。比如,通过用专业名词来放大自己的能力,不懂的
人可能“不明觉厉”,但是你要知道面试你的都是专业人士,肚里的货没
几斤几两的活,问几句就露馅儿了。
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人人都有,勤练内功最重要。
☆面试到底面什么?
我问过不少快要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理解的面试是什么,答案五花
八门,但是通常是模糊的或者片面的,比如,看看面试者是否有能力,是否有潜力或者是否合适等,但是不知道“能力”或者“潜力”到底是什
么,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合适”。
如果我们把面试拆解开来,看到问题的本质,就知道面试该如何准
备了。
首先来看一个核心概念:面试是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你提供的信
息,了解你对于某个岗位的“胜任力”有多少。我们把“胜任力”再拆分开来,可以分成六个方向。
●一般智力
●学习能力
●知识经验
●工作意愿
●个性性格
●价值观
每个公司、每个岗位、每个岗位的不同级别对于“胜任力”的需求都
是不同的。公司当然想找一个六项全能的人,六项全都满分,但现实中
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会有一些妥协和权重。
对应届毕业生而言,用人公司知道你知识经验不足,核心考察点在
一般智力,同时兼顾学习能力、工作意愿和个性性格,有些公司也比较
看重个人价值观是不是和公司价值观相符。
如果你的一般智力出色,又有知识经验,工作意愿强烈,性格和价
值观过关,那么应该就能算是个优秀的候选人了。
而对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核心考察点在于知识经验,同时也会看重你的一般智力、工作意愿和其他一些方面。
有的时候你觉得你和同行水平差不多,其实只是你没有横向比较
过。我们在面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作年限差不多,做着类似的事
情,但是水平差距很大的人。如何提升业务能力在这篇文章里不多说,我们会在之后谈起。一般智力主要看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官出的问题可能是情景性
问题,就是假设一种场景需要你解决,看看你的解决思路是怎样的;也
可能是行为性问题,就是通过你之前的经验来看你做出过什么样的业
绩,怎么做的,等等,以此来了解你如何解决过往的问题,从而判断你
会如何解决将来的问题。
理论上说,一般智力不需要工作经验来体现,最纯的一般智力测验
应当是和工作无关的智力测试题,类似于一些逻辑测试。但是现实中的
面试,除了一些大型公司喜欢出一些智力测试题以外,大部分公司还是
更看重结合具体事例表现出的智力。那么无疑,工作经验会增强你解决
问题的能力,同一个人工作一两年以后再看当初零起点的自己,肯定是
不一样的。
如果你面试的竞争对手在某个岗位上已经实习了很久,积累了相当
多的经验,那么你不仅在知识经验上没有办法和他竞争,而且在问题解
决方法上也很难与他竞争,除非你天生就非常聪明,或者对方真的很差
劲。
如果你没有参加过任何实习,如果你现在还有时间,赶紧找个企业
去你想做的岗位实习。如果没有时间了,那么你只能回想一下你之前解
决过什么问题,找个解决方法很棒的案例。因为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面
试者,面试问题可能会是“说一件你觉得自己做得最成功的事情”。
学习能力也是最被看重的,你可以准备一个案例,结合问题解决能
力和学习能力一起来说。举个例子,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现公司部门
之间的会议很混乱,没有人主持会议,会议上经常发生争吵,吵完以后
也没有决策,而且会议时间经常拖延。于是我自己查了会议管理的学习
资料,学习怎么开好一个会,然后主动承担会议主持的工作,改进了具
体的流程,之后公司开会的效率大大提高。你所准备的一定得是个真实案例,不能瞎编。因为说到这里,话还
是很空的,一个合格的面试官一定会继续追问你,问你是怎么改进的,所以这时候你如果没有干货的话就编不下去了。
除了上面这些核心看点,工作意愿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在面试中
面试官可能会问你是否了解他们企业,这时候你能够对答如流,会在动
机方面有很大优势,尤其对创业公司而言。当遇到能力差不多的两个人
难以抉择的时候,企业肯定会优先选择对加入企业意愿更强的那一个。
你能做的是:
(1)提高对应聘公司的了解。知名企业就不说了,大部分人多多
少少都会了解一些,尤其是行业巨头,他们也不会太关心你对企业的了
解程度。但如果申请的是中小型的企业,你需要尽可能提前了解关于这
个企业的更多信息,知道他们的业务、行业地位、发展现状等。
(2)提高对岗位的了解。如果有了意愿岗位,就需要尽快多花时
间去接触,实习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不能去大公司实习,就去小公司实
习,实习最起码能看出你有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意愿。
(3)要从实习中汲取知识和经验。
了解的渠道多种多样,上网搜索、问周围和这个企业有关系的人都
可以。
最后,性格和价值观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是否适合这个岗
位,是否适合这个公司。面试中只要做到礼貌,如实回答就行了,这两
点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也很难在面试中掩盖过去。
总之,内功还是最重要的,至少现在你知道该从什么角度提升内功
了。☆面试的类型
说完了面试的内核,我们来说面试的形式。
面试大体上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漫谈法和无领导
小组讨论)。大型企业最正规的面试方法基本上都是结构化情景面试。
结构化情景面试主要由下面四类问题构成。
●背景性问题
●行为性问题
●情景性问题
●工作知识性问题
背景性问题
背景性问题最简单,就是再次核实和细化一下你的简历。
主要问题有:你之前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
司?为什么想进入这家公司?未来的打算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没有什么难度,把原因想清楚,如实回答即可。注意不要
出现数落上一家公司的不是,或者隐藏或编造自己经历的情况。
行为性问题
行为性问题就是通过让你描述自己过去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具体
情况来了解你的特质。它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过去的行为可以预测这
个人将来的行为。比如,我们会经常问面试者最近看了什么书,如果他支支吾吾答不
上来,就说明他没有阅读学习的习惯,从而可以推断他之后也不太可能
会突然看书学习。
除了这种问题,更常见的是问你之前一些在简历里出现的业务问
题,问题的结构是用STAR的结构来进行的。STAR代表Situation(背
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
比如,你在简历里写了你在某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运营,说你运营
的时候每个月可以增加两万名新的关注者。
这个数据如果单独拿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同的平台,不同
的环境背景,数据都是不一样的,哪些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哪些是你个
人因素造成的,面试官会首先了解你业绩取得的背景(Situation),比
如这个公众号在你运营之前的增长率是多少,用户基数是多少,有没有
其他团队辅助等。
了解完背景,面试官就会详细了解你具体的工作任务(Task)。还
是用运营来举例。运营有很多具体细分的工作,比如你之前的运营包括
了约稿、策划和执行用户活动等等,你都需要详细地介绍一下。
除了了解你做过的事情,面试官还要了解你是怎么做的,也就是你
的行动(Action)。你需要告诉对方你具体做这些Task的时候是怎么进
行的,难点在哪里,是如何解决的,以及你的亮点在哪里,你做的运营
好在哪里,等等。
很多面试者在这个环节做得很不好,总是想草率了事,面试官只好
不停追问。如果能够很顺利很完整地分享一个案例,是个非常大的加分
项。
最后肯定是要关注任务完成的结果(Result)。结果好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需要有自己的反思,如果再做一遍会改进哪些地
方,自己主动说也是个加分项。
同样,不要撒谎,撒谎很难看。即使没有一个很好的数据结果,合
格的面试官也会从你如何处理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你的优点。面试并不是
绩效考核,不会过度唯结果论。
情景性问题
情景性问题是补充行为问题不足的,因为有一些场景你可能没有遇
到过。
所以情景性问题就是虚拟一个场景,看你如何解决,怎么解决。
拿电商运营举例,可能的问题会有:“夏天到了,我们需要做一期
适合夏天的商品的团购,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定选品,也没有有意向的供
货方,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
这种涉及业务的问题就非常需要业务经验了,没有业务经验就只能
拼短时间内的问题解决思路。这就不是“如何回答好面试问题”这么单纯
的一件事,而是你长时间积累的体现。
和专业相关性不强的问题可能会是:“如果你和另一个部门的同事
就一个问题发生了冲突,你想将价格定为100元,他想定为150元,你会
怎么处理?”
这个也没有标准答案,就是看个人如何大开“脑洞”,各施所能了。
工作知识性问题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都是业务知识,程序员肯定是要靠编
程,设计师要看你的作品集,运营会问你数据分析相关知识等。书本、他人经验、实习经验等都是获取工作知识的途径。
以上就是对结构化情景面试的揭秘。你知道了每一个问题的问法和
目的,就可以提前准备好可能被问到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应对自如,不
至于明明自己有货却临时想不出或者表达不透彻了。
大部分中小型私企都会采用非结构的漫谈法,但是面试问题其实和
结构化情景面试的问题差不多,我们按照结构化情景面试来准备就好
了,至于到场后问题顺序是怎样的并不是很重要。
☆特殊的面试
还有一些特殊的面试,网上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只
简单提一下。
压力面试
压力面试会挑一些让你难以回答的问题,并且面试官态度非常恶
劣,让你觉得尴尬难堪,看在这种压力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面试官
面试结束的时候会和你解释。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态度非常不好的面试官的时候,多半是要接受
压力面试,你千万要小心,不要因为压力过大而爆发或者失控,保持礼
貌,回答好问题。
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让一堆面试者讨论一个问题的面试方式,面试官
会在旁边观察。陷阱就是很多人把这个当成了辩论赛,一旦开始讨论就
咄咄逼人,好像不采用自己的方法就不行。我们把无领导小组讨论分成四个角色,你在心里想好来挑一个角色
就行了。
可以选择比较困难的领导角色,也就是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流
程、规则,以及控制场面、记录结论,等等。
比较讨巧的是计时员,告诉大家你打算当计时员的角色,提醒每位
参与者的发言时间,还有结束时间。
另外还有协调员,当争论不下的时候你可以出场救援,推进会议继
续。
最后是总结者,可以准确地把会议结果总结下来,以简单报告的形
式呈现,准确而不走样。
这四个不同的角色,你可以在其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记得,如果你想好了,就可以先下手为强,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想担任哪种角
色。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在这里提一下。
多看“面经”多练习
很多大公司都会有“面经”在网上,非常多,可以参考;也可以请参
加过目标公司面试的往届的师兄师姐吃饭,让他们分享一下面试的细
节。
总之如果你很想进某一家公司,要尽可能地去找各种渠道打听这家
公司的面试题,主考官是谁。我通常在每次面试前都会“人肉”搜索一下主考官,看一下他的背景是怎样的,猜测他有什么偏好,对症下药。
服装
很多应届生面试时很容易不小心穿个保险推销员套装就出来了。除
了咨询、投行、银行等行业以外,其实大部分公司面试都不需要穿正
装。穿Business Casual(商务装)或者Smart Casual(休闲装)都可以。
另外要注意的是,穿你熟悉的衣服,或把新衣服穿几次。尽量不要
穿刚买的衣服去面试。有些同学刚买了西服,崭新的是好事,但是你会
发现他穿了以后就浑身不自在,好像不是在穿自己的衣服似的。
妆容
我自己觉得化妆不应该是所谓的女性面试的基本礼仪,如果是,那
么男生也需要化妆。如果你来我们公司面试,完全可以不化妆。
但架不住大部分企业觉得这是基本礼仪,为了不坑你们,我还是得
说一说。
最基础的一点,淡妆!淡妆!
不要贴两片比鞋刷还大的假睫毛还要外加超大直径灰色美瞳,记得
你是去面试,不是去夜店。虽然这种低级错误出现的概率很少,但还是
要提一下。
第二点就是不要出现粉色和大红色。大红色可以出去玩用,粉色会
让你显得稚嫩不成熟,这两个颜色都尽量别在面试中出现。
第三点是注意细节。
我面试过很多粉底浮粉卡粉到我都想伸手帮她撸下来,还有色号太白就像掉进面粉缸不说,脸和脖子还不是一个色儿;睫毛刷好几层,一
坨一坨弯弯曲曲的像苍蝇腿;口红边缘歪歪扭扭、脱色、嘴巴还起
皮……这样化妆真的还不如不化。
我推荐打好底妆,再简单画个眼线、刷个睫毛,然后涂个豆沙色或
者珊瑚色的口红就行了,不要搞得太复杂。尤其是如果你平时本来就不
怎么化妆,突然化妆还会觉得别别扭扭的。如果化不好,真的不如不
化。
皮肤太干,除了做好保湿以外,可以往正常的粉底液里加一滴护发
精油解决粉底不服帖的问题。你会发现粉底突然就像丝绸一般顺滑了,而且保湿度也会提高。油性皮肤要在夏天打好散粉,别不小心脱妆了。
快到门口的时候记得拿镜子出来看看是不是脱妆了,补补妆。
礼仪
不要迟到!提前一点到。
就我们公司而言,如果你迟到了10分钟以上基本上就pass掉了,不
管你有多优秀。如果连面试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无法准时,以后在工作中
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态度
大部分新人通常的毛病就是唯唯诺诺的,主要还是不自信。短时间
解决这个是不可能的,想要提高自信,就是要多实习,和社会接触多一
些,学生气就会少一些。
不过还有一些面试者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仅
能力不好,而且让人看着也很讨厌。所以也不要过度自信,觉得自己很厉害。
还有一些职场老油条就一副“我经验这么丰富,你们爱要不要,反
正找我的人多了”的模样,这样也是不行的。
又或者面试者摆出一副去谁家闲聊的样子来,自来熟得不得了。或
许有些独特的面试官会喜欢,但大部分面试官都会觉得这样的态度有问
题。
行业很小,尊重面试,给自己留条后路。
好了,这些就是关于面试所有你应该知道的事情,下面我们来说说
如何提升工作相关的综合技能。工作两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千万不要小看“拧螺丝钉”。
很多应届生刚进入职场,无论实习或是全职,别人问起来,就会
说:“唉,拧螺丝钉的工作呗,打打杂,不知道还要干到什么时
候。”“大材小用”或许是每个职场新人的心声。但真的是大材小用了
吗?
来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司机。很多人会觉得,开车嘛,不需要什么技术含
量,谁都会开。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直到我有次搬家换了班车线路。
这辆班车,在我坐车的两个月里剐蹭了两次,因为不及时检修而抛
锚了两次,车门永远是坏的,关门要用手。即使这样也不修,每天上车
大家不是喊空调温度高了就是空调温度低了,平均10分钟来一次急
刹……每次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班车司机总是骂骂咧咧,大意是倒了
霉了之类的。他应该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
反观换路线之前的那位班车司机,我才意识到,他每次都会把空调
调到合适的温度,然后自己走到车厢的最后去感觉一下温度。我坐了一
年,他的车从来没有剐蹭过,没有抛锚过,没有迟到过。这种细节你是
感受不到的,因为你觉得这是正常的。但维护这种“正常”是需要在每一
个细节上都用心照顾到的。
当然,这也存在管理问题,如果有一系列规章制度手册的标准化班
车服务可能会好一些。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来,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
情况下,同样是拧螺丝钉,差别是很大的。这也是影响到以后工作的原因之一,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从拧螺丝钉变为制定机制的人,而有些人则
只能永远拧螺丝钉。
用打车软件也很能够体会到这种“拧螺丝钉”的巨大差别,有些司机
永远找不到你在哪里,也不和你打电话确认地方,有些司机的车里散发
着怪味,也有些司机会快速准确接到你,车里干净整齐,绕开拥堵路
段,按时把你送到目的地。
第二个例子,“打杂”。今年夏天,一个叫刀刀的大二女孩来全职帮
我们公司处理一些客服、打包、文章排版之类的杂事。她只待了一周,时间很短,但是给我的印象很深。
虽然是全场无客服,但是有一些必须由客服来处理的售前问题,比
如填错地址了,或者别的一些问题都需要人来处理。刀刀自己用一张
excel表格,把所有的问题都记录了下来,统计了一下问题的频率,然后
把出现频率比较多的问题通过页面信息调整的方式解决掉了,就这样在
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就把后台咨询的问题降低了八成。
我之前也找过实习生来零散帮忙,他们基本上都是坐在电脑前,人
问一句,答一句,没有人来的时候就看看微博。有的时候遇到挑剔的客
户,可能还要吐槽两句。从没有人像刀刀这样做。
打包也是,刀刀是目前我遇到打包第二好的人(第一好的是我一个
来帮忙的朋友)。打包看似是一项如此简单的工作,但量大的时候,差
距就显现出来了。我之前帮一个做淘宝的朋友打过包,淘宝店一直做不
大,也完全没有流程管理意识,打包就是随便打,速度又慢,错包率又
高,还经常漏单。
通过那次帮忙打包的经历,我们参考了一些淘宝皇冠店的发货流
程,如果严格执行的话,错包率和漏单率基本可以降到零。刀刀和我配合得很好,她在的时候我们的错包率和漏单率一直都是零。
我一直以为是这个流程好,结果却发现,再好的流程,也挡不住执
行时候的失误,而这些失误千差万别,如果写在流程手册里,可能读都
读不完。在刀刀离开以后,又有许多人来帮忙打包。
出现的事情有:有人在看完打包示范之后,依然拿反了打包器,打
伤了自己的脸;有人比较麻利,打包速度非常快,觉得这个流程慢,打
包到中途擅自更改了一些细节,导致那批货漏发了很多眉笔;有人拣货
的时候总是看错编号;有人打着打着就犯糊涂,发生好几次封箱完毕才
发现一个货还在拣货框里;有人封胶条的时候总是封不紧,开口处总是
有一条大缝隙……
我自己也在反省,是流程的问题呢,还是人的问题?两者都有的情
况下,我能做的,只有优化流程和找到更合适的人。
再说排版。可以发现,我们的排版越来越好了,这里面有一半是刀
刀的功劳。开始我只是让她简单地把知乎上的文章复制粘贴到微信公众
号里,而她却问我,可不可以改进一下排版。我说好啊,当然好。
然后,她给我发了几个其他排版比较好的公众号的样子,自己选取
了一些比较好的排版方式融合了一下,排了一个版给我看,并且和我解
释了为什么要这么排。
我不是很认同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种强行捆绑,能够扫天
下的人必定是有着超越一般人的某些天赋,扫地和扫天下也是两种截然
不同的能力。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特别过人天赋的普通人,许
多应届生毕业后是没有明显的专业竞争力的。而在你没有明显专业竞争
力的时候,你比别人拧螺丝钉拧得好,就有和机会走向你。也许你会说:给一样的工资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拧螺丝钉被人不屑
是因为任务的绩效标准通常很低,比如车安全准时开到终点,比如回复
解决顾客的疑问,人人都可以做到。而难的不在达成,难在“拧好”,在
于“出色”。
因为在“拧螺丝钉”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
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许刀刀目前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什么专业上
的优势,但是我相信任何一家她去实习的公司都会愿意把更多的机会留
给她,去培养她。
在你抱怨“大材小用”的时候,不要小看“拧螺丝钉”,如果你还不能
证明你能干拧螺丝钉以外的事情,请先拧好你自己的螺丝钉,才能够获
得更多证明你有大用处的机会。
今天,你的螺丝钉拧得好吗?标杆管理与职场晋级
很多同学很迷茫地问:“不知道自己要干吗,没有目标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我要和大家来说一下标杆管理法,不一定马上能解
决问题,但是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思路。
标杆管理法(Benchmarking)是由美国施乐公司20多年前首创的,是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
理方式之一。
“……是一种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
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原始的Benchmarking作为企业管理方法,从选择标杆到评审一共有
12个步骤。我们换个思路,把企业用的这种管理方式简化后用到个人管
理上,也同样适用。
☆第1步:选择一个好标杆
在企业管理上,管理的标杆可以分成5类。
但是在个人管理上,其实没必要分得那么细致,我们只需要找到一
个非常具体的人作为短期标杆就可以了。
设立长期标杆非常困难,因为大部分人看不到那么遥远,谁知道10
年后世界是什么样子呢。我10年前还在读大学呢,完全不知道自己现在
会是这个样子。但是找一个短期标杆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前几天被王健林的1个亿小目标刷屏,我们认真地来看这个问题。
大部分人选择王健林作为一个短期标杆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中间的差
距太大了,并且时代、机遇等并不一样。
你设立的这个标杆必须是可行的,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
比如,我自己在“护肤”这个方向上选择的标杆就是美国的宝拉·培
冈。很多人对她应该不陌生,她算是美国护肤科普最有名的人。她是草
根出身,最早是化妆品柜台的销售人员,后来凭着自己对护肤的信念和
执着一路走到今天,书籍销量过亿,还有自己的知名护肤品牌宝拉珍
选。
我如果在5年内可以做到她的70%,就可以给自己打个100分了。标杆管理对我来说非常奏效,再给你们举几个例子。
记得15岁的时候,我第一篇小说发表在了《青年文学》上,高兴得
不行。在此之前的3年时间,我都是在参照《青年文学》上的作者们写
小说,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青年文学》上发表小说。
在学交互设计的时候,我并不是交互设计这个圈子里的人,但我经
常看很多当时已经很有名的交互设计师的博客,我的标杆就是“5年后我
也要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后来我实现了这个目标,并
且当时的那些标杆现在都成了和我关系很好的朋友。
我准备做自媒体的时候也一直在学习大号,标杆就是“一年后我也
要成为这样的大号”,然后我这个目标也实现了。同样,那些当初我向
其学习的大号也都成了我的朋友。
如果没有标杆,闷头前进,你就很难知道自己走到了哪一步,走错
了哪一步。
现在想想你周围有谁值得你设置其为标杆的?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5年以后最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什么样
的?你最不想成为的人是谁?你最想成为的人又是谁呢?
如果生活的圈子比较小,可以多看一些人物传记,多参加一切能和
圈外人有接触的活动,不要自己干等着那个“标杆”出现。
☆第2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产出差距”
找到标杆只是第1步,第2步是找到你们的产出差距。
我们关注一下产出差距,就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个人产出。可以看到2年前的我什么都没有,从零开始。2年后我向前走了一小步,和宝拉妈
更接近了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产出需要有“量”也要有“质”。比如,前段时间有个
很勤奋的男生跑来问我说他天天写公众号,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
天天写公众号的人有很多,读者并不是关心你有没有天天写,而是
关心你的每一篇文章能给读者提供什么价值。
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质量如何,可以多找一些专业的人士看一下
你的产出有什么问题,和你的标杆差距还有多大。
你能做的就是去了解你的标杆都做过什么事情,正在做什么事情,有哪些成就。挖得越细越好,把时间先后顺序理出来。千万不要只看到人家几十
年努力后的最终结果,然后就把这个最终结果作为“产出差距”,这样就
和王健林说的1个亿小目标并没有什么差别。
☆第3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输入差距”
梳理完了产出差距,你并不可能马上开始做,你的标杆能做到而你
目前不能做到的原因是你们有着很大的输入差距。
也就是你没有学到的东西,你的标杆先于你学到了。这个输入差距
的意思就是要学什么。
比如,我知道宝拉妈的产出是专业的护肤内容。那么我的护肤知识
可能是很局限并且没有那么专业的,要学的就是护肤相关的知识。行业
经验我没有,那么可以先从理论知识开始,行业经验可以等理论知识完
备以后再找专业人士请教。我读交互设计前知道交互设计师的产出物是线框图,但不知道从不
会画到能够画出线框图的过程中交互设计师需要学什么技能,于是就把
招聘网站上能看到的所有大公司的岗位描述都读了一遍。
能够知道“要学什么”的途径很多。互联网这么方便,你们这么聪
明,一定能找得到。
☆第4步:找到你和标杆之间的“渠道差距”
知道“学什么了”,但是“去哪儿学”呢?
毕业以后,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自学,如果有现成的培训课当
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能做的就是下面三方面的信息学
习。索引信息
索引信息比较短小,在行的一次行家课、知乎或者微信上的大部分
文章都属于这种。
千万不要把这种信息当作速成的干货,并不可能!
索引信息的最大作用是“师父领进门”,给你一些具体的目标、框
架,让之后自学干货时不会南辕北辙了,帮助你避开很多坑,给你指明
方向。
我2016年开始用在行,我在在行上花了两万元,了解了市场营销、公关、校园推广、企业管理等很多领域的大体学习路径。比如果壳的COO(首席运营官)姚笛老师就给我讲了管理的基本常
识,我知道了什么是TOC(瓶颈理论),如何做目标计划、执行反馈
等,知道自己该看一些什么书,平时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深度信息
有师父领进门,更深入知道自己缺什么了以后,就可以按照师父的
方法来进行学习。
专业的书籍和网络课程可以让你深入系统地进行学习,会让你短期
内快速成长,如果你学好了这部分知识,并能够吃透,那么,这足够你
踏入一个新领域的初级岗位了。
我以前没有做过公司管理工作,也没创过业,创业以后,大量公司
管理和项目管理知识都是从书里学来的,有别的公司的知识,也有研究
的理论,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没有学过市场营销,所以会看一些经典的营销学的书籍。
当然啦,进化论书架里化妆品专业的书籍,我也都在看。
对于前两种信息我非常看重,如果你只是一直在接受被动的信息,说明你没有持续学习的习惯,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新的困难,很容易变
得无所适从。
实践信息就是你在工作、实习、兼职中获得的一手信息,可以使你
得到巩固,同时开始有阶段性产出,一步一步接近你的标杆。
比如进化论里的普普本来是一个学生物化工的纯直男,来进化论以
后就一直在写文章,不断和我一起修改文章,我眼睁睁看着他的专业度
一点点超过我(虽然还是写得有点让人看不懂……)。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种信息缺一不可,只关注一类信息很容易浅
尝辄止,甚至南辕北辙。
比如有些人看看知乎,听两节行家课,就觉得自己学好了,其实只
学了个“目录”。或者抱着学干货的心态去听“目录”,导致“目录”也没有
学好。
有些人只看书,看的书有偏误也不知道,很容易就走偏了,或者只
是纸上谈兵。如果你还在上学,我强烈推荐你每个寒暑假都找一份全职
实习,这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有些人只实践,成长速度就很慢,视野也会很狭窄,而且容易因为
自己是“业内人士”而一叶障目并止步不前。职场上的大部分人可能都会
忽略前两种信息,所以到了职业瓶颈就很尴尬。
任何时候都想想自己在这三种信息里缺乏哪一种,最好赶快行动起
来。
☆第5步:开始做吧!
找到渠道,知道学什么了,那么就制订一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开始
干吧!
开始朝着目标行动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守住你的标杆,每做
一点都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离你的标杆更近了一些。
只有“守”,不断模仿,优化自己,才能最终变得和你的标杆一样,之后才能达到“破”和“离”的状态。旋风式升职法
日本的福井克明写了一本书叫《“升职超人”教你旋风成长法则》。
这本书是我进入职场后的第一本职场启蒙书。书中的道理非常浅
显,但是后来我发现大部分人对这些道理是没有意识的,或者有一些模
糊的意识,却不知道怎么去做。
这是一篇把福井克明的理念和我的个人经验融会贯通后的相对精华
的文章,希望可以对职场新人或是处于升职瓶颈期的人有所帮助。
☆机会留给什么样的人?
大部分情况下公司更愿意把机会留给自己人,而不是空降。但如果
在等待期内没有人能够胜任,那么这个岗位便会更倾向于空降的人员。
一旦空降人员到了,那么这个上升通路就又会被堵住很久。
不同公司,不同岗位,不同上级,任用标准肯定是不同的。
之前在面试的章节中也说了,判断一个人对于某工作的胜任能力,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看他之前做过什么事情。
那么在你的上级做出谁升职这个决定之前,你所做的所有事情就都
是他的判断依据。
可是相近的岗位,似乎大家都干得差不多呀,怎么和别人拉开差距
呢?一个关键点在于上级布置的“新的重要任务”,你需要抓住这类机
会。
这类机会的出现会有几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是“平移型任务”。因为你原业务做得不好,上级想看看
你换个业务是否可以做好,如果还是做不好,大概你就需要卷铺盖走人
了。那么这个机会对你来说是救命机会。
第二种可能是“晋级型任务”。因为你原业务做得非常好,上级觉得
你可以做挑战性更大的任务了。这个机会对你来说就是通往上升螺旋的
第一步。
第三种可能是“加分型任务”。这是一些非常有挑战且很有价值的任
务,并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但需要有人来完成。如果你可以高效压缩
日常工作,那么就有精力来做加分型任务了。这类任务也是上升螺旋的
一部分。
接到重要任务,并且能做得很好,甚至做到超出预期,那么就会持
续接到更多重要任务,这些经验积攒得越多,你和同级别的人之间的差
距也就会越拉越大。
重要的任务比别人做得多,升职的时候自然第一个会想到你。
大部分的上级很多时候是按一种非常模糊的直觉来分配任务,这就
是基于在分配任务前他对你的了解,即你之前是如何做你分内的日常工
作的。
不同的人做同一份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时,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我们在拧螺丝钉的一章说过,即使是像拧螺丝钉这样的工作也是可
以做出花样来的,所以不要总以工作没有挑战性所以做不出业绩为借
口。更何况很多人连基础的工作都无法达标,就不要说做出花样来了。
总体上来说,在之前所做的事情中能够表现出精通业务,有责任
心,有主动性,有领导力的人,更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下面就来逐条拆解。
☆精通业务:超出预期
精通业务说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很难。
有一些可以直接测量业绩的工作,比如销售,比如操盘手,他们都
有着明确的单一目标。
对于这一类有着明确绩效指标的工作,“精通业务”的定义就较为简
单:把绩效标准放高,做到行业第一。
想一想你现在的工作能不能算是同行业里做得最好的?如果不算,那么同行业做得最好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而你做不到?
很多人碰到困难就后退,“不可能”和“做不到”这两个词立刻出现在
脑海里,浅尝辄止。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平庸的人占多数,少部分人才能够获得晋升的机
会,所以如果你想快速成长,就要把自己的绩效标准放高,去挑战那些
自己原以为达不到的事情。
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经验缺乏,可能会有很多事情考虑不周
全,这时候上级会给你提一些优化意见也是非常正常的。
每当上级给你的工作提出优化建议或者新想法的时候,也就说明了
你和上级之间的差距和你还没有做的地方,赶紧找个小本子记下来,反
思一下: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这样的优化建议,该如何解决?
如果已经工作了一两个月,仍然等着上级给你的日常工作提优化意
见以便改善,就说明你的工作已经不能获得好评了。但你仍然能看出来一些新人明显会考虑得比其他人更加周全,这也
和个人特质及参加工作前的办事经验有关,很多周全的想法完全是一种
经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的直觉判断。
虽然缺乏经验,但是你可以让自己的直觉尽早变得敏锐起来。
你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模仿顶尖水平”。
新人做的所有工作一定都是有样板的,公司内部也有,公司外部同
行业也有。你需要大量收集“顶尖水平”的样板,搬来模仿。
比如,我刚刚做交互设计师的时候,为了画好文档,把网络上能够
找的所有关于交互设计的文档都下载下来看,也问同事要了他们的文档
看。
横向对比这些文档后,我就知道哪些文档画得好,哪些地方有问
题,自己画的时候自然会融会贯通,不需要上级来指正你的文档有问
题。
很多人就算模仿也是浅尝辄止,随便看两个案例就开始动手,这很
容易造成偏误。看得越高,水平越高,这句话需要牢记在心。
垂直领域模仿得多了,就可以借鉴相关领域的,比如用做产品的思
路来做新媒体,就会有不同感觉。这和做传统媒体的内容有着截然不同
的体验。
但只有你模仿和训练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了,才能够创新。
所以加油模仿,加油练习吧。
☆主动性:自己找活干另一些工作,没有大幅度可以增长的目标,比如排版,或行政工
作。从事这部分工作的大部分人都只满足于及格的成绩,完成工作就算
是万事大吉。
但是,如果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能够百分之百完成某个工作,就说
明这个工作本身并不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任务。
如果你正在做这类工作,并且已经能够轻松掌握做到及格不出错并
且提高了效率,那么下一步你需要知道如何超预期完成。
这两个问题每天都值得去思考。
思考的切入点有很多,比如,想一想工作中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
方?哪怕是再日常的工作,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需要好好想一
想。
再来说一说客服工作,上级对于客服的要求可能是:100%回复,单个回复速度在20秒以内,客户满意度95%以上,咨询后的下单率要达
到60%以上等。
可能很多客服都能做到这些。
而实习生刀刀发现了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重复问同一个问题的人很多,反复回答一个问题浪费时间。
于是她把客服工作的一部分对于某种产品的常见问题放到了产品描
述中,优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客服的工作强度,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
间和人力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淘宝店铺都在用这样的方法,但是这么做的店
铺通常都可能是淘宝卖家自己想到的,而不是客服想到的。为什么呢?
因为客服只知道客服工作,而不知道这个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被锁在自己的岗位范围内而跳不出来。
我们再来想一想,一家公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公司的定义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那么所有的工作就都是以“减少成本”和“增加收入”为目的的。所以
对于工作的优化也是围绕这两个目的展开的。
刀刀优化了客服流程,减少了工作时间,提升了效率,就是降低了
成本。
除了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还可以优化工作成果,达到优化公司整
体流程的效果,这也是减少时间浪费从而降低成本的好的切入口。
很多人完成工作就算工作结束了,交付了就算完了,想一想你工作
成果的“使用者”和“使用场景”,就会发现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比如,刀刀在结束客服工作后会把所有的提问统计列表,有一些难
回答的问题她会和我一起集中讨论。这些讨论结果最后变成了一本客服
小手册,在她之后来的新客服也可以直接使用。
再比如,我做设计师的时候会在项目结束时写一封邮件给我的老板
和项目经理,总结一下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能想到的对
策,以便下一次项目使用。
可以优化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都靠你在自己工作时有心发掘各
种“不方便”和“可以更好”的地方。另外,“在提问前先想好自己的解决方案”应该是职场新人需要知道
的常识。
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类型的人:
①发现不了问题。
②发现了问题不会解决,把问题丢给上级。
③发现了问题一声不响就解决了,上级完全不知情。
④发现了问题有了解决方案,和上级商量批准后实施。
如果你们自己带人,会更喜欢哪一种类型的人呢?
第一种人是很难被提升的那类人,只会闷头做手上的工作。
第二种人虽然能发现问题也很好,但是会有些招人烦。
第三种人很危险,因为你不知道他会做出些什么事情来,未免有些
自说自话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喜欢第四种人,既省心又放心。
如果你能越多地解决或者优化目前手头工作中的问题,成长就会越
快,离目标就会更进一步。
需要经常反思:我现在的工作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去优化?团队总
体的工作成果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但是却没人做的?
☆领导力:纵横沟通
很多职场新人有个非常大的问题:不会主动沟通。大部分人总是等着上级来找,而不是主动去找上级。
主动发起讨论会议,主动发邮件询问,主动汇报工作进度,这些都
是好习惯。
不要等着上级问你:“××事情进展得怎么样啦?”或者吃惊地
说:“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这些都说明你的沟通工作没有做到位。
纵横沟通,纵指的是上下级之间,横指的是平级之间,这两种沟通
都能游刃有余,并且大家都认为和你工作起来很顺畅,这就是沟通的目
的。
如果经常提到“我以为”,就说明你自己的主动沟通工作没有做好。
千万不要在出错的时候说“我以为”,因为工作是不可以用“以为”来
执行的,而是应该基于事实来执行。
沟通的本质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很多问题。
比如上下游环节中沟通不顺,不仅会浪费时间,更可能会出现很多
风险。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一件事谁也不知道,互相推诿。
有些项目会有项目经理,但是没有项目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没有做到
完美的情况下,你大可挑起协调项目的工作,不要怕麻烦,把各项工作
对接到位,同事也会觉得省心,上级也会看在眼里。
你和上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于你看不到上级知道的更宏观的信
息,导致你会做出一些错误判断,而上级看不到你知道的更微观的信
息,导致他会做出一些错误判断。你需要和上级主动沟通的是他的想法和你掌握的信息,信息全面
了,才能有更佳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广告销售新人,可能会默认销售业绩是根
本,于是多多益善,什么广告都接,而你的上级可能会认为需要筛选优
质广告,保证品牌形象。
这时候如果你不提前和他沟通,就容易吃力不讨好。
很多时候不能够明确测量的一些东西都是需要经过不断讨论才能够
产生一个共识的标准的,所以沟通是非常关键的。
沟通是个大学问,这一章节点到为止,具体如何沟通,我们会在后
面详细来说。
最后总结一下,想要升职,做好三点:
精通业务,主动出击,纵横沟通。Chapter 3 身体养成指南
年轻和美丽一定会逝去,爱情也可能会枯萎,钱总会花完,而你的
身体和你的心灵,却是唯一陪你到老的最重要的东西。25岁前你该知道的事
离18岁一转眼就已经过去10年多,我已经快30岁了。
想想这10年,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没有了20岁出头的青涩,但还
没有30多岁的成熟。忽然觉得25岁左右的几年真的非常关键,有一些事
情做错了,可能就真的回不去了。
25岁是一个心理、生理的分割线。身体和大脑的各项机能在25岁左
右达到顶峰,之后将会慢慢衰退。你会发现你的皮肤越来越差,体力越
来越不好,头脑越来越慢,年轻人的世界好像离你遥远了很多。
我也说过做进化论的初心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一些爱自己的姑娘免于
走一些不可挽回的弯路。趁这个时间点,把零零散散的这些经验整理出
来,希望这些个人经验可以帮助到25岁以前的你,也对25岁以后的你有
所启发。
我们从健康这个话题说起。
“什么都没有健康重要。”这句话人人都知道,但就是不重视。我十
几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也很反感我妈整天叮嘱我要注意身体,觉得自
己又不是老年人,活蹦乱跳的能有什么事儿。
我是真的不知道日积月累的不良习惯会造成多大的不可逆的身体损
伤。很多健康问题原本是能通过预防就能避免的,但就是因为不注意,最终酿成了让人后悔的疾病。
☆重视妇科检查和两性常识我经常会上一些女性论坛看看大家都在聊些什么。有一次在某个论
坛里看到一个女生无助的求助帖,大意是这样:我今年大二,谈了一个
男朋友是初恋。谈了几个月他带我去开房,问了我月经时间,说我是安
全期没关系。我也知道要戴安全套,但是他说不射到里面没关系的。结
果后来我就怀孕了,做了药流,结果没有成功,只流血,没有排出胎
儿,还需要做清宫手术,现在我很害怕去医院,怕被家人知道,但是好
像感染了,痛得差点昏过去,我该怎么办?
像这样的求助帖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文化原因,我们羞于谈性,从正规渠道无法取得完整和科学的
性知识,不出事也很少有人会去网上进行自学。更多的性知识可能来源
于毛片儿。这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大众的“性无知”和“性偏见”。
很多女生可能都不知道“安全期不安全”和“不内射也可能会怀孕”这
样的常识,最终伤害到自己的身体。甚至很多女生都不知道药物流产和
人工流产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损伤!
不仅缺乏有关两性的基本知识,很多女生还羞于去做妇科检查,就
算有明显的身体异常了也忍着不去,或者瞎吃药,甚至咨询“网络医
生”。每次听到这类事情我总是觉得,太——生——气——啦!
和口腔检查一样,每年也必须去做妇科检查,如果平时发觉身体有
异样,也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爱自己,请你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请你对你未来孩子母亲的身体负
责。
☆重视口腔健康
我自以为是一个已经非常重视口腔健康的人。我每年都要去检查牙齿,洗牙、补牙,一直用声波牙刷,并且用细齿洁补充配合清理一些声
波牙刷扫不到的地方,饭后用牙线……
我牙龈健康,从来不会发炎也不会出血,牙齿整齐白净,见到我的
很多人都会说:“你牙真好!”
但前段时间去洗牙的时候,医生突然问我:“你是不是总是刷不到
最后一颗牙?”
嗯?我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医生拿了个镜子给我看:“你自己看你上面最后那颗大牙,都变黑
啦。”
连我这样如此注意口腔健康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不要说其他
很多姑娘了——整天买些昂贵的瓶瓶罐罐,但牙龈出血,一张嘴一口坑
坑洼洼的大黄牙。
牙口好,胃口就好,胃口好,身体就好。
真的是这样,不要小看口腔护理,仅仅是学会正确刷牙和日常护
理,每年去看一次牙医,检查一下牙齿,该补补,该洗洗,该治疗就治
疗,该预防就预防,你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口好牙,还会避免很多疾病。
☆科学理性护肤
又说到这个年年说月月说的话题了。对于“科学理性护肤”的定义,我简要地说几条。
(1)无论你皮肤如何,防晒最重要,能打伞打伞,能戴墨镜戴墨
镜。色斑、肤色不均、皱纹会导致大部分皮肤问题。(2)问题型皮肤靠护肤品很难见效,如严重的痘痘、粉刺、闭
口、红血丝、黑眼圈。不要再问我满脸痘痘用什么护肤品了,三个字:
看医生。
(3)想要效果特别明显,请出门左转去正规医院找医学美容科,不要再问:“什么祛斑精华液能去掉斑?”护肤品不是万能的。
(4)根据自己的目的去购买产品,而不是没有目的盲目“护理”。
皮肤干燥请购买保湿产品,肤色不均、皮肤粗糙购买角质调理产品……
产品使用和年龄无关,只和你的皮肤状况及你的需求有关。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有些问题就是没救了,但是广告商不会告诉你
没救了,比如,很多痘痘连医生都没辙,只能等着青春期过去自行消
退;黑眼圈做医美手术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并不会永久消失。还指望
着用护肤品完全解决皮肤问题吗?
☆重视情绪心理管理
和身体健康一样,对于心理健康的看法,很多人也都知道“很重
要”,但其实根本就不重视。我知道很多明显有着抑郁症的女生,甚至
她们都知道自己有抑郁症,依然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
对于心理咨询的误解,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逐渐没那么严重了,但
是大部分人仍然不能够接受心理治疗,觉得只有“精神病”才需要心理治
疗。
但其实心理治疗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和男朋友闹别扭、工
作上不顺心,这些看似日常的小事,都可以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
咨询。
我周围有很多朋友都接受过心理咨询,很多都是换了好几个心理咨询师以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因为每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方法都是不一
样的,所以必须去了解和尝试。
除了心理咨询以外,多读读好书,培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业余爱好
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能它们会是你在空虚和迷茫的时候最好的伙
伴。我也曾经在知乎上写过如何经历从抑郁症到康复的整个过程,在没
有药物和心理咨询的状态下,我就是靠着书和自我调理康复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严重的抑郁症,实在不想去做心理咨询,那么就去
选择一些能够让你开心起来的书和爱好吧。1个月减了30斤,我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两年前我在知乎上写了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很多人因此关注了
我,我也在那篇文章里简要地说过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影响。
但是后来我发现,当初自己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并没有能够让更
多的人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所以下面,我会把这件事前因后果详细地
说一下。
☆减肥的原因
高三上半学期,我失恋了,我的初恋男友和我说分手,把我送给他
的所有东西都装在了一个盒子里还给了我。
分手的时候是12月。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分手那周的一天,我很晚才去山顶上的食堂吃
晚饭,吃完饭以后突然就下起了大雨。
我一个人,没有带伞,路上已经没有人了。我只能淋着雨顺着山路
往山下走。
转过弯的时候,看见前面一个熟悉的身影,和一个女生共打一把伞
走在一起。
那条路很窄,我不愿意走到他们前面让他们看到那样狼狈的我,所
以只能走在后面默默地跟着,看着他们在伞下紧紧地靠在一起。
我在大雨里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雨太大了,雨声掩盖住了我的哭声,雨水和我的泪水混在一起,顺
着下巴砸到地上。
那天,那条山路格外漫长,仿佛永远都走不完似的。
晚自习我发烧了,昏昏沉沉趴在课桌上。
接着,我从别人嘴里听到了我初恋男友说我的一句话。
“你看她那个样子,又胖又丑。”
☆黑暗的开始
这句话对当时刚过完16岁生日的我来说简直像是当头一棒。
在那以前,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胖过。
而这句话,就像一个开关,打开了一顶刺眼的聚光灯。
从那时起,每天站到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时,我都觉得自己
胖极了丑极了。
焦虑笼罩了我,于是我开始了疯狂的节食。
午饭不吃米饭,不吃肉,食堂的青菜汤喝到饱,唯一能让我有饱腹
感的是汤里的那几根青菜。晚饭几乎不吃。
买了番泻叶,晚上喝了第二天就会拉肚子拉到站都站不起来。
那时候我精神状态非常不好,整晚整晚失眠,每天都浑浑噩噩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居然没有死,也是个奇迹。一个月后,我有气无力地站到体重秤上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从
120斤暴跌到了90多斤。
无知的我并不知道,之后等待我的会是什么事情。
当时只顾着欣喜,觉得终于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了”,以后
再也不会有人说我又胖又丑了。
☆我变得更好了吗?
体重还在继续下滑。
我亏待了自己的身体,我的身体就像报复一般一个一个还回来。
疾病,开始一个接一个蜂拥而至。
先是厌食症。
进入大学,我担心体重会回弹,仍然不吃米饭,依然会减少晚饭,只吃一两口就不吃了。
而饥饿感和精神压力却让我在偶尔的聚餐时会吃到胃快要爆掉,有
时会连续吃好几袋薯片和巧克力,然后罪恶感又会让我在接下来的几天
不吃晚饭。
接着是浅表性胃炎。抽屉里永远都有香砂养胃丸和三九胃泰。胃疼
起来就想吐,我甚至还有变态的想法,觉得这样吐还可以帮助维持体
重。
再接着是月经不调。我完全不知道月经什么时候会来,有的时候干
脆就不来了,有的时候一个月来两次。最后我得了躁郁症。情绪起伏非常剧烈,异常敏感,一点点小事就
会火冒三丈,晚上依然经常整夜整夜睡不着。
大二,最瘦的时候只有70多斤,整个人看起来像一具骷髅,面色蜡
黄,活脱脱一个营养不良的难民。
但就算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需要减肥。
我的大腿肌肉很多,但是我不知道那是正常的肌肉,以为那是“多
余的脂肪”,觉得再减一点腿就会瘦一些。
当宿管阿姨心疼地说“这孩子怎么瘦成这样了”的时候,我觉得很开
心,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特别想给那时候的自己一个巴掌,冲她吼:
“你醒醒吧!你这个傻瓜!”
所以每当我收到私信问我怎样短时间内就可以快速减肥,并且还特
意说“什么都愿意做”的小女生的时候,我都特别想隔着屏幕揪住她的领
子大巴掌抽醒她。
☆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在我被说“又胖又丑”的那年,我身高160,体重120。
在不少人眼里,我可能是“微胖”,因为我不像杂志照片上那些身材
苗条的花季少女,我看起来圆乎乎的,还有点木讷。
但从健康角度来说,当时的我并没有超重。
那时候,我的身体非常健康,饮食也很正常,和大家一样吃着食堂里的二两米饭一荤一素一碗汤,经常运动,喜欢打篮球。
我胖的“元凶”,那些我认为不该存在的脂肪,是一个刚发育完全,雌激素分泌正常的青春期女孩正常会有的脂肪。
那就是我那个年龄,我自己正常的体重。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女孩,体脂率都已经低到20了,再往下就是偏瘦
了,居然还嫌自己的体脂率高,还在节食。
整天嚷嚷着要减肥的姑娘,大部分都是没有超重的健康体型。
前两天我在我们的一个聊天群里还碰到一个女生说女生23%的体脂
率是微胖,而事实上,23%的体脂率已经是一个正常体脂范围内偏低的
值了。
20多岁的女生,体脂率20%—30%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当体脂率低于20%时,和体脂率过高一样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体脂率过低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比如维生素E。并且还会
影响女生正常的生理周期,会造成闭经,使卵巢萎缩,甚至造成不孕不
育。
过低的体脂率无法供给人体日常活动时的能量,会损害人体组织,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很多女生对于身材的认知有着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觉得30%的体脂率是偏胖,甚至觉得25%的体脂率
是偏胖,觉得15%的体脂率才是“好身材”。第二个误区,是明明自己是20%—30%的体脂,但是总觉得自己的
体脂像是35%以上的。看别人都不胖,就觉得自己胖。
这种认知很多时候都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我们之前有个实习生就觉得自己体脂率很高,结果测出来只有
20%。
所以我强烈建议在你决定减肥前,一定要去测测自己的体脂率,很
可能你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胖。
☆到底为什么要减肥?
看到这里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会说:“可我是真胖啊,胖不健康
啊。”
请记住一句话:
外貌,最重要的功能,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但晴雨表指数仅仅
是个指数。
比如,如果一个人胖,很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或者长期有着不
良饮食习惯,或者长期不运动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其他身体疾病。
而外貌是一个晴雨表,肥胖只是一种“你可能有健康风险”的信号。
所以当我们以保持健康的心态去看待“减肥”时,应该是说,因为肥
胖是一种不健康的信号,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以
便改正过来预防疾病发生。通过这些行动,纠正肥胖,让身体朝着好的
方向发展。
身材匀称并不是目的,而是健康的结果。而如果本末倒置,并没有去改变可能影响健康的行为,而只是为了
减少脂肪改变体形,会做出有损健康的事情。
我们的身体里,像这样的晴雨表还有很多。
除了肥胖这种信号以外,皮肤变黑也是一种信号,意味着你的皮肤
接受了过多日晒,提高了患皮肤癌的风险,需要做好防晒,只用美白精
华并不能降低日晒带来的皮肤风险。但是天生肤色较黑就不是一种值得
关注的健康信号,为此苦恼更是没有必要。
还有很多人体态不好看,这可能是一种你姿势不正确或者局部肌肉
不发达的信号,意味着你再保持这样的姿势下去可能会导致腰肌劳损等
健康问题。
很多人只知道“肥胖不健康”,却并不知道肥胖的人不一定不健康,而看上去瘦的人却不一定健康。
有一种健康,叫你只是看上去很健康。
比如,一些外表并不胖的人,因为不注意饮食,久坐不动,内脏脂
肪却很高,甚至比肥胖的人还高。他们会因为自己外表看起来不胖,反
而更不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
而一些天生就脂肪较多的人,可能作息运动饮食都很规律,身体也
没有什么问题。
再比如,像我一样猛烈减肥的,即使没有过瘦,到了大家认为“正
常”的体脂率,可能看起来身材要比“微胖”的时候好,但其实健康已经
全毁了,完全不如当年那个圆乎乎的我。
所以说,为了外貌好看而损害了健康,就像是让晴雨表看上去是晴天,而其实真正的天气早已倾盆大雨雷电交加。
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我关注什么?
经过了这件事,我的人生确实发生了改变。
最大的改变可能是心理认知上的。
以前无论我多瘦,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总是觉得不是这里胖就是那里
胖,觉得腿上太多肌肉好难看。
在抑郁症康复的时候,我读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了很多关于
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书籍。
慢慢我知道了自己那些偏执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那些错误的认知
是从哪里来的。
直到做女神进化论的这一年,我仍在不断地反思。
当再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我看到的不是大粗腿,而是肌肉量充足
的健康的腿,我看到的不是我的脂肪还有那么多,而是正常的脂肪含
量,均匀地覆盖在肌肉上,保护着我的身体。
一些教人如何变美的博主总会说“自己长得丑还说要审美多样化就
是自欺欺人,就是在灌鸡汤”,鼓励大家按照某个特定的美学标准去“努
力改变自己”。
但是,如果你问她,这种标准是怎么来的?这种标准的存在到底合
理吗?这个标准对个人、对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到底在哪里?它能让大
多数人变得更加健康快乐自信吗?她可能说不上来。
首先必须承认,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是客观存在的。
一部分审美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决定的。比如,文艺
复兴时期和中国的唐朝都是以胖为美,而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以极瘦为
美。这些都是由当时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决定的,并不是颠扑不破的
真理。
为了养育出更健康的下一代,我们的基因会对外貌有要求,比如,年轻的女孩更容易生出健康的宝宝,所以当脸上有皱纹的时候会感觉自
己不那么“美”了。
再比如,脸部不对称可能意味着某些疾病,可能是有寄生虫或者别
的疾病,所以大家偏爱对称的脸部。
结合社会环境,就会出现不同的标准。
比如,以胖为美通常是在很多人吃不饱饭的国家和年代。因为营养
不良而消瘦的人太多了,为了养育出健康的下一代,人们把体重作为衡
量是否营养不良的一个粗略指标,在那个时候当然更会选择体重较重的
来作为配偶,以此避免生出不健康的宝宝。
又比如,虽然女性特征强的女性更有女人味,但是现代社会审美也
会欣赏中性化的帅气的女性,这种审美标准放在很久以前,可能会显得
荒唐。
但如果有一种美学标准,是要以让成千上万的女孩以牺牲健康为代
价来达到,在达到这个标准以前甚至都不能做到自信和自爱,这样的美
学标准,是反社会的。比如裹小脚,比如束腰,比如偏瘦的体脂率。
我的美学标准是什么呢?
是健康,自爱和自信。
一切审美标准,不管是什么,只要没有打破上面这三个元素的底
线,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无论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穿衣打扮,或者按照一些社会文化审美
标准穿衣打扮,我觉得都无可厚非。
只要你是健康的,自爱的,自信的就行。
现在,除了保持正常的体脂率以外,我还关注自己的体态,肌肉含
量,内脏脂肪,心肺功能,这些都是健康身体的标准。
无论是哪种体形,都得少吃高GI(GI指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都
需要一定量的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健康的方式,健康饮食健康运动,保持健康,在这个基础上,让自己的体形去符合健康的审美,当然不是一件坏事。
但用自己的健康,去迎合外界那些毫不关心你是否真的健康幸福的
人那些扭曲的审美观,换得那一两句“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813KB,288页)。